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3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Effect of Coding Method on Cause-of-Death Rankings
1
作者 Peter Harteloh 《Open Journal of Statistics》 2023年第6期778-788,共11页
Background: Cause-of-death rankings are often used for planning or evaluating health policy measures. In the European Union, some countries produce cause-of-death statistics by a manual coding of death certificates, w... Background: Cause-of-death rankings are often used for planning or evaluating health policy measures. In the European Union, some countries produce cause-of-death statistics by a manual coding of death certificates, while other countries use an automated coding system. The outcome of these two different methods in terms of the selected underlying cause of death for statistics may vary considerably. Therefore,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effect of coding method on the ranking of countries by major causes of death. Method: Age and sex standardized rates were extracted for 33 European (related) countries from the cause-of-death registry of the European Statistical Office (Eurostat). Wilcoxon’s rank sum test was applied to the ranking of countries by major causes of death. Result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due to coding method were identified for dementia, stroke and pneumonia. These differences could be explained by a different selection of dementia or pneumonia as underlying cause of death and by a different certification practice for stroke. Conclusion: Coding method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when constructing or interpreting rankings of countries by cause of dea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use-of-death Statistics Cause of death rankING Automated Coding Manual Coding EPIDEMIOLOGY Health Polic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至2022年安徽省滁州市居民死因监测数据分析
2
作者 解萍 林小洁 +2 位作者 陈森科 韩明 高步刚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26-31,共6页
目的:了解2019至2022年安徽省滁州市居民死因分布状况,为制定疾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由安徽省滁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死因监测系统获得2019至2022年安徽省滁州市居民死亡资料,分析粗死亡率、死因构成比以及死因顺位等指标,并采用Jo... 目的:了解2019至2022年安徽省滁州市居民死因分布状况,为制定疾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由安徽省滁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死因监测系统获得2019至2022年安徽省滁州市居民死亡资料,分析粗死亡率、死因构成比以及死因顺位等指标,并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计算死亡率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以描述死亡率年均变化情况。结果:2019至2022年安徽省滁州市居民年均粗死亡率为668.80/10万,粗死亡率(/10万)分别为640.58、652.10、 659.32、 723.46 (APC=3.10%, P=0.356),年均粗死亡率男性(735.93/10万)高于女性(598.52/10万)(χ2=1148.724,P<0.01)。前3位死因分别是恶性肿瘤、脑血管系统疾病以及心血管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的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APC=-1.51%,P<0.01),恶性肿瘤具体死因中,前3位分别是肺癌、胃癌以及肝癌。各年龄组中,先天性畸形、变形和染色体异常以及起源于围产期的某些情况是导致0~4岁年龄组居民死亡的首位原因;5~14岁中首位死因是意外伤害;15~44岁和45~64岁组首位死因均是恶性肿瘤;≥65岁组脑血管系统疾病是首位死因。意外伤害死亡率呈上升趋势(APC=1.64%,P<0.01),各年龄组意外伤害死因中具体种类顺位有所差异。结论:安徽省滁州市居民的主要健康威胁来自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尤其是癌症和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应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因分析 死因监测 死亡率 死因顺位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2022年北京市房山区伤害死亡特征及减寿分析
3
作者 任雅楠 齐钰 +3 位作者 张丽娜 王丽辉 葛万刚 龚海英 《首都公共卫生》 2024年第5期288-292,共5页
目的了解2015—2022年北京市房山区居民的伤害死亡特征及减寿情况,为制定伤害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顺位、构成比、潜在寿命损失年(PYLL)、平均寿命损失年(AYLL)、潜在寿命损失年率(PYLLR... 目的了解2015—2022年北京市房山区居民的伤害死亡特征及减寿情况,为制定伤害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顺位、构成比、潜在寿命损失年(PYLL)、平均寿命损失年(AYLL)、潜在寿命损失年率(PYLLR)等描述伤害死亡特征和减寿情况;使用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表示时间和年龄变化趋势。结果2015—2022年房山区居民伤害死亡数为2067例,年均粗死亡率为31.25/10万,年均标化死亡率为23.73/10万,男性高于女性。伤害死因顺位前3位依次是道路交通事故、意外跌倒和自杀及后遗症。道路交通事故(AAPC=-3.85%,P=0.012)和意外中毒(AAPC=-19.02%,P<0.001)死亡率整体呈下降趋势,自杀及后遗症(AAPC=6.90%,P=0.022)和溺水(AAPC=22.63%,P=0.028)死亡率整体呈上升趋势。意外跌倒位于65岁及以上老年人伤害死因顺位首位。2015—2022年房山区居民伤害累计PYLL为31400.50人年,AYLL为15.19年/人,PYLLR为4.75‰。结论伤害对房山区居民健康和寿命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应针对不同特征人群采取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以降低伤害死亡率,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害 死亡率 死因顺位 潜在寿命损失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2022年杭州市某三级综合医院死亡病例特征分析
4
作者 戴晶媛 肖昀 +2 位作者 沈琼琏 周敬 张喆 《中国医院统计》 2024年第2期102-107,共6页
目的分析某三级综合医院2015—2022年死亡病例,为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提取杭州市某三级医院2015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死亡病例资料,应用Minitab 18软件... 目的分析某三级综合医院2015—2022年死亡病例,为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提取杭州市某三级医院2015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死亡病例资料,应用Minitab 18软件绘制帕累托图分析患者死因疾病谱的主要因素及死因构成顺位,运用Excel 2016和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分析,采用统计描述、χ2检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院2015—2022年死亡病例共1938例,其中住院287例和非住院1651例。男女性别比为2.22∶1,不同性别在死亡病例的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和居住地分布中均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帕累托图结果分析,死因顺位前4位为循环系统疾病(633例,32.66%)、损伤和中毒(547例,28.22%)、肿瘤(286例,14.76%)和呼吸系统疾病(203例,10.47%),累计构成比为86.12%。死亡患者的主要疾病分布为心源性猝死、急性心肌梗死、脑出血、重度颅脑损伤、多发伤、胸部损伤、肺癌、肝癌和肺部感染。结论医院应提高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的水平,加强循环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救治工作,合理配置医疗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病例 顺位 死因分析 性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2023年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居民死因监测结果分析
5
作者 曾成琴 杨倩 江家云 《卫生软科学》 2024年第10期79-83,共5页
[目的]了解2014-2023年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户籍居民的死亡率及死因顺位,为制定卫生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基于2014-2023年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居民死因监测数据,应用Excel 2010和SPSS 26.0进行数据分析,计算死亡率、死因构成比及前5位死... [目的]了解2014-2023年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户籍居民的死亡率及死因顺位,为制定卫生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基于2014-2023年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居民死因监测数据,应用Excel 2010和SPSS 26.0进行数据分析,计算死亡率、死因构成比及前5位死因顺位等相关指标。[结果]2014-2023年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居民年平均粗死亡率为691.28/10万(标化死亡率为369.94/10万);男性死亡率(粗死亡率830.42/10万、标化死亡率438.02/10万)高于女性(粗死亡率553.69/10万、标化死亡率299.62/10万);前5位死因分别为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脑血管疾病及内分泌、营养和代谢性疾病,累计死亡例数占全部死亡人数的83.94%。[结论]五华区户籍居民死亡率在年份、性别、年龄及死因顺位方面均体现出差异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影响五华区居民健康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因监测 死亡率 死因顺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2022年某三级综合医院住院死亡病例分析
6
作者 孙丽 《中国医院统计》 2024年第4期258-262,共5页
目的对某三级综合医院住院死亡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了解住院死亡患者死因谱的发展变化情况,为医院疑难危重病例救治能力评估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利用该院病案统计管理系统收集2020—2022年全部住院死亡病例住院信息,按照疾病和有关健... 目的对某三级综合医院住院死亡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了解住院死亡患者死因谱的发展变化情况,为医院疑难危重病例救治能力评估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利用该院病案统计管理系统收集2020—2022年全部住院死亡病例住院信息,按照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进行疾病分类,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 2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20—2022年,该院出院总人次为306756人次,住院死亡总人数为1522人,病死率4.96‰;3年间病死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各年份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470,P<0.001)。男性患者病死率6.35‰,女性患者病死率3.57‰,男性患者病死率高于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501,P<0.001)。不同年龄组间病死率存在差异,病死率最高的组别为小于28 d的新生儿组,病死率为30.91‰,其次是≥80岁年龄组,病死率为17.84‰,不同年龄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7.76,P<0.001);住院患者死亡原因顺位前3位分别为循环系统疾病(24.24%),呼吸系统疾病(21.16%),恶性肿瘤(20.83%);不同年龄组死因构成不同,新生儿组(小于28 d)主要死因为特发于围生期的呼吸疾患,主要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和新生儿窒息;28 d~<1岁组死于呼吸系统疾病的人数最多,20~79岁组主要死因为恶性肿瘤和循环系统疾病,≥80岁以呼吸和循环系统疾病为最主要死因。结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恶性肿瘤是该医疗机构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医疗机构应根据死因分布情况,加强相关疾病防治工作,开展健康干预和健康教育,降低高危人群的发病风险;同时针对不同疾病特点,优化诊疗流程,加强医疗资源配置,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患者 病死率 死因顺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波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2019-2021年儿童住院患者疾病统计分析
7
作者 罗胜兰 《智慧健康》 2024年第18期13-16,共4页
目的统计分析宁波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2019—2021年儿童住院病例疾病构成情况,旨在为疾病监测、疾病预防提供数据支持,为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保障等部门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浙江卫生健康信息网络直报系统导出宁波市二级及以... 目的统计分析宁波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2019—2021年儿童住院病例疾病构成情况,旨在为疾病监测、疾病预防提供数据支持,为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保障等部门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浙江卫生健康信息网络直报系统导出宁波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2019—2021年住院病例的年龄、性别、住院日期、主要诊断、主要诊断编码、离院方式等数据,采用SAS9.4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2019—2021年宁波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儿童住院患者累计出院169210例,男性多于女性(1.52∶1);不同年龄段分组结果显示,儿童患者住院人数随着年龄增长基本呈递增的趋势(Z=34.69,P<0.001)。学龄期出院病例最多,占比为25.85%;其次为学龄前期,占比为20.98%。呼吸系统疾病,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和消化系统疾病位居疾病顺位前五,精神和行为障碍疾病是位次上升最快的疾病。结论呼吸系统疾病和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是宁波市儿童的主要疾病;肺炎、新生儿黄疸、损伤中毒、抑郁发作均为各系统的主要病种,严重威胁着儿童的生命健康,应根据疾病特征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疾病 疾病谱 死亡谱 疾病顺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2023年上海嘉定区江桥镇户籍居民死因分析
8
作者 王秀秀 张炳扬 王晓龙 《上海医药》 2024年第24期52-57,共6页
目的 :分析上海嘉定区江桥镇户籍居民主要死因,为疾病防控和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9-2023年上海嘉定区江桥镇户籍居民的人口资料和死因监测数据,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死因分类,分析上海嘉定区江桥镇户籍居民的死... 目的 :分析上海嘉定区江桥镇户籍居民主要死因,为疾病防控和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9-2023年上海嘉定区江桥镇户籍居民的人口资料和死因监测数据,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死因分类,分析上海嘉定区江桥镇户籍居民的死亡率、死因构成和顺位。结果 :2019-2023年上海嘉定区江桥镇户籍居民年均死亡率为945.54/10万,男性年均死亡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 053.17/10万比836.41/10万,P <0.05)。死因前5位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损伤和中毒,占所有死亡人数的90.35%;死亡率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65岁及以上年龄组占所有死亡人数的86.29%。15~44岁、45~64岁、65岁及以上年龄组首位死因均为循环系统疾病。上海嘉定区江桥镇户籍居民平均期望寿命为82.97岁,男性期望寿命低于女性(80.33岁比85.84岁)。结论 :上海嘉定区江桥镇户籍老年人口占比由2019年的24.09%逐年增长至2023年的28.10%,居民以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要死因。应针对重点人群开展健康宣教与行为干预,加强慢性病患者的规范化管理,提高恶性肿瘤筛查普及率,从而降低居民死亡率,提高人群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率 死因顺位 期望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年至2014年浙江省肿瘤登记地区癌症死亡情况分析 被引量:16
9
作者 朱陈 李辉章 +1 位作者 王悠清 杜灵彬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552-557,共6页
目的:探讨浙江省肿瘤登记地区2010年至2014年癌症死亡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肿瘤防治计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浙江省14个登记地区上报的2010年至2014年癌症死亡资料,经过分类、审核后计算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龄别死亡率... 目的:探讨浙江省肿瘤登记地区2010年至2014年癌症死亡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肿瘤防治计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浙江省14个登记地区上报的2010年至2014年癌症死亡资料,经过分类、审核后计算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龄别死亡率、前10位癌症死亡顺位和构成、各年龄段癌症死亡顺位和构成、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PC)及其95%可信区间(95%CI)等。结果:2010年至2014年浙江省登记地区共报告癌症死亡病例为108 514例,其中男性70 578例,女性37 936例。恶性肿瘤粗死亡率为186.06/10万,中标率为103.02/10万,世标率为101.73/10万,0~74岁累积死亡率为11.46%。男女性中标死亡率比为1.95,城市与农村比为0.93。年龄40岁以后死亡率上升幅度显著,在年龄≥85岁年龄组达到高峰。癌症粗死亡率从2010年的182.85/10万上升到2014年的191.00/10万,上升了4.46%,经年龄标化之后,中标死亡率则出现下降趋势,由107.85/10万下降至100.60/10万(APC=-1.96%,P=0.017)。肺癌、肝癌和胃癌排在癌症死亡的前3位,前10位癌症合计占全部癌症死亡构成的89.51%,不同年龄段癌症死亡谱不一致,0~14岁儿童白血病死亡率最高,青年组肝癌最高,中老年组肺癌最高。肝癌、胃癌和食管癌死亡率下降,胰腺癌、前列腺癌和卵巢癌死亡率呈现上升趋势。结论:浙江省登记地区癌症粗死亡率呈上升趋势,表明癌症死亡人数将继续增加,中标死亡率下降表明浙江省癌症防控取得一定效果,仍需采用综合性的癌症预防策略,加强癌症的健康教育,推广早诊早治工作,增强癌症的规范化治疗和康复工作,提高生存质量,降低癌症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登记 死亡率 死亡顺位 趋势 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居民主要死因构成及顺位动态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张彦琦 易东 +1 位作者 唐贵立 刘岭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1862-1864,共3页
目的了解重庆市居民主要死因构成及顺位情况,评价重庆市居民疾病流行模式的变动趋势。方法根据《重庆市卫生统计资料汇编》年报数据,计算粗死亡率、死因构成比、死因顺位等指标。结果直辖10年来重庆市居民粗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男性死... 目的了解重庆市居民主要死因构成及顺位情况,评价重庆市居民疾病流行模式的变动趋势。方法根据《重庆市卫生统计资料汇编》年报数据,计算粗死亡率、死因构成比、死因顺位等指标。结果直辖10年来重庆市居民粗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前5位死因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统疾病。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危害重庆市居民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应协调社会各方力量,开展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生活行为,加强环境保护,改善交通,积极控制慢性病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因 粗死亡率 死因构成比 死因顺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年新疆15个监测点居民死因状况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者炜 廖佩花 +3 位作者 刘来新 张荣 关玉梅 张云君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04-607,共4页
目的了解新疆15个监测点居民健康状况,确定严重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为政府部门制定卫生保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新疆15个监测点2014年户籍居民死亡报告资料,以ICD-10进行死因分类;使用Excel 2007和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整... 目的了解新疆15个监测点居民健康状况,确定严重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为政府部门制定卫生保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新疆15个监测点2014年户籍居民死亡报告资料,以ICD-10进行死因分类;使用Excel 2007和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 2014年新疆15个监测点总死亡率400.86/10万,男性高于女性。慢性病死亡所占比例最高,达79.11%,感染性、母婴及营养缺乏疾病死亡占10.12%,伤害死亡占9.12%;前5位死因分别为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和伤害。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病、高血压及高心病、肺源性心脏病是循环系统疾病主要死因;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是恶性肿瘤的主要死因;交通事故、溺水、意外中毒、意外跌落和自杀是意外伤害的主要死因。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危害新疆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心脑血管病致死仍占最高比例,消化道恶性肿瘤依然比较严重,机动车辆交通事故依然是危害青壮年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今后应加大新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伤害的防治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因 死因顺位 监测 慢性病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年南昌市西湖区居民主要死因及期望寿命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李燕 周小军 +3 位作者 李琦 毛文飞 赵雪 廖新利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1-64,共4页
目的:了解南昌市西湖区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及期望寿命,为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及制定疾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2012年南昌市西湖区死因监测数据中常驻居民的所有死亡个案为研究对象,使用死亡率、期望寿命等指标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 目的:了解南昌市西湖区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及期望寿命,为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及制定疾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2012年南昌市西湖区死因监测数据中常驻居民的所有死亡个案为研究对象,使用死亡率、期望寿命等指标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南昌市西湖区居民的死亡率为5.88‰(标化率4.58‰),死因以慢性病为主,死亡率5.34‰,占全死亡人数的90.81%。居民死因顺位前5位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伤害及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占全死因的91.71%。居民的期望寿命为79.27岁(男性77.77岁,女性81.02岁),造成寿命损失的疾病顺位前5位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伤害以及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结论:西湖区居民的死亡率较低,以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为代表的慢性病与伤害是影响该区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应继续加强该区慢性病的综合防治工作,针对重点人群开展常见慢性病的健康知识宣教,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开展"三早"工作,防治结合,以降低主要慢性病的发病与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因 期望寿命 死因顺位 慢性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年北京市居民死因与期望寿命分析 被引量:21
13
作者 刘庆萍 王苹 +5 位作者 李刚 高燕琳 苏健婷 杜婧 王晶 韦再华 《首都公共卫生》 2018年第6期288-291,共4页
目的分析2017年北京市居民健康状况,为实现健康北京中长远规划及制定卫生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7年北京市居民死亡监测资料,使用死亡率、死因顺位、期望寿命等统计指标对北京市居民健康状况进行描述。结果 2017年北京市居民婴... 目的分析2017年北京市居民健康状况,为实现健康北京中长远规划及制定卫生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7年北京市居民死亡监测资料,使用死亡率、死因顺位、期望寿命等统计指标对北京市居民健康状况进行描述。结果 2017年北京市居民婴儿死亡率2.29‰,孕产妇死亡率8.17/10万,期望寿命82.15岁,女性高于男性4.43岁。居民主要死亡原因仍以恶性肿瘤、心脏病及脑血管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占全部死亡的71.66%。男性前十位死因死亡率均高于女性,女性的精神疾病已位居第10位死亡原因。1~14岁组的意外跌落和机动车辆交通事故等意外伤害,也需要予以足够的重视。结论 2017年北京市户籍居民健康状况已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女性健康状况优于男性,恶性肿瘤、心脏病及脑血管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造成居民健康损失的主要原因,提高老年人口的健康及生存质量,进一步控制慢性病危险因素是今后工作的重点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伤死亡原因 死因顺位 死亡率 期望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4年太原市居民死因顺位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张晓平 齐惠萍 +1 位作者 封宝琴 李海萍 《疾病监测》 CAS 2006年第8期412-414,共3页
目的了解2004年太原市居民死因,为制定区域卫生规划提供依据。方法2004年太原市死因监测系统共收到9017例死亡报告。应用MicroAccess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库清洗及死因分析。结果太原市前五位死因顺位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损... 目的了解2004年太原市居民死因,为制定区域卫生规划提供依据。方法2004年太原市死因监测系统共收到9017例死亡报告。应用MicroAccess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库清洗及死因分析。结果太原市前五位死因顺位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损伤中毒和呼吸道疾病。5 ̄44岁组,损伤和中毒为第一死因;45 ̄79岁年龄组,第一位死因为恶性肿瘤;80 ̄84岁年龄组,第一位死因为脑血管病;85岁以上年龄组第一位死因为自然死亡。分性别死因顺位结果有差异,并且不同疾病死亡高峰季节不同。结论2004年太原市人群首位死因为恶性肿瘤,并且随年龄、性别、季节的差异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应引起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因监测 死因顺位 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嘉兴市2010至2017年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调查分析 被引量:13
15
作者 孙晓艳 唐红梅 +1 位作者 肖霞 顾翼洋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9年第4期421-425,共5页
目的分析2010至2017年嘉兴市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的死亡率及主要死因,了解意外死亡的流行病学分布特点和趋势,为更好地改善嘉兴市儿童的保健工作,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2010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嘉兴市医疗... 目的分析2010至2017年嘉兴市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的死亡率及主要死因,了解意外死亡的流行病学分布特点和趋势,为更好地改善嘉兴市儿童的保健工作,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2010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嘉兴市医疗卫生机构上报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报表、儿童死亡报告卡及登记表等资料,分析意外死亡率及死亡原因。结果 2010至2017年嘉兴市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占儿童总死亡的28.96%,婴儿、1~4岁儿童、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χ~2值分别为21.878、39.663、51.172,均P<0.05)。2017年与2010年相比,各年龄段的本地与非本地儿童意外死亡率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非本地新生儿意外死亡率下降最快;嘉兴市新生儿、婴儿、1~4岁儿童及5岁以下儿童的本地儿童意外死亡率均低于非本地儿童(χ~2值分别为8.040、85.637、173.901、263.314,均P<0.05)。除意外跌落(χ~2=2.453,P>0.05),在溺水、交通意外、意外窒息、意外中毒、其它意外中,本地儿童的死亡率均低于非本地儿童(χ~2值分别为62.734、17.436、51.868、5.415、11.001,均P<0.05)。意外窒息成为新生儿及婴儿意外死亡中的主要死因,分别占比82.05%、84.92%;1~4岁儿童的首要意外死亡原因是溺水,占64.41%;意外窒息冬季发生率最高(χ~2=59.811,P<0.05)。结论嘉兴市2010至2017年对5岁以下儿童意外伤害的防治初见效果,对于新生儿及婴儿意外窒息、1~4岁儿童溺水及交通意外的预防及院前急救都有明显提高。提高临床救治水平及对非本地人口保健意识的宣教和监管,都能有效降低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外死亡率 主要意外死因 死因顺位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某三甲医院5339例住院死亡患者死因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美萍 王华文 +1 位作者 孙高峰 文国新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18-620,625,共4页
目的分析某三甲医院2008—2013年5339例住院死亡病例数据,为医院相关部门开展患者管理尤其是危重患者护理与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对医院2008—2013年5339死亡病例的数据进行收集和登记,应用Excel 2003软件进行数据收集并建立数据库,采... 目的分析某三甲医院2008—2013年5339例住院死亡病例数据,为医院相关部门开展患者管理尤其是危重患者护理与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对医院2008—2013年5339死亡病例的数据进行收集和登记,应用Excel 2003软件进行数据收集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男女比例为1.91∶1;80岁以上年龄组最多,占36.3%。导致死亡的前5位原因分别是心脑血管疾病(39.3%)、肿瘤(23.2%)、呼吸系统疾病(9.7%)、损伤与中毒(8.4%)和消化系统疾病(4.2%),占总死亡病例数的84.8%。年度发展趋势心脑血管疾病呈逐年增长。结论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是危害住院患者的主要疾病,加强患者管理尤其是危重患者护理和健康教育非常关键。立足关口前移,应开展公众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因分析 死因顺位 住院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年北京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分析 被引量:16
17
作者 王苹 王晶 +5 位作者 李刚 韦再华 高燕琳 苏健婷 杜婧 刘庆萍 《首都公共卫生》 2017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分析2015年北京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的人群特征,为制订有效的防病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15年北京市户籍居民死亡监测数据分析恶性肿瘤死亡情况,对疾病的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及构成比进行描述。结果 2015年北京市户籍居民恶性... 目的分析2015年北京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的人群特征,为制订有效的防病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15年北京市户籍居民死亡监测数据分析恶性肿瘤死亡情况,对疾病的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及构成比进行描述。结果 2015年北京市户籍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76.12/10万,男性高于女性。恶性肿瘤死亡首位病因为肺癌,其次为结直肠癌、肝癌、胃癌和胰腺癌,共占恶性肿瘤死亡的72.75%。不同性别、年龄、地区的人群中恶性肿瘤死因顺位存在差异。结论肺癌、结直肠和肛门癌与肝癌是影响北京市居民健康的重要原因。应根据其人群分布特点制定相应的健康管理措施,减少恶性肿瘤对人群健康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死亡率 死因顺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年成都市温江区居民死亡资料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国平 曾守群 +2 位作者 何平 陈玉香 李永贵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4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的 了解2010年成都市温江区居民死亡率和主要死因分布,掌握人群死因结构,为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年成都市温江区居民死因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年温江区居民粗死亡率为6... 目的 了解2010年成都市温江区居民死亡率和主要死因分布,掌握人群死因结构,为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年成都市温江区居民死因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年温江区居民粗死亡率为635.77/10万,标化死亡率为426.72/10万,其中男性死亡率为714.40/10万,女性为556.02/10万.居民前5位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以及消化系统疾病;男女性前6位死因完全一致,前10位死因基本一致;0 ~5岁组人群以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为主要死因,占47.37%;5~15岁组以损伤与中毒为主要死因,占66.67%;15 ~60岁组死因以恶性肿瘤为首,占47.73%,其次是损伤与中毒外部原因;60岁以上组人群以慢性病发展到终末阶段为主要死因,其中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以及消化系统疾病占死因构成的90.80%.结论 慢性病是温江区居民的主要死因,损伤与中毒是死亡的重要原因,大力开展常见疾病的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降低慢性病与伤害的发生率,提高居民整体健康水平,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居民的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率 死因监测 死因顺位 回顾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锡市2004年至2013年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顾宇静 许锬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5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了解无锡市近10年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现状和特点。方法对2004至2013年无锡市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监测资料进行整理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从2004年的1.36‰下降到2013年的1.13‰,累计死亡率1.15‰,意外死亡占... 目的了解无锡市近10年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现状和特点。方法对2004至2013年无锡市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监测资料进行整理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从2004年的1.36‰下降到2013年的1.13‰,累计死亡率1.15‰,意外死亡占总死亡比率的21.37%,有上升趋势(x^2=17.334,P<0.05)。死因顺位中5岁以下儿童前3位分别是溺水、意外窒息、交通意外。其中,婴儿死亡以意外窒息为主(82.81%),1~4岁以溺水为主(68.5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57.49,P<0.05);溺水主要发生在夏季(x^2=20.77,P<0.01),意外窒息主要发生在冬季(x^2=40.64,P<0.01)。不同户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户籍儿童死亡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x^2=808.65,P<0.01),非户籍儿童死亡率有逐年上升趋势(x^2=39.51,P<0.01)。结论意外死亡是可以防范的,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范意识,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降低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率,保障儿童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意外死亡 死因顺位 趋势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9-2018年北京市户籍居民死因监测分析 被引量:18
20
作者 王晶 刘庆萍 +4 位作者 王苹 苏健婷 杜婧 韦再华 李刚 《首都公共卫生》 2021年第2期69-73,共5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户籍居民的主要死因,为制定疾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北京市2009-2018年死因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包括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构成比、人均期望寿命、死因顺位等指标。结果2009-2018年北京市户籍... 目的了解北京市户籍居民的主要死因,为制定疾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北京市2009-2018年死因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包括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构成比、人均期望寿命、死因顺位等指标。结果2009-2018年北京市户籍居民粗死亡率从5.91‰上升到7.05‰,标化死亡率从4.78‰下降到3.60‰;期望寿命从2009年的80.47岁增至2018年的82.20岁,增长了1.73岁;10年中北京市前十位死因未发生变化,均为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和传染病。2009-2018年恶性肿瘤和心脏病粗死亡率呈上升趋势,恶性肿瘤由2009年的152.03/10万上升到2018年的183.25/10万,升幅达20.54%,心脏病从2009年的146.40/10万上升到2018年的185.12/10万,增幅为26.45%,脑血管病死亡率自2011年之后一直较为平稳,在130/10万上下波动;各年龄组前三位死因不相同,但同一年龄组基本相同,0岁组前两位死因主要为起源于围生期疾病和先天异常,第三位有变化,1~14岁组前三位死因主要为损伤和中毒、恶性肿瘤和神经系统疾病,15~64岁组前三位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心脏病和脑血管病,≥65岁组的主要死因为心脏病、脑血管病和恶性肿瘤。结论北京市期望寿命已经进入了缓慢增长期;从标化死亡率来看,恶性肿瘤、心脏病和脑血管的死亡率先下降后平稳,反映出北京市慢性病防治成效初步显现。提示应继续加强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率 期望寿命 死因顺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