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李玲 杨未晓 +2 位作者 李华斌 卢蕊 李玉民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09年第7期690-692,共3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颈动脉狭窄的关系,以期为脑梗死的临床早期防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分析我院138例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另选取138例同期住院或门诊非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比较研究两组颈动...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颈动脉狭窄的关系,以期为脑梗死的临床早期防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分析我院138例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另选取138例同期住院或门诊非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比较研究两组颈动脉斑块性质和颈动脉狭窄程度。结果:梗死组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梗死组出现多个颈动脉斑块的病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且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如脂质性软斑、扁平斑和溃疡性斑块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梗死组双侧和单侧颈动脉管腔狭窄明显多于对照组,且梗死组颈动脉中度和重度狭窄明显增多(P<0.05)。结论: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和中重度狭窄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颈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彩色多普勒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血脂成分异常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郭永和 昝朝霞 张维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1-104,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程度与血脂成分异常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1-04至2006-10在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的470例患者,其中确诊冠心病311例。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程度由三方面表示:造影是否诊断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支数即0支、1支、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程度与血脂成分异常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1-04至2006-10在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的470例患者,其中确诊冠心病311例。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程度由三方面表示:造影是否诊断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支数即0支、1支、2支、3支;冠状动脉狭窄病变Gensini总积分。根据病变积分分为4组,积分为0分的病例159例(积分0分组),积分大于0的病例以3分位点法,分位点积分为21、67,分为3组,0<积分≤21组(104例),21<积分≤67组(104例),67<积分≤197组(103例)。采用单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示在病变程度不同的患者中,随病变支数和病变Gensini总积分的增加,各血脂成分异常病例的发生率随之增加。在调整高血压,2型糖尿病,吸烟,性别和高尿酸危险因素后,Logistu多因素分析示各血脂成分异常均增加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危险性,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增高(OR=3.661,95%可信区间2.556,5.245,P=0.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OR=3.473,95%可信区间2.154,5.602,P=0.006),脂蛋白a[LP(a)]增高(OR=3.040,95%可信区间1.752,5.273,P=0.003),载脂蛋白B(Apo B)增高(OR=3.003,95%可信区间2.239,4.341,P=0.007)和载脂蛋白A1(Apo A1)降低(OR=2.746,95%可信区间1.606,4.694,P=0.019)。在调整收缩压水平,空腹血糖水平,年龄、性别和血尿酸水平后,各血脂成分水平与病变积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冠状动脉病变积分与LDL-C水平(β系数=0.279;SE:0.052;P=0.001),LP(a)水平(β系数=0.262;SE:0.083;P=0.011)和ApoB水平(β系数=0.417;SE:5.494;P=0.007)呈正相关,与HDL-C水平(β系数=-0.284;SE:0.177;P=0.001)和Apo A1(β系数=-0.465;SE:5.923;P=0.009)水平呈负相关。结论: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程度随各血脂成分异常发生率的增加而加重,故对血脂各异常成分的有效干预在控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异常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介入治疗在膝下动脉闭塞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陈一平 陈益光 +4 位作者 官怀文 陈济铭 陈仲武 郑捷 郭平凡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09年第2期105-107,共3页
目的:评价膝下动脉闭塞性病变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2007年12月间收治的42例(47条肢体)采用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的以膝下动脉病变为主的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2例患者的43... 目的:评价膝下动脉闭塞性病变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2007年12月间收治的42例(47条肢体)采用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的以膝下动脉病变为主的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2例患者的43条肢体闭塞病变治疗获得成功,成功率为91.5%(43/47),术后平均随访5月(1~10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1例介入治疗后1月行膝下截肢术,截肢率为2.1%。结论: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的膝下动脉病变可行性强、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近期疗效确切,长期疗效还需进一步随访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闭塞症 介入治疗 血管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LR2和TLR4在人颈动脉硬化斑块中的表达 被引量:6
4
作者 李金旭 王兵 +3 位作者 崔文军 丁语 张建辉 吴斐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6期4513-4517,共5页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2(TLR 2)和Toll样受体4(TLR 4)在人颈动脉硬化斑块中的表达及其与斑块形成的关系。方法根据术后组织病理学报告选择性收集36例新鲜颈动脉硬化斑块,其中软斑组12例,硬斑组12例,混合斑组12例,以及12例正常脾动脉组织作...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2(TLR 2)和Toll样受体4(TLR 4)在人颈动脉硬化斑块中的表达及其与斑块形成的关系。方法根据术后组织病理学报告选择性收集36例新鲜颈动脉硬化斑块,其中软斑组12例,硬斑组12例,混合斑组12例,以及12例正常脾动脉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R T-PCR检测标本组织中TLR 2及TLR 4 mR NA的表达水平;应用免疫组化检测TLR 2和TLR 4蛋白在标本组织中的表达。比较不同性质颈动脉硬化斑块组织TLR 2和TLR 4的mR 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R T-PCR结果显示颈动脉硬化斑块组织中TLR2和TLR4相对水平分别为(0.926±0.047)和(1.040±0.056),显著高于脾动脉组织的(0.646±0.033)和(0.691±0.031)(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TLR2和TLR4在颈动脉硬化斑块中相对水平分别为(135.295±17.787)和(130.368±14.969),显著高于脾动脉组织的(82.396±6.668)和(98.898±9.089)(P<0.05);且TLR 2和TLR 4mR NA及蛋白表达上调水平相关,TLR 2和TLR 4mR 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与斑块性质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LR2及TLR4在颈动脉硬化斑块组织中高表达;TLRs信号通路可能促进了颈动脉硬化程度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硬化斑块 TOLL样受体2 TOLL样受体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中基质金属蛋白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5
作者 陈东 严激 《安徽医药》 CAS 2010年第8期874-876,共3页
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众多因素中最重要的一种,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命。研究发现基质金属蛋白酶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文章主要通过叙述基质金属蛋白酶定义,来源、结构和分类等生物... 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众多因素中最重要的一种,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命。研究发现基质金属蛋白酶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文章主要通过叙述基质金属蛋白酶定义,来源、结构和分类等生物学基本特点及基质金属蛋白酶在血管重构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中的作用,来阐述基质金属蛋白酶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 病理学 血管重构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抵抗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与腔隙性脑梗死中的作用 被引量:5
6
作者 杜小平 万卫民 +1 位作者 黎园 杨期东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434-437,共4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和腔隙性脑梗死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对48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38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了研究。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及糖负荷后2h血糖浓度;采用放射免疫法测...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和腔隙性脑梗死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对48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38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了研究。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及糖负荷后2h血糖浓度;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空腹血胰岛素及糖负荷后2h血胰岛素浓度;采用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活性;采用氧化酶法测定甘油三酯的浓度;酶法测定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由公式求出;采用免疫法测定载脂蛋白A和B的浓度;免疫比浊法测定脂蛋白(a)的浓度;采用常规方法测定收缩压、舒张压和体质指数;采用空腹血糖与胰岛素浓度乘积的倒数的自然对数作为胰岛素敏感性指数。结果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和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空腹血糖(6.58±3.16mmolL和6.34±2.30mmolL)、空腹血胰岛素(13.6±9.1mIUL和13.4±8.1mIUL)、糖负荷后2h血糖浓度(9.2±2.3mmolL和9.2±2.5mmolL)、糖负荷后2h血胰岛素浓度(99.0±54.3mIUL和98.4±53.9mIUL,)、收缩压(150.2±18.2mmHg和152.4±13.6mmHg)、舒张压(96.2±12.7mmHg和97.4±18.6mmHg)、甘油三酯(1.71±0.68mmolL和1.68±0.99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06±0.29mmolL和3.01±0.40mmolL)、总胆固醇(5.11±0.35mmolL和4.98±0.34mmolL)、脂蛋白(a)(238±202mgL和234±217mgL)、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880±350AUL和870±150AUL)和体质指数(26.5±1.1kgm2和26.3±2.0kgm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和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指数(-4.20±0.24和4.19±1.02)、高密度脂蛋白(1.24±0.48mmolL和1.23±0.18mmolL)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280±160IUL和250±180IU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间各参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指数与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载脂蛋白B、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和体质指数呈负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A呈正相关,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a)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不相关。结论胰岛素抵抗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和腔隙性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在脑的大、中动脉粥样硬化和小动脉硬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学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腔隙性脑梗死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浆胆红素、尿酸的关系 被引量:20
7
作者 李春 滕军放 冀书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9年第5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浆胆红素、尿酸的关系。方法对351例脑梗死患者行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确定有无颈动脉斑块,根据斑块的有无分为颈动脉斑块组(n=218)和对照组(n=133)。检测两组患者血浆胆红素、尿酸,同时调查血...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浆胆红素、尿酸的关系。方法对351例脑梗死患者行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确定有无颈动脉斑块,根据斑块的有无分为颈动脉斑块组(n=218)和对照组(n=133)。检测两组患者血浆胆红素、尿酸,同时调查血糖、血脂、吸烟、酗酒、高血压等其他危险因素并比较分析。结果颈动脉斑块组血浆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尿酸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血浆胆红素、尿酸均为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发生发展中,血浆胆红素、尿酸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红素 尿酸 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分叉部解剖结构对颈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关系 被引量:2
8
作者 谭庆晶 古联 +3 位作者 王天保 季兴 张德敏 江志滨 《广西医学》 CAS 2017年第4期477-480,共4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分叉部解剖结构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关系。方法检查86例(172侧)疑似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总动脉(CCA)远心段至颈内动脉(ICA)起始部的血管形态、管腔结构,了解颈动脉分叉部解剖结构,并检测... 目的探讨颈动脉分叉部解剖结构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关系。方法检查86例(172侧)疑似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总动脉(CCA)远心段至颈内动脉(ICA)起始部的血管形态、管腔结构,了解颈动脉分叉部解剖结构,并检测有无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检测并比较不同颈动脉分叉类型患者CCA、ICA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末期流速(EDV)、阻力指数(RI)、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脏指数(CI)和肺毛细血管嵌压(PCWP)水平。结果 86例(172侧)患者中,颈动脉分叉呈直弯分叉型96侧(55.81%),弯分叉型58侧(33.72%),直分叉型18侧(10.47%),直弯分叉型构成比高于其他两种类型(P<0.05)。3种不同颈动脉分叉类型患者CCA、ICA的PSV、EDV和R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直弯分叉、弯分叉类型其PSVICA/PSVCCA明显高于直分叉(P<0.05)。不同颈动脉分叉类型的HR、MAP、CVP和PCW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弯分叉的CI明显低于直分叉(P<0.05)。直分叉类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直弯分叉、弯分叉患者(P<0.05)。结论颈动脉分叉部解剖结构可对颈动脉血流速度及动力学参数产生影响,且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有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分叉部解剖结构 血流动力学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替罗非班在冠心病治疗中的进展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雪梅 李鹏 《医学综述》 2009年第18期2791-2793,共3页
抗血小板治疗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盐酸替罗非班是一种新型可逆性非肽类血小板表面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可竞争性抑制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的结合,抑制血小板聚集,延长出血时间,抑制血栓... 抗血小板治疗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盐酸替罗非班是一种新型可逆性非肽类血小板表面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可竞争性抑制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的结合,抑制血小板聚集,延长出血时间,抑制血栓形成。近年来该药广泛应用于冠心病治疗,特别是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以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是极具前途的抗血小板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 盐酸替罗非班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治疗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高血脂患者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立新 李桂平 《中国当代医药》 2011年第10期44-47,共4页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高血脂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8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高血脂患者予晚上临睡前服阿托伐他汀,剂量20mg,共24周,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高血脂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8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高血脂患者予晚上临睡前服阿托伐他汀,剂量20mg,共24周,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动脉硬化指数(TC—HDL-C)/HDL-C、脂蛋白a[Lp(a)]、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阿托伐他汀能明显消退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IMT),治疗后为(0.68±0.18)mm,与治疗前(1.26±0.02)mm比较,P<0.05,降低TC、LDL-C、TG、(TC—HDL-C)/HDL-C、Lp(a)水平(P<0.05),升高HDL-C水平,可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消退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效降低血脂水平,且不良反应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高血脂 动脉粥样硬化 硬化斑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唐可 赵峰 +2 位作者 沈彬 万军平 蒋逸风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116-120,共5页
目的探讨患有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的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78例临床怀疑ARAS的高血压患者进行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DEC-MRA)检查,并检测动态血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血脂、空腹与餐后2 h血糖及尿酸。根... 目的探讨患有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的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78例临床怀疑ARAS的高血压患者进行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DEC-MRA)检查,并检测动态血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血脂、空腹与餐后2 h血糖及尿酸。根据肾动脉3D DEC-MRA结果将78例患者分为ARAS组与非ARAS组,并对两组的临床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再将78例患者根据血糖水平分为糖尿病及非糖尿病亚组,并进一步分析比较ARAS与非ARAS患者的临床相关指标。结果非ARAS组患者44例,ARAS组患者34例,与非ARAS组相比ARAS组脉压与尿酸水平显著升高,其中非糖尿病亚组,ARAS患者脉压与餐后2 h血糖水平同样显著高于非ARAS患者。结论 ARAS患者具有更高的脉压、尿酸及餐后血糖水平等临床特征,对具备上述特征的高血压患者筛查ARAS并采取相关治疗具有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成像 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 脉压 尿酸 餐后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尔硫■和硝酸甘油用于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疗效评价 被引量:3
12
作者 戴路刚 《中国药业》 CAS 2016年第18期51-54,共4页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中,应用硝酸甘油、地尔硫■、硝酸甘油联合地尔硫■防治桡动脉痉孪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接受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硝酸甘...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中,应用硝酸甘油、地尔硫■、硝酸甘油联合地尔硫■防治桡动脉痉孪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接受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硝酸甘油组、地尔硫■组、硝酸甘油联合地尔硫■组(联合用药组),各40例,成功置入动脉鞘管后在鞘管内分别经桡动脉注入硝酸甘油200μg,地尔硫■5 mg,硝酸甘油200μg联合地尔硫■2.5 mg。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桡动脉痉挛、心电改变、局部及全身症状。结果联合用药组桡动脉痉挛发生率、局部及全身症状发生率均低于硝酸甘油组和地尔硫■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对心率和心电的影响低于硝酸甘油组和地尔硫■组,但3组间对收缩压、舒张压的影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时,局部联合应用硝酸甘油和地尔硫■可更有效地防治桡动脉痉挛,且对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心电无明显影响,并发症少,患者耐受性好,且较单一应用硝酸甘油或地尔硫■有明显的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桡动脉 硝酸甘油 地尔硫(艹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GF和TGF-β1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玉 张言镇 +1 位作者 杨斌 马晓艳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445-447,共3页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中表达的意义及对粥样斑块形成和稳定性的影响,并探讨两因子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74例ACS患者,其中,不稳定心绞痛...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中表达的意义及对粥样斑块形成和稳定性的影响,并探讨两因子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74例ACS患者,其中,不稳定心绞痛(UAP)3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6例和16例健康对照组者血清CTGF,TGF-β1浓度,结果血清CTGF的水平在对照组、UAP组、AMI组依次升高(P〈0.05),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血清TGF-β1水平在UAP组和AMI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UAP纽和AMI组间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ACS各亚组中CTGF与TGF-β1无明显相关性。结论CTGF与TGF-β1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子,CTGF具有促进斑块形成和导致斑块不稳定的作用,TGF-β1作用则相反,对ACS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 冠脉综合征 急性 粥样斑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斑通络方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杨杨 李海英 +1 位作者 胡翠平 代璞 《河南中医》 2018年第6期903-906,共4页
目的:观察化斑通络方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在邯郸市中医院脑病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39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0例和对照组194例。对照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 目的:观察化斑通络方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在邯郸市中医院脑病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39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0例和对照组194例。对照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高社光教授经验方化斑通络方口服治疗,两组均以6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斑块面积、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反应蛋白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3.5%,对照组有效率65.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斑块面积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斑通络方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通络活血、化痰解毒法 化斑通络方 高社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舒康对兔颈动脉斑块中COX-2 mRNA表达的影响
15
作者 崔明 张敏 +1 位作者 刘恒方 王建平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第7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利舒康对兔颈动脉斑块中COX-2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32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其中正常对照组8只(A组),24只硅橡胶圈兔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动物模型。将模型兔随机分为颈动脉斑块无干预组(B组)、小剂量利舒康治疗组(50mg/kg,C组),... 目的探讨利舒康对兔颈动脉斑块中COX-2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32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其中正常对照组8只(A组),24只硅橡胶圈兔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动物模型。将模型兔随机分为颈动脉斑块无干预组(B组)、小剂量利舒康治疗组(50mg/kg,C组),大剂量利舒康治疗组(400mg/kg,D组),每组8只。治疗4周后取双侧颈动脉并分为平等2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检测A、B、C、D组COX-2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与A组比较,B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兔的斑块COX-2mRNA表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C、D组颈动脉斑块COX-2mRNA表达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舒康的干预下兔颈动脉粥样斑块的COX-2mRNA下调,有可能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炎性反应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舒康 动物模型 颈动脉斑块 COX-2 M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对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1
16
作者 岳虹 周华勇 +3 位作者 尹立雪 刘学彬 杨姣 何兴华 《西部医学》 2017年第4期494-498,共5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1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卒中组)采用彩色超声诊断仪观察颈动脉管腔直径、斑块数量、形态及血流参数;选取同期72例健康者作对照(对照组)。结果缺血性脑卒中组...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1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卒中组)采用彩色超声诊断仪观察颈动脉管腔直径、斑块数量、形态及血流参数;选取同期72例健康者作对照(对照组)。结果缺血性脑卒中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增厚检出率为3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2.9%(P<0.05);脑卒中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为71.4%,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36.1%(X^2=37.707,P<0.05);脑卒中组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80例,其中43例为单发斑块,37例为多发斑块。缺血性脑卒中面积越大,颈动脉斑块检出率越高(X^2=12.145,P<0.05);且颈动脉舒张期最小血流速度(EDV)低于对照组(t=21.181,P<0.05),而阻力指数(RI)高于对照组(t=3.718,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IMT增厚和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均较高,颈动脉超声的血流参数有助于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诊断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颈动脉 斑块 缺血性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抑制剂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疗效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霖泽 林文华 《中国医药》 2023年第7期1075-1079,共5页
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重要危险因素,长期的高脂血症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及其斑块持续进展。积极控制血脂水平,尤其是控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是治疗中重要的一环。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抑制剂(PCSK9i)是一... 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重要危险因素,长期的高脂血症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及其斑块持续进展。积极控制血脂水平,尤其是控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是治疗中重要的一环。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抑制剂(PCSK9i)是一种新型降脂药,不仅可以明显降低ASCVD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改善ASCVD患者临床预后,还可以促使粥样斑块发生逆转。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PCSK9i对ASCVD患者临床疗效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抑制剂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韦涛 庞洪波 《医学综述》 2013年第1期172-173,共2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关系。方法将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在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诊治的24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根据脑梗死诊断标准分为试验组(132例)和对照组(108例),运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脑梗死与颅内动脉...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关系。方法将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在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诊治的24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根据脑梗死诊断标准分为试验组(132例)和对照组(108例),运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脑梗死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相关性。结果试验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8.6%vs 23.1%,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慢性病史及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脑梗死的影响因素。结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两者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9
作者 许黎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4年第6期517-519,共3页
目的探讨12导联动态心电图(Holter)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的诊断价值。方法以2010年3月至2013年2月我院行Holter检测且同时行冠脉造影患者216例作为研究对象,以冠状动脉造影作为CHD诊断标准,评估Holter检测诊断CHD的临... 目的探讨12导联动态心电图(Holter)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的诊断价值。方法以2010年3月至2013年2月我院行Holter检测且同时行冠脉造影患者216例作为研究对象,以冠状动脉造影作为CHD诊断标准,评估Holter检测诊断CHD的临床价值。结果216例患者中Holter检查异常者103例,异常率为47.7%;冠脉造影检查异常者89例,异常率为41.2%。以冠状动脉造影为诊断标准,Holter评估CHD的敏感性为0.80(0.70-0.88),特异性为0.75(0.66-0.82),阳性预测值为3.17(2.31-4.35),阴性预测值为0.27(0.18-0.41),诊断试验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2。结论Holter评估CHD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可作为CHD初筛的有效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导联动态心电图 冠脉造影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F-κB1基因启动子-94ins/del ATTG的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锐 张俊和 +1 位作者 陈立杰 蒋殿飞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31-233,237,共4页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1(NF-κB1)基因启动子-94ins/del ATTG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CI)的关系。方法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法检测191例ACI患者(其中中国东北地区ACI患者101例,湖北省ACI患者90例)和171名...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1(NF-κB1)基因启动子-94ins/del ATTG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CI)的关系。方法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法检测191例ACI患者(其中中国东北地区ACI患者101例,湖北省ACI患者90例)和171名健康对照(其中东北地区90名,湖北省81名)的NF-κB 1基因启动子-94ins/del ATTG基因型,分析该基因多态性与ACI的关系。结果 ACI组患者的NF-κB1-94ins/del ATTG 2种基因型频率(WW和DD型)和2种等位基因频率(W和D型)与健康对照者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东北地区健康对照组与东北ACI组DD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W和D型)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湖北地区健康对照组与ACI组WW、DD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W和D型)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地区健康对照组之间比较以及ACI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NF-κB1基因启动子-94ins/del ATTG基因多态性与ACI发病有一定相关性,但其相关性不存在地区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F-κB1基因启动子-94ins/del ATTG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