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50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嵌入式ARM和FPGA的实时仿真机设计
1
作者 陈溯 李晓朋 王宬 《工业控制计算机》 2025年第1期13-15,18,共4页
实时仿真机是半物理仿真试验的核心控制系统,针对传统基于x86加IO板卡的架构仿真机的缺点,提出了基于嵌入式ARM和FPGA的实时仿真机设计方案。根据当前的实时仿真需求,进行主控仿真单板和功能子板系统硬件设计;融合嵌入式ARM和FPGA各自优... 实时仿真机是半物理仿真试验的核心控制系统,针对传统基于x86加IO板卡的架构仿真机的缺点,提出了基于嵌入式ARM和FPGA的实时仿真机设计方案。根据当前的实时仿真需求,进行主控仿真单板和功能子板系统硬件设计;融合嵌入式ARM和FPGA各自优势,进一步优化设计嵌入式ARM和FPGA仿真机控制功能模块,提高整体的仿真效率。系统测试结果表明,基于嵌入式ARM和FPGA架构的实时仿真机与传统架构计算精度误差很小、性能差距不大,且具有紧凑、高效、便于携带等特点,可以替代大多数传统架构的实时仿真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m FPGA 实时仿真机 系统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M嵌入式系统的微型智能可编程控制器技术研究
2
作者 裘希菲 《微型电脑应用》 2025年第1期250-254,共5页
针对火电站锅炉设备输出蒸汽温度据测量误差大、无法精确调控等问题,利用可编程控制器(PLC)技术,并基于高级精简指令集机器(ARM)嵌入式系统,设计出可实时监测并带有智能调控功能的PLC系统。使用ARM920T系列芯片,计算多组传感器采集到的... 针对火电站锅炉设备输出蒸汽温度据测量误差大、无法精确调控等问题,利用可编程控制器(PLC)技术,并基于高级精简指令集机器(ARM)嵌入式系统,设计出可实时监测并带有智能调控功能的PLC系统。使用ARM920T系列芯片,计算多组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之间的信任度,并将数据进行融合。基于动态矩阵控制算法构建预测模型,实现温度智能控制。通过遗传算法不断优化系统使数据更贴合实际。在实验中,样本数据标准差比传统方法降低了7.33个百分点,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在温控方面,采用基于动态矩阵算法的预测模型,比传统系统精确了25℃左右,具有较好的控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m嵌入式系统 动态矩阵控制算法 模糊集理论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ARM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刘震 陈丽敏 +8 位作者 李志涛 朱金勇 王玮璐 齐喆颖 姚攀锋 毕真真 孙超 白江平 刘玉汇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51-1466,共16页
ARM蛋白重复序列(Armadillo repeats)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中,它们参与多种细胞过程,如信号转导、核转运以及对多种生物/非生物胁迫的响应。本研究在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全基因组水平下鉴定出了54个马铃薯ARM基因家族成员(StARM... ARM蛋白重复序列(Armadillo repeats)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中,它们参与多种细胞过程,如信号转导、核转运以及对多种生物/非生物胁迫的响应。本研究在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全基因组水平下鉴定出了54个马铃薯ARM基因家族成员(StARMs),它们不均匀的分布在12条染色体上。根据其蛋白结构和系统发育特征,将54个StARMs分为3个亚家族。片段重复事件在马铃薯ARM基因家族的扩展中起主要作用。共线性分析发现,StARMs与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拟南芥(Arabidopsis)、甘蓝(Brassica oleracea)、水稻(Oryza sativa)、玉米(Zea mays)分别有51对、17对、25对、6对和10对直系同源基因,这些基因均在纯化选择下进化。RNA-seq数据分析发现,4个StARM基因在匍匐茎中特异表达,2个StARM基因在根和心皮中特异表达,1个StARM基因在块茎中特异表,还有一些StARM基因参与了马铃薯对生物/非生物胁迫的响应。此外,本研究对3个不同颜色马铃薯块茎组织(薯皮和薯肉)进行了RNA-seq测序,分析了54个StARMs在不同颜色马铃薯块茎组织中的表达模式,并利用qPCR分析了StARMs在3个不同颜色块茎杂交子代薯肉中的相对表达量,筛选出了4个可能参与马铃薯块茎花色素苷生物合成的候选基因。本研究为进一步了解StARM基因家族的特征,深入分析StARM基因在马铃薯抵御生物/非生物胁迫和调控块茎花色素苷生物合成中的功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arm基因家族 生物/非生物胁迫 花色素苷生物合成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M架构柔性直流控制保护系统的低链路延时优化设计 被引量:1
4
作者 黄如海 董云龙 +3 位作者 张进 仲浩 邹铁锐 齐慧文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8-224,共7页
基于进阶精简指令集机器(ARM)架构多核处理器芯片设计了柔性直流控制保护系统新一代平台,提出适用于柔性直流输电的4层控制系统通用架构,给出新平台控制保护主机配置方案及功能配置原则。建立换流器高频阻抗简化模型,推导得到负阻尼频... 基于进阶精简指令集机器(ARM)架构多核处理器芯片设计了柔性直流控制保护系统新一代平台,提出适用于柔性直流输电的4层控制系统通用架构,给出新平台控制保护主机配置方案及功能配置原则。建立换流器高频阻抗简化模型,推导得到负阻尼频率与控制链路延时的数学关系。分析柔性直流控制系统的链路延时构成,提出一种链路复用的在线延时测试方法;基于多核架构与高速接口,研究控制系统的低延时优化方案。最后,在基于实际工程参数的实时仿真系统中,对ARM架构新平台开展了功能和性能测试,并验证了低延时优化方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直流输电 继电保护 控制保护 arm架构 控制链路延时 高频阻抗 负阻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M处理器的温室大棚智能监控系统设计 被引量:1
5
作者 孙启昌 胡国强 《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 2024年第3期9-14,共6页
为了实现温室大棚的智能监测与控制,设计基于ARM处理器的温室大棚智能监控系统。系统分为三个部分:数据采集及设备控制终端、智能网关终端、Android手机客户端,数据采集及设备控制终端以ARM微处理为核心,通过传感器、算法、Wi-Fi等技术... 为了实现温室大棚的智能监测与控制,设计基于ARM处理器的温室大棚智能监控系统。系统分为三个部分:数据采集及设备控制终端、智能网关终端、Android手机客户端,数据采集及设备控制终端以ARM微处理为核心,通过传感器、算法、Wi-Fi等技术,实现温室大棚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传输及执行设备的智能控制,智能网关终端实现多个温室大棚数据从内网发送至公网,Android手机客户端实现数据的接收与发送。经测试验证,系统能够实现温室大棚的智能监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m处理器 数据采集 智能网关 算法 手机客户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M的电阻炉炉温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1
6
作者 马飞 《工业加热》 CAS 2024年第4期6-8,12,共4页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发展的背景下,现代工业生产中的电压、电流、开关量等都是重要的被控参数,在冶金制造业中,温度是器件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物理参数,需要对各种加热炉的温度进行严格控制,对其温度变化进行实时监测,确保炉内温度满足...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发展的背景下,现代工业生产中的电压、电流、开关量等都是重要的被控参数,在冶金制造业中,温度是器件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物理参数,需要对各种加热炉的温度进行严格控制,对其温度变化进行实时监测,确保炉内温度满足制造器件的需求。电阻炉在金属热处理中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是进行金属锻压加热、烧结的重要工业设备。电阻炉温度控制多采用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智能化管理,保证炉温的均匀度以及零件温度的均匀性,提高生产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从电阻炉温度控制的难点入手分析,结合电阻炉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提出一种基于ARM处理器的电阻炉炉温控制系统设计方案,能够提高电阻炉温度控制的精度,保证工业生产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炉 温度控制 arm处理器 系统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M架构的边缘计算服务器关键平台研究
7
作者 刘东 王瑞锦 +2 位作者 赵彦钧 马朝阳 袁昊男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734-741,共8页
针对现有边缘计算基础网关服务器既不具备安全、稳定、可靠与通用性强等特点,又无法支持边缘计算场景的计算任务等问题,文中首次在基于ARM架构的鲲鹏920芯片的长虹天宫边缘计算服务器TG225B1上,设计并实现了适用于边缘计算场景的iBMC软... 针对现有边缘计算基础网关服务器既不具备安全、稳定、可靠与通用性强等特点,又无法支持边缘计算场景的计算任务等问题,文中首次在基于ARM架构的鲲鹏920芯片的长虹天宫边缘计算服务器TG225B1上,设计并实现了适用于边缘计算场景的iBMC软硬件架构。该架构采用ARM国产化硬件底座,支持边缘网关硬件管理,实现工控多协议的自适应交互框架。对符合性、功能、性能、易用性、维护性、可靠性、兼容性等指标进行测试,表明iBMC架构能较好满足边缘计算服务器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计算服务器 arm架构 BMC iBM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教融合下的ARM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应用技术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8
作者 陆熊 黄晓梅 +2 位作者 周翟和 林雅洁 李志敏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24年第23期96-97,101,共3页
“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科教融合教学体系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和科研素养具有重要作用。从ARM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应用技术课程的知识体系和内容出发,通过专题研讨式教学模式、跨学科前沿自主实践项目设计和课程思政建设等措... “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科教融合教学体系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和科研素养具有重要作用。从ARM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应用技术课程的知识体系和内容出发,通过专题研讨式教学模式、跨学科前沿自主实践项目设计和课程思政建设等措施,将科学研究和思政教育引入研究生课程教学。在提高学生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应用技术实践能力的同时,有效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m嵌入式系统 科教融合 自主实践项目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M系统下心率诊断仪的研究与设计
9
作者 王政 黄丽 《新潮电子》 2024年第7期88-90,共3页
本文构建一种基于ARM系统下心率诊断仪的设计模型,利用ARM芯片的优越性能和体积小巧、功耗低的优势,满足医院和患者的日常需求。设计模型包含:高性能的ARM芯片、心率传感器模块、ARM程序与可视化程序以及用户界面。总体来讲,有效帮助用... 本文构建一种基于ARM系统下心率诊断仪的设计模型,利用ARM芯片的优越性能和体积小巧、功耗低的优势,满足医院和患者的日常需求。设计模型包含:高性能的ARM芯片、心率传感器模块、ARM程序与可视化程序以及用户界面。总体来讲,有效帮助用户更为高效和精确的心率测量工具,优化患者的医疗与健康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m系统 心率诊断仪 心电传感器 远程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嵌入式ARM的微流控PCR检测系统设计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帅 胡志刚 +3 位作者 杜喆 祖向阳 王新征 马蓓蓓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6-79,83,共5页
为了实现微流控设备功能的集成化、提高交互系统的可操作性,提出一种基于嵌入式ARM的微流控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控制系统及上位机软件的设计方案。系统硬件采用多个嵌入式ARM控制器与功能模块相互协调,制定可扩展的通信机制和协议,实现... 为了实现微流控设备功能的集成化、提高交互系统的可操作性,提出一种基于嵌入式ARM的微流控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控制系统及上位机软件的设计方案。系统硬件采用多个嵌入式ARM控制器与功能模块相互协调,制定可扩展的通信机制和协议,实现微流控PCR检测过程中的流路运动、温度控制、荧光信号采集等功能的集成控制。采用Qt结合SQLite数据库设计了上位机软件,利用多线程和节点映射,实现对硬件模块的协调控制以及检测信息存储。实验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人机交互效果好,可操作性高,满足微流控PCR的集成功能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入式arm 微流控聚合酶链式反应 控制系统 上位机软件 Qt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国产ARM架构CPU的导航卫星精密定轨解算效率优化方法
11
作者 廖敏 唐成盼 +5 位作者 周善石 陈建兵 胡小工 冯学斌 陈桂根 李凯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6-371,共6页
以国产飞腾CPU为例,讨论在国产ARM架构CPU基础上的导航卫星精密定轨解算效率优化方法。基于导航卫星精密定轨解算流程中钟差约化和法方程求逆耗时较多,分别利用多线程和OpenBlas对上述2个过程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解算效率大幅提... 以国产飞腾CPU为例,讨论在国产ARM架构CPU基础上的导航卫星精密定轨解算效率优化方法。基于导航卫星精密定轨解算流程中钟差约化和法方程求逆耗时较多,分别利用多线程和OpenBlas对上述2个过程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解算效率大幅提升。钟差约化方面,采用100个测站32颗导航卫星进行解算时,原始单历元平均耗时1.105 s,优化后为0.188 s;法方程求逆方面,原始求逆平均耗时2 264 s,优化后仅需78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密定轨 arm架构CPU 多线程 OpenBl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映射字典导向的64位ARM到RISC-V汇编翻译
12
作者 贾金成 朱家鑫 +2 位作者 唐震 王志鹏 王伟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041-2048,共8页
RISC-V是一个新兴开放的精简指令集架构,采用模块化设计,具有精简、可靠且支持多平台的优点.RISC-V指令集架构的推广需要其软件生态的支撑,但目前RISC-V的软件生态还不够丰富,亟需建设,软件生态建设过程中需要将其他架构的软件向RISC-V... RISC-V是一个新兴开放的精简指令集架构,采用模块化设计,具有精简、可靠且支持多平台的优点.RISC-V指令集架构的推广需要其软件生态的支撑,但目前RISC-V的软件生态还不够丰富,亟需建设,软件生态建设过程中需要将其他架构的软件向RISC-V架构迁移适配,现有的ARM到RISC-V汇编迁移辅助工具还不够成熟,存在寄存器使用错误、程序分支控制错误等诸多问题.因此,本文设计和实现了一个64位ARM到RISC-V的汇编翻译工具,通过设计指令映射字典将指令映射关系与工具的其他模块松耦合,实现了工具的高拓展性;根据两种架构的应用二进制接口差异设计了寄存器映射字典,充分利用了RISC-V的寄存器与内存资源.与现有工具相比,本工具更易拓展,并且支持更多指令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SC-V arm 汇编语言 软件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PGA+ARM的异构列车数据交互系统
13
作者 陈晓崎 张丽艳 +1 位作者 刘洋 李常贤 《集成电路与嵌入式系统》 2024年第5期60-64,共5页
本文设计并实现了基于FPGA的主机与ARM端的数据通信接口。其中,FPGA实现了与主机交互的PCIe接口功能以及与ARM交互的FMC接口功能。本文完成了PCIe接口和FMC接口传输性能测试,同时也进行了主机与ARM的数据回环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本文设... 本文设计并实现了基于FPGA的主机与ARM端的数据通信接口。其中,FPGA实现了与主机交互的PCIe接口功能以及与ARM交互的FMC接口功能。本文完成了PCIe接口和FMC接口传输性能测试,同时也进行了主机与ARM的数据回环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本文设计满足了整体的系统设计指标要求,其中PCIe1.0接口速率可达820 MB/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PGA arm PCIe接口 FMC接口 STM32F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M架构下硬件辅助的内存隔离机制综述
14
作者 许佳丽 武成岗 王喆 《高技术通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27-1141,共15页
内存隔离是一项缓解软件潜在安全危害、提高软件安全性和鲁棒性的重要防御机制。内存隔离机制保护不同组件中的敏感数据,强制敏感数据仅由组件信任的代码访问。虽然软件漏洞无法避免,但内存隔离机制可以在代码存在漏洞时依旧提供有效的... 内存隔离是一项缓解软件潜在安全危害、提高软件安全性和鲁棒性的重要防御机制。内存隔离机制保护不同组件中的敏感数据,强制敏感数据仅由组件信任的代码访问。虽然软件漏洞无法避免,但内存隔离机制可以在代码存在漏洞时依旧提供有效的敏感数据隔离保护,使得攻击者无法直接窃取或篡改被隔离的数据。出于性能考虑,依靠硬件辅助的内存隔离机制得到了广泛重视,该方向力求在提供有效安全保证的前提下,利用硬件大幅减少内存隔离机制给软件带来的额外开销。因此大量研究都着力于挖掘硬件潜力,从而支持高效、安全和完备的内存隔离机制。本文针对主流架构之一的ARM,系统性地总结了近年ARM架构硬件辅助的内存隔离机制的相关研究,并进一步归纳出它们的研究现状和适用场景。最后,针对现有硬件辅助内存隔离机制面临的安全现状和新场景,展望了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件辅助的内存隔离 arm架构 域隔离 地址隔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M+FPGA的图像采集与存储系统设计
15
作者 刘威宏 周春 +1 位作者 孟令军 赵鑫 《舰船电子工程》 2024年第3期116-119,129,共5页
针对传统图像在采集传输速度慢,图像处理功耗高的问题,文中提出一种基于ARM+FPGA的图像采集与存储系统,将采集的图像数据输入到FPGA中,利用FPGA并行数据处理方式,提高其传输速度,再利用AXI总线与ARM进行数据间的高速交互,ARM对数据进行... 针对传统图像在采集传输速度慢,图像处理功耗高的问题,文中提出一种基于ARM+FPGA的图像采集与存储系统,将采集的图像数据输入到FPGA中,利用FPGA并行数据处理方式,提高其传输速度,再利用AXI总线与ARM进行数据间的高速交互,ARM对数据进行处理,FPGA进行加速。对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分布进行,有效提升转换速率,降低系统功耗,最后将图像存储到SD卡中,验证了ARM+FPGA平台在图像采集、处理与存储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m FPGA ZYNQ OV5640 图像 VIVADO S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ARM核的嵌入式微处理器技术特点分析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林山 郑爱红 《工业控制计算机》 2005年第11期52-53,55,共3页
ARM嵌入式微处理器是目前嵌入式应用的一个热点,通过对ARM的工作模式、调试技术等几个方面的深入探讨,分析ARM在嵌入式领域的优势。给出了ARM处理器的选择方法,并提出了在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arm 技术特点 选择方法 关键问题 嵌入式应用 arm 微处理器技术 嵌入式微处理器 特点 arm处理器 调试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M嵌入式平台的车道线检测算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关恬恬 杨帆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3-552,共10页
针对现有车道线检测算法在实际应用中难以平衡检测精度和速度的问题,提出一种全新的基于ARM嵌入式平台的车道线检测算法。首先,设计一个轻量化语义分割网络,在优化SegNet结构的同时在网络第一层加入跳跃连接,并且在每两个卷积层后加入... 针对现有车道线检测算法在实际应用中难以平衡检测精度和速度的问题,提出一种全新的基于ARM嵌入式平台的车道线检测算法。首先,设计一个轻量化语义分割网络,在优化SegNet结构的同时在网络第一层加入跳跃连接,并且在每两个卷积层后加入通道注意力机制模块,在保证检测精度的同时提升检测速度。接着,构建卡尔曼滤波车道线跟踪模型,提高检测在视频流中的鲁棒性。然后,重构编码器,对模型轻量化处理,使用深度可分离卷积代替传统的卷积以减少计算成本,提升检测速度。最后,利用TensorRT加速推理,生成Trt模型,方便其部署在ARM嵌入式平台中实现实时车道线检测。在自行制作的Tusimeple扩充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能够应对各种复杂交通场景,检测精度达到98.03%,优于其他算法,并且其检测速度达到了50 FSP,满足实时性检测要求。本算法在复杂交通场景下具有较高的鲁棒性和有较好的实时性,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道线检测 语义分割 深度可分离卷积 TensorRT加速 arm嵌入式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M和FPGA的矿用多通道三维高密度电法仪开发与设计
18
作者 孙学波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11-218,共8页
针对当前集中式直流电法仪器在煤矿水文地质勘探中应用范围窄、自动化程度低等局限性,设计了一款基于ARM与FPGA的矿用多通道在线式高密度电法仪系统。该系统设计了六通道电法仪分站,使用高性能ARM处理器实现电法数据的传输和信号的控制... 针对当前集中式直流电法仪器在煤矿水文地质勘探中应用范围窄、自动化程度低等局限性,设计了一款基于ARM与FPGA的矿用多通道在线式高密度电法仪系统。该系统设计了六通道电法仪分站,使用高性能ARM处理器实现电法数据的传输和信号的控制功能,采用24位AD和FPGA可编程逻辑芯片对现场电极信号进行高精度采样和参数配置,通过IGBT电路在电法仪分站设计了本质安全性高压驱动电路,电法仪从机主控电路采用低功耗微处理器STM32L431,使用微型继电器控制电极实现灵活配置与控制,最终实现多通道自动跑极操作。通过系统软件可以远程控制电法仪系统在煤炭矿井环境下进行参数设置、传感器数据采集、后期的数据反演等操作,实现了地质勘探与矿井探水的整个工程应用。系统实际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数据采样精确、抗干扰能力强、应用效率高、数据反演结果准确等特点,满足了在煤矿水文地质中应用直流电法勘探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害 电法仪 工作电极 arm FPGA 数据采集 温纳跑极 电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MS-PCR技术检测SLC39A13基因核苷酸多态性方法的建立
19
作者 郭冰茜 李萌钰 +3 位作者 王瑞 王树松 冯惠勇 李天明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97-507,共11页
为了实现核苷酸多态性(SNP)的精准分型,针对SLC39A13基因rs755555位点,建立基于荧光定量PCR的分子诊断技术。首先,分别设计rs755555位点及内参基因peptidylprolyl isomerase A(PPIA)的Taqman荧光ARMS-PCR检测引物和探针;其次,构建阳性... 为了实现核苷酸多态性(SNP)的精准分型,针对SLC39A13基因rs755555位点,建立基于荧光定量PCR的分子诊断技术。首先,分别设计rs755555位点及内参基因peptidylprolyl isomerase A(PPIA)的Taqman荧光ARMS-PCR检测引物和探针;其次,构建阳性对照质粒;最后,以基因分型精确度为指标,优化引物探针组合,以及检测试剂的PCR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结果表明:野生型最优引物探针组合为WF1、R1、FP1、PIRF5、PIRR5、PIRP5,突变型最优引物探针组合为FMF3、R1、FP1、PIRF5、PIRR5、PIRP5;每个检测样品的最优反应体系为SLC39A13基因上下游引物探针各0.1μL,内标上下游引物探针各0.1μL,10μL PerfectStart^(■)ⅡProbe qPCR SuperMix UDG,5.4μL纯水,4μL样品基因组。重复性实验和70个样品的检测验证,确认了检测体系的可行性,为研发SLC39A13基因rs755555位点多态性检测试剂盒提供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 人SLC39A13基因 armS-PCR 核苷酸多态性检测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HAASO模拟作业从X86到ARM计算集群的移植
20
作者 程垚松 毕玉江 +1 位作者 郭超奇 闫晓飞 《数据与计算发展前沿》 CSCD 2024年第3期83-91,共9页
【目的】随着高能物理实验的推进与先进探测器的研发,产生的科学大数据显著增加,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和模拟,可以发现宇宙运行规律并进一步探索宇宙的起源。【应用背景】科学数据的爆炸式增长对计算资源的规模和性能提出了更多的需求... 【目的】随着高能物理实验的推进与先进探测器的研发,产生的科学大数据显著增加,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和模拟,可以发现宇宙运行规律并进一步探索宇宙的起源。【应用背景】科学数据的爆炸式增长对计算资源的规模和性能提出了更多的需求。例如,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自2020年实验开始运行以来,其宇宙线事例模拟作业一直在Intel X86集群上运行,但由于CPU资源有限,仅生产了第一阶段计划数据的一部分。【方法】基于对计算资源的需求和国际局势的变化,利用中国广东省东莞市的ARM架构计算集群,探索了异构计算服务设备在高能物理领域的应用。【结果】本文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支持高能物理离线数据处理的应用程序生态环境。将基于平方公里阵列(KM2A)、水切伦科夫探测器阵列(WCDA)和广角切伦科夫望远镜阵列(WFCTA)实验的离线软件移植到ARM机器上运行,制定跨异地站点和异构计算集群的数据传输和作业调度策略,并评估了模拟作业在Intel X86和ARM集群中的性能和功耗差异。【结论】该环境中,移植的LHAASO模拟作业在ARM计算集群可以正确运行;虽然基于Intel X86架构的CPU单核性能优于ARM CPU,但是对于多核架构的整个服务器来说,ARM服务器性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大数据 数据处理 异构计算 arm架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