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32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技术联合智能手机在神经内镜PBL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
作者 李洋 张思佳 +5 位作者 蒋传路 杨海城 蔡金全 孟祥祺 胡雪松 董佳玮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7-89,共3页
目的 探讨3D技术联合智能手机在神经内镜以案例为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的82名规培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实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两组学生分别实施PB... 目的 探讨3D技术联合智能手机在神经内镜以案例为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的82名规培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实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两组学生分别实施PBL和3D技术联合智能手机辅助PBL。采用t检验对两组样本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评价教学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学生术中考核成绩和理论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成绩(t=8.630、6.087,P<0.001),实验组学生和带教教师评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χ~2=4.213、6.301、7.026,P<0.01)。结论 在神经内镜PBL中,使用3D技术联合智能手机作为辅助教学系统在有效提高学生参与感的同时也降低了颅底解剖学习的难度,提升了学生的理论与手术考核成绩、教学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技术 智能手机 神经内镜 以案例为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越野场景无人履带平台3D语义占据预测方法
2
作者 陈慧岩 司璐璐 +1 位作者 王旭睿 王文硕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为了理解和处理复杂越野场景中环境要素形状不规则、地形多变及路面属性复杂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模态融合感知的3D语义占据预测方法.首先,基于图像和激光雷达融合网络获取初始3D语义标签;然后,对越野场景稀疏点云采用贝叶斯稠密化... 为了理解和处理复杂越野场景中环境要素形状不规则、地形多变及路面属性复杂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模态融合感知的3D语义占据预测方法.首先,基于图像和激光雷达融合网络获取初始3D语义标签;然后,对越野场景稀疏点云采用贝叶斯稠密化算法补全3D语义占据标签;最后,生成包含复杂环境要素大小、位置和语义信息的3D语义占据栅格地图.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提取和表示复杂越野环境中的3D信息,为复杂越野环境下无人履带平台的路径规划提供了更加准确和丰富的先验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履带平台 多模态融合 3d语义占据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矩形粗糙通道内火箭煤油流动换热特性试验方法研究
3
作者 刘朝晖 彭乐钦 +2 位作者 李沛奇 杨宝娥 王玫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55,67,共10页
为探究3D打印再生冷却通道在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中的替代应用特性,研制了具有不同内表面粗糙度的正弦波纹结构3D打印304不锈钢矩形通道。内截面名义尺寸为2.0 mm×2.0 mm,设计粗糙度分别为6.3、25.0、100.0μm,实际粗糙度Ra分别为... 为探究3D打印再生冷却通道在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中的替代应用特性,研制了具有不同内表面粗糙度的正弦波纹结构3D打印304不锈钢矩形通道。内截面名义尺寸为2.0 mm×2.0 mm,设计粗糙度分别为6.3、25.0、100.0μm,实际粗糙度Ra分别为11.88、12.70、17.53μm,通过将高温电阻率法和像素法相结合获得了3D打印通道的实际内径和壁厚,修正了火箭煤油流动换热的内壁温和热流密度,建立了3D打印粗糙通道内火箭煤油流动换热特性试验研究方法。试验参数如下:压力处于15~20 MPa范围、质量流速在12450~24900 kg·m^(-2)·s^(-1)之间、热流密度为5~15 MW·m^(-2)、流体温度为-150℃。研究结果表明:火箭煤油流动换热特性受到热流密度、流体温度和质量流速的影响;流体温度处于50~135℃范围内,换热系数增加约25%~33%;热流密度处于5.0~15.0 MW·m^(-2)范围内,换热系数增加了8.3%;质量流速为12450~24900 kg·m^(-2)·s^(-1)范围内,换热系数增加了60.2%。粗糙度增加对火箭煤油流动换热起到强化作用,粗糙度从11.88μm增加到17.53μm时,换热强化幅度超过20%以上。该研究可为3D打印通道在火箭发动机推力室中的替代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矩形通道 流动换热 粗糙度 火箭煤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执3D之蜡印,扬蓝染之精华
4
作者 周青青 金芸如 +4 位作者 贺延年 吕景春 郭岭岭 何雪梅 周天池 《山东纺织经济》 2025年第1期28-32,45,共6页
蜡缬工艺(蓝染)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非遗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史上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和文化艺术发展史中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将蜡缬手工艺术的传统工艺步骤与3D打印相结合,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技艺,采用3D打印技术,对蜡染模具... 蜡缬工艺(蓝染)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非遗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史上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和文化艺术发展史中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将蜡缬手工艺术的传统工艺步骤与3D打印相结合,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技艺,采用3D打印技术,对蜡染模具进行设计及制作,织物绘蜡效果较好;采用靛蓝、活性染料对防印织物进行冷染,既弘扬了传统蓝染技术,又丰富了织物色彩。蜡缬工艺的传承与创新,有助于推动我国非遗文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缬工艺 3d打印 传承与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结合神经内镜手术与传统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比较
5
作者 王猛 窦力 +5 位作者 孙夕峰 邱涛 胡昌龙 戴和军 唐勇 孙广卫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5年第7期78-81,共4页
目的探讨通过3D打印技术构建个性化导航模型实现神经内镜高精准定位清除高血压脑出血(HICH)颅内血肿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96例HICH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传统开颅手术,48例)和观察组(3... 目的探讨通过3D打印技术构建个性化导航模型实现神经内镜高精准定位清除高血压脑出血(HICH)颅内血肿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96例HICH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传统开颅手术,48例)和观察组(3D打印技术结合神经内镜手术,48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血肿残余量少于对照组,总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后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术后2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及术后2个月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技术结合神经内镜手术治疗HICH较传统开颅手术效果更好,能明显降低脑内血肿残余量,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神经内镜 3d打印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模拟及3D打印技术在耳科教学中的应用
6
作者 王漾 李鹏 +3 位作者 齐景翠 赵堃 朱晓丹 叶放蕾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5期896-899,共4页
目的探讨手术模拟系统联合3D打印技术在耳科学习和教学情况这两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22年1—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耳鼻喉科住院医生20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接受手... 目的探讨手术模拟系统联合3D打印技术在耳科学习和教学情况这两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22年1—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耳鼻喉科住院医生20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接受手术模拟系统联合3D打印技术培训的为实验组,共10人;接受传统培训的为对照组,共10人。同时接受1个月时长的教学培训,培训结束后立即对学习情况进行考核和对教学情况进行反馈评价,均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1)接受手术模拟系统联合3D打印技术培训的实验组在耳科解剖、显微器械基本特征、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标准化手术操作流程这4个方面的成绩均优于接受传统培训的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接受手术模拟系统联合3D打印技术培训的实验组在能否激发自己对这门学科学习兴趣、提高自己的学习主动地性、提高小组成员的团队意识、提高自己办公软件的应用水平、培养自己查阅和整理资料能力的这5个方面的评价反馈评分均优于接受传统培训的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手术模拟系统联合3D打印技术能提高耳科教学效果,同时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科 手术模拟系统 3d打印技术 临床 教学 医师规范化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三位一体培养模式探索
7
作者 蔡超 朱雪腾 +2 位作者 蒋文明 魏青松 史玉升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25年第3期127-129,共3页
通过教学大纲设计、实验教学方法创新以及科创平台搭建等,实现3D打印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形成“教学—实验—比赛”三位一体培养新模式,为工科高校培养创新创业复合型人才提供了有益参考。
关键词 3d打印教学 创新创业教育 新工科 复合型人才 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施源器在妇科恶性肿瘤近距离放疗中的应用综述
8
作者 薛涛 何晓阳 孙云川 《医疗卫生装备》 2025年第2期102-107,共6页
介绍了3D打印施源器应用于妇科恶性肿瘤近距离放疗中的优势,综述了3D打印施源器在宫颈癌、子宫内膜癌、阴道癌及阴道复发肿瘤近距离放疗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3D打印施源器应用于妇科恶性肿瘤近距离放疗存在的不足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3d打印施源器 妇科恶性肿瘤 近距离放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补偿物安装方式对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的影响
9
作者 刘睿 罗桃红 +3 位作者 曹宗宝 柯小林 凌瑞 李雪文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0-143,共4页
目的:通过对比采用或不采用定位孔安装3D打印补偿物对其贴合性、患者剂量分布的影响,来评估2种安装方式在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应用中的优劣势,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12月至2024年8月于遂宁市中心医院接受乳腺癌放疗... 目的:通过对比采用或不采用定位孔安装3D打印补偿物对其贴合性、患者剂量分布的影响,来评估2种安装方式在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应用中的优劣势,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12月至2024年8月于遂宁市中心医院接受乳腺癌放疗的48例女性患者,分为有定位孔组34例,无定位孔组14例。对患者体表与3D打印补偿物的空气间隙进行三维重建,并统计各组患者的组织剂量分布。采用t检验对两种安装方式补偿物的贴合性、靶区与危及器官关键剂量学指标的差异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有定位孔组补偿物与患者体表的最大空气间隙高度、空气间隙区面积、空气间隙体积的均值均小于无定位孔组(P<0.05),且贴合性表现出更好的一致性;有定位孔组患者的靶区适形度指数(conformity index,CI)、均匀性指数(heterogeneity index,HI)、患侧肺受量(V_(20)、V_(5))均优于无定位孔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处方剂量靶区覆盖率、心脏受量D_(mean)、脊髓受量D_(max)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有定位孔组3D打印补偿物的贴合性、患者靶区与危及器官剂量学指标方面均优于无定位孔组,在临床应用上表现出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补偿物 贴合性 空气间隙 剂量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D Slicer软件的蝶鞍区三维重建技术对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术患者创伤反应的影响
10
作者 王磊 邢振义 郑杰 《现代医药卫生》 2025年第2期350-353,共4页
目的探讨在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术中应用基于3D Slicer软件的蝶鞍区三维重建技术对患者创伤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该院收治的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术患者75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采用内镜下垂体... 目的探讨在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术中应用基于3D Slicer软件的蝶鞍区三维重建技术对患者创伤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该院收治的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术患者75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采用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基于3D Slicer软件的蝶鞍区三维重建技术。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生长素(GH)、催乳素(PRL)、促甲状腺激素(TS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GH、PRL、TSH、ACT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GH、PRL、TSH、ACTH水平低于术前,且观察组各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hs-CRP、Cor、N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hs-CRP、Cor、NE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术中应用基于3D Slicer软件的蝶鞍区三维重建技术可提高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调节相关激素水平,同时也能减轻创伤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重建技术 内镜 垂体瘤切除术 创伤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3D腹腔镜全胃切除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价值
11
作者 李永坤 彭朝阳 +2 位作者 贾亚鹏 王虔 刘耿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5年第3期489-491,共3页
目的:探讨3D腹腔镜全胃切除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22年01月至2024年01月期间医治的104例进展性胃癌患者资料,依据不同手术方法分为研究组(n=55)和对照组(n=49),前者行3D腹腔镜全胃切除胃癌根治术,... 目的:探讨3D腹腔镜全胃切除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22年01月至2024年01月期间医治的104例进展性胃癌患者资料,依据不同手术方法分为研究组(n=55)和对照组(n=49),前者行3D腹腔镜全胃切除胃癌根治术,后者行普通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胃癌根治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并于术前、术后1 w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内毒素(Endothelin^(-1),ET)、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闭锁小带蛋白(Zonula Occludens-1,ZO-1)、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水平,统计并比较两组并发症。结果:研究组肠鸣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胃肠功能、炎性反应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1.81%vs 8.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腹腔镜全胃切除胃癌根治术能促进肠胃功能快速恢复,减轻机体炎性反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期胃癌 胃癌根治术 胃肠功能 出血量 3d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临床缺陷改进桡骨远端骨折3D打印夹板:设计及快速无网格分析
12
作者 李国梁 赵建勇 +4 位作者 吕德梁 苏聚玥 刘其林 王铁强 王鑫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3期7123-7129,共7页
背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面临着更加精准化和个性化的需求。传统夹板固定方法在临床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常出现固定不牢固、易于发生压疮等缺陷。采用快速无网格仿真技术验证改进的3D打印夹板的效能,有望为... 背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面临着更加精准化和个性化的需求。传统夹板固定方法在临床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常出现固定不牢固、易于发生压疮等缺陷。采用快速无网格仿真技术验证改进的3D打印夹板的效能,有望为桡骨远端骨折带来更精准、更有效的治疗方案。目的:探索基于临床缺陷改进的桡骨远端骨折3D打印夹板的设计方法,并采用快速无网格分析验证其临床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桡骨远端骨折夹板固定的临床缺陷,并针对性改进设计3D打印夹板,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制图,制作出传统夹板和改进的新型3D打印夹板的数字模型。使用快速无网格分析工具进行仿真分析,计算总体、骨骼、软组织及夹板位移和应力分布情况。结果与结论:①与传统夹板相比,改进的新型3D打印夹板对皮肤的压力比较均衡,具有较好的体表贴合性,没有明显的应力集中;位移更小、移动范围更合理;②通过对临床缺陷进行分析可以设计改进桡骨远端骨折3D打印夹板,快速无网格分析结果验证了改进3D夹板的优势,可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夹板 3d打印 快速无网格分析 临床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太空制造的复合材料3D打印与回收利用
13
作者 田小永 刘腾飞 +1 位作者 张曼玉 李涤尘 《上海航天(中英文)》 2025年第1期20-28,共9页
面向太空制造资源紧缺问题,提出了两种基于连续纤维3D打印的复合材料回收再利用技术。利用碳纤维复合材料逆向熔融抽丝方法,实现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CF/PEEK)预浸丝回收。提出聚苯硫醚(PPS)自增强复合材料过冷3D打印工艺,实现自增强复... 面向太空制造资源紧缺问题,提出了两种基于连续纤维3D打印的复合材料回收再利用技术。利用碳纤维复合材料逆向熔融抽丝方法,实现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CF/PEEK)预浸丝回收。提出聚苯硫醚(PPS)自增强复合材料过冷3D打印工艺,实现自增强复合材料成形与回收再利用。研究了回收前后材料微观结构、力学性能的演变规律,回收预浸丝再次打印获得CF/PEEK试样,其弯曲强度和模量较原始复合材料分别提升4.8%和50.8%,PPS自增强复合材料回收再次打印后相比原始PPS材料直接打印,试样弯曲应变提高了13.8%,韧性显著提升,实现非降级回收。探讨了面向太空制造的3D打印复合材料全生命周期回收再利用策略,为未来太空制造发展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空制造 3d打印 复合材料 连续纤维 自增强 回收再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眼整形外科中的应用进展
14
作者 赵云 贾世翀 赵红 《国际眼科杂志》 2025年第3期400-403,共4页
3D打印技术是一种通过计算机设计,利用3D打印机将添加材料分层打印,最后叠加形成完整物体的累积制造技术。该技术自问世以来,在多个临床领域进行了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辅助手术效果。近年来3D打印技术在眼整形外科方面应用逐渐兴起,研... 3D打印技术是一种通过计算机设计,利用3D打印机将添加材料分层打印,最后叠加形成完整物体的累积制造技术。该技术自问世以来,在多个临床领域进行了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辅助手术效果。近年来3D打印技术在眼整形外科方面应用逐渐兴起,研究者在眼整形外科手术设计、眼整形眼眶病手术填充材料研制,以及在肿瘤性、非肿瘤性相关病变辅助器材个性化设计等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探索。虽然这些研究多数停留在研究设计阶段或仅为个案或少数病例研究,但3D打印技术在提高治疗效果和手术精确性方面展现出了难以替代的优势。为总结3D打印技术在眼整形外科领域的应用现状和研究前景,文章就3D打印技术在这一领域的应用进行综述,希望为相关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眼整形外科 仿生材料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相位导航技术下2D T2-TSE与3D T2-SPACE序列在疑似隐匿性脊髓栓系综合征俯卧位扫描中的应用价值对比
15
作者 李鹏 杨立棋 +5 位作者 徐守军 张艳慧 林飞飞 熊海芮 孙金磊 向葵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8-164,共7页
目的对比MRI相位导航技术下二维T2加权快速自旋回波(two dimensional T2 weighted imaging turbo spin echo,2D T2-TSE)序列与三维T2加权可变翻转角快速自旋回波(three dimensional T2 weighted imaging sampling perfection with appli... 目的对比MRI相位导航技术下二维T2加权快速自旋回波(two dimensional T2 weighted imaging turbo spin echo,2D T2-TSE)序列与三维T2加权可变翻转角快速自旋回波(three dimensional T2 weighted imaging sampling perfection with application optimized contrast using different flip angle evolution,3D T2-SPACE)序列在疑似隐匿性脊髓栓系综合征(occult tethered cord syndrome,OTCS)俯卧位扫描中的图像质量和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至2023年10月在我院接受MRI检查的疑似OTCS的6岁以下患者30例,均采用相位导航技术下俯卧位2D T2-TSE和3D T2-SPACE序列进行检查。根据所得图像整体质量、脊髓圆锥显示、马尾神经及终丝显示、蛛网膜下腔脑脊液信号显示、背景噪声显示情况进行主观评分,记录扫描时间,计算椎管内的图像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和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比较两种序列的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扫描时间、椎管内SNR与CNR的客观分析。分别采用配对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将两种检查方法的评估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通过Kappa检验分别评估两名医师主观评分的一致性,以及两名技师客观定量分析的一致性。结果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中,两名医师的评分一致性较强(Kappa=0.794,P<0.001),3D T2-SPACE序列图像整体质量、马尾神经及终丝显示、蛛网膜下腔脑脊液信号显示以及背景噪声显示评分均高于2D T2-TSE序列(Z=-2.305、-4.242、-3.453、-2.201,P均<0.05),在脊髓圆锥显示上,2D T2-TSE与3D T2-SPACE序列一致(Z=-0.948,P>0.05)。客观定量分析中,两名技师对椎管内SNR与CNR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很强(Kappa=0.851、0.734,P均<0.001),2D T2-TSE对比3D T2-SPACE序列,两次测量的数据分析结果中3D T2-SPACE序列椎管内SNR和CNR均优于2D T2-TSE序列(第一次测量SNR与CNR:t=-3.058、-3.703;第二次测量SNR与CNR:t=-2.981、-2.965,P均<0.05)。3D T2-SPACE序列扫描时间较2D T2-TSE序列扫描时间长[(183.67±34.89)s vs.(120.53±27.93)s,t=-10.087,P<0.001]。结论在疑似OTCS患者的俯卧位MRI检查中,相位导航技术下的3D T2-SPACE序列相比2D T2-TSE序列可以提供更优良的椎管内图像质量、更小的FOV与体素,为临床诊治提供更多可靠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栓系综合征 隐匿性 三维T2加权可变翻转角快速自旋回波 俯卧位 相位导航技术 儿童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注意力机制的3D假肢重建算法
16
作者 崔凤英 李佩佩 曹梦龙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1期120-126,共7页
为精准捕获假肢几何细节,提高重构假肢曲面的精确度和完整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3D假肢重建算法。算法首先引入特征嵌入层,解决点云数据的无序性问题;然后引入残差式注意力模块,提取物体雏形特征信息同时避免网络性能出现退化;... 为精准捕获假肢几何细节,提高重构假肢曲面的精确度和完整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3D假肢重建算法。算法首先引入特征嵌入层,解决点云数据的无序性问题;然后引入残差式注意力模块,提取物体雏形特征信息同时避免网络性能出现退化;为丰富物体形状信息,采用EdgeConv模块捕获局部特征信息,并采用权重特征融合模块将其与物体的粗糙形状信息进行融合;最后将物体的精细特征和任一点特征输入到IM-Net解码器,判断该点相对于该形状的内外状态值,并通过标记立方体来提取表面。实验结果表明,与DMC、Deep-SDF相比,所提算法在ModelNet40上重建任务的均方误差分别减小30%和45.7%。通过采集4位患者假肢实测数据进行仿真验证,所提算法的均方误差至少降低12.2%。因此所提出的算法捕获假肢细节特征的能力较强,重建模型精度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力机制 残差结构 3d假肢 表面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D打印和静电纺丝制备双层结构的腹壁补片
17
作者 胡庆夕 张宇 张海光 《计量与测试技术》 2025年第1期131-134,共4页
腹壁缺损是常见的腹壁外科疾病,通常是将腹壁补片植入体内进行修复。本文基于3D打印和静电纺丝,制备双层结构的腹壁补片,并对其表面形态、机械强度、亲水性、抑菌性、细胞毒性和细胞黏附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补片的机械性能、亲水... 腹壁缺损是常见的腹壁外科疾病,通常是将腹壁补片植入体内进行修复。本文基于3D打印和静电纺丝,制备双层结构的腹壁补片,并对其表面形态、机械强度、亲水性、抑菌性、细胞毒性和细胞黏附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补片的机械性能、亲水性和抑菌性均符合修复需求,且无细胞毒性,防粘层具有较好的防细胞黏附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静电纺丝 腹壁补片 抑菌性能 防粘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道路交通场景的高效3D目标检测
18
作者 陆军 鲁林超 +1 位作者 翟晓阳 刘霜 《智能系统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100,共10页
针对当前两阶段的点云目标检测算法PointRCNN:3D object proposal generation and detection from point cloud在点云降采样阶段时间开销大以及低效性的问题,本研究基于PointRCNN网络提出RandLA-RCNN(random sampling and an effectivel... 针对当前两阶段的点云目标检测算法PointRCNN:3D object proposal generation and detection from point cloud在点云降采样阶段时间开销大以及低效性的问题,本研究基于PointRCNN网络提出RandLA-RCNN(random sampling and an effectivelocal feature aggregator with region-based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架构。首先,利用随机采样方法在处理庞大点云数据时的高效性,对大场景点云数据进行下采样;然后,通过对输入点云的每个近邻点的空间位置编码,有效提高从每个点的邻域提取局部特征的能力,并利用基于注意力机制的池化规则聚合局部特征向量,获取全局特征;最后使用由多个局部空间编码单元和注意力池化单元叠加形成的扩展残差模块,来进一步增强每个点的全局特征,避免关键点信息丢失。实验结果表明,该检测算法在保留PointRCNN网络对3D目标的检测优势的同时,相比PointRCNN检测速度提升近两倍,达到16 f/s的推理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3d目标检测 点云 随机采样 局部特征聚合 注意力机制 自动驾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辅助下置钉在胸腰椎骨折患者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19
作者 陈彦平 王芳芳 +4 位作者 石家晓 苏冬冬 徐哲 魏玮 王金良 《河北医药》 2025年第3期415-419,共5页
目的分析胸腰椎骨折患者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中3D打印辅助下置钉对其脊柱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接受诊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106例以电脑随机数表法为依据分组,对照组53例经皮椎弓... 目的分析胸腰椎骨折患者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中3D打印辅助下置钉对其脊柱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接受诊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106例以电脑随机数表法为依据分组,对照组53例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中采取透视引导下徒手置钉,观察组53例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中采取3D打印辅助下置钉,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指标、置钉情况、应激反应、后凸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疼痛状况及脊柱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失血量与透视次数均低于对照组,术中首次准确置钉数高于对照组,手术操作时间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置钉的准确率94.20%,高于对照组的64.97%(P<0.05);术后日,2组患者肌酸激酶(CK)、去甲肾上腺素(NE)及皮质醇(Cor)水平均高于术前日,但组间比较,观察组各项指标均较低(P<0.05);术后即刻、术后12个月时,观察组后凸Cobb角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即刻,观察组伤椎前缘高度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时,2组伤椎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及12个月时,观察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分数、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分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患者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中3D打印辅助下置钉不仅能够改善其围术期指标,提高置钉准确性,缓解应激反应,而且还能改善患者的后凸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疼痛状况及脊柱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 3d打印 应激反应 脊柱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技术在数字资产3D建模和场景生成领域的应用研究
20
作者 方捷新 《现代电影技术》 2025年第2期39-44,共6页
近年来,在人工智能(AI)技术的发展推动下,3D建模、数字资产构建、地形编辑、场景搭建等工作已积极引入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工具。本文概述了3D建模和场景生成解决方案,深入研究并对比了AIGC技术在3D建模领域的应用,简述了相关领域开... 近年来,在人工智能(AI)技术的发展推动下,3D建模、数字资产构建、地形编辑、场景搭建等工作已积极引入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工具。本文概述了3D建模和场景生成解决方案,深入研究并对比了AIGC技术在3D建模领域的应用,简述了相关领域开放大模型推出情况,提出了数字资产3D建模和场景生成未来的发展方向。研究表明,当前数字资产3D建模和场景生成已呈现智能化发展趋势,随着相关技术和产品演进升级,AIGC 3D生成大模型将进一步服务3D建模和场景生成相关工作,同时相应数字资产库构建的持续完善,将帮助影视行业利用行业整体优势,解决高质量3D建模和场景生成需求瓶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资产 AIGC 3d生成 3d建模 场景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