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05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5D C_(f)/SiC复合材料与SiC陶瓷微磨削性能对比试验研究
1
作者 巩亚东 李远峰 +1 位作者 温泉 任启震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2-60,共9页
为探究2.5D C_(f)/SiC复合材料与SiC陶瓷的微尺度磨削过程,对比2种材料在同一工艺参数下表面显微形貌、表面粗糙度与磨削力的差异,并分析工艺参数变化对磨削性能评价参数的影响;采用直径为0.9 mm的500#电镀金刚石微磨具对2种材料分别进... 为探究2.5D C_(f)/SiC复合材料与SiC陶瓷的微尺度磨削过程,对比2种材料在同一工艺参数下表面显微形貌、表面粗糙度与磨削力的差异,并分析工艺参数变化对磨削性能评价参数的影响;采用直径为0.9 mm的500#电镀金刚石微磨具对2种材料分别进行单因素微磨削试验.结果表明,2.5D C_(f)/SiC复合材料去除过程不同于SiC陶瓷,这是因为复合材料增强纤维的存在,有效抑制了微磨削过程中裂纹的扩展;在同一工艺参数下,2.5D C_(f)/SiC复合材料表面微观形貌较好、缺陷少、表面粗糙度小,而无纤维增强的SiC陶瓷表面微观形貌较差、缺陷多、表面粗糙度大;SiC陶瓷的平均磨削力大于2.5D C_(f)/SiC,并且在微磨削过程中,2.5D C_(f)/SiC的实时磨削力信号较平稳,而SiC陶瓷的实时磨削力信号存在尖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D C_(f)/SiC复合材料 SIC陶瓷 微磨削过程 表面微观形貌 表面粗糙度 磨削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强化铜泡沫对SiC_(f)/SiC复合材料与高温合金钎焊接头组织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张瑜 张宏强 +4 位作者 梅寒 龙伟民 张雷 赵伟 郭伟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57,共9页
目的通过石墨烯强化铜泡沫结合AgCuTi钎料实现SiC_(f)/SiC复合材料与Nb521合金的可靠钎焊连接,并系统研究石墨烯强化铜泡沫对接头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AgCuTi钎料结合石墨烯强化铜泡沫中间层的方法实现了SiC_(f)/SiC与Nb... 目的通过石墨烯强化铜泡沫结合AgCuTi钎料实现SiC_(f)/SiC复合材料与Nb521合金的可靠钎焊连接,并系统研究石墨烯强化铜泡沫对接头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AgCuTi钎料结合石墨烯强化铜泡沫中间层的方法实现了SiC_(f)/SiC与Nb521合金的可靠钎焊连接。通过显微组织观察、能谱分析和剪切强度测试,系统研究了石墨烯强化铜泡沫对钎焊接头的影响。结果引入石墨烯强化铜泡沫后,焊缝中的Cu(s,s)从针状转变为块状,同时Ti_(2)Cu均匀弥散分布在Cu(s,s)周围,形成互锁效应与复合强化效应。钎焊接头的剪切强度提升至85 MPa,块状Cu(s,s)的形成和Ti_(2)Cu的均匀分布改善了焊缝的韧性。结论石墨烯强化泡沫铜作为中间层有效改善了钎焊接头的微观组织,促进了块状Cu(s,s)的形成,优化了Ti_(2)Cu的分布,从而显著提高了接头的剪切强度和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钎焊 SiC_(f)/SiC复合材料 中间层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级联森林的水泥熟料f-CaO含量预测
3
作者 李小青 张海博 +3 位作者 龚先政 邓全亮 马忠诚 叶家元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0-257,共8页
在水泥熟料性能的控制和优化中,需要及时有效地检测水泥熟料f-CaO含量。目前,水泥厂多采用人工取样和实验室检测的方法来检测熟料中的f-CaO含量,测量结果有很大的滞后性。针对水泥熟料f-CaO含量检测结果滞后的问题,基于水泥熟料生产数据... 在水泥熟料性能的控制和优化中,需要及时有效地检测水泥熟料f-CaO含量。目前,水泥厂多采用人工取样和实验室检测的方法来检测熟料中的f-CaO含量,测量结果有很大的滞后性。针对水泥熟料f-CaO含量检测结果滞后的问题,基于水泥熟料生产数据,利用级联森林算法建立了预测模型。首先,通过对水泥熟料生产工艺和f-CaO产生原因机理进行分析,选择了模型的14个输入变量,如生料喂料量、分解炉出口温度、回转窑电流等。其次,采用滑动时间窗口方法构建时间序列,使模型输入包含更多的时序信息。最后,将提出的预测方法与3种传统机器学习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和更强的泛化能力,为水泥熟料生产过程中的f-CaO含量预测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对于水泥生产过程的控制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熟料 质量指标 f-CaO含量预测 时间窗口 机器学习 级联森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肝脏组织摄取~(18)F-FAPI-04的影响因素分析
4
作者 李阳 李艳 沈聪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5-289,共5页
目的探讨正常肝脏组织摄取~(18)F-FAPI-04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行~(18)F-FAPI-04 PET/CT显像的患者77例,收集患者的既往病史,同时收集显像前1周内实验室检查,包括血细胞分类计数、肝功能和肾功能指标。手工测量~(18)F-FAPI-04 PET... 目的探讨正常肝脏组织摄取~(18)F-FAPI-04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行~(18)F-FAPI-04 PET/CT显像的患者77例,收集患者的既往病史,同时收集显像前1周内实验室检查,包括血细胞分类计数、肝功能和肾功能指标。手工测量~(18)F-FAPI-04 PET/CT图像上肝脏的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al standard uptake value,SUVmax),分析SUVmax与血液学指标的相关性。以肝脏的SUVmax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线性回归,得到肝脏摄取~(18)F-FAPI-04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肝脏SUVmax在是否吸烟、是否饮酒、是否化疗、有无活动性肿瘤及有无肝转移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SUVmax与血细胞分类计数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谷丙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直接胆红素、球蛋白、血糖和肌酐正相关(r=0.196,P=0.047;r=0.180,P=0.027;r=0.196,P=0.015;r=0.171,P=0.032;r=0.296,P<0.001;r=0.270,P=0.001),与肾小球滤过率负相关(r=-0.209,P=0.009)。其中,血糖(β=0.100,P<0.001)、直接胆红素(β=0.021,P<0.001)和肌酐(β=0.003,P=0.018)是肝脏SUVmax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肝脏摄取~(18)F-FAPI-04与谷丙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直接胆红素、球蛋白、血糖和肌酐呈正相关,与肾小球滤过率呈负相关。其中血糖、直接胆红素和肌酐是影响肝脏摄取~(18)F-FAPI-04的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CT ~(18)f-fAPI-04 血细胞分类计数 肝功能指标 肾功能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析技术探究金环蛇蛇毒多克隆抗体F(ab′)_(2)的制备工艺
5
作者 李爽 王炜杰 +6 位作者 赵伟睿 胡升 王磊 范泉水 吕常江 黄俊 梅乐和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2期276-282,共7页
为制备高纯度马源金环蛇毒多克隆抗体F(ab′)_(2),以金环蛇毒高免马血浆为原料,采用Protein G亲和层析捕获马血浆中的IgG,经胃蛋白酶酶解后制得F(ab′)_(2),分别通过亲和层析、凝胶过滤层析和混合模式层析对F(ab′)_(2)进行精制纯化,并... 为制备高纯度马源金环蛇毒多克隆抗体F(ab′)_(2),以金环蛇毒高免马血浆为原料,采用Protein G亲和层析捕获马血浆中的IgG,经胃蛋白酶酶解后制得F(ab′)_(2),分别通过亲和层析、凝胶过滤层析和混合模式层析对F(ab′)_(2)进行精制纯化,并以间接ELISA法测定F(ab′)_(2)对金环蛇毒的中和活性。结果表明:Protein G亲和层析捕获的IgG纯度为83.6%,较传统的盐析纯化法有明显提高;在3种层析精制方法中,通过凝胶过滤层析精制的F(ab′)_(2)纯度最高,为89.3%,远高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标准(60%以上),且收率为56.0%;间接ELISA法测定结果显示,F(ab′)_(2)的效价高于1∶4096。该研究为马源抗毒素多克隆抗体F(ab′)_(2)的工业化制备提供了工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环蛇 多克隆抗体 胃蛋白酶 f(ab′)_(2)片段 层析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患者组织中PD-L1、FBXW7、HER2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6
作者 买春阳 张建 闫振宇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99-202,共4页
目的:分析PD-L1、FBXW7、HER2在胃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分析本院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143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各项临床指标。结果:胃癌组织中PD-L1、HER2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FBXW7表... 目的:分析PD-L1、FBXW7、HER2在胃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分析本院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143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各项临床指标。结果:胃癌组织中PD-L1、HER2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FBXW7表达率低于癌旁组织;相比中高分化、TNM分期Ⅰ~Ⅱ期、浸润程度T1-2、淋巴结未转移的胃癌患者,低分化、TNM分期Ⅲ~Ⅳ期、浸润程度T3-4、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PD-L1、HER2阳性表达率更高;FBXW7阳性表达率更低(均P<0.05)。采用Spearman分析显示,胃癌组织中PD-L1、HER2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FBXW7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PD-L1、HER2、FBXW7均异常表达,且与临床病理特征存在关系,可通过检测相关指标辅助判断病情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 f框/WD-40域蛋白7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AK2V617F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表达情况与临床特征分析
7
作者 孙兴卫 《临床研究》 2025年第2期88-91,共4页
目的通过对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进行JAK2 V617 F突变的检测,研究JAK2 V617 F突变对于ET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预后的关系,为ET患者诊断治疗提供帮助。方法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诊断标准,收集2018年4月至2024年2月确诊的82例ET患者... 目的通过对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进行JAK2 V617 F突变的检测,研究JAK2 V617 F突变对于ET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预后的关系,为ET患者诊断治疗提供帮助。方法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诊断标准,收集2018年4月至2024年2月确诊的82例ET患者,通过收集其外周血血小板数、中性粒细胞数、白细胞数、血红蛋白以及纤维蛋白原含量,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骨髓或外周血中JAK2 V617 F突变的表达。结果(1)本研究收集的82例ET患者中,存在JAK2 V617 F突变的患者有65例,占所有ET患者的79.27%;(2)在ET患者中,JAK2 V617 F基因的表达与性别无关(P=0.947),但是与年龄相关,>50岁组JAK2 V617 F基因突变占比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0);(3)存在JAK2 V617 F基因的突变的患者血小板数低于阴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而中性粒细胞数、白细胞数以及纤维蛋白原的检出量则明显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4)观察患者预后情况,JAK2 V617 F基因的突变会提升血栓以及脾增大风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JAK2V617 F突变对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预后产生较大影响,同时可能参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JAK2V617 f 临床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 SiC_(f)/SiC-SiYBC复合材料的蠕变性能及损伤机理
8
作者 张立 管皞阳 +6 位作者 郑琪宁 洪智亮 王佳璇 邢宁 李玫 刘永胜 张程煜 《无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30,共8页
随着航空发动机的服役环境日益严苛,SiC_(f)/SiC在高温空气/水氧环境中的服役温度和应力亟需提升。为此,研究人员尝试采用自愈合基体改性的方法提升SiC_(f)/SiC复合材料的抗氧化性能和抗蠕变性能。本工作研究了熔体渗透工艺(MI)制备的... 随着航空发动机的服役环境日益严苛,SiC_(f)/SiC在高温空气/水氧环境中的服役温度和应力亟需提升。为此,研究人员尝试采用自愈合基体改性的方法提升SiC_(f)/SiC复合材料的抗氧化性能和抗蠕变性能。本工作研究了熔体渗透工艺(MI)制备的碳化硅纤维平纹布增强的SiYBC改性碳化硅复合材料(MISiC_(f)/SiC-SiYBC)在空气中的拉伸蠕变性能及损伤机理,蠕变温度为1300、1350和1400℃,应力为60~120 MPa。结果显示:在1300~1400℃范围内,MISiC_(f)/SiC-SiYBC的蠕变断裂时间(tu)与应力、温度密切相关,随温度或应力升高而降低。当蠕变应力高于比例极限应力(σ_(PLS))时,基体开裂,氧气会进入材料内部侵蚀纤维和BN界面,使其发生氧化退化,大幅降低tu。此时由于基体完全开裂,载荷主要由纤维承担, tu受纤维的抗蠕变性能控制。当蠕变应力低于σ_(PLS)时, t_(u)较长,载荷由纤维和基体共同承担, tu则受纤维和基体两者的抗蠕变性能共同控制。随着温度从1300℃升高至1400℃,基体氧化物等物相填充界面间隙,导致界面黏结,促进裂纹张开和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f/SiC-SiYBC 蠕变 氧化 损伤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线18F-FDG PET/CT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预后价值
9
作者 赵彤 原凌 +4 位作者 李佳琳 赵铭 林艳梅 邢军 保兰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5-372,共8页
目的:探讨基线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代谢参数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对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预后评估价值,分析肿瘤代谢体积(MTV)和病灶糖酵解总量(TLG)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0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 目的:探讨基线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代谢参数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对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预后评估价值,分析肿瘤代谢体积(MTV)和病灶糖酵解总量(TLG)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0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在治疗前1周均行18F-FDG PET/CT显像,获得SUVmax、SUVmean、肿瘤-纵隔血池标准化摄取值比(TBR)、肿瘤-肝脏标准化摄取值比(TLR)。以SUVmax 41%作为阈值,测量MTV和TLG,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随访6-153个月,计算无进展生存期(PFS)。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卡方检验、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数据。结果:SUVmax、MTV、TLG、TBR、TLR预测肿瘤进展的最佳界值分别为22.25、256.05、5232.67、12.97、10.60,将患者按界值分别分为两组,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间PF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TV和TLG与NCCN-IPI评分、Ann Arbor分期、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以及C-MYC、BCL-2、BCL-6基因重排相关(均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CCN-IPI评分>3分、C-MYC、BCL-2、BCL-6基因重排阳性、SUVmax≥22.25、MTV≥256.05 cm^(3)、TLG≥5232.67 g、TBR≥12.97均为患者预后的不良因素(HR:1.949-5.759,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MYC基因重排阳性、BCL-2基因重排阳性、TLG≥5232.67 g均是影响患者PFS的独立危险因素(HR:4.660、3.350、4.031,均P<0.05)。结论:基线18F-FDG PET/CT代谢参数SUVmax、MTV、TLG、TBR、TLR均可作为预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PFS的重要指标,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能更好地预测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 18f-脱氧葡萄糖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F qNMR法测定盐酸氟西汀常规固体口服制剂的含量
10
作者 李增鑫 周晓力 +1 位作者 刘万卉 尹利辉 《中国新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9-93,共5页
目的:建立^(19)F核磁共振定量法(^(19)F quantitative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19)F qNMR)测定盐酸氟西汀常规固体口服制剂的含量。方法:以4-氟肉桂酸为内标,二甲基亚砜为溶剂,采用Bruker AvanceⅢHD 500 MHz核磁共振波谱仪,脉冲... 目的:建立^(19)F核磁共振定量法(^(19)F quantitative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19)F qNMR)测定盐酸氟西汀常规固体口服制剂的含量。方法:以4-氟肉桂酸为内标,二甲基亚砜为溶剂,采用Bruker AvanceⅢHD 500 MHz核磁共振波谱仪,脉冲序列zgfhigqn.2,恒温25℃采集^(19)F核磁共振谱(^(19)F NMR),弛豫时间(D1)为10 s,测定盐酸氟西汀多种常规固体口服制剂的绝对含量。结果:以盐酸氟西汀δ-60 ppm处的信号及4-氟肉桂酸δ-110.44 ppm处的信号作为定量信号;平行配制6份供试品溶液,重复性RSD均<2.0%;以样品峰面积对其质量绘制标准曲线,盐酸氟西汀的线性范围为2.5~7.5 mg,相关系数为0.999 6;回收率结果均在98%~102%之间;60 h稳定性及精密度RSD均<1.2%。^(19)F qNMR定量结果与HPLC含量测定结果基本保持一致。结论:经方法学验证,^(19)F qNMR法可用于测定盐酸氟西汀常规固体口服制剂的绝对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氟西汀 4-氟肉桂酸 绝对含量测定 ^(19)f NMR法 多种固体制剂
原文传递
NR2F2过表达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11
作者 张硕 夏云秀 +6 位作者 陈微微 董洪亮 崔冰洁 刘翠兰 刘志强 王飞 杜静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67,共10页
目的:探讨核受体亚家族2F组成员2(NR2F2)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阐明其分子机制,为卵巢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采用基因表达谱交互式分析(GEPIA)数据库分析卵巢组织中NR2F2基因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卵巢癌患者... 目的:探讨核受体亚家族2F组成员2(NR2F2)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阐明其分子机制,为卵巢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采用基因表达谱交互式分析(GEPIA)数据库分析卵巢组织中NR2F2基因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卵巢癌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将人卵巢癌SKOV3细胞分为对照组和NR2F2过表达组(NR2F2 OE组),待细胞密度达到70%时,分别转染mCherry对照病毒和NR2F2 OE过表达病毒,48 h后通过嘌呤霉素(puro)筛选稳定转染的SKOV3细胞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2组细胞转染效率,RT-qPCR法检测2组细胞中NR2F2和性别决定区Y-box 2(SOX2)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2组细胞中NR2F2、SOX2、三磷酸腺苷结合转运蛋白G超家族成员2(ABCG2)和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蛋白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2组细胞增殖活性,细胞划痕实验检测2组细胞迁移率,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2组穿膜细胞数,成球实验检测2组细胞成球数,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杀伤肿瘤细胞活性实验检测2组存活肿瘤细胞的相对密度,CCK-8法检测紫杉醇(PTX)和卡铂(CBP)对2组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结果:与正常卵巢组织比较,卵巢肿瘤组织中NR2F2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并随卵巢肿瘤临床病理分级提高而降低;NR2F2 mRNA表达水平较高的患者临床预后较好。成功构建过表达NR2F2的SKOV3细胞,与对照组比较,NR2F2 OE组细胞中NR2F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01);CCK-8实验,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时间点(1、2、3和4 d)NR2F2 OE组细胞增殖活性均降低(P<0.05或P<0.01);细胞划痕实验,与对照组比较,NR2F2 OE组细胞迁移率降低(P<0.001);Transwell小室实验,与对照组比较,NR2F2 OE组穿膜细胞数减少(P<0.01);与对照组比较,NR2F2 OE组细胞成球数减少(P<0.05),SKOV3细胞中SOX2 mRNA(P<0.01)和蛋白(P<0.001)表达水平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NR2F2 OE组存活肿瘤细胞的相对密度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L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NR2F2 OE组细胞增殖活性减弱(P<0.05),对PTX和CBP的药物敏感性增强,PTX的IC_(50)明显减小,CBP的IC_(50)因其药物浓度过高未能计算;ABCG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NR2F2过表达可抑制人卵巢癌SKOV3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降低SOX2、PD-L1和ABCG2蛋白表达水平,抑制人卵巢癌SKOV3细胞的干性和免疫逃逸能力,增强人卵巢癌SKOV3细胞对PTX和CBP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受体亚家族2f组成员2 卵巢肿瘤 肿瘤干性 免疫逃逸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CH PET/CT在原发与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中的对比研究
12
作者 费子航 王政杰 +1 位作者 勾亚婷 庞华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7-113,共7页
目的:对比^(18)F-FCH PET/CT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HPT)与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中的应用价值,并比较18F-FCH PET/CT影像参数在两者间的差异。方法:回顾性搜集行^(18)F-FCH PET/CT显像的甲状旁腺亢进症患者50例(PHPT 28例,S... 目的:对比^(18)F-FCH PET/CT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HPT)与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中的应用价值,并比较18F-FCH PET/CT影像参数在两者间的差异。方法:回顾性搜集行^(18)F-FCH PET/CT显像的甲状旁腺亢进症患者50例(PHPT 28例,SHPT 22例)。通过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Spearman相关性分析比较其临床生化指标、^(18)F-FCH PET/CT显像参数及其诊断效能等方面的差异,比较^(18)F-FCH PET/CT相关参数在PHPT与SHPT间的差异,同时探讨临床生化指标与PET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MTV总和、TLFM总和在PHPT与SHPT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SUV_(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2)。^(18)F-FCH PET/CT检测PHPT更具优势,其诊断敏感度(分别为96.8%和74.6%)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6.8%和89.8%)均高于SHPT。血磷水平、SUV_(mean)总和鉴别诊断PHPT与SPHT的效能优于其他指标,其截断值分别为1.175(AUC=0.918)、3.4(AUC=0.8417)。PTH与SUV_(max)、MTV总和、TLFM总和等PET参数存在正相关性,其余临床指标与PET参数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部分^(18)F-FCH PET/CT影像参数及临床生化指标在PHPT与SHPT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PET/CT影像参数对PHPT的检测效能明显高于SHPT。在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中,甲状旁腺激素与SUV_(max)、MTV总和、TLFM总和具有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18)f-fCH PET/CT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FMISO和[^(18)F]F-FLT PET/CT双核素显像预测胰腺癌耐药性的体内研究
13
作者 孙晨玮 海汪溪 +1 位作者 屈骞 席云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0-68,共9页
目的:[^(18)F]氟代甲基咪唑([^(18)F]fluormisonidazole,[^(18)F]F-FMISO)和[^(18)F]氟代脱氧胸腺嘧啶核苷([^(18)F]fluorothymidine,[^(18)F]F-FLT)分别是乏氧微环境及细胞增殖状态的特异性PET分子显像剂。该研究拟通过[^(18)F]F-FMISO... 目的:[^(18)F]氟代甲基咪唑([^(18)F]fluormisonidazole,[^(18)F]F-FMISO)和[^(18)F]氟代脱氧胸腺嘧啶核苷([^(18)F]fluorothymidine,[^(18)F]F-FLT)分别是乏氧微环境及细胞增殖状态的特异性PET分子显像剂。该研究拟通过[^(18)F]F-FMISO和[^(18)F]F-FLT PET/CT双核素显像可视化监测胰腺癌耐药性对上述2种状态影响的变化规律,为临床转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CCK-8实验验证胰腺癌耐药细胞株PANC-1/R(PR)相对于亲代细胞株PANC-1(P)的耐药性。BALB/c雄性裸鼠左侧腋窝皮下接种胰腺癌细胞建立皮下移植瘤模型。设置亚组,分别为接种肿瘤细胞后第12天、第18天开始给予吉西他滨(gemcitabine,GEM)化疗(12D-G组和18D-G组)。于治疗前后同期行[^(18)F]F-FMISO和[^(18)F]F-FLT PET/CT显像,获得半定量指标(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_(max)),计算ΔSUV_(max)=(第二次显像SUV_(max)-第一次显像SUV_(max))/第一次显像SUV_(max)。通过勾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获得各半定量参数判断胰腺癌耐药性的最佳阈值。结果:CCK-8实验证实PR具有对GEM的高度耐药性,耐药指数为4.24(n=5)。体内实验通过对比肿瘤生长速率和生存分析证实,亲代胰腺癌早期给予GEM化疗抑制肿瘤生长更显著,延长了生存时间(12D-G组,P=0.025),而耐药胰腺癌给予GEM化疗加速肿瘤生长,生存时间缩短(18D-G和12D-G,均P=0.025)。其次,非化疗组ΔSUV_(max)-FLT与生存时间呈负相关;化疗组ΔSUV_(max)-FMISO和ΔSUV_(max)-FLT与生存时间均呈负相关(P=0.050,P=0.006);18D-G化疗组第二次显像P肿瘤的ΔSUV_(max)-FMISO和ΔSUV_(max)-FLT明显低于PR肿瘤(P=0.045,P=0.050);12D-G化疗组第二次显像P肿瘤的ΔSUV_(max)-FLT略低于PR肿瘤(P=0.051)。ROC判断胰腺癌耐药性的最佳阈值:非化疗组ΔSUV_(max)-FLT=0.45时,灵敏度和特异度为100.00%、50.00%;化疗组ΔSUV_(max)-FMISO=0.37、ΔSUV_(max)-FLT=0.36时,灵敏度和特异度为100.00%、83.33%。结论:[^(18)F]F-FMISO和[^(18)F]F-FLT PET/CT双核素显像可用于评估胰腺癌耐药性,化疗前后比较[^(18)F]F-FMISO与[^(18)F]F-FLT PET差值对预测胰腺癌耐药性和生存时间的准确性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耐药 [^(18)f]f-fMISO 乏氧微环境 [^(18)f]f-fLT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渐进重建算法对肥胖患者^(18)F-脱氧葡萄糖PET/CT图像质量和标准化摄取值的影响
14
作者 毛舟 孟庆乐 +6 位作者 杨瑞 李如帅 魏驰 刘任从 王峰 徐磊 曹艳 《中国医学装备》 2025年第1期24-29,共6页
目的:探讨深度渐进式重建(DPR)算法对肥胖患者氟-18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18)F-FDG PET)图像质量和标准化摄取值(SUV)的提升作用。方法:回顾性收集2023年9月至2024年5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行^(18)F-FDG PET/CT... 目的:探讨深度渐进式重建(DPR)算法对肥胖患者氟-18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18)F-FDG PET)图像质量和标准化摄取值(SUV)的提升作用。方法:回顾性收集2023年9月至2024年5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行^(18)F-FDG PET/CT检查的27例肥胖患者图像,所有患者均采用uMI 780型PET/CT采集图像。采用有序子集最大期望值(OSEM)迭代算法和DPR算法进行PET图像重建,测量PET/CT图像散射符合计数率、真符合计数率、噪声等效计数率(NECR)和散射分数(SF)。评价肝脏^(18)F-FDG PET/CT图像信噪比(SNR),病灶最大SUV(SUVmax)、背景比(TBR)、对比度(CNR)和视觉评分的PET图像质量指标。分析DPR与OSEM两种重建算法各评价指标的差异性及一致性。结果:27例患者平均^(18)F-FDG注射活度为(0.12±0.01)mCi(1 mCi=37 MBq)/kg,PET图像真符合计数率、NECR和SF分别为(153.73±25.09)、(44.81±8.47)kcps和(36.77±1.91)%。DPR算法所得肝脏SNR为15.83±3.60,显著高于OSEM算法9.06±1.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P<0.05),且两种算法所得的肝脏SNR存在显著相关性(R2=0.91,P<0.0001)。在27个摄取^(18)F-FDG病灶中,OSEM算法所得病灶SUV_(max)、TBR和CNR分别为(5.86±1.49)、(1.95±0.49)和(17.74±4.77),均低于DPR算法的相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3、8.79、15.49,P<0.05),且两种算法所得的病灶SUV_(max)、TBR和CNR存在显著相关性(R2=0.71、0.70、0.76,P<0.05)。DPR算法所得PET图像视觉评分为4(3,5)分,显著高于OSEM算法[3(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96,P<0.05)。结论:肥胖患者^(18)F-FDG PET/CT显像散射效应较强,噪声等效计数率较低。DPR重建算法较OSEM算法能显著提高PET图像信噪比和病灶对比度,对病灶SUVmax有显著增益作用,能显著提升肥胖患者^(18)F-FDG PET/CT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PET/CT) 脱氧葡萄糖 有序子集期望最大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骨髓FDG摄取诊断模式对初诊非霍奇金淋巴瘤骨髓浸润诊断价值的探讨
15
作者 彭艳 沈莹 +4 位作者 陈红利 古流芳 吴涛 郑龙 屈伟 《现代肿瘤医学》 2025年第3期459-466,共8页
目的:评估^(18)F-FDG PET/CT在初诊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骨髓浸润(bone marrow infiltration,BMI)的表现模式,探讨不同FDG骨髓摄取模式对髓外浸润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2例初诊NHL接受PET/CT检查的患者临... 目的:评估^(18)F-FDG PET/CT在初诊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骨髓浸润(bone marrow infiltration,BMI)的表现模式,探讨不同FDG骨髓摄取模式对髓外浸润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2例初诊NHL接受PET/CT检查的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采用两种FDG摄取评估模式,比较骨髓不同摄取模式的临床特征差异并分析PET/CT与骨髓活检(bone marrow biopsy,BMB)诊断骨髓浸润的价值。构建多因素Logistic诊断模型,评价三种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142例患者在模型1中A组58例,B组51例,C组33例,C组BMB阳性率远高于A组及B组(P<0.017);在模型2中阳性组29例,阴性组113例,阳性组BMB阳性率高于阴性组(55.2%vs 25.7%,P=0.002)。诊断为骨髓浸润共58例,其中BMB^(+)44例,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分别为77.6%(45/58)、100%(84/84)、90.8%(129/14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骨髓不同摄取模式、β2微球蛋白、Ki67值是骨髓浸润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并纳入Logistic诊断模型。通过对比三种诊断模型诊断BMI对应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804,0.750和0.915,其中Logistic-BMI模型的诊断性能优于模型1(Z=2.78,P=0.003)及模型2(Z=3.24,P<0.001),模型1与模型2两组诊断性能相似(Z=0.90,P=0.184),Logistic-BMI在总体人群中诊断骨髓浸润的灵敏度84.5%,特异性83.3%,准确性83.8%。结论:模型1操作简单、易行,诊断性能优于传统模式。Logistic-BMI模式,进一步提高PET/CT诊断骨髓浸润准确性,减少漏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18)f-fDG 骨髓浸润 骨髓活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质核糖核蛋白F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蒋宗赢 章聪 蒋新卫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118,共8页
异质核糖核蛋白F(heterogeneous nuclear ribonucleoprotein F,HNRNPF)是一种在细胞核中广泛表达的RNA结合蛋白,可通过识别结合特定的RNA序列使得mRNA前体成熟为功能性mRNA,调控mRNA的核转运和表达稳定,影响肿瘤相关信号通路。HNRNPF在... 异质核糖核蛋白F(heterogeneous nuclear ribonucleoprotein F,HNRNPF)是一种在细胞核中广泛表达的RNA结合蛋白,可通过识别结合特定的RNA序列使得mRNA前体成熟为功能性mRNA,调控mRNA的核转运和表达稳定,影响肿瘤相关信号通路。HNRNPF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异常表达并与不良预后相关,参与肿瘤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等关键生物学过程,可能成为潜在的治疗靶点和临床预后标志物。本文将系统性地综述HNRNPF的分子结构特点、分子功能、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模式、预后意义以及相关作用机制,以期为恶性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核糖核蛋白f RNA结合蛋白 恶性肿瘤 分子功能 泛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F-P前端的仿真验证
17
作者 史会贤 马琳 许骏 《电子技术应用》 2025年第1期94-102,共9页
提出一种基于差分电容原理的新型数字化F-P滤波器电路控制系统,并基于FPGA对该系统进行了理论分析以及硬件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系统避免了现有F-P滤光器模拟电路控制系统的系统时间稳定性差的问题,具有极高的抗干扰能力,为高稳定无漂移... 提出一种基于差分电容原理的新型数字化F-P滤波器电路控制系统,并基于FPGA对该系统进行了理论分析以及硬件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系统避免了现有F-P滤光器模拟电路控制系统的系统时间稳定性差的问题,具有极高的抗干扰能力,为高稳定无漂移的F-P控制系统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f-P 伺服控制 电容测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PSMA-1007不同的重建算法对前列腺癌图像质量影响的初步探索
18
作者 廖仕伟 秦贵磷 +1 位作者 李文晶 黄斌豪 《影像技术》 2025年第1期29-33,85,共6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不同重建算法对^(18)F-PSMA-1007 PET/CT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半定量准确性和图像质量的影响,探讨其在提高诊断效能方面的潜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4月至2024年4月期间,97例疑似前列腺癌患者的^(18)F-PSMA-1007 PET...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不同重建算法对^(18)F-PSMA-1007 PET/CT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半定量准确性和图像质量的影响,探讨其在提高诊断效能方面的潜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4月至2024年4月期间,97例疑似前列腺癌患者的^(18)F-PSMA-1007 PET/CT数据。数据采用Iterative+VUE Point、3D-Reprojection、3D-FORE-FBP及3D-FOREIterative四种算法进行重建。以穿刺或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算法下的诊断效能(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及半定量参数(SUVmax、SUVmean、SUVpeak)。结果:3D-FORE-Iterative算法在阳性率、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方面均优于其他算法(P<0.05)。SUVmean、SUVmax、SUVpeak及Std在3D-FORE-Iterative算法下均低于其他算法(P<0.05)。图像质量评分显示,3D-FORE-Iterative算法在图像质量、清晰度和病变显著性方面得分最高(P<0.05)。结论:3D-FORE-Iterative算法在前列腺癌^(18)F-PSMA-1007 PET/CT诊断中显示出最高的诊断效能和图像质量,为临床提供了更精确的诊断工具。未来的研究应关注该算法在不同患者群体中的普适性和长期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建算法 ^(18)f-PSMA-1007PET/CT 半定量准确性 图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18)F-PSMA-1007 PET/CT影像组学提高局灶性前列腺癌诊断准确性的临床研究
19
作者 常儒玺 罗量 +2 位作者 王睿妍 董伟璇 段小艺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9-344,共6页
目的构建影像组学模型,提高~(18)F-PSMA-1007 PET/CT对局灶性前列腺癌的鉴别能力。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7月至2024年4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前列腺穿刺活检确诊前列腺癌、~(18)F-PSMA-1007 PET/CT显示局灶性核素浓聚的74例患者,... 目的构建影像组学模型,提高~(18)F-PSMA-1007 PET/CT对局灶性前列腺癌的鉴别能力。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7月至2024年4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前列腺穿刺活检确诊前列腺癌、~(18)F-PSMA-1007 PET/CT显示局灶性核素浓聚的74例患者,中位年龄为71岁,42例患者Gleason评分<8,32例患者Gleason评分≥8,根据检查时间随机选出外部验证集,并将其余患者按照7∶3随机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在配准图像上半自动勾画病灶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并手动调整,随后将ROI对称性移至对侧非肿瘤组织,通过方差和相关性分析筛选特征,使用Logistic回归构建模型,并与视觉判断比较,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比较各个模型的效果。基于Gleason评分、血清tPSA水平和病灶位置划分亚组,获得肿瘤组织鉴别诊断的最佳特征。结果共筛选出8个特征,视觉评价、测试集和外部验证集中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58、0.933和0.891,鉴别前列腺肿瘤的灵敏度分别为0.757、0.800和0.917,特异度分别为0.960、0.800和0.792。亚组分析结果显示,组学特征10percentile和skewness在肿瘤鉴别中价值较高,肿瘤组织10Percentile各组均高于非肿瘤组织(P值分别为0.012、0.002、<0.001、<0.001、<0.001、<0.001);当tPSA≤10 ng/mL且Gleason评分≥8时,肿瘤与非肿瘤组织skewness无统计学差异(P=0.08);tPSA≥20 ng/mL时,非肿瘤组织的skewness稍高于肿瘤组织,但无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285、0.791);肿瘤灶位于前列腺后部(左后部、右后部)时,skewness显著高于非肿瘤组织(P均<0.001)。结论影像组学模型在区分局灶性前列腺癌肿瘤与非肿瘤组织方面灵敏度和准确性优于视觉评价,但后者特异度更高;其中skewness和10percentile对于鉴别诊断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性前列腺癌 ~(18)f-PSMA-1007 PET/CT 影像组学 良恶性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_(3)AlO_(4)F∶Eu^(3+),Dr^(3+),Na^(+)发光材料性能
20
作者 梁瑞含 赵惠明 +2 位作者 张艳吉 李文霞 米晓云 《发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6-507,共12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一系列Sr_(3)AlO_(4)F∶Eu^(3+),Dr^(3+),Na^(+)红色发光材料。使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光谱仪等设备对Sr_(3)AlO_(4)F∶Eu^(3+),Dr^(3+),Na^(+)红色发光材料进行检测。Eu^(3+)、Dr^(3+)和Na^(+)的浓度(摩...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一系列Sr_(3)AlO_(4)F∶Eu^(3+),Dr^(3+),Na^(+)红色发光材料。使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光谱仪等设备对Sr_(3)AlO_(4)F∶Eu^(3+),Dr^(3+),Na^(+)红色发光材料进行检测。Eu^(3+)、Dr^(3+)和Na^(+)的浓度(摩尔分数)分别为11%、5%和4%时样品的发光强度最高。导致Eu^(3+)和Dr^(3+)发生浓度猝灭的机制分别为四级-四级相互作用和偶极-偶极相互作用。在Eu^(3+)、Dr^(3+)共掺杂实验中,证明了存在Dr^(3+)向Eu^(3+)的能量传递。此外,加入Na^(+)作为电荷补偿剂提高了Sr_(3)AlO_(4)F的发光性能,加入4%Na^(+)后发光强度提升近4倍。探究了Sr_(3)AlO_(4)F发光材料的热稳定性,在150℃时,共掺杂Eu^(3+)、Dr^(3+)样品的发光强度为30℃时的72.71%。Sr_(3)AlO_(4)F∶Eu^(3+),Dr^(3+),Na^(+)这种新型的红色发光材料有利于提高白光发光二极管的显色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固相法 能量传递 光致发光 Sr_(3)AlO_(4)f∶Eu^(3+) Dr^(3+) Na^(+) 红色发光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