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2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紫杉烷14β-羟基化酶基因片段的克隆及其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6
1
作者 胡新玲 徐妙云 +1 位作者 刘德虎 邱德有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6年第2期243-250,共8页
采用CTAB法提取中国红豆杉基因组DNA,利用PCR技术克隆得到紫杉烷14β-羟基化酶(简称14OH)基因前半段,测序结果表明DNA片段序列为915bp,与报道的14OH基因同源性为98.3%。然后将获得的DNA片段(915bp)正反向插入到二元载体pZh01的GUS两端,... 采用CTAB法提取中国红豆杉基因组DNA,利用PCR技术克隆得到紫杉烷14β-羟基化酶(简称14OH)基因前半段,测序结果表明DNA片段序列为915bp,与报道的14OH基因同源性为98.3%。然后将获得的DNA片段(915bp)正反向插入到二元载体pZh01的GUS两端,构建成14OHRNAi植物表达载体pZ14a,又选其中与羟基化酶家族其他成员同源性低的部分(390bp),正反向插入到二元载体pZh01的GUS两端,构建成14OHRNAi植物表达载体pZ14b。同时将克隆得到的DNA片段(915bp)反向插入到二元载体pZh01中,构建成14OH反义RNA植物表达载体pZ14c。经PCR和酶切图谱分析鉴定,确认载体构建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烷14β-羟基化酶 RNA干扰 反义RNA 表达载体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蟾蜍甾烯14β-artebufogenin的核磁共振光谱信号全归属(英文)
2
作者 乔莉 裴月湖 +2 位作者 贾继明 宋剑 孟作环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24-626,共3页
本论文利用柱色谱法从中药蟾酥中分离得到一个蟾蜍甾烯化合物,利用二维核磁共振和其它化学及光谱学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鉴定,并首次给出了其完整的核磁信号归属。
关键词 蟾酥 蟾蜍甾烯 1H和13C核磁共振 14β-artebufogenin 二维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β—侧链紫杉醇类似物的合成
3
作者 尹大力 刘瑞武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1999年第4期191-200,共10页
Sinenxan A(2)是一从红豆杉组织培养物中分离得到的具有紫杉醇母核A/B/C环骨架的化合物,以该化合物为起始原料,通过4,20-双键合成D-环,在14β-位引入侧链等合成了1,7,9,13-脱氧-14β-侧链紫杉醇类似物4和5,这两个化合... Sinenxan A(2)是一从红豆杉组织培养物中分离得到的具有紫杉醇母核A/B/C环骨架的化合物,以该化合物为起始原料,通过4,20-双键合成D-环,在14β-位引入侧链等合成了1,7,9,13-脱氧-14β-侧链紫杉醇类似物4和5,这两个化合物在体外活性实验中,对KB,A2780和HCT-8细胞株的细胞毒性比紫杉醇显著降低,10μmol.L^-1浓度下对微管蛋白聚合没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β-侧链紫杉醇类似物 合成 体外活性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14β-侧链紫杉醇衍生物的合成及构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刘瑞武 尹大力 +3 位作者 王东辉 李春 郭积玉 梁晓天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2期910-918,共9页
以生物合成得到的紫杉烷sinenxanA为起始原料,合成一系列新的紫杉醇衍生物,以寻找高效低毒、抗瘤谱广、综合性能好的新一代紫杉醇类抗癌药,并进行构效关系研究。从半合成的紫杉烷中间体7出发,分别经5步和6步反应成功地... 以生物合成得到的紫杉烷sinenxanA为起始原料,合成一系列新的紫杉醇衍生物,以寻找高效低毒、抗瘤谱广、综合性能好的新一代紫杉醇类抗癌药,并进行构效关系研究。从半合成的紫杉烷中间体7出发,分别经5步和6步反应成功地合成了4位羟基和4位乙酸酯两类共8个新的14β侧链紫杉醇衍生物,2位基团为苯甲酸酯、间氯苯甲酸酯、正戊酸酯和苯乙酸酯。将目标化合物连同已合成的2个14β侧链紫杉醇衍生物进行了微管聚合试验和体外肿瘤细胞抑制试验。所有化合物在浓度为10μmol·L-1时对微管无作用。在体外肿瘤细胞抑制试验中,大部分化合物显示边缘细胞毒活性。14β侧链紫杉醇衍生物的构效关系与13α侧链紫杉醇衍生物有所不同,2位脂肪酸酯与2位芳香酸酯活性相当,表明2位基团的改变对活性无明显影响。4位羟基衍生物的活性好于4位乙酸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 侧链紫杉醇 紫杉醇 衍生物 构效关系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位结构修饰14β-侧链紫杉醇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 被引量:3
5
作者 刘瑞武 尹大力 +3 位作者 郭积玉 梁晓天 龟尾一弥 关口喜功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期18-25,共8页
为了寻找高效低毒、抗瘤谱广、综合性能好又不依赖自然资源的新一代紫杉醇类抗癌药 ,以组织培养得到的紫杉烷sinenxanA为最初起始原料 ,以紫杉烷中间体 (3)和 (16 )为合成原料合成了 10位为羰基、羟基、甲氧基乙酸酯、苄氧基乙酸酯、羟... 为了寻找高效低毒、抗瘤谱广、综合性能好又不依赖自然资源的新一代紫杉醇类抗癌药 ,以组织培养得到的紫杉烷sinenxanA为最初起始原料 ,以紫杉烷中间体 (3)和 (16 )为合成原料合成了 10位为羰基、羟基、甲氧基乙酸酯、苄氧基乙酸酯、羟乙酸酯等共 6个新的 14β 侧链紫杉醇衍生物 .并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抗肿瘤体外试验和微管蛋白聚合试验 .结果表明所有化合物对KB细胞的IC50 >10 μg ,在浓度为 10~ 5 μmol/L时对微管蛋白无聚合作用 .说明分子的 10位结构修饰对活性无明显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nenxanA 紫杉醇 抗肿瘤试验 侧链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β-侧链紫杉醇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 被引量:1
6
作者 刘瑞武 尹大力 +3 位作者 郭积玉 梁晓天 龟尾一弥 关口喜功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0年第1期26-34,共9页
为了寻找高效低毒、抗瘤谱广、综合性能好又不依赖自然资源的新一代紫杉醇类抗癌药 ,以组织培养得到的紫杉烷 sinenxan A为最初起始原料 ,以中间体 6为本文合成原料分别经 5步和 6步合成了两个新的 14β-侧链紫杉醇衍生物 ,并首次观察... 为了寻找高效低毒、抗瘤谱广、综合性能好又不依赖自然资源的新一代紫杉醇类抗癌药 ,以组织培养得到的紫杉烷 sinenxan A为最初起始原料 ,以中间体 6为本文合成原料分别经 5步和 6步合成了两个新的 14β-侧链紫杉醇衍生物 ,并首次观察到紫杉烷的 10位羰基 / 9位羟基在硅胶中转变为 10位羟基 / 9位羰基。将目标化合物进行了抗肿瘤体外试验和微管聚合试验。结果表明 ,这两个化合物对 KB细胞的 IC50 >10 μg,在浓度为 10 μM时对微管无聚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链紫杉醇衍生物 生物合成 抗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发射率碳-14β源制备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高岩 王念 +2 位作者 史晨钟 刘明阳 崔洪起 《同位素》 CAS 2020年第4期220-225,I0002,共7页
随着空气污染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空气污染物中PM 2.5颗粒的监测显得尤为重要。β射线颗粒物自动监测仪作为PM 2.5颗粒监测的一种有效手段,其常用的发射源为碳-14β源。本文主要从原料混合、过滤吸附及源片密封工艺等方面研究了高... 随着空气污染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空气污染物中PM 2.5颗粒的监测显得尤为重要。β射线颗粒物自动监测仪作为PM 2.5颗粒监测的一种有效手段,其常用的发射源为碳-14β源。本文主要从原料混合、过滤吸附及源片密封工艺等方面研究了高发射率碳-14β源的最优制备方法。结果表明,将碳酸钡、二氧化锆、丙酮的混合液磁力搅拌后过滤吸附、塑封、装壳,最终制备的碳-14β放射源的β粒子表面发射率可达10^6s^-1。同时,研究发现密封膜对β粒子的阻挡率在17%左右。最后对成品源进行了质量检验,检验结果表明,碳-14β源具有密封性好、无泄漏的优点,且表面无污染水平远低于国家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14β β发射率 制备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杉烷14β-羟化酶活性位点预测及其潜在竞争性抑制剂研究
8
作者 卢轩 章煜 +3 位作者 唐川 唐小渊 冯宝民 秦海宏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651-1659,共9页
紫杉烷14β-羟化酶(T14H)是催化产生紫杉烷支路化合物的关键酶。抑制T14H活性可以促进前体流向紫杉醇代谢途径,从而提高紫杉醇含量。本文根据T14H的一级结构,构建T14H蛋白模型,选取最优蛋白模型进行优化并评估。随后,对模型潜在活性位... 紫杉烷14β-羟化酶(T14H)是催化产生紫杉烷支路化合物的关键酶。抑制T14H活性可以促进前体流向紫杉醇代谢途径,从而提高紫杉醇含量。本文根据T14H的一级结构,构建T14H蛋白模型,选取最优蛋白模型进行优化并评估。随后,对模型潜在活性位点进行分析,从19个活性位点中选取较合理的5个活性位点进行下一步的分子对接研究。将150个植物内生菌次级代谢产物及4种羟化酶抑制剂一次对接于5个活性口袋,对比分析互作模式与结合分数进行筛选。筛选出可作为T14H抑制剂的先导化合物,对开发研究T14H的竞争性抑制剂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烷 T14H 活性位点 同源建模 分子对接 竞争性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emistry of Taxoid Sinenxan A: (Ⅰ) Epimerization of the 14β-hydroxyl Group
9
作者 Guang Yan HUANG Ji Yu GUO Xiao Tian LIANG(Institute of Materia Medica,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Beijing 100050)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1997年第4期277-280,共4页
Compound 2 with 14β-hydroxyl group was successfully converted into its epimerized α-counterpart via oxidation - reduction.The elimination product (6) was auto-oxidized to epoxide 8,even in the solid state
关键词 CL Epimerization of the 14 hydroxyl Group Chemistry of Taxoid Sinenxan 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工型马铃薯新品种龙薯14的选育
10
作者 高云飞 李庆全 +4 位作者 王乔 牛志敏 南相日 张丽娟 盛万民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9-171,F0003,共4页
龙薯14是以Cal White为母本,以Pepo416为父本采用有性杂交、选择、鉴定育成的加工型马铃薯新品种。中熟,生育期85 d(天)左右,每667 m^(2)产量2600 kg左右。块茎长椭圆形,浅黄皮乳白肉,芽眼浅,表皮光滑;干物质含量21.50%,淀粉含量18.10%... 龙薯14是以Cal White为母本,以Pepo416为父本采用有性杂交、选择、鉴定育成的加工型马铃薯新品种。中熟,生育期85 d(天)左右,每667 m^(2)产量2600 kg左右。块茎长椭圆形,浅黄皮乳白肉,芽眼浅,表皮光滑;干物质含量21.50%,淀粉含量18.10%,还原糖含量0.24%,符合炸片、炸条、全粉加工要求,食味优良。抗马铃薯X病毒(PVX),中抗马铃薯Y病毒(PVY),适宜在黑龙江省各生态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龙薯14 加工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水中^(14)C前处理装置研制
11
作者 保莉 任晓娜 +3 位作者 杨海兰 王瑞俊 杨有坤 郭琛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84,共4页
从环境放射性常规监测的角度出发,建立了一套环境水中^(14)C前处理装置。装置包括一个容量大于20 L的夹套玻璃反应釜、可控制反应温度的水浴锅、高纯氮气与碱液吸收瓶等。基于该装置对地表水、海水样品中的^(14)C进行前处理,采用硫酸氧... 从环境放射性常规监测的角度出发,建立了一套环境水中^(14)C前处理装置。装置包括一个容量大于20 L的夹套玻璃反应釜、可控制反应温度的水浴锅、高纯氮气与碱液吸收瓶等。基于该装置对地表水、海水样品中的^(14)C进行前处理,采用硫酸氧化无机碳、过硫酸钾和过氧化氢氧化有机碳的方式将水中碳转化为二氧化碳,碱液吸收后制成碳酸钙。得到地表水和海水样品中的无机碳、有机碳含量,说明该实验装置能很好地用于环境水样品中^(14)C的前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水 ^(14)C 前处理 湿法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同位素^(14)C标记瑞德西韦的合成
12
作者 余志扬 杨征敏 +4 位作者 李梦雪 宋明钰 周兵 秦雨馨 李书琰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3-102,I0004,共11页
为制备瑞德西韦药代动力学研究所必需的放射性示踪剂,以N,N-二甲基[^(14)C]甲酰胺为同位素原料,经亲电取代、分子间环化、碘代、亲核加成、羟基保护等十步放射性反应,反相高效液相色谱(HPLC)纯化和手性HPLC拆分获得目标物(217.7 MBq,光... 为制备瑞德西韦药代动力学研究所必需的放射性示踪剂,以N,N-二甲基[^(14)C]甲酰胺为同位素原料,经亲电取代、分子间环化、碘代、亲核加成、羟基保护等十步放射性反应,反相高效液相色谱(HPLC)纯化和手性HPLC拆分获得目标物(217.7 MBq,光学纯度(ee)>99%),总放化收率为4.3%。经核磁共振氢谱(1H NMR)、质谱(MS)和在线放射性高效液相色谱(HPLC-FSA)分析确认,目标物为[吡咯并三嗪环-4-^(14)C]瑞德西韦。放射性薄层成像分析(TLC-IIA)、离线放射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HPLC-LSC)、在线放射性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质谱联用(HPLC-FSA/PDA/MS)、液体闪烁测量(LSC)和HPLC-MS/MS分析表明,所得标记物的放化纯度和化学纯度均大于98%,比活度为2069.8 MBq/mmol,放射性/非放射性单一杂质含量均小于1%,该标记物可作为示踪剂,用于瑞德西韦的放射性药代动力学等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标记合成 瑞德西韦 ^(14)C 放射性示踪剂 抗病毒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血清sCD14-ST、Flt3L水平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13
作者 韩小虎 李翠玲 +1 位作者 李儒正 曾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5年第2期270-273,共4页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IE)病人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sCD14-ST)及FMS样酪氨酸激酶3配体(Flt3L)表达水平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月在海南省人民医院治疗的76例IE病人作为试验组,根据病人预后情...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IE)病人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sCD14-ST)及FMS样酪氨酸激酶3配体(Flt3L)表达水平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月在海南省人民医院治疗的76例IE病人作为试验组,根据病人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同期选择42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研究对象一般炎症指标和血清sCD14-ST、Flt3L水平。Pearson法分析血清sCD14-ST、Flt3L与一般炎症指标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CD14-ST、Flt3L对IE病人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炎症指标白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计数(WBC)及血清sCD14-ST、Flt3L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sCD14-ST与PCT、hs-CRP、WBC呈正相关(P<0.001);Flt3L与IL-6、WBC呈正相关(P<0.001)。预后不良组血清sCD14-ST、Flt3L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结果显示,sCD14-ST、Flt3L联合诊断IE病人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显著大于sCD14-ST单独诊断的AUC(Z=2.627,P=0.009)、Flt3L单独诊断的AUC(Z=2.575,P=0.010)。结论:IE病人血清sCD14-ST、Flt3L表达升高,且联合检测sCD14-ST与Flt3L表达水平可应用于IE病人预后的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心内膜炎 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 FMS样酪氨酸激酶3配体 炎症指标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平衡等离子体催化氧化极低浓度^(14)CH_(4)的实验研究
14
作者 裴鉴禄 梁书玮 +5 位作者 林中鑫 李佳雨 陈建利 韩明 侯建荣 李永国 《核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3-91,共9页
^(14)C碳氢化合物中^(14)CH_(4)的占比最大且化学性质最稳定,本研究以与^(14)CH_(4)具有相同物化性质的^(12)CH_(4)为实验对象,通过引入催化手段,对非平衡等离子体催化氧化极低浓度^(12)CH_(4)的性能以及参数影响规律进行考察。结果表明... ^(14)C碳氢化合物中^(14)CH_(4)的占比最大且化学性质最稳定,本研究以与^(14)CH_(4)具有相同物化性质的^(12)CH_(4)为实验对象,通过引入催化手段,对非平衡等离子体催化氧化极低浓度^(12)CH_(4)的性能以及参数影响规律进行考察。结果表明:本研究中等离子体发生器的帕邢击穿电压为16.01 kV;引入Pd/Al_(2)O_(3)催化剂能够显著提升等离子体对CH_(4)处理性能,通过提高放电电压、降低反应温度和气体流量,CH_(4)处理效率和CO_(2)选择性可达100%和83.7%;等离子体与Pd/Al_(2)O_(3)催化剂之间具有协同效应,Pd/Al_(2)O_(3)能够降低反应壁垒、优化反应路径,显著提高等离子体的CH_(4)处理性能,同时等离子体激发的活性物种也有利于催化剂中关键反应活性相PdO的产生。现有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催化氧化技术能够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实现对极低浓度^(14)C碳氢化合物的有效处理,具备极大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14 等离子体 甲烷 压水堆
原文传递
铸态2A14合金均匀化热处理工艺优化与组织演变
15
作者 林泊宇 孟云鹏 +4 位作者 李霞 张华 王利飞 张强 樊建锋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5-90,96,共7页
研究了不同均匀化热处理工艺对铸态2A14铝合金微观组织的影响,并优化其均匀化热处理工艺。结果表明:铸态2A14铝合金中存在大量非平衡凝固共晶体,其中,低熔点非平衡共晶相为Al2Cu相。铸态2A14铝合金的DSC曲线显示仅有一个吸热峰,吸热峰... 研究了不同均匀化热处理工艺对铸态2A14铝合金微观组织的影响,并优化其均匀化热处理工艺。结果表明:铸态2A14铝合金中存在大量非平衡凝固共晶体,其中,低熔点非平衡共晶相为Al2Cu相。铸态2A14铝合金的DSC曲线显示仅有一个吸热峰,吸热峰起始温度为510.4℃,其峰值温度为514.4℃。随均匀化热处理加热温度升高,合金所含Al2Cu相大量溶解,使合金固溶Cu含量明显增大,并在510℃时达到最高值。最终确定铸态2A14铝合金较佳的均匀化热处理工艺为486℃/24 h+510℃/48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A14铝合金 微观组织 均匀化热处理 第二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GS14/MEK/ERK信号通路研究石菖蒲和 α -细辛醚促进疲劳运动大鼠学习记忆的作用机制
16
作者 廖忠鑫 谢石凤 +1 位作者 朱梅菊 王文莉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4-310,共7页
研究石菖蒲和α-细辛醚抵抗大鼠疲劳运动后学习记忆下降的RGS14/MEK/ERK信号通路作用机制。80只SD大鼠按完全随机法分为:正常组(normal,Nor)、运动组(exercise,E)、运动+石菖蒲组(exercise+Acorus tatarinowii Schott,EAT)、运动+α-细... 研究石菖蒲和α-细辛醚抵抗大鼠疲劳运动后学习记忆下降的RGS14/MEK/ERK信号通路作用机制。80只SD大鼠按完全随机法分为:正常组(normal,Nor)、运动组(exercise,E)、运动+石菖蒲组(exercise+Acorus tatarinowii Schott,EAT)、运动+α-细辛醚组(exercise+α-asarone,EαA)、运动+石菖蒲+RGS14拮抗剂CCG-63802组(EATC)、运动+α-细辛醚+RGS14拮抗剂CCG-63802(EαAR)、运动+石菖蒲+MEK拮抗剂U0126组(EATU)、运动+α-细辛醚+MEK拮抗剂U0126组(EαAU),每组10只。开展水迷宫实验进行学习记忆检测;利用免疫组化、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荧光实时定量PCR(RT-PCR)等方法检测G蛋白信号调节蛋白14(regulator of G protein signaling 14,RGS14)、Raf-1、磷酸化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phosphorylated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kinase,p-MEK)和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phosphorylated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1/2,p-ERK1/2)表达水平。结果表明EAT和EαA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显著低于E组;穿越平台次数显著高于E组(P<0.01)。EATC和EαAR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最短,穿越平台次数最多(P<0.01)。EATU和EαAU大鼠逃避潜伏期最长,穿越平台次数最少(P<0.01)。EAT和EαA组RGS14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E组,Raf-1、p-MEK和p-ERK1/2表达水平则显著高于E组(P<0.01)。EATC和EαAR组RGS14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最低,显著低于其他各组,Raf-1、p-MEK和p-ERK1/2表达水平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或P<0.05)。EATU和EαAU组p-MEK、p-ERK1/2表达水平最低,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1)。以上实验结果表明石菖蒲和α-细辛醚能够基于对海马RGS14/MEK/ERK信号通路的调节,从而显著提高疲劳运动大鼠的学习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菖蒲 Α-细辛醚 学习记忆 运动性疲劳 RGS14/MEK/ERK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ETTL14-m^(6)A-FOXO3A信号通路介导的细胞自噬探讨补肾强督方抑制炎症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机制研究
17
作者 吴琳 李松倍 +2 位作者 苏晓庆 韩天然 李泽光 《海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4-101,共8页
目的:观察补肾强督方对T淋巴细胞METTL14-m^(6)A-FOXO3A信号通路介导的细胞自噬的影响,从而明确其抑制炎症、治疗强制性脊柱炎的分子机制。方法:使用Jurkat细胞,采用抗CD3联合抗CD28抗体诱导24 h构建细胞模型,并给予补肾强督方含药血清... 目的:观察补肾强督方对T淋巴细胞METTL14-m^(6)A-FOXO3A信号通路介导的细胞自噬的影响,从而明确其抑制炎症、治疗强制性脊柱炎的分子机制。方法:使用Jurkat细胞,采用抗CD3联合抗CD28抗体诱导24 h构建细胞模型,并给予补肾强督方含药血清和METTL14重组蛋白进行干预。采用ELISA法检测炎症因子(IL-23和IL-17A)和氧化应激指标的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ROS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METTL14和FOXO3A的表达,RT-qPCR检测METTL14和FOXO3A的表达,斑点杂交实验检测FOXO3A的m^(6)A甲基化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补肾强督方显著降低Jurkat细胞上清中IL-23、IL-17A和MDA的含量与ROS的水平,增加SOD和GSH-Px的活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补肾强督方能显著上调Jurkat细胞中Beclin-1、FOXO3A和METTL14蛋白和基因的表达和增加LC3Ⅱ/LC3Ⅰ的比值,下调p62蛋白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此基础之上,与模型组比较,补肾强督方能显著上调Jurkat细胞FOXO3A的m^(6)A甲基化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补肾强督方通过METTL14介导的FOXO3A的m^(6)A甲基化修饰促进T细胞自噬,从而达到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强督方 T淋巴细胞 METTL14 FOXO3A m^(6)A甲基化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化物对Sr_(4)Al_(14)O_(25):Mn^(4+)红色荧光粉的发光影响作用研究
18
作者 万嘉文 张涛 +1 位作者 吴晨刚 夏李斌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99-2104,共6页
氟化物添加能有效提升Sr_(4)Al_(14)O_(25):Mn^(4+)的发光强度。然而,该粉体中F离子是否进入晶格以及其对发光性能的影响作用机理尚不清晰,阻碍了该荧光粉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通过高温固相法制备了系列Sr_(4)Al_(14)O_(25):Mn^(4+)红... 氟化物添加能有效提升Sr_(4)Al_(14)O_(25):Mn^(4+)的发光强度。然而,该粉体中F离子是否进入晶格以及其对发光性能的影响作用机理尚不清晰,阻碍了该荧光粉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通过高温固相法制备了系列Sr_(4)Al_(14)O_(25):Mn^(4+)红色荧光粉,研究了加入H_(3)BO_(3)、SrF_(2)、AlF_(3)时,荧光粉的结构、形貌、发光性能等变化规律,阐明了氟化物添加对发光性能的影响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加入H_(3)BO_(3)时生成了Sr_(4)Al_(14)O_(25)纯相,样品的表面光滑,颗粒分布均匀;而掺杂SrF_(2)、AlF_(3)和不添加任何助溶剂时的主相为SrAl_(2)O_(4),含有少量Sr_(4)Al_(14)O_(25)杂相,颗粒分布不一,表面粗糙。掺杂SrF_(2)和AlF_(3)后,F离子并未进入基质晶格,仅充当助溶剂作用。H_(3)BO_(3)和SrF_(2)、AlF_(3)的添加/掺杂量分别为0.8 mol,0.6 mol和0.4 mol时,荧光粉具有最优发光强度,添加H_(3)BO_(3)时的样品最优强度明显高于其他样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_(4)Al_(14)O_(25) 氟化物 Mn^(4+) 助溶剂 红色荧光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P14在脓毒症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19
作者 许金莲 王涛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5年第3期54-58,共5页
脓毒症是由宿主对感染的反应失调引起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脓毒症期间免疫失衡导致其高死亡率。骨髓相关蛋白14(MRP14)作为一种典型的炎性因子警报素,参与并调节脓毒症期间的免疫反应。在脓毒症早期,MRP14可以表征炎症的发生,发... 脓毒症是由宿主对感染的反应失调引起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脓毒症期间免疫失衡导致其高死亡率。骨髓相关蛋白14(MRP14)作为一种典型的炎性因子警报素,参与并调节脓毒症期间的免疫反应。在脓毒症早期,MRP14可以表征炎症的发生,发挥着招募免疫细胞、促炎、抗菌等作用;而在脓毒症晚期,则与机体免疫抑制的发生有关。本文从MRP14的结构与生物学功能以及在脓毒症中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为脓毒症未来精准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P14 脓毒症 炎症 免疫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乳腺断层X射线成像联合血清CHAC1和RAI14在鉴别乳腺肿块良恶性中的价值分析
20
作者 姚利敏 黄建霞 +3 位作者 范红蕊 董静娟 杜文政 廉晓晓 《中国医学装备》 2025年第3期43-47,共5页
目的:探讨数字乳腺断层X射线成像联合血清谷胱甘肽特异性γ-谷氨酰环转移酶1(CHAC1)和维甲酸诱导蛋白14(RAI14)在鉴别乳腺肿块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6月至2024年6月在邯郸市妇幼保健院就诊治疗的189例女性乳腺肿块患... 目的:探讨数字乳腺断层X射线成像联合血清谷胱甘肽特异性γ-谷氨酰环转移酶1(CHAC1)和维甲酸诱导蛋白14(RAI14)在鉴别乳腺肿块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6月至2024年6月在邯郸市妇幼保健院就诊治疗的189例女性乳腺肿块患者,根据病理活检结果将其分为良性肿块组(128例)和恶性肿块组(61例)。所有患者均行数字乳腺断层X射线成像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CHAC1和RAI14水平。分析患者一般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乳腺肿块良恶性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HAC1和RAI14对乳腺肿块良恶性的诊断价值,采用Kappa检验评估各诊断方法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结果:189例乳腺肿块患者经数字乳腺断层X射线成像检测检出恶性肿块56例,良性133例,误诊13例,漏诊18例,与病理检测结果中度一致(Kappa=0.617,P<0.05)。与良性肿块组比较,恶性肿块组的血清CHAC1、RAI14水平均显著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49、12.512,P<0.05)。患者年龄、绝经时间、CHAC1及RAI14均为影响乳腺肿块良恶性的危险因素(OR=1.368、1.305、1.897、1.995,P<0.05)。CHAC1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16(95%CI:0.753~0.868),灵敏度为70.49%,特异度为89.06%;RAI14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AUC为0.838(95%CI:0.778~0.888),灵敏度为68.85%,特异度为89.84%。数字乳腺断层X射线成像、血清CHAC1和RAI14三者联合检出恶性肿块74例,良性肿块115例,误诊15例,漏诊2例,与病理检测结果一致性极高(Kappa=0.805,P<0.001)。数字乳腺断层X射线成像联合血清CHAC1、RAI14三者联合的灵敏度(96.72%)、阴性预测值(98.26%)以及准确率(91.01%)显著高于数字乳腺断层X射线成像,血清CHAC1和RAI14各单独预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5.310、16.623、15.310、11.690、12.402、11.572、5.276、5.276、4.677,P<0.05)。结论:血清CHAC1和RAI14在乳腺恶性肿块中水平增加,数字乳腺断层X射线联合血清CHAC1、RAI14对乳腺肿块良恶性具有一定鉴别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乳腺断层X射线成像 谷胱甘肽特异性γ-谷氨酰环转移酶1(CHAC1) 维甲酸诱导蛋白14(RAI14) 乳腺肿块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