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crostructure,microhardness and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laser cladding Ni−WC coating on AlSi5Cu1Mg alloy 被引量:14
1
作者 Min ZENG Hong YAN +1 位作者 Bao-biao YU Zhi HU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9期2716-2728,共13页
The microstructure,microhardness,and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laser cladding Ni−WC coating on the surface of AlSi5Cu1Mg alloy were investigat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X-ray diffraction,microhardness testing,im... The microstructure,microhardness,and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laser cladding Ni−WC coating on the surface of AlSi5Cu1Mg alloy were investigat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X-ray diffraction,microhardness testing,immersion corrosion testing,and electrochemical measurement.The results show that a smooth coating containing NiAl,Ni_(3)Al,M_(7)C_(3),M_(23)C_(6)phases(M=Ni,Al,Cr,W,Fe)and WC particles is prepared by laser cladding.Under a laser scanning speed of 120 mm/min,the microhardness of the cladding coating is 9−11 times that of AlSi5Cu1Mg,due to the synergistic effect of excellent metallurgical bond and newly formed carbides.The Ni−WC coating shows higher corrosion potential(−318.09 mV)and lower corrosion current density(12.33μA/cm^(2))compared with the matrix.The crack-free,dense cladding coating obviously inhibits the penetration of Cl^(−)and H^(+),leading to the remarkedly improved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cladding coat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ser cladding niwc coating AlSi5Cu1Mg mechanical properties corrosion resista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电弧喷涂FeMnCrAl/Ni包覆WC涂层组织与性能 被引量:2
2
作者 罗来马 朱流 +3 位作者 刘少光 吴玉程 郑玉春 郦剑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58-163,共6页
采用无需常规敏化活化的预处理常温超声波化学镀方法制备Ni包覆WC复合粉体,以其作为增强相的粉芯丝材通过高速电弧喷涂技术制备FeMnCrAl/Ni包覆WC涂层。采用光学显微分析(OM)、场发射扫描电镜分析(FE-SEM)、能谱分析(EDS)以及涂层性能... 采用无需常规敏化活化的预处理常温超声波化学镀方法制备Ni包覆WC复合粉体,以其作为增强相的粉芯丝材通过高速电弧喷涂技术制备FeMnCrAl/Ni包覆WC涂层。采用光学显微分析(OM)、场发射扫描电镜分析(FE-SEM)、能谱分析(EDS)以及涂层性能测试方法,研究Ni包覆WC复合粉体对涂层组织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i包覆WC复合粉体能改善涂层中各相之间的结合状态,减少涂层中氧化物和孔隙率,提高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和涂层的内聚强度,改善了涂层抗冲蚀磨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包覆wc复合粉体 femncral/ni包覆wc涂层 结合强度 内聚强度 抗冲蚀磨损性能
原文传递
CeO_(2)对WC/Ni复合熔覆层微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杨贵荣 宋文明 +1 位作者 许可 马颖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12-218,共7页
本工作采用真空熔覆技术制备了不同CeO_(2)含量的WC/Ni复合熔覆层,通过SEM、XRD、EDS及显微硬度计对复合熔覆层的微观组织、成分及硬度分布等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显示:与基体呈冶金结合的复合熔覆层组织致密,复合熔覆层由厚度2~3 mm且具... 本工作采用真空熔覆技术制备了不同CeO_(2)含量的WC/Ni复合熔覆层,通过SEM、XRD、EDS及显微硬度计对复合熔覆层的微观组织、成分及硬度分布等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显示:与基体呈冶金结合的复合熔覆层组织致密,复合熔覆层由厚度2~3 mm且具有网状结构特征的复合层区与约300μm的过渡层区组成,根据熔合程度过渡区又分为冶金熔合区、扩散熔合区及扩散区;随着CeO_(2)含量的增加,复合熔覆层的晶粒逐渐细化、熔合质量提高,特别是过渡熔合区出现鱼骨状的析出相;复合区的网孔部位主要组成相为γ-(Ni,Fe)固溶体、FeNi_(3)、Cr_(7)C_(3)、Cr_(23)C_(6)、Ni_(3)Si和NiB,网线区主要组成相为WC、WC_(2)、γ-(Ni,Fe)固溶体、共晶组织等;复合熔覆层的显微硬度由表面至基体逐渐降低,且随着CeO_(2)含量的增加硬度逐渐升高,CeO_(2)含量为1.5%时,达到最大值,其平均显微硬度比基体提高5~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c/ni复合熔覆层 CeO_(2) 微观组织细化 显微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机械研磨法制备Ni+WC复合涂层的耐磨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港 刘静 +1 位作者 杨峰 陈丽 《材料保护》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63-170,共8页
为强化TA1钛合金的组织结构并提高其耐磨损性能,采用行星式机械球磨装置,在Ni与WC 2种粉末配比分别为1∶1、2∶1、3∶1、4∶1及5∶1的5种混合型增强介质下对TA1合金进行表面机械复合强化处理,在0.05 MPa氮气气氛下,设定转速为350 r/min... 为强化TA1钛合金的组织结构并提高其耐磨损性能,采用行星式机械球磨装置,在Ni与WC 2种粉末配比分别为1∶1、2∶1、3∶1、4∶1及5∶1的5种混合型增强介质下对TA1合金进行表面机械复合强化处理,在0.05 MPa氮气气氛下,设定转速为350 r/min,时间为8 h,对TA1钛合金进行表面机械变形+固相涂层复合强化处理,这种一步法表面复合强化技术具有工艺简单、能耗少、涂层选材灵活等优势。结果显示:TA1钛合金表面形成由Ni+WC涂层+形变细晶区组成的复合强化层,涂层区厚度在40μm以上,其中Ni∶WC为3∶1时所得复合涂层内部缺陷最少,且连续均匀。在5 N、10 N载荷下Ni∶WC为3∶1摩擦系数相较于其他比例低,摩擦区间更加稳定且持续时间更长。2种载荷下磨损量均较TA1原样少,其中Ni∶WC为3∶1的强化样磨痕深度、磨损量均优异于其他4种配比,因此减摩效果最为优异。此种Ni、WC混合增强介质下表层机械复合强化工艺可大幅提升TA1钛合金表层耐磨损性。混合增强颗粒涂层具有较强的减摩效果,其磨损机制主要是磨粒磨损与氧化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机械研磨 ni+wc复合涂层 形变细晶 耐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熔覆Ni/WC梯度复合涂层的组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盛永琦 危亚城 +3 位作者 尚大智 夏琨 申屠成望 冯爱新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52-162,共11页
目的减少涂层内部缺陷,提高Cr12MoV模具钢表面的显微硬度及耐磨性。方法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Cr12MoV钢上逐层制备Ni60-Ni60/25%WC(Ni/WC)梯度复合涂层。借助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显微硬度计、摩擦试验... 目的减少涂层内部缺陷,提高Cr12MoV模具钢表面的显微硬度及耐磨性。方法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Cr12MoV钢上逐层制备Ni60-Ni60/25%WC(Ni/WC)梯度复合涂层。借助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显微硬度计、摩擦试验机和冲击试验机,研究梯度复合涂层的物相组成、微观组织、显微硬度、耐磨性与冲击韧性。结果在Cr12MoV的基体上制备Ni/WC梯度复合涂层,Ni60层与Ni60/25%WC冶金结合理想。Ni/WC梯度复合涂层的表面主要物相为γ-(Fe,Ni)、FeNi_(3)、CrB、Cr_(7)C_(3)、Cr_(23)C_(6),从Ni60层底部到顶部依次为胞状晶、柱状晶、细小的等轴枝晶。Ni/WC梯度复合涂层硬度呈梯度分布,涂层的平均硬度达到698.5HV,相较于基体提高了约55.2%。与基体相比,Ni/WC梯度复合涂层表现出更好的耐磨性能,摩擦系数和磨损率分别下降了40.92%和28.6%,其中基体表现为黏着磨损,然而涂层整体表现为磨粒磨损。但较基体而言,Ni/WC梯度复合涂层的冲击韧性值降低了32.48%,复合涂层区域表现为脆性断裂。结论Ni/WC梯度复合涂层冶金结合良好,同时与基体相比,Ni/WC梯度复合涂层可以有效提高硬度及耐磨性,但冲击韧性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ni/wc 梯度复合涂层 硬度 耐磨性 冲击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气/燃料比对超音速火焰喷涂WC-Ni涂层抗冲击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张书姣 朱小鹏 +2 位作者 苑菁茹 奚恒恒 雷明凯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93-200,222,共9页
目的研究超音速火焰喷涂工艺参数对WC-12Ni硬质合金涂层抗冲击性能的影响。方法依据氧气/燃料比(λO/F)调节工艺参数,以λO/F=1.1为基准点,分别固定氧气流量811 L/min、降低煤油流量,或者固定煤油流量22.7 L/h、增大氧气流量,均使λO/F... 目的研究超音速火焰喷涂工艺参数对WC-12Ni硬质合金涂层抗冲击性能的影响。方法依据氧气/燃料比(λO/F)调节工艺参数,以λO/F=1.1为基准点,分别固定氧气流量811 L/min、降低煤油流量,或者固定煤油流量22.7 L/h、增大氧气流量,均使λO/F增至1.2和1.3,制备了5组涂层,分析涂层组织及力学性质的变化规律,研究柱-面接触大载荷冲击下的涂层抗冲击行为。结果λO/F对涂层组织及力学性质的影响并非已报道的单调变化规律。固定氧气流量、降低煤油流量使λO/F由1.1增至1.3时,涂层孔隙率由0.91%增至1.24%,硬度和弹性模量分别由10.1、344.0 GPa降至8.6、313.9 GPa;冲击坑体积由2.1×10^(-3)增至3.3×10^(-3)mm^(3),且损伤微观特征由WC颗粒剥落向涂层开裂发展。当固定煤油流量、增加氧气流量使λO/F由1.1增至1.3时,孔隙率降至0.85%,硬度和弹性模量分别增至10.8、382.5 GPa,冲击坑体积增至2.6×10^(-3)mm^(3),直到λO/F=1.3时涂层表面开始出现裂纹。结合涂层硬度和弹性模量分析结果可知,在H3/E2≤8.4 MPa时,涂层发生开裂损伤,裂纹长度随着H3/E2的增加而减小。在H3/E2>8.4 MPa时,涂层损伤以WC颗粒剥落为主,且随着H3/E2的增加而减轻。高H3/E2可提高涂层的抗冲击性能,当H3/E2由6.4 MPa增至8.7 MPa时,坑体积和WC剥落程度分别降低了36%、35%。结论超音速火焰喷涂WC-Ni涂层的H3/E2定量表征了其抵抗塑性变形和开裂的能力,决定了涂层的抗冲击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音速火焰喷涂 氧气/燃料比 wc-ni涂层 力学性能 抗冲击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WS_(2)/MoS_(2)包覆WC-12Ni粉体对HVOF涂层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刘妍君 姜淑文 闫佳伟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274-280,共7页
以化学共沉积Ni-WS_(2)/MoS_(2)包覆WC-12Ni粉体为原料,在17-4PH不锈钢基体上制备了超音速火焰喷涂(HVOF)涂层。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涂层组织结构进行表征,分别通过测定涂层的显微硬度、摩擦系数和磨损率,并结合粉体特征及涂层... 以化学共沉积Ni-WS_(2)/MoS_(2)包覆WC-12Ni粉体为原料,在17-4PH不锈钢基体上制备了超音速火焰喷涂(HVOF)涂层。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涂层组织结构进行表征,分别通过测定涂层的显微硬度、摩擦系数和磨损率,并结合粉体特征及涂层的孔隙结构分析来评价涂层摩擦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化学共沉积包覆喷涂粉体引入固体润滑剂,不仅能保证喷涂粉体的流动性,还能实现较均匀固体润滑剂掺杂,显著降低涂层孔隙率、提高致密化程度,获得低摩擦系数、低磨损率以及提高的涂层硬度和耐磨性。其中,由于WS_(2)与WC硬质合金有更好的成分相容性,WC-Ni-WS_(2)涂层的减摩耐磨性能要优于WC-Ni-MoS_(2)涂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覆粉体 wc-ni-WS_(2)/MoS_(2)涂层 超音速火焰喷涂 摩擦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感应熔覆WC增强Ni60合金涂层性能研究 被引量:32
8
作者 贺定勇 许静 +2 位作者 马然 蒋建敏 王智慧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38-141,共4页
采用高频感应熔覆方法在Q235低碳钢基体上制备了不同含量的WC增强Ni60A合金复合涂层。利用SEM和XRD分析了涂层的显微组织和相结构,并进行了耐磨性试验。结果表明,复合涂层中主要由WC、W2C、Cr7C3、Cr23C6、Cr2B、Ni2B、Ni3Si及Ni3Fe... 采用高频感应熔覆方法在Q235低碳钢基体上制备了不同含量的WC增强Ni60A合金复合涂层。利用SEM和XRD分析了涂层的显微组织和相结构,并进行了耐磨性试验。结果表明,复合涂层中主要由WC、W2C、Cr7C3、Cr23C6、Cr2B、Ni2B、Ni3Si及Ni3Fe等相组成,并与基体实现了冶金结合。在相同试验条件下,涂层的硬度和耐磨性随WC含量的增加而提高,加入WC涂层的相对耐磨性为Ni60A涂层的2~6倍,当WC加入量为50%时涂层的耐磨性最好,为Ni60A涂层的6.5倍。涂层的磨损机制主要为轻微的塑性切削和硬质相的脆性剥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感应熔覆 碳化钨 ni基合金 复合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熔覆WC-Ni/TiC涂层的组织和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23
9
作者 郭绍义 李兴俊 +2 位作者 杨秋合 杨金林 孟凡英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2-75,共4页
采用7kW横流CO2激光器,在H13钢表面激光熔覆制备了WC-Ni/TiC涂层。测量了熔覆层的显微硬度,用扫描电镜(SEM)观测熔覆层的显微结构以及磨损形貌并进行分析,对涂层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纳米TiC通过弥散强化和细晶强化... 采用7kW横流CO2激光器,在H13钢表面激光熔覆制备了WC-Ni/TiC涂层。测量了熔覆层的显微硬度,用扫描电镜(SEM)观测熔覆层的显微结构以及磨损形貌并进行分析,对涂层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纳米TiC通过弥散强化和细晶强化,提高了涂层的硬度和韧性,TiC含量为30%(质量分数)时涂层的平均硬度为HV1500。涂层耐磨性能是基体的8-1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wc-ni/TiC 复合涂层 摩擦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炸喷涂WC-Co/MoS_2-Ni多层复合自润滑涂层的摩擦学行为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铁钢 李柏松 +4 位作者 阎兵 范其香 刘艳梅 宫骏 孙超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3-79,共7页
采用爆炸喷涂技术研制WC-Co/MoS_2-Ni多层复合自润滑涂层,系统研究涂层的微观结构、元素分布、结合强度和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在高温爆炸喷涂过程中,少量MoS_2发生氧化分解,生成SO_2气体,残留在涂层内的SO_2气体可使局部形成微小孔... 采用爆炸喷涂技术研制WC-Co/MoS_2-Ni多层复合自润滑涂层,系统研究涂层的微观结构、元素分布、结合强度和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在高温爆炸喷涂过程中,少量MoS_2发生氧化分解,生成SO_2气体,残留在涂层内的SO_2气体可使局部形成微小孔洞。在摩擦测试中,WC-Co涂层在预磨阶段摩擦因数迅速上升,进入稳定阶段后,摩擦因数缓慢增加;而多层复合涂层的摩擦因数在经历预磨阶段迅速上升后,很快进入稳定阶段,直至表层WC-Co涂层被磨穿后,摩擦因数开始逐渐下降。添加自润滑涂层MoS_2-Ni后,WC-Co涂层的内聚结合强度略有下降,但减摩效果显著,摩擦因数下降了约40%,耐磨性能略有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c-Co/MoS2-ni涂层 自润滑涂层 爆炸喷涂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送粉激光熔覆合成制备WC/Ni硬质合金涂层及其耐磨性 被引量:26
11
作者 张宇 钟敏霖 刘文今 《金属热处理》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5,共5页
借助同轴送粉法将W/C/Ni元素混合粉末送入熔池,利用激光熔池中热力学和动力学条件,在优化材料成分和激光熔覆工艺参数条件下可以直接反应合成出WC颗粒,形成以WC/Ni为主的复合涂层.熔覆层中含有WC,CW3,α-W2C,W2C,Fe6W6C,FeW3C,W3O,C等相... 借助同轴送粉法将W/C/Ni元素混合粉末送入熔池,利用激光熔池中热力学和动力学条件,在优化材料成分和激光熔覆工艺参数条件下可以直接反应合成出WC颗粒,形成以WC/Ni为主的复合涂层.熔覆层中含有WC,CW3,α-W2C,W2C,Fe6W6C,FeW3C,W3O,C等相.添加2wt%的Cr3C2可以细化涂层中的WC颗粒尺寸,颗粒平均尺寸为4~6μm,硬度值为85HRA左右.激光合成制备的WC/Ni硬质合金涂层的耐磨性尚不及YG8硬质合金的耐磨性,但比渗氮处理试块的耐磨性提高了7.9倍.激光直接合成硬质合金涂层的成本低,可在零件的任何部位原位合成,形状尺寸不受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c/ni 硬质合金复合涂层 激光熔覆合成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熔覆铸造WC-Ni基合金中WC颗粒的烧损机理与评估 被引量:6
12
作者 曾晓雁 吴新伟 +2 位作者 陶曾毅 朱蓓蒂 崔崑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8期863-868,共6页
本文研究了激光熔覆金属陶瓷层中铸造WC颗粒的烧损方式和机理,证明激光熔覆过程中铸造WC颗粒主要以溶解扩散式的烧损为主,提出了评定WC颗粒烧损率的半定量公式为:
关键词 激光熔覆 金属陶瓷 烧损 碳化钨 镍基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738模具钢表面激光熔覆Ni基WC复合涂层的摩擦磨损性能 被引量:13
13
作者 戴晟 左敦稳 +4 位作者 黎向锋 程虎 方志刚 王珉 缪宏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24-929,共6页
在2738模具钢表面通过CO2激光熔覆制备Ni基WC复合涂层。分别对2738钢基体和Ni-WC激光熔覆层进行干摩擦试验。用三维表面形貌仪测量磨损体积,用扫描电镜观察磨痕的表面形貌。试验结果表明,Ni-WC复合涂层试样的硬度显著提高,表面硬度超过1... 在2738模具钢表面通过CO2激光熔覆制备Ni基WC复合涂层。分别对2738钢基体和Ni-WC激光熔覆层进行干摩擦试验。用三维表面形貌仪测量磨损体积,用扫描电镜观察磨痕的表面形貌。试验结果表明,Ni-WC复合涂层试样的硬度显著提高,表面硬度超过1200HV,保证了Ni-WC熔覆层的耐磨性。熔覆层的平均摩擦因数约为0.24,与2738钢基体的摩擦因数0.43相比,降低了约44%。熔覆试样的比磨损率比基体试样的比磨损率下降了96.7%,WC硬质相提高了摩擦副表面的承载能力。磨粒磨损为Ni-WC复合涂层的主要磨损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表面与界面 激光熔覆 niwc复合涂层 摩擦磨损性能 2738模具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C颗粒增强Ni基涂层的残余应力及耐磨性能 被引量:9
14
作者 郭华锋 李菊丽 +1 位作者 孙涛 杨海峰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2-76,共5页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等离子喷涂WC颗粒增强Ni涂层的显微结构,用X射线衍射法(XRD)测试了不同WC含量下涂层及粘结层表面残余应力,利用摩擦磨损试验机和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研究了涂层的磨损机制。结果表明:涂层表面残余应力为压...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等离子喷涂WC颗粒增强Ni涂层的显微结构,用X射线衍射法(XRD)测试了不同WC含量下涂层及粘结层表面残余应力,利用摩擦磨损试验机和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研究了涂层的磨损机制。结果表明:涂层表面残余应力为压应力,且随着WC含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随着涂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大,厚度为1000μm时出现分层失效,热应力对粘结层残余应力的贡献最大。一定幅值的压应力有利于涂层耐磨性的提高,同载荷下磨损量仅为基体的0.135倍,涂层磨损机制主要为磨粒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喷涂 ni基涂层 wc颗粒 残余应力 耐磨性能
原文传递
感应重熔Ni60/WC涂层的界面组织与耐磨性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张红霞 赵红利 +1 位作者 夏建元 杨珊珊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7-109,199-200,共3页
用冷涂工艺在45钢表面制备了Ni基WC覆层,并采用高频感应加热的方法获得重熔涂层。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X射线能谱仪分析涂层的成分、显微组织和界面特征,分析了不同重熔温度对涂层组织和硬度分布的影响。进行了磨损试验,比较Ni基WC... 用冷涂工艺在45钢表面制备了Ni基WC覆层,并采用高频感应加热的方法获得重熔涂层。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X射线能谱仪分析涂层的成分、显微组织和界面特征,分析了不同重熔温度对涂层组织和硬度分布的影响。进行了磨损试验,比较Ni基WC涂层与Ni60、T10钢的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冷涂结合高频感应重熔可以获得WC颗粒弥散分布的致密的Ni基涂层,涂层与钢基体间由于原子扩散形成一条冶金结合的白亮带;涂层的磨损机理是磨粒磨损和微犁削,Ni基WC涂层的磨损性能优于Ni60涂层,远高于淬火T10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重熔 冷涂 niwc涂层 界面 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功率对激光熔覆Ni包WC涂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成诚 赵剑峰 +3 位作者 田宗军 冯君 谢德巧 肖猛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90-894,共5页
采用IPG YLS-6000型大功率光纤激光器在42CrMo合金表面制备Ni包WC涂层,研究激光功率对涂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激光功率的增大,涂层组织呈粗化趋势;且在激光功率的增大过程中,涂层中WC颗粒逐渐分解为Fe-C化合物,硬度逐渐减... 采用IPG YLS-6000型大功率光纤激光器在42CrMo合金表面制备Ni包WC涂层,研究激光功率对涂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激光功率的增大,涂层组织呈粗化趋势;且在激光功率的增大过程中,涂层中WC颗粒逐渐分解为Fe-C化合物,硬度逐渐减小;当激光功率为1 800W时,显微硬度达到最大值1 050HV;Ni包WC涂层显著提高了基材的耐磨性,在同等磨损条件下,涂层的磨损量仅为基体试件的1/5,但激光功率对涂层磨损量的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功率 niwc 组织 显微硬度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熔覆(WC+W_2C)_p/Ni基合金复合涂层的微观结构特征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强 雷廷权 +1 位作者 张永忠 卢洪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2002年第1期5-10,共6页
运用XRD、SEM及显微硬度试验等手段研究了激光熔覆Co包铸造(WC+W2C)p增强Ni基合金复合涂层的微观组织特征,分析了Co包铸态(WC+W2C)p在激光熔覆过程中的冶金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在激光熔覆过程中,(WC+W2C)p的Co包覆层完全熔化,(WC+W2C)p... 运用XRD、SEM及显微硬度试验等手段研究了激光熔覆Co包铸造(WC+W2C)p增强Ni基合金复合涂层的微观组织特征,分析了Co包铸态(WC+W2C)p在激光熔覆过程中的冶金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在激光熔覆过程中,(WC+W2C)p的Co包覆层完全熔化,(WC+W2C)p本身也发生部分溶解,其稳定性随W2C/WC比增大而降低;当熔池凝固时,(WC+W2C)p在涂层中的分布主要受激光熔池中存在的强烈对流和颗粒/凝固前沿相互作用所控制;依赖于局部成分,涂层中形成变成分的η1-M6C(M=Co、W、Ni)型碳化物,优先分布在(WC+W2C)p表面;涂层基体的典型组织由分布在γ-Ni+M23C6为主加硼化物Ni4B3、Ni3B和碳化物M7C3的伪多元共晶中的η1-M6C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铸造(wc+W2C)颗粒 ni基合金 复合涂层 微观组织 碳化钨 金属材料 镍基合金 表面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喷涂WC颗粒增强Ni基涂层组织及抗冲蚀性能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东生 田宗军 +1 位作者 王松林 黄因慧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36-139,共4页
采用等离子喷涂工艺制备WC颗粒增强Ni基涂层,分析了涂层的显微组织,并对其抗冲蚀磨损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涂层呈层片状结构,有一定孔隙,WC颗粒在涂层中分布均匀,且与母相结合良好。随着冲蚀角度的增大,涂层冲蚀磨损质量损失先增... 采用等离子喷涂工艺制备WC颗粒增强Ni基涂层,分析了涂层的显微组织,并对其抗冲蚀磨损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涂层呈层片状结构,有一定孔隙,WC颗粒在涂层中分布均匀,且与母相结合良好。随着冲蚀角度的增大,涂层冲蚀磨损质量损失先增大后减小,表现为塑性-脆性复合冲蚀磨损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喷涂 镍基合金涂层 wc颗粒 涂层组织 抗冲蚀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P)-WC纳米微粒复合电镀的研究 被引量:18
19
作者 王吉会 尹玫 《电镀与精饰》 CAS 2005年第1期1-3,7,共4页
研究了WC纳米微粒质量浓度、阴极电流密度、pH值、温度、搅拌方式等工艺参数对(Ni-P)-WC纳米微粒复合镀层沉积速度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复合电镀的最佳工艺参数。对镀层的表面形貌、成分及不同热处理条件下的硬度进行了观察与测... 研究了WC纳米微粒质量浓度、阴极电流密度、pH值、温度、搅拌方式等工艺参数对(Ni-P)-WC纳米微粒复合镀层沉积速度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复合电镀的最佳工艺参数。对镀层的表面形貌、成分及不同热处理条件下的硬度进行了观察与测定,实验结果表明,镀层表面均匀,有质量分数为2.0%~3.5%的WC纳米微粒的镀层;热处理后硬度可达1240H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P 复合电镀 复合镀层 纳米微粒 阴极电流密度 沉积速度 硬度 wc 热处理 最佳工艺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材上火焰喷焊Ni-WC耐磨涂层的组织和性能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宏宇 曹进琪 +2 位作者 许晓静 刘桂玲 张雪锋 《润滑与密封》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7-89,92,共4页
研究了在钛合金Ti-6A l-4V表面上采用火焰喷焊技术制备镍基碳化钨型自熔性合金涂层的可行性,利用SEM、XRD等手段分析了它的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采用火焰喷焊技术在钛合金表面上获得了功能梯度涂层,N i-WC涂层为韧基体+硬质相的耐磨组... 研究了在钛合金Ti-6A l-4V表面上采用火焰喷焊技术制备镍基碳化钨型自熔性合金涂层的可行性,利用SEM、XRD等手段分析了它的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采用火焰喷焊技术在钛合金表面上获得了功能梯度涂层,N i-WC涂层为韧基体+硬质相的耐磨组织,涂层和过渡层之间形成了韧性镍基合金层,在涂层、过渡层和基体之间形成了牢固的冶金结合,涂层的组织和显微硬度沿层深方向呈连续性和渐变性,喷焊表层中WC起到了主要的抗磨作用,涂层磨损失重仅为未喷焊钛合金的1/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镍基wc涂层 火焰喷焊 冶金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