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津滨海湿地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1
作者 郝翠 李洪远 +3 位作者 李姝娟 孟伟庆 吴璇 王秀明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276-1282,共7页
对天津滨海湿地的土壤有机碳(SOC)储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滨海湿地土壤表层(0~30 cm)w(SOC)为(8.55±3.98)gkg,平均土壤有机碳密度为(4.70±1.91)kgm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土地覆盖类型看,除林地外,滨海湿地土壤中w(SOC... 对天津滨海湿地的土壤有机碳(SOC)储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滨海湿地土壤表层(0~30 cm)w(SOC)为(8.55±3.98)gkg,平均土壤有机碳密度为(4.70±1.91)kgm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土地覆盖类型看,除林地外,滨海湿地土壤中w(SOC)也处于偏低水平.滨海湿地的土壤中w(SOC)与土壤环境因子有显著相关关系,由此建立回归方程,认为土壤中w(黏粒)和pH是影响土壤中w(SOC)的最主要因素,二者可以解释71.8%的土壤有机碳分布情况.提出对滨海湿地的改良建议,认为适当地进行人为管理和调控,对土壤环境的改善及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增加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湿地 土壤有机碳 环境因子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滨海新区湿地环境演化与景观格局动态 被引量:14
2
作者 孟伟庆 李洪远 +5 位作者 郝翠 梁耀元 莫训强 蔡喆 阎维 程晨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CAS CSCD 2009年第2期4-7,共4页
从历史演化和景观格局动态变化两个方面对天津滨海新区湿地生态系统的演变进行了研究。历史上天津地区为海洋,自滨海新区成陆以来,经历了多次的海浸和洪水淹没,海浸期间发生陆地湿地化,海退和洪水退却时发生水体湿地化。本文总结了自地... 从历史演化和景观格局动态变化两个方面对天津滨海新区湿地生态系统的演变进行了研究。历史上天津地区为海洋,自滨海新区成陆以来,经历了多次的海浸和洪水淹没,海浸期间发生陆地湿地化,海退和洪水退却时发生水体湿地化。本文总结了自地质时期以来的历史演化模型。同时在GIS和RS技术支持下,运用FRAG-STATS软件,研究了1979-2008年滨海新区湿地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滨海新区的发展和土地利用强度的增大,研究区景观斑块数量增加、平均斑块面积减少的趋势比较明显,景观呈现破碎化的趋势;总体上,近30年中,滨海新区湿地总面积变化不大,并没有大面积持续减少。景观破碎程度从1979年开始持续上升,中间略有波动,但总体上升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新区 湿地 演化 景观格局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滨海盐碱湿地土壤种子库特征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莫训强 李洪远 +3 位作者 蔡喆 李端 郝翠 梁耀元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2-57,共6页
对天津滨海新区典型盐碱湿地土壤种子库进行了研究。通过选取三个标准样地进行野外调查,采用种子萌发实验确定土壤种子库的活性、种类及数量;对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和数量、物种多样性指数、相似性指数及时空分布等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 对天津滨海新区典型盐碱湿地土壤种子库进行了研究。通过选取三个标准样地进行野外调查,采用种子萌发实验确定土壤种子库的活性、种类及数量;对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和数量、物种多样性指数、相似性指数及时空分布等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滨海新区盐碱湿地土壤种子库共有26植物,种子库的密度在6809~30644粒/m2之间;种子库的生态优势度在0.51~0.81之间,多样性指数相对较低,其中Shannon-Wiener指数最高为1.78;土壤种子库与地面植被之间的相似性指数较低,最低为0.21;种子库的垂直分布特征较为明显,其中0~5cm层种子数量最多,种子数量层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此外,还研究了土壤种子库萌发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得出其萌发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为今后土壤种子库应用于植被恢复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种子库 湿地 天津滨海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滨海新区湿地退化现状及其恢复模式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孟伟庆 李洪远 +2 位作者 王秀明 李姝娟 吴璇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44-147,共4页
滨海新区是东亚至澳大利亚候鸟迁徙的驿站,面积广阔的湿地生态系统为该区域主要的自然生态背景,区内有河流、湖泊、滩涂和沼泽等湿地类型,为水禽提供了必要的栖息地和繁殖地。但由于人为不合理利用和自然的原因导致滨海新区湿地退化现... 滨海新区是东亚至澳大利亚候鸟迁徙的驿站,面积广阔的湿地生态系统为该区域主要的自然生态背景,区内有河流、湖泊、滩涂和沼泽等湿地类型,为水禽提供了必要的栖息地和繁殖地。但由于人为不合理利用和自然的原因导致滨海新区湿地退化现象严重。主要表现为自然湿地大量丧失、湿地被蚕食、湿地水质污染严重、湿地结构改变导致生态功能丧失。在分析退化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恢复的对策并重点提出了针对滨海新区湿地恢复的林草地+湿地生态恢复模式,为该区域的湿地恢复和环境保护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退化特征 滨海新区 生态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市滨海新区湿地优势植物区系特征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莫训强 李洪远 +3 位作者 郝翠 孟伟庆 梁耀元 李端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9-83,共5页
应用植物区系地理学的基本原理,采用样方调查和标本采集等方法,对天津市滨海新区湿地植被的科、属、种和地理成分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植物共有46科135属232种。优势科现象明显,单种属数量多,其中菊科(Compositae),禾本科(Grami... 应用植物区系地理学的基本原理,采用样方调查和标本采集等方法,对天津市滨海新区湿地植被的科、属、种和地理成分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植物共有46科135属232种。优势科现象明显,单种属数量多,其中菊科(Compositae),禾本科(Gramineae),豆科(Leguminosae),藜科(Chenopodiaceae),蓼科(Po-lygonaceae)等5个较大科的种子植物构成了天津滨海新区湿地植物区系的主体。研究区域内湿地植物区系成分中世界分布属为多,达38属,占属总数的28.36%,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湿地植被的隐域性特征;其次是泛热带分布和北温带分布,分别占属总数的20.90%和15.67%;盐生植物占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滨海新区 区系特征 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市滨海新区芦苇湿地恢复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3
6
作者 许妍 许自舟 +4 位作者 梁斌 洛昊 鲍晨光 梁雅惠 马明辉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1-107,共7页
利用综合评价模型,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空间分析功能,以土地利用、土壤类型、坡度、降雨量和人类干扰活动作为评价因子,对天津滨海新区芦苇湿地恢复进行了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较适宜开展湿地恢复的比例为21.46%,一般适宜比例为21.8... 利用综合评价模型,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空间分析功能,以土地利用、土壤类型、坡度、降雨量和人类干扰活动作为评价因子,对天津滨海新区芦苇湿地恢复进行了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较适宜开展湿地恢复的比例为21.46%,一般适宜比例为21.87%,不适宜比例占56.68%,其中较适宜湿地恢复的区域集中分布在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周边、独流减河下游、北塘入海口以及沿海滩涂,海河流域两侧也有零星分布。在适宜性评价基础上,对未来芦苇湿地恢复与建设的重点区域进行了成效预评估,芦苇对TC、TN、TP的年吸收通量约为1.3935×104、0.0258×104、0.0017×104t,能有效地减少入海排污压力和污染物对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的影响。研究结论可为天津湿地治理与生态恢复、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景观优化等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恢复 适宜性 滨海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海新区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被引量:7
7
作者 何利平 冯海云 王鸿飞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11年第5期42-47,共6页
滨海新区湿地类型多样,作为滨海新区生态环境与景观生态的基质,对其区域生态、景观生态及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以滨海新区湿地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综合采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条件价值法等评估方法,对其生态系统服... 滨海新区湿地类型多样,作为滨海新区生态环境与景观生态的基质,对其区域生态、景观生态及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以滨海新区湿地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综合采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条件价值法等评估方法,对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估算。结果表明,滨海新区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为4 276.77亿元,其中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分别为412 594万元、40 411 851万元和1 943 256万元。因此,滨海新区湿地对维持当地可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滨海新区湿地资源管理和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湿地资源的生态功能,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新区 湿地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价值估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滨海新区湿地生态恢复模式 被引量:8
8
作者 马春 张光玉 +4 位作者 张晓春 李洪远 鞠美庭 周斌 张騄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0-33,38,共5页
受人类频繁活动的影响,天津滨海新区湿地已遭受严重破坏,亟需开展湿地生态恢复的研究与实践工作。在分析湿地生态恢复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包括蓄水型湿地和溪流型湿地两大类型的14种湿地生态恢复模式,分析了各种恢复模式的恢复目标、适... 受人类频繁活动的影响,天津滨海新区湿地已遭受严重破坏,亟需开展湿地生态恢复的研究与实践工作。在分析湿地生态恢复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包括蓄水型湿地和溪流型湿地两大类型的14种湿地生态恢复模式,分析了各种恢复模式的恢复目标、适用范围、具体的恢复技术,并根据天津滨海新区各湿地类型生物和水文等不同特征提出了湿地生态恢复的技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滨海新区 湿地 生态恢复模式 湖滨带 护岸 河漫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滨海新区湿地植物群落特征及植被演替过程 被引量:3
9
作者 郝翠 李洪远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7-81,共5页
为了研究滨海新区湿地植物的特征和生态效益,更好的了解湿地植物群落的价值,研究了湿地植物的种类及区系组成、植物多样性及其分布、湿地植被的演替规律,研究得出本区湿地植物种类较多,共232种,科属种分布广泛,植物丰富度较高,均匀度一... 为了研究滨海新区湿地植物的特征和生态效益,更好的了解湿地植物群落的价值,研究了湿地植物的种类及区系组成、植物多样性及其分布、湿地植被的演替规律,研究得出本区湿地植物种类较多,共232种,科属种分布广泛,植物丰富度较高,均匀度一般,湿地植物受水盐程度影响较大,演替过程主要由水盐程度主导;水分多时向湿生水生植物演替如碱菀、芦苇等,水分少盐度高时多发生向中生盐生植物的演替如獐毛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植物 滨海新区 多样性 演替 群落特征 植物种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滨海新区湿地生态恢复需水量评估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晓春 马春 +1 位作者 陈卫平 李洪远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3-66,130,共5页
生态需水量的核算是湿地水文生态恢复的关键步骤。通过分析计算,评估天津滨海新区湿地生态系统各类生态需水的3个特征值:最低生态需水量(即湿地生态系统丧失生态功能的临界需水量)、最适生态需水量(即维持湿地生态功能最佳状态的需水量... 生态需水量的核算是湿地水文生态恢复的关键步骤。通过分析计算,评估天津滨海新区湿地生态系统各类生态需水的3个特征值:最低生态需水量(即湿地生态系统丧失生态功能的临界需水量)、最适生态需水量(即维持湿地生态功能最佳状态的需水量)、最高生态需水量(即湿地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最大水量),得出如下结论:天津滨海地区湿地的生态需水主要包括蒸发蒸散需水量、湿地土壤需水量、补给地下水、湿地生物栖息地需水量4个部分;湿地的最低生态需水量为177.68×106~276.85×106 m3,最适生态需水量539.23×106~807.81×106 m3,最高生态需水量1 206.55×106~1 409.02×106 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滨海新区 生态恢复 蒸发蒸散需水量 湿地土壤需水量 地下水补给需水量 生物栖息地需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市滨海新区湿地动态变化监测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子潇 邵金修 +1 位作者 李承鑫 颜悦 《城市勘测》 2018年第3期99-104,共6页
湿地是水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区域,利用1985年~2012年历史遥感影像、地形图等资料提取了滨海新区湿地分布数据,在此基础上综合利用GIS技术和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对滨海新区的湿地变化特征及其变化驱动因素进行了... 湿地是水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区域,利用1985年~2012年历史遥感影像、地形图等资料提取了滨海新区湿地分布数据,在此基础上综合利用GIS技术和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对滨海新区的湿地变化特征及其变化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85年~1998年期间,滨海新区湿地总量变化微小,但各类湿地要素变化明显,永久性草本沼泽和水塘面积下降明显,而水产池塘面积大幅增加,其中永久性草本沼泽作为一种重要的湿地资源在此期间几乎消失殆尽,其各项景观指数波动剧烈;1998年~2006年间,滨海新区湿地面积略微下降,各类湿地要素面积无明显波动,其中滩涂面积虽无明显变化,但景观形态变化明显;2006年~2012年间,滨海新区湿地总量与各类湿地景观面积都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滨海新区滩涂近乎消失。滨海新区在1985年~2012年间各景观类型所占比例逐渐趋于单一化,景观异质性减弱。研究表明,伴随着滨海新区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人类活动是导致滨海新区湿地变化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新区 湿地 景观格局 驱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海新区北大港湿地生态恢复技术体系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常华 乔建哲 冯海云 《绿色科技》 2012年第6期146-148,150,共4页
指出了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是当前湿地领域研究的重点。总结了国内外湿地恢复的工程实践中使用的技术方法,以天津市北大港湿地为实证,应用湿地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程序对北大港湿地减少的原因、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依据湿地恢... 指出了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是当前湿地领域研究的重点。总结了国内外湿地恢复的工程实践中使用的技术方法,以天津市北大港湿地为实证,应用湿地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程序对北大港湿地减少的原因、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依据湿地恢复体系提出了相应的恢复技术,为湿地生态恢复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新区 北大港湿地 恢复程序 恢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海新区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程度诊断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冯海云 何利平 +2 位作者 常华 孟伟庆 李洪远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10年第9期99-104,共6页
滨海新区湿地类型多样,作为滨海新区生态环境与景观生态的基质,对其区域生态、景观生态及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根据滨海新区湿地生态系统特征,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下,建立了退化诊断分析指标体系,共两个大类23个单项指标,并通过... 滨海新区湿地类型多样,作为滨海新区生态环境与景观生态的基质,对其区域生态、景观生态及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根据滨海新区湿地生态系统特征,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下,建立了退化诊断分析指标体系,共两个大类23个单项指标,并通过AHP法、专家咨询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在此基础上,结合GIS技术将滨海新区湿地划分为11个具体的退化研究区域,并参照诊断标准对各项指标打分,计算各评价区域综合诊断指数,依据综合诊断指数分析了评价区域生态系统退化状况,为今后湿地恢复实践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新区 湿地生态系统 退化程度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滨海新区湿地景观连接度距离阈值研究 被引量:25
14
作者 杜志博 李洪远 孟伟庆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6534-6544,共11页
在应用景观连接度研究景观格局变化时,选择适宜的距离阈值是关键。适宜的距离阈值有利于识别景观中的关键斑块并及时发现连接脆弱的区域,对景观格局动态分析、生态恢复研究等均具有重要意义。以天津市滨海新区湿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 在应用景观连接度研究景观格局变化时,选择适宜的距离阈值是关键。适宜的距离阈值有利于识别景观中的关键斑块并及时发现连接脆弱的区域,对景观格局动态分析、生态恢复研究等均具有重要意义。以天津市滨海新区湿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区域划分为不同的焦点景观,焦点景观是依据研究区域栖息候鸟的生境面积而划分的面积大小相同的区域,并通过ArcGIS中的泰森多边形分析实现,焦点景观分析可为面积更大、结构更加复杂的景观分析提供新的思路。文章选取斑块间链接数(NL)、组分数(NC)、等效连接面积指数(ECA)、景观巧合概率指数(LCP)来表征景观连接度,设定100、200、400、600、800、1000、1500、2000、3000、5000、8000 m共11个距离阈值,探讨不同距离阈值下各指数的变化规律,对比分析研究区域整体景观斑块和焦点景观内各斑块的连接度指数随距离阈值变化的异同,最终确定研究区域最佳距离阈值。结果表明:(1)各焦点景观内斑块的景观连接度指数随距离阈值的变化趋势与研究区域整体景观斑块相似且对应的最佳距离阈值相同;(2)天津市滨海新区湿地景观连接度距离阈值的适宜范围是400—800 m,该区间内进行景观格局分析研究能够较为真实的反映出研究区域实际景观状况;(3)通过进一步研究,最终确定400 m为天津滨海新区湿地景观连接度最佳距离阈值。研究结果可为天津市滨海新区湿地景观研究提供参考,在实际研究中距离阈值的选择可根据具体研究目标、研究层次需求等进行适当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滨海新区 湿地 焦点景观 景观连接度 距离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受损遥感识别方法及其在天津滨海新区的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吕金霞 蒋卫国 +3 位作者 王文杰 荔琢 陈征 陈坤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20年第1期1-8,共8页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对湿地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造成湿地严重受损,开展湿地资源的时空变化监测对于湿地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多时期土地利用数据和长时间序列的Landsat影像数据,利用马尔科夫转移矩阵和GIS空间分析...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对湿地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造成湿地严重受损,开展湿地资源的时空变化监测对于湿地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多时期土地利用数据和长时间序列的Landsat影像数据,利用马尔科夫转移矩阵和GIS空间分析法分析湿地类型受损状况,利用趋势分析法分析长时间序列和不同阶段的湿地植被、水体和土壤湿度要素受损状况,构建了湿地受损遥感识别方法,综合湿地类型和湿地要素受损状况,分析湿地受损模式,并在天津滨海新区进行案例研究。结果显示:滨海新区湿地类型受损主要分为3个时期(1980s—2000年、2000—2009年、2009—2015年),期间湿地经历了从受损到恢复的过程,1980s—2015年滨海新区湿地面积增加了41.40 km2;1984—2015年湿地要素均呈退化趋势,植被、水体和土壤显著退化的面积分别为364.66、221.28和253.94 km2。在不同时间段内,影响湿地面积受损的主导因素不同,3个时期滨海新区湿地受损分别是植被、水体和植被占主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湿地 受损识别 遥感 天津滨海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汉沽滨海湿地现状调查与思考 被引量:5
16
作者 魏明芳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0年第5期115-118,共4页
调查和研究了天津汉沽滨海湿地资源和保护现状,说明了保护湿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最后,提出了湿地保护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 天津 汉沽 滨海湿地 现状 调查 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可恢复性评价方法及其应用——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吕金霞 王文杰 +3 位作者 蒋卫国 陈征 荔琢 邓雅文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20年第1期9-16,共8页
通过湿地可恢复性评价可获知湿地恢复的难易程度,为湿地修复的选址与实施提供理论支撑。基于湿地类型和生态要素数据,利用湿地类型丧失区和湿地要素受损区构建了受损湿地可恢复性评价方法,定量评价湿地受损区尺度的可恢复性;借助区域内... 通过湿地可恢复性评价可获知湿地恢复的难易程度,为湿地修复的选址与实施提供理论支撑。基于湿地类型和生态要素数据,利用湿地类型丧失区和湿地要素受损区构建了受损湿地可恢复性评价方法,定量评价湿地受损区尺度的可恢复性;借助区域内地形条件、城镇化影响和生态重要性指标,利用源-汇理论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构建了湿地所在区域可恢复性评价方法,定量评价区域尺度的湿地可恢复性;从湿地受损区和湿地所在区域2个尺度,构建湿地自然可恢复性评价方法,并对天津滨海新区湿地可恢复性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在湿地受损区尺度,滨海新区稳定湿地区面积为640.30 km^2,在整个恢复区面积中占比最大;其次是最难恢复区,面积为381.85 km^2,占比为22.15%;最难恢复区和较难恢复区面积约占整个恢复区的42.36%。在湿地所在区域尺度,滨海新区湿地可恢复性在中等和高等安全水平下,较易恢复区面积均为1695.65 km^2,占比为82.02%,难恢复区面积分别为67.55和129.05 km^2,占比为3.27%和6.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遥感 可恢复性 评价 天津滨海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信息的滨海新区湿地变化的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于洋 刘文岭 《微计算机信息》 2010年第31期188-189,206,共3页
本文以天津滨海新区为研究对象,以1995年和2007年的Landsat TM影像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对湿地变化进行分析。为了区分各湿地类型,通过ERDAS遥感软件和ArcGIS软件相结合,对遥感图像进行了一系列处理,经过预处理、分类、面积统计、栅格矢量... 本文以天津滨海新区为研究对象,以1995年和2007年的Landsat TM影像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对湿地变化进行分析。为了区分各湿地类型,通过ERDAS遥感软件和ArcGIS软件相结合,对遥感图像进行了一系列处理,经过预处理、分类、面积统计、栅格矢量转换、拓扑检查、制图等步骤,生成天津市滨海新区各湿地类型分布图。研究结果表明,滨海新区湿地面积近12年来呈整体增加的趋势,人工湿地增加,天然湿地呈破碎化减少的趋势,并进一步分析其变化原因及治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新区 湿地 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育滨海湿地 实现持续发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许昱辉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12年第2期60-62,共3页
滨海新区是天津市东部重点建设的经济区域,沿海有大量湿地,对当地的生态环境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随着滨海新区的开发建设,该区的湿地面临着如何保护等实际问题。本文从生态学的角度就目前滨海新区的湿地生态功能、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滨海新区是天津市东部重点建设的经济区域,沿海有大量湿地,对当地的生态环境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随着滨海新区的开发建设,该区的湿地面临着如何保护等实际问题。本文从生态学的角度就目前滨海新区的湿地生态功能、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进行了评述,并就目前该区域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如何合理有序地开发与保护提出建议,旨在使滨海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协调统一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滨海新区 湿地生态 可持续发展 建议与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库带多级表面流湿地水污染控制
20
作者 陈辉 邓王轩 麻金卫 《环境与发展》 2018年第7期169-169,173,共2页
随着新兴污水处理技术的兴起,人工湿地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其中表面流人工湿地更是在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成为水库滨库带水污染防治的重要手段。本文以南山沟湿地工程为例,探讨了表面流湿地的具体应用。该工程位于碧... 随着新兴污水处理技术的兴起,人工湿地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其中表面流人工湿地更是在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成为水库滨库带水污染防治的重要手段。本文以南山沟湿地工程为例,探讨了表面流湿地的具体应用。该工程位于碧流河水库上游滨库带,工程采用多级表面流湿地工艺,可以同时对城镇生活污水和汇水区的非点源污染进行净化;该工程中还设置了溢流堰,增大了各级湿地长宽比等,通过这些措施提升了处理效果,有效地削减了入库污染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库带 水污染控制 人工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