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ianjing Spectacle: Soundscapes of Bianjing and Identities in Song Dynasty Literature
1
作者 LI Gui 《Frontiers of Literary Studies in China-Selected Publications from Chinese Universities》 2024年第1期77-102,共26页
By closely examining the literary works of the Song Dynasty,such as prose,poetry,rhyme-prose,lyrics,notes,and miscellaneous theses,this paper combines historical and literary evidence to rediscover the 13 types of sou... By closely examining the literary works of the Song Dynasty,such as prose,poetry,rhyme-prose,lyrics,notes,and miscellaneous theses,this paper combines historical and literary evidence to rediscover the 13 types of soundscapes and their corresponding spaces in the Bianjing City,the capital of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and it reveals the causes and historical-cultural significance of these soundscapes.Focusing on the key issues of soundscape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ound spaces,identities,discourses,and literary achievements depicted in the writings about Bianjing.It argues that the“Bianjing Spectacle”of vendors’cries described by the Southern Song people can be used as a summary of the soundscape characteristics of Bianjing.Furthermore,it interprets the special silence,crying,and the absence of the sounds of production from an aesthetic perspective.By rediscovering,analyzing,and interpreting the soundscapes of Bianjing,this paper reveal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at the sound level and differentiates various“auditory communities.”It thereby demonstrates the portrayal of Bianjing in Song literature,addresses theoretical hot topics in literature and geography,and builds on Marx’s arguments to propose that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history,the world,and ourselves requires an in depth study of the soundscapes in lit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ng literature bianjing in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soundscapes IDENTITIES transformation during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原文传递
记忆之场:《东京梦华录》空间美学建构
2
作者 叶文亮 代美妍 《时尚设计与工程》 2024年第3期11-12,15,共3页
《东京梦华录》将记忆与空间联系在一起,作者孟元老试图通过记忆再现北宋都城的繁华景象。真实的情感依附在碎片化的记忆空间之中,建构出北宋遗民的记忆之场。通过对《东京梦华录》空间元素的分析,归纳出其中蕴含的美学特点。整理空间... 《东京梦华录》将记忆与空间联系在一起,作者孟元老试图通过记忆再现北宋都城的繁华景象。真实的情感依附在碎片化的记忆空间之中,建构出北宋遗民的记忆之场。通过对《东京梦华录》空间元素的分析,归纳出其中蕴含的美学特点。整理空间与记忆的关系,并强调了记忆在当代空间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都城 记忆之场 美学 空间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宋京畿地区洪涝的协同治理 被引量:2
3
作者 梁建国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4-112,共9页
北宋京畿地区的洪涝治理是自上而下的行政行为,体现着朝廷和各级政府的组织能力,在实际运作中既需要君主和朝廷的动员,也仰赖开封府、州县以及治水机构和官员的协作。宋初,由于缺少专职的治水机构和职官,君主通过选派武将、宦官及门官... 北宋京畿地区的洪涝治理是自上而下的行政行为,体现着朝廷和各级政府的组织能力,在实际运作中既需要君主和朝廷的动员,也仰赖开封府、州县以及治水机构和官员的协作。宋初,由于缺少专职的治水机构和职官,君主通过选派武将、宦官及门官员等亲信来开展治水事务。这种君主授权的近臣治理模式,在政令传达上更便捷,行政效率也更高,但这往往取决于君主的个人意志和权威,因而难以长期持续。自宋真宗朝开始,逐渐走向设官分职的制度化模式,先后有多个机构和职官参与京畿地区的洪涝治理。作为专项事务,洪涝治理的开展依托相应的机构,比较简捷的形式是基于既有的行政区划,将洪涝治理的职责划归相应的行政机构。洪涝灾害一般会超出既有行政区划的边界,宋廷因地制宜地设置了跨越行政区划的专职机构或差遣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京畿 洪涝 协同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都长安与宋都汴京“宫市”探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宋立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49-52,共4页
通过探析唐都长安与宋都汴京"宫市"源流及特点,唐长安"宫市"由宫廷娱乐演变为置史专知或由"宦者"专知为宫廷采办物资的特殊机构,宋汴京"宫市"则顺应唐制,逐渐演变为官商合一的采办机构。唐宋&q... 通过探析唐都长安与宋都汴京"宫市"源流及特点,唐长安"宫市"由宫廷娱乐演变为置史专知或由"宦者"专知为宫廷采办物资的特殊机构,宋汴京"宫市"则顺应唐制,逐渐演变为官商合一的采办机构。唐宋"宫市"是国都城市独特的产物,其产生、运营同唐宋时期城市商品经济发展有关。唐宋"宫市"一脉相承,使宫廷采办制度日趋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都长安 宋都汴京 宫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宋汴京戏剧文化——以《东京梦华录》为主要考察对象 被引量:1
5
作者 牛慧芳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7年第4期152-156,共5页
北宋时期,伴随商品经济的繁荣,戏剧也迅速发展。试以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为主要考察对象,根据书中对汴京社会场景的记载,分析北宋戏剧的历史地位、演出场所、演出情景等。
关键词 北宋 汴京 戏剧 《东京梦华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汴京意象 被引量:4
6
作者 翦伯象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67-73,共7页
在宋人的词曲生产过程中 ,汴京不仅是以都城的形象进入生产活动 ,而且更是以一种别致的词学意象进入生产活动。这种词学意象包括京阙意象、长安古道意象、玉京仙子意象三种主要生存形态 ;其流变过程分为晏柳勃兴期、苏黄回潮期、清真鼎... 在宋人的词曲生产过程中 ,汴京不仅是以都城的形象进入生产活动 ,而且更是以一种别致的词学意象进入生产活动。这种词学意象包括京阙意象、长安古道意象、玉京仙子意象三种主要生存形态 ;其流变过程分为晏柳勃兴期、苏黄回潮期、清真鼎盛期、南渡持续期、南宋转型期五个阶段。汴京意象的兴盛与宋人的都城文化意识、地域文化意识、精神家园意识具有内在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词 汴京 意象 都城文化意识 地域文化意识 精神家园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宋西京洛阳的社会风尚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祥云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39-44,共6页
北宋时期,西京洛阳是京师开封之外的又一文教重镇,吸引了大批闲退官僚士绅、四方名士硕儒,逐步形成了注重自身道德修养,坚持儒家礼法教条的社会风尚。敦名重教、贵齿尚贤、乐易闲适是其社会风尚的几大特色。
关键词 北宋 西京洛阳 社会风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宋首都圈空间格局与政治家族活动述论
8
作者 廖寅 李欣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26,共11页
结合人居环境、墓葬环境、历史积淀、水路交通、土地资源等诸种因素,京西北路是北宋政治家族最理想的迁徙目的地。从政治家族的分布来看,北宋事实上的首都圈主要在开封府和京西北路,其中由开封府-郑州-河南府、开封府-许州、河南府-许... 结合人居环境、墓葬环境、历史积淀、水路交通、土地资源等诸种因素,京西北路是北宋政治家族最理想的迁徙目的地。从政治家族的分布来看,北宋事实上的首都圈主要在开封府和京西北路,其中由开封府-郑州-河南府、开封府-许州、河南府-许州构成的倒三角形地带既是北宋政治家族的活动中心,也是北宋的政治地理中心。北宋首都圈政治家族的活动具有鲜明的空间特性,在流动与更替之中,逐渐衍生出“开封府→河南府→许州→其余州府”的差序和排挤现象,并呈现出“北籍政治家族-洛阳”“南籍政治家族-许州”这样的地域组团倾向。政治家族汇聚于首都圈,主要的目的在于近望京师,更便利、有效地争取政治权力和调动政治资源,东京与西京是当时最著名的政治资源交易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首都圈 政治家族 空间格局 政治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北宋词曲的传播与消费 被引量:1
9
作者 翦伯象 《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84-88,共5页
词曲传播、词曲消费是北宋时代较为兴盛的两种词学活动。其传播类型有书信传播、书籍传播、宫廷应制传播、歌楼酒宴传播、送别赠答传播、郊外畅游传播等,其传播主体分别是词人、书商、歌妓等;其消费特点是全民性、娱乐性、二重性。传播... 词曲传播、词曲消费是北宋时代较为兴盛的两种词学活动。其传播类型有书信传播、书籍传播、宫廷应制传播、歌楼酒宴传播、送别赠答传播、郊外畅游传播等,其传播主体分别是词人、书商、歌妓等;其消费特点是全民性、娱乐性、二重性。传播-消费活动的兴盛,在于汴京具有优良的外部传播-消费条件,北宋词具有成熟的内部传播-消费机理,汴京词曲传播-消费是一个良性的循环链。北宋人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酝酿了粗浅的词曲传播-消费理论,其传播理论的核心———被传播的就是优秀的,其消费理论的核心———词曲消费是一种正常的、客观的、大众娱乐的精神活动和商业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词 词曲传播 词曲消费 汴京 循环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宋汴京民俗体育活动与项群分类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屈雯喆 《中州体育(少林与太极)》 2015年第3期42-46,共5页
北宋时期,汴京城市发展成为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最繁华的城市,其体育活动项目多样,有些体育活动项目还起源于北宋汴京,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逻辑归纳法等,收集整理兴盛于北宋汴京的各种民俗体育活动,并... 北宋时期,汴京城市发展成为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最繁华的城市,其体育活动项目多样,有些体育活动项目还起源于北宋汴京,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逻辑归纳法等,收集整理兴盛于北宋汴京的各种民俗体育活动,并依照体育项群理论分类方法对其北宋丰富的民俗体育文化进行分类研究,使得北宋民俗体育文化体系能够更加清晰完整。从而能够进一步发扬我国优秀民俗体育文化,使其获得创新并更好地应用于现代全民健身之中,同时也为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体育 非物质文化 传承 北宋汴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浒传》中的汴京元素
11
作者 程民生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6-102,共7页
北宋汴京是《水浒传》中最重要的两大场景之一,汴京人是其中最重要的群体之一。在"官逼民反"的主题中,汴京是"官逼"的代表,水泊梁山是"民反"的代表。书中多有对开封景观的赞美,多是梁山好汉的视角。全书... 北宋汴京是《水浒传》中最重要的两大场景之一,汴京人是其中最重要的群体之一。在"官逼民反"的主题中,汴京是"官逼"的代表,水泊梁山是"民反"的代表。书中多有对开封景观的赞美,多是梁山好汉的视角。全书120回中32回有汴京场景,约占27%,分量不轻。东京开封出现的频次仅次于梁山。《水浒传》中汴京人众多,身份复杂,共同点就是配角,且大多是对立面,配合了"官逼"的主题需要。其中妇女的共同点是都会卖唱。《水浒传》成功利用汴京以及汴京人,圆满完成了对水浒故事的叙述、梁山好汉形象的塑造,起承转合无不以汴京为场景、以汴京人为契机,使汴京与梁山难解难分,交相辉映。中国白话小说起源于北宋开封的瓦子勾栏,作为中国第一部白话文长篇小说,自然遍布着汴京的胎记。宋代京师开封对全国、对后代的影响,比其他朝代的都城影响更大。北宋以后,人们常将汴京与北宋合在一起,产生了"汴宋"一词,成为北宋的别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浒传》 北宋 汴京 场景 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京梦华录》与北宋时期的都市宗教信仰 被引量:1
12
作者 孟令法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15年第4期72-79,共8页
《东京梦华录》是一部描写北宋都城开封政治、经济、文化与市民生活的文人笔记,该书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幅宗教信仰的繁荣画面。在北宋的都城,不仅存在制度化的佛教、道教、祅教,还有以祖先崇拜、英雄崇拜为核心的普化宗教,它们并非独立地... 《东京梦华录》是一部描写北宋都城开封政治、经济、文化与市民生活的文人笔记,该书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幅宗教信仰的繁荣画面。在北宋的都城,不仅存在制度化的佛教、道教、祅教,还有以祖先崇拜、英雄崇拜为核心的普化宗教,它们并非独立地存在,而是具有娱乐与经贸功能的群体行为。北宋都市的宗教信仰在依附于统治者的同时,于外显的形式上又表现出社会分层的印记,但这种层级结构并不能改变宗教信仰作为人类精神依托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京梦华录》 北宋 开封 都市 宗教信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宋西京河南府双重职能研究
13
作者 龚延明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0,共10页
北宋河南府为西京所在,构成府一级行政管理与含有宫城的京城管理的双重职能。这一特殊性,产生了河南府行政机构之外的留守司、分司等特殊的机构和与之相应的用人制度。从而就形成了不同于宋代诸路路属府级行政管理制度的陪京府管理运作... 北宋河南府为西京所在,构成府一级行政管理与含有宫城的京城管理的双重职能。这一特殊性,产生了河南府行政机构之外的留守司、分司等特殊的机构和与之相应的用人制度。从而就形成了不同于宋代诸路路属府级行政管理制度的陪京府管理运作的模式。论文分述了:一、西京及河南府的沿革,及其为北宋三陪京之首的建制。二、河南府的职官制度,自府长官尹、少尹、知府,府属判官、推官至左、右军巡院等,其设官分职大体与开封府同,但编制成员远逊开封府。三、西京留守司制度及所属留守机构,留司源自河南府城内有宫城,为皇帝行幸起居之所。西京不同于东京之处,即便皇帝不亲征,平时,仍置西京留守,然其守卫、修葺宫城职能,渐渐退化,逐渐成为安置贬官或退闲、优贤朝臣之地。河南知府兼留守,导致河南府行政管理具有双重职能的特点。西京留守司所属留司御史台、国子监,"粗有职事",多为安置退居二线重臣或与当轴有异见之朝官,具有实职与虚职两种职能。四、西京分司官,名为中央派出机构之官员,在宋代已蜕变为一种特定的通称官名。无定员。其职能为优容有功劳而疾病不能任事者,及有过犯的责授官,为闲职,乾领禄俸。宋代西京留守司与分司官,是宋代孳生冗官的一个病灶,但多少也发挥了化解朝廷激烈政治斗争缓冲器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河南府 西京 官制 双重职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都长安与宋都汴京市场中的商人群体探析
14
作者 宋立 《安顺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12-14,53,共4页
通过分析唐都长安与宋都汴京市场中商人群体的构成,可以看出唐长安市场和北宋汴京市场除了有富商大贾、官商、中小商人、牙商等商人群体外,唐长安市场上还存在大批的胡商和外商,北宋汴京市场上则出现有纲卒、僧侣、道士等商人群体。这... 通过分析唐都长安与宋都汴京市场中商人群体的构成,可以看出唐长安市场和北宋汴京市场除了有富商大贾、官商、中小商人、牙商等商人群体外,唐长安市场上还存在大批的胡商和外商,北宋汴京市场上则出现有纲卒、僧侣、道士等商人群体。这一时期商人群体的构成日益趋向复杂化、多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都长安 宋都汴京 市场 商人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东京梦华录》看北宋时期的都市婚俗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文燕 汤夺先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5-118,共4页
以《东京梦华录》卷五《娶妇》为中心,辅以其他文献资料,从婚姻程序和婚礼习俗两个方面介绍北宋东京从议婚到成婚、从迎娶新妇到参拜礼仪的多项婚姻礼俗。复杂的婚姻礼仪背后积淀着时人的社会心态,蕴含着不同的文化意义与功能:如向公众... 以《东京梦华录》卷五《娶妇》为中心,辅以其他文献资料,从婚姻程序和婚礼习俗两个方面介绍北宋东京从议婚到成婚、从迎娶新妇到参拜礼仪的多项婚姻礼俗。复杂的婚姻礼仪背后积淀着时人的社会心态,蕴含着不同的文化意义与功能:如向公众宣告结婚的喜讯,保护新人免受邪魔侵扰,对新婚夫妇的美好祝愿和祈盼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京梦华录》 北宋 东京 都市婚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东京梦华录》看北宋都城城市旅游发展状况 被引量:2
16
作者 马媛媛 《安康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72-75,共4页
中国古代旅游活动发展到北宋时期已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尤其是北宋城市经济和文化的繁荣为城市旅游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以《东京梦华录》一书为主要文献资料,结合旅游学相关理论,探讨了北宋都城汴京的城市旅游活动发展状况。
关键词 《东京梦华录》 北宋 汴京 城市旅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宋三京留守司御史台考论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吉寅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8-37,共10页
北宋承袭唐、五代之制,先后于西京、南京、北京设立留守司御史台。然而,与唐、五代留台所掌事务繁剧不同,其职权随着宋初地方监察制度的完备而逐渐消弭,不再拥有对陪都地区完整的监察权,只剩下如拜表行香、纠举违失等礼制性的职能。其... 北宋承袭唐、五代之制,先后于西京、南京、北京设立留守司御史台。然而,与唐、五代留台所掌事务繁剧不同,其职权随着宋初地方监察制度的完备而逐渐消弭,不再拥有对陪都地区完整的监察权,只剩下如拜表行香、纠举违失等礼制性的职能。其长官由中、高阶的官员担任,然或老、或病,成为宋人眼中的赋闲之职。留台职权虽小,但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北宋陪都地区的政治向心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留守司御史台 西京 南京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宋时期代表书家在汴京的雅集研究——以苏轼黄庭坚贡举考校时的唱和为例
18
作者 杨军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76-179,共4页
北宋时期,汴京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书家在此会聚,如徐铉、王著、石延年、欧阳修、蔡襄、苏舜钦、刘敞、苏轼、黄庭坚、米芾、蔡京等都有在汴京的生活经历。苏轼和黄庭坚是北宋时期著名书法家,苏比黄年长八岁,二人亦师亦友。苏黄在汴京... 北宋时期,汴京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书家在此会聚,如徐铉、王著、石延年、欧阳修、蔡襄、苏舜钦、刘敞、苏轼、黄庭坚、米芾、蔡京等都有在汴京的生活经历。苏轼和黄庭坚是北宋时期著名书法家,苏比黄年长八岁,二人亦师亦友。苏黄在汴京为官时,经常以馆阁翰苑为中心,利用宫廷赐宴、贡举考校、馆阁曝书等机缘宴赏吟咏,挥毫泼墨,有些雅集活动被后世喻为"兰亭雅集"的重现1。以苏黄为代表的北宋书家在京师的聚合游从继承了魏晋风雅,又有所超越,形成了崇雅脱俗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态度,并逐渐呈现出一种富有深厚人文内涵的生活范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艺术 北宋 苏轼 黄庭坚 汴京 贡举 书法创作 审美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东京梦华录》看北宋酒文化 被引量:2
19
作者 狄晓胭 《开封大学学报》 2015年第4期7-10,共4页
宋代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追忆了繁华的故都。故都的繁华中包含着酒文化的繁盛。《东京梦华录》介绍了酒楼酒店的经营方式,描述了民间婚事嫁娶、岁时节庆方面的习俗,也记载了宫廷宴饮的礼节,这些活动中蕴涵着丰富的酒文化。酒事活动... 宋代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追忆了繁华的故都。故都的繁华中包含着酒文化的繁盛。《东京梦华录》介绍了酒楼酒店的经营方式,描述了民间婚事嫁娶、岁时节庆方面的习俗,也记载了宫廷宴饮的礼节,这些活动中蕴涵着丰富的酒文化。酒事活动中的酒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宋人的社会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京梦华录》 北宋 酒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社会学视野下的北宋汴京官窑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小林 《陶瓷研究》 2019年第4期17-21,共5页
艺术社会学属社会学门类下的分支学科,最早源于西方的美术学,由德国学者豪森施泰因首创。艺术社会学主要研究艺术生产的社会基础、艺术风格的社会根源、艺术家的社会理想、地位和作用等。本文从艺术社会学的视野之下去探析中国古代陶瓷... 艺术社会学属社会学门类下的分支学科,最早源于西方的美术学,由德国学者豪森施泰因首创。艺术社会学主要研究艺术生产的社会基础、艺术风格的社会根源、艺术家的社会理想、地位和作用等。本文从艺术社会学的视野之下去探析中国古代陶瓷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宋代官窑,及其铸就者—"民匠"。在阿诺德·豪泽尔艺术社会学理论中,艺术与社会有着相互依存的"互动"关系①。宋代官窑与民匠之间的社会关系受到社会变化的影响,从而形成既具有限制性又独立的关系。本文将北宋汴京官窑"民匠"作为重点研究对象,探讨官窑的历史演进以及民匠在北宋皇权统治之下的创造风格和时代价值。社会——艺术——艺人的互动是多维的,而艺人的价值认定也是多维的。民匠对于瓷器"模件"的"重复",不是机械单调的复制,而是在无数次的"重复"中,淬炼出精湛的技艺和炙烈的工匠精神。而这一切的成就和荣耀,都离不开宋代权利的规制、"民匠"个人成长和当时的社会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汴京 民匠 官窑 艺术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