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runnstrom分级取穴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1
作者 马素慧 窦娜 +4 位作者 陈长香 李建民 崔颖 李丹 吴庆文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572-1574,共3页
目的:观察Brunnstrom分级取穴对脑卒中肢体偏瘫运动功能和ADL的影响。方法:将95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观察组按Brunnstrom分级取穴,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取穴,两组均进行常规神经内科处理,并Bobath技术为主的康复训... 目的:观察Brunnstrom分级取穴对脑卒中肢体偏瘫运动功能和ADL的影响。方法:将95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观察组按Brunnstrom分级取穴,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取穴,两组均进行常规神经内科处理,并Bobath技术为主的康复训练;并对两组采用简式Fugl-Meye运动功能评测(FMA)和Barthel指数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进行量化评定;结果:治疗1、3个月后两组FMA评分、Barthel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提高,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按照Brunnstrom分级取穴可以明显改善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提高ADL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brunnstrom分级 取穴 运动功能 AD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线七针疗法联合肢体康复锻炼治疗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研究
2
作者 魏婕 苏庆庆 《临床误诊误治》 2025年第5期84-88,100,共6页
目的探讨五线七针疗法和肢体康复锻炼在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1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2例给予肢体康复锻炼治疗,观察组50例在对照... 目的探讨五线七针疗法和肢体康复锻炼在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1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2例给予肢体康复锻炼治疗,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五线七针疗法治疗,2组均治疗4周。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Brunnstrom分级改善情况、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分、Wolf运动功能测试量表(WMFT)评分、Fugl-Meyer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0%(47/50)高于对照组的75.00%(39/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NIHSS评分降低、MBI评分升高,且观察组治疗后NIHSS和MBI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P<0.01)。治疗后2组WMFT和Fugl-Meyer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升高更明显(P<0.05,P<0.01)。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下降,且观察组下降程度更明显(P<0.05,P<0.01)。治疗后2组Brunnstrom分级改善情况均优于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Brunnstrom分级改善情况较对照组好(P<0.05)。治疗后2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P<0.01)。2组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采用五线七针疗法和肢体康复锻炼治疗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临床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症状、肢体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生活能力,并能减轻患者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肢体功能障碍 五线七针疗法 肢体康复锻炼 brunnstrom分级 生活质量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级康复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肌张力影响的动态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红星 王彤 +1 位作者 陈旗 侯红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807-810,共4页
目的:明确脑卒中后三级康复干预对肌张力转归和肢体功能恢复的动态变化规律,为脑卒中康复训练和功能预测提供依据。方法:选择80例发病3周内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康复组。采用改良Ashworth进行肌张力评定,Brunnstrom... 目的:明确脑卒中后三级康复干预对肌张力转归和肢体功能恢复的动态变化规律,为脑卒中康复训练和功能预测提供依据。方法:选择80例发病3周内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康复组。采用改良Ashworth进行肌张力评定,Brunnstrom分级评定肢体功能恢复,分别在入组时、病程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进行评定。结果:①肌张力变化:入组时,康复组肌张力改良Ashworth0级的上肢、下肢在病程1个月时分别有69.2%、90.5%升高到1级或以上;但随病程延长至3、6个月时,呈现为向0级转归的趋势,至病程6个月时,上下肢肌张力1级或以上的比例分别降低到38.4%,42.9%;对照组在整个病程中由0级转归为1级或以上的比例呈持续增加趋势,至病程6个月时,上下肢分别升高到81.5%和90.5%。肌张力1级或以上的上肢、下肢在整个病程中向0级转归的比例持续增高,病程6个月时,上、下肢分别有64.3%和68.4%转归为0级。②肢体功能:康复组上、下肢Brunnstrom分级随病程延长不断提高(P<0.05),而对照组仅在病程1个月时有所提高,至病程3个月和6个月时,无明显提高(P>0.05);并且康复组在病程3、6个月时,较对照组相应病程明显增加(P<0.05)。结论:三级康复干预的早期有助于诱发软瘫肌肉张力出现,持续康复干预则抑制肌张力增高,促使高肌张力转归为正常;并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肌张力 三级康复干预 brunnstrom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