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09篇文章
< 1 2 2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体素中心优化的3DSC配准算法研究
1
作者 董胜 李曾 曹振杰 《软件导刊》 2025年第1期136-141,共6页
随着三维扫描技术的发展,大量点云数据被生成,如何有效处理与分析这些数据成为一个重要问题。点云配准是点云处理的一个关键步骤,3DSC是一种基于特征的配准算法,广泛应用于计算机视觉领域。该算法具有较高的配准精度,但对大规模点云数... 随着三维扫描技术的发展,大量点云数据被生成,如何有效处理与分析这些数据成为一个重要问题。点云配准是点云处理的一个关键步骤,3DSC是一种基于特征的配准算法,广泛应用于计算机视觉领域。该算法具有较高的配准精度,但对大规模点云数据或噪声干扰严重的数据进行配准时存在配准时间过长的问题,在对精度和配准效率要求较高的场景下不适用。为解决该问题,首先,对3DSC算法进行优化,在其配准时提取体素中心进行降采样处理,将完整的点云数据重复进行八叉树分割,直至达到最大递归深度或者不能再分割;其次,对每8个相邻最小单元内的数据点提取体素中心;最后,将所有体素中心重新构建成新的点云数据并进行配准。相较于传统的3DSC算法,优化后的3DSC具有更高的配准效率,大大缩短了配准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云配准 八叉树 体素中心 3dsc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YOLOv7-tiny改进的口罩佩戴检测算法YOLOv7-DSC
2
作者 陈辉 陈成 《新余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42-51,共10页
针对密集人群下口罩佩戴检测实时性差、难以部署到移动端的问题,提出基于YOLOv7-tiny改进的口罩佩戴检测算法YOLOv7-DSC。该算法结合深度可分离卷积改进的SE注意力机制设计了一种轻量化特征提取模块,并结合BiFPN设计了一种加权特征融合... 针对密集人群下口罩佩戴检测实时性差、难以部署到移动端的问题,提出基于YOLOv7-tiny改进的口罩佩戴检测算法YOLOv7-DSC。该算法结合深度可分离卷积改进的SE注意力机制设计了一种轻量化特征提取模块,并结合BiFPN设计了一种加权特征融合模块。经实验验证,YOLOv7-DSC算法在口罩数据集上mAP为96.9%,与YOLOv7-tiny算法相比仅降低了0.5%;相比于YOLOv3-tiny、YOLOv4-tiny、YOLOv5s、MobileNetV3、ShuffleNetV2、GhostNet和Swin-Transformer算法在mAP上分别高出13.4%、11.2%、4.5%、5.7%、5.8%、4.2%和5.1%;在检测精度与YOLOv7-tiny算法相当的情况下,参数量和计算量分别减少了60%和55%,仅为2.4 M和6.0 G,极大地降低了硬件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罩佩戴检测 YOLOv7-tiny YOLOv7-dsc 轻量化网络 注意力机制 特征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生物质热解过程的TG-DSC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何芳 蔡均猛 +3 位作者 徐梁 易维明 柏雪源 李永军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3-166,共4页
应用热重—差示扫描(TG-DSC)同步热分析仪对小麦秸秆、棉秆、花生壳和白松等生物质进行了热解实验研究。通过对实验所得小麦秸秆的DTG和DSC曲线对比分析,对生物质热解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在DSC曲线上扣除水分的影响后,对其积分得出... 应用热重—差示扫描(TG-DSC)同步热分析仪对小麦秸秆、棉秆、花生壳和白松等生物质进行了热解实验研究。通过对实验所得小麦秸秆的DTG和DSC曲线对比分析,对生物质热解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在DSC曲线上扣除水分的影响后,对其积分得出热解过程需热量的规律。实验数据为生物质热解工艺的能量平衡分析和经济性分析提供了参考。这种方法可以推广到其他生物质以及垃圾等热解和燃烧过程的研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解过程 dsc分析 生物质 TG-dsc 除水 热重 小麦秸秆 棉秆 dsc曲线 花生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C法测定PET/PTT混纺产品中PTT纤维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被引量:1
4
作者 李莹 黄宗雄 +1 位作者 郑少明 林嘉欢 《市场监管与质量技术研究》 2024年第2期5-7,33,共4页
文中以差式扫描量热法(DSC)测定PTT(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含量为实验依据,分析实验过程中的不确定度来源并进行具体量化,得出差式扫描量热仪系统误差和热量求积是不确定度主要来源的结论。DSC法测定PTT纤维含量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 文中以差式扫描量热法(DSC)测定PTT(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含量为实验依据,分析实验过程中的不确定度来源并进行具体量化,得出差式扫描量热仪系统误差和热量求积是不确定度主要来源的结论。DSC法测定PTT纤维含量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3.58%(k=2)。根据笔者在实验室长期检测的经验,给出提高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PTT纤维 不确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量平衡法与DSC法测定正十六烷纯度
5
作者 郑鹏 孙倩芸 +3 位作者 李锋丽 何云馨 张喆 何东郡 《分析仪器》 CAS 2024年第2期80-84,共5页
通过质量平衡法与DSC(差示扫描量热)法对正十六烷进行了纯度分析。质量平衡法中,采用气相色谱FID检测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正十六烷主成分及有机杂质,热重和卡尔费休法分析试剂无机组分和水分含量;DSC法通过测定试剂熔融吸热曲线,根据范... 通过质量平衡法与DSC(差示扫描量热)法对正十六烷进行了纯度分析。质量平衡法中,采用气相色谱FID检测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正十六烷主成分及有机杂质,热重和卡尔费休法分析试剂无机组分和水分含量;DSC法通过测定试剂熔融吸热曲线,根据范特霍夫方程计算正十六烷纯度。质量平衡法测定正十六烷纯度为99.30%,不确定度为0.26%;DSC法测定正十六烷纯度为99.35%,不确定度为0.50%。两种正十六烷纯度测定方法一致性良好,其中质量平衡法考察因素较多,适用范围较广,不确定度较小;DSC法操作简单,试剂消耗较小,但其测量不确定度较高,需使用精确度较高的仪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十六烷 纯度 质量平衡法 ds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G/DSC/MS技术的煤氧复合全过程及气体产物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贾海林 崔博 +3 位作者 焦振营 赵万里 徐倩倩 孙沣楠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704-3714,共11页
针对利用DSC曲线研究煤氧复合反应的阶段划分、热量变化及产物生成路径等方面存在定义表述不够系统,TG和DSC耦合分析不够深入等问题,利用TG/DSC/MS联用技术,开展惰气和空气氛围下不同升温速率煤氧复合全过程的测试与分析。实验表明:基于... 针对利用DSC曲线研究煤氧复合反应的阶段划分、热量变化及产物生成路径等方面存在定义表述不够系统,TG和DSC耦合分析不够深入等问题,利用TG/DSC/MS联用技术,开展惰气和空气氛围下不同升温速率煤氧复合全过程的测试与分析。实验表明:基于DSC划分法可将煤氧复合全过程划分为水分蒸发及气体脱附吸热阶段、化学吸附和缓慢反应放热阶段、煤热解生成活性基团放热阶段和挥发分与固定碳燃烧放热阶段。通过特征温度的作图比较,发现TG划分法和DSC划分法的煤氧复合全过程的划分具有高度的重合性和一致性,这证明了DSC划分法的可行性和正确性。利用矿井火灾学、热分析动力学和煤化学理论,阐述了煤氧复合全过程相应阶段的温度范围、生成产物。通过气相产物的质谱分析和Chem 3D软件的建模分析,在构建煤结构单元局部片段的基础上阐明了甲烷、乙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等气体生成的反应历程及生成机理。获得了煤氧复合过程中CH_(4)和C_(2) H_(4)的生成趋势具有相似性规律,且离子流强度曲线出现的峰值温度基本相同。CO_(2)的逸出曲线呈抛物线,在560℃时出现逸出峰。发现了CO的离子流强度曲线具有双峰特征,双峰对应的特征温度分别为530,609℃。研究成果可为厘清煤氧复合的全过程和煤自燃分级预警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氧复合全过程 吸放热效应 TG与dsc耦合关系 dsc划分法 离子流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等温DSC法研究环氧树脂的固化反应动力学和固化温度
7
作者 崔丽荣 崔峰波 +3 位作者 冉文华 蒋斌兵 朱磊杰 张萍 《玻璃纤维》 CAS 2024年第6期15-19,56,共6页
根据环氧树脂的固化机理,采用非等温DSC法对环氧树脂/胺体系和环氧树脂/酸酐体系的固化过程进行了研究,并通过Kissinge方程和Crane方程的线性拟合得出固化反应的动力学参数表观活化能E a、指前因子A及反应级数n,最后通过外推的方法推导... 根据环氧树脂的固化机理,采用非等温DSC法对环氧树脂/胺体系和环氧树脂/酸酐体系的固化过程进行了研究,并通过Kissinge方程和Crane方程的线性拟合得出固化反应的动力学参数表观活化能E a、指前因子A及反应级数n,最后通过外推的方法推导出了环氧树脂固化反应的固化温度。从机理上解释了环氧树脂2种固化体系的差异,酸酐固化的固化温度比胺固化高,固化速度较胺固化慢,为环氧树脂材料应用固化工艺温度的选取提供了理论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c 环氧树脂 固化过程 动力学参数 固化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C快速检测复合助剂中山梨醇类透明成核剂含量研究
8
作者 黄秀娴 吴春 赵子健 《广州化工》 CAS 2024年第21期101-103,共3页
研究并建立了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快速准确测定复合助剂中山梨醇缩醛类透明成核剂含量的方法。山梨醇缩醛类透明成核剂热稳定性好,熔融热焓达到181.26 J/g,可采用热焓进行换算透明成核剂含量。透明成核剂质量和热焓的标准曲线方程为... 研究并建立了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快速准确测定复合助剂中山梨醇缩醛类透明成核剂含量的方法。山梨醇缩醛类透明成核剂热稳定性好,熔融热焓达到181.26 J/g,可采用热焓进行换算透明成核剂含量。透明成核剂质量和热焓的标准曲线方程为m=0.005H-0.070(m为质量,H为热焓),拟合相关系数R^(2)=0.999,线性关系较好。可以利用标准曲线方程分析复合助剂中的山梨醇缩醛类透明成核剂含量。采用DSC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替代常用的高效液相色谱或气相色谱分析,DSC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方法不需要使用有机溶剂对样品进行溶解,可直接采用粉末完成测试,该方法样品消耗量少,节能,且操作简单、分析时间短,检测结果准确且绿色环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c 复合助剂 山梨醇缩醛类透明成核剂 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率补偿式DSC曲线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任婉婷 王颖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18,共8页
根据能量守恒和热传递定律,推导出功率补偿式DSC曲线的理论方程。以纯物质铟的DSC熔融曲线为例,说明其升温扫描过程可分为熔融前、熔融和熔融后3个阶段以及与DSC理论方程的对应关系。DS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熔点温度对应熔融起始温度;熔... 根据能量守恒和热传递定律,推导出功率补偿式DSC曲线的理论方程。以纯物质铟的DSC熔融曲线为例,说明其升温扫描过程可分为熔融前、熔融和熔融后3个阶段以及与DSC理论方程的对应关系。DS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熔点温度对应熔融起始温度;熔融后阶段的曲线以指数形式衰减,热时间常数值越大,熔融后曲线的拖尾时间越长;熔融焓对应于DSC曲线的基线以上和熔融开始至熔融结束曲线以下所包络的面积。论证了测定热阻的理论依据及热阻对DSC曲线的影响。以多组分样品体系的模拟DSC曲线为例,说明聚合物熔融DSC曲线的特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示扫描量热(dsc) 功率补偿式dsc 热阻 热时间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C、MDSC测定物质比热容的比较 被引量:12
10
作者 鲁红 冯大春 杨继佑 《分析仪器》 CAS 2011年第3期70-74,共5页
实验用TA公司具有DSC、MDSC两种模式、具备先进Tzero技术的热流型DSCQ200热分析仪测定物质的比热容。对如何运用传统方法及调制方法测定物质的比热容进行了详细阐述;以氯化钾、苯甲酸、去离子水为测试样,对两种方法所得实验结果进行了... 实验用TA公司具有DSC、MDSC两种模式、具备先进Tzero技术的热流型DSCQ200热分析仪测定物质的比热容。对如何运用传统方法及调制方法测定物质的比热容进行了详细阐述;以氯化钾、苯甲酸、去离子水为测试样,对两种方法所得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c Mdsc 比热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C法升温速率对再生聚酯纤维鉴别的影响研究
11
作者 何粟华 王子丹 《轻纺工业与技术》 2024年第3期1-3,共3页
由于固有特性,聚酯纤维PET在服装以及其他多种行业有着重要运用。为了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绿色低碳化发展,已有多种方法用于PET再生合成。再生PET与原生PET有相同的分子结构,采用传统方法难以鉴别,而现有的标准方法过于复杂。考虑到再... 由于固有特性,聚酯纤维PET在服装以及其他多种行业有着重要运用。为了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绿色低碳化发展,已有多种方法用于PET再生合成。再生PET与原生PET有相同的分子结构,采用传统方法难以鉴别,而现有的标准方法过于复杂。考虑到再生PET与原生PET存在低聚物含量的差别,可以使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试法鉴别是否为再生PET。文章重点研究了在DSC测试中,升温速率对于再生PET鉴别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样品质量约为5 mg及氮气吹扫速率为50 mL/min的情况下,升温速率为10℃/min是最佳的测试条件,通过此方法可以鉴别PET是否为再生,为后续类似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 PET 鉴别 dsc 升温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率补偿式DSC基线优化对仪器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金小培 国凤敏 任婉婷 《纺织科学研究》 2009年第3期12-15,32,共5页
通过调整仪器的硬件参数曲率值和斜率值,归纳出它们对DSC基线形状的影响规律;继而分析曲率值和斜率值对仪器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为了保证样品信号的准确性,DSC基线的优化应遵循"仪器稳定性优先、兼顾基线形状"的原则... 通过调整仪器的硬件参数曲率值和斜率值,归纳出它们对DSC基线形状的影响规律;继而分析曲率值和斜率值对仪器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为了保证样品信号的准确性,DSC基线的优化应遵循"仪器稳定性优先、兼顾基线形状"的原则,利用软件扣除基线功能,消除基线非直线形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 基线最佳化 dsc信号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C的计算机动态模拟实验以及对DSC曲线各特征点物理意义的解释 被引量:1
13
作者 丁恩勇 梁学海 《广州化学》 CAS 1993年第1期70-73,共4页
本文利用计算机对DSC实验进行动态模拟,对实验过程中样品的状态进行跟踪。由于在模拟实验中完全模仿实际的实验环境,故得到的模拟曲线与实际DSC过程曲线完全相同,对DSC曲线上各特征点的物理意义的解释也变得十分自然、直接。
关键词 计算机模拟 dsc实验 dsc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访英国East Anglia大学Mike Reading教授唱响MDSC的中国序曲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晶晶 《实验与分析》 2006年第3期22-23,共2页
TA公司堪称热分析领域的旗舰航母.而MDSC(调制示差扫描量热)技术又被称为最近30年来热分析史上最重要的进展。2006年初夏,TA公司隆重拉开了MDSC交响篇章的序曲.而MDSC的创始鼻祖Mike Reading教授亲临中国,更是带来一股强劲的MDSC... TA公司堪称热分析领域的旗舰航母.而MDSC(调制示差扫描量热)技术又被称为最近30年来热分析史上最重要的进展。2006年初夏,TA公司隆重拉开了MDSC交响篇章的序曲.而MDSC的创始鼻祖Mike Reading教授亲临中国,更是带来一股强劲的MDSC之风。带着对MDSC技术的神往.记者倾心聆听了Mike Reading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dsc MIKE EAST 教授 中国 dsc技术 英国 大学 TA公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温DSC法研究RFI用环氧树脂固化动力学 被引量:53
15
作者 代晓青 肖加余 +3 位作者 曾竟成 刘钧 尹昌平 刘卓峰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8-23,共6页
为了预测固化反应的进程,采用STA 449C型差示扫描量热仪,用等温DSC法研究了室温下成膜、中温固化的RFI工艺用(E-44/E-21(6/4,质量比))/GA-327=100/40(质量比)环氧树脂体系在80、90、100、110、120℃下的固化过程,通过Matlab数据拟合良... 为了预测固化反应的进程,采用STA 449C型差示扫描量热仪,用等温DSC法研究了室温下成膜、中温固化的RFI工艺用(E-44/E-21(6/4,质量比))/GA-327=100/40(质量比)环氧树脂体系在80、90、100、110、120℃下的固化过程,通过Matlab数据拟合良好性统计法得到了n级固化模型、自催化模型及复合模型方程中的各个参数值。根据R2和离差平方和SSE确定了适合的动力学模型。研究表明:该树脂体系的固化反应具有自催化和扩散控制的特征,低温下受扩散控制的影响更大;该体系的固化反应动力学符合自催化反应动力学模型,其表观活化能Ea为56.7 kJ/mol,指前因子A为1.18×107s-1,固化反应的反应级数m、n分别为0.529和1.5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温dsc 树脂膜熔渗(RFI)工艺 环氧树脂 固化动力学 数据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DSC的原理与应用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玉梅 王华平 《中国纺织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118-122,共5页
调制DSC(MIDSC)在常规的线性升温的基础上,叠加了正弦升温曲线,以缓慢的基础升温速率提高了分辨率,同时以快速的瞬时升温速率提高了灵敏度,将可逆和不可逆效应区分开来,在检测微弱转变、多相转交、测定初始结晶度、热容、热导率等方面... 调制DSC(MIDSC)在常规的线性升温的基础上,叠加了正弦升温曲线,以缓慢的基础升温速率提高了分辨率,同时以快速的瞬时升温速率提高了灵敏度,将可逆和不可逆效应区分开来,在检测微弱转变、多相转交、测定初始结晶度、热容、热导率等方面显示出不可比拟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制dsc 应用 Mdsc 热分析 升温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变贮热材料的DSC研究 被引量:52
17
作者 阮德水 张太平 +2 位作者 张道圣 梁树勇 胡起柱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9-24,共6页
用DSC法研究了多元醇、层状钙钛矿等几种相变材料的热物理性能,它们都是有希望的贮热材料,实验所得数据是评价和选择这些材料的主要依据。
关键词 相变材料 贮热材料 多元醇类 ds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PDB/正丁醇/正辛烷/水体系溶致液晶的^2HNMR和DSC法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李干佐 郝京诚 +3 位作者 郑立强 李方 郝树萱 汪汉卿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595-598,共4页
测定了溴化十六烷基吡啶/正丁醇/正辛烷/水体系的相平衡.在液晶区域选取样品点,用2HNMR和差示扫描量热法,并与液晶纹理相对照研究了该区域的相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在一定温度下,随着含水量的增加,体系从单一的W/O型微... 测定了溴化十六烷基吡啶/正丁醇/正辛烷/水体系的相平衡.在液晶区域选取样品点,用2HNMR和差示扫描量热法,并与液晶纹理相对照研究了该区域的相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在一定温度下,随着含水量的增加,体系从单一的W/O型微乳液→微乳液和层状液晶共存→层状液晶与六角状液晶共存→层状、六角状与六角状向立方状过渡晶型的三相共存→立方状→O/W型微乳液过渡.在组成固定情况下,研究了该体系液晶相结构随温度升高所发生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吡啶 溶致液晶 丁醇 辛烷 NMR ds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C法研究小麦淀粉与面粉糊化和回生特性 被引量:34
19
作者 朱帆 徐广文 丁文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79-282,共4页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结合Avrami方程考察了8种不同小麦淀粉与面粉糊化和回生特性,探讨了直链淀粉和蛋白含量对其热力学行为产生的影响,并用SPSS软件计算其相关性。结果表明:对于淀粉与面粉体系,直链淀粉含量与糊化热焓值△H呈较显著的负...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结合Avrami方程考察了8种不同小麦淀粉与面粉糊化和回生特性,探讨了直链淀粉和蛋白含量对其热力学行为产生的影响,并用SPSS软件计算其相关性。结果表明:对于淀粉与面粉体系,直链淀粉含量与糊化热焓值△H呈较显著的负相关,与Avrami指数n呈弱的负相关,而与速率常数k呈较显著的正相关,与最大回生度DR呈一定的正相关;对于面粉体系,蛋白含量与面粉糊化热焓值△Hf呈一定的负相关,与面粉体系Avrami指数nf和速率常数kf分别呈弱的正相关和较显著的负相关,与面粉体系最大回生度DRf呈弱的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糊化 回生 dsc AVRAMI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DSC研究改性沥青体系的热储存稳定性 被引量:24
20
作者 郭艳 蒋遥明 +1 位作者 李超 张爱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44-147,共4页
用示差扫描量热仪 (DSC)从能量变化的角度研究 SBS、SBS- g- MAH改性沥青的热储存稳定性 ,同时借助 FT- IR、软化点对改性沥青体系进一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由于 SBS- g- MAH的极性比 SBS高 ,与沥青之间能形成一种更稳定的、均匀的、... 用示差扫描量热仪 (DSC)从能量变化的角度研究 SBS、SBS- g- MAH改性沥青的热储存稳定性 ,同时借助 FT- IR、软化点对改性沥青体系进一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由于 SBS- g- MAH的极性比 SBS高 ,与沥青之间能形成一种更稳定的、均匀的、分相而不分离的织态结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c 改性沥青体系 热储存稳定性 示差扫描量热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