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and expression of DNA mismatch repair genes in malignant astrocytic tumors from adult and pediatric patients 被引量:2
1
作者 Szybka M Bartkowiak J +3 位作者 Zakrzewski K Polis L Liberski P Kordek R 《中国神经肿瘤杂志》 2003年第3期171-171,共1页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MSI) is used as a molecular marker for defective DNA mismatch repair (MMR) genes.We report here alterations of MSI in 15 malignant astrocytomas (WHO grade Ⅲ) and glioblastomas (GBM; WHO gr...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MSI) is used as a molecular marker for defective DNA mismatch repair (MMR) genes.We report here alterations of MSI in 15 malignant astrocytomas (WHO grade Ⅲ) and glioblastomas (GBM; WHO grade Ⅳ) of pediatric patients (2-21 years) and 12 GBM from adults (44-68 years) by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BAT25/BAT26 loci and 10 other microsatellite markers. High-level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MSI-H) occurred in 4 of the 15 pediatric cases (26.7%) and in 1 of the 12 adult GBM cases (8.3%). Low-level m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 from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and expression of dna mismatch repair genes in malignant astrocytic tumors from adult and pediatric patients MSI dna o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总体低甲基化、错配修复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异常与神经管畸形的相关性 被引量:4
2
作者 陈晓丽 郭金 +4 位作者 邹继珍 卢晓琳 包怡华 吴丽华 牛勃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2期102-106,共5页
目的研究神经管畸形(NTDs)胚胎脑组织和皮肤组织DNA总体甲基化以及错配修复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方法在山西省吕梁地区以医院为基础进行病例-对照研究。从县级医院及妇幼保健院收集经B超诊断为NTDs的胎儿标本,同时收集非病理性引产... 目的研究神经管畸形(NTDs)胚胎脑组织和皮肤组织DNA总体甲基化以及错配修复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方法在山西省吕梁地区以医院为基础进行病例-对照研究。从县级医院及妇幼保健院收集经B超诊断为NTDs的胎儿标本,同时收集非病理性引产、无畸形和发育迟缓的胎儿作为正常对照组。运用甲基化定量试剂盒测定脑组织和皮肤组织的DNA总体甲基化水平,甲基化特异性多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试剂盒检测7个错配修复基因(MLH1,MSH2,MSH6,MSH3,MLH3,PMS2和MGMT)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结果共有65例NTDs胚胎,48例对照胚胎进入研究。①NTDs组的脑组织DNA总体甲基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5.3%vs6.5%,P<0.001),DNA总体低甲基化显著增加了NTDs发生风险(OR=4.98,95%CI:1.42~17.53)。皮肤组织DNA总体甲基化水平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3%vs13.1%,P>0.05);②NTDs和对照组的MSH6启动子(MSH6-301:2.5%vs3.7%,P<0.05)和PMS2启动子(PMS2-328:5.7%vs6.7%;PMS2-142:2.0%vs2.7%,P<0.05)的甲基化水平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DNA总体低甲基化、错配修复基因启动子区的异常甲基化修饰与NTDs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管畸形 dna总体甲基化 错配修复基因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散发性大肠癌中微卫星DNA不稳定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苏占海 何友吉 +3 位作者 武景阳 郭金虎 李明发 单祥年 《南京铁道医学院学报》 CAS 1999年第3期152-154,共3页
目的:探讨中国人散发性大肠癌中微卫星 D N A 不稳定及复制差错与大肠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选择10 个微卫星位点, 应用 P C R- 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39 例散发性大肠癌组织进行检测。结果:在多个位点上发现了... 目的:探讨中国人散发性大肠癌中微卫星 D N A 不稳定及复制差错与大肠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选择10 个微卫星位点, 应用 P C R- 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39 例散发性大肠癌组织进行检测。结果:在多个位点上发现了较高的微卫星 D N A 不稳定( M I) ,其中 D3 S1317 位点上 M I为44 % , D3 S966 上 M I为26 .6 % , D2 S123 和 D2 S119 上 M I分别为36 % 和25 .7 % 。结论: M I阳性率和肿瘤组织学分类无明显相关性,而与肿瘤组织的分化程度、浸润程度等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因而微卫星 D N A 可以为肿瘤的早期诊断及患者预后判断提供帮助。同时,在散发性结肠癌中也存在较高的微卫星 D N A 不稳定,这可能与某种 D N A 错配修复基因发生突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卫星标记 微卫星dna 大肠癌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DNA错配修复基因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徐秀梅 米贤军 +1 位作者 代新珍 陈志强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第2期190-191,200,共3页
目的:探究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DNA错配修复基因(MMR)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50例作为内膜癌组,其中包括疑似Lynch内膜癌患者8例,以同期20例内膜癌非典型增生患者作为增生组和子宫... 目的:探究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DNA错配修复基因(MMR)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50例作为内膜癌组,其中包括疑似Lynch内膜癌患者8例,以同期20例内膜癌非典型增生患者作为增生组和子宫内膜正常患者20例作为正常组,比较MMR蛋白在各组中的不同表达情况。结果:三组MMR蛋白表达缺失率分别为36.00%、30.00%和0%,内膜癌组和增生组表达缺失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疑似Lynch内膜癌与其他内膜癌患者相比、≤45岁与≥60岁的患者相比,其MMR蛋白表达的缺失率显著较高(P<0.05),内膜癌患者的病理分级则与MMR蛋白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05);50例内膜癌患者的hMLH1、hMSH2、hPMS2以及hMSH6的表达缺失率分别为24.00%(12/50)、10.00%(5/50)、20.00%(10/50)和8.00%(4/50)。结论:MMR蛋白表达的缺失会导致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以及内膜癌,特别是低龄内膜癌的出现和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dna错配修复基因 表达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损伤修复蛋白在胆囊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红卫 蒋俊青 +1 位作者 杨竹林 梁振 《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0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研究胆囊腺癌、癌旁组织、腺瘤性息肉和慢性胆囊炎组织中DNA损伤修复蛋白hMSH_2和hMLH_1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胆囊腺癌108例、癌旁组织46例、腺瘤性息肉15例和慢性胆囊炎35例手术切除标本常规作石蜡包埋切片,采用EnVisionTM... 目的研究胆囊腺癌、癌旁组织、腺瘤性息肉和慢性胆囊炎组织中DNA损伤修复蛋白hMSH_2和hMLH_1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胆囊腺癌108例、癌旁组织46例、腺瘤性息肉15例和慢性胆囊炎35例手术切除标本常规作石蜡包埋切片,采用EnVisionTM免疫组化法检测hMSH_2和hMLH_1。结果 hMSH_2和hMLH_1表达阳性率,胆囊腺癌分别为50.0%和49.1%、评分分别为2.2±1.9和2.2±1.8,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阳性率分别为84.8%和87.0%;评分分别为3.9±1.3和4.2±1.2)、腺瘤性息肉(阳性率分别为80.0%和86.7%;评分分别为3.7±1.3和4.0±1.1)及慢性胆囊炎组织(阳性率分别为88.6%和88.6%;评分分别为4.1±1.1和3.9±1.1)(P<0.05);不同类型良性病变中2种DNA损伤修复蛋白表达阳性率及其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hMSH_2和hMLH_1表达阴性的良性病变胆囊上皮均呈中至重度不典型增生的病理形态学表现。腺瘤癌变或高分化腺癌、肿块最大径<2 cm,无淋巴结转移及未侵犯周围组织的病例hMSH_2和hMLH_1表达阳性率及其评分均明显地高于低分化腺癌、肿块最大径≥2 cm、淋巴结转移及侵犯周围组织病例(P<0.05);2种DNA损伤修复蛋白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及有无胆囊结石均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 DNA损伤修复蛋白表达水平均为反映胆囊腺癌发生、进展、临床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重要标记物,检测其表达水平对指导预防和早期发现、临床化疗胆囊癌可能有一定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肿瘤 腺瘤性息肉 慢性胆囊炎 dna损伤修复蛋白 错配修复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导子宫内膜癌细胞DNA错配修复及肿瘤增殖抑制基因启动子CpG岛去甲基化修饰的研究
6
作者 高泳涛 刘特 孙晓溪 《中国临床医学》 2009年第4期562-565,共4页
目的:研究在用5-杂氮-2′脱氧胞苷(5-Aza-CdR)诱导体外培养的人子宫内膜癌细胞株HEC-1-A中,DNA错配修复基因hMLH1、hMSH2及细胞周期调控基因p16启动子CpG岛的去甲基化,及对于该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子宫内膜癌细胞株HEC-... 目的:研究在用5-杂氮-2′脱氧胞苷(5-Aza-CdR)诱导体外培养的人子宫内膜癌细胞株HEC-1-A中,DNA错配修复基因hMLH1、hMSH2及细胞周期调控基因p16启动子CpG岛的去甲基化,及对于该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子宫内膜癌细胞株HEC-1-A;利用MTT比色法检测5-Aza-CdR对于HEC-1-A的增殖抑制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术(FCM)分析药物处理前后HEC-1-A的细胞周期;利用重亚硫酸盐处理及甲基化特异性PCR(MS-PCR)检测hMLH1、hMSH2及p16基因启动子CpG岛的甲基化修饰;提取药物处理前后HEC-1-A细胞的总蛋白,利用Westernblotting检测hMLH1、hMSH2及p16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5-Aza-CdR对于人子宫内膜癌细胞株HEC-1-A体外增殖抑制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IC50为(0.71±0.05)μmol.L-1];FCM分析显示HEC-1-A细胞在5-Aza-CdR处理前后均呈现明显的细胞周期差异,并且药物组细胞表现为G0/G1期(P<0.05)阻滞。MS-PCR分析5-Aza-CdR显示著诱导hMLH1、hMSH2基因启动子CpG岛的去甲基化修饰。Western blotting检测发现IC50剂量的5-Aza-CdR处理HEC-1-A细胞前后,hMLH1、hMSH2及p16的表达量为(111.30±3.17)%、(76.99±1.19)%和(97.63±1.28)%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提示该药物有提高上述蛋白表达的作用。结论:5-Aza-CdR可诱导人子宫内膜癌细胞株HEC-1-A中,hMLH1、hMSH2及p16启动子CpG岛的去甲基化修饰,从而有效抑制该细胞的体外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5-杂氮-2’-脱氧胞苷 dna错配修复基因 甲基化修饰 增殖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甲基化在子宫内膜癌中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阳丽君 黄瑾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17-122,共6页
子宫内膜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是一个多步骤的过程,伴随着许多分子生物学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实验表明,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存在DNA甲基化水平和模式的混乱,包括基因组总体甲基化水平过低和某些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过高... 子宫内膜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是一个多步骤的过程,伴随着许多分子生物学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实验表明,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存在DNA甲基化水平和模式的混乱,包括基因组总体甲基化水平过低和某些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过高。DNA甲基化异常可通过影响染色质结构以及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表达而参与肿瘤的形成。现已在肿瘤的细胞周期调节基因、DNA错配修复基因、肿瘤抑制基因等多种基因中发现甲基化现象。了解目前对子宫内膜癌中DNA甲基化的研究进展有助于子宫内膜癌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并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dna甲基化 肿瘤抑制基因 dna错配修复基因 P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癌组织及外周血中CD44、PLCEl、甲基化Sept9基因及DNA错配修复蛋白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病理分期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程世芳 毛永芸 唐生业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183-188,共6页
目的探讨癌组织及外周血中白细胞分化抗原分化簇第44号(CD44)、磷酯酶Cεl(PLCEl)、甲基化Sept9基因及DNA错配修复蛋白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病理分期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将2013年3月至2015年5月在西宁市第二人民医院确诊为结直肠癌的56... 目的探讨癌组织及外周血中白细胞分化抗原分化簇第44号(CD44)、磷酯酶Cεl(PLCEl)、甲基化Sept9基因及DNA错配修复蛋白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病理分期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将2013年3月至2015年5月在西宁市第二人民医院确诊为结直肠癌的56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将同期于我院体检的55名健康成年人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甲基化Sept9基因、CD44、PLCEl及DNA错配修复蛋白表达情况,分析以上指标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临床分布特点并进行相关性检验,比较不同甲基化Sept9基因、CD44、PLCEl及DNA错配修复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甲基化Sept9基因及CD44表达阳性率、PLCEl表达阴性率、DNA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缺失率高于对照组(P<0.05)。甲基化Sept9基因、PLCEl及DNA错配修复蛋白在不同肿瘤浸润深度、肿瘤大小、病理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4在不同肿瘤浸润深度、病理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CEl与结直肠癌的浸润深度、病理分期呈负相关(r=-0.367,P=0.045;r=-0.522,P=0.008);甲基化Sept9基因与浸润深度、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0.715,P=0.026;r=0.471,P=0.032;r=0.453,P=0.010),CD44与浸润深度、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0.349,P=0.007;r=0.591,P=0.022;r=0.452,P=0.027),DNA错配修复蛋白与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r=-0.487,P=0.041;r=-0.551,P=0.030)。不同CD44、甲基化Sept9基因、PLCEl及DNA错配修复蛋白表达情况的结直肠癌患者3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CEl、DNA错配修复蛋白与结直肠癌患者3年生存率呈正相关(r=0.574,P=0.041;r=0.478,P=0.037),甲基化Sept9基因与结直肠癌患者3年生存率呈负相关(r=-0.515,P=0.034)。结论CD44、PLCEl、甲基化Sept9基因及DNA错配修复蛋白均与结直肠癌的病理分期相关,其检测有助于了解疾病的恶性程度,评估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病理分期 预后 甲基化Sept9基因 dna错配修复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良恶性肿瘤组织中突变型p53、hMLH1、hMSH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9
作者 罗寿召 何英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9期2146-2151,共6页
目的:研究突变型p53基因(Mt-p53)和DNA错配修复基因1(hMLH1)、错配修复基因2(hMSH2)在卵巢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21年7月本院收治的95例卵巢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按照病理结果分为卵巢良性肿瘤组32例... 目的:研究突变型p53基因(Mt-p53)和DNA错配修复基因1(hMLH1)、错配修复基因2(hMSH2)在卵巢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21年7月本院收治的95例卵巢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按照病理结果分为卵巢良性肿瘤组32例、交界性肿瘤组21例、恶性肿瘤组42例。分析对比不同病理类型、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卵巢肿瘤组织中Mt-p53、hMLH1、hMSH2表达情况;统计2年内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hMLH1、hMSH2表缺失对恶性卵巢肿瘤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恶性肿瘤组织中的Mt-p53阳性率(88.1%)高于交界性肿瘤组织(23.8%)、良性肿瘤组织(9.4%),hMSH1(66.7%)、hMSH2(61.9%)阳性率均低于交界性肿瘤组织(90.5%、90.5%)及良性肿瘤组织(100.0%、100.0%);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组织hMLH1及hMSH2阳性率均低于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高分化恶性卵巢肿瘤组织hMLH1及hMSH2阳性率高于低分化组织,Mt-p53阳性率低于低分化组织;随访2年恶性肿瘤患者总生存率为54.8%,生存组Mt-p53阳性率(78.3%)低于死亡组(100%),hMLH1(87.0%)及hMSH2阳性率(82.6%)均高于死亡组(42.1%、36.8%)(均P<0.05)。19例死亡患者均存在p53基因突变,且其中11例存在hMLH1基因缺失、12例存在hMSH2缺失;ROC曲线分析,hMLH1及hMSH2基因缺失均对恶性卵巢肿瘤的预后有预测效能,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4、0.729(P<0.05)。结论:Mt-p53高表达、hMLH1及hMSH2基因缺失与卵巢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且hMLH1及hMSH2基因缺失还可作为临床恶性肿瘤预后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良恶性肿瘤 突变型P53基因 dna错配修复基因 临床意义 生存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多酚对微卫星不稳定结直肠癌裸小鼠的抗肿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7
10
作者 戴功建 金黑鹰 +5 位作者 丁义江 夏建国 刘秀芳 刘飞 谈瑄忠 耿建祥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08年第12期1263-1266,共4页
目的:探索茶多酚对微卫星不稳定结直肠癌裸小鼠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hMSH2缺失结肠癌细胞株Lovo细胞建立裸鼠的皮下瘤模型,4周后使用皮下瘤接种法建立结肠造口结肠癌原位移植瘤模型。40只模型裸鼠分为模型组和50、75、100mg/k... 目的:探索茶多酚对微卫星不稳定结直肠癌裸小鼠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hMSH2缺失结肠癌细胞株Lovo细胞建立裸鼠的皮下瘤模型,4周后使用皮下瘤接种法建立结肠造口结肠癌原位移植瘤模型。40只模型裸鼠分为模型组和50、75、100mg/kg茶多酚组。腹腔注射茶多酚治疗5d后,计算肿瘤抑制率,并检测肿瘤微卫星不稳定情况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TGF-β2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片段的变化情况。结果:使用50、75和100mg/kg 3个剂量茶多酚治疗后,在1、2、3和4周末,治疗组和模型组肿瘤抑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个治疗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使用茶多酚治疗后肿瘤微卫星标志趋于稳定。结论:茶多酚对错配修复基因缺失的结直肠癌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微卫星不稳定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dna错配修复 基因缺失 结直肠癌 微卫星不稳定性 裸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组织中hMSH2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功员 刘秋亮 +4 位作者 马春晓 乐晓平 葛秀峰 丁一 张钦宪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62-664,669,共4页
目的观察食管癌组织中DNA错配修复基因hMSH2的表达。方法32例食管癌患者术前均未接受放疗、化疗等其他治疗,标本切除后0.5 h内在癌灶、癌旁及正常残端各取1 cm×1 cm×1 cm大小的组织块,应用原位杂交法检测hMSH2。结果食管癌组... 目的观察食管癌组织中DNA错配修复基因hMSH2的表达。方法32例食管癌患者术前均未接受放疗、化疗等其他治疗,标本切除后0.5 h内在癌灶、癌旁及正常残端各取1 cm×1 cm×1 cm大小的组织块,应用原位杂交法检测hMSH2。结果食管癌组织中hMSH2的阳性表达率为46.88%、癌旁为53.12%、正常组织为84.38%。与正常食管组织相比,食管癌和癌旁组织中hMSH2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降低(P<0.05)。hMSH2阳性表达率与食管癌患者年龄及性别,肿瘤大小、肿瘤位置、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等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hMSH2缺失是食管癌发生的早期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dna错配修复基因 HMSH2 癌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MT、hMLH1和hMSH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对脑胶质瘤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郑长青 季守平 +4 位作者 宫锋 李安民 邰军利 王颖丽 章扬培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DNA修复基因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和错配修复基因(MMR)(hMLH1、hMSH2)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其对患者预后和烷化剂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检测39例脑胶质瘤和6例正常脑组织MGMT...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DNA修复基因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和错配修复基因(MMR)(hMLH1、hMSH2)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其对患者预后和烷化剂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检测39例脑胶质瘤和6例正常脑组织MGMT、hMLH1和hMSH2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其蛋白表达。绘制Kaplan-merier生存曲线。结果脑胶质瘤组织MGMT、hMLH1和hMSH2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发生率分别为46.2%、10.3%和20.5%,而正常脑组织相应基因启动子区未发生甲基化;三种基因启动子未甲基化模式与其对应蛋白表达模式相似。MGMT基因甲基化的脑胶质瘤患者存活率显著高于未甲基化者(P<0.05);MMR基因甲基化患者中MGMT基因甲基化与未甲基化者的生存期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hMLH1、hMSH2及MGMT甲基化是脑胶质瘤发生过程中常见的分子事件;联合检测MGMT、hMLH1和hM-SH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可判断脑胶质瘤患者的预后及其对烷化剂化疗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启动子CPG岛甲基化 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 错配修复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H6与PMS2蛋白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与发生发展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郭新 蔡波 +5 位作者 吴优 李华镭 管杨波 邢钱伟 马利民 张跃平 《中国性科学》 2018年第2期12-15,共4页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组织中DNA错配修复基因MDH6、PMS2蛋白的表达变化及其与前列腺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我院病理科收集的120例前列腺癌组织标本(前列腺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标本(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染...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组织中DNA错配修复基因MDH6、PMS2蛋白的表达变化及其与前列腺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我院病理科收集的120例前列腺癌组织标本(前列腺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标本(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两组标本中MDH6、PMS2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前列腺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结果:前列腺癌组织中的MSH6、PMS2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67%、70.83%,均高于癌旁组织的30.00%、3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癌组织中的MSH6阳性表达与患者的年龄、TNM分期、PSA水平、Gleasom评分、远处转移均无统计学相关性(P>0.05);PMS2蛋白阳性表达与患者的年龄、TNM分期、PSA水平、Gleasom评分、远处转移具有统计学相关性(P<0.05)。结论:前列腺癌组织中DNA错配修复基因MDH6、PMS2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MS2蛋白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dna错配修复基因 MDH6蛋白 PMS2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7个Lynch综合征家系中致癌基因突变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珠珠 黄鉴 +4 位作者 潘国庆 陈昌望 洪敏 李文亮 董坚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89-393,共5页
目的探讨云南省7个Lynch综合征(Lynch syndrome,LS)家系中常见致病基因突变情况。方法选取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2008年3月—2013年12月收治的7个经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和微卫星不稳定检测确定为MSI-H和d MMR的家系先证者,并且... 目的探讨云南省7个Lynch综合征(Lynch syndrome,LS)家系中常见致病基因突变情况。方法选取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2008年3月—2013年12月收治的7个经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和微卫星不稳定检测确定为MSI-H和d MMR的家系先证者,并且这7个家系都符合AmsterdamⅡ诊断标准。采用目标区域捕获结合高深度测序技术,对家系首发患者的遗传性结直肠癌相关5个基因外显子及其邻近±2 bp内含子区变异进行分析。结果 7个家系(2个白族家系、2个彝族家系、3个汉族家系)中,2个白族家系和2个彝族家系均未发现已知突变位点。结论 Lynch综合征家系致病突变可能存在民族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YNCH综合征 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 dna错配修复基因 APC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uir-Torre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石林 笪冀平 顾国利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192-194,共3页
目的 探讨近年来Muir Torre综合征的研究进展,提高对 Muir Torre综合征的认识。方法 采用文献回顾的方法,对近年来Muir Torre综合征的临床和基因研究进展加以综述。结果 Muir Torre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显性遗传性疾病,其特点是患者易... 目的 探讨近年来Muir Torre综合征的研究进展,提高对 Muir Torre综合征的认识。方法 采用文献回顾的方法,对近年来Muir Torre综合征的临床和基因研究进展加以综述。结果 Muir Torre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显性遗传性疾病,其特点是患者易患皮脂腺肿瘤(或多发角化棘皮瘤)和内脏恶性肿瘤。后者以胃肠道恶性肿瘤最常见(61%),次为泌尿生殖肿瘤(22%)。大多数患者(56%)皮脂腺肿瘤在内脏恶性肿瘤之后出现。此病与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NPCC)都起因于DNA错配修复基因的种系突变,其中hMSH2基因突变多于hMLH1基因突变。Muir Torre综合征的内脏肿瘤和皮肤肿瘤中都具有高度微卫星不稳定性(MSI)的特点。结论 对存在皮脂腺肿瘤(或多发角化棘皮瘤)的患者应注意寻找有无内脏恶性肿瘤,并进行定期随访,同时对患者和其家系成员应进行基因检测。当病史、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提示Muir Torre综合征时,首先应选择hMSH2基因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征 患者 皮脂腺肿瘤 内脏 多发 恶性肿瘤 角化棘皮瘤 HMSH2基因 测序 基因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2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秋静 何玉虎 +1 位作者 丁风华 陆林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305-308,316,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2(HMGB2)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关系。方法:在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并于约1年后行冠脉动脉造影复查的2 513例患者中,262例为ISR患者(ISR组),于剩余患者中随机入选298例无ISR的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无... 目的: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2(HMGB2)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关系。方法:在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并于约1年后行冠脉动脉造影复查的2 513例患者中,262例为ISR患者(ISR组),于剩余患者中随机入选298例无ISR的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无ISR组)。检测患者血清HMGB2水平及生化指标,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IS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ISR组血清HMGB2水平显著高于无ISR组(P<0.001)。与无ISR组相比,ISR组患者的吸烟率及糖尿病、高脂血症和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更高,血清肌酐、总胆固醇、高敏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更高,使用胰岛素治疗更多,冠状动脉病变更严重,累及的血管更多,肾小球滤过率、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左室射血分数更低,使用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及他汀类药物治疗更少,支架直径更小(P均<0.05)。HMGB2水平按三分位数分组,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在校正了可能的混杂因素后,血清HMGB2高水平组发生ISR的风险是低水平组的6.532倍(OR=6.532,95%CI:3.605~11.834,P<0.001),中水平组发生ISR的风险是低水平组的2.175倍(OR=2.175,95%CI:1.207~3.919,P=0.010)。结论:血清HMGB2水平与ISR的发生相关,是ISR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迁移率族蛋白2 支架内再狭窄 内膜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omoter methylation status of hMLH1,MGMT,and CDKN2A/p16 in colorectal adenomas 被引量:14
17
作者 Vasiliki Psofaki Chryssoula Kalogera +4 位作者 Nikolaos Tzambouras Dimitrios Stephanou Epameinondas Tsianos Konstantin Seferiadis Georgios Kolios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28期3553-3560,共8页
AIM:To investigate aberrant DNA methylation of CpG islands and subsequent low-or high-level DNA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which is assumed to drive colon carcinogenesis. METHODS:DNA of healthy individuals,adenoma... AIM:To investigate aberrant DNA methylation of CpG islands and subsequent low-or high-level DNA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which is assumed to drive colon carcinogenesis. METHODS:DNA of healthy individuals,adenoma(tu-bular or villous/tubulovillous)patients,and colorectal carcinoma patients who underwent colonoscopy was used for assessing the prevalence of aberrant DNA methylation of human DNA mismatch repair gene mutator L homologue 1(hMLH1),Cyclin-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 2A(CDKN2A/p16),and O-6-methylguanine 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as well as their rela- tion to MSI. RESULTS:The frequency of promoter methylation for each locus increased in the sequence healthy tissue/adenoma/carcinoma.MGMT showed the highest frequency in each group.MGMT and CDKN2A/p16 presented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promoter methylation between the less and more tumorigenic forms of colorectal adenomas(tubular vs tubullovillous and villous adenomas).All patients with tubulovillous/villous adenomas,as well as all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showed promoter methylation in at least one of the examined loci.These findings suggest a potentially crucial role for methylation in the polyp/adenoma to cancer progres- sion in colorectal carcinogenesis.MSI and methylation seem to be interdependent,as simultaneous hMLH1, CDKN2A/p16,and MGMT promoter methylation was present in 8/9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showing the MSI phenotype. CONCLUSION:Methylation analysis of hMLH1,CD- KN2A/p16,and MGMT revealed specific methylation profiles for tubular adenomas,tubulovillous/villous adenomas,and colorectal cancers,supporting the use of these alterations in assessment of colorectal tumorigene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moter methylation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Human dna mismatch repair gene mutator L homologue 1 O-6-methylguanine dna methyltransferase Cyclin-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 2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MLH1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微卫星不稳定与胃癌 被引量:8
18
作者 闻旭阳 戴广海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7期9-11,共3页
由于胃癌预后的分子特征的作用还不清楚,本文旨在探讨hMLH1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和微卫星不稳定(MSI)在胃癌预后的价值。我们对近年来关于hMLH1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和微卫星不稳定(MSI)与胃癌关系的文献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显示,MS... 由于胃癌预后的分子特征的作用还不清楚,本文旨在探讨hMLH1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和微卫星不稳定(MSI)在胃癌预后的价值。我们对近年来关于hMLH1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和微卫星不稳定(MSI)与胃癌关系的文献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显示,MSI胃癌有着特殊临床病理学特征:老年女性,胃窦部位,肠型,较少浆膜侵犯,淋巴侵犯罕见,hMLH1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有较好的预后。因此可以得出结论,hMLH1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和微卫星不稳定(MSI)在胃癌中有显著相关性,在胃癌早期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对胃癌的鉴别诊断、预后评价、特殊临床干预具有重要的意义,可能成为胃癌早期诊断、评价预后、指导化疗的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微卫星不稳定 错配修复基因 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胶质瘤中hMLH1、hMSH2基因转录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裴傲 张亚卓 +3 位作者 万伟庆 孙梅珍 王红云 何乐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检测脑胶质瘤中hMLH1、hMSH2基因mRNA表达水平,探讨其在胶质瘤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42例脑胶质瘤和5例正常脑组织标本中hMLH1、hMSH2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hMLH1,hMSH2mRNA在正常脑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胶... 目的检测脑胶质瘤中hMLH1、hMSH2基因mRNA表达水平,探讨其在胶质瘤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42例脑胶质瘤和5例正常脑组织标本中hMLH1、hMSH2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hMLH1,hMSH2mRNA在正常脑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胶质瘤组织中,表达量均低于正常脑组织;hMLH1mRNA表达缺失3例(7.1%),hMSH2mRNA表达缺失7例(16.7%);hMSH2转录表达下降与病理分级相关。结论hMLH1、hMSH2基因在脑胶质瘤中转录表达下降,可能与胶质瘤发病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错配修复基因 转录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ProMisE分子分型与淋巴结转移及其他临床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园园 李倩 +2 位作者 何莲 朱延美 张新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377-381,391,共6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ProMisE分子分型与淋巴结转移及其他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8年12月于大连理工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74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ProMisE方法进行分子分型,比较不同分...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ProMisE分子分型与淋巴结转移及其他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8年12月于大连理工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74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ProMisE方法进行分子分型,比较不同分型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7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错配修复缺陷型20例(27.0%),POLE突变型2例(2.7%),p53野生型34例(46.0%),p53突变型18例(24.3%)。4种分子分型患者在淋巴结转移(P=0.004)、临床分期(P=0.018)和病理分级(P=0.036)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53突变型(OR=27.669,95%CI:3.224~237.480,P=0.002)和肌层浸润≥1/2(OR=22.046,95%CI:4.185~116.146,P<0.001)是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论:分子分型可为术前决策提供重要参考,对于术前诊断性刮宫标本的ProMisE分子分型为p53突变型的患者,淋巴结转移风险高,术中可能需要扩大手术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ProMisE分子分型 dna错配修复 突变 基因 淋巴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