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B/M复相热处理工艺对冷作模具钢DC53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袁志钟 陈露 +5 位作者 张伯承 刘海明 牛宗冉 王致远 鞠玉琳 程晓农 《特殊钢》 2024年第4期153-160,共8页
本文研究了不同预淬火温度的QTA(Quenching-Tempering-Austempering)复相热处理工艺(Q为1030℃,30 min;T为520℃,2 h;A为250℃,3 h)对冷作模具钢DC53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及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并与常规淬火-回火(Quenching-Tempering,... 本文研究了不同预淬火温度的QTA(Quenching-Tempering-Austempering)复相热处理工艺(Q为1030℃,30 min;T为520℃,2 h;A为250℃,3 h)对冷作模具钢DC53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及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并与常规淬火-回火(Quenching-Tempering,QT)热处理工艺(Q为1030℃,30 min;T为520℃,2 h)进行对比。结果表明,QT工艺得到的组织以回火马氏体为主;QTA工艺可以得到下贝氏体/马氏体(Lower Bainite/Martensite,LB/M)为主的复相组织,这些复相对原奥氏体晶粒的分割产生的细晶强化作用部分抵消了LB和残余奥氏体(A_(R))的弱化作用,并且,这些复杂的微观组织极大提升了DC53钢的冲击韧性;当QTA的预淬温度为100℃时,其硬度仅比QT工艺低1.4HRC,但是冲击吸收能量却是QT工艺的2.44倍。因此,优化的QTA工艺可以得到较高的强韧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作模具钢 dc53 热处理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53钢连轧棒材退火工艺研究
2
作者 张璨 谢珍勇 +2 位作者 唐佳丽 任金桥 邓建英 《特钢技术》 CAS 2024年第1期29-32,共4页
为了满足DC53材料对加工硬度的特殊需求(硬度≤220 HB),对冷作模具钢DC53热轧材进行了不同退火工艺的试验。结果表明DC53的退火硬度与球化退火的工艺有很大关系,球化退火加热温度850℃、等温温度750℃为最佳退火工艺。在生产中应用该最... 为了满足DC53材料对加工硬度的特殊需求(硬度≤220 HB),对冷作模具钢DC53热轧材进行了不同退火工艺的试验。结果表明DC53的退火硬度与球化退火的工艺有很大关系,球化退火加热温度850℃、等温温度750℃为最佳退火工艺。在生产中应用该最佳退火工艺后,钢材的硬度均匀,平均硬度HB210左右,金相组织合格,满足用户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53 热轧材 等温退火 硬度均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品质冷作模具扁钢DC53-S的质量水平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康爱军 马殿国 +1 位作者 马党参 迟宏宵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24-26,共3页
采用金相、硬度测试和冲击韧度测试等手段,对国内外DC53冷作模具扁钢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品质DC53钢在洁净度、碳化物尺寸控制和力学性能等方面均和国外先进水平相当,某些方面甚至好于国外DC53钢。
关键词 冷作模具钢 dc53 质量水平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韧性特性的DC53热处理工艺 被引量:4
4
作者 贾慈力 沈耀仁 +1 位作者 钱士强 李永平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4-175,178,共3页
研究了特种冷作模具钢DC53在低淬低回热处理工艺下的硬度、冲击韧度和耐磨性,并与进口Cr12MoV精整辊轮试样作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DC53通过低淬低回可获得很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在保持较高硬度的条件下,可以获得远比标准热处理规范高的... 研究了特种冷作模具钢DC53在低淬低回热处理工艺下的硬度、冲击韧度和耐磨性,并与进口Cr12MoV精整辊轮试样作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DC53通过低淬低回可获得很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在保持较高硬度的条件下,可以获得远比标准热处理规范高的冲击韧度,耐磨性仍旧较好,适合于制造要求载荷大、韧性高、耐磨损的模具工作零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53 热处理 冲击韧度 冷轧辊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调质处理对DC53模具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马春宇 袁军平 薄海瑞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9-31,35,共4页
以DC53模具钢为研究对象,通过硬度测试、冲击试验研究了预调质处理对其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并对其冲击断口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于经过球化处理的DC53模具钢,在最终热处理前进行预调质处理,能显著降低其硬度,并提高其冲击韧性;预... 以DC53模具钢为研究对象,通过硬度测试、冲击试验研究了预调质处理对其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并对其冲击断口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于经过球化处理的DC53模具钢,在最终热处理前进行预调质处理,能显著降低其硬度,并提高其冲击韧性;预调质处理后在400℃回火的钢能获得相对比较理想的硬度和韧性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53模具钢 预调质处理 显微组织 硬度 冲击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作模具钢DC53热处理增韧技术 被引量:1
6
作者 袁志钟 陈露 +5 位作者 张伯承 王梦飞 刘海明 牛宗冉 王致远 程晓农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5-22,共8页
采用了A-Q-A(Austempering-quenching-austempering)和A-Q-T(Austempering-quenching-tempering)的复相热处理工艺来提高冷作模具钢DC53的韧性,分析了热处理工艺对DC53钢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与常规热处理工艺(淬火-高温回火,Q-T... 采用了A-Q-A(Austempering-quenching-austempering)和A-Q-T(Austempering-quenching-tempering)的复相热处理工艺来提高冷作模具钢DC53的韧性,分析了热处理工艺对DC53钢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与常规热处理工艺(淬火-高温回火,Q-T)进行对比。结果表明,A-Q-A和A-Q-T试样均得到下贝氏体/马氏体(LB/M)的复相组织,并且残留奥氏体(A_(R))的含量分别为21.7%和16.5%,A-Q-A和A-Q-T试样的硬度分别为59.6 HRC和59.9 HRC,略低于Q-T试样的62.3 HRC,但是这两种工艺的冲击吸收能量分别为84.9 J和87.3 J,远高于Q-T试样的35.6 J,其原因是复相组织引起的细晶强化、形变强化以及A_(R)的增多。因此,LB/M复相热处理工艺实现了优异的强韧性配合,使DC53钢可以用在存在冲击的服役环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53 复相组织 微观组织 冲击吸收能量 残留奥氏体
原文传递
DC53钢凸模失效分析与改善 被引量:1
7
作者 张俊喜 陈百明 +2 位作者 郭小汝 易湘斌 李晶 《模具工业》 2017年第2期59-64,共6页
采用直读光谱仪、金相显微镜、洛氏硬度计、扫描电镜等测试手段对DC53钢断裂凸模的材料成分、显微组织、硬度和断口形貌等进行检验分析,查找凸模断裂失效原因。结果表明,凸模结构设计产生的应力集中、加工刀痕及装配精度低是凸模断裂失... 采用直读光谱仪、金相显微镜、洛氏硬度计、扫描电镜等测试手段对DC53钢断裂凸模的材料成分、显微组织、硬度和断口形貌等进行检验分析,查找凸模断裂失效原因。结果表明,凸模结构设计产生的应力集中、加工刀痕及装配精度低是凸模断裂失效的主要原因。通过改进凸模结构及加工工艺,达到延长凸模使用寿命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53 凸模 断裂失效 碳化物 应力集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53钢的离子氮碳共渗工艺及稀土催渗研究
8
作者 陈继超 吴晓春 杨浩鹏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2-148,共7页
为了探究DC53钢的优化氮碳共渗工艺,对DC53钢在530℃不同共渗时间、NH3/CO2不同气氛比值、不同炉内气压情况下的离子氮碳共渗效果进行了研究.运用OM、XRD、SEM、EDS、显微硬度、摩擦磨损实验,对材料的显微组织、显微硬度和耐磨性进行了... 为了探究DC53钢的优化氮碳共渗工艺,对DC53钢在530℃不同共渗时间、NH3/CO2不同气氛比值、不同炉内气压情况下的离子氮碳共渗效果进行了研究.运用OM、XRD、SEM、EDS、显微硬度、摩擦磨损实验,对材料的显微组织、显微硬度和耐磨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对于冷作模具钢DC53,10 h、NH3/CO2为15∶1、炉内气压为800~1000 Pa时,氮碳共渗效果最好;随着稀土镧(La)的加入,渗层变厚且渗层与基体更致密,表层到心部的硬度梯度更小,氮碳共渗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53 稀土 氮碳共渗 耐磨性 氮碳共渗层 硬度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53模具钢耐磨性能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张俊喜 郭小汝 《兰州工业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80-83,共4页
研究了DC53模具钢在滑动速度0.230 m/s以及载荷50~200 N范围内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20℃时,随着试验压力的增大,摩擦系数减小、磨损失重增大;磨损机理主要是磨粒磨损和黏着磨损;试验压力越大,黏着磨损越严重,均表现为严重磨损... 研究了DC53模具钢在滑动速度0.230 m/s以及载荷50~200 N范围内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20℃时,随着试验压力的增大,摩擦系数减小、磨损失重增大;磨损机理主要是磨粒磨损和黏着磨损;试验压力越大,黏着磨损越严重,均表现为严重磨损.在200℃时,随着试验压力的增大,平均摩擦系数几乎没有变化、磨损失重略微变化;磨损机理主要是磨粒磨损和氧化磨损,均表现为轻微磨损;磨损表层出现了晶粒细化的现象,并生产一定的氧化物薄膜;试验压力越大,晶粒细化现象越明显,氧化物更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53 摩擦磨损性能 摩擦系数 磨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火工艺对DC53K模具钢组织与硬度的影响
10
作者 李勇 赵英伟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44-46,共3页
对DC53K模具钢的退火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加热到900℃保温3h的退火工艺退火效果较好,其退火硬度在21.9HRC左右,退火组织获得了类似共晶碳化物+二次渗碳体+索氏体基体组织。另外,850℃×4h后720℃×4h的等温退火工艺对DC53... 对DC53K模具钢的退火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加热到900℃保温3h的退火工艺退火效果较好,其退火硬度在21.9HRC左右,退火组织获得了类似共晶碳化物+二次渗碳体+索氏体基体组织。另外,850℃×4h后720℃×4h的等温退火工艺对DC53K模具钢的退火效果并不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53K模具钢 退火工艺 硬度 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DC53模具钢组织及力学性能对比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邱华兴 吴正环 +2 位作者 谷历文 蔡玉俊 黄历锋 《锻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18-224,232,共8页
通过化学成分、金相、SEM、EDS、XRD、硬度和韧性等实验,对国内外DC53冷作模具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国内外DC53冷作模具钢的原材料化学成分无明显差异,退火态的进口DC53模具钢拥有比国产DC53模具钢更好的洁净度和... 通过化学成分、金相、SEM、EDS、XRD、硬度和韧性等实验,对国内外DC53冷作模具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国内外DC53冷作模具钢的原材料化学成分无明显差异,退火态的进口DC53模具钢拥有比国产DC53模具钢更好的洁净度和更为均匀的碳化物分布,进口与国产DC53模具钢的退火硬度分别为240和255 HBS。经相同的标准热处理(淬火+回火)后,分别测得进口与国产DC53模具钢中含有4.56%和3.23%的残余奥氏体;进口DC53模具钢热处理后的硬度和韧性测试结果分别为61.9 HRC和11.6 J;国产DC53模具钢热处理后的硬度和韧性测试结果分别为61.6 HRC和7.6 J。经热处理后两种钢的硬度相当,但进口DC53模具钢的韧性更为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作钢 dc53模具钢 热处理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离子氮化时间对DC53钢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付柯焴 潘明明 +1 位作者 王守晶 雷明霞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162-164,170,共4页
采用金相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显微硬度测量研究了离子氮化时间对DC53钢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得出了制备高硬度耐磨氮化层的合适离子氮化时间。结果表明:在离子氮化处理的DC53钢表层获得由ε相(Fe3N)、γ’相(Fe4N)和少量α-Fe相组成... 采用金相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显微硬度测量研究了离子氮化时间对DC53钢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得出了制备高硬度耐磨氮化层的合适离子氮化时间。结果表明:在离子氮化处理的DC53钢表层获得由ε相(Fe3N)、γ’相(Fe4N)和少量α-Fe相组成的均匀的氮化层。随离子氮化时间延长,ε相(Fe3N)的衍射峰逐渐降低,而γ’相(Fe4N)衍射峰呈逐渐升高的趋势,α-Fe相衍射峰逐渐降低。氮化层厚度的平方值随离子氮化时间的延长呈线性增加,且氮化层硬度不断升高。从表面到基体深度的增加,氮化层呈理想的硬度梯度分布,离子氮化在DC53钢表面形成的均匀氮化层使DC53钢硬度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53 离子氮化 显微组织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化处理对DC53钢力学性能及尺寸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邱华兴 吴正环 +2 位作者 黎肖辉 谷历文 黄历锋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38-141,共4页
通过SEM、XRD、硬度、韧性以及三坐标测量机等测试,探究了常规热处理和回火后稳定化处理对冷作模具钢DC53力学性能和尺寸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DC53钢在稳定化处理前后的组织均为回火马氏体+少量残留奥氏体+碳化物。通过400℃×2 ... 通过SEM、XRD、硬度、韧性以及三坐标测量机等测试,探究了常规热处理和回火后稳定化处理对冷作模具钢DC53力学性能和尺寸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DC53钢在稳定化处理前后的组织均为回火马氏体+少量残留奥氏体+碳化物。通过400℃×2 h附加回火的稳定化处理方式后,试验钢的硬度和冲击吸收能量分别为61.5 HRC和19.7 J,同时材料的尺寸稳定性进一步提高。回火后组织稳定性的提升、材料内部残余应力值的降低以及残留奥氏体的陈化是改善试验钢尺寸稳定性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作模具钢dc53 稳定化处理 力学性能 尺寸稳定性
原文传递
冷作模具钢DC53断裂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峪铭 罗远新 陈世磊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3-37,共5页
针对冷作模具钢DC53的断裂失效情况,开展断裂韧度及疲劳裂纹扩展试验,获得材料断裂性能参数。基于线弹性断裂力学理论,运用三维断裂分析软件FRANC3D模拟计算含有穿透型裂纹的标准紧凑拉伸CT试样的裂纹前缘应力强度因子,由Paris公式计算... 针对冷作模具钢DC53的断裂失效情况,开展断裂韧度及疲劳裂纹扩展试验,获得材料断裂性能参数。基于线弹性断裂力学理论,运用三维断裂分析软件FRANC3D模拟计算含有穿透型裂纹的标准紧凑拉伸CT试样的裂纹前缘应力强度因子,由Paris公式计算裂纹扩展寿命,并将理论计算、数值模拟和断裂力学试验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理论计算以及试验得到的裂纹扩展寿命在16.7%的合理误差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作模具钢 dc53 断裂力学 裂纹扩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浇注工艺对DC53钢锭凝固质量影响的数值模拟及工艺实践 被引量:1
15
作者 康琴 肖强 +4 位作者 罗许 蔡武 胡峰荣 刘迎骥 唐佳丽 《特钢技术》 CAS 2022年第3期25-29,共5页
利用Thercast模拟软件,对DC53新型冷作模具钢3.2t钢锭在不同浇注工艺下的浇注和凝固过程进行模拟仿真分析,预测了钢锭中疏松等冶金缺陷出现的位置。通过比较不同浇注工艺浇注完成后钢锭中疏松、缩孔等冶金缺陷(Niyama值)的分布规律,提出... 利用Thercast模拟软件,对DC53新型冷作模具钢3.2t钢锭在不同浇注工艺下的浇注和凝固过程进行模拟仿真分析,预测了钢锭中疏松等冶金缺陷出现的位置。通过比较不同浇注工艺浇注完成后钢锭中疏松、缩孔等冶金缺陷(Niyama值)的分布规律,提出了DC53新型冷作模具钢3.2t钢锭最佳浇注工艺,并通过现场实践进行验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rcast模拟软件 dc53 冶金缺陷 浇注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渗氮温度对DC53钢渗氮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16
作者 付柯焴 王守晶 +2 位作者 潘明明 黄悦 刘爽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18-122,共5页
采用金相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显微硬度测量、摩擦磨损试验和抗氧化性能试验等手段,研究了离子渗氮温度对DC53钢渗氮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离子渗氮温度升高,渗氮层中的ε相(Fe3N)衍射峰逐渐降低,γ'相(Fe4N)衍射峰呈... 采用金相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显微硬度测量、摩擦磨损试验和抗氧化性能试验等手段,研究了离子渗氮温度对DC53钢渗氮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离子渗氮温度升高,渗氮层中的ε相(Fe3N)衍射峰逐渐降低,γ'相(Fe4N)衍射峰呈逐渐升高的趋势,α-Fe相衍射峰则显著降低。渗氮层厚度、硬度和耐磨性均不断增加,且从表面到基体随深度的增加,渗氮层呈平缓的硬度梯度分布。渗氮层厚度与渗氮温度满足表达式ξ~2=3.6×10~7·e^(-6855/T)·τ。这是由于在较高的离子渗氮温度下氮元素扩散系数增加并形成的大量氮化物引起的弥散强化作用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53 离子渗氮 渗氮温度 显微组织 性能
原文传递
TBM滚刀刀圈用DC53钢淬火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欢 张银霞 +2 位作者 郜伟 王栋 刘治华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208-210,213,共4页
制定了TBM(隧道掘进机)刀圈用DC53钢的热处理工艺:550℃×30 min、850℃×30 min预热→970/1000/1030/1060/1090℃×20 min淬火(60℃油淬)→550℃×1 h×2次回火。对比分析了不同温度淬火后的金相组织、晶粒度、硬... 制定了TBM(隧道掘进机)刀圈用DC53钢的热处理工艺:550℃×30 min、850℃×30 min预热→970/1000/1030/1060/1090℃×20 min淬火(60℃油淬)→550℃×1 h×2次回火。对比分析了不同温度淬火后的金相组织、晶粒度、硬度以及回火后的冲击韧度。结果表明,在1000~1030℃淬火,淬火马氏体组织较好,质量较高,综合力学性能最佳。结果能为DC53钢刀圈淬火工艺的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M 刀圈 dc53 淬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钎料对真空钎焊YG8/DC53接头微观组织的影响
18
作者 原靖 王娟 李亚江 《电焊机》 2020年第11期16-22,I0004,共8页
采用S201铜合金钎料、纯铜钎料和BNi2镍基钎料对YG8硬质合金和DC53钢进行真空钎焊,研究钎料对界面结合、接头组织形貌和显微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纯铜钎料获得的YG8/DC53接头易出现裂纹,采用BNi2镍基钎料获得的钎缝易形成高硬度脆... 采用S201铜合金钎料、纯铜钎料和BNi2镍基钎料对YG8硬质合金和DC53钢进行真空钎焊,研究钎料对界面结合、接头组织形貌和显微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纯铜钎料获得的YG8/DC53接头易出现裂纹,采用BNi2镍基钎料获得的钎缝易形成高硬度脆性相,采用S201铜合金钎料,母材与钎料形成良好的界面结合,靠近硬质合金一侧可以形成Fe-Co基固溶体,钎缝中心主要是Fe-Cu二元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G8硬质合金 dc53 真空钎焊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冷作模具钢DC53钢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周建 万德宏 +1 位作者 王化胜 李林杰 《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 2016年第5期92-94,共3页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冷作模具钢DC53钢的物理性能和热处理工艺,探索了DC53钢作为模具镶块材料的使用寿命。与冷作模具钢7CrSiMnMoV进行了性能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相同工况下,DC53钢寿命是7CrSiMnMoV钢的5-6倍,使用DC53钢代替7CrSiMn...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冷作模具钢DC53钢的物理性能和热处理工艺,探索了DC53钢作为模具镶块材料的使用寿命。与冷作模具钢7CrSiMnMoV进行了性能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相同工况下,DC53钢寿命是7CrSiMnMoV钢的5-6倍,使用DC53钢代替7CrSiMnMoV钢在铁路货车用冷冲压模具中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压模具 模具材料 dc53 性能试验 使用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53D+Z冷轧镀锌薄钢板冲压开裂原因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尹树春 毕彦雷 《河北冶金》 2019年第9期56-59,共4页
某液化灶器具厂采用A钢厂生产的0.5mm厚DC53D+Z冷轧镀锌板冲压炉膛件时,出现了严重的冲压开裂现象,且成品率为11%。分析了镀锌板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显微组织特征,并对零件冲压成形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DC53D+Z镀锌薄板冲... 某液化灶器具厂采用A钢厂生产的0.5mm厚DC53D+Z冷轧镀锌板冲压炉膛件时,出现了严重的冲压开裂现象,且成品率为11%。分析了镀锌板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显微组织特征,并对零件冲压成形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DC53D+Z镀锌薄板冲压炉膛件时,可以通过减小板料与模具之间的动摩擦系数和提高板料的r值来解决冲压开裂问题。考虑实际大生产的成本和工艺调整的难易程度,仅对板料表面进行了300~500mg/m2涂油处理即成功解决了冲压开裂问题,冲压件成品率达到9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53D+Z 冲压 开裂 仿真分析 涂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