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6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清CCL23和STC1水平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1
作者 陈波 云亚滨 +2 位作者 王伟志 杜俊峰 范宏燕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43-147,157,共6页
目的 探究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患者血清趋化因子配体23(CCL23)、斯钙素蛋白1(STC1)水平与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于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就诊的重症HICH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HICH组),同期轻症HICH患者... 目的 探究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患者血清趋化因子配体23(CCL23)、斯钙素蛋白1(STC1)水平与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于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就诊的重症HICH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HICH组),同期轻症HICH患者122例为轻症组和体检健康者122例为健康组。HICH组根据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n=94)和死亡组(n=28)。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CCL23和STC1水平;Spearson法分析血清CCL23,STC1水平与GCS评分的相关性;多因素COX回归分析HICH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血清CCL23,STC1水平对预后的预测价值;Kaplan-Meier分析血清CCL23,STC1水平与临床结局的关系。结果 健康组、轻症组和HICH组血清CCL23(53.32±10.85pg/ml,78.49±11.21pg/ml,112.47±11.53pg/ml),STC1(15.12±2.63ng/ml,19.07±2.58ng/ml,22.15±2.75ng/ml)水平依次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856.967,215.043,均P <0.05)。生存组血清CCL23(108.02±13.51pg/ml),STC1(21.06±3.28ng/ml)水平低于死亡组(127.41±13.55pg/ml,25.83±3.23ng/ml),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8.95±0.92分)高于死亡组(7.61±0.7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663,6.810,7.005,均P <0.001)。血清CCL23,STC1水平与GCS评分呈负相关(r=-0.481,-0.426,P <0.001)。CCL23[OR(95%CI):1.240(1.091~1.409)],STC1[OR(95%CI):1.754(1.215~2.533)],GCS评分[OR(95%CI):0.087(0.020~0.382)]是HICH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均P <0.05)。CCL23,STC1联合预测HICH患者预后的AUC(95%CI)为0.939(0.880~0.974),高于单独诊断(Z=1.974,2.040,P=0.048,0.041),联合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71%,94.68%。CCL23,SCT1高表达患者随访6个月生存率(51.06%,56.86%)低于CCL23,STC1低表达患者(93.33%,91.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og rankχ^(2)=34.777,23.781,均P <0.05)。结论 重症HICH患者血清CCL23,STC1水平较高,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CCL23,STC1高表达可能预示患者临床结局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化因子配体23 斯钙素蛋白1 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NIHSS评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CatS VILIP-1 CysC水平变化与疾病转归的相关性
2
作者 刘义锋 余洋 +3 位作者 刘少哲 张东焕 孙孟 温昌明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5年第2期223-227,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NIHSS评分缺血性脑卒中(CIS)患者血清组织蛋白酶S(CatS)、视锥蛋白样蛋白-1(VILIP-1)、胱抑素C(CysC)水平变化及其与疾病转归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01—2023-01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43例CI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NI... 目的探讨不同NIHSS评分缺血性脑卒中(CIS)患者血清组织蛋白酶S(CatS)、视锥蛋白样蛋白-1(VILIP-1)、胱抑素C(CysC)水平变化及其与疾病转归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01—2023-01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43例CI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NIHSS评分分为低分组(43例,NIHSS评分<4分)、中分组(68例,NIHSS评分4~15分)和高分组(32例,NIHSS评分>15分)。比较3组入院时血清CatS、VILIP-1、CysC水平,分析其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比较不同疾病转归患者血清各指标水平,偏回归分析CIS患者转归不良的影响因素,ROC分析各指标联合检测对CIS患者转归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入院时低分组血清CatS、VILIP-1、CysC水平分别为(53.18±6.74)ng/L、(4.57±1.38)μg/L、(1.08±0.32)mg/L,低于中分组[(76.53±9.25)ng/L、(9.63±2.44)μg/L、(1.74±0.39)mg/L]和高分组[(98.44±8.61)ng/L、(16.72±3.55)μg/L、(2.53±0.47)mg/L],各指标水平与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治疗1周、2周后转归不良患者血清CatS、VILIP-1、CysC水平[治疗1周后:(73.35±8.44)ng/L、(9.25±2.44)μg/L、(1.73±0.33)mg/L;治疗2周后:(70.96±9.02)ng/L、(8.74±2.13)μg/L、(1.71±0.30)mg/L]高于转归良好患者[治疗1周后:(55.87±6.29)ng/L、(6.15±2.03)μg/L、(1.01±0.31)mg/L;治疗2周后:(31.95±6.24)ng/L、(2.86±0.74)μg/L、(0.64±0.19)mg/L](P<0.05)。治疗1周、治疗2周后血清CatS、VILIP-1、CysC水平为CIS患者转归不良的危险因素,联合检测预测CIS患者转归不良的AUC分别为0.784、0.838。结论血清CatS、VILIP-1、CysC水平与CIS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及疾病转归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可作为临床判断神经功能损伤程度、预测转归情况的有效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疾病转归 组织蛋白酶S 视锥蛋白样蛋白-1 胱抑素c 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sTREM-1、NGAL、IL-6和CRP联合检测对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
3
作者 焦何青 程东军 +2 位作者 李翔 翟浩源 胡敏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5年第5期651-656,共6页
目的探讨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对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8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 目的探讨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对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8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红星医院收治的152例C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当天C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非重症组(98例)和重症组(54例),进一步根据重症组入院28 d内的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39例)和死亡组(15例)。另选取同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红星医院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各组血清sTREM-1、NGAL、IL-6和CRP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重症CAP患者发生死亡的危险因素。采用Spearman相关及Pearson相关分析CAP患者各项指标水平与肺炎严重程度指数(PSI)评分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TREM-1、NGAL、IL-6和CRP对重症CAP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对照组、非重症组和重症组血清sTREM-1、NGAL、IL-6和CRP水平均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TREM-1、NGAL、IL-6和CRP水平升高是重症CAP患者发生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AP患者血清sTREM-1、NGAL、IL-6、CRP水平与PSI评分、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TREM-1、NGAL、IL-6和CRP单独检测对重症CAP患者发生死亡均有一定预测价值,且4项指标联合检测的预测效能更佳,AUC为0.946,灵敏度为93.3%,特异度为89.7%。结论CAP患者血清sTREM-1、NGAL、IL-6和CRP水平随着病情严重程度加重而逐渐升高,与PSI评分和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4项指标联合检测有助于CAP患者死亡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获得性肺炎 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白细胞介素6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源自蛇毒的蛋白C激活剂通过调控HIF-1α抑制BNIP3活性氧生成保护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免受缺氧-复氧损伤
4
作者 廖茗 钟文华 +5 位作者 张冉 梁娟 徐文陶睿 万文珺 吴超 李曙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4-621,共8页
目的探究蛇毒天然组分蛋白C激活剂(PCA)抑制ROS生成发挥抗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系(HUVECs),建立内皮细胞氧糖剥夺/再复氧(OGD/R)模型,检测PCA和2-ME2(HIF1α抑制剂)单独处理及合用对细胞ROS生... 目的探究蛇毒天然组分蛋白C激活剂(PCA)抑制ROS生成发挥抗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系(HUVECs),建立内皮细胞氧糖剥夺/再复氧(OGD/R)模型,检测PCA和2-ME2(HIF1α抑制剂)单独处理及合用对细胞ROS生成和HIF-1α、BNIP3、Beclin-1蛋白表达的影响。OGD/R细胞模型转染BNIP3特异性siRNA,分为空载组、干扰组、PCA组、干扰+PCA组,检测各组HIF1α、BNIP3、Beclin-1蛋白表达量及ROS含量。结果抑制HIF1α表达研究结果表明,PCA处理后蛋白HIF-1α、BNIP3、Beclin-1表达水平增高(P<0.05)而ROS含量明显降低(P<0.05),2-ME2+PCA组与PCA组相比,蛋白HIF-1α、BNIP3、Beclin-1表达水平降低(P<0.05),而ROS含量增高(P<0.05),与之相反,PCA+DMOG组与PCA组相比,蛋白HIF-1α、BNIP3、Beclin-1表达水平增高(P<0.05),而ROS含量降低(P<0.05)。BNIP3干扰研究结果显示,干扰组+PCA组与干扰组相比,蛋白BNIP3表达增高(P<0.05),HIF-1α没有变化(P>0.05),ROS含量降低(P<0.05);干扰+PCA组与PCA组相比蛋白BNIP3、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而ROS含量都增高(P<0.05)。结论蛇毒PCA通过调控HIF-1α上调BNIP3抑制OGD/R诱导HUVECs产生的ROS,发挥抗损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氧糖剥夺/再复氧 蛋白c激活剂 线粒体自噬 HIF-1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脂蛋白C1高表达通过激活JAK2/STAT3信号通路促进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的增殖并抑制凋亡
5
作者 宾禹 李子雯 +6 位作者 左素微 孙思诺 李敏 宋佳茵 林旭 薛刚 吴靖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9-370,共12页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C1(APOC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中的表达及对PTC细胞增殖、凋亡及关键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通过GEPIA 2及K-M数据库分析APOC1在PTC的表达及对预后的影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ting检测APOC1在PTC和癌...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C1(APOC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中的表达及对PTC细胞增殖、凋亡及关键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通过GEPIA 2及K-M数据库分析APOC1在PTC的表达及对预后的影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ting检测APOC1在PTC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以及3株PTC细胞和正常甲状腺Nthyori 3-1细胞的表达。采用细胞转染技术,构建APOC1敲低和过表达PTC细胞模型(TPC-1细胞和BCPAP细胞);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RT-qPCR分别在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检验细胞模型构建是否成功。通过生长曲线、集落形成实验检测敲低和过表达APOC1后细胞的生长情况和集落形成能力;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敲低和过表达APOC1对细胞周期、凋亡的影响。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增殖及凋亡相关靶基因P21,P27,CDK4,CyclinD1,BCL-2,Bax,caspase-3/caspase-9 mRNA和蛋白以及JAK2/STAT3信号通路关键蛋白的变化。结果成功构建APOC1敲低和过表达PTC细胞模型;PTC组织及3个PTC细胞株APOC1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和Nthyori 3-1细胞(P<0.001)。与对照组相比,沉默组细胞增殖能力减弱(P<0.05);G0/G1期的细胞比例增高(P<0.01),S和G2期的细胞比例下降(P<0.05);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P<0.05);CDK4,CyclinD1,BCL-2 mRNA和蛋白表达量下调(P<0.05);p-JAK2,p-STAT3蛋白表达下调(P<0.001);增强组与沉默组结果相反:P21,P27,Bax,caspase-3/caspase-9 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P<0.05);p-JAK2,p-STAT3蛋白表达上调(P<0.001)。JAK2抑制剂AG490显著减弱过表达APOC1对BCPAP细胞JAK2/STAT3信号通路的激活效应(P<0.01)。结论APOC1可能通过激活JAK2/STAT3信号通路,缩短G0/G1期进程,促进PTC细胞增殖并抑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载脂蛋白c1 增殖 凋亡 JAK2/STAT3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petitive traumatic brain injury–induced complement C1–related inflammation impairs long-term hippocampal neurogenesis 被引量:1
6
作者 Jing Wang Bing Zhang +9 位作者 Lanfang Li Xiaomei Tang Jinyu Zeng Yige Song Chao Xu Kai Zhao Guoqiang Liu Youming Lu Xinyan Li Kai Shu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2025年第3期821-835,共15页
Repetitiv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impacts adult neurogenesis in the hippocampal dentate gyrus,leading to long-term cognitive impairment.However,the mechanism underlying this neurogenesis impairment remains unknown.In ... Repetitiv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impacts adult neurogenesis in the hippocampal dentate gyrus,leading to long-term cognitive impairment.However,the mechanism underlying this neurogenesis impairment remains unknown.In this study,we established a male mouse model of repetitiv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and performed long-term evaluation of neurogenesis of the hippocampal dentate gyrus after repetitive traumatic brain injury.Our results showed that repetitiv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inhibited neural stem cell proliferation and development,delayed neuronal maturation,and reduced the complexity of neuronal dendrites and spines.Mice with repetitive traumatic brain injuryalso showed deficits in spatial memory retrieval.Moreover,following repetitive traumatic brain injury,neuroinflammation was enhanced in the neurogenesis microenvironment where C1q levels were increased,C1q binding protein levels were decreased,and canonical Wnt/β-catenin signaling was downregulated.An inhibitor of C1 reversed the long-term impairment of neurogenesis induced by repetitiv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and improved neurological function.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repetitive traumatic brain injury–induced C1-related inflammation impairs long-term neurogenesis in the dentate gyrus and contributes to spatial memory retrieval dysfun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lement c1 dendrite dentate gyrus hippocampus neural stem cell NEUROGENESIS NEUROINFLAMMATION neurological function neuron traumatic brain injur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NRF1/ABCC1提高人肺腺癌细胞系对顺铂化学治疗的敏感性
7
作者 陈清霞 梁玉玲 +1 位作者 罗亚兰 牛斌 《基础医学与临床》 CAS 2025年第1期51-59,共9页
目的探讨核呼吸因子1(NRF-1)激活ATP结合盒转运蛋白C1(ABCC1)转录对肺腺癌细胞顺铂抵抗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方法通过癌基因组数据集分析肺腺癌肿瘤组织中ABCC1的表达水平。细胞分组:sh-NC、sh-ABCC1、sh-NC+oe-NC、sh-NRF1+oe-NC和sh-N... 目的探讨核呼吸因子1(NRF-1)激活ATP结合盒转运蛋白C1(ABCC1)转录对肺腺癌细胞顺铂抵抗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方法通过癌基因组数据集分析肺腺癌肿瘤组织中ABCC1的表达水平。细胞分组:sh-NC、sh-ABCC1、sh-NC+oe-NC、sh-NRF1+oe-NC和sh-NRF1+oe-ABCC1。RT-qPCR检测ABCC1在肺腺癌细胞中的表达量。构建顺铂耐药肺腺癌细胞株,检测ABCC1的表达水平。(0、0.001,0.002,0.004、0.008、0.016和0.032 mg/mL)顺铂处理的耐药肺腺癌细胞的IC50值。Western blot检测上皮间充质转化标志物(E-cadherin、N-cadherin)蛋白的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和ChIP实验验证NRF1与ABCC1的结合关系。结果ABCC1在肺腺癌肿瘤组织和细胞中高表达。与顺铂敏感的肺腺癌细胞相比,ABCC1在顺铂耐药肺腺癌细胞中高表达,敲低ABCC1可显著抑制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并提高E-cadherin的表达(P<0.05),降低N-cadherin的表达(P<0.05)。敲低ABCC1可显著提高肺腺癌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P<0.05)。此外,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和ChIP实验证实NRF1与ABCC1启动子的去结合关系,且NRF1可激活ABCC1的转录。敲低NRF1可减弱过表达ABCC1对肺腺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顺铂抵抗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NRF1/ABCC1轴在肺腺癌顺铂抵抗中具有促进作用。抑制NRF1/ABCC1轴可能是提高肺腺癌顺铂敏感性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呼吸因子(NRF1) ATP结合盒转运蛋白c1(ABcc1) 肺腺癌 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 化学治疗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茯苓多糖通过调控Akt/mTOR/SREBP-1c信号通路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小鼠的改善作用
8
作者 黄诗瑶 孔亮 +5 位作者 王佳华 王莉艳 孙朝渭 刘鑫程 董禹何 谷丽艳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65,共8页
目的探讨茯苓多糖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小鼠的改善作用。方法48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4 mg/kg)和茯苓多糖高、中、低剂量组(200、100、50 mg/kg),每组8只,采用高脂高胆固醇饮食饲喂16周复制NAFLD模型... 目的探讨茯苓多糖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小鼠的改善作用。方法48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4 mg/kg)和茯苓多糖高、中、低剂量组(200、100、50 mg/kg),每组8只,采用高脂高胆固醇饮食饲喂16周复制NAFLD模型,分别灌胃给予相应药物,连续8周。观察各组小鼠体质量、肝脏系数,检测肝组织游离脂肪酸(FFA)水平,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移酶(γ-GT)、丙二醛(MDA)、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HE染色、NAFLD活动评分(NAS)及油红O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脂质沉积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Akt、mTOR、p-Akt、p-mTOR、SREBP-1c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肝脏系数、肝组织FFA水平,以及血清TC、TG、LDL-C、AST、ALT、γ-GT、MDA、IL-1β、TNF-α水平均升高(P<0.05,P<0.01),HDL-C水平及SOD、GSH-Px活性降低(P<0.05,P<0.01),肝组织存在明显的病理损伤,NAS评分升高(P<0.01),脂质沉积面积增加(P<0.01),肝组织p-Akt、p-mTOR、SREBP-1c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辛伐他汀组和茯苓多糖高、中剂量组小鼠体质量、肝脏系数、肝组织FFA水平、血清TC、TG、LDL-C、AST、ALT、γ-GT、MDA、IL-1β、TNF-α水平降低(P<0.05,P<0.01),HDL-C水平及SOD、GSH-Px活性升高(P<0.05,P<0.01),肝组织病理损伤减轻,NAS评分降低(P<0.05,P<0.01),脂质沉积面积减少(P<0.05,P<0.01),肝组织p-Akt、p-mTOR、SREBP-1c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茯苓多糖能改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Akt/mTOR/SREBP-1c信号通路、逆转脂质异常代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多糖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 脂质代谢 Akt/mTOR/SREBP-1c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PTX2/C1q/C3补体通路探讨“上下两济丹”改善AD-痰瘀互结小鼠认知能力的作用机制
9
作者 杨硕 刘芳 +2 位作者 朱玲 胡镜清 谭爱华 《时珍国医国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7-473,共7页
目的基于神经元活性调节蛋白NPTX2调控C1q/C3补体通路研究上下两济丹改善AD-痰瘀互结病证结合模型小鼠学习认知能力的作用机制,为临床使用上下两济丹治疗AD提供相关依据。方法将30只APP/PS1双转基因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上下两济丹... 目的基于神经元活性调节蛋白NPTX2调控C1q/C3补体通路研究上下两济丹改善AD-痰瘀互结病证结合模型小鼠学习认知能力的作用机制,为临床使用上下两济丹治疗AD提供相关依据。方法将30只APP/PS1双转基因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上下两济丹组和多奈哌齐组,给予冰水浴加高脂饮食建立AD-痰瘀互结病证结合动物模型;10只相同遗传背景C57BL/6J雄性小鼠为空白组,正常饮食。造模结束后,上下两济丹组和多奈哌齐组给予对应药物灌胃,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ddH2O,连续给药40d。采用Morris水迷宫观察小鼠认知功能,分析比色法观察小鼠证候表征(舌象)的客观变化,高尔基染色及尼氏染色观察小鼠海马区AD样病理改变,Western Blot及RT-qPCR检测NPTX2/C1q/C3补体通路相关蛋白及mRNA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上下两济丹组小鼠游泳总路程、平台潜伏期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增加(P<0.05);小鼠舌色偏红润,r值增加(P<0.05);神经元树突棘密度增加(P<0.05);海马CA1区神经元数量增加(P<0.05);NPTX2、PSD95蛋白及mRNA表达量增加,C1q、C3蛋白及mRNA表达量降低(P<0.01或P<0.05)。结论上下两济丹可能通过调节NPTX2/C1q/C3补体通路,减轻神经元及突触损伤,改善AD-痰瘀互结病证结合模型小鼠AD样病理改变,提高其学习认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下两济丹 阿尔茨海默病 AD-痰瘀互结 NPTX2/c1q/c3
原文传递
MACC1激活HGF/c-MET通路促进结直肠癌侵袭迁移的机制研究
10
作者 熊漫 谭益冰 +3 位作者 杨明 孙晓宁 刘思德 宋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6-93,共8页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etastasis-associated in colon cancer-1,MACC1)对结直肠癌增殖、侵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分析TCGA数据库中结直肠癌样本和癌旁样本中MACC1的表达及MACC1高低表达组患者的生存差异;将HCT116细胞分...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etastasis-associated in colon cancer-1,MACC1)对结直肠癌增殖、侵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分析TCGA数据库中结直肠癌样本和癌旁样本中MACC1的表达及MACC1高低表达组患者的生存差异;将HCT116细胞分为Vector(不做任何处理组)、MACC1 OE组(转染pcDNA3.1-MACC1过表达质粒),si-NC组(转染siRNA阴性对照)、si-MACC1组(转染MACC1 siRNA);MTT实验检测细胞活力;EDU和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划痕及侵袭实验分别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情况;RT-qPCR检测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ellular-mesenchymal to epithelial transition factor, c-MET)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MACC1、c-MET的蛋白表达情况。将转染MACC1 OE的结直肠癌细胞HCT116接种至裸鼠皮下建立肿瘤模型,测量肿瘤体积及质量。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及结直肠细胞株中MACC1表达升高(P<0.05)。MACC1高表达组的患者总生存期低于MACC1低表达组(P=0.003)。MACC1过表达可提高HCT116细胞活力(F=86.070,P<0.001)。与si-NC组相比,si-MACC1组的HCT116细胞增殖能力、迁移、侵袭及克隆形成能力降低(P<0.01)。MACC1与c-MET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802,P=0.002)。过表达MACC1可提高c-MET的表达(t=13.532,P<0.001),而干扰MACC1可降低c-MET的表达(t=14.626,P<0.001);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表明,MACC1可激活c-MET转录。MACC1过表达可提高裸鼠肿瘤体积及质量(P<0.01)。结论 MACC1可通过激活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HGF)/c-MET通路促进结直肠癌的侵袭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Acc1) 肝细胞生长因子(HGF) 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 侵袭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血清sVEGF-C、sICAM-1对胆囊癌患者根治性切除术预后的预测价值
11
作者 崔燕 杜晨阳 +1 位作者 李康妹 郭彦杰 《实用癌症杂志》 2025年第2期296-299,共4页
目的 探讨术前血清sVEGF-C、sICAM-1对胆囊癌根治性切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行胆囊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7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sVEGF-C、sICAM-1水平,统计患者预后情况,比较两组术前血清sVEGF-C、sICAM-1水平,单因素... 目的 探讨术前血清sVEGF-C、sICAM-1对胆囊癌根治性切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行胆囊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7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sVEGF-C、sICAM-1水平,统计患者预后情况,比较两组术前血清sVEGF-C、sICAM-1水平,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胆囊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预后的因素,ROC曲线分析血清sVEGF-C、sICAM-1水平预测胆囊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预后不良的效能。结果 随访1年,无失访,预后不良占38.16%(29/76)。依据预后情况分组,即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预后不良组术前血清sVEGF-C、sICAM-1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不同T分期、N分期、M分期、临床病理分期的胆囊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血清sVEGF-C、sICAM-1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T分期、N分期是胆囊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P<0.05),M分期、临床病理分期、血清sVEGF-C、sICAM-1是胆囊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sVEGF-C、sICAM-1单独及联合应用的AUC分别为0.718、0.683、0.841。结论 术前血清sVEGF-C、sICAM-1水平升高与胆囊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术后预后不良有关,术前血清sVEGF-C、sICAM-1联合检测预测胆囊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预后不良的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癌 sVEGF-c SIcAM-1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SCUBE1、CLEC-2、UCP2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
12
作者 张立铖 崔东慧 杨凡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5年第1期56-60,65,共6页
目的分析血清信号肽-CUB-表皮生长因子结构域包含蛋白1(SCUBE1)、C型凝集素样受体-2(CLEC-2)、解偶联蛋白2(UCP2)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IVT)后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10月在该院接受IVT治疗的116... 目的分析血清信号肽-CUB-表皮生长因子结构域包含蛋白1(SCUBE1)、C型凝集素样受体-2(CLEC-2)、解偶联蛋白2(UCP2)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IVT)后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10月在该院接受IVT治疗的116例AIS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进行体检的116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SCUBE1、CLEC-2、UCP2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IS患者IVT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CUBE1、CLEC-2、UCP2对AIS患者IVT后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SCUBE1、CLEC-2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UCP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有75例患者,预后不良组有41例患者。预后不良组梗死面积>4 cm~3患者比例、血清SCUBE1、CLEC-2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血清UCP2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CUBE1、CLEC-2水平升高为AIS患者IVT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UCP2水平升高为AIS患者IVT后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CUBE1、CLEC-2、UCP2单独预测AIS患者IVT后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2、0.694、0.776,3项指标联合预测的AUC为0.861,3项指标联合预测的AUC大于SCUBE1、CLEC-2、UCP2单独预测的AUC(Z_(3项联合-SCUBE1)=2.358、Z_(3项联合-CLEC-2)=2.714、Z_(3项联合-UCP2)=2.591,P=0.018、0.007、0.010)。结论IVT后预后不良的AIS患者血清SCUBE1、CLEC-2水平升高,UCP2水平降低,3项指标联合检测对AIS患者IVT后预后不良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肽-cUB-表皮生长因子结构域包含蛋白1 c型凝集素样受体-2 解偶联蛋白2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72b/c-BnMSH7.A1模块响应甘蓝型油菜中Cu^(2+)胁迫机制
13
作者 刘芳 杜芊芊 +3 位作者 何昊 肖钢 晏仲元 郝小花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9-149,共11页
【目的】探究基于miRNA调控甘蓝型油菜BnMSH7.A1响应Cu^(2+)胁迫的作用机理,为解析重金属胁迫响应机制中miRNA的调控功能提供新的研究思路。【方法】通过克隆甘蓝型油菜BnMSH7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序列特征及潜在功能分析,预测... 【目的】探究基于miRNA调控甘蓝型油菜BnMSH7.A1响应Cu^(2+)胁迫的作用机理,为解析重金属胁迫响应机制中miRNA的调控功能提供新的研究思路。【方法】通过克隆甘蓝型油菜BnMSH7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序列特征及潜在功能分析,预测筛选出调控甘蓝型油菜BnMSH7基因的候选miRNA,并使用烟草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对其进行体外验证,过表达pre-miR172b和pre-miR172c侵染油菜子叶,进行体内验证。经不同浓度Cu^(2+)处理油菜幼苗,RT-qPCR检测miR172b、miR172c和BnMSH7.A1表达情况,进行相关分析,推断Cu^(2+)胁迫下,miR172b和miR172c对BnMSH7.A1的调控情况。【结果】野生型萤火虫荧光值与海肾荧光值比值比空白对照显著下降,说明BnMSH7.A1受miR172b和miR172c调控。同时体内验证发现miR172b和miR172c与BnMSH7.A1的表达规律相反,表现为抑制调控,进一步说明miR172b和miR172c可以调控BnMSH7.A1。经生物信息学预测发现,miR172b、miR172c和BnMSH7.A1启动子上均存在铜响应元件;且Cu^(2+)处理后,根中pre-miR172b和pre-miR172c分别可以促进miR172b和miR172c表达,进一步促进BnMSH7.A1表达。叶中miR172b和miR172c负向调控BnMSH7.A1的表达,pre-miR172b、premiR172c与miR172b、miR172c呈负相关关系,但相关性不显著。【结论】在不同组织中miR172b/c-BnMSH7.A1模块的调控方式存在差异,在根中pre-miR172b、pre-miR172c与miR172b、miR172c均为正相关关系,miR172b/c可正向调控BnMSH7.A1表达。在叶中pre-miR172b、pre-miR172c与miR172b/c相关性不显著,但miR172b/c可负向调控BnMSH7.A1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2+)胁迫 BnMSH7.A1 miR172b/c 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分析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CTRP9、miR-15a、miR-210水平与产后出血的相关性
14
作者 王彬阶 胡丽 +2 位作者 陈丹 王志辉 胡继英 《微循环学杂志》 2025年第1期45-49,55,共6页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清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9(CTRP9)、微小RNA-15a(miR-15a)、miR-210水平与产后出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02—2024-02本院就诊的GDM患者124例,依据产后出血情况分为出血组(n=33)和对照组(n=91)...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清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9(CTRP9)、微小RNA-15a(miR-15a)、miR-210水平与产后出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02—2024-02本院就诊的GDM患者124例,依据产后出血情况分为出血组(n=33)和对照组(n=91)。比较两组患者血清CTRP9、miR-15a、miR-210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GDM患者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血清CTRP9、miR-15a、miR-210对GDM患者产后出血的预测价值。结果:出血组血清CTRP9水平较对照组低,miR-15a、miR-210表达较对照组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iR-15a、miR-210为GDM患者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CTRP9为保护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表明,血清CTRP9、miR-15a、miR-210预测GDM患者产后出血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1、0.891和0.885,三者联合的AUC为0.991,优于各自单独预测(P均<0.05)。结论:GDM产后出血患者血清CTRP9水平降低,miR-15a、miR-210表达升高,三者联合检测对GDM患者产后出血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9 微小RNA-15a 微小RNA-210 产后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QM-C1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与腹腔镜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的比较研究
15
作者 黄浩 焦燕 韩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0,共7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QM-C1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laparoscopic nerve-sparing radical hysterectomy,LNSRH)与腹腔镜广泛性子宫切除术(laparoscopic radical hysterectomy,LRH)治疗早期宫颈癌术后早期膀胱、直肠功能恢复情况... 目的比较腹腔镜QM-C1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laparoscopic nerve-sparing radical hysterectomy,LNSRH)与腹腔镜广泛性子宫切除术(laparoscopic radical hysterectomy,LRH)治疗早期宫颈癌术后早期膀胱、直肠功能恢复情况,并总结识别和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经验。方法从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和佛山复星禅诚医院回顾性收集2009年9月~2023年9月早期宫颈癌200例LNSRH和160例LRH资料。对比2组术后膀胱与直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LRH组相比,LNSRH组住院时间短[(9.3±2.2)d vs.(11.0±2.4)d,t=-7.688,P<0.001],术后解除尿管早[(7.9±1.2)d vs.(15.7±2.6)d,t=-39.023,P<0.001],尿潴留发生率低(5例vs.23例,χ^(2)=17.475,P<0.001),其他膀胱功能障碍症状(包括夜尿、排尿困难、尿失禁和尿频/尿急)少(6例vs.30例,χ^(2)=24.500,P<0.001),排气早[(24.7±7.1)h vs.(32.4±4.4)h,t=-13.165,P<0.001]。结论与传统LRH相比,LNSRH有效地降低早期宫颈癌患者术后膀胱与直肠功能障碍的风险,促进更快的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Querleu-Morrow c1型手术 腹腔镜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 腹腔镜广泛性子宫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拟补肾潜阳汤联合阿仑膦酸钠维D3治疗骨质疏松症疗效及对骨代谢和TMAO-NF-κB/NFATc1通路影响分析
16
作者 林伟 章建卫 黄志明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108-115,共8页
【目的】分析自拟补肾潜阳汤联合阿仑膦酸钠维D3治疗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疗效及其对骨代谢和氧化三甲胺(TMAO)-核因子κB(NF-κB)/活化T细胞核因子c1(NFATc1)通路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台州市中西医结合... 【目的】分析自拟补肾潜阳汤联合阿仑膦酸钠维D3治疗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疗效及其对骨代谢和氧化三甲胺(TMAO)-核因子κB(NF-κB)/活化T细胞核因子c1(NFATc1)通路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的102例脾肾阳虚型OP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西药组,每组各51例。西药组给予阿仑膦酸钠维D3治疗,观察组在西药组的基础上给予自拟补肾潜阳汤治疗,疗程为1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疼痛程度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骨代谢指标及TMAO-NF-κB/NFATc1通路相关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性。【结果】(1)治疗12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08%(49/51),西药组为78.43%(40/51),组间比较(χ^(2)检验),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组(P<0.01)。(2)治疗后,2组患者的腰背冷痛、酸软乏力、少气懒言、头昏目眩等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降低幅度均明显优于西药组(P<0.01)。(3)治疗后,2组患者的ODI评分和疼痛程度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降低幅度均明显优于西药组(P<0.01)。(4)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骨钙素(BGP)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血清总Ⅰ型原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对血清BGP水平的升高幅度及对血清PINP、β-CTX水平的降低幅度均明显优于西药组(P<0.01)。(5)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TMAO、NF-κB、NFATc1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降低幅度均明显优于西药组(P<0.01)。(6)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88%(3/51),西药组为9.80%(5/5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补肾潜阳汤联合阿仑膦酸钠维D3治疗脾肾阳虚型OP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腰背冷痛等症状,减轻功能障碍程度,改善骨代谢,抑制血清TMAO、NF-κB、NFATc1高表达,且未引发严重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拟补肾潜阳汤 阿仑膦酸钠维D3 骨质疏松症 骨代谢 氧化三甲胺 核因子κB 活化T细胞核因子c1 TMAO-NF-κB/NFATc1通路
原文传递
血清ATF6、CTRP1与冠心病冠脉狭窄程度及预后的关联
17
作者 田星晨 王勇 冯雪洋 《华夏医学》 2025年第1期82-87,共6页
目的分析血清激活转录因子6(ATF6)、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CTRP1)与冠心病冠脉狭窄程度及预后情况的关联。方法选取105例冠心病患者,依据冠脉狭窄程度不同,将患者分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检验血清ATF6、CTRP1与冠脉微循环... 目的分析血清激活转录因子6(ATF6)、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CTRP1)与冠心病冠脉狭窄程度及预后情况的关联。方法选取105例冠心病患者,依据冠脉狭窄程度不同,将患者分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检验血清ATF6、CTRP1与冠脉微循环参数的相关性以及对冠心病不良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重度组CFR、FFR均低于中度组、轻度组,IMR、ATF6、CTRP1均高于中度组、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F6与冠脉血流储备(CFR)、心肌血流储备分数(FFR)负相关,与微循环阻力指数(IMR)正相关(P<0.05);血清CTRP1与CFR、FFR负相关,与IMR正相关(P<0.05);105例冠心病的不良预后发生率为23.81%(25/105);预后不良组的ATF6、CTRP1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血清ATF6对冠心病不良预后的预测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1.51%、79.74%,CTRP1对冠心病不良预后的预测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0.36%、78.22%(AUC=0.862、0.860)。结论动态监测ATF6、CTRP1能实现对患者不良预后的早期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脉狭窄程度 激活转录因子6 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trin-1 signaling pathway mechanisms in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18
作者 Kedong Zhu Hualong Wang +2 位作者 Keqiang Ye Guiqin Chen Zhaohui Zha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2025年第4期960-972,共13页
Netrin-1 and its receptors play crucial roles in inducing axonal growth and neuronal migration during neuronal development.Their profound impacts then extend into adulthood to encompass the maintenance of neuronal sur... Netrin-1 and its receptors play crucial roles in inducing axonal growth and neuronal migration during neuronal development.Their profound impacts then extend into adulthood to encompass the maintenance of neuronal survival and synaptic function.Increasing amounts of evidence highlight several key points:(1)Diminished Netrin-1 levels exacerbate pathological progression in animal models of Alzheimer’s disease and Parkinson’s disease,and potentially,similar alterations occur in humans.(2)Genetic mutations of Netrin-1 receptors increase an individuals’susceptibility to neurodegenerative disorders.(3)Therapeutic approaches targeting Netrin-1 and its receptors offer the benefits of enhancing memory and motor function.(4)Netrin-1 and its receptors show genetic and epigenetic alterations in a variety of cancers.These findings provide compelling evidence that Netrin-1 and its receptors are crucial targets in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Through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Netrin-1 signaling pathways,our objective is to uncover potential therapeutic avenues for neurodegenerative disord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heimer’s disease axon guidance colorectal cancer Netrin-1 receptors Netrin-1 signaling pathways NETRIN-1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neuron survival Parkinson’s disease UNc5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胱抑素C、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同型半胱氨酸结合蛋白联合检测在高血压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19
作者 李燕燕 黄英 《吉林医学》 2025年第3期577-579,共3页
目的:分析在高血压肾病早期阶段联合检测胱抑素C、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同型半胱氨酸(Hcy)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在2020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单纯高血压患者70例及高血压肾病早期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分析在高血压肾病早期阶段联合检测胱抑素C、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同型半胱氨酸(Hcy)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在2020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单纯高血压患者70例及高血压肾病早期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入院后均行生化分析检验,测定其胱抑素C、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Hcy结合蛋白水平,比较单纯高血压患者与高血压肾病早期患者各指标间的差异,并分析胱抑素C、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Hcy诊断高血压肾病的效能。结果:单纯高血压组胱抑素C、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Hcy水平均低于高血压早期肾病组,且载脂蛋白A1水平高于高血压早期肾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胱抑素C、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同型半胱氨酸Hcy诊断高血压早期肾病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869)、灵敏度(88.47%)、特异度(90.06%)均高于各指标单一诊断效能。结论:对于高血压早期肾病患者其体内胱抑素C、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有别于单纯高血压患者,该三项指标可作为临床依据,为高血压早期肾病的诊疗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肾病 早期 胱抑素c 载脂蛋白B 载脂蛋白A1 同型半胱氨酸Hc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GSK-3β、CX3CR1水平与神经功能和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20
作者 时伟 戴胜燕 +3 位作者 张立娜 马艳 纪利利 郭书琴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5年第2期238-241,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CX3C趋化因子受体-1(CX3CR1)水平与神经功能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1年7月—2022年7月在本院就诊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130例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在本院体检的健康者130例...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CX3C趋化因子受体-1(CX3CR1)水平与神经功能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1年7月—2022年7月在本院就诊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130例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在本院体检的健康者13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根据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分(NIHSS)情况分为轻症组和重症组。Spearman等级法分析不同神经功能损伤程度与血清GSK-3β,CX3CR1表达水平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GSK-3β,CX3CR1水平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清GSK-3β,CX3CR1水平显著升高(t=7.962、8.735,P<0.05);重症组血清GSK-3β、CX3CR1水平显著高于轻症组(t=2.478、2.633,P=0.015、0.010);NIHSS评分与血清GSK-3β,CX3CR1水平均呈正相关(r=0.533、0.497,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IHSS评分、血清GSK-3β和CX3CR1水平均可作为影响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得出,血清GSK-3β、CX3CR1诊断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2、0.829,联合诊断的AUC为0.933,优于二者单独诊断(P<0.05)。结论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GSK-3β、CX3CR1水平显著升高,且与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密切相关,GSK-3β和CX3CR1二者联合检测对患者预后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急性脑梗死 糖原合成激酶3β cX3c趋化因子受体-1 神经功能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