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13,50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文化引领中华文明主根主脉 被引量:1
1
作者 侯卫东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4年第17期18-24,共7页
黄河文化是古今黄河流域的人民群众在长期社会发展和政治实践中,创造出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黄河流域的人民群众融会了河洛文化、河湟文化、河汾文化、关中文化、齐鲁文化、燕赵文化等地域文化,逐渐凝结成博大精深的黄河文化,... 黄河文化是古今黄河流域的人民群众在长期社会发展和政治实践中,创造出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黄河流域的人民群众融会了河洛文化、河湟文化、河汾文化、关中文化、齐鲁文化、燕赵文化等地域文化,逐渐凝结成博大精深的黄河文化,包括社会规范、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精神面貌和价值取向等。东晋以来的中原士族多次“衣冠南渡”、元代以来的中央政权一直在北京的现象,使黄河文化实现了几乎覆盖整个中华大地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洛文化 燕赵文化 齐鲁文化 文化引领 中华文明 地域文化 精神面貌 关中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文化的育人内涵
2
作者 余红卫 张莉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4年第20期44-46,共3页
东汉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在《汉书》中说:“中国川原以百数,莫著于四渎,而河为宗。”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5000多年从未中断的中华文明,塑造了世界各地中华儿女的集体记忆。黄河文化是我们的文化自信之河,也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国... 东汉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在《汉书》中说:“中国川原以百数,莫著于四渎,而河为宗。”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5000多年从未中断的中华文明,塑造了世界各地中华儿女的集体记忆。黄河文化是我们的文化自信之河,也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国民教育资源宝库。黄河文化承载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道德准则、民族品格和人民的美好愿望,蕴含着讲仁爱民本、重自强勤奋、守诚信气节、崇正义责任、尚和合大同、求天人合一等思想精华。以文化人,润心弘道,用好黄河文化这部教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文化人 文化承载 文化自信 民族品格 思想精华 道德准则 润心 天人合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荥阳车庄遗址两座唐墓的发掘报告
3
作者 赵海洲 程乔雨 赵丹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4年第20期74-76,共3页
车庄遗址位于河南省荥阳市广武镇西北车庄村周围,(图1)处于黄河南岸的邙山南麓丘陵地带,地理坐标为北纬34°50′67",东经113°15′22″,海拔约127.3米。遗址现存部分平面近似椭圆形,分布在枯河北侧二级台阶上。2014年秋,... 车庄遗址位于河南省荥阳市广武镇西北车庄村周围,(图1)处于黄河南岸的邙山南麓丘陵地带,地理坐标为北纬34°50′67",东经113°15′22″,海拔约127.3米。遗址现存部分平面近似椭圆形,分布在枯河北侧二级台阶上。2014年秋,为配合郑州大学考古学专业实习,郑州大学考古与文化遗产学院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发现墓葬10余座,其中发现两座唐代中期墓葬,分别为M1和M2。M1被盗一空,M2出土了一套实用茶具,丰富了郑州地区唐代的墓葬形制和埋葬习俗等方面内容,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墓葬形制 发掘报告 考古学专业 唐墓 实物资料 郑州大学 文化遗产 唐代中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黄河文化看中华文明的创新性
4
作者 魏有兴 张春平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4年第11期25-28,共4页
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从水的本体性角度来看待一个民族的文明特性,具有理性与情感的双重旨归。黄河之水滋养了中华民族,更肇生了中华文明,由此而成的黄河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创新是文明前进的原动力,从黄河文化看中华文明五... 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从水的本体性角度来看待一个民族的文明特性,具有理性与情感的双重旨归。黄河之水滋养了中华民族,更肇生了中华文明,由此而成的黄河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创新是文明前进的原动力,从黄河文化看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之创新性,则可具体观照在创新意识的生成、创新思维的练就和创新价值的实现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明 生存之本 理性与情感 创新思维 创新意识 创新性 文明特性 五个突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中国治水史深刻领会中华文明的连续性
5
作者 陈茂山 郭利娜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4年第11期16-20,共5页
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对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作出重要论述,其中“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放在首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如果... 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对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作出重要论述,其中“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放在首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纵观中华文明的发展历史,中国是文明古国,也是治水大国。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一定意义上就是一部治水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连续性 中华文明 文明古国 走自己的路 深刻领会 发展史 战略高度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文化的中华文明突出特性阐释
6
作者 刘庆柱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4年第11期4-15,共12页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2023年6月,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深刻地总结了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连续性、创新...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2023年6月,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深刻地总结了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与和平性。笔者认为,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在黄河文化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明 五个突出 突出特性 创新性 连续性 统一性 包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治理的近代色彩——写在《中国黄河文化大典·黄河治理里(近代部分)三》出出版前面
7
作者 牛建强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4年第5期4-8,共5页
从感受黄河到黄河研究自幼我就和黄河结缘。1980年上大学前,我在黄河北岸的河南孟县(今孟州市)生活了17年,领略了黄河的暴烈性格和磅气势。我家位于县城东边的南庄镇,和温县招贤乡搭界。这一带村落,除了村庄周遭的肥沃坡地外,还有距离... 从感受黄河到黄河研究自幼我就和黄河结缘。1980年上大学前,我在黄河北岸的河南孟县(今孟州市)生活了17年,领略了黄河的暴烈性格和磅气势。我家位于县城东边的南庄镇,和温县招贤乡搭界。这一带村落,除了村庄周遭的肥沃坡地外,还有距离较远的数量不等的滩地。自北向南,主要地理景观有老螨河(漠水)新蟒河(漠水的分支)、黄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治理 地理景观 南庄镇 漠水 黄河北岸 孟州市 招贤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文化与黄河精神的时代内涵与育人价值
8
作者 熊开峰 孙檬檬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4年第22期49-51,共3页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中华文明,哺育了中华儿女。黄河文化是黄河流域多民族人民在与自然的交互作用中创造的灿烂文化,是中华文明绵延赓续、从未断流的主要载体和表征。在新时代背景下,深入总结凝练黄河文化与黄河精神的深厚底...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中华文明,哺育了中华儿女。黄河文化是黄河流域多民族人民在与自然的交互作用中创造的灿烂文化,是中华文明绵延赓续、从未断流的主要载体和表征。在新时代背景下,深入总结凝练黄河文化与黄河精神的深厚底蕴与丰富内涵,传承和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是推动中华民族发展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与光荣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自信 黄河精神 育人价值 中华文明 时代内涵 传承和弘扬 新时代背景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大合唱》及其艺术特色研究
9
作者 张卿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4年第2期75-77,共3页
作为一部史诗性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创作于抗日战争的艰难时期,由现代诗人光未然填词、著名作曲家冼星海谱曲。该乐曲以激昂的旋律、充满情感的歌词表达,歌颂了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奋勇向前的抗战精神,也反映了人民对美好幸福生... 作为一部史诗性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创作于抗日战争的艰难时期,由现代诗人光未然填词、著名作曲家冼星海谱曲。该乐曲以激昂的旋律、充满情感的歌词表达,歌颂了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奋勇向前的抗战精神,也反映了人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表现出极高的艺术价值。本文将《黄河大合唱》作为研究对象,介绍了《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及内容构成。并分析其蕴含的艺术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大合唱》 声乐套曲 史诗性 现代诗人 冼星海 抗战精神 奋勇向前 光未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生不息的长江壮歌——长篇报告文学《不废长江万古流》序言
10
作者 邱华栋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4年第9期6-8,共3页
滔滔长江,浩荡东去,流淌着中华文明的血脉,见证着中华儿女奋斗的步伐。书写长江,无疑对任何写作者都是一个巨大的诱惑。万古奔流的长江是一条壮美的巨川,她从雪山走来,出世界屋脊、跨峻岭险滩、纳百水千湖,浩浩荡荡向东海奔去,如一条横... 滔滔长江,浩荡东去,流淌着中华文明的血脉,见证着中华儿女奋斗的步伐。书写长江,无疑对任何写作者都是一个巨大的诱惑。万古奔流的长江是一条壮美的巨川,她从雪山走来,出世界屋脊、跨峻岭险滩、纳百水千湖,浩浩荡荡向东海奔去,如一条横贯东西的轴线,连接起锦绣如画的神州大地,滋养了灿烂辉煌的华夏文明,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福祉期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篇报告文学 华夏文明 生生不息 中华文明 壮美 长江 写作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挖掘黄河文化内涵 高质量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以河南为例
11
作者 宋艳琴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4年第10期66-68,共3页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华民族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与黄河的互动中创造了内涵丰富、底蕴深厚的黄河文化。如何界定、纳入、展示以及与民共享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文物和文化资源,成为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首要解决的基础问题。在黄河...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华民族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与黄河的互动中创造了内涵丰富、底蕴深厚的黄河文化。如何界定、纳入、展示以及与民共享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文物和文化资源,成为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首要解决的基础问题。在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过程中,需要构建黄河流域文化遗址展示体系,总结和提炼黄河文化符号,着力打造黄河文化主地标,深入挖掘黄河特色文化,多角度展示黄河治理成果,从而推动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高质量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公园 黄河治理 文化符号 母亲河 着力打造 文化内涵 高质量 多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山文化“四梁八柱”探究与构建
12
作者 皮晓燕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4年第22期58-60,共3页
蒙山文化历经数千年,经过萌芽、形成、鼎盛、衰微、复兴过程,逐步形成了基本的文化形态。本文介绍了蒙山文化的历史和价值,并结合蒙山文化资源的开发现状,提出搭建蒙山文化“四梁八柱”框架及蒙山文化“四梁八柱”应用策略,以更好地呈... 蒙山文化历经数千年,经过萌芽、形成、鼎盛、衰微、复兴过程,逐步形成了基本的文化形态。本文介绍了蒙山文化的历史和价值,并结合蒙山文化资源的开发现状,提出搭建蒙山文化“四梁八柱”框架及蒙山文化“四梁八柱”应用策略,以更好地呈现蒙山文化,宣传蒙山文化,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融合 应用策略 四梁八柱 地方经济发展 开发现状 蒙山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河洛文化中触摸中华民族的根脉
13
作者 李立新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4年第17期14-17,共4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我国5000多年文明史上,黄河流域有3000多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孕育了河湟文化、河洛文化、关中文化、齐鲁文化等,分布有郑州、西安、洛阳、开封等古都,... 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我国5000多年文明史上,黄河流域有3000多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孕育了河湟文化、河洛文化、关中文化、齐鲁文化等,分布有郑州、西安、洛阳、开封等古都,诞生了‘四大发明’和《诗经》《老子》《史记》等经典著作。”河洛文化与齐鲁文化、关中文化、河湟文化是黄河文化的4个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洛文化 齐鲁文化 河湟文化 关中文化 四大发明 黄河流域 《老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沁阳神农陶的文化内涵探析
14
作者 铁艳艳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4年第10期72-74,共3页
陶文化的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作为继仰韶彩陶之后的优秀陶种,沁阳黑陶历史文化悠久,底蕴丰厚,于2009年入选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历经漫长岁月中金戈铁马的战火与时代的变迁,沁阳黑陶因其实用性在民间流传至... 陶文化的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作为继仰韶彩陶之后的优秀陶种,沁阳黑陶历史文化悠久,底蕴丰厚,于2009年入选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历经漫长岁月中金戈铁马的战火与时代的变迁,沁阳黑陶因其实用性在民间流传至今。随着近年来人们对传统手工艺与传统文化关注程度的提高,沁阳黑陶在守正创新的过程中得到了长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阳 传统手工艺 守正创新 黑陶 内涵探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文化保护传承路径研究——以山东为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郭宗臻 张鑫豪 贾强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4年第2期57-59,共3页
黄河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黄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既是建设文化强国、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客观要求,也是黄河流城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文化基础与精神动力。本文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着... 黄河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黄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既是建设文化强国、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客观要求,也是黄河流城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文化基础与精神动力。本文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着力分析当前保护传承黄河文化过程中的困境与挑战,提出黄河文化保护传承路径,为黄河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保护传承 路径研究 生态保护 提升文化软实力 建设文化强国 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困境与挑战 新的生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征程中的河流伦理构建 被引量:2
16
作者 侯全亮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4年第5期22-26,共5页
工业文明以来,人类对河流的开发利用大大超过河流承载能力,致使世界上许多河流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生存危机。严俊的现实引起了人们的深刻反患。维持河流生态体系支撑人类社会持续发展,要求从河流伦理层面重新审视河流自身价值,实现人与河... 工业文明以来,人类对河流的开发利用大大超过河流承载能力,致使世界上许多河流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生存危机。严俊的现实引起了人们的深刻反患。维持河流生态体系支撑人类社会持续发展,要求从河流伦理层面重新审视河流自身价值,实现人与河流和谐相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形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为河流伦理构建与研究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伦理 伦理构建 总体布局 生存危机 五位一体 党的十八大以来 构建与研究 伦理层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敲开智能档案世界大门的探索——以水利行业档案数字化、数据化和数智化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放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4年第12期73-75,共3页
水利行业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基础行业,承载着调控水资源、防洪排涝、保障水利设施运行等多重功能,直接关系到人民生活质量和国家安全。水利档案信息资源作为水利行业各类资源的重要部分,已深入水利工作的各个角落,贯穿于整个水利工... 水利行业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基础行业,承载着调控水资源、防洪排涝、保障水利设施运行等多重功能,直接关系到人民生活质量和国家安全。水利档案信息资源作为水利行业各类资源的重要部分,已深入水利工作的各个角落,贯穿于整个水利工作之中。近年来,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和应用,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信息时代快速发展的要求,水利行业中的档案工作正面临着由传统模式向数字化、数据化和数智化转型的重大机遇。相对传统档案管理工作而言,档案管理数智化对管理者知识结构、队伍结构、人员素质、现代化的管理技术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行业 社会经济发展 基础行业 档案数字化 档案管理模式 数据化 社会信息化进程 水利设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旅融合背景下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保护发展研究
18
作者 秦婧 刘红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4年第18期78-80,共3页
随着全球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文化旅游已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河南省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非遗资源。非遗档案作为记录和传承非遗的重要载... 随着全球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文化旅游已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河南省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非遗资源。非遗档案作为记录和传承非遗的重要载体,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也是河南省文化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河南省非遗档案的保护发展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旅游业 文旅融合 档案保护 文化旅游资源 历史文化底蕴 地方经济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 历史文化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文化底蕴探究
19
作者 王友 于帆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4年第14期52-54,共3页
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黄河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兴起和发展。它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摇篮,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中华民族在黄河两岸不懈奋斗,从半坡、仰韶到龙山、马家窑,从夏商周三代之兴到汉唐气... 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黄河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兴起和发展。它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摇篮,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中华民族在黄河两岸不懈奋斗,从半坡、仰韶到龙山、马家窑,从夏商周三代之兴到汉唐气度,从四大发明、丝绸之路的历史盛况再到后来的保卫黄河、保卫华北的不朽抗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仰韶 夏商周三代 丝绸之路 农耕文明 四大发明 保卫黄河 黄河两岸 中华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州市城市更新与文化遗产保护探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世笑瑾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4年第6期57-59,共3页
2024年3月1日,《郑州市城市更新条例》正式施行,其中明确规定,在城市更新中延续历史文脉。郑州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物资源丰富,分布密集。同时,近年来郑州城市发展一路迅猛高歌,国家中... 2024年3月1日,《郑州市城市更新条例》正式施行,其中明确规定,在城市更新中延续历史文脉。郑州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物资源丰富,分布密集。同时,近年来郑州城市发展一路迅猛高歌,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步伐坚实,人口突破千万,GDP超万亿,建成全国首个“米”字形高铁枢纽城市。在城市快捷发展的过程中,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着机遇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保护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城市更新 历史文脉 高铁枢纽 郑州城市 郑州市 机遇与挑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