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plication of high-frequency magnetotelluric method in porphyry copper deposit exploration:a case study of Duobaoshan deposit area 被引量:1
1
作者 LIU Caihua QU Xin +4 位作者 FENG Xuan TTAN You LIU Yang QIAO Hanqing WANG Shiyu 《Global Geology》 2017年第4期246-252,共7页
The Duobaoshan mine area in Heilongjiang is located in the northeast section of Xingmeng orogenic belt and is in the west side of Hegang Mountain-Heihe fault zone. There exist many deposits in this area,and its metall... The Duobaoshan mine area in Heilongjiang is located in the northeast section of Xingmeng orogenic belt and is in the west side of Hegang Mountain-Heihe fault zone. There exist many deposits in this area,and its metallogenic conditions are superior,which has been one of the hotspots in geological prospecting and metallogenic research in Northeast China. 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studies,the authors used the EH-4 electromagnetic imaging system to carry out the data acquisition of three survey lines in Woduhe Village,Duobaoshan Town,Nenjiang Count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apparent resistivity section under TE and TM polarization modes,integrating regional geological data,it is concluded that:(1) the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etal ore in this area show a relatively low resistance,and according to its resistivity difference with surrounding rocks,the geometrical structures and apparent resistivity parameters of the low resistivity bodies in the lower section of the survey line are defined,and the electrical anomalies can be identified;(2)faults F1 and F2 may have a good metallogenic environment,so they are recommended for further exploration;(3) low resistance metal ore bodies have good correlation with local small structures or faults,which may play an iconic role for the delineation of key target areas;(4) in the process of using apparent resistivity to define the geometric structures of ore bodies underground,comprehensive analysis integrating the advantages of TE and TM models should be carry out to achieve more reliable inversion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NETOTELLURIC SOUNDING ( MT) APPARENT resistivity Xing’an Mongolia OROGENIC belt PORPHYRY copper DEPOSIT duobaoshan ore concentration are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北段窝里河早古生代蛇绿岩识别及构造背景
2
作者 付俊彧 杨晓平 +4 位作者 崔丹丹 杨浩 那福超 庞雪娇 孙巍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219-2236,共18页
大兴安岭北段多宝山地区窝里河一带早古生代火山-沉积地层中出露一套镁铁—超镁铁质岩,其形成时代、构造性质一直不清楚。采用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及锆石U−Pb(LA−MC−ICP−MS)年代学方法对其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这套镁铁—超镁铁... 大兴安岭北段多宝山地区窝里河一带早古生代火山-沉积地层中出露一套镁铁—超镁铁质岩,其形成时代、构造性质一直不清楚。采用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及锆石U−Pb(LA−MC−ICP−MS)年代学方法对其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这套镁铁—超镁铁质岩包括蛇纹岩、蛇纹石化辉橄岩、蚀变辉长岩、角闪辉长岩、玄武安山岩及枕状玄武岩,具有蛇绿岩组合特点;前二者为地幔岩,辉长岩具堆晶岩特点,玄武安山岩相当于基性岩墙,枕状玄武岩为海底喷出岩;它们都呈岩块状分布在早古生代片理化火山碎屑岩-碎屑沉积岩基质中,共同构成一套蛇绿混杂岩。其中,镁铁质岩石属于钙碱性系列,超镁铁岩与镁铁质岩石均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Ba、K、Sr,亏损高场强元素Nb、P、Ti及Th,具有活动大陆边缘弧火山岩特点;获得蛇绿岩上部单元玄武安山岩形成时代447 Ma。总括蛇绿岩岩石组合及地球化特征,认为蛇绿岩属消减型蛇绿岩(SSZ),形成于弧背盆地构造背景;蛇绿岩构造侵位最年轻地质体为早—中奥陶世,推测蛇绿岩构造侵位于晚奥陶世末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宝山窝里河 SSZ型蛇绿岩 弧背盆地 晚奥陶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多宝山矿集区岩石圈结构:孙吴-劲松廊带深地震反射与大地电磁联合探测结果
3
作者 侯贺晟 韩江涛 +4 位作者 符伟 刘文玉 潘宗栋 赵泱泱 刘祖颐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85-2000,共16页
探测造山带岩石圈精细结构,是探讨造山与成矿作用最有效的手段。2019年,在黑龙江省西北部孙吴-劲松廊带域,中国地质科学院完成了一条横跨黑河-贺根山缝合带北段和多宝山矿集区北西—南东向185 km长的深地震反射剖面,以及5条总计174点的... 探测造山带岩石圈精细结构,是探讨造山与成矿作用最有效的手段。2019年,在黑龙江省西北部孙吴-劲松廊带域,中国地质科学院完成了一条横跨黑河-贺根山缝合带北段和多宝山矿集区北西—南东向185 km长的深地震反射剖面,以及5条总计174点的大地电磁测深(宽频、音频)剖面。结果显示,多宝山矿集区的莫霍面深度在33 km(TWT 11 s)左右,呈现断续可追踪形态,其东侧中、下地壳识别出一套向西倾斜并延伸至上地幔的反射体,其倾角约为25°,推断为嫩江洋俯冲遗迹。在多宝山矿集区的西侧识别出整体向东倾斜的壳幔反射特征,表明蒙古-鄂霍茨克构造域影响范围已至黑河-贺根山缝合带。多宝山矿集区上地壳围限于卧都河—罕达汽之间的“V”形构造带中,中下地壳垂向上发育一系列长10 km左右的强反射层,解释为残留的岩浆通道。多宝山矿集区下地壳的高导体可延伸至地幔,与其上高导异常C4呈蘑菇云状展布,并与矿床的位置在空间上存在一致性,指示了幔源物质的侵入。近地表速度结构整体速度变化在1900~6100 m/s之间,高速体界面起伏较大且埋深较浅,是寻找隐伏金矿的有利区域,铜山铜矿和多宝山铜矿的斑岩岩体虽被隐伏断裂阻隔,但在深部相连,地下2000 m以内仍有很好的资源潜力。本项调查研究将浅层矿床分布与岩石圈结构联系起来,为深入研究与古老地壳缝合带与复合造山作用相联系的多宝山矿集区的地质背景提供了新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宝山矿集区 岩石圈结构 深地震反射剖面 大地电磁测深 黑河-贺根山缝合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多宝山地区晚泥盆世A型花岗斑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符安宗 李成禄 +4 位作者 石国明 杨文鹏 杨元江 郑博 李金明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11-827,共17页
黑龙江多宝山地区位于兴蒙造山带东段,为兴安地块与松嫩地块的拼合部位,是研究嫩江—黑河洋(古亚洲洋分支)构造演化的关键地段。对嫩江市多宝山地区西侧出露的花岗斑岩开展岩石学、年代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以期限定其形成时代... 黑龙江多宝山地区位于兴蒙造山带东段,为兴安地块与松嫩地块的拼合部位,是研究嫩江—黑河洋(古亚洲洋分支)构造演化的关键地段。对嫩江市多宝山地区西侧出露的花岗斑岩开展岩石学、年代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以期限定其形成时代,探讨岩石成因及构造背景,为嫩江—黑河洋构造岩浆演化提供依据。花岗斑岩呈肉红色,具多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由钾长石、石英和少量的斜长石组成,基质主要由微晶结构的长英质矿物和少量黑云母组成。LA-ICP-MS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365.1±2.6)Ma,形成于晚泥盆世晚期。岩石地球化学具有高质量分数的SiO_(2)、K_(2)O,低质量分数的CaO、MgO和Al_(2)O_(3),高TFeO/MgO和Rb/Sr值,富集Rb、Th、Zr和Hf元素,贫Sr、Ba、Eu、Ti和P元素,REE配分曲线呈燕式分布,负铕异常明显,表现出A型花岗岩的特征。以高的Zr/Hf值,Na_(2)O、TFeO质量分数和相对低的P_(2)O_(5)、Rb质量分数区别于高分异I型、S型花岗岩。特征微量元素比值与大陆地壳相应值相近,且岩石具有较低的MgO、Cr质量分数和Mg#值,指示其源区主要来自地壳。综合分析表明,该期花岗斑岩为非典型A1亚类花岗岩,兼具火山弧和板内花岗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形成于嫩江—黑河洋北向俯冲挤压体系下派生的局部拉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泥盆世 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 A型花岗岩 花岗斑岩 黑龙江多宝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多宝山成矿区找矿新进展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4
5
作者 谭成印 王根厚 李永胜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36-445,共10页
近年来,多宝山成矿区先后发现了小泥鳅河金矿、三道湾子金矿、争光金锌矿、铜山金矿、上马厂金矿、小新屯金矿点等一大批金银钼锑资源潜力很大的化探异常。依据这些新的矿产勘查和区域地质调查新成果,总结了多宝山成矿区近年来取得的新... 近年来,多宝山成矿区先后发现了小泥鳅河金矿、三道湾子金矿、争光金锌矿、铜山金矿、上马厂金矿、小新屯金矿点等一大批金银钼锑资源潜力很大的化探异常。依据这些新的矿产勘查和区域地质调查新成果,总结了多宝山成矿区近年来取得的新近展及其地质意义。目的是为多宝山地区的整装勘查与资源潜力预测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找矿新近展 多宝山成矿区 黑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多宝山——大新屯地区铜金多金属成矿作用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5
6
作者 韩振哲 刘娜 +3 位作者 公凡影 李永胜 李仰春 姚磊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87-796,共10页
黑龙江省多宝山—大新屯地区,铜矿以中—晚加里东期多宝山式斑岩型、燕山早期三矿沟式矽卡岩型为主,晚古生界海底火山岩有关喷发—沉积型铜锌矿床,具优越的成矿潜力,不同时期、类型铜矿床在空间分布上明显受古生代海相火山岩—碳酸盐岩... 黑龙江省多宝山—大新屯地区,铜矿以中—晚加里东期多宝山式斑岩型、燕山早期三矿沟式矽卡岩型为主,晚古生界海底火山岩有关喷发—沉积型铜锌矿床,具优越的成矿潜力,不同时期、类型铜矿床在空间分布上明显受古生代海相火山岩—碳酸盐岩建造控制,并具有"上金下铜"的斑岩—热液型铜金矿成矿系统的特征。金矿以燕山晚期三道湾子式浅成低温热液型金成矿作用强烈为特点;持续时间由早石炭世—早—中侏罗世的韧性剪切—走滑作用、中侏罗世为主要伸展期的变质核杂岩有关的金成矿作用,以及奥陶纪浊积岩(卡林型)有关金成矿作用,以中—小规模金矿床(点)为主;金矿受北西向、北东向的火山构造、变质核杂岩构造和韧性剪切—走滑作用控制,显示出良好的金找矿前景;结合近期的铜金矿重大勘查进展和成果,总结成矿规律,梳理了制约着铜金多金属矿找矿突破的关键地质问题,提出找矿方向和今后勘查工作部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金多金属矿 成矿作用 找矿方向 多宝山—大新屯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多宝山地区晚三叠世岩浆活动对蒙古—鄂霍茨克洋南向俯冲的响应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宝山 程招勋 +5 位作者 寇林林 邓昌州 杨晓平 张春鹏 李成禄 韩仁萍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2-145,共14页
近年来相继在嫩江多宝山地区发现了一系列晚三叠世岩浆岩。但该期岩浆活动的构造背景、成因机制及成矿作用迄今尚未得到很好的解读,这些问题对深入理解该地区构造演化、寻找多金属矿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多宝山矿区英云闪长岩、争光... 近年来相继在嫩江多宝山地区发现了一系列晚三叠世岩浆岩。但该期岩浆活动的构造背景、成因机制及成矿作用迄今尚未得到很好的解读,这些问题对深入理解该地区构造演化、寻找多金属矿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多宝山矿区英云闪长岩、争光矿区闪长岩为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及同位素年代学研究。锆石的LA-ICP-MS定年结果表明,多宝山英云闪长岩形成时代为(226.3±2.3)Ma,争光闪长岩形成时代为(229.3±3.1)Ma,两者在误差范围内一致,可能是同一岩浆房演化的产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多宝山英云闪长岩以高SiO_(2)(64.25%~66.44%)、Al_(2)O_(3)(16.54%~17.21%)、K_(2)O+Na_(2)O(8.16%~8.49%),低CaO(2.27%~2.95%)、MgO(0.99%~1.16%)、TiO_(2)(0.31%~0.36%)、P_(5)O_(2)(0.16%~0.17%)为特征;争光闪长岩以SiO_(2)(57.12%~58.5%)、Al_(2)O_(3)(14.59%~15.26%)、(Na_(2)O+K_(2)O)(5.34%~6.16%)、TiO_(2)(0.83%~0.97%)、P_(2)O_(5)(0.15%~0.27%)及TFeO/MgO(1.12~1.25)相近为特征;多宝山英云闪长岩亏损Rb、Nb、Sm,富集Ba、U、Zr和Sr,Eu正异常明显(δEu=1.21~1.57),争光闪长岩Rb、Nb、Sm亏损,Ba、Th、Sr、Hf富集,Eu弱正异常(δEu=0.93~1.22)。二者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亏损重稀土元素(HREE),稀土及微量曲线形态近似,显示同一源区的特征,原始岩浆起源于受俯冲流体交代的地幔楔的部分熔融,形成于与蒙古—鄂霍茨克洋板块俯冲有关的活动大陆边缘环境。多宝山矿集区晚三叠世钙碱性岩浆岩的确定指示蒙古—鄂霍茨克洋俯冲作用可影响到兴安地块东缘。综合区域晚三叠世矿床成矿时代及成矿背景,证实多宝山地区晚三叠世岩浆活动具有较强的银铜钼成矿能力,成矿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宝山地区 晚三叠世 岩浆活动 成矿作用 蒙古—鄂霍茨克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重、磁、电法的多宝山矿集区隐伏斑岩体识别与深部找矿实践 被引量:5
8
作者 赵理芳 李希元 +6 位作者 李成立 赵俊康 包怡 陈中 刘和花 梁杰 王佩业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17-1231,共15页
斑岩体的存在是斑岩型铜矿重要的特征,查明隐伏斑岩体对于斑岩铜矿找矿预测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以多宝山矿集区的岩石标本物性特征为基础,对重力、磁法、广域电磁法资料进行了处理和分析,根据矿化蚀变中心一般位于斑岩体顶部和矿化蚀... 斑岩体的存在是斑岩型铜矿重要的特征,查明隐伏斑岩体对于斑岩铜矿找矿预测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以多宝山矿集区的岩石标本物性特征为基础,对重力、磁法、广域电磁法资料进行了处理和分析,根据矿化蚀变中心一般位于斑岩体顶部和矿化蚀变具有电阻率显著降低的特征,从已知到未知,对多宝山铜矿、铜山铜矿和争光金矿的隐伏花岗闪长斑岩体进行了识别,进而推断出矿体位置。根据电性异常特征推测:多宝山铜矿可以扩大外围找矿部署,铜山铜矿矿体有往下延伸的趋势,隐伏斑岩体南侧可能存在大型矿体;争光金矿深部可能存在斑岩型铜矿。多宝山铜矿、铜山铜矿、争光金矿同属斑岩型铜矿系统,多宝山矿集区具“上金下铜”的成矿特征。钻孔揭示了铜山矿区隐伏斑岩体南侧矿体的存在,新增资源量达到大型矿床规模。证实了方法的有效性,同时也显示出矿集区矿产资源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物理 重力 磁法 广域电磁法 隐伏斑岩体 多宝山矿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航空磁测技术在多宝山整装勘查区的应用试验 被引量:13
9
作者 胥值礼 李军峰 +5 位作者 崔志强 李飞 李文杰 孟庆敏 刘俊杰 刘莹莹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CSCD 2016年第4期501-506,共6页
首次利用自主研发集成的中型无人机航空磁测系统在多宝山整装勘查区成功开展了区域性测量,取得了高质量的数据。这里简要介绍了此次测量的数据质量及一些典型的航磁区域和局部异常,结合测区的地质环境和成矿规律,提出了利用无人机航磁... 首次利用自主研发集成的中型无人机航空磁测系统在多宝山整装勘查区成功开展了区域性测量,取得了高质量的数据。这里简要介绍了此次测量的数据质量及一些典型的航磁区域和局部异常,结合测区的地质环境和成矿规律,提出了利用无人机航磁在该区找矿的基本思路,为地面勘查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航磁 多宝山整装勘查区 应用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多宝山矿集区三维地质建模与深部找矿预测 被引量:6
10
作者 许逢明 赵院冬 +3 位作者 李成立 崔健 吴大天 孙巍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29-652,共24页
随着三维地质信息技术的发展,三维地质建模和深部成矿预测研究对实现深部找矿突破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本次基于已知矿区的中段、勘探线剖面图及钻孔数据等资料,依托Micromine平台,从矿床尺度(比例尺11000)建立了黑龙江多宝山铜矿、铜山... 随着三维地质信息技术的发展,三维地质建模和深部成矿预测研究对实现深部找矿突破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本次基于已知矿区的中段、勘探线剖面图及钻孔数据等资料,依托Micromine平台,从矿床尺度(比例尺11000)建立了黑龙江多宝山铜矿、铜山铜矿的地质体和蚀变矿化体两类三维地质实体模型。以地表地质图、图切地质剖面、钻孔数据及岩石物性数据为约束,基于重磁电三维物性反演,综合解译了93条重磁电剖面。在综合剖面地质解译成果的基础上,利用平行剖面显式建模技术,从矿集区尺度(比例尺12.5万)建立了多宝山矿集区84 km^(2)范围内3000 m以浅三维地质体实体模型。在三维地质体模型的基础上,以多宝山、铜山铜矿体三维地质模型为先验数据模型,根据区域找矿模型,利用“立方体预测模型”法,提取与成矿有关的二值变量(地层、岩体、构造)、连续变量(重、磁、电)等7个勘探变量,利用GeoCube3.0逻辑斯蒂回归深层次机器学习集成模块,开展了研究区的勘探变量集成,经由ROC模型评估后验概率,在可靠后验概率的基础上,利用C-V分形方法计算阈值以圈定深部找矿有利靶区,综合圈定深部找矿靶区8处,预估铜潜在资源量634万吨。按照靶区综合评级排序,对最优靶区A-8开展钻探验证,经证实深部发现厚大铜钼矿体,实现了多宝山矿集区深部找矿的重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质建模 找矿预测 靶区圈定 钻探验证 多宝山矿集区 黑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造演化对嫩江多宝山矿集区的叠加与改造作用初探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宝山 程招勋 张春鹏 《矿产与地质》 2019年第1期54-62,共9页
多宝山矿集区位于早古生代多宝山岛弧带上,地处兴安地块东缘,是我国东北部重要的金、铜多金属矿产地之一。在调查区域成矿背景、收集和分析矿集区矿床同位素测年数据、典型矿床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多宝山、铜山、争光等矿床在成矿构造... 多宝山矿集区位于早古生代多宝山岛弧带上,地处兴安地块东缘,是我国东北部重要的金、铜多金属矿产地之一。在调查区域成矿背景、收集和分析矿集区矿床同位素测年数据、典型矿床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多宝山、铜山、争光等矿床在成矿构造地质、矿石组构、元素组合和成矿期次等方面表现出的多期改造与叠加成矿的特征,认为叠加改造是多宝山矿集区重要的成矿作用。斑岩型多宝山铜(钼)矿床、铜山铜矿床及浅成低温热液争光金矿床主要形成于加里东期,印支期及燕山期成矿作用在矿集区形成小多宝山、三矿沟等小型矽卡岩矿床的同时,并对多宝山、铜山及争光矿床进行叠加改造。初步探讨了区域构造演化及体制转换与叠加改造成矿的关系:加里东期成矿作用形成于古亚洲洋的俯冲碰撞形成的岛弧环境;印支期成矿作用与蒙古—鄂霍茨克洋俯冲、消减有关;燕山期成矿作用是在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下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宝山矿集区 构造演化 叠加与改造作用 嫩江县 黑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三角翼低空磁测在多宝山地区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12
作者 黄为俊 张楠 +2 位作者 贾嵩 潘玉焜 查忆秋 《世界地质》 CAS 2017年第1期241-245,共5页
通过对动力三角翼低空磁测数据在多宝山地区的质量评价,证明动力三角翼低空磁测方法采集的数据真实可靠。在取得质量较好的数据前提下,将多宝山地区其他实测结果与动力三角翼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证明动力三角翼低空磁测方法具有高效... 通过对动力三角翼低空磁测数据在多宝山地区的质量评价,证明动力三角翼低空磁测方法采集的数据真实可靠。在取得质量较好的数据前提下,将多宝山地区其他实测结果与动力三角翼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证明动力三角翼低空磁测方法具有高效、工作控制范围大、一定程度上能削弱地表人工磁性体的干扰等优势,从而能成为一种快速而有效的磁法测量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三角翼 低空磁测 多宝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东北部多宝山地区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44
13
作者 曲晖 李成禄 +2 位作者 赵忠海 王卓 张俭峰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92-300,共9页
大兴安岭多宝山地区在构造上位于兴蒙造山带东部的兴安地块和松嫩地块接触带上,区内花岗岩类以晚古生代花岗岩为主,岩性主要为碱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两类岩性的锆石SHRIMP测年结果分别为(309.0±3.0)Ma、(299.3±2.8)Ma,均... 大兴安岭多宝山地区在构造上位于兴蒙造山带东部的兴安地块和松嫩地块接触带上,区内花岗岩类以晚古生代花岗岩为主,岩性主要为碱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两类岩性的锆石SHRIMP测年结果分别为(309.0±3.0)Ma、(299.3±2.8)Ma,均为晚石炭世。其主量元素以富Si、略富Al、富碱质和低Mg、低Ca为特点;微量元素表现出富集Th、Zr、Nd、Rb、K和亏损Ba、Sr、P、Ti的特点;稀土元素具有明显的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的特征,轻重稀土元素分馏程度较强。岩石总体上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花岗岩,是岩浆经历了高度结晶分异作用的产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特征类似S型花岗岩,其源岩物质来自于地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宝山地区 花岗岩 锆石U-PB年龄 SHRIMP 年代学 岩石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多宝山地区铜金成矿作用及成矿规律 被引量:34
14
作者 赵忠海 郑卫政 +4 位作者 曲晖 郭艳 李成禄 王卓 张俭峰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01-614,共14页
黑龙江省多宝山地区发育多期以铜金为主的成矿作用。加里东中期形成了斑岩型铜钼(金)矿床,燕山早期主要形成了矽卡岩型铜铁(金)矿床,燕山晚期形成了浅成热液型金矿床。不同时期矿床的空间分布受古生代海相火山岩为主的地层的控制,同时,... 黑龙江省多宝山地区发育多期以铜金为主的成矿作用。加里东中期形成了斑岩型铜钼(金)矿床,燕山早期主要形成了矽卡岩型铜铁(金)矿床,燕山晚期形成了浅成热液型金矿床。不同时期矿床的空间分布受古生代海相火山岩为主的地层的控制,同时,受到NE向和NW向2组断裂交叉形成的环(菱)形构造的控制。各期岩浆作用最晚阶段形成的硅铝质含量较高且成矿元素明显富集的小型侵入体与成矿关系最为密切。多宝山地区是不同时代构造-岩浆作用的中心地带,富含铜、金等成矿组分的中奥陶统多宝山组海相火山岩地层是不同时代矿床的统一矿质来源,导致不同时代的成矿作用叠加发生、不同时代矿产种类具有一致性以及矿床集中分布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铜金矿床 成矿作用 控矿条件 矿质来源 多宝山地区 黑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多宝山古生代海盆闭合的岩石学证据 被引量:17
15
作者 赵焕利 刘旭光 +1 位作者 刘海洋 朱春艳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11年第1期18-27,共10页
综合研究黑龙江多宝山地区古生代沉积地层、生物化石,通过分析侵入岩岩石地球化学及其锆石U--Pb同位素测年资料,表明该地区早奥陶世至晚泥盆世早期为海相沉积地层,晚泥盆世晚期为海陆交互相沉积地层,早石炭世为陆相河湖沉积地层。多宝... 综合研究黑龙江多宝山地区古生代沉积地层、生物化石,通过分析侵入岩岩石地球化学及其锆石U--Pb同位素测年资料,表明该地区早奥陶世至晚泥盆世早期为海相沉积地层,晚泥盆世晚期为海陆交互相沉积地层,早石炭世为陆相河湖沉积地层。多宝山海盆东南侧出露一套年龄为(300±3~357±4)Ma的花岗岩,其中正长、二长花岗质糜棱岩为后造山花岗岩,碱长花岗岩为造山后A型花岗岩。表明多宝山海盆于晚泥盆世开始闭合,至早石炭世为陆相河湖沉积,晚石炭世—早二叠世为抬升剥蚀阶段。表现为多宝山地区于早石炭世开始造山,晚石炭世晚期或延至早二叠世发生造山后伸展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宝山地区 海盆 化石 锆石U--Pb同位素测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多宝山铜矿床中花岗闪长岩锆石SHRIMP U-Pb测年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24
16
作者 赵焕利 朱春艳 +1 位作者 刘海洋 刘宝山 《地质与资源》 CAS 2012年第5期421-424,共4页
在黑龙江多宝山斑岩铜矿床的花岗闪长岩中获得了锆石SHRIMP U-Pb同位素年龄453.2~486.9 Ma.结合野外地质接触关系,这个年龄是多宝山斑岩铜矿床的成岩成矿年龄.而以往测定的311~219 Ma成岩成矿年龄,应该是成矿期后岩浆活动所引起的热... 在黑龙江多宝山斑岩铜矿床的花岗闪长岩中获得了锆石SHRIMP U-Pb同位素年龄453.2~486.9 Ma.结合野外地质接触关系,这个年龄是多宝山斑岩铜矿床的成岩成矿年龄.而以往测定的311~219 Ma成岩成矿年龄,应该是成矿期后岩浆活动所引起的热叠加事件年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形成于火山岛弧环境,与多宝山组火山岩形成环境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矿床 锆石U—Pb 同位素测年 火山岛弧 多宝山地区 黑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多宝山地区大岔子正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9
17
作者 代宇 刘江领 +1 位作者 刘旭光 王建民 《地质与资源》 CAS 2012年第2期188-193,共6页
为查明出露于黑龙江多宝山地区大岔子正长花岗岩体的时代和形成的地质背景,对其进行了锆石SHRIMP U-Pb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该锆石具有明显环带结构,Th/U比值为0.41~0.99,是典型的岩浆型锆石.大岔子正长花岗岩锆石共分析了11... 为查明出露于黑龙江多宝山地区大岔子正长花岗岩体的时代和形成的地质背景,对其进行了锆石SHRIMP U-Pb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该锆石具有明显环带结构,Th/U比值为0.41~0.99,是典型的岩浆型锆石.大岔子正长花岗岩锆石共分析了11个测点,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345±3 Ma(n=11,SMWD=0.99).该年龄代表了正长花岗岩的结晶年龄,表明正长花岗岩形成时代为早石炭世.对正长花岗岩的主量元素及微量元素的分析表明,该花岗岩属于富钾钙碱性花岗岩类,成因类型属于A型花岗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长花岗岩 SHRIMP锆石U-PB定年 早石炭世花岗岩 岩石地球化学 多宝山地区 黑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多宝山地区晚古生代碱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对兴安和松嫩地块碰撞拼合时间的限定 被引量:4
18
作者 贾旭 任俊光 +3 位作者 徐文坦 马虎超 张超 石国明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86-600,共15页
【研究目的】大兴安岭多宝山地区位于兴蒙造山带东部的兴安地块与松嫩地块之间的构造带上,区内构造演化复杂,岩浆活动频繁,本文通过对多宝山地区晚古生代碱长花岗岩的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旨在约束兴安地块与松嫩地块碰撞拼合的时... 【研究目的】大兴安岭多宝山地区位于兴蒙造山带东部的兴安地块与松嫩地块之间的构造带上,区内构造演化复杂,岩浆活动频繁,本文通过对多宝山地区晚古生代碱长花岗岩的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旨在约束兴安地块与松嫩地块碰撞拼合的时限。【研究方法】开展了LA-ICP-MS锆石U-Pb测年和岩石主微量元素的测试分析工作。【研究结果】测年获得的2件样品的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300.3±2.0)Ma和(307.3±1.7)Ma,属晚石炭世。岩石具有高硅SiO_(2)=69.70%~77.42%,相对富铝Al_(2)O_(3)=11.60%~15.05%,富钾和钠(K_(2)O=4.09%~5.67%;Na2O=3.13%~4.13%),贫钙和镁(CaO=0.02%~0.8%;MgO=0.02%~0.48%)的特征;微量元素表现出富集Rb、Th、Zr和Hf,亏损Ba、Sr、Nb和Ta,(Zr+Nb+Ce+Y)含量较高,平均值为529.10×10^(-6);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呈右倾,具明显Eu负异常;同时岩石具有较高的锆石饱和温度,符合A型花岗岩的特征。【结论】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史,认为该期碱长花岗岩为造山期后伸展构造环境下岩浆活动的产物,并指示兴安地块和松嫩地块碰撞拼合的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古生代 碱长花岗岩 年代学 地球化学 构造环境 地质调查工程 多宝山地区 大兴安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宝山矿区低空航磁资料解释
19
作者 任俊龙 张楠 +3 位作者 吴燕冈 潘玉焜 张爽 相丽娜 《世界地质》 CAS 2017年第4期1252-1257,共6页
在深入研究多宝山矿区的地质构造,物探、化探异常特征的基础上,利用低空高精度航磁资料,通过区分和寻找成矿岩体、岩脉,确定控矿构造,并对侵入岩、侵入岩脉,含矿地层等控矿因素的低空磁测异常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出多宝山地区的低空磁异... 在深入研究多宝山矿区的地质构造,物探、化探异常特征的基础上,利用低空高精度航磁资料,通过区分和寻找成矿岩体、岩脉,确定控矿构造,并对侵入岩、侵入岩脉,含矿地层等控矿因素的低空磁测异常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出多宝山地区的低空磁异常特征与线环形构造、岩体、地层之间的关系为热液活动弱、呈破碎带性质的线性构造呈现极低值或相对负值的线性异常带;有火成岩侵入的线性构造表现为较高强度的连续性带状异常;斑岩型铜矿体呈现弱磁异常;铁矿体表现为强磁异常;地层分界线的两侧表现为极低的弱磁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精度 动力三角翼 低空航磁 多宝山铜矿区 资料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多宝山地区中侏罗世火山岩的发现及其对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范围的限定 被引量:1
20
作者 郝士龙 李成禄 +3 位作者 丁继双 于援帮 赵焕利 李博文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757-1772,共16页
黑龙江省多宝山地区位于中亚造山带东段、兴安地块东南缘,发育大面积早—中侏罗世侵入岩,但至今未发现同时代的火山岩。在多宝山地区首次发现了同时期的火山岩,并确定为一套英安岩、流纹岩和粗面岩组合。为进一步明确其形成时代及反映... 黑龙江省多宝山地区位于中亚造山带东段、兴安地块东南缘,发育大面积早—中侏罗世侵入岩,但至今未发现同时代的火山岩。在多宝山地区首次发现了同时期的火山岩,并确定为一套英安岩、流纹岩和粗面岩组合。为进一步明确其形成时代及反映的构造意义,对出露的火山岩开展了锆石U-Pb测年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锆石U-Pb年龄显示,火山岩形成时代为167.1~169.3 Ma,为中侏罗世喷发成岩。火山岩具有富碱(Na_(2)O+K_(2)O=3.70%~7.66%)、富铝(Al_(2)O_(3)=11.42%~19.00%)的特征,属于高钾钙碱性、过铝质(A/CNK=1.08~3.73)岩石。稀土元素呈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的右倾特征,具负Eu异常(δEu=0.53~0.79)。微量元素显示富集Rb、Ba、K、Th、U、Pb,亏损Nb、Ta、Ti、P、Sr。总体显示,该中侏罗世火山岩起源于新生陆壳物质的部分熔融。根据Ta-Yb、Nb-Y构造环境判别图解,该期火山岩形成于挤压背景环境。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及其演化特征,综合认为,中侏罗世火山岩应是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过程导致的陆-陆碰撞作用的产物。闭合导致的陆陆碰撞作用已影响到兴安地块东南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岩石地球化学 中侏罗世火山岩 蒙古-鄂霍茨克洋 多宝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