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陈阳春应用五苓散治疗水肿经验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振华 耿振平 赵章华 《河南中医》 2016年第5期789-790,共2页
五苓散证最突出的症状是"小便不利",以小便量少,点滴不畅,甚至无尿为特点。而陈师发现,临床问诊中,患者常不明白此为何意,不能清楚表述,且发现小便量少,相应的出现全身浮肿居多。故陈师指出临床辨证以"水肿"为主症... 五苓散证最突出的症状是"小便不利",以小便量少,点滴不畅,甚至无尿为特点。而陈师发现,临床问诊中,患者常不明白此为何意,不能清楚表述,且发现小便量少,相应的出现全身浮肿居多。故陈师指出临床辨证以"水肿"为主症,是应用五苓散的主要线索。而辨寒热,陈师主张从舌诊来看,因脉诊个体差异较大,影响因素较多,变化多端,故陈师尤为重视舌诊,陈师指出,五苓散主要舌诊为苔白腻,主要强调没有明显热象。患者兼纳差、口渴、水逆时,合用小半夏汤;兼眩晕者,加大泽泻用量,一般为30 g;咳喘心悸甚者,加葶苈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肿 五苓散 《伤寒论》 张仲景 陈阳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阳春八法治疗心律失常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守富 李秋凤 卢吉锋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5年第12期8-10,共3页
陈阳春教授认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痰湿、瘀血、气滞、热毒等常常相兼为病,发为心律失常,自创益气活血(气虚血瘀)-益气活血定心饮,化痰祛湿(痰湿内盛)-栝蒌薤白半夏汤、二陈汤,益气养阴(气阴两虚)-生脉定心饮,温阳益气(阳气亏虚)-... 陈阳春教授认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痰湿、瘀血、气滞、热毒等常常相兼为病,发为心律失常,自创益气活血(气虚血瘀)-益气活血定心饮,化痰祛湿(痰湿内盛)-栝蒌薤白半夏汤、二陈汤,益气养阴(气阴两虚)-生脉定心饮,温阳益气(阳气亏虚)-益心复脉饮,益气养血(气血两虚)-归脾汤,滋阴降火(阴虚火旺)-归黄一贯煎,疏肝理气(肝气郁结)-柴胡疏肝散,平肝定悸(阴虚阳亢)-天麻钩藤饮八法,临证加减,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益气活血 化痰祛湿 益气养阴 温阳益气 益气养血 滋阴降火 疏肝理气 平肝定悸 陈阳春 老中医经验 中医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阳春从三焦论治胸痹痰湿证经验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振华 张富汉 赵章华 《中医学报》 CAS 2016年第9期1315-1317,共3页
胸痹中痰湿内蕴证为临床常见证,亦为疑难之证。湿性弥漫,极易影响全身,波及三焦,从而影响多个脏腑的功能,故陈阳春老师认为,应从三焦论治,酌加活血之品及灵活使用"风药",同时要兼顾患者正在使用的抗栓药物,必须中西医结合诊治... 胸痹中痰湿内蕴证为临床常见证,亦为疑难之证。湿性弥漫,极易影响全身,波及三焦,从而影响多个脏腑的功能,故陈阳春老师认为,应从三焦论治,酌加活血之品及灵活使用"风药",同时要兼顾患者正在使用的抗栓药物,必须中西医结合诊治,方能完善胸痹诊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痹 痰湿内蕴证 三焦 陈阳春 中医理论 中医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