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gregation of AFLP Markers in A ( Populus tomentosa× P. bolleana) ×P. tomentosa Carr. BC_1 Family
1
作者 张德强 张志毅 +1 位作者 杨凯 田林 《Forestry Studies in China》 CAS 2002年第2期21-26,共6页
To investigate the levels of polymorphisms and Mendelian segregation ratio in clone “TB01” (P. tomentosa×P. bolleana) ×clone “LM50” (P. tomentosa) BC 1 population at the entire genome level, ampl... To investigate the levels of polymorphisms and Mendelian segregation ratio in clone “TB01” (P. tomentosa×P. bolleana) ×clone “LM50” (P. tomentosa) BC 1 population at the entire genome level, 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s (AFLPs) analysis was conducted for both parents and 120 progenies. Forty one pairs of selective primers were used to detect 2?707 bands, of which 712 (26.4%) were polymorphic. Chi\|square tests were performed to examine if the observed genotypic frequencies of AFLP loci deviated from expected 1∶1 Mendelian segregation ratio ( P <0.01) in BC 1 population. Among the 712 loci 571 (80.2%) fit to Mendelian 1∶1 segregation ratio, corresponding to DNA polymorphisms heterozygous in one parent and a null in the other.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AFLP markers are very suitable for fingerprinting and genetic mapping in the Chinese white poplar (Populus tomentosa Car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FLP polymorphic loci segregation ratio Chinese white poplar ( populus tomentosa Car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杨(Populus euphratica)异形叶叶片内源激素特征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李雁玲 张肖 +2 位作者 冯梅 韩占江 李志军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17年第3期7-13,共7页
通过野外调查结合室内分析,对胡杨异形叶叶片4种内源激素含量在胡杨不同个体发育阶段以及在树冠垂直空间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胡杨不同发育阶段个体叶片平均叶形指数随着树龄的增大逐渐减小,且当植株树龄相差大于4年以上即存在... 通过野外调查结合室内分析,对胡杨异形叶叶片4种内源激素含量在胡杨不同个体发育阶段以及在树冠垂直空间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胡杨不同发育阶段个体叶片平均叶形指数随着树龄的增大逐渐减小,且当植株树龄相差大于4年以上即存在显著差异;叶形指数均表现为从树冠底端到顶端逐渐减小,且顶端与底端存在显著差异。(2)胡杨成熟叶片IAA含量和IAA/ABA比值的变化趋势是随树龄的增加和树冠的增高而减小,而ZR、ABA含量和GA3/IAA,ZR/IAA比值的变化趋势则相反。研究认为,叶片内源激素含量随叶形的变化反映了胡杨适应干旱荒漠环境的生理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异形叶 叶形指数 内源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ansformation of Poplar (Populus)with tPA Gene
3
作者 赵淑慧 韩一侬 +2 位作者 李玲 韩一凡 薛国雄 《Developmental and Reproductive Biology》 1994年第2期48-54,共7页
In this study, tPA gene(human 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gene) was remolded with the leader sequence removed and an artificially synthesized sequence containing the initiator (ATG) added. Using the binary vector... In this study, tPA gene(human 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gene) was remolded with the leader sequence removed and an artificially synthesized sequence containing the initiator (ATG) added. Using the binary vector strategy,we first inserted the remolded tPA gene into the Ti-derived plasmid, PGA643 and then transferred,in a triparental mating system,the plasmid into a strain of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A281, that contained vir-DNA.Finally poplar cells were transformed with A. tumefaciens using leaf discus method. The transformed cells were selected in culture containing kanamycin and in siyu hybridization.Successful generation of transgenic poplar was demonstrated by molecular hybridization in the cultivated plants and detection of tPA gene produ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A Poplar (populus) Leaf discus transform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河下游地下水埋深对胡杨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的影响 被引量:42
4
作者 陈亚鹏 陈亚宁 +2 位作者 徐长春 李卫红 付爱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44-353,共10页
为了分析干旱环境下地下水埋深变化对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oliv.)光合作用的影响,对塔里木河下游3个地下水埋深(4.91,6.93m和8.44m)环境下胡杨叶片的气体交换日变化、光响应曲线、PN-Ci曲线以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等进行了比较研究。研... 为了分析干旱环境下地下水埋深变化对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oliv.)光合作用的影响,对塔里木河下游3个地下水埋深(4.91,6.93m和8.44m)环境下胡杨叶片的气体交换日变化、光响应曲线、PN-Ci曲线以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等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地下水埋深从4.91m增加到6.93m和8.44m,胡杨光合速率(PN)(10:00),初始荧光(F0)、最大荧光(Fm)、以及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ΩPSⅡ)、电子传递速率(ETR)、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和正午叶水势(Ψmidday)等都发生了明显变化,其中胡杨NPQ增加了109%-127%,ΩPSⅡ,ETR和Ψmidday分别减小了24%-29%,17%-22%和31.6%-45.6%,表明胡杨受到的干旱胁迫程度在增加;而当地下水埋深在6.93-8.44m之间时,上述参数无显著变化,表明胡杨很可能处于相同干旱胁迫程度;并且在地下水埋深4.91-8.44m范围内,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表观量子效率(φ),Rubisco羧化速率(Vcmax),等参数都未发生明显变化,表明即使地下水埋深增加到8.44m,此时的干旱胁迫程度也未超过胡杨的耐受能力,其光合能力也未受到不可逆转的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oliv.) 叶绿素荧光 地下水埋深 光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杨树干液流的径向变化及时滞特征 被引量:17
5
作者 党宏忠 杨文斌 +2 位作者 李卫 刘世增 张友焱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5110-5120,共11页
利用热扩散技术,对绿洲农田防护林新疆杨(Populus alba L.var.pyramidalis)大树边材5个深度处(1、2、3、5 cm和8 cm)的液流速率(Js)开展了连续两年的监测,结果表明:(1)以标准长度2 cm的探针测得的液流速率(Js-2)为参照,形成层下1、3、5... 利用热扩散技术,对绿洲农田防护林新疆杨(Populus alba L.var.pyramidalis)大树边材5个深度处(1、2、3、5 cm和8 cm)的液流速率(Js)开展了连续两年的监测,结果表明:(1)以标准长度2 cm的探针测得的液流速率(Js-2)为参照,形成层下1、3、5、8 cm处的液流速率(Js-1,Js-3,Js-5,Js-8)与Js-2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回归系数分别为0.24—0.27、1.18—1.61、0.81—1.64和0.38—0.75,液流速率最大的位点在形成层下3—5 cm处,液流速率最小的位点在最外侧(1 cm)或最内侧(8 cm)处,径向差异明显。边材不同深处的液流传输具有较一致的日变化过程。(2)在同步观测的5项气象要素中,大气水汽压亏缺(VPD)和太阳辐射(Ra)与Js的回归系数均较大,是驱动液流进程的主导气象要素。大气蒸发潜力(ET0)集合了多种气象要素的信息,具有与Ra一致的日变化进程(启动、峰值时刻相同),可作为分析液流昼、夜过程的综合气象变量。(3)新疆杨边材中五个深度处Js的峰值时刻基本相同(Js-1的峰值较其它层次提前4—123 min),均明显滞后于Ra(时滞)并提前于VPD,在7月份的晴天,ET0、Js和VPD峰值出现的时刻分别大致在12:30、14:00和15:00。新疆杨时滞的大小存在有规律的季节变化,从6到10月份,Js与ET0峰值的时滞(ΔJ-E)逐渐增加,变化在70—110 min(2011)、70—128 min(2012)之间,但VPD与Js峰值的时滞(ΔJ-V)逐渐降低,变化在73—20 min(2011)、63—8 min(2012)之间,这表明在生长季的早期,热量因子(Ra)对新疆杨液流变化的驱动较强,而在生长季的末期,大气水汽因子VPD的驱动效应更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杨(populus ALBA L.var.pyramidalis) 绿洲 树干液流 时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汉平原杨树人工林连栽对林地土壤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4
6
作者 唐万鹏 李吉跃 +1 位作者 胡兴宜 崔鸿侠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50-755,共6页
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研究了连栽对江汉平原杨树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变化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第1代林相比,第2代林土壤物理结构退化,土壤容重增大0.71%,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持水量分别降低0.41%... 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研究了连栽对江汉平原杨树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变化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第1代林相比,第2代林土壤物理结构退化,土壤容重增大0.71%,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持水量分别降低0.41%和6.89%,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的分形维数增大,土壤平均重量直径减小;土壤有机质、大量元素及微量元素等养分含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连栽导致大量元素下降2.88%~12.20%,其中对N影响最大,K次之,P最小;连栽导致微量元素下降2.27%~53.37%,其中对Zn影响最大,其后依次是Cu、Fe、Mn和S;连栽对土壤微生物数量也有影响,随着连栽代数增加,土壤真菌、放线菌、细菌的数量分别下降34.38%、14.38%、56.63%;第2代林地土壤磷酸酶、脲酶、蔗糖酶、蛋白酶和过氧化氢酶较第1代林分别下降20.00%、11.54%、29.39%、50.00%和1.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populus spp.) 人工林 连栽 土壤质量 江汉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虫咬及挥发物诱导后合作杨叶片中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11
7
作者 胡增辉 沈应柏 +3 位作者 王宁宁 王金凤 周艳超 张志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5265-5270,共6页
经杨扇舟蛾(Clostera anachoreta)幼虫取食,杨扇舟蛾幼虫诱导的挥发物熏蒸,及茉莉酸甲酯(MeJA)、水杨酸甲酯(MeSA)、顺式己烯醛(cis-hexenal)、反式己烯醛(trans-hexenal)及苯骈噻唑(benzothiazole)熏蒸后,分析了合作杨(Populus simonii... 经杨扇舟蛾(Clostera anachoreta)幼虫取食,杨扇舟蛾幼虫诱导的挥发物熏蒸,及茉莉酸甲酯(MeJA)、水杨酸甲酯(MeSA)、顺式己烯醛(cis-hexenal)、反式己烯醛(trans-hexenal)及苯骈噻唑(benzothiazole)熏蒸后,分析了合作杨(Populus simonii×P.pyramidalis‘Opera 8277’)叶片中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变化。虫咬叶及其上部叶片中PPO活性增加了2~4倍,表明合作杨产生了系统抗性。经虫咬诱导的挥发物熏蒸后,合作杨叶片中的PPO活性增加了1倍,推测是合作杨受伤后释放出了具有信号作用的挥发物,诱导邻近植株产生了防御反应。5种外源挥发物都引起了叶片PPO活性升高,因此均可能是合作杨间潜在的气体信号,并且混合挥发物的诱导效果显著高于单一挥发物。EGTA(钙离子螯合剂)和氯化镧(钙通道抑制剂)明显抑制了合作杨虫咬叶片、虫咬上部叶片及虫咬诱导挥发物熏蒸叶中PPO活性的升高,说明钙信号在虫咬及挥发物诱导的PPO活性升高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杨(populus simonii×P.pyramidalis 'Opera 8277’) 杨扇舟蛾 复合气体信号 防御反应 多酚氧化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美山杨杂种嫩枝微扦插生根相关氧化酶活性变化及繁殖技术 被引量:12
8
作者 闫绍鹏 武晓东 +2 位作者 王秋玉 宋兴舜 杨瑞华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5-7,11,共4页
选用外源激素种类(NAA、IBA、IAA)、激素质量浓度和处理时间3个因素,采用L9(34)正交设计研究了欧美山杨杂种(Populus tremula×P.tremuloides)嫩枝微扦插繁殖技术,以及生根过程中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吲哚乙酸氧化酶(... 选用外源激素种类(NAA、IBA、IAA)、激素质量浓度和处理时间3个因素,采用L9(34)正交设计研究了欧美山杨杂种(Populus tremula×P.tremuloides)嫩枝微扦插繁殖技术,以及生根过程中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外源激素种类对扦插生根率影响最大,其次是激素的质量浓度和处理时间。不同外源激素种类、激素质量浓度间生根率差异显著。所有处理中,NAA的质量浓度为100 mg.L-1处理的插穗生根率最高,达到76%。欧美山杨杂种嫩枝微扦插生根过程可分为愈伤组织形成期、生根诱导期和表达期3个阶段。POD活性在愈伤组织形成期、不定根诱导期呈上升趋势,在生根表达期下降;IAAO活性在愈伤组织形成期、不定根诱导期上升,在生根表达期保持较高活性,而在根生长后期下降;PPO活性在愈伤组织形成期和不定根诱导期上升,在表达期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美山杨杂种(populus tremula×P.tremuloides) 微扦插 繁殖技术 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生素对根癌农杆菌的抑菌作用及对新西伯利亚黑杨组培叶片再生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王成 王义军 +1 位作者 李慧玉 姜静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4-7,共4页
以新西伯利亚黑杨(Populus nigra×Populus pyramidalis)为试材,探讨了不同质量浓度的头孢霉素、羧苄青霉素、头孢曲松钠和头孢唑啉钠对叶片不定芽分化的影响,并利用4种不同质量浓度的抗生素对农杆菌EHA105的抑菌效果进行了分析,确... 以新西伯利亚黑杨(Populus nigra×Populus pyramidalis)为试材,探讨了不同质量浓度的头孢霉素、羧苄青霉素、头孢曲松钠和头孢唑啉钠对叶片不定芽分化的影响,并利用4种不同质量浓度的抗生素对农杆菌EHA105的抑菌效果进行了分析,确立了由农杆菌介导的新西伯利亚黑杨遗传转化中最佳抑菌抗生素是头孢霉素和羧苄青霉素,抑菌的适宜质量浓度为300~400mg·mL-1。此外还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G418、卡那霉素和新霉素对新西伯利亚黑杨叶片不定芽分化及组培苗生根的影响,确定了各阶段筛选转化体的G418、卡那霉素和新霉素的适宜质量浓度,即叶片转化筛选培养时,G418质量浓度为3~4mg·mL-1、卡那霉素质量浓度为30~40mg·mL-1、新霉素质量浓度60~80mg·mL-1;在抗性芽生根培养时,G418质量浓度为3~4mg·mL-1、卡那霉素质量浓度为20~30mg·mL-1、新霉素质量浓度60~80mg·m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西伯利亚黑杨(populus nigra ×populus pyramidalis) 选择抗生素 抑菌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杨边材贮存水分对单株液流通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党宏忠 李卫 +1 位作者 张友焱 莫保儒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7801-7807,共7页
树木体内贮存水分量的大小及其参与液流循环的程度被认为是树木抵御干旱胁迫的重要机制之一。以我国北方广泛适生的新疆杨为研究对象,利用热扩散技术(TDP)分别监测了树冠基部、树杆基部处液流通量,并结合同步气象观测,分析了树杆不同高... 树木体内贮存水分量的大小及其参与液流循环的程度被认为是树木抵御干旱胁迫的重要机制之一。以我国北方广泛适生的新疆杨为研究对象,利用热扩散技术(TDP)分别监测了树冠基部、树杆基部处液流通量,并结合同步气象观测,分析了树杆不同高度处液流通量与大气蒸发潜力(ET0)间的关系,发现:冠基部的液流通量(Qu)是估算新疆杨单株液流通量可靠的指标,试验期间(6—9月)典型晴天日Qu日平均值为(7.61±0.65)L/d,比云天、阴天分别高0.41和2.71 L/d。新疆杨杆基部液流通量(Qd)在不同季节变化较大,在前3个月的典型晴天日,Qd小于Qu,树木处于失水过程,但在8月下旬连续多日降雨后迅速增加而反超,新疆杨能通过这种方式缓解季节间的水分亏缺,维持水分的总体平衡。在8月下旬连续多日降雨、土壤水分得到有效改善后,Qd占全天液流总量的比例由先前的31.98%—35.36%下降到6.72%—7.99%,夜间液流成为补偿与缓解日间水分亏缺的重要方式。在整个生长季内,新疆杨体内经历了水分补充(6月)—失水(7、8月份)—再补充(9月)的过程。ET0是评价液流环境驱动效应可靠的综合变量,建立基于Logistic方程的模型可通过ET0较好的估算Qu,估算新疆杨Qu的上限约为7.82L/d。分析显示当ET0超过5mm/d时,Qu、Qd均不再随ET0的增加而增加或有下降,显示了树木主动保护、抵御干旱的策略。8月下旬连续降雨使得新疆杨蒸腾量占大气蒸发潜力的比例(T/ET0)由先前的0.32增加到之后的0.47,可以看出土壤水分改善对液流量的贡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杨(populus bolleana) 液流 大气蒸发潜力(ET0) 热扩散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河下游应急输水前后胡杨年轮生长差异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基才 李霞 +1 位作者 陈敬峰 王建刚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5-129,共5页
1972年塔里木河下游大西海子水库建成,下游365km河道彻底断流。为拯救沿河植被,2000年5月启动了塔里木河下游应急输水工程,迄今已经完成了7次应急输水。文章通过对塔里木河中游英巴扎和下游输水河畔英苏、喀尔达依、阿拉干断面胡杨(... 1972年塔里木河下游大西海子水库建成,下游365km河道彻底断流。为拯救沿河植被,2000年5月启动了塔里木河下游应急输水工程,迄今已经完成了7次应急输水。文章通过对塔里木河中游英巴扎和下游输水河畔英苏、喀尔达依、阿拉干断面胡杨(Populus euphratica)一级枝年轮取样调查,运用统计方法比较不同离河距离输水前后胡杨生长量差异的大小,分析了下游应急输水河畔胡杨种群对输水的响应。结果表明:1)英苏断面和喀尔达依断面在离河0~1000m输水前后胡杨生长量差异极显著。阿拉干断面在离河0~300m输水前后胡杨生长量差异极显著,离河300-700m生长量差异显著,700-1000m生长量差异不显著。由输水前后胡杨年轮生长量均值差可得,同一断面不同离河距胡杨年均生长量随离河距增大而降低。2)输水后下游3个调查断面在离河0-300m胡杨生长量增长由大到小顺序为:喀尔达依〉英苏〉阿拉干;离河300~700m由大到小顺序为:喀尔达依〉阿拉干〉英苏。3)以中游胡杨同年生长量作为参照对下游胡杨生长量进行相关比较的结果表明:应急输水前输水河畔各离河距离胡杨生长量均小于中游参照河段的生长量。应急输水后,输水河畔离河0~300m生长量已超过中游的生长量;离河300-700m输水河畔的生长量接近中游生长量;离河700~1000m生长量小于中游参照河段生长量,应急输水明显地促进了胡杨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轮生长量 差异分析 塔里木河下游 应急输水 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杨的增殖及生根培养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辛培尧 刘岩 +4 位作者 孙正海 周军 唐军荣 何承忠 段安安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3366-3368,共3页
以滇杨(Populus yunnanensis Dode)组织培养获得的不定芽为原材料进行增殖培养和生根培养,考察培养基中激素浓度对不定芽增殖和试管苗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MS+0.1 mg/L 6-BA+0.02 mg/LNAA是适合滇杨不定芽增殖的培养基。1/2MS培养基中... 以滇杨(Populus yunnanensis Dode)组织培养获得的不定芽为原材料进行增殖培养和生根培养,考察培养基中激素浓度对不定芽增殖和试管苗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MS+0.1 mg/L 6-BA+0.02 mg/LNAA是适合滇杨不定芽增殖的培养基。1/2MS培养基中添加0.02 mg/L NAA有利于试管苗的生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杨(populus yunnanensis Dode) 组织培养 增殖 生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美旱杨不同部位可溶盐离子含量的季节动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静 张芳 +2 位作者 崔悦慧 王林和 王建华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76-181,共6页
对河套灌区小美旱杨(Populus popular’s)防护林叶、一年生枝、根、心材、边材和多年生枝的可溶盐离子含量进行试验研究,主要结论为:各部位无CO32-。各部位可溶盐离子含量的季节动态呈现一定的共性,各个部位的阴离子季节动态相似,均呈... 对河套灌区小美旱杨(Populus popular’s)防护林叶、一年生枝、根、心材、边材和多年生枝的可溶盐离子含量进行试验研究,主要结论为:各部位无CO32-。各部位可溶盐离子含量的季节动态呈现一定的共性,各个部位的阴离子季节动态相似,均呈现倒峰型;在叶和一年生枝中,Ca2+呈递减趋势,K+和Na+反之;在根、多年生枝、心材和边材中,Ca2+和Mg2+的季节动态呈倒峰型。按可溶盐离子的组成和含量,上述部位分为三类:叶;一年生枝和根;多年生枝、心材和边材。不同部位生理功能不同,离子含量也不同。叶中各离子含量明显高于其他部位,且生长季内变幅明显;多年生枝、心材和边材各离子含量较小,变幅不大;一年生枝和根的离子含量和动态介于以上两者之间。土壤和地下水的水盐动态对各部位的HCO3-、Cl-浓度影响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美旱杨(populus popular's) 可溶盐离子 含量 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丹吉林沙漠西南缘胡杨径向生长对气候的响应 被引量:7
14
作者 秦莉 尚华明 +5 位作者 苏佳佳 袁玉江 张同文 喻树龙 范子昂 陈峰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6年第2期77-81,共5页
利用2014年采自巴丹吉林沙漠西南缘的胡杨样本,建立了该地区胡杨树轮宽度年表,选用相关函数法结合高台气象站历年逐月降水和温度(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高气温、月平均最低气温)等主要气候因子,分析巴丹吉林沙漠西南缘胡杨树轮对气候的响... 利用2014年采自巴丹吉林沙漠西南缘的胡杨样本,建立了该地区胡杨树轮宽度年表,选用相关函数法结合高台气象站历年逐月降水和温度(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高气温、月平均最低气温)等主要气候因子,分析巴丹吉林沙漠西南缘胡杨树轮对气候的响应;研究表明,黑泉乡胡杨树轮宽度标准化年表与生长季平均气温相关较好,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而生长季3—9月的平均气温与胡杨树轮宽度年表的相关高达0.629(P<0.0001),3—9月的平均气温可能是该地区胡杨树木径向生长的主要限制性因子且具有明确的树木生理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木年轮 径向生长 巴丹吉林沙漠 气候变化 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Oli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毛白杨巯基蛋白酶抑制剂基因cDNA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星耀 刘会香 +2 位作者 梁军 吕全 贾秀贞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7年第1期32-36,共5页
植物巯基蛋白酶抑制剂(eysteine proteinase inhibitor,CPI)在林木的抗虫基因工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分离和克隆植物CPI基因进而研究该基因的功能是CPI基因工程研究的热点。本文应用PCR技术从我国乡土抗天牛树种河北毛白杨形... 植物巯基蛋白酶抑制剂(eysteine proteinase inhibitor,CPI)在林木的抗虫基因工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分离和克隆植物CPI基因进而研究该基因的功能是CPI基因工程研究的热点。本文应用PCR技术从我国乡土抗天牛树种河北毛白杨形成层中分离和克隆到了一个710bp大小的eDNA片段,同时对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测序和分析结果表明,该eDNA片段含有一个429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其编码143个氨基酸残基,具有LARFAVDEHN、QXVXG和YEAKVWVKPW三个典型的植物巯基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家族的高保守区段,同时在GenBank中进行了注册,核苷酸注册号为DQ020096,氨基酸注册号为AAY41807。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该基因与其他林木中的巯基蛋白酶抑制剂的同源性差异较大,同源性在48%-97%之间,其中与欧洲山杨的同源性最高,达到97%,与猕猴桃的同源性最低为48%。说明河北毛白杨形成层中存在CPI基因并能够有效表达,这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抗虫功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 巯基蛋白酶抑制剂 CDNA克隆和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网格防护林影响土壤蒸发机理及节水、减盐效应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静 崔学明 +2 位作者 王林和 孙旭 郭永贞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8-31,71,共5页
采用热平衡法研究新疆杨防护林林网内外的土壤蒸发量、蒸发效能及相关气象因子,用主成分分析探讨小网格防护林影响土壤蒸发的主要因子为空气温度因子、空气湿度因子、近地层风速因子和太阳辐射平衡值;分析新疆杨防护林对主导因子的影响... 采用热平衡法研究新疆杨防护林林网内外的土壤蒸发量、蒸发效能及相关气象因子,用主成分分析探讨小网格防护林影响土壤蒸发的主要因子为空气温度因子、空气湿度因子、近地层风速因子和太阳辐射平衡值;分析新疆杨防护林对主导因子的影响程度;推算林网内表层土壤减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杨(populus ALBA L.Var.pyramidalis) 小网格防护林 土壤蒸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柽柳过氧化物酶基因的序列分析及山新杨遗传转化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郭晓红 洪艳华 +2 位作者 韩文革 郑桂萍 吕艳东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15-620,共6页
对刚毛柽柳(Tamarix hispida)的过氧化物酶基因(ThPOD)全长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全长为1 376 bp,包含一个1 086 bp的开放阅读框,可编码361个氨基酸残基,蛋白分子质量为39.3 ku。根据ThPOD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克隆该基因,... 对刚毛柽柳(Tamarix hispida)的过氧化物酶基因(ThPOD)全长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全长为1 376 bp,包含一个1 086 bp的开放阅读框,可编码361个氨基酸残基,蛋白分子质量为39.3 ku。根据ThPOD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克隆该基因,并成功构建了pROKⅡ-ThPOD植物过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山新杨(Populus davidiana×P.bolleana),经PCR和Northern blot鉴定,初步证明外源基因ThPOD已整合到山新杨的基因组中并在转录水平上进行了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柽柳(Tamarix hispida) 过氧化物酶基因(ThPOD) 山新杨(populus davidiana×P.bolleana) 遗传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属于Aux/IAA基因家族的毛白杨PtIAA1的克隆和序列分析(英文) 被引量:3
18
作者 董秀春 樊金会 +1 位作者 于学宁 束怀瑞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7年第4期565-571,共7页
基于NCBI数据库中的序列信息,我们利用PCR技术克隆到一个毛白杨(Populustomentosa)PtI-AA1基因。序列分析表明PtIAA1cDNA长度为946个碱基,编码一个由258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该蛋白与PtIAA1、NtIAA28和AtIAA16蛋白的同源性分别高达97%、... 基于NCBI数据库中的序列信息,我们利用PCR技术克隆到一个毛白杨(Populustomentosa)PtI-AA1基因。序列分析表明PtIAA1cDNA长度为946个碱基,编码一个由258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该蛋白与PtIAA1、NtIAA28和AtIAA16蛋白的同源性分别高达97%、75%和74%。系统进化分析表明PtIAA1基因可能属于Aux/IAA基因家族中组的成员。与大多数的Aux/IAA基因家族中的基因一样,PtIAA1蛋白是一个短命核蛋白,拥有4个高度保守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 PtIAA1 Aux/IAA基因家族 克隆和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去趋势方法对格尔木地区胡杨宽度年表的气候意义影响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秦莉 尚华明 +5 位作者 苏佳佳 袁玉江 喻树龙 张同文 陈峰 范子昂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6年第1期54-58,共5页
基于2014年采自柴达木盆地南缘格尔木地区的胡杨树轮样本,采用三种不同去趋势方法(样条函数法、负指数拟合和区域曲线去趋势方法)建立树轮标准化序列,结合格尔木气象站气候资料,分析不同去趋势方法下胡杨径向生长对气候的响应。研究表明... 基于2014年采自柴达木盆地南缘格尔木地区的胡杨树轮样本,采用三种不同去趋势方法(样条函数法、负指数拟合和区域曲线去趋势方法)建立树轮标准化序列,结合格尔木气象站气候资料,分析不同去趋势方法下胡杨径向生长对气候的响应。研究表明,利用区域去趋势方法建立的树轮年表包含有较多的气候环境信息,胡杨树轮年表与逐月气候因子相关表明,树轮年表对降水响应不显著,与生长季的平均气温和平均最高气温有较好的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达0.411(p<0.01),格尔木胡杨树轮的区域去趋势年表与组合相关的6—10月平均最高气温相关性最好,生长季的平均最高气温对胡杨径向生长有一定的限制作用并具有树木生理学意义。用区域曲线去趋势方法得出的格尔木胡杨树轮年表对气候的响应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木年轮 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oliv.) 去趋势方法 气候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托什干河流域额河杨和雪岭云杉径向生长对环境的响应对比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瑞波 秦莉 +4 位作者 范子昂 邹陈 尚华明 喻树龙 张同文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6年第1期41-46,共6页
利用采自天山南坡托什干河流域的额河杨(Populus xjrtyschensis Ch.Y.Yang)和山区森林上线的雪岭云杉(Picea schrenkiana Fisch.et Mey)树轮样本,分别建立树轮宽度年表,选用相关函数法结合阿合奇气象站和沙里桂兰克水文站的逐月降水、... 利用采自天山南坡托什干河流域的额河杨(Populus xjrtyschensis Ch.Y.Yang)和山区森林上线的雪岭云杉(Picea schrenkiana Fisch.et Mey)树轮样本,分别建立树轮宽度年表,选用相关函数法结合阿合奇气象站和沙里桂兰克水文站的逐月降水、温度和径流等主要环境因子,分析托什干河不同树种树木径向生长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研究表明,额河杨和森林上线的雪岭云杉树木径向生长对气候的响应均较差,位于森林上线的雪岭云杉对春季PDSI响应较好。托什干河流域树木径向生长可能受多种气象因子综合影响。同时,额河杨和雪岭云杉与径流量的相关性较高,额河杨树木径向生长响应夏季径流量,而雪岭云杉可以更好地响应水文年的径流量。本研究为利用阔叶树种重建天山山区历史气候水文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木年轮 托什干河 气候变化 额河杨(populus xjrtyschensis Ch.Y.Yang) 雪岭云杉(Picea schrenkiana Fisch.et Me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