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矩阵特征分解的中原经济区高铁发展分析
1
作者 张海军 李丹 +1 位作者 代莎 蒋国富 《地理空间信息》 2024年第8期7-11,67,共6页
针对基于位置的空间可达性研究中位置空间成本矩阵存在缺值导致可达性指标无法计算的问题,提出以矩阵特征分解作为替代方法。基于12306网站和网络地图在线服务取得旅行时间成本矩阵并转换为空间权重矩阵,以矩阵特征分解得到的优势度指... 针对基于位置的空间可达性研究中位置空间成本矩阵存在缺值导致可达性指标无法计算的问题,提出以矩阵特征分解作为替代方法。基于12306网站和网络地图在线服务取得旅行时间成本矩阵并转换为空间权重矩阵,以矩阵特征分解得到的优势度指数作为基本评价指标对中原经济区2017—2021年间的高铁发展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矩阵特征分解法是评价部分矩阵元素缺值时空间可达性评价的一种有效替代方法, 2021年中原经济区高铁发展空间集聚水平比2017年略下降,南北向和东西向“十”字交叉格局有弱化趋势,同时高铁发展没有显著的空间不均衡现象,但某些高铁发展水平较低,且在研究时段内受益较少的地级市单元在今后的高铁规划中应给予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阵特征分解 空间权重矩阵 空间可达性 空间公平 中原经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一维入渗土壤水分分布与入渗特性数值模拟 被引量:11
2
作者 范严伟 赵文举 冀宏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1-55,共5页
以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理论为基础,建立垂直一维入渗土壤水分运动的数学模型,并用SWMS-2D软件进行求解,利用室内试验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验证,模拟值与实测值基本吻合,所建模型合理.用所建模型和方法对一定灌水技术要素组合下土壤水分分... 以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理论为基础,建立垂直一维入渗土壤水分运动的数学模型,并用SWMS-2D软件进行求解,利用室内试验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验证,模拟值与实测值基本吻合,所建模型合理.用所建模型和方法对一定灌水技术要素组合下土壤水分分布和入渗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土壤质地、容重、初始含水率和灌溉水深对土壤水分分布模式影响微弱.土壤质地和容重对土壤含水率变化和累积入渗量影响较大,入渗水头和土壤初始含水率对土壤含水率变化和累积入渗量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一维入渗 土壤水分分布 入渗特性 数值模拟 swmS-2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碱白泥与粉煤灰复合作水泥掺和料的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宁 常钧 汪发红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7年第2期210-213,共4页
研究了不同的混料方法对白泥活化粉煤灰作水泥复合材料时的性能影响.结果发现,与纯水泥相比,白泥与粉煤灰质量比为4∶6时,干混法试样N5(gh)3,7 d的抗压强度分别提高了32.5%,16.5%,28 d抗压强度达到73.0 MPa;白泥与粉煤灰质量比为5∶5时... 研究了不同的混料方法对白泥活化粉煤灰作水泥复合材料时的性能影响.结果发现,与纯水泥相比,白泥与粉煤灰质量比为4∶6时,干混法试样N5(gh)3,7 d的抗压强度分别提高了32.5%,16.5%,28 d抗压强度达到73.0 MPa;白泥与粉煤灰质量比为5∶5时,湿混法试样N6(sh)3,7 d的抗压强度分别提高了9.3%,1.8%,28 d抗压强度达到72.2 MPa;白泥与粉煤灰质量比为2∶8时,直接混法试样N3(zh)3,7,28 d的抗压强度分别达到23.5,42.5,64.0 MPa.通过XRD,DTA,SEM方法研究了水泥-粉煤灰-白泥系统水化性能.结果表明:白泥、粉煤灰的引入,加速了粉煤灰中活性Al2O3、SiO2的反应;龄期对水泥-粉煤灰-白泥系统有较大影响,龄期越长,水化产物越多,结构越密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泥 粉煤灰 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高纬度地区花生果腐病药剂防治效果 被引量:6
4
作者 杨富军 王绍伦 +6 位作者 张丽 李春洁 朱统国 刘海龙 周玉萍 孙晓苹 高华援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5期140-141,共2页
[目的]筛选高纬度地区花生果腐病的防治药剂。[方法]在田间试验条件下,以JYZH-12和JYJH-4花生品种为材料,研究可湿性粉剂SWM-1和固体发酵剂SWM-1对花生果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2种药剂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固体发酵剂的防效最好,对J... [目的]筛选高纬度地区花生果腐病的防治药剂。[方法]在田间试验条件下,以JYZH-12和JYJH-4花生品种为材料,研究可湿性粉剂SWM-1和固体发酵剂SWM-1对花生果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2种药剂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固体发酵剂的防效最好,对JYZHH-12的防效为43.42%,较空白处理增产18.20%,对JYJH-4的防效为85.65%,较空白处理增产11.60%。[结论]为高纬度地区花生果腐病的防治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果腐病 可湿性粉剂swm-1 固体发酵剂swm-1 高纬度地区 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土垂直一维入渗土壤水分运动数值模拟与验证 被引量:9
5
作者 范严伟 黄宁 马孝义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5年第1期215-219,共5页
[目的]为进一步认识层状土垂直一维入渗土壤水分运动规律。[方法]依据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理论,建立了垂直一维土壤饱和—非饱和水分运动的数学模型,并用SWMS-2D软件进行求解。采用已有文献资料,对均质土和层状土的土壤剖面含水率、土壤... [目的]为进一步认识层状土垂直一维入渗土壤水分运动规律。[方法]依据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理论,建立了垂直一维土壤饱和—非饱和水分运动的数学模型,并用SWMS-2D软件进行求解。采用已有文献资料,对均质土和层状土的土壤剖面含水率、土壤湿润锋运移值和累积入渗量及入渗速率等指标的实测值与模拟值进行分析验证。[结果]实测值与模拟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所提出的数学模型既适用于均质土壤,也适用于层状土壤。[结论]所建模型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均质土和层状土垂直一维入渗土壤水分运动的状况,证明利用SWMS-2D软件对层状土柱中土壤水分运动进行模拟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土壤 垂直一维入渗 土壤水分运动 数值模拟 swmS-2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发缺陷型和非缺陷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空间工作记忆功能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建 邓伟 +5 位作者 王强 马小红 李名立 韩媛媛 刘祥 李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651-657,共7页
目的明确首发缺陷型和非缺陷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空间工作记忆损害的差异性,并了解损害是否与阴性症状相关。方法纳入11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及60名正常对照。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对患者... 目的明确首发缺陷型和非缺陷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空间工作记忆损害的差异性,并了解损害是否与阴性症状相关。方法纳入11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及60名正常对照。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对患者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进行评定,并采用缺陷型精神分裂症诊断量表中文版(schedule for the deficit syndrome,SDS)将患者分为缺陷型(28例)和非缺陷型(88例)。使用剑桥神经认知自动化成套测试软件(Cambridge Neuropsychological Test Automated Battery,CANTAB)中的空间工作记忆(spatial working memory,SWM)测试工具对患者和对照组进行测试。结果校正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等因素后,缺陷型患者组在4方块任务组间错误(P=0.03)、6方块任务组间错误(P=0.01)、8方块任务组间错误(P=0.03)、总错误(P=0.01)、策略(P<0.01)等SWM指标中成绩均差于非缺陷型患者组,并且两组均差于对照组(均P<0.01)。缺陷型患者组与非缺陷型患者组的SWM损害与阴性症状无统计学相关性(P>0.05)。结论疾病早期,缺陷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空间工作记忆损害就重于非缺陷型,提示二者可能是不同的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陷型精神分裂症 空间工作记忆 剑桥神经认知自动化成套测试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直微润灌土壤水分运动数值模拟与验证 被引量:4
7
作者 范严伟 赵彤 赵廷红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25,共6页
为进一步认识微润灌土壤水分运动规律,进而指导微润灌工程设计,依据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理论,建立了竖直微润灌土壤水分运动模型,并用SWMS-2D软件进行求解。通过室内试验,对单位长度微润管入渗量、土壤湿润锋运移值和土壤剖面含水率等指... 为进一步认识微润灌土壤水分运动规律,进而指导微润灌工程设计,依据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理论,建立了竖直微润灌土壤水分运动模型,并用SWMS-2D软件进行求解。通过室内试验,对单位长度微润管入渗量、土壤湿润锋运移值和土壤剖面含水率等指标的模拟值进行分析验证。结果表明,模拟值与实测值一致性较好,所建模型能比较真实地反映竖直微润灌土壤水分运动的状况,利用SWMS-2D软件对竖直微润灌土壤水分运动进行模拟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直微润灌 非饱和土壤 土壤水分运动 数值模拟 swmS-2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弦脉宽调制的谐振加热频率跟踪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巫付专 彭圣 王耕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30-34,共5页
针对低频串联谐振加热系统功率调整范围小、频率调节慢且硬件复杂等问题。采用AC/DC/DC/AC拓扑结构;基于DSP过零捕获与SPWM相结合,检测电压与电流是否同相;根据相位差的大小进行变步长控制,加快调节速度,减小震荡,使感应加热系统工作在... 针对低频串联谐振加热系统功率调整范围小、频率调节慢且硬件复杂等问题。采用AC/DC/DC/AC拓扑结构;基于DSP过零捕获与SPWM相结合,检测电压与电流是否同相;根据相位差的大小进行变步长控制,加快调节速度,减小震荡,使感应加热系统工作在谐振状态;通过调节SPWM的调制度增大温度的调节范围;重点分析了电流过零检测电路对相位滞后的影响,提出了改进方法;利用TMS320F28335等搭建了样机电路,对采用的控制算法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了所选电路及控制策略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联谐振加热 正弦脉宽调制 频率跟踪 变步长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基坑工程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展望 被引量:18
9
作者 谢文利 王方 何琴 《山西建筑》 2007年第10期146-148,共3页
介绍了深基坑工程的发展状况,并从设计和施工两个阶段详细阐述了深基坑工程目前存在的问题,最后对深基坑工程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确保基坑工程的安全可靠、经济合理。
关键词 基坑工程 结构选型 swm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车辆健康状态评估的自适应分簇算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叶蕾 陈冬梅 +2 位作者 曾令秋 韩庆文 王瑞梅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74-80,共7页
车间(V2V)安全预警信息(SWM)交换是重要的道路安全改进技术。SWM的高概率生成很容易导致局部信息风暴,严重影响SWM传输性能。为了降低局部信息负载,定义通信需求的概念,并且根据通信需求关系,提出面向SWM的分簇算法,实现道路车辆的自适... 车间(V2V)安全预警信息(SWM)交换是重要的道路安全改进技术。SWM的高概率生成很容易导致局部信息风暴,严重影响SWM传输性能。为了降低局部信息负载,定义通信需求的概念,并且根据通信需求关系,提出面向SWM的分簇算法,实现道路车辆的自适应分簇。分簇算法中基于车辆健康状态评估的簇头选择方法能有效加强簇的稳定性和降低网络开销。为了进一步降低局部信息风暴和提升SWM传输性能,提出一种基于簇内通信需求数量,自适应调整簇半径的方法。采用Anylogic仿真平台验证算法有效性,仿真结果显示,该分簇算法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并且能有效提高SWM传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预警信息(swm) 车辆健康状况评估 通信需求 自适应分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空间中近距离多天线信道的容量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睿 张祖凡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22-826,共5页
针对多天线系统在近距离和远距离2种场景下信道矩阵的差异,基于球面波模型进行信道容量分析,并通过使用球面波模型(spherical wave model,SWM),研究了三维空间中近距离多天线直线传播(line of sight,LOS)信道容量。相比现有基于信道测... 针对多天线系统在近距离和远距离2种场景下信道矩阵的差异,基于球面波模型进行信道容量分析,并通过使用球面波模型(spherical wave model,SWM),研究了三维空间中近距离多天线直线传播(line of sight,LOS)信道容量。相比现有基于信道测试和计算机仿真的研究方法,在三维空间中建模任意方向的线性天线阵列,给出球面波模型下的近距离LOS信道矩阵,在此基础上推导了近距离LOS信道容量的闭式解。通过信道容量的闭式解和计算机仿真分析了影响近距离LOS信道容量的参数,揭示了近距离LOS信道容量的本质特征。理论和分析结果表明,在三发三收近距离LOS信道中,信道容量是"类余弦"的函数,即具有类似余弦函数的周期振荡特性,其变化特征由波长、阵元间隔、收发通信距离和阵列方向完全决定,通过合理设计这些参数使近距离LOS信道容量达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道容量 LOS信道 球面波模型(swm) 近距离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夹砂层土壤膜孔灌水分入渗规律数值模拟与试验验证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文光 贾生海 +2 位作者 范严伟 白贵林 赵彤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8年第4期243-248,共6页
为认识膜孔灌条件下具有砂质夹层土壤的水分入渗规律,应用非饱和土壤水动力学理论,基于Richard方程建立了膜孔灌夹砂层土壤水分入渗数学模型,利用SWMS-2D软件求解,并采用平均绝对误差(MAE)、均方根误差(RMSE)、偏差百分比(PBIAS)和纳什... 为认识膜孔灌条件下具有砂质夹层土壤的水分入渗规律,应用非饱和土壤水动力学理论,基于Richard方程建立了膜孔灌夹砂层土壤水分入渗数学模型,利用SWMS-2D软件求解,并采用平均绝对误差(MAE)、均方根误差(RMSE)、偏差百分比(PBIAS)和纳什效率系数(NSE)对累积入渗量、湿润锋运移距离和土体剖面含水量的实测数据与模拟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MAE值和RMSE值接近0,PBIAS<10%(PBIAS=-6.36%^-0.81%),NSE接近1(NSE>0.97),表明两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所建模型可以较准确地反映夹砂土体膜孔灌水分入渗状况,证明SWMS-2D可以作为研究工具来模拟分析夹砂土体膜孔灌土壤水分入渗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砂层土壤 膜孔灌 水分入渗 数值模拟 swmS-2D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拉伸线法的振荡器型THz-FEL波荡器积分场测量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艳冰 刘遐龄 +5 位作者 秦斌 刘旭 杨磊 陈炜 刘开锋 杨军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3-18,共6页
为精确、快速测量波荡器磁场积分,研制了一套基于拉伸线法的测磁系统。该系统采用Agilent 3458A八位半数字万用表实现微电压信号采集,使用Kohzu高精度位移平台实现拉伸线的精确同步移动,测量软件平台采用Lab VIEW实现。使用测磁系统在一... 为精确、快速测量波荡器磁场积分,研制了一套基于拉伸线法的测磁系统。该系统采用Agilent 3458A八位半数字万用表实现微电压信号采集,使用Kohzu高精度位移平台实现拉伸线的精确同步移动,测量软件平台采用Lab VIEW实现。使用测磁系统在一台7周期混合永磁型波荡器样机上进行了测量实验,结果同霍尔探头点测吻合,一次积分和二次积分的重复测量精度分别优于2.5?10?6 T·m和2.5?10?6 T·m2。该系统将用于华中科技大学在研的一套紧凑型THz波段自由电子激光装置中波荡器磁场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荡器 拉伸线法 磁场积分
原文传递
一种基于白谱法的电离层天气扰动指数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瑜馨 毛田 +1 位作者 陈洲 王劲松 《空间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70-276,共7页
基于一种电离层扰动提取方法一白谱法,利用IGS提供的电离层TEC网格数据,获得电离层J_s真指数、J_r指数和J_p指数,分别反映单站、纬度圈(沿经度积分)及行星际尺度下的电离层天气扰动状态.在2015年3月的一次磁暴过程中,J_s指数、J_r指数及... 基于一种电离层扰动提取方法一白谱法,利用IGS提供的电离层TEC网格数据,获得电离层J_s真指数、J_r指数和J_p指数,分别反映单站、纬度圈(沿经度积分)及行星际尺度下的电离层天气扰动状态.在2015年3月的一次磁暴过程中,J_s指数、J_r指数及J_p指数均很好地反映出电离层响应地磁暴的过程,磁暴前后J_p指数与Dst指数相关系数达到-0.72;J_s图从二维角度很好地表征了电离层天气的扰动过程.在此基础上,统计分析了2011—2014年J_p指数与Dst指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限定J_p≥2,J_P指数与对应时间Dst指数的相关系数为-0.67;限定J_p≥3,二者相关系数更高,达到-0.87.通过分析不同J_p指数阈值下不同等级磁暴的次数,发现J_p指数可以很好地反映磁暴下的电离层整体扰动,为指示电离层天气状态提供了可能的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扰动 磁暴 白谱法 TE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井下随采地震探测技术发展综述 被引量:33
15
作者 程建远 覃思 +3 位作者 陆斌 王保利 王季 王云宏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9,共9页
煤矿井下地震勘探的炸药震源受火工品管控影响大,且无法实现煤矿开采动力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随采地震是以采煤机为震源的地震探测新技术。本文回顾了国内外随采地震技术的研究现状,介绍了随采地震的方法原理和独特优势,并开展了一些先... 煤矿井下地震勘探的炸药震源受火工品管控影响大,且无法实现煤矿开采动力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随采地震是以采煤机为震源的地震探测新技术。本文回顾了国内外随采地震技术的研究现状,介绍了随采地震的方法原理和独特优势,并开展了一些先导性的试验研究利用。结果表明:采煤机震源具有激发能量强、频带宽、安全绿色经济、可重复等特点,可以作为随采地震探测的被动震源;采煤机震源与炸药震源的地震炮集记录接近,后者单炮信噪比相对较高;随采地震数值模拟、大数据动态处理等关键技术急需协同攻关。尽管随采地震尚处于试验研究阶段,但是它将成为未来透明工作面三维动态地质建模、开采动力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等重要手段,代表了今后煤矿智能探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采地震 可控震源 采煤机震源 随采地震大数据 智能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卷式膜组器平行流道中横向网丝间距对流体流动的影响
16
作者 张正府 曹兵 +1 位作者 潘凯 孟庆函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2-55,共4页
在卷式膜组器平行流道中,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研究了横向网丝间距对流体流动的影响.在横向网丝间距依次为1.333mm、2mm、4mm的3种平行流道中,分别考察了流体的速度和压力分布,并且分析了膜通量与压降之间的关系.模拟结果表明:平... 在卷式膜组器平行流道中,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研究了横向网丝间距对流体流动的影响.在横向网丝间距依次为1.333mm、2mm、4mm的3种平行流道中,分别考察了流体的速度和压力分布,并且分析了膜通量与压降之间的关系.模拟结果表明:平行流道中横向网丝间距对流体流动有着重要的影响,横向网丝间距为2mm的流道是较好的流道,因为它能够较好地平衡膜通量与压降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式膜组器 平行流道 计算流体力学 横向网丝间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微润灌土壤水分运动数值模拟与验证 被引量:10
17
作者 赵彤 范严伟 赵廷红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8-34,共7页
【目的】进一步认识微润灌土壤水分运动规律。【方法】以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微润管水平铺设方式下的土壤水分运动数学模型,利用SWMS-2D软件进行求解,采用室内试验及已有文献资料,对单位长度微润管入渗量、土壤湿润锋... 【目的】进一步认识微润灌土壤水分运动规律。【方法】以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微润管水平铺设方式下的土壤水分运动数学模型,利用SWMS-2D软件进行求解,采用室内试验及已有文献资料,对单位长度微润管入渗量、土壤湿润锋运移值、土壤湿润体体积和土壤剖面含水率等指标的实测值与模拟值进行了分析验证。【结果】入渗初期(24 h内),单位长度微润管入渗量模拟值与实测值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平均相对误差为11.7%;入渗后期(24 h后),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一致性良好,平均相对误差为4.7%。微润管水平埋设时,土壤湿润锋沿微润管呈圆柱形分布,各时段的模拟值与实测值基本一致,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为7.38%;土壤湿润体体积模拟值与实测值随时间的增加拟合性越好;土壤含水率等值线为围绕微润管的"同心圆",随着湿润体半径的增大而减小,微润管壁处土壤含水率最大。【结论】所建模型能比较真实地反映水平微润灌土壤水分运动状况,所建模型及采用SWMS-2D软件进行求解是可行的,采用数值方法模拟水平微润灌土壤水分运动过程是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微润灌:土壤水分运动 数值模拟 验证 swmS-2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工作记忆海马神经元集群频率编码特征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夏蜜 白文文 +2 位作者 郑旭媛 田心 刘迢迢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45-649,共5页
目的以大鼠在Y迷宫中的空间工作记忆为研究对象,研究空间工作记忆过程中海马神经元集群频率编码的特征模式,为研究空间工作记忆的信息处理机制提供支持。方法实验数据来自成年SD大鼠94次正确、22次错误执行空间工作记忆任务和60次静息... 目的以大鼠在Y迷宫中的空间工作记忆为研究对象,研究空间工作记忆过程中海马神经元集群频率编码的特征模式,为研究空间工作记忆的信息处理机制提供支持。方法实验数据来自成年SD大鼠94次正确、22次错误执行空间工作记忆任务和60次静息状态的海马CA1腹侧(ventral hippocampus,vHPC)的动作电位时空序列。计算海马神经元的平均频率编码,统计比较正确与错误执行工作记忆任务、以及正确执行工作记忆任务与静息的编码结果。结果SWM神经元集群平均频率编码发生在工作记忆行为学以前。正确执行SWM时的神经元集群频率编码显著大于错误执行SWM和静息状态时(P<0.05)。结论海马是空间工作记忆的信息编码脑区,海马空间信息的编码先于空间工作记忆行为学。海马空间信息编码对正确执行空间工作记忆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工作记忆 海马 神经元集群 动作电位 频率编码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W围护结构在上海地铁基坑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建军 《山西建筑》 2007年第7期126-128,共3页
结合上海某地铁车站的施工方法及监测数据,对该围护形式在地铁深基坑中的应用作了初步分析和总结,并提出了一种估算内插型钢弯矩的方法,可以较好的应用在工程实践中,指出该工法在地铁车站基坑施工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SMW工法 地铁车站 变形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analyses of recording mark microstructures in signal waveform modulation optical disc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海龙 裴京 +2 位作者 倪屹 潘龙法 唐毅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0年第7期338-343,共6页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dynamic mastering process model for signal waveform modulation (SWM) optical disc. To form the ideal microstructures and solve the problems in the SWM master manufacturing process, we use...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dynamic mastering process model for signal waveform modulation (SWM) optical disc. To form the ideal microstructures and solve the problems in the SWM master manufacturing process, we use this model to simulate the three-dimensional mark profiles in the SWM read-only disc. The simulated micro-patterns of recording pits and lands are employed to optimize the writing strategy and provide a quantitative basis for manufacturing the sub-pits and sub-lands. The simulation mark profiles are compar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ones, which are produced with the optimized writing strategy parameters. Comparison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simulated profiles are highly consistent with the actual o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k microstructures swm mastering model writing strateg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