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岩宁方对老年非小细胞癌患者癌因性疲乏及T淋巴细胞、MDSCs、Tregs水平的影响
1
作者 张琦君 冯丽娜 +4 位作者 李玉琴 邓海滨 沈欢 殷书敏 徐振晔 《西部中医药》 2025年第1期43-48,共6页
目的:观察肺岩宁方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癌因性疲乏及T淋巴细胞、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5例老年N... 目的:观察肺岩宁方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癌因性疲乏及T淋巴细胞、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5例老年NSCL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治疗组(37例)。对照组给予康艾注射液静脉滴注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口服肺岩宁方治疗,4周为1疗程,治疗3个疗程。观察两组疲乏量表评分(piper fatigue scale,PFS)、卡氏评分(Karnofsky,KPS)、生存质量有效率、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疗效、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MDSCs及Tregs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PFS各维度评分均降低,KPS评分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PFS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KP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生存质量总有效率治疗组[89.2%(33/37)]高于对照组[81.6%(31/3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均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91.9%(34/37)]高于对照组[65.8%(25/38)](P<0.05)。两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水平均升高(P<0.05),MDSCs、Tregs水平均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CD3^(+)、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MDSCs、Tregs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岩宁方联合康艾注射液可改善老年NSCLC患者癌因性疲乏及生存质量,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其机制与抑制MDSCs、Tregs,提高T淋巴细胞水平,改善肿瘤免疫抑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癌因性疲乏 肺岩宁方 髓源性抑制细胞 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DSCs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姚远 尹亭亭 《广州医药》 2025年第2期151-159,共9页
实体瘤对免疫治疗应答非常有限,因此,如何有效提升肿瘤免疫治疗的疗效,已成为当前肿瘤免疫治疗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难题与挑战。髓系来源抑制性细胞(MDSCs)的趋化募集及其所介导的肿瘤免疫逃逸机制,是制约实体瘤免疫治疗效果的核心因素... 实体瘤对免疫治疗应答非常有限,因此,如何有效提升肿瘤免疫治疗的疗效,已成为当前肿瘤免疫治疗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难题与挑战。髓系来源抑制性细胞(MDSCs)的趋化募集及其所介导的肿瘤免疫逃逸机制,是制约实体瘤免疫治疗效果的核心因素之一。文章深入探讨了MDSCs的起源、表型特征、其介导肿瘤免疫逃逸的具体机制,以及当前针对MDSCs的靶向治疗策略与将MDSCs靶向疗法与肿瘤免疫治疗相结合的最新研究进展。此外,文章还系统性地分析了靶向MDSCs联合免疫治疗策略所面临的关键挑战,并据此提出了MDSCs的精准靶向策略。这一策略旨在精确激活抗肿瘤免疫反应,为癌症患者提供更为个性化、高效的治疗方案,从而开启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新纪元,为癌症治疗策略的创新与发展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免疫治疗 免疫逃逸 髓系来源抑制性细胞 联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ADF-MDSC的特大型轴承深度迁移故障诊断方法
3
作者 姜烨飞 王华 +2 位作者 潘裕斌 王天祥 傅航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0-18,共9页
针对工程应用中特大型轴承运行工况复杂以及故障数据匮乏,导致其故障特征提取不全面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格拉姆角差场-多尺度深度可分离卷积(Gramian angular difference field-multi-scale depthwise separable convolutions,GADF-MD... 针对工程应用中特大型轴承运行工况复杂以及故障数据匮乏,导致其故障特征提取不全面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格拉姆角差场-多尺度深度可分离卷积(Gramian angular difference field-multi-scale depthwise separable convolutions,GADF-MDSC)的特大型轴承深度迁移智能诊断方法。首先,构建GADF-MDSC故障诊断网络,该网络分为三大模块:图像转换、特征提取、输出部分。图像转换模块采用GADF编码方式将振动信号转换为二维图像;特征提取模块通过MDSC提取综合故障特征信息,并利用双向门控循环单元筛选融合特征;输出部分由Softmax函数预测轴承故障类型的概率分布。然后,利用源域数据预训练模型,将预训练模型权重参数作为目标域训练模型初始化参数,冻结除底层外的所有参数,使用目标域数据微调模型,实现深度迁移故障诊断任务。最后,通过两种特大型轴承试验对深度迁移模型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目标域样本仅有5.00%的条件下,仍能保证较高的跨工况精度,达到86.04%,且迁移效果优于其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型轴承 故障诊断 迁移学习 格拉姆角差场(GADF) 多尺度深度可分离卷积(mds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C2和MDSC及其相关细胞因子IL-13和iNOS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列线图模型的构建和评价
4
作者 王碧辉 朱玥洁 +3 位作者 张玉莲 吴雨峰 丁剑冰 陈志芳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78-887,共10页
目的:研究2型固有淋巴样细胞(ILC2)和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及其相关细胞因子IL-13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宫颈癌(CC)中的表达,并基于其构建CC发病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采集2022年5月至2024年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 目的:研究2型固有淋巴样细胞(ILC2)和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及其相关细胞因子IL-13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宫颈癌(CC)中的表达,并基于其构建CC发病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采集2022年5月至2024年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切除的40例CC组织及100例外周血作为CC组,选取同期收治的30例子宫肌瘤经CC筛查为阴性的宫颈组织和100例正常健康个体外周血作为对照组。用多重免疫荧光技术(mIF)及免疫组化染色(IHC)法检测两组组织中ILC2和MDSC细胞浸润及其相关细胞因IL-13和iNOS的表达;使用流式细胞术和ELISA技术分别检测两组外周血中ILC2和MDSC及IL-13和iNOS的表达差异;通过Person相关性分析评估其相关性;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来确定ILC2和MDSC及IL-13和iNOS是否为CC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再利用R软件建立免疫预测模型,使用ROC曲线下面积(AUC值)、Hosmer-Lemeshow检验、校准曲线、临床决策曲线和临床影响曲线来分别评估模型。结果:CC组中ILC2及MDSC及其相关细胞因子IL-13和iNOS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且其均呈正相关(均P<0.05);经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LC2、MDSC及IL-13、iNOS均是CC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基于这些危险因素的CC发病列线图,经过验证提示,该列线图模型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结论:ILC2和MDSC及其相关的细胞因子IL-13和iNOS在CC组织及外周血中均呈高表达,基于这些危险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和一定的实用性,为CC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一种简便有效的辅助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2型固有淋巴样细胞 髓源性抑制细胞 白细胞介素13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列线图模型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DSCs调控新生儿免疫应答机制及其临床意义
5
作者 徐凝 王丽娜 +1 位作者 刘国成 刘雨丰 《广州医药》 2024年第5期457-462,共6页
新生儿期的免疫系统发育阶段对维持新生儿健康至关重要,具有独特的免疫调节机制。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s)在新生儿免疫调节中的作用。MDSCs是一类免疫抑制功能强大的异质性细胞群体,它们能够通过多种机制调节免疫... 新生儿期的免疫系统发育阶段对维持新生儿健康至关重要,具有独特的免疫调节机制。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s)在新生儿免疫调节中的作用。MDSCs是一类免疫抑制功能强大的异质性细胞群体,它们能够通过多种机制调节免疫应答。MDSCs在新生儿中的调节作用对防止过度免疫反应和促进免疫耐受至关重要,有助于预防新生儿期炎症性疾病,并对其后续健康产生积极影响。近期研究文献分析展示了MDSCs在新生儿免疫调节中的多种作用机制,包括在特定病理条件下的保护作用、与新生儿期炎症反应的相互作用,以及对长期免疫发展的潜在影响。因此,深入理解MDSCs在新生儿免疫中的角色,不仅有助于揭示其复杂的调节机制,也为制定新的预防和治疗新生儿炎症性疾病的策略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髓源性抑制细胞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肿瘤微环境中MDSC与HMGB1检测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方杰 包婷郡 +7 位作者 陈蒙晔 刘月琴 倪萍 林新 朱宸娴 沈慧玲 许文林 苏兆亮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96-399,共4页
目的检测HMGB1和髓系来源的免疫抑制性细胞(MDSC)在宫颈癌肿瘤微环境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它们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用人宫颈癌Hela细胞系建立裸鼠皮下瘤模型,成瘤后取荷瘤小鼠的脾脏、肿瘤组织及外周血制成单细胞悬... 目的检测HMGB1和髓系来源的免疫抑制性细胞(MDSC)在宫颈癌肿瘤微环境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它们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用人宫颈癌Hela细胞系建立裸鼠皮下瘤模型,成瘤后取荷瘤小鼠的脾脏、肿瘤组织及外周血制成单细胞悬液,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外周血中MDSC细胞的百分比。分别采用Western blot、RT-q PCR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HMGB1蛋白和m 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荷瘤鼠外周血和脾脏中CD11b+Gr-1+MDSC的比例明显增高(P<0.05)。与癌旁组织对照组相比,荷瘤鼠肿瘤组织中HMGB1呈明显高表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荷瘤鼠脾脏中CD11b+Gr-1+MDSC增高与肿瘤组织中HMGB1的高表达呈正相关。结论宫颈癌肿瘤微环境中HMGB1可能通过调控MDSC参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MGB1 mdsc 宫颈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DSCs诱导调节性T细胞改善CVB3诱导的病毒性心肌炎 被引量:4
7
作者 苏楠 岳艳 +2 位作者 胡静平 董春升 熊思东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42-745,754,共5页
目的探讨骨髓来源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在CVB3诱导的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中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术分选获得足量MDSCs,体外证实具有免疫抑制功能后行体内转输实验,观察疗效及免... 目的探讨骨髓来源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在CVB3诱导的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中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术分选获得足量MDSCs,体外证实具有免疫抑制功能后行体内转输实验,观察疗效及免疫机制。结果与对照PBS组相比,MDSCs处理组体质量呈上升趋势,肌酸激酶(CK)活性明显降低(P<0.001),心脏局部炎症浸润及坏死病灶显著减少,7天生存率高达70%(P<0.01),而心肌病毒滴度无明显改变,却上调了CD4+FoxP3+调节性T细胞比例。结论 MDSCs可显著改善CVB3诱导的病毒性心肌炎,有望成为心肌炎防治的新型策略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dscS 病毒性心肌炎 CVB3 TRE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α-Al_2O_3研究比热测试与MDSC条件的相关性 被引量:9
8
作者 曾春莲 蔡涛 +1 位作者 张伟庆 汪丽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 CAS 2008年第2期100-104,共5页
通过α-Al2O3的比热测试,研究了调制式差示扫描量热法(MDSC)测量比热(cp)与温度(T)、线性升温速率(β)、温度调制振幅(AT)和调制周期(p)的相关性,并对测试误差进行校正.实验结果表明:Cp随T提高和p延长而增大难;β和AT... 通过α-Al2O3的比热测试,研究了调制式差示扫描量热法(MDSC)测量比热(cp)与温度(T)、线性升温速率(β)、温度调制振幅(AT)和调制周期(p)的相关性,并对测试误差进行校正.实验结果表明:Cp随T提高和p延长而增大难;β和AT对Cp影响不大;P=30s时实测值(Cp^ms)与文献值(Cp^rtd)的相对误差(Er^ms)最小,在温度为100-200℃范围小于3%;导出了对Cp^ms进行修正的多项式校正参数,在p为20-50s、温度为100-200℃范围,修正后的比热(Cp^md)与文献值的相对误差(Ep^md)小于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热容 Α-AL2O3 KCL 调制式差示扫描量热法(mdsc) 相关性 相对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IL-22^(+)T细胞和MDSCs细胞在肺癌患者免疫微环境中的表达及其在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6
9
作者 郭伟峰 何约明 +2 位作者 黄弘 徐萌 傅志辉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17-920,共4页
目的分析CD4^(+)IL-22^(+)T细胞、MDSCs细胞在肺癌患者免疫微环境中的表达及在预后质量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间收治的108例行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期选择50例行肺部手术治疗的非肿瘤患者作为... 目的分析CD4^(+)IL-22^(+)T细胞、MDSCs细胞在肺癌患者免疫微环境中的表达及在预后质量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间收治的108例行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期选择50例行肺部手术治疗的非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组织中CD4^(+)IL-22^(+)T细胞、MDSCs细胞水平;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CD4^(+)IL-22^(+)T细胞、MDSCs细胞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绘制生存曲线分析患者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肺癌微环境中CD4^(+)IL-22^(+)T细胞和MDSCs细胞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D4^(+)IL-22^(+)T细胞高表达和MDSCs细胞高表达患者生存质量均明显低于CD4^(+)IL-22^(+)T细胞低表达和MDSCs细胞低表达患者(P<0.05);肺癌微环境中CD4^(+)IL-22^(+)T细胞、MDSCs细胞水平是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独立性威胁因素(P<0.05)。结论CD4^(+)IL-22^(+)T细胞、MDSCs细胞在肺癌患者免疫微环境中处于异常高表达状态,且两指标高表达导致患者生存质量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IL-22^(+)T细胞 mdscs细胞 肺癌 免疫微环境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DSCs与肿瘤免疫逃逸 被引量:24
10
作者 刘秋燕 曹雪涛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19-324,共6页
髓源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是一群异质性细胞,来源于骨髓祖细胞和未成熟髓细胞(immature myeloid cells,IMCs),是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巨噬细胞和(或)粒细胞的前体。在荷瘤小鼠的血液、脾脏... 髓源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是一群异质性细胞,来源于骨髓祖细胞和未成熟髓细胞(immature myeloid cells,IMCs),是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巨噬细胞和(或)粒细胞的前体。在荷瘤小鼠的血液、脾脏和肿瘤组织及肿瘤患者的外周血和肿瘤组织存在大量MDSCs的扩增。MDSCs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抑制机体的获得性和天然抗肿瘤免疫,使肿瘤细胞逃避机体的免疫监视和攻击,促进肿瘤发展。MDSCs首先从骨髓募集到外周,并在外周被激活后才能发挥抗肿瘤免疫抑制功能,肿瘤来源的慢性炎症相关的一系列因子在介导MDSCs的募集和活化中起关键作用。当前靶向MDSCs的抗肿瘤治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MDSCs从发现到现在仅仅经历了10年左右的时间,该领域中许多的未知尚需要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来阐明。本文主要介绍MDSCs的特征及其亚群、MDSCs的募集和活化、MDSCs介导免疫逃逸的机制及当前靶向MDSCs的抗肿瘤治疗策略,以期为从事该领域的研究工作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源抑制性细胞 肿瘤微环境 慢性炎症 肿瘤逃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小鼠MDSC和T细胞变化 被引量:5
11
作者 郑全辉 刘英文 张雪梅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95-599,共5页
目的:探讨肺癌小鼠CD4+T细胞、CD8+T细胞和骨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的比例和数量变化。方法:采用LLC细胞皮下接种制备小鼠肺癌肿瘤模型,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小鼠骨髓、脾脏、淋巴结内CD4+T细胞、CD8+T细胞和MDSC的数量变化。结果:与正常... 目的:探讨肺癌小鼠CD4+T细胞、CD8+T细胞和骨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的比例和数量变化。方法:采用LLC细胞皮下接种制备小鼠肺癌肿瘤模型,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小鼠骨髓、脾脏、淋巴结内CD4+T细胞、CD8+T细胞和MDSC的数量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小鼠相比,肿瘤小鼠脾脏、淋巴结内CD4+T细胞、CD8+T细胞的比例和数量显著降低,骨髓CD4+T细胞变化不明显,但CD8+T细胞显著减少。MDSC在肿瘤小鼠骨髓、脾脏和淋巴结内的比例和数量则显著增加。结论:肺癌小鼠T细胞数量降低而MDSC细胞数量增加,诱导对肿瘤细胞的免疫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CD4+T细胞 CD8+T细胞 骨髓源性抑制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通过调控髓源性抑制细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牛作虎 孙凤霞 +1 位作者 王玉涛 徐春军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5年第2期255-259,共5页
原发性肝癌是各种慢性肝病进展的最终阶段,我国肝癌的患病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且预后较差。目前针对肝癌的系统治疗主要是免疫和靶向治疗。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s)是一组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细胞,在慢性炎症、感染、自身免疫等疾病中发挥... 原发性肝癌是各种慢性肝病进展的最终阶段,我国肝癌的患病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且预后较差。目前针对肝癌的系统治疗主要是免疫和靶向治疗。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s)是一组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细胞,在慢性炎症、感染、自身免疫等疾病中发挥免疫抑制的作用。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MDSCs通过调节先天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促进肝癌的发生发展,因此,抑制MDSCs的增殖和活性对于肝癌的治疗尤为关键。目前临床上尚缺乏有效抑制MDSCs的药物,而中医药防治肝癌以多靶点、多通路等独特优势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许多研究均显示MDSCs是中医药治疗肿瘤的重要靶点,调控MDSCs的增殖和活性可改善免疫微环境,增强免疫功能,抑制肝癌进展。但是目前国内外还未见到该领域系统的回顾和总结,故对MDSCs在肝癌发病过程中的作用,以及中药复方和单体对MDSCs的干预作用进行总结,为肝癌的中医药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原发性肝癌 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 作用机制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脑胶质瘤中Fas系统与其患者外周血中MDSC表达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3
作者 林宁 邓家骏 +1 位作者 付朋 姜晓兵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1年第2期91-93,96,共4页
目的探讨Fas、Fas配体(FasL)在人脑胶质瘤中和髓系衍生抑制细胞(MDSC)在胶质瘤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它们与脑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2例人脑胶质瘤组织和6例正常脑组织中Fas和FasL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分... 目的探讨Fas、Fas配体(FasL)在人脑胶质瘤中和髓系衍生抑制细胞(MDSC)在胶质瘤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它们与脑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2例人脑胶质瘤组织和6例正常脑组织中Fas和FasL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术检测上述22例胶质瘤患者手术前和6例正常成人外周血中MDSC的表达。结果①高级别(Ⅲ、Ⅳ级)胶质瘤中Fas和FasL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低级别(Ⅰ、Ⅱ级)胶质瘤中的表达(P<0.05);而在后者中的表达水平又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P<0.05)。②高级别胶质瘤患者外周血中MDSC表达较正常人和低级别胶质瘤患者明显增加(P<0.05)。③Fas、FasL的表达与MDSC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脑胶质瘤中Fas、FasL的表达及其患者外周血MDSC表达均与胶质瘤恶性程度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FAS/FASL 髓系衍生抑制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流式分析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k3ip1通过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促进牛MDSCs分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严云勤 滕怀昕 +2 位作者 佟慧丽 李树峰 李爽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5-63,共9页
PI3K相互作用蛋白1(Pik3ip1)为PI3K/AKT/mTOR信号通路负调控因子,其对牛MDSCs(Muscle derived satellite cells,MDSCs)分化研究较少。采用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在牛MDSCs分化过程中检测Pik3ip1表达。构建Pik3ip1基因过表达及抑制载体... PI3K相互作用蛋白1(Pik3ip1)为PI3K/AKT/mTOR信号通路负调控因子,其对牛MDSCs(Muscle derived satellite cells,MDSCs)分化研究较少。采用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在牛MDSCs分化过程中检测Pik3ip1表达。构建Pik3ip1基因过表达及抑制载体,研究Pik3ip1对牛MDSCs分化及PI3K/AKT/mTOR信号通路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牛MDSCs分化中Pik3ip1表达量逐渐升高;激活Pik3ip1表达后,细胞分化程度升高;抑制Pik3ip1表达则出现相反现象。Co-IP结果表明,在牛MDSCs分化过程中Pik3ip1与p110α相互作用。激活Pik3ip1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活性。相反在抑制Pik3ip1表达后,PI3K/AKT/mTOR信号通路活性增强。综上所述,Pik3ip1通过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促进牛MDSCs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分化 mdscS Pik3ip1 PI3K/AKT/MT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源性抑制细胞与胶质母细胞瘤细胞代谢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张岩 汪玉龙 +5 位作者 白泽通 郭岩松 李琳 邵将 王岩 郑克彬 《现代肿瘤医学》 2025年第3期501-508,共8页
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具侵袭性的原发肿瘤之一,虽然目前治疗方式多样,但仍缺乏根治性治疗措施,患者生存率较低。而骨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是由不同分化阶段的髓系祖细胞... 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具侵袭性的原发肿瘤之一,虽然目前治疗方式多样,但仍缺乏根治性治疗措施,患者生存率较低。而骨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是由不同分化阶段的髓系祖细胞和前体细胞组成的异质性细胞群,在肿瘤免疫抑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MDSCs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人们期望通过对MDSCs在肿瘤中的作用研究,找到治疗GBM的新策略。该文总结了MDSCs的来源和特征,简要地综述了MDSCs的免疫抑制作用以及针对MDSCs的治疗策略,重点描述了MDSCs对GBM代谢的影响以及与GBM生长侵袭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源性抑制细胞 代谢 免疫抑制 胶质母细胞瘤 肿瘤微环境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微环境酸化下MDSCs通过ASICs促进TNF-α表达
16
作者 胡鑫 伊萍 +2 位作者 明莹 童胜兰 龚惠红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1-55,共5页
为探讨肿瘤微环境酸化条件下髓源抑制细胞(MDSCs)中酸敏感离子通道(ASICs)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之间的联系,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了正常生理条件(pH 7.3)、酸性条件(pH 5.5)及加入ASICs抑制剂等不同处理后小鼠TNF-α表达含量的变... 为探讨肿瘤微环境酸化条件下髓源抑制细胞(MDSCs)中酸敏感离子通道(ASICs)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之间的联系,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了正常生理条件(pH 7.3)、酸性条件(pH 5.5)及加入ASICs抑制剂等不同处理后小鼠TNF-α表达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正常生理条件下,肿瘤组MDSCs中TNF-α的表达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在酸化环境下其表达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生理条件;加入ASICs非特异性抑制剂阿米洛利或双氯芬酸后,MDSCs中TNF-α表达含量明显受到抑制;加入ASICs亚基1抑制剂PcTx1后TNF-α含量明显降低,而加入布洛芬、ASICs亚基3抑制剂APETX2后,MDSCs中TNF-α表达含量无明显变化.故在肿瘤微环境酸化条件下,MDSCs通过ASICS亚基1促进MDSCs表达TNF-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源抑制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 荧光定量PCR 酸敏感离子通道 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G-MDSC和M-MDSC水平与疗效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永仿 许联红 +5 位作者 恽志华 楚鹰 法镇中 邓建忠 张颖 吴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46-551,共6页
目的检测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中髓源抑制细胞(MDSC)频数,分析MDSC变化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82例结直肠癌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粒细胞型MDSC(G-MDSC)和单核细胞型MDSC(M-MDSC)频数。使用方... 目的检测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中髓源抑制细胞(MDSC)频数,分析MDSC变化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82例结直肠癌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粒细胞型MDSC(G-MDSC)和单核细胞型MDSC(M-MDSC)频数。使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分析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中MDSC频数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部位、分化程度的关系以及常用治疗措施对MDSC的影响。用相关分析评价G-MDSC与M-MDSC频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志愿者相比,结直肠癌患者组外周血中G-MDSC和M-MDSC频数显著增高。TNMⅢ、Ⅳ期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G-MDSC与M-MDSC频数显著高于TNMⅠ、Ⅱ期患者,且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的G-MDSC和M-MDSC频数亦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外周血G-MDSC和M-MDSC频数在不同肿瘤部位与分化程度的结直肠癌患者间无明显差异。施行根治性切除术以及经辅助化疗有效的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G-MDSC和M-MDSC频数显著下降。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G-MDSC与M-MDSC频数之间无相关性。结论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G-MDSC和M-MDSC频数均显著升高,并且其频数与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根治性切除术及有效的辅助化疗可显著降低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G-MDSC和M-MDSC频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粒细胞型髓源抑制细胞 单核细胞型髓源抑制细胞 肿瘤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癌MB49细胞exosomes对MDSCs增殖及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刁建军 宋学东 +4 位作者 杨雪 王清松 罗春丽 张尧 吴小候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7-131,共5页
目的探讨膀胱癌MB49细胞来源的外泌体(exosomes)对MDSCs细胞扩增、活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用超滤联合蔗糖重水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膀胱癌MB49细胞分泌的exosomes;电镜形态学分析及Western blotting鉴定;流式细胞仪检测MDSCs比例;ELIS... 目的探讨膀胱癌MB49细胞来源的外泌体(exosomes)对MDSCs细胞扩增、活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用超滤联合蔗糖重水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膀胱癌MB49细胞分泌的exosomes;电镜形态学分析及Western blotting鉴定;流式细胞仪检测MDSCs比例;ELISA检测VEGF和IL-6;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cyclin D1、Arg-1 m RNA和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p-STAT3和p-NF-κB的变化。结果成功分离纯化得到膀胱癌MB49细胞分泌的exosomes。exosomes可促进MDSCs扩增及活化。实验组MDSCs比例明显升高;Cyclin D1及Arg-1 m RNA和蛋白的表达均上调;p-STAT3和p-NF-κB的表达也上调。结论膀胱癌MB49细胞来源的exosomes能促使MDSCs细胞扩增、活化。研究和分析MDSCs的免疫抑制机制,为疾病的治疗寻找行之有效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dscS 外分泌体 膀胱癌 扩增 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相关趋化因子MIP-1γ及其受体CCR1在肝癌荷瘤小鼠脾脏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宝华 陈海燕 +3 位作者 石梦娇 黄娜 孔光耀 李宗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02-808,共7页
目的检测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相关趋化因子在肝癌小鼠脾脏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MDSC的比例,并采用流式细胞术分选出脾脏MDSC,与活化的脾细胞共培养,ELISA检测共培养上清中IFN-γ的表达水平。制备小鼠原位种植性... 目的检测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相关趋化因子在肝癌小鼠脾脏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MDSC的比例,并采用流式细胞术分选出脾脏MDSC,与活化的脾细胞共培养,ELISA检测共培养上清中IFN-γ的表达水平。制备小鼠原位种植性肝癌模型,用蛋白芯片检测正常小鼠和荷瘤小鼠脾脏的细胞因子差异表达,并用ELISA对脾脏MDSC相关趋化因子进行验证。最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MDSC表面的趋化因子受体的表达。结果荷瘤小鼠脾脏MDSC的比例显著升高,并且具有免疫抑制功能。蛋白芯片筛选出10个上调的细胞因子和9个下调的细胞因子。在上调的细胞因子中,5个趋化因子是B淋巴细胞趋化因子(BLC)、CXC趋化因子配体16(CXCL16)、巨噬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5(MCP-5)、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γ(MIP-1γ)和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MIP-2)。脾脏MDSC相关趋化因子MIP-1γ在荷瘤小鼠脾脏中显著升高,并且脾脏MDSC表面有其受体CC趋化因子受体1(CCR1)的表达。结论用蛋白芯片筛选出脾脏MDSC相关趋化因子MIP-1γ及其受体CCR1,可能与荷瘤小鼠脾脏MDSC聚集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 趋化因子 肝癌 脾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淫羊藿次苷Ⅱ通过下调MDSC比例抑制小鼠肺癌生长的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徐飞 唐照 +5 位作者 秦静静 崔洁 易拉 刘宝君 董竞成 魏颖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2-125,I0030,I0031,共6页
目的观察淫羊藿次苷Ⅱ(Icariside Ⅱ, ICA Ⅱ)是否通过下调髓系来源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 MDSCs)比例负向调控肺癌的发生发展。方法 C57BL/6小鼠皮下注射Lewis肺癌细胞构建皮下肿瘤模型,予以等体积0.5%羧甲基... 目的观察淫羊藿次苷Ⅱ(Icariside Ⅱ, ICA Ⅱ)是否通过下调髓系来源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 MDSCs)比例负向调控肺癌的发生发展。方法 C57BL/6小鼠皮下注射Lewis肺癌细胞构建皮下肿瘤模型,予以等体积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和ICA Ⅱ低、高剂量灌胃处理,观察皮下肿瘤生长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荷瘤小鼠外周血、脾脏和肿瘤组织内MDSCs和肿瘤组织内T淋巴细胞比例;酶联免疫法检测外周血清中IL-6和TNF-α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中CD31和VEGFA表达情况。结果 ICA Ⅱ干预组瘤体明显缩小、瘤重较轻、脾脏变小(P<0.05或P<0.01);IL-6水平降低、TNF-α水平升高,且低剂量组效果较为显著(P<0.05或P<0.01);CD31和VEGFA表达下降(P<0.01);ICA Ⅱ并可显著下调小鼠外周血、脾脏和肿瘤组织内MDSCs的比例(P<0.01),促进T淋巴细胞浸润、升高CD_(4)^(+)/CD_(8)^(+)比例,高剂量组效果较为显著(均P<0.01)。结论 ICA II可通过下调MDSCs比例、减弱其免疫抑制活性,改善机体炎性微环境,阻碍血管生长,从而发挥显著抗肺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AⅡ 髓系来源抑制性细胞 非小细胞肺癌 LLC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