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6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ome Characters of <i>Cl. perfringens</i>Isolated from Fresh and Marketed Processed Meat
1
作者 Khalid A. Alkheraije 《Open Journal of Veterinary Medicine》 2013年第2期187-191,共5页
This study was carried out a fresh meat immediately after slaughter and a marketed processed cattlemeat (sausage and minced meat). A total of 530 meat samples were examined for the presence of Cl. perfringens, 423 wer... This study was carried out a fresh meat immediately after slaughter and a marketed processed cattlemeat (sausage and minced meat). A total of 530 meat samples were examined for the presence of Cl. perfringens, 423 were from fresh meat obtained immediately after slaughtering (108 cattle meat, 101 sheep meat, 100 camel meat and 114 buffaloe meat) and 107 processed meat (57 from sausage and 50 from minced meat). Cl. perfringens was isolated from 204 (48.2%) of fresh meat samples, 61 (56.5%) from cattle, 53 (52.5%) from sheep meat, 45 (45%) from camel meat and 45 (39.5%) from buffaloe meat. The isolation rate of Cl. perfringens was higher in processed meat, it was isolated from 68 (63.6%) of which 45 (78.9%) from sausage and 23 (46%) in minced meat. The processed meat was found to harbour higher viable count ranging between 4 × 102 - 7 × 106 Cl. perfringens cells/gm meat than that Fresh meat in which the number ranged from 102:5 × 106 cells/gm meat. Typing of isolated strains revealed that the majority of it was of Cl. perfringens type A, 2 of type B, 3 of type C and one type D. Sixty strains of Cl. perfringens type A were randomized and tested for heat resistance at 100℃ and the results were recorded. Production of enterotoxin by 10 strains of Cl. perfringens was performed by ligated ileal loop test in rabbits. It was done by injection of whole culture in skimmed milk, cell extracts and concentrated culture filtrates of the organism in the ileal ligated loop of rabbits and the results were recor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 perfringens fresh meat Marketed PROCESSED mea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biological Contamination of Fresh Chicken Meat in the Retail Stores
2
作者 Karahmet Enver Isaković Senita +4 位作者 Operta Sabina Hamidović Saud Toroman Almir Đulančić Nermina Muhamedagić Samir 《Food and Nutrition Sciences》 2021年第1期64-72,共9页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hygienic properties of swabs taken from the arm and coat of workers, work surfaces, refrigerated display cases, trays and packaging materials. As well as the safe properties of ...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hygienic properties of swabs taken from the arm and coat of workers, work surfaces, refrigerated display cases, trays and packaging materials. As well as the safe properties of samples of fresh chicken meat (wing, drumstick, chest) and chicken internal organs (heart and liver) from two butcheries. One of the goals was to determine whether education on hygienic conditions was carried out, influenced the hygienic condition of swabs and safety samples of fresh chicken meat offal. The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showed that on the first day of sampling, the largest number of <i><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aerobic</span></i><span> <i><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mesophilic</span></i> <i><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bacteria</span></i></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were found in the swabs of the arm (butcher A-8.15 × 10</span><sup><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2</span></sup><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CFU/ml), butcher (B-17.88 × 10</span><sup><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2</span></sup><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CFU/ml) and the smallest in the packaging material (0.03 × 10</span><sup><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2</span></sup><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CFU/ml). Comparing the results of the first and thirtieth sampling day was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a </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visible decreas</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e</span></span></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in the number of </span><i><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aerobic</span></i><span> <i><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mesophilic</span></i> <i><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bacteria</span></i></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and </span><i><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Enterobacteriaceae</span></i><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for all examined swabs from both butchers. In the samples of fresh chicken meat, the number of </span><i><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aerobic</span></i><span> <i><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mesophilic</span></i> <i><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bacteria</span></i></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during the first sampling was the highest in the drumstick samples (4.75 × 10</span><sup><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3</span></sup><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CFU/ml) slightly less in the samples of the wing (3.78 × 10</span><sup><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3</span></sup><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CFU/ml) in the butcher A, in </span></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the </span></span></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ame time in the butcher B was 3.82 × 10</span><sup><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3</span></sup><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CFU/ml. Microbiological analyzes samples of </span></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the </span></span></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thirtieth day showed that </span><i><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Escherichia</span></i><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i>coli</i>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has been found in both butchers in drumsticks A-0.8 CFU/ml, B butcher 0.4 CFU/ml. and offal butcher A 0.6 CFU/ml, butcher B 0.7 CFU/ml, but less than </span></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the </span></span></span><span><span><span>first day. It is important to say that education of workers in butcher shops has shown that it can improve good hygiene practices in butcher shops and safety of fresh chicken meat. Education in Good Hygiene Practice has positive impact on safety of fresh chicken meat in examined butcheries.</span></span></sp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esh Chicken meat CONTAMINATION BUTCHER SWABS meat Samples Microbiological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冷鲜肉配送路径优化研究
3
作者 王胜源 王珍 《物流科技》 2025年第7期15-19,共5页
文章致力于优化冷鲜肉路径,通过建立目标函数模型,综合考虑固定成本、运输成本、制冷成本、碳排放成本、货损成本和时间窗惩罚成本等因素,利用改进的遗传算法进行小生境改进和交叉改进,以提高算法的收敛速度和搜索能力。MATLAB软件仿真... 文章致力于优化冷鲜肉路径,通过建立目标函数模型,综合考虑固定成本、运输成本、制冷成本、碳排放成本、货损成本和时间窗惩罚成本等因素,利用改进的遗传算法进行小生境改进和交叉改进,以提高算法的收敛速度和搜索能力。MATLAB软件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的遗传算法在有效性和降低配送成本方面均显著优于传统遗传算法。文章不仅提出了冷鲜肉物流规划优化方法,也为相关领域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链物流 冷鲜肉 路径优化 改进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藏与冻藏条件下烫漂处理对牡蛎肉品质的影响
4
作者 崔俊伟 郑惠娜 +4 位作者 曹文红 秦小明 高加龙 林海生 陈忠琴 《南方水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7,共14页
牡蛎肉在贮藏过程中极易发生品质劣化,烫漂可钝化酶并杀灭大部分的微生物,从而延缓原料在贮藏过程中品质劣化,但热处理在牡蛎原料贮藏中的研究较少。基于此,以贮藏在4℃和-20℃未经烫漂的新鲜牡蛎肉(CK)和烫漂牡蛎肉(Bo)为研究对象,通... 牡蛎肉在贮藏过程中极易发生品质劣化,烫漂可钝化酶并杀灭大部分的微生物,从而延缓原料在贮藏过程中品质劣化,但热处理在牡蛎原料贮藏中的研究较少。基于此,以贮藏在4℃和-20℃未经烫漂的新鲜牡蛎肉(CK)和烫漂牡蛎肉(Bo)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贮藏过程中牡蛎肉的安全、外观、质构、风味指标,全面分析CK和Bo组在4℃和-20℃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种贮藏条件下,CK和Bo组均存在品质劣化现象,且CK组的劣化程度更明显。在4℃冷藏过程中,两组的气味和挥发性盐基氮(TVB-N)变化明显,在贮藏第4天,CK组的TVB-N达到最高(11.68 mg·100 g-1)。在-20℃冻藏过程中,两组的TVB-N均呈上升趋势,但Bo组显著低于CK组(p<0.05)。贮藏过程中两组的乳酸含量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20℃贮藏条件下CK组在第30天达到最高(2.78 mg·100 g-1)。4℃贮藏条件下Bo组的主要呈味氨基酸(甘氨酸、丙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整体呈上升趋势,而CK组的变化规律不明显;-20℃贮藏条件下主要呈味氨基酸均呈下降趋势,Bo组的下降程度较CK组小。研究结果可为牡蛎原料加工前的品质把控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蛎肉 烫漂 贮藏 鲜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酶在肉品新鲜度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王怡妍 雒雪丽 刘源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5-323,共9页
肉品新鲜度下降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甚至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开发高效的新鲜度检测技术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纳米酶作为新一代人工酶,具有制备简便、成本低廉、稳定性高、催化性能良好等诸多优点,已被广泛用于构建传感器实现... 肉品新鲜度下降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甚至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开发高效的新鲜度检测技术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纳米酶作为新一代人工酶,具有制备简便、成本低廉、稳定性高、催化性能良好等诸多优点,已被广泛用于构建传感器实现肉品新鲜度检测。基于此,本文首先概括5种典型纳米酶,并从纳米酶新鲜度传感的信号传导机制角度分析比色、荧光、电化学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不同类型传感器的信号产生原理。其次,重点介绍基于不同类型纳米酶的传感器在肉品新鲜度检测中的应用。最后,讨论纳米酶在肉品新鲜度检测方面面临的挑战,为进一步促进基于纳米酶的传感技术在肉品新鲜度分析检测领域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鲜度 纳米酶 肉品 传感检测 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及肉制品新鲜度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6
作者 侯智轩 张朵朵 +1 位作者 姚平波 刘永峰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4-71,共8页
肉及肉制品在贮藏运输过程中极易发生变质,产生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因此监测其新鲜度对保证肉制品质量安全尤为关键。传统评估肉类新鲜度的方法主要包括感官分析、理化指标检测和微生物检测等。随着食品质量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 肉及肉制品在贮藏运输过程中极易发生变质,产生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因此监测其新鲜度对保证肉制品质量安全尤为关键。传统评估肉类新鲜度的方法主要包括感官分析、理化指标检测和微生物检测等。随着食品质量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多种新颖的肉品新鲜度检测技术应运而生。新型的检测方法包括感官仿生技术、光谱技术等。本文综述肉及肉制品新鲜度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并探讨各种检测技术的优缺点,展望未来研究发展的趋势,为未来的研究发展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及肉制品 新鲜度 检测技术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鲜肉包装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7
作者 高崎博 李光 《塑料包装》 2025年第1期69-74,共6页
肉类是人体所需多种营养物质的重要摄入来源,生鲜肉作为人们主要购买的肉类产品之一,其包装保鲜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查阅论文汇总,总结了现有生鲜肉保鲜使用的包装材料,保鲜技术,以及包装工艺。并对其发展进行展望。
关键词 冷鲜肉包装 包装材料 包装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及肉制品新鲜度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研究进展
8
作者 罗丽 许粟 +1 位作者 扶胜 陶光灿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5-66,共12页
为深入分析肉及肉制品新鲜度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研究进展,采用CiteSpace软件对2014—2023年肉及肉制品新鲜度研究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剖析肉及肉制品腐败变质原因,综述肉品保鲜控制技术。肉及肉制品新鲜度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微生物、含氧量... 为深入分析肉及肉制品新鲜度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研究进展,采用CiteSpace软件对2014—2023年肉及肉制品新鲜度研究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剖析肉及肉制品腐败变质原因,综述肉品保鲜控制技术。肉及肉制品新鲜度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微生物、含氧量、含水量、光照、脂肪氧化、蛋白质氧化等,其中以微生物和温度对其品质影响最大。当前肉品主流保鲜技术以天然抑菌剂、添加抗氧化剂的生物膜结合冷藏为主,综合多种保鲜技术的栅栏技术具有能耗低、无污染、抑菌效果好等特点;检测技术逐步转向以电子鼻、电子舌检测等为代表的无损检测;监测技术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结合,可为肉品新鲜度的管理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制品 新鲜度 CITESPACE 影响因素 保鲜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链预包装酱卤猪头肉实时新鲜度预测模型的构建
9
作者 刘倩 朱瑶迪 +6 位作者 马汉军 杨书锋 赵莉君 梁栋 孙灵霞 盖争艳 李苗云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44-251,共8页
研究在波动温度(2~35℃)条件下,运用一步动态数值分析和优化方法,构建酱卤猪头肉中菌落总数生长和存活的三级模型,用于实时新鲜度预测。验证结果表明,菌落总数预测模型的均方根误差为0.26(lg(CFU/g)),残差均值与标准差分别为-0.047(lg(C... 研究在波动温度(2~35℃)条件下,运用一步动态数值分析和优化方法,构建酱卤猪头肉中菌落总数生长和存活的三级模型,用于实时新鲜度预测。验证结果表明,菌落总数预测模型的均方根误差为0.26(lg(CFU/g)),残差均值与标准差分别为-0.047(lg(CFU/g))与0.125(lg(CFU/g)),在正常的实验误差范围内。本研究结果可用于预测酱卤猪头肉在冷链和温度滥用期间菌落总数的变化,获得预包装酱卤猪头肉在2~35℃的实时新鲜度预测模型,为监测预包装酱卤猪头肉在波动温度下的实时新鲜度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卤猪头肉 波动温度 细菌总数 实时新鲜度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纳米粒子/氧化石墨烯复合膜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构建及其对鲜肉中马波沙星的检测
10
作者 陈秀金 王雪晴 +5 位作者 李兆周 王耀 张敏 牛华伟 刘恒言 安彪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79-285,共7页
该文构建了一种金纳米粒子/氧化石墨烯复合膜修饰玻碳电极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用于鲜肉中马波沙星残留的检测。用电沉积法在电极表面合成金纳米粒子/氧化石墨烯复合膜,然后通过电化学法还原复合膜中的氧化石墨烯,固载抗体。采用循环伏... 该文构建了一种金纳米粒子/氧化石墨烯复合膜修饰玻碳电极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用于鲜肉中马波沙星残留的检测。用电沉积法在电极表面合成金纳米粒子/氧化石墨烯复合膜,然后通过电化学法还原复合膜中的氧化石墨烯,固载抗体。采用循环伏安法对电极的修饰过程进行表征。用差分脉冲伏安法优化传感器的电化学检测条件。在最优条件下,对马波沙星进行定量检测。响应峰值电流变化量与马波沙星在0.5~400 ng/mL浓度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05 ng/mL。传感器对猪肉、鸡肉和牛肉样品的检测限分别为0.09、0.10、0.09μg/kg,添加回收率为82.81%~101.99%,检测结果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基本一致。结果表明,所建立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可用于实际样品中马波沙星残留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波沙星 金纳米粒子 氧化石墨烯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鲜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鲜河蚌肉水提物中5种元素含量
11
作者 刘瑾 章恒周 +1 位作者 史万忠 许政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16期92-95,共4页
目的建立测定鲜河蚌肉水提物中铜(Cu)、砷(As)、镉(Cd)、汞(Hg)、铅(Pb)含量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方法采用微波消解法对样品进行前处理。采用ICP-MS法测定,等离子体射频功率为1550 W,等离子体气体流速为15.0 L/min,辅助气... 目的建立测定鲜河蚌肉水提物中铜(Cu)、砷(As)、镉(Cd)、汞(Hg)、铅(Pb)含量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方法采用微波消解法对样品进行前处理。采用ICP-MS法测定,等离子体射频功率为1550 W,等离子体气体流速为15.0 L/min,辅助气体(氩气)流速为0.90L/min,雾化气流速为1.05L/min,蠕动泵速为0.1r/s,采样深度为8 mm,调谐模式为No Gas模式,重复3次。结果Cu、As、Cd、Hg、Pb质量浓度分别在0~500 ng/mL、0~200 ng/mL、0~10 ng/mL、0~5 ng/mL、0~20 ng/mL范围内与仪器响应值线性关系良好(r≥0.9996,n=5),检测限分别为0.0205,0.0045,0.0008,0.0042,0.0051 mg/kg,定量限分别为0.0682,0.0149,0.0027,0.0141,0.0170 mg/kg;精密度、重复性试验结果的RSD均小于5%;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60%,106.16%,108.93%,115.30%,103.40%,RSD分别为0.84%,6.03%,1.15%,3.56%,0.55%(n=6)。参考《药用植物及制剂外经贸绿色行业标准》,9批样品中的Cu、Hg、Pb均符合限量标准,As、Cd超标的样品分别有8批、2批。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可用于测定鲜河蚌肉水提物中Cu、As、Cd、Hg、Pb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河蚌肉 重金属元素 有害元素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快速冷却对生鲜羊肉中糖酵解酶表达量的影响
12
作者 摆玉蔷 任驰 +5 位作者 吴赛赛 方菲 侯成立 李欣 李金活 张德权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04-211,共8页
以不同降温速率处理和不同温度条件下贮藏的羊背最长肌为样品,比较分析宰后不同时间生鲜羊肉的pH值、葡萄糖含量、糖酵解潜力和5个糖酵解酶的表达量,明确超快速冷却过程中两个环节对糖酵解的影响,从蛋白质表达量的角度完善超快速冷却对... 以不同降温速率处理和不同温度条件下贮藏的羊背最长肌为样品,比较分析宰后不同时间生鲜羊肉的pH值、葡萄糖含量、糖酵解潜力和5个糖酵解酶的表达量,明确超快速冷却过程中两个环节对糖酵解的影响,从蛋白质表达量的角度完善超快速冷却对糖酵解速率的调控机制。结果显示,超快速冷却显著延缓了pH值下降和糖酵解速率上升,上调了醛缩酶、糖原磷酸化酶和磷酸丙糖异构酶的表达量,下调了磷酸果糖激酶(phosphofructokinase,PFKM)和磷酸甘油酸激酶(phosphoglycerate kinase,PGK)的表达量。降温处理后采用冷藏和冰温贮藏通过抑制PGK的表达量延缓糖酵解,不改变超快速冷却的作用。不同温度条件下,PFKM的表达量与糖酵解速率呈正相关。不同代谢酶对温度变化的响应不同,超快速冷却通过改变代谢酶的表达量影响能量供需,其中高表达量的PFKM与快速糖酵解相关,可以视为超快速冷却过程中的关键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鲜肉 降温速率 贮藏温度 糖酵解酶 表达量 调节作用 磷酸果糖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鲜和熟制DFD牛肉肉色问题及其研究进展
13
作者 张义 梁荣蓉 +3 位作者 杨啸吟 杨传草 汪祥燕 李香远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3-70,共8页
肉色是决定消费者选择生鲜肉的重要标准。无论生鲜还是熟制DFD(dark,firm,and dry)牛肉,肉色都存在缺陷,生鲜DFD牛肉呈暗紫红色,不受消费者欢迎,造成其等级的降低和经济损失;熟制DFD牛肉肉色容易出现持续粉色现象,即在加热终点时呈现未... 肉色是决定消费者选择生鲜肉的重要标准。无论生鲜还是熟制DFD(dark,firm,and dry)牛肉,肉色都存在缺陷,生鲜DFD牛肉呈暗紫红色,不受消费者欢迎,造成其等级的降低和经济损失;熟制DFD牛肉肉色容易出现持续粉色现象,即在加热终点时呈现未熟制完全的色泽,使消费者误认为肉品不熟而继续加热,造成产品嫩度和多汁性等品质的降低。为进一步控制DFD牛肉的劣质肉色,本文综述生鲜和熟制DFD牛肉肉色的形成机制,以及近年来开展的通过气调包装、有机酸处理和温度调控等相关改善技术的研究进展,为今后生鲜和熟制DFD牛肉肉色问题的改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FD牛肉 生鲜肉肉色 熟制肉色 持续粉色 肉色改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生鲜肉中的阿拉伯胶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文泱 钟菲菲 +2 位作者 赵红清 欧阳丽 杜茹芸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2期235-242,共8页
阿拉伯胶在我国是一种可允许在乳制品中使用的增稠剂,由于其黏度好,成本低,已有企业宣称其可添加至生鲜肉中作为粘合剂。本文建立了一种生鲜肉中阿拉伯胶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生鲜肉中的阿拉伯胶经酸解后生成阿拉伯糖,采用液... 阿拉伯胶在我国是一种可允许在乳制品中使用的增稠剂,由于其黏度好,成本低,已有企业宣称其可添加至生鲜肉中作为粘合剂。本文建立了一种生鲜肉中阿拉伯胶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生鲜肉中的阿拉伯胶经酸解后生成阿拉伯糖,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生成的阿拉伯糖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考察了不同的酸水解参数、仪器条件、基质效应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在20~500μg/mL之间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为90.5%~115.0%之间,精密度<10%,满足GB5009.295-202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化学分析方法验证通则》[1]中对方法技术参数的相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伯胶 生鲜肉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花葵复合涂膜保鲜液制备及其对冷鲜猪肉的保鲜效果
15
作者 朴金一 姜成哲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 2024年第3期37-43,共7页
金花葵是一种黄酮含量丰富的植物,一直都是广大学者研究的热点。该研究以金花葵花的干粉为原材料,通过醇提法来进行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配合壳聚糖制作复合保鲜液对冷鲜猪肉的保鲜效果进行研究。通过选择最适保鲜液制备的配比,并选取空... 金花葵是一种黄酮含量丰富的植物,一直都是广大学者研究的热点。该研究以金花葵花的干粉为原材料,通过醇提法来进行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配合壳聚糖制作复合保鲜液对冷鲜猪肉的保鲜效果进行研究。通过选择最适保鲜液制备的配比,并选取空白组、1%黄酮组、1%壳聚糖组、复合组四个组别进行冷鲜猪肉保鲜效果的探究。研究发现,复合组保鲜效果最好,猪肉在10d时pH值达到6.21,汁液损失率1.5%,挥发性盐基氮(TVB-N)为14mg/100g,仍然属于鲜肉状态,感官评价最佳。壳聚糖和金花葵黄酮的复合保鲜液保鲜效果良好,为后续开发提供数据基础,也为金花葵的进一步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葵黄酮 保鲜液 冷鲜肉 保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藏条件下宰后黄羽肉鸡新鲜度变化规律 被引量:3
16
作者 孔晓慧 王晓明 +4 位作者 邓绍林 靳爽爽 王孝治 董华发 韩敏义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0-55,共6页
以黄羽肉鸡为研究对象,测定4℃冷藏环境下宰后鸡胸肉pH值、色泽、菌落总数、总挥发性盐基氮含量、丙二醛含量、感官评价及鲜度(K值)的变化。结果表明:pH值和菌落总数将鸡胸肉的新鲜度分为新鲜肉(pH<6.7、菌落总数<6(lg(CFU/g)))... 以黄羽肉鸡为研究对象,测定4℃冷藏环境下宰后鸡胸肉pH值、色泽、菌落总数、总挥发性盐基氮含量、丙二醛含量、感官评价及鲜度(K值)的变化。结果表明:pH值和菌落总数将鸡胸肉的新鲜度分为新鲜肉(pH<6.7、菌落总数<6(lg(CFU/g)))和不新鲜肉(pH>6.7、菌落总数>6(lg(CFU/g))),对应时间为宰后0~3d和>3d;感官评分将鸡胸肉的新鲜度分为可接受肉(总分>60.00)和不可接受肉(总分<60.00),对应时间为宰后0~4d和>4d;K值将鸡胸肉的新鲜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新鲜肉和腐败肉,对应时间分别为宰杀当天(<5%)及宰后1(5%~15%)、2(15%~20%)、3(20%~25%)、4(25%~30%)、5 d(>30%)。因此,pH值、菌落总数、感官总评分和K值均能够反映短期贮藏(5d内)鸡胸肉的新鲜度,研究结果可用于判定鸡胸肉宰后时间及预测鸡胸肉的货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羽肉鸡 新鲜度 货架期 K值 肉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敏型抗菌水凝胶保鲜膜的制备及其在生鲜肉保鲜中的应用
17
作者 袁嘉男 罗威翼 +5 位作者 马晓宜 崔龙凤 刘格 王琼 刘善鑫 康卷娟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12期170-176,共7页
以嘉峪关生鲜烤肉为研究对象,研究温敏型水凝胶保鲜膜的制备方法,壳聚糖、葡苷聚糖、天蚕素抗菌肽、银离子投料比为1500∶2000∶0.02∶20。对保鲜膜结构进行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表征。结果说明水凝胶保鲜膜结构中氨基和羟基与银离子交联... 以嘉峪关生鲜烤肉为研究对象,研究温敏型水凝胶保鲜膜的制备方法,壳聚糖、葡苷聚糖、天蚕素抗菌肽、银离子投料比为1500∶2000∶0.02∶20。对保鲜膜结构进行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表征。结果说明水凝胶保鲜膜结构中氨基和羟基与银离子交联,具有一定机械强度。利用制备的抗菌水凝胶对生鲜烤肉进行涂层保鲜。在20 (±5)℃、相对湿度75%~90%贮藏条件下,对样品进行15 d保存实验,以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水分、风味物质、维生素D为参考项,分别对比保鲜前后含量变化。其中菌落总数量增加0.4%、挥发性盐基氮含量增加3%、水分含量增加0.7%、风味物质总量减少0.5%。肉质仍然保持鲜嫩,烤制后与新鲜烤肉的风味及口感无明显差异,均显著优于-20℃冷冻保存和4℃冷藏保存的对照组试验,说明制备的水凝胶保鲜膜具有良好的保鲜效果和抗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峪关生鲜烤肉 温敏型 抗菌 水凝胶 保鲜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水凝胶及其在肉品新鲜度监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8
作者 李海 张倩 +4 位作者 胡佳怡 张晓亮 王崇源 王莉丽 孙彤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3-70,共8页
肉品营养价值高,但其在加工、贮藏和运输等环节极易发生腐败。实时监测肉品新鲜度,快速检出不合格肉品十分必要。近年来,能实时评估肉品新鲜度的智能包装材料开发受到广泛关注,智能水凝胶成为研究热点。本文总结水凝胶的制备方法,综述... 肉品营养价值高,但其在加工、贮藏和运输等环节极易发生腐败。实时监测肉品新鲜度,快速检出不合格肉品十分必要。近年来,能实时评估肉品新鲜度的智能包装材料开发受到广泛关注,智能水凝胶成为研究热点。本文总结水凝胶的制备方法,综述不同响应类型的智能水凝胶在肉品新鲜度监测中的应用及发展现状,并对智能水凝胶在肉品新鲜度监测中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和分析,以期为智能水凝胶在肉品中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水凝胶 肉品 新鲜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类新鲜度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19
作者 陈少淮 张甫 杨宇祥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9期92-101,共10页
肉类因其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其他各类营养物质而深受消费者喜爱。然而近年来,肉类食品安全问题日渐凸显,因误食不新鲜的肉而造成危害公众健康的事件屡次出现。为了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肉类食用安全,研究人员致力于开发并优化... 肉类因其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其他各类营养物质而深受消费者喜爱。然而近年来,肉类食品安全问题日渐凸显,因误食不新鲜的肉而造成危害公众健康的事件屡次出现。为了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肉类食用安全,研究人员致力于开发并优化肉类新鲜度检测方法。为此,本文对国内外肉类新鲜度检测方法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系统综述,主要包括传统检测方法(感官评价、理化检测、微生物检测方法),以及现代检测方法(高光谱成像技术、近红外光谱技术、电子鼻、电子舌、计算机视觉技术、生物阻抗技术)等。通过对比各类方法的优缺点,分析其实际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传统检测方法虽普及广泛,但却存在有损性等缺点;现代检测方法则在无损性和快速性上表现出色,但仍旧存在局限性。本文最后对肉类新鲜度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未来应注重多技术融合,提高检测准确性和效率,为保障肉类食品安全提供技术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类 新鲜度 传统检测方法 现代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保鲜技术在生鲜肉类加工中的应用研究
20
作者 陈伯超 《现代食品》 2024年第24期119-121,共3页
在生鲜肉类加工领域,食品保鲜技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低温保存技术通过冷藏和冷冻方法有效延长肉品的新鲜度;大气调节保鲜技术通过改变包装内的气体比例来抑制微生物活动;自然保鲜剂如植物提取物和食品级抗氧化剂则提供了安全且环... 在生鲜肉类加工领域,食品保鲜技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低温保存技术通过冷藏和冷冻方法有效延长肉品的新鲜度;大气调节保鲜技术通过改变包装内的气体比例来抑制微生物活动;自然保鲜剂如植物提取物和食品级抗氧化剂则提供了安全且环保的防腐解决方案。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食品的保质期和安全性,还保持了肉品的营养和风味,满足了现代消费者对高品质生鲜肉类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鲜肉类加工 食品保鲜技术 自然保鲜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