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ovenance for the Chang 6 and Chang 8 Member of the Yanchang Formation in the Xifeng area and in the periphery Ordos Basin: Evidence from petrologic geochemistry 被引量:6
1
作者 LUO JingLan LI Jian +5 位作者 YANG BingHu DAI YaQuan LI Bo HAN YongLin WANG HaiHong DU JinLia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7年第z2期75-90,共16页
In the paper, we investigate an elliptic system well-known as the Gray-Scott model and present some further results for positive solutions of this model. More precisely, we give the refined a priori estimates of posit... In the paper, we investigate an elliptic system well-known as the Gray-Scott model and present some further results for positive solutions of this model. More precisely, we give the refined a priori estimates of positive solutions, and improve some previous results for the non-existence and existence of positive non-constant solutions as the parameters are varied, which imply some certain conditions where the pattern formation occurs or no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y-Scott model pattern formation a priori estimates existence.
原文传递
致密砂岩储层注水诱导裂缝动态识别及演化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L井区长8油藏为例
2
作者 吕文雅 安小平 +6 位作者 刘艳祥 李德生 曾联波 皇甫展鸿 唐英航 张克宁 张玉银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31-1446,共16页
致密砂岩储层长期注水开发导致储层诱导裂缝发育,研究注水诱导裂缝动态响应及演化特征对致密砂岩油藏井网加密部署及剩余油挖潜具有重要地质意义。综合利用岩心、测井、生产数据、压力试井和吸水剖面等资料,以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L井... 致密砂岩储层长期注水开发导致储层诱导裂缝发育,研究注水诱导裂缝动态响应及演化特征对致密砂岩油藏井网加密部署及剩余油挖潜具有重要地质意义。综合利用岩心、测井、生产数据、压力试井和吸水剖面等资料,以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L井区三叠系延长组8段(长8段)致密砂岩储层为例,研究了L井区长8段致密砂岩储层不同开发时间段注水诱导裂缝的动态响应特征及展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L井区长8段致密砂岩储层注水诱导裂缝为天然裂缝扩展延伸导致,天然裂缝优先开启方位为NEE-SWW向和NE-SW向,其次为NW-SE向。(2)注水诱导裂缝的形成会导致注水井吸水剖面呈现出吸水厚度小、吸水量大的特征。采油井生产动态曲线含水率陡增或阶梯状上升,压力试井双对数导数曲线开口并呈现“1/2”斜率上升。采油井与注水井间存在注水诱导裂缝,因而采油井试井解释地层压力高于未发育注水诱导裂缝井甚至超过原始地层压力。(3)L井区长8段致密砂岩储层开发初期注水诱导裂缝主要分布在井区中部偏东、东北部以及东南部的天然裂缝发育带。注水导致储层地应力变化,天然裂缝开启压力降低,开发中期在井区南部以及中北部进一步形成NW-SW向注水诱导裂缝,先存注水诱导裂缝存在小范围扩展延伸。开发后期受注水开发的不断深入,导致注水井周围不同方向开启天然裂缝,形成小规模注水诱导裂缝,进一步加剧了采油井裂缝性水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识别 注水诱导裂缝 致密砂岩储层 延长组8 姬塬油田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10-长8段沉积演化特征
3
作者 邓秀芹 庞锦莲 孙勃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78-1090,共13页
通过分析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10—长8段沉积期地层发育特征、碎屑充填结构变化、沉积相展布,并结合岩石学、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提出受秦岭造山作用的影响,长10—长8段沉积期为鄂尔多斯盆地强烈沉降成盆期、台-盆发展转换期、气候环境转... 通过分析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10—长8段沉积期地层发育特征、碎屑充填结构变化、沉积相展布,并结合岩石学、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提出受秦岭造山作用的影响,长10—长8段沉积期为鄂尔多斯盆地强烈沉降成盆期、台-盆发展转换期、气候环境转折期:①明确长10段沉积期发生了显著的沉降作用,沉降中心位于盆地西南环县—镇原—正宁一带,不对称性显著,粗碎屑快速充填,厚度巨大,长9段、长8段沉积期是构造平稳阶段气候控制为主的沉积,沉积物粒度相对较细;②提出长10期沉降作用结束了晚古生代稳定的地台性质的沉积,开始了内陆盆地演化阶段,在碎屑沉积物的成熟度、供屑原岩特征等方面均留下了造山带构造活动影响下的台-盆转化与盆地演化的示踪信息;③长10段沉积期结束了晚二叠世以来长期的干旱炎热的气候,经历了半干旱、半潮湿向温暖湿润气候转变;④长10—长8段构成了延长组下部沉降-充填旋回,该旋回在沉降中心厚1000~1550 m,具有粗碎屑快速充填、颗粒向上变细的特点。本研究深化了鄂尔多斯盆地形成、演化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10—长8 长10沉降作用 台-盆转化 气候转折 鄂尔多斯盆地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池地区延长组长8段致密油储层脆性指数测井评价
4
作者 李坪东 苏幽雅 +3 位作者 邵晓岩 徐宁 张雁 杨国斌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4年第1期6-12,共7页
致密砂岩油气通常需要通过压裂等技术措施方可获得工业产量,而脆性指数是评价储层可压裂性的重要参数,对致密油储层勘探开发甜点优选至关重要。以鄂尔多斯盆地盐池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8段为例,针对致密砂岩储层脆性指数测井评价方法开展... 致密砂岩油气通常需要通过压裂等技术措施方可获得工业产量,而脆性指数是评价储层可压裂性的重要参数,对致密油储层勘探开发甜点优选至关重要。以鄂尔多斯盆地盐池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8段为例,针对致密砂岩储层脆性指数测井评价方法开展系统研究。首先,利用阵列声波测井、岩石声波特性室内实验测试资料,通过求取杨氏模量、泊松比等岩石弹性力学参数,定量计算长8段脆性指数;随后,将利用阵列声波测井资料计算的脆性指数作为目标值,寻找其与自然伽马、横波时差等常规测井资料之间的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岩石脆性指数测井预测模型;最后,通过多元回归,全面提取常规测井信息,建立基于常规测井资料的脆性指数多元函数评价模型。根据研究区内单井实例,测井预测脆性指数与岩石声波特性实验测试结果匹配良好,对于脆性指数定量预测,基于岩性指数模型的拟合优度为0.733,基于物性指数模型的拟合优度为0.719,基于多元回归模型的拟合优度为0.789。通过实例验证,脆性指数预测值与实测值变化趋势一致,相关性明显,相关系数达0.9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池地区 8 致密砂岩 脆性指数 测井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HQ地区长7段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与长8段原油来源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孝锐 路俊刚 +5 位作者 谭开俊 廖建波 龙礼文 陈世加 李勇 肖正录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06-1324,共19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HQ地区是玉门油田的流转区块,是增储上产的重要勘探新区,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油气来源备受争议。本文选取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不同亚段泥页岩和长8段原油样品,采用总有机碳测定、岩石热解、显微组分、饱和烃气相色谱-...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HQ地区是玉门油田的流转区块,是增储上产的重要勘探新区,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油气来源备受争议。本文选取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不同亚段泥页岩和长8段原油样品,采用总有机碳测定、岩石热解、显微组分、饱和烃气相色谱-质谱等实验分析方法,对选取的样品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结合谱系聚类、多维标度、主成分分析进行油源对比,并从烃源岩有效性和油气成藏条件对油源对比结果进行合理性探讨。结果表明,(1)研究区东部长7段烃源岩总体为好-优质烃源岩级别,西部长7段烃源岩为中等-好烃源岩级别;东部长7段烃源岩以Ⅰ-Ⅱ_(1)型干酪根为主,西部长7段烃源岩以Ⅱ_(1)-Ⅱ_(2)型干酪根为主;长7段烃源岩有机质热演化程度总体上处于成熟阶段;(2)HQ东部地区长8段原油由本地长7_(3)亚段黑色页岩供烃,西部长8段原油由本地长7_(3)亚段深灰色泥岩与东部长7_(3)亚段黑色页岩混合供烃;(3)长7_(3)亚段黑色页岩有机碳含量高,为优质排烃源岩;长7_(3)亚段深灰色泥岩有机碳含量较高,可作为有效排烃源岩。晚侏罗世为长8段油藏第I期油气成藏期,此时东部烃源岩生成的低熟油主要向着研究区西部的构造高部位运移;早白垩世末期研究区西部烃源岩达到成熟,西部烃源岩生成的原油对本地长8油藏供烃。研究成果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进一步油气勘探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计量学 地球化学特征 油源对比 8段原油 长7段烃源岩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长8段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赵梅芳 吴玮 袁玮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4年第3期82-85,共4页
近年来,富县地区延长组长8段油层组发现了工业油流井,但平面分布不均,具有点状含油的特点,勘探开发总体显示出该区具有多层位含油、局部层位富集的特征,但油水分布主控因素与富集规律尚不清楚,制约了该区下组合油气的勘探开发,为此,基... 近年来,富县地区延长组长8段油层组发现了工业油流井,但平面分布不均,具有点状含油的特点,勘探开发总体显示出该区具有多层位含油、局部层位富集的特征,但油水分布主控因素与富集规律尚不清楚,制约了该区下组合油气的勘探开发,为此,基于钻井和生产资料,分析了研究区长8段油层组的油藏类型、主控因素和成藏模式,研究表明,区内长8段油藏类型主要为上倾尖灭岩性油藏、透镜状岩性油藏和致密层遮挡岩性油藏;油气成藏受烃源岩、储层物性、砂体厚度、局部构造共同控制;长8段油气成藏模式为典型的三明治型,有利于致密油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段油层组 富县地区 成藏主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吴堡地区延长组长8致密砂岩油藏成藏主控因素 被引量:27
7
作者 白玉彬 罗静兰 +4 位作者 王少飞 杨勇 唐乐平 付晓燕 郑卉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59-1168,共10页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8油层组为近年来发现的勘探开发新层系,勘探实践证实其成藏条件优越,勘探潜力大。本文以盆地中南部志丹县吴堡地区为例,对该区长8油藏成藏条件及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8油藏油源主要来自于上覆长73...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8油层组为近年来发现的勘探开发新层系,勘探实践证实其成藏条件优越,勘探潜力大。本文以盆地中南部志丹县吴堡地区为例,对该区长8油藏成藏条件及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8油藏油源主要来自于上覆长73烃源岩、长8内部烃源岩和长9顶部烃源岩,具有良好的生储层组合配置;主成藏期运移动力主要为生烃增压等形成的异常高压,油气充注到长8致密储层后主要以近距离垂向和侧向运移为主;成岩作用加剧了储层非均质性,形成成岩遮挡型准连续型油气聚集。长8油藏平面及层位分布主要受控于有效烃源岩展布、储层质量和有效盖层的控制,多种地质因素共同形成现今长8油藏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控因素 致密砂岩油藏 8油层组 延长组 吴堡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姬塬地区长8油层组碳酸盐胶结物特征与成因 被引量:28
8
作者 田亚铭 施泽进 +4 位作者 李庭艳 梁晓伟 辛红刚 吴晓明 高翔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6-31,7,共6页
碳酸盐胶结物是姬塬地区长8油层组储层砂岩中的主要自生矿物.薄片分析、碳氧同位素测试、电子探针成分分析表明该区碳酸盐胶结物主要类型为微晶无铁方解石、亮晶或连晶铁方解石与含铁方解石.微晶无铁方解石形成于成岩作用早期,含量高,... 碳酸盐胶结物是姬塬地区长8油层组储层砂岩中的主要自生矿物.薄片分析、碳氧同位素测试、电子探针成分分析表明该区碳酸盐胶结物主要类型为微晶无铁方解石、亮晶或连晶铁方解石与含铁方解石.微晶无铁方解石形成于成岩作用早期,含量高,但分布局限,与局部过饱和的碱性湖水沉淀有关.亮晶与连晶铁方解石或含铁方解石1δ3CPDB值为-4.1‰^-13.1‰,1δ8OPDB值为-19.7‰^-32.3‰,胶结类型多样,分布普遍,为该区主要方解石类型,其形成主要与烃源岩中泥岩矿物有机质演化有关,为中成岩A期—B期阶段产物,形成时代相对较晚.碳酸岩胶结作用对储层具有较为明显的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胶结 碳氧同位素 8油层组 姬塬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长8段沉积相研究 被引量:42
9
作者 赵小强 万友利 +2 位作者 易超 张世懋 贺勇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1年第4期94-99,共6页
延长组长8段是姬塬油田开发的主力油层,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加深,其储层的平面非均质性已成为当前勘探开发的制约因素,因此对沉积相展布的精细描述显得非常重要。文中通过物源及相标志分析,认为延长组长8段受西北和东北2个方向... 延长组长8段是姬塬油田开发的主力油层,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加深,其储层的平面非均质性已成为当前勘探开发的制约因素,因此对沉积相展布的精细描述显得非常重要。文中通过物源及相标志分析,认为延长组长8段受西北和东北2个方向物源的控制,经历了三角洲平原向三角洲前缘的过渡,沉积了纵向上叠置、横向上连片的分流河道砂体。在此基础上,对长81层不同亚相及不同物源控制下的砂体物性进行了对比,得出长81层三角洲平原的砂体物性比三角洲前缘的砂体物性好,受西北物源控制的砂体物性比受东北物源控制的砂体物性好。最后,对长8段有利储集相带进行了预测,认为姬塬油田西北方向的储集物性较好,具有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源 沉积相 油气聚集 8 姬塬油田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泾河油田三叠系长8段天然裂缝特征与预测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凌川 徐文玺 +3 位作者 邓虎成 刘延军 梁臣 韩杰林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91-296,共6页
据野外露头、岩心和FMI测井等资料分析认为,鄂尔多斯盆地泾河油田三叠系长8段天然裂缝主要为垂直裂缝和高角度斜交裂缝,裂缝走向主要为北东—南西向。裂缝主要在砂岩岩层内发育,穿层裂缝较少,裂缝充填程度低,大多为开启缝,有效性较好。... 据野外露头、岩心和FMI测井等资料分析认为,鄂尔多斯盆地泾河油田三叠系长8段天然裂缝主要为垂直裂缝和高角度斜交裂缝,裂缝走向主要为北东—南西向。裂缝主要在砂岩岩层内发育,穿层裂缝较少,裂缝充填程度低,大多为开启缝,有效性较好。天然裂缝发育程度主要受岩性、构造变形和断层等因素控制,其中断层是主要因素。天然裂缝分布预测表明,泾河油田东部泾河17井区和西部泾河2井区为裂缝发育区,同时储集层砂体较厚,开发潜力较好;中部和北部地区裂缝较发育,开发潜力次之,预测结果与实际生产数据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泾河油田 三叠系 8 天然裂缝 发育特征 储集层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色GM(1,n)模型在孔隙度预测中的应用——以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8段为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唐俊 廖朋 +3 位作者 郝乐伟 田兵 庞国印 王琪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9-45,共7页
对姬塬地区C98井长8段(分为长81,长82小层)储层岩心分析孔隙度数据进行筛选、处理,且等间距均值化取值作为特征序列;然后与C98井测井资料孔隙度进行了精细的评价、匹配和拟合,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计算了孔隙度与各测井曲线的邓氏灰色... 对姬塬地区C98井长8段(分为长81,长82小层)储层岩心分析孔隙度数据进行筛选、处理,且等间距均值化取值作为特征序列;然后与C98井测井资料孔隙度进行了精细的评价、匹配和拟合,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计算了孔隙度与各测井曲线的邓氏灰色关联度、灰色绝对关联度、灰色相对关联度和灰色综合关联度,按照关联度大小提取了较大的7个参数:AC,CAL,CNL,DEN,GR,RT,SP作为孔隙度预测的影响因素序列;最后建立GM(1,n)模型对目的层孔隙度进行了模拟和预测,并做了残差和相对误差分析.从整体上来看,模型预测结果与钻井取心分析资料基本趋于一致,达到了纵向上预测的目的,同时也体现了灰色预测方法具有涉及数据量小、操作简便、运算速度快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关联分析 GM(1 N)模型 孔隙度 8 姬塬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安塞地区延长组长8段裂缝发育特征 被引量:5
12
作者 魏繁荣 张志东 +1 位作者 吴向阳 付国民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75-981,共7页
应用相似露头及岩心裂缝统计分析技术、地下裂缝古地磁定向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安塞地区延长组长8段裂缝发育程度及其特征进行研究,并与注水开发动态裂缝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安塞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8段碎屑岩普遍发育天然裂缝,裂缝形... 应用相似露头及岩心裂缝统计分析技术、地下裂缝古地磁定向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安塞地区延长组长8段裂缝发育程度及其特征进行研究,并与注水开发动态裂缝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安塞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8段碎屑岩普遍发育天然裂缝,裂缝形成时期主要为燕山期和喜山期,裂缝以构造裂缝为主,裂缝面均直立、裂缝间距20~40 cm,受局部构造应力场控制裂缝发育程度和组系存在差异;古地磁定向天然显裂缝及微裂缝方位计有4组,其中东北及其东南方向裂缝最位发育,平均方位角分别为64.5°及141.5°,次为东西向裂缝,平均方位角为190°,南北向裂缝不发育,平均方位为2.5°.注水开发动态裂缝监测结果表明:在现今北东60°~80°最大主应力作用下,人工裂缝优先沿北东向天然显裂缝开启延伸,注水效果明显,局部引起油井水窜,而西北-东南方向储层裂缝张开程度差,注水效果不明显,在注水开发中应充分考虑裂缝特征进行井网型式及其压裂作业参数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裂缝 古地磁定向 延长组 8 陕北 安塞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镇泾油田长8段沉积相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金龙 丁晓琪 《新疆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0-163,共4页
鄂尔多斯南部镇原泾川地区延长组长8段沉积相已经多年资料累积和研究.在岩心观察、测井资料及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通过对大量物性资料、测井资料统计分析,利用岩电关系,结合测井曲线形态和组合特征,划分测井相,指出长8段沉积相类型主要... 鄂尔多斯南部镇原泾川地区延长组长8段沉积相已经多年资料累积和研究.在岩心观察、测井资料及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通过对大量物性资料、测井资料统计分析,利用岩电关系,结合测井曲线形态和组合特征,划分测井相,指出长8段沉积相类型主要是三角洲前缘亚相,可进一步细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天然堤、水下决口扇、河口坝、水下分支间湾5种微相类型,并对各微相类型沉积特征和剖面结构进行讨论,预测了沉积相平面展布和沉积模式及有力勘探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泾油田 8 测井相 沉积相 沉积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马岭地区延长组长8段储层特征及综合评价 被引量:15
14
作者 张驰 王峰 +1 位作者 田景春 张浩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5年第1期45-48,147,共5页
以前人研究成果为基础,与岩心测试分析资料相结合,对马岭地区延长组长8段储层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长8段储集层主要以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为主,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决口扇、远砂坝为其主要储集砂体类型;岩性主要为灰色、灰... 以前人研究成果为基础,与岩心测试分析资料相结合,对马岭地区延长组长8段储层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长8段储集层主要以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为主,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决口扇、远砂坝为其主要储集砂体类型;岩性主要为灰色、灰绿色细砂岩夹薄层粉砂岩,具有成分成熟度、结构成熟度均较低的岩石学特点;储集层以残余原生粒间孔为主,少见次生孔隙,为典型的低孔低渗储层。通过分析研究区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排驱压力、孔喉中值半径等参数,建立本区的储层分类评价标准,根据评价标准,本区的储层以较好储层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岭地区 8 储层特征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镇泾油田长8_1段储层测井相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李功强 赵永刚 陈利雯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1年第5期41-44,3,共4页
利用镇泾油田37口井的岩心资料和EMI微电阻率成像测井资料来确定岩性相标志特征,系统地对长81段储层进行划分和对比,建立了地质-测井的沉积微相模式,在单井沉积微相分析、对比和多井连井剖面对比图的基础上,通过沉积相相标志物的层次结... 利用镇泾油田37口井的岩心资料和EMI微电阻率成像测井资料来确定岩性相标志特征,系统地对长81段储层进行划分和对比,建立了地质-测井的沉积微相模式,在单井沉积微相分析、对比和多井连井剖面对比图的基础上,通过沉积相相标志物的层次结构分析法和沉积体系分析法,结合测井相分析等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确定了研究区沉积相及砂体的空间展布规律,绘制了延长组长81段油层组沉积微相平面分布图,从而划分出有利的油气富集区,为油田合理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泾油田 8 沉积微相 测井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贺旗-环北地区延长组长8段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10
16
作者 钟鸣 田景春 +2 位作者 雷启宏 王峰 林小兵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4年第2期27-30,146-147,共4页
在众多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岩心测试分析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贺旗-环北地区延长组长8段储层特征、储层发育控制因素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以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为主的长8段储集层主要为灰色、灰白色细砂岩、中砂岩和粉砂岩与... 在众多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岩心测试分析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贺旗-环北地区延长组长8段储层特征、储层发育控制因素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以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为主的长8段储集层主要为灰色、灰白色细砂岩、中砂岩和粉砂岩与灰黑色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的互层,部分内含少量薄层凝灰岩和碳质泥岩,具有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的岩石学特点。储层以残余原生粒间孔为主,次生孔隙少见,为典型低孔低渗储层。储层发育受多种因素控制,主要包括岩性因素、沉积相因素、成岩因素,其中岩性是基础,沉积是条件,成岩是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贺旗-环北地区 储层特征 控制因素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长8段致密砂岩储层粒度特征及其环境指示意义 被引量:12
17
作者 陈俊飞 李琦 +1 位作者 朱如凯 毛治国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19,共10页
粒度是沉积物的重要结构特征,通过粒度资料分析沉积物的搬运方式和水动力条件,能有效判断储层的沉积环境。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上三叠统延长组长8段致密储层为例,在岩心观察、岩心样品粒度分析、测井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砂岩粒度概... 粒度是沉积物的重要结构特征,通过粒度资料分析沉积物的搬运方式和水动力条件,能有效判断储层的沉积环境。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上三叠统延长组长8段致密储层为例,在岩心观察、岩心样品粒度分析、测井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砂岩粒度概率累积曲线和C—M图解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明确了研究区致密砂岩储层的粒度特征及沉积环境,并建立了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和粒度概率累积曲线演化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目的层主要发育中砂岩、细砂岩和粉砂岩,分选中等,磨圆中等—差,以牵引流为主;长8段沉积时期属于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环境,以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为主,河口坝和远砂坝微相次之;随着沉积物平均粒径的减小,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降低,其中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是致密油最有利的储集体。研究成果为致密砂岩储层沉积环境的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可指导研究区乃至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储层进一步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特征 致密砂岩储层 沉积环境 8 辫状河三角洲前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磁共振(NMR)技术进行致密储层参数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富县油田延长组长8致密储层为例 被引量:11
18
作者 郭兰 丁超 +2 位作者 门艳萍 朱海涛 黄贤良 《非常规油气》 2017年第3期29-35,共7页
核磁共振(NMR)试验分析储层岩石物理参数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高新技术,但由于参数确定和计算方法的不同,导致结果误差较大。本研究基于陕北富县油田延长组长8致密储层特征和岩石NMR试验分析,通过核磁信号的弛豫谱分布特征,系统获取岩心... 核磁共振(NMR)试验分析储层岩石物理参数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高新技术,但由于参数确定和计算方法的不同,导致结果误差较大。本研究基于陕北富县油田延长组长8致密储层特征和岩石NMR试验分析,通过核磁信号的弛豫谱分布特征,系统获取岩心孔隙度、渗透率、束缚水饱和度等丰富的岩石物理性质信息,并与常规岩石物理参数分析相对比,探讨NMR分析技术在致密储层物理参数分析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长8储层砂岩类型为长石砂岩或岩屑长石砂岩,储层物性较差,属于低-特低孔、特低-超低渗储层。NMR孔隙度具有较高精度,无明显偏差;NMR渗透率计算存在较大偏差,仍需修改完善。NMR束缚水饱和度模型中,信号比值法更适用于长8储层束缚水饱和度分析。长8储层的NMR研究为相邻地区或相似盆地的致密储层NMR分析以及物理参数改进优化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储层 8油层组 核磁共振 岩石物理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长8低渗透储层特征及形成机理 被引量:5
19
作者 尚凯 郭峰 +1 位作者 周军 王宝清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0年第2期14-18,共5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延长组长8是重要的储集层。储集岩主要为细粒岩屑长石砂岩、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以低成分成熟度、中等结构成熟度为特征。岩石物性总体较差,孔隙度0.33%~18.7%,平均8.90%;渗透率0.0008mD~18.4mD,平均0.75mD,属...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延长组长8是重要的储集层。储集岩主要为细粒岩屑长石砂岩、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以低成分成熟度、中等结构成熟度为特征。岩石物性总体较差,孔隙度0.33%~18.7%,平均8.90%;渗透率0.0008mD~18.4mD,平均0.75mD,属于低孔、低渗透储层。主要发育粒间孔、溶蚀孔、晶间孔,喉道以中细喉—细喉为主。储集性能主要受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控制。沉积作用控制了储层砂体展布,进而影响其岩石学特征。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控制了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储层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储层 储层特征 8储层 沉积微相 成岩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寺湾油田长8段致密砂岩油藏成藏条件及有利发育区预测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锦锋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6年第2期9-11,16,共4页
下寺湾油田在延长组下组合长8段致密砂岩油藏的勘探中有了新发现,但长8段致密砂岩油藏的研究程度相对较低,致密砂岩油藏的勘探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为了进一步探明延长组长8段致密砂岩油藏的开发前景,根据岩心、钻井、测井及分析测试资料... 下寺湾油田在延长组下组合长8段致密砂岩油藏的勘探中有了新发现,但长8段致密砂岩油藏的研究程度相对较低,致密砂岩油藏的勘探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为了进一步探明延长组长8段致密砂岩油藏的开发前景,根据岩心、钻井、测井及分析测试资料,深入分析了长8段致密砂岩油藏成藏条件。结果表明,研究区长8段致密砂岩油藏具有较好的成藏条件,油藏的形成和富集主要受沉积微相、烃源岩和优质储层的控制。综合分析认为,LP163-LP177井区和X41-X45井区成藏条件较好,可作为下一步的有利勘探开发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寺湾油田 8 致密砂岩油藏 成藏条件 有利发育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