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4h pH-阻抗监测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治疗反应性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董培雯 王琼 +3 位作者 孙恺蒂 刘丽 龙彦婵 林琳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8-24,共7页
目的探讨24 h pH-阻抗监测对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患者治疗反应性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1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286例具有典型反流症状的GER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 目的探讨24 h pH-阻抗监测对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患者治疗反应性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1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286例具有典型反流症状的GER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治疗,2个月后根据治疗效果,将患者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对比2组患者的日常生活习惯、高分辨率测压结果、24 h pH-阻抗监测结果、症状及量表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治疗反应影响因素,构建预测模型,绘制ROC曲线分析其预测价值。结果治疗2个月后,有效组纳入184例,无效组纳入102例。有效组治疗前食管下括约肌(low esophageal sphincter,LES)长度以及LES静息压均低于无效组(P<0.10),远端潜伏期(distal latency,DL)及远端收缩积分(distal contractile integral,DCI)均高于无效组(P<0.10),有效组患者治疗前的酸暴露时间(acid exposure time,AET)≥6%、总反流发作次数、DeMeester评分均低于无效组(P<0.10);有效组反流后吞咽诱发的蠕动波(post-reflux swallow-induced peristaltic wave,PSPW)指数≥61%比例、平均夜间基线阻抗(mean nocturnal baseline impedance,MNBI)值≥2292Ω比例高于无效组(P<0.1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ES静息压(OR=0.738)、DL(OR=3.643)、DCI(OR=1.124)及24 h pH-阻抗监测综合预测(OR=1.940)水平均可影响GERD治疗反应性(P<0.10)。ROC曲线分析显示,24 h pH-阻抗监测的综合预测水平(AUC=0.969,特异度=90.2%,敏感度=91.3%)高于其他影响因素。结论24 h pH-阻抗监测的相关参数可高度预测典型的GERD患者对采用PPI后的治疗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质子泵抑制剂 24h ph-阻抗监测 预测价值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n pH Monitoring Predict Gastric Emptying Measured by <sup>13</sup>C-Acetate Breath Test in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with Neurological Impairment?
2
作者 Tadao Okada Shohei Honda +2 位作者 Hisayuki Miyagi Masashi Minato Akinobu Taketomi 《Surgical Science》 2014年第1期20-24,共5页
Introduction: Delayed gastric emptying (DGE) often occurs in patients with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GER) due to neurological impairment (NI). 13C has been used as an alternative tool for measuring the gastric emptying... Introduction: Delayed gastric emptying (DGE) often occurs in patients with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GER) due to neurological impairment (NI). 13C has been used as an alternative tool for measuring the gastric emptying rate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predict gastric emptying in children with GER using 13C-acetate breath test (ABT) by 24-hour pH monitoring. Methods: Nineteen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2 groups: a DGE group with NI (14 patients), and normal-emptying group without NI (5 patients). The liquid test meal consisted of RacolTM (5 ml/kg) mixed with 13C-acetate (50 mg for infants, 100 mg for children, and 150 mg for adolescents). 13CO2 was measured using a gas chromatograph-isotope ratio mass spectrometer. The results are expressed as the % of 13C expired per hour and cumulative 13C excretion over a 3-hour periods including the parameters of half excretion and lag time. Results: The mean half excretion time was 1.762 hour in the DGE group and 1.095 hour in the normal-emptying group (P = 0.0196). The mean lag time was 0.971 hour in the DGE group and 0.666 hour in the normal-emptying group (P = 0.0196). Therefore, DGE was significantly more prevalent in the DGE compared to the normal-emptying group. The percentage of the time when the pH was less than 4 on 24-hour esophageal pH monitoring was 21.6% ± 9.2% in the DGE group and 28.5% ± 11.6% in the normal-emptying group (P = 0.4634). Conclusion: The percentage of time when the pH is less than 4 on 24-hour pH monitoring cannot predict DGE measured by the 13C-ABT in G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layed Gastric EMPTYING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NEUROLOGICAL Impairment 13C-Acetate Breath Test 24-hour ph monitor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胃食管连接部形态与24 h食管pH-阻抗监测及胃镜结果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天佑 郭子皓 +6 位作者 陈婧 郭宝娜 李莉 姜佳丽 展玉涛 王凝 张川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7年第8期898-901,共4页
目的探讨对具有典型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症状的患者进行高分辨食管测压时胃食管连接部(esophagogastric junction,EGJ)形态与胃镜结果及24 h食管pH-阻抗监测结果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9月-2016年7月... 目的探讨对具有典型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症状的患者进行高分辨食管测压时胃食管连接部(esophagogastric junction,EGJ)形态与胃镜结果及24 h食管pH-阻抗监测结果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9月-2016年7月因典型GERD症状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行食管高分辨测压、24 h食管pH-阻抗监测及胃镜的85例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EGJ形态与胃镜及24 h食管pH-阻抗监测结果的相关性。结果最终纳入病例85例,其中EGJⅠ型者36例,EGJⅡ型者33例,EGJⅢ型者16例。三组间年龄、BMI、腹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内镜下食管炎比例分别为EGJⅠ型53.4%、EGJⅡ型33.3%及EGJⅢ型75.0%,EGJⅢ型患者食管炎发生率明显高于Ⅰ、Ⅱ型,且胃镜下LA-B级及以上食管炎所占比例随EGJ分型升高而升高。EGJⅢ型组相较于Ⅰ型组及Ⅱ型组的AET4、最长酸反流时间、De Meester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且症状反流相关性阳性者比例最高(18.8%)。EGJⅢ型组酸反流次数显著高于EGJⅠ型组(38.69±33.74 vs 19.69±19.33,P<0.05)。功能性烧心所占比例Ⅰ型最高(16.6%),Ⅲ型最少(6.2%)。结论有典型GERD症状的患者中EGJⅢ型患者食管炎发生率、酸反流次数及症状反流相关性阳性者比例明显高于Ⅰ、Ⅱ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连接部 胃食管反流病 高分辨食管测压 24h 食管ph-阻抗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平面胃食管吻合术后食管腔内24小时pH监测 被引量:35
4
作者 赵雍凡 王资斌 +1 位作者 伍伫 蒋光亮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1998年第3期144-145,共2页
目的为了解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胃食管在颈部、弓上和弓下吻合术后发生胃食管反流的差异。方法对10例正常人和30例在3个不同平面作胃食管吻合的患者术后1~3月进行残留食管腔内连续24小时pH监测。结果(1)食管癌、贲门... 目的为了解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胃食管在颈部、弓上和弓下吻合术后发生胃食管反流的差异。方法对10例正常人和30例在3个不同平面作胃食管吻合的患者术后1~3月进行残留食管腔内连续24小时pH监测。结果(1)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术后无论吻合平面位于何处,术后近期内24小时食管腔内pH各项监测指标均高于正常(P<0.01);(2)24小时总反流次数在3个不同吻合平面吻合术间无差异(P>0.05);(3)其余监测指标颈部吻合>弓上吻合>弓下吻合(P<0.01)。结论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术后普遍存在胃食管反流现象。吻合平面越高,反流越严重。降低吻合平面,缩小胸胃体积有利于减少术后反流,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贲门癌 胃食管吻合 治疗 食管腔 ph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成人胃内24小时pH节律的观察 被引量:8
5
作者 陈剑秋 许兰薇 +3 位作者 张颖 秦书铭 姚桂森 朱春山 《天津医药》 CAS 1997年第11期667-670,共4页
通过38例健康成人胃内24小时pH值的动态监测,得出其分布规律。基线pH为1.63±0.34,立位期为1.58±0.43,卧位期为2.17±0.89,平台期为4.32±1.23,下降期为3.57±0.85。卧位期pH略高于立期,这是因为部分受试者(12/38... 通过38例健康成人胃内24小时pH值的动态监测,得出其分布规律。基线pH为1.63±0.34,立位期为1.58±0.43,卧位期为2.17±0.89,平台期为4.32±1.23,下降期为3.57±0.85。卧位期pH略高于立期,这是因为部分受试者(12/38)夜间平卧时存在生理性自发反流,每次反流时间为22~108分,为2~5次不等,总时间达(180.18±91.60)分,pH幅度为7.86±0.65。测得的pH>3的时间(百分)为(27.58±8.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 胃酸 十二指肠胃反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h食管pH监测在婴儿难治性肺炎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江逊 张志培 +4 位作者 林燕 张薇 仝海霞 方雪娟 王宝西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45-347,共3页
目的探讨24h食管pH监测在婴儿难治性肺炎中的临床应用及其意义。方法对57例难治性肺炎患儿进行24h食管pH监测,监测指标包括食管pH<4.0的次数、反流时间≥5min的次数、最长反流时间、卧位pH值<4的时间占总监测时间的百分比和Biox-O... 目的探讨24h食管pH监测在婴儿难治性肺炎中的临床应用及其意义。方法对57例难治性肺炎患儿进行24h食管pH监测,监测指标包括食管pH<4.0的次数、反流时间≥5min的次数、最长反流时间、卧位pH值<4的时间占总监测时间的百分比和Biox-Ochoa评分。结果57例中存在胃食管反流(GER)28例(占49.1%);有呕吐与无呕吐症状患儿各项反流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伴有胃食管反流患儿经促动力剂治疗者,肺部罗音消失时间和咳嗽持续时间均较未用促动力剂治疗者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难治性肺炎患儿经正规抗炎治疗效果不佳者,应考虑是否合并胃食管反流,进行24h食管pH监测,以确定病因并指导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H食管ph监测 婴儿 肺炎 胃食管反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胃24h pH监测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高萍 张绍刚 张美艳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382-383,共2页
目的为获得老年人胃内酸的数据并与其他人群进行对照比较,以了解老年人胃酸的特点及其与酸相关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便携式24hpH动态监测仪对23例老年人进行胃24h pH监测,并与29例其他人群进行对照比较。以pH<1、pH<2和pH<... 目的为获得老年人胃内酸的数据并与其他人群进行对照比较,以了解老年人胃酸的特点及其与酸相关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便携式24hpH动态监测仪对23例老年人进行胃24h pH监测,并与29例其他人群进行对照比较。以pH<1、pH<2和pH<3的总时间%、平均pH、中位pH为观察指标。结果老年人组胃24h pH指标中的中位pH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H<1的总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平均pH也高于对照组、pH<2和pH<3的总时间%指标也低于对照组,但统计学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胃24hpH监测显示老年人与其他人群比较,胃内酸度降低,特别是强酸所占的时间减少,可能与老年人壁细胞分泌功能较年轻人减弱有关。提示虽然老年人酸相关疾病发病率增高,胃酸可能不是主要的致病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24h ph监测 胃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24小时pH监测的临床试验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李晓昕 张宜山 张振玉 《中国医药导刊》 2008年第6期870-871,共2页
目的:客观评价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时对胃酸的抑制作用及安全性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盲法、阳性药物、平行对照、多中心的临床试验。结果:从2005年10月至2005年12月共有35例患者入组,经监测结果:两组pH监测总时间、p... 目的:客观评价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时对胃酸的抑制作用及安全性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盲法、阳性药物、平行对照、多中心的临床试验。结果:从2005年10月至2005年12月共有35例患者入组,经监测结果:两组pH监测总时间、pH上升至4的时间、pH上升至6的时间、pH上升>4的时间所占百分比、pH上升>6的时间所占百分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兰索拉唑用于治疗十二指肠溃疡胃酸抑制是有效而安全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兰索拉唑 十二指肠溃疡 24小时ph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小时食管pH监测新生儿胃食管反流 被引量:3
9
作者 江米足 沈健 +3 位作者 汪天林 梁黎 魏健 叶瑞云 《浙江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2期66-68,共3页
对 12例疑诊为胃食管反流(GER)的新生儿进行 24 h食管内pH监测,6例无症状新生儿作对照,结果提示7例为生理性反流,5例为病理性反流,与钡餐诊断极不一致。认为利用钡餐检查诊断新生儿GER应慎重,24h食管内pH... 对 12例疑诊为胃食管反流(GER)的新生儿进行 24 h食管内pH监测,6例无症状新生儿作对照,结果提示7例为生理性反流,5例为病理性反流,与钡餐诊断极不一致。认为利用钡餐检查诊断新生儿GER应慎重,24h食管内pH监测是诊断新生儿GER的较理想检查方法,并阐述了建立我国新生儿食管内pH监测正常值范围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返流 诊断 ph监测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食管和胃24小时pH动态监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0
作者 韩露 高萍 +1 位作者 徐恩迪 是培英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5期287-289,共3页
目的 了解糖尿病患者食管酸碱反流情况及胃内pH变化,探讨其诊断胃、食管分泌及运动障碍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便携式24小时pH动态监测仪,对34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非卧床食管和胃24小时pH动态监测,对食管反流的6项p... 目的 了解糖尿病患者食管酸碱反流情况及胃内pH变化,探讨其诊断胃、食管分泌及运动障碍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便携式24小时pH动态监测仪,对34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非卧床食管和胃24小时pH动态监测,对食管反流的6项pH指标综合分析,并与40例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 糖尿病组食管酸反流的6项指标及总计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01)。食管碱反流及胃内24小时各项pH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 71.4% 的2型糖尿病患者有异常的胃、食管反流(G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 糖尿病 ph 监测 食管运动障碍 胃动力失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动力学及24小时食管pH监测在胸痛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邓波 王如文 +2 位作者 蒋耀光 马铮 廖祥丽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262-264,共3页
目的 探讨食管动力学、2 4小时食管 p H及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对反复发作性胸痛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4 6例反复发作胸痛的患者进行食管动力学检测、2 4小时食管 p H及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 ,根据检查结果 ,给予相应治疗 ,并观察... 目的 探讨食管动力学、2 4小时食管 p H及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对反复发作性胸痛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4 6例反复发作胸痛的患者进行食管动力学检测、2 4小时食管 p H及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 ,根据检查结果 ,给予相应治疗 ,并观察近期效果。 结果  4 6例患者中发现非特异性食管功能障碍 2 4例 ,其中伴有胃食管反流 14例、心肌缺血 4例 ;贲门失弛缓症 5例 ,其中伴有胃食管反流 1例 ;弥漫性食管痉挛 4例 ,其中伴有胃食管反流 4例、心肌缺血 2例 ;胡桃夹食管 (nutcracker esophagus) 1例。 结论 对反复发作性胸痛患者联合食管测压、2 4小时食管 p H和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有助于食管源性及心源性胸痛的诊断 ,而且对其鉴别诊断亦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痛 诊断 食管动力学 反复发作 食管ph 24小时动态心电图 胃食管反流 结论 意义 帮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24 h pH及阻抗监测的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反流特点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曾艳凌 林晗 +1 位作者 黄胡萍 林志辉 《中外医疗》 2018年第28期4-6,共3页
目的应用24 h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pH监测(multichannel intraluminal esophageal impedance and pH monitoring,MII-pH)探讨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astroesophageal reflux cough,GERC)的反流特点。方法方便收集2016年3月—2018年5月就诊福... 目的应用24 h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pH监测(multichannel intraluminal esophageal impedance and pH monitoring,MII-pH)探讨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astroesophageal reflux cough,GERC)的反流特点。方法方便收集2016年3月—2018年5月就诊福建省立医院的GERC患者46例,典型GERD组32例,健康对照组30名,所有患者经过高分辨测压及MII-pH监测,比较DeMeester积分、酸、弱酸、非酸、液体、混合、气体及近端反流次数不同。结果 GERC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DeMeester积分[13.2(2.6~260.03) vs 0.97(0.2-9.78)]、酸[40.9(0~190.2) vs 4.5(0~22.6)]、弱酸[65.0(4.4~197.0) vs 29.6(0~97.0)]、液体[53.7(13.2~181.2) vs 17.8(3.4~100.4)]、混合[64.1(14.6~203.2) vs 20.6(0~85.7)]、非酸[6.5(0~227.0) vs 2.2(0~88)]、气体[37.0(5.4-416.3) vs 20.3(3.5~32.7)]、近端反流[13.5(0~79.8) vs 1.6(0~11.5)]结果均明显升高(P<0.05);与典型GERD组相比,GERC组De Meester积分[13.2(2.6~260.03)vs 18.6(3.21~276.77)]、酸反流次数[40.9(0~190.2) vs 63.5(31.9~172.4)]均明显减低(P<0.05),气体反流[37.0(5.4~416.3)vs 22.9(3.3~98.7)]、近端反流次数[13.5(0~79.8) vs 4.7(0~33.5)]明显升高(P<0.05)。非酸、弱酸、混合反流次数与典型GERD组相仿(P>0.05)。结论GERC患者存在异常反流,气体反流及近端反流异常可能是GERD患者导致GERC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 典型胃食管反流 24 H ph及阻抗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监测胃24小时pH动态观察泰胃美治疗十二指肠球溃疡抑酸效果
13
作者 高萍 徐恩迪 +4 位作者 李三群 孙伟 李伟 王建文 张太亲 《天津医药》 CAS 1996年第4期198-200,共3页
对25例十二指肠球溃疡(Du)患者投予泰胃美(Tagamet,TA),并以硫糖铝作对照,使用单晶体锑电极连接Digitrapper MK Ⅲ型pH记录仪,监测服药前后胃内24小时pH变化.观察TA对胃酸分泌的影响。分别在24小时,8Am~8Pm和8Pm~8Am的三个时间段进行... 对25例十二指肠球溃疡(Du)患者投予泰胃美(Tagamet,TA),并以硫糖铝作对照,使用单晶体锑电极连接Digitrapper MK Ⅲ型pH记录仪,监测服药前后胃内24小时pH变化.观察TA对胃酸分泌的影响。分别在24小时,8Am~8Pm和8Pm~8Am的三个时间段进行分析,以24小时胃内pH>3的总时间和时间百分率、平均pH、中位pH和pH密度分布为判定指标。结果显示:TA组服药后24小时和夜间8Pm~8Am段pH明显升高(均P<0.01);在8Am~8Pm段升高不显著(均P>0.05);TA组与硫糖铝组比较,前者的各项pH指标除中位pH外均比后者显著升高(P<0.05或P<0.001)。Du患者服药前和服硫糖铝后pH密度分布呈左倾单峰形态,服TA后呈双峰形态。提示:每晚服TA 0.8g后,能适中地抑制夜间胃酸分泌,白天则无明显胃酸抑制作用。硫糖铝无抑酸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溃疡 ph 泰胃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小时pH监测比较西沙必利与雷尼替丁的抗胃食管反流效果
14
作者 高萍 高健 +2 位作者 李伟 吕宏 徐恩迪 《天津医药》 CAS 1998年第7期396-398,共3页
用24小时pH动态监测分别观察西沙必利(普瑞博思)和雷尼替丁治疗21例反流性食管病的抗反流效果,观察两种药物对胃内pH的影响与抗胃食管反流(GER)作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西沙必利组和雷尼替丁组治疗后食管酸反流指数均较服药前下降,两组... 用24小时pH动态监测分别观察西沙必利(普瑞博思)和雷尼替丁治疗21例反流性食管病的抗反流效果,观察两种药物对胃内pH的影响与抗胃食管反流(GER)作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西沙必利组和雷尼替丁组治疗后食管酸反流指数均较服药前下降,两组间下降指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西沙必利组对胃内pH无影响,雷尼替丁组可降低胃内pH<1、pH<2和pH<3的总时间(%),平均pH和中位pH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西沙必利组和雷尼替丁组服药后对胃内pH的影响与食管酸反流指数变化无相关性(r=-0.436和-0.341,均P>0.05)。研究表明,西沙必利与雷尼替丁均具有确实的抗GER作用,疗效可比但作用机理不同,临床应合理选择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 药物疗法 西沙必利 雷尼替丁 ph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h胃pH监测对十二指肠溃疡发病机制的再探讨
15
作者 高萍 高健 +1 位作者 李伟 吕宏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50-251,共2页
将61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患者分成二组,青年组34例,中老年组27例。用DigitripperMKⅢ型pH记录仪监测患者治疗前胃内24hpH变化。以pH<1、pH<2、pH<3的总时间百分率,平均pH和中位pH... 将61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患者分成二组,青年组34例,中老年组27例。用DigitripperMKⅢ型pH记录仪监测患者治疗前胃内24hpH变化。以pH<1、pH<2、pH<3的总时间百分率,平均pH和中位pH为观察指标,并判定有无十二指肠胃反流。结果显示:pH<2和pH<3的总时间百分率,在青年组显著高于中老年组(P<0.05)。十二指肠胃反流的发生率,青年组32.4%,中老年组51.9%。24hpH监测DU患者显示,高酸分泌确是DU患者的主要致病因素,其在青年DU患者中更显重要。而十二指肠胃反流可能在老年患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溃疡 ph监测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食管反流病24小时食管pH监测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军 《西南军医》 2008年第6期32-33,共2页
目的探讨24小时食管pH的监测对胃食管反流的诊断价值及内镜阴性患者是否存在反流。方法对95例有胃食管反流症状者进行24小时pH监测,根据检测结果,分析得出Johnson DeMeester计分。用pH<4.0的总时间百分比J、ohnson DeMeester计分进... 目的探讨24小时食管pH的监测对胃食管反流的诊断价值及内镜阴性患者是否存在反流。方法对95例有胃食管反流症状者进行24小时pH监测,根据检测结果,分析得出Johnson DeMeester计分。用pH<4.0的总时间百分比J、ohnson DeMeester计分进行分析。结果食管黏膜酸暴露pH<4.0的总时间百分比越长J、ohnson DeMeester计分越高,临床症状及食管炎程度就越重;Johnson DeMeester计分内镜阳性(食管炎)组明显高于内镜阴性组(P<0.05)内镜阴性组食管黏膜酸暴露异常仅为36.59%(15/41)。结论食管炎患者有明显的胃食管反流,且反流症状的发生、程度、镜下食管炎表现与食管酸反流密切相关,部分内镜阴性患者反流症状的发生不伴有酸反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24小时食管ph监测 食管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食管24h pH监测分析
17
作者 高萍 张绍刚 张美艳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686-687,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食管酸暴露情况并与其他人群进行对照比较,以了解老年人食管酸反流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便携式24 h pH动态监测仪对31例老年人进行食管24 h pH监测,并与40例其他人群进行对照比较。结果老年人组24 h食管酸暴露的6... 目的探讨老年人食管酸暴露情况并与其他人群进行对照比较,以了解老年人食管酸反流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便携式24 h pH动态监测仪对31例老年人进行食管24 h pH监测,并与40例其他人群进行对照比较。结果老年人组24 h食管酸暴露的6项pH指标中有4项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5%分布范围中,立位pH<4的总时间(%)和pH<4的反流次数的指标两组较为接近,余4项指标老年组数值均高于对照组。总计分老年组为14.9,高于对照组(12.7)。结论老年人组食管酸暴露多项指标高于对照组,提示可能与老年人食管运动功能和清除酸的能力下降以及食管下端括约肌(LES)功能较年轻人减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24 H ph监测 胃食管反流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糜烂性反流病、反流高敏感和功能性烧心患者食管pH-阻抗反流模式比较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阿静 姚文柱 +3 位作者 狄佳 崔曼莉 张明鑫 张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507-1512,共6页
目的通过分析比较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反流高敏感(RH)和功能性烧心(FH)患者的食管24 h pH-阻抗监测反流模式,探讨内镜阴性烧心患者症状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选取我院消化科门诊和胃肠功能室的以烧心为主要症状的患者,通过胃镜、24 h ... 目的通过分析比较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反流高敏感(RH)和功能性烧心(FH)患者的食管24 h pH-阻抗监测反流模式,探讨内镜阴性烧心患者症状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选取我院消化科门诊和胃肠功能室的以烧心为主要症状的患者,通过胃镜、24 h pH-阻抗监测,最终纳入79例患者,包括NERD 35例,RH 16例和FH 28例,进行pH-阻抗数据分析。结果NERD组较RH组、FH组酸反流次数显著性增加、弱碱反流次数显著性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NERD组、RH组合计反流次数、混合反流次数、近端酸反流次数及百分比、近端弱酸反流次数及百分比、近端合计反流次数及百分比较FH组显著性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分析反流的酸度,NERD、RH和FH三组中各种反流所占的比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NERD组以酸反流为主,但在RH和FH组,则以弱酸反流为主,且弱碱反流也较NERD组显著性增加。结论NERD患者与RH患者、FH患者反流模式不同,前者以酸反流为主,后两者弱碱反流明显增多;对于pH-阻抗监测期间无症状或未记录症状的食管酸暴露正常患者,合计反流次数、混合反流次数、近端反流次数及百分比等阻抗监测指标将有助于鉴别RH和F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 h ph-阻抗监测 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 反流高敏感 功能性烧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 h pH/阻抗监测在胃食管反流性咳嗽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9
作者 弓三东 李超 +1 位作者 郑岩 贺星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1年第10期1234-1238,共5页
目的明确24 h pH联合阻抗监测在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消化科专病门诊就诊的伴有慢性咳嗽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116例,并根据24 h pH/阻抗监测结果将符... 目的明确24 h pH联合阻抗监测在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消化科专病门诊就诊的伴有慢性咳嗽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116例,并根据24 h pH/阻抗监测结果将符合GERC诊断标准的患者定为GERC组,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志愿者30例设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进行胃镜检查,再进行24 h pH联合阻抗监测,记录24 h pH/阻抗监测参数。确诊的GERC患者均给予抑酸、促胃肠动力治疗,合并碱反流者给予利胆治疗,疗程12周。记录GERC患者治疗前、治疗后4周、8周、12周胃食管反流病调查(GERD-Q)量表、咳嗽症状积分、反流症状积分、莱斯特咳嗽问卷(LCQ)量表评分变化。结果24 h pH/阻抗GERC诊断率(82.8%)明显高于单纯24 h pH GERC诊断率(54.3%)(P<0.01)。GERC组反流时间>5min的次数,pH值<4的反流次数,总、立、卧位状态pH值<4的时间占监测时间的比例,最长反流时间及DeMeeste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立、卧位状态下GERC组与对照组的液体、气体及混合反流次数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立、卧位状态下两组间的酸、弱酸、弱碱反流次数有统计学差异(P<0.05);GERC组的近端反流次数占总反流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93%vs 20.39%)(P<0.01);抗反流治疗后GERC患者的GERD-Q积分、咳嗽症状积分、反流症状积分逐渐下降,而LCQ积分逐渐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4 h pH联合阻抗监测的GERC诊断率明显高于单纯pH监测法,可明确反流物的酸碱性、物理性质、反流高度及运动方向,同时指导GERC患者的治疗,达到提高疗效的目的,为GERC患者的规范化诊治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 ph/阻抗监测 发病机制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测压联合食管PH-阻抗监测对非典型症状GERD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20
作者 古岳 雷鸽 范筱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2年第2期321-324,共4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食管测压联合24小时食管PH-阻抗监测对非典型症状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以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非典型症状GERD患者150例(病例组),对照组15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病例组其中...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食管测压联合24小时食管PH-阻抗监测对非典型症状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以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非典型症状GERD患者150例(病例组),对照组15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病例组其中糜烂性食管炎(EE)组32例、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组118例,对照组(同期健康体检者),均行高分辨率食管测压、24小时食管PH阻抗监测,收集纳入患者电子胃镜检查结果,比较探讨高分辨率食管测压联合24小时食管PH-阻抗检测对非典型症状GERD的诊断及评估价值。结果三组收缩前沿速度(CFA)、远端收缩积分(DIC)依次递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EE组、NERD组CFA、DIC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EE组CFA、DIC低于NER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E组、NERD组、对照组pH<4次数/次、最长反流时间指标中上、下电极参数均依次递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EE组、NERD组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EE组各指标参数均明显高于NER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EE组+NERD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联合检测法(高分辨率食管测压联合24小时食管PH阻抗监测)诊断试验评估,灵敏度=83.58%、特异度=90.36%,准确率=87.33%,kappa值=0.743。结论高分辨率食管测压联合24小时食管PH阻抗监测对非典型症状GERD的诊断准确性较高,且优于单用传统DH-Meester积分法分析24小时PH-DeM,且一定程度上辅助性的提高了对非典型症状GERD的诊断的准确性,为非典型症状GERD的及时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食管测压 24小时食管ph-阻抗监测 GERD 24小时ph-DeM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