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463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0—2023年河南省50岁及以上人群3种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现状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路明霞 李致远 +7 位作者 牛乾 王长双 马雅婷 王燕 张明瑜 白祎然 欧柳阳 张延炀 现代疾病预防控制 2025年第1期19-23,共5页
目的分析2020—2023年河南省50岁及以上人群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简称肺炎疫苗)、带状疱疹疫苗的接种水平及变化趋势,为提高老年人群疫苗覆盖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河南省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全省50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接种个... 目的分析2020—2023年河南省50岁及以上人群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简称肺炎疫苗)、带状疱疹疫苗的接种水平及变化趋势,为提高老年人群疫苗覆盖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河南省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全省50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接种个案,整理2020—2023年流感疫苗、肺炎疫苗和带状疱疹疫苗接种信息,对该人群3种疫苗接种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20—2023年河南省50岁及以上人群流感疫苗、肺炎疫苗、带状疱疹疫苗的年平均接种剂次分别是1008144、99744和21444剂次,年平均接种率分别是3.00%、0.30%、0.06%。50~<55岁年龄组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年平均接种率分别是1.10%、0.14%,≥70岁年平均接种率分别为5.53%、0.44%。3种疫苗9—12月接种剂次占全年接种剂次的比例分别是90.65%、78.96%、36.72%。以市为单位,新乡市流感疫苗年平均接种率最高(9.27%),郑州市肺炎疫苗和带状疱疹疫苗年平均接种率最高,分别为0.59%和0.38%。结论河南省50岁及以上人群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仍处于较低水平,但2020—2023年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在50岁及以上人群的接种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3种疫苗接种情况在不同地市间差异较大。建议探索医防融合新模式,加强社区宣传和临床医生推荐力度,提升公众疫苗认知和接种意愿,促进50岁及以上人群疫苗接种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疫苗 肺炎疫苗 带状疱疹疫苗 中老年人 非免疫规划疫苗
原文传递
河南省低体重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及首剂次及时接种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马雅婷 路明霞 +9 位作者 豆巧华 王长双 肖占沛 王燕 张明瑜 姬艳芳 白祎然 张肖肖 郭永豪 张延炀 现代疾病预防控制 2025年第1期9-13,共5页
目的了解河南省低体重新生儿乙肝疫苗(Hep B)接种率及首剂次及时接种影响因素,为提高Hep B及时接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河南省2023年8—9月出生的体重<2000 g新生儿的监护人及出生医院的产科医务人员开展电子问... 目的了解河南省低体重新生儿乙肝疫苗(Hep B)接种率及首剂次及时接种影响因素,为提高Hep B及时接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河南省2023年8—9月出生的体重<2000 g新生儿的监护人及出生医院的产科医务人员开展电子问卷调查,分析首剂次(Hep B_(1))及时接种情况及影响因素。1年后随访调查其Hep B全程接种情况,计算接种率。结果河南省2023年8—9月出生的低体重新生儿及母亲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低体重新生儿Hep B_(1)及时接种率分别为46.93%(275/586)和85.71%(12/14)。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Apgar评分≥8(OR=5.44,95%CI:1.47~20.21)、父母文化水平高(与初中及以下相比,高中/中专OR=1.56,95%CI:1.01~2.42;本科/大专及以上OR=2.48,95%CI:1.64~3.75)、出生医院级别高(OR=1.71,95%CI:1.06~2.76)、乙肝培训平均次数≥5(OR=2.18,95%CI:1.24~3.84)是促进Hep B_(1)及时接种的影响因素。2024年9月(1年后)随访调查显示,Hep B_(1)、Hep B_(2)和Hep B_(3)接种率分别为99.45%(541/544)、98.16%(534/544)和94.67%(515/544)。结论河南省低体重新生儿及母亲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低体重新生儿Hep B_(1)及时接种率需进一步提高,应通过加强对公众的科普宣传及对医务人员的业务培训等措施提高Hep B_(1)及时接种率和全程接种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体重新生儿 乙肝疫苗首剂次 疫苗接种 及时接种率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固相萃取-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饮用水中莠去津及其代谢产物残留
3
作者 王谢 杨瑞春 +4 位作者 马青青 张利锋 张洁 苏永恒 张聪恪 现代疾病预防控制 2025年第1期57-61,共5页
目的建立饮用水中莠去津及5种代谢产物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检测方法。方法水样加酸调pH=5.0,水溶液淋洗,氨化甲醇(V∶V=5∶95)溶液洗脱,采用WCX固相萃取柱富集纯化,经0.22μm滤膜过滤,使用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分离,乙腈和0... 目的建立饮用水中莠去津及5种代谢产物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检测方法。方法水样加酸调pH=5.0,水溶液淋洗,氨化甲醇(V∶V=5∶95)溶液洗脱,采用WCX固相萃取柱富集纯化,经0.22μm滤膜过滤,使用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分离,乙腈和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在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下进行检测。结果莠去津及5种代谢产物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0.998,加标回收率为83.1%~112.3%,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0%,方法检出限为0.008~0.060 ng/L。结论本方法简单、快捷,灵敏,适用于饮用水中莠去津及代谢产物含量的同时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莠去津 饮用水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代谢产物 固相萃取
原文传递
应用项目管理促进免疫规划工作高质量发展
4
作者 黄昌红 陆寒 +4 位作者 孙冬 董聪聪 肖孟迎 闫欣慧 朱芳敏 现代疾病预防控制 2025年第1期42-44,68,共4页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免疫规划工作已步入新的发展阶段,机遇与挑战共存。开封市作为豫东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辖区各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预防接种单位普遍存在专业人员不足、硬件配置相对落后、人员专业技能及服务水平不高...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免疫规划工作已步入新的发展阶段,机遇与挑战共存。开封市作为豫东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辖区各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预防接种单位普遍存在专业人员不足、硬件配置相对落后、人员专业技能及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免疫规划工作的开展。围绕解决关键问题,打通堵点和消除障碍,2018年起,开封市发起了一系列免疫规划项目管理工作,包括“疫苗冷链规范化管理年”“免疫规划精细化管理年”“预防接种岗位练兵知识竞赛”“预防接种服务质量提升年”等,起到了建章立制、统一工作标准和提升基层服务能力的作用,并改进了预防接种单位软硬件配置等,有力促进了开封市免疫规划工作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规划 项目管理 质量提升 规范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
原文传递
2021—2023年河南省≥60岁人群流感疫苗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监测分析
5
作者 张肖肖 杜冰会 +5 位作者 杨凯朝 王笑阳 史鲁斌 李军 姬艳芳 张延炀 现代疾病预防控制 2025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分析2021—2023年河南省≥60岁人群流感疫苗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了解该人群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特征。方法通过河南省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河南省2021—2023年≥60... 目的分析2021—2023年河南省≥60岁人群流感疫苗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了解该人群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特征。方法通过河南省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河南省2021—2023年≥60岁人群流感疫苗接种和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报告数据,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结果2021—2023年河南省≥60岁人群流感疫苗报告不良反应303例,年均不良反应报告发生率为13.31/10万剂,其中一般反应13.22/10万剂(301例),异常反应0.09/10万剂(2例)。主要报告月份为9—12月,占94.02%(283例),报告发生率较高的月份为12月(34.81/10万)、4月(21.19/10万)和11月(19.35/10万)。不良反应发生间隔以<1 d为主,占76.90%(233例)。报告发生率居前3位省辖市分别为三门峡市(54.20/10万)、漯河市(34.69/10万)和南阳市(28.55/10万)。60~<65岁、65~<70岁、70~<75岁、75~<80岁、≥80岁组年均报告发生率分别为17.92/10万、15.37/10万、11.65/10万、11.09/10万、9.74/10万,发生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χ^(2)_(趋势)=12.242,P<0.001)。98.34%(296/301)的一般反应为发热/局部红肿/局部硬结。不良反应转归均为痊愈或好转。结论2021—2023年河南省≥60岁人群流感疫苗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良好,需加强对此类人群开展政策宣传等措施,提升流感疫苗接种认知及接种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疫苗 老年人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疫苗安全性
原文传递
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消毒工作能力横断面调查
6
作者 张玉勤 王安琪 +3 位作者 樊金星 张叶 高丽君 刘吉起 现代疾病预防控制 2025年第2期93-96,共4页
目的掌握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疾控机构)的消毒工作能力现状,为促进全省消毒工作能力提升提供依据。方法2023年6月,在河南省省、市、县级疾控机构进行横断面调查,收集关于消毒专业部门设置、消毒人员构成、消毒效果评价及消毒药械储... 目的掌握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疾控机构)的消毒工作能力现状,为促进全省消毒工作能力提升提供依据。方法2023年6月,在河南省省、市、县级疾控机构进行横断面调查,收集关于消毒专业部门设置、消毒人员构成、消毒效果评价及消毒药械储备等数据,描述性分析全省疾控机构消毒工作能力。结果调查全省176家疾控机构,工作人员总数18013人,其中793人(4.40%)为消毒专业工作人员,平均每家机构4.51人。54.55%(96/176)的机构设立了独立的消毒部门。消毒人员中,男性占75.16%(596/793),30~<50岁年龄组占64.72%(510/788),专科及以下学历占61.28%(486/793),73.65%(584/793)有初级及以下职称,55.81%(437/783)拥有不到5年的消毒工作经验。52.11%(408/783)的人员是2020年及以后到消毒岗位的,73.15%(564/771)是从其他岗位转岗的。80.68%(142/176)的机构配备了微生物实验室,其中123家(69.89%)可开展空气消毒效果检测,112家(63.64%)可开展物体表面消毒效果检测,2020—2022年,44家(25.00%)机构曾开展消毒效果评价。调查的机构中,131家(74.43%)有专门的消毒药械存放场所,其中120家(91.60%)为自然通风。以含氯消毒剂、酒精和过氧化物为主要储备消毒剂(90.67%),消毒器械储备以常量喷雾器和气溶胶喷雾器为主(86.69%)。结论河南省疾控机构消毒专业能力有待提升,建议加强队伍建设,增强硬件配置,以更好地满足疾控工作发展新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消毒 人力资源 预防控制 消毒专业能力 河南省
原文传递
河南省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7
作者 高莉 闫雅丽 +4 位作者 戚敏杰 范雷 田惠子 冯石献 康锴 现代疾病预防控制 2025年第2期81-87,共7页
目的 对河南省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生命质量进行评价,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5—2022年,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河南省16个县(区)的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运用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评价心血管... 目的 对河南省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生命质量进行评价,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5—2022年,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河南省16个县(区)的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运用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评价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生命质量,采用中国效用值积分体系计算生命质量指数得分。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 在40 170名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中,河南省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EQ-5D-3L指数得分为(0.952 1±0.092 2)分,EQ-VAS评分为(76.34±11.76)分。72.94%的调查对象在5个维度上均不存在任何困难;5个维度中,疼痛/不舒服(21.62%)和焦虑/抑郁(9.04%)的比例最高。单因素分析显示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中,女性、高龄、初中及以下学历、家庭年收入≤5万元、非在婚状态、不吸烟、不饮酒、肥胖、患糖尿病、患血脂异常的调查对象EQ-5D-3L指数得分和EQ-VAS评分较低(P均<0.05)。多因素线性回归模型显示,女性(β=-0.013)、高龄(β=-0.086)、患血脂异常(β=-0.045)、患糖尿病(β=-0.019)、肥胖(β=-0.018)是EQ-5D-3L指数得分降低的影响因素(P均<0.05),根据标准化回归系数β得知,年龄对EQ-5D-3L指数得分影响最大;高龄(β=-0.062)、患糖尿病(β=-0.097)、患血脂异常(β=-0.062)、患高血压(β=-0.043)、高中及以上学历(β=-0.018)、肥胖(β=-0.014)是EQ-VAS评分降低的影响因素(P均<0.05),其中患糖尿病对EQ-VAS评分影响最大,其次为年龄和患血脂异常。结论 从整体上看,河南省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生命质量评分处于较低水平,其生命质量受年龄、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制定心血管病防治策略时,应逐步将防治关口前移,提高对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关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高危人群 生命质量评价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应用流程方法促进免疫规划工作高质量发展
8
作者 邓永村 运玉霞 +2 位作者 焦雪成 聂占普 林运欣 现代疾病预防控制 2025年第1期45-48,61,共5页
探讨应用流程方法提高免疫规划工作的效率和服务质量,旨在提高疫苗接种率,促进免疫规划工作高质量发展。自2005年起河南省濮阳市将该方法的核心概念应用于免疫规划工作,用于分析免疫工作现状,并制定有针对性地策略。主要措施包括设定目... 探讨应用流程方法提高免疫规划工作的效率和服务质量,旨在提高疫苗接种率,促进免疫规划工作高质量发展。自2005年起河南省濮阳市将该方法的核心概念应用于免疫规划工作,用于分析免疫工作现状,并制定有针对性地策略。主要措施包括设定目标,提高疫苗接种率和疫苗接种质量(目标,aim);建立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部门之间的合作(路径,path);建立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阵地,position);注重人员培训和发展(人员,personnel);实施“千分制”进度考核模式(评价,assessment)。在实施流程方法后,濮阳市免疫规划工作效率显著提升,疫苗接种率持续保持在90%以上,连续7年实现消除麻疹目标,全市疫苗预防疾病降低至历史最低水平。该方法是提高免疫规划质量的有效策略,通过解决免疫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规范实践和不断的策略完善,显著提高了免疫规划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程方法 免疫规划 高质量发展
原文传递
分散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禽肉、禽蛋中4种抗球虫药含量
9
作者 谢莉 张清杰 赵俊君 现代疾病预防控制 2025年第2期154-158,共5页
目的建立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禽肉、禽蛋中地克珠利、尼卡巴嗪、托曲珠利和托曲珠利砜4种抗球虫药含量的方法。方法用多种溶剂分别提取抗球虫药,同时加入同位素内标液,内标法测定,比较各提取液的回收率。采用多种流动相... 目的建立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禽肉、禽蛋中地克珠利、尼卡巴嗪、托曲珠利和托曲珠利砜4种抗球虫药含量的方法。方法用多种溶剂分别提取抗球虫药,同时加入同位素内标液,内标法测定,比较各提取液的回收率。采用多种流动相种类、比例和洗脱持续时间测定,选择最佳流动相条件和梯度洗脱程序,在质谱直接进样模式下进行质谱条件优化。在优化条件下,进行检出限、回收率测定等方法学评价实验。结果采用甲醇∶乙腈(1∶1)作为提取剂,0.03%甲酸溶液和甲醇作为流动相,C18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在0.5~10.0μg/L浓度范围内相关系数r≥0.999,加标回收率为75.0%~102.1%,方法的检出限为0.11~0.20 mg/kg。结论该方法前处理较简捷,准确性及精密度高,线性范围较广。与国标方法及现行其他方法相比,检出限、准确度及精密度均符合要求,适合基层大批样品的抗球虫药含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稀释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抗球虫药 固相萃取
原文传递
新型纳米发光材料在肿瘤标志物早期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10
作者 袁鹏 张叶 +2 位作者 汪思雨 晋莹艺 张文豪 现代疾病预防控制 2025年第1期49-56,共8页
肿瘤标志物已成为预测不同肿瘤特征和协助临床医生确定肿瘤发生发展的可靠工具,肿瘤标志物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识别对于癌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最终能显著提高患者的存活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是当前肿瘤标志物检测的主要方... 肿瘤标志物已成为预测不同肿瘤特征和协助临床医生确定肿瘤发生发展的可靠工具,肿瘤标志物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识别对于癌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最终能显著提高患者的存活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是当前肿瘤标志物检测的主要方法,尽管该技术选择性良好,但对低含量样品难以准确测量,限制了该技术的应用。随着纳米技术的出现,近年来有诸多新型纳米材料应用于低浓度肿瘤标志物的灵敏性、特异性检测,基于优良光学性能的纳米材料已被证明在检测肿瘤标志物领域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本篇综述总结了贵金属纳米粒子、稀土纳米材料、碳基纳米材料、半导体纳米材料等纳米发光材料在肿瘤标志物检测中的最新应用进展,主要检测的肿瘤标志物包括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人类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癌症抗原125(CA125)、癌症抗原15-3(CA15-3)和癌症抗原19-9(CA19-9)等,并展望了新型纳米发光材料在肿瘤标志物早期诊断方面的问题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 肿瘤标志物 纳米材料 早期诊断
原文传递
应用现场管理模式提升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管理
11
作者 贾孝提 李卫华 现代疾病预防控制 2025年第1期39-41,共3页
为加强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管理,促进免疫规划工作高质量发展,河南省漯河市从2023年开始推行“整理、整顿、清洁、规范、素养和安全”的6S管理模式,以提升预防接种服务质量和效率。实施6S管理6个月后,对1264名接种者(或其监护人)的随机... 为加强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管理,促进免疫规划工作高质量发展,河南省漯河市从2023年开始推行“整理、整顿、清洁、规范、素养和安全”的6S管理模式,以提升预防接种服务质量和效率。实施6S管理6个月后,对1264名接种者(或其监护人)的随机调查显示,1078人(85.32%)认为门诊服务质量有明显提升。关键指标也呈明显提升,预防接种门诊线上预约率、自助叫号率、健康知识推送率、爱心服务提供率、精准留观率[分别为84.63%(1123/1327)、89.22%(1184/1327)、84.63%(1123/1327)、84.63%(1123/1327)、90.81%(1205/1327)]均高于实施前的水平[分别为70.79%(853/1205)、75.35%(908/1205)、73.86%(890/1205)、73.86%(890/1205)、76.93%(927/1205)](χ^(2)值分别为71.784、86.656、46.202、46.202、93.268,P均<0.05),疫苗接种量也较实施前增长11.30%。6S管理模式对促进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管理起到了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S管理模式 预防接种门诊 现场管理模式 服务质量
原文传递
河南省老年人疫苗未种原因及影响因素分析——一项基于新冠疫苗数据的病例对照研究
12
作者 白祎然 欧柳阳 +6 位作者 路明霞 张明瑜 王长双 王燕 马雅婷 肖占沛 张延炀 现代疾病预防控制 2025年第1期24-29,38,共7页
目的以新冠疫苗为例,分析河南省≥60岁老年人疫苗未种原因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老年人群疫苗接种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2022年8—9月,采用非匹配病例对照研究,随机选取河南省未接种新冠疫苗的≥60岁老年人和同村或同社区有新冠疫苗接种史... 目的以新冠疫苗为例,分析河南省≥60岁老年人疫苗未种原因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老年人群疫苗接种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2022年8—9月,采用非匹配病例对照研究,随机选取河南省未接种新冠疫苗的≥60岁老年人和同村或同社区有新冠疫苗接种史的≥60岁老年人,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调查,了解未种原因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疫苗接种的因素。结果共收回有效问卷2975份,其中有接种史1537份,无接种史1438份。1438名无接种史的被调查者中,所有未种原因被选择了2272次,未种原因主要是自认为自己不能接种867次(38.2%)、接种单位或临床医生认为不能接种704次(31.0%)、认为感染新冠病毒的可能性小244次(10.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80岁:OR=0.741,95%CI:0.563~0.974;≥80岁:OR=0.742,95%CI:0.568~0.970)、同住人疫苗接种情况(全部接种:OR=43.983,95%CI:22.935~84.347;部分接种:OR=16.687,95%CI:8.272~33.659)、是否患慢性疾病(有慢性病,但已得到控制:OR=0.201,95%CI:0.154~0.261;有慢性病,但未得到控制:OR=0.031,95%CI:0.022~0.044)、是否有流感、肺炎等疫苗接种史(OR=1.917,95%CI:1.247~2.945)、是否定期体检(OR=1.364,95%CI:1.064~1.750)、是否能独立日常活动(OR=4.632,95%CI:3.519~6.099)、居住区域提供新冠疫苗上门接种服务(OR=1.554,95%CI:1.143~2.114)、向临床医生咨询能否能接种新冠疫苗(OR=0.609,95%CI:0.443~0.835)对≥60岁老年人是否接种疫苗有影响。结论自认为不能接种是老年人未种新冠疫苗的首位原因,可通过加强对疫苗可预防疾病知识宣传和普及、提供上门接种等方式,持续优化接种服务,促进老年人群疫苗接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疫苗 老年人 预防接种 未种原因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碘缺乏地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及甲状腺功能正常者甲状腺功能与血压水平的关系
13
作者 衡婧雅 滕妍利 +8 位作者 朱琳 杨金 王改莉 马嘉俊 闫英洁 贾伟华 李小烽 李江敏 何景阳 现代疾病预防控制 2025年第2期97-102,共6页
目的 研究碘缺乏地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亚临床甲减)患者及甲状腺功能正常者甲状腺功能(甲功)与血压的关系。方法 2021年10—11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在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成年居民中招募1 131名研究对象,进行流行病学问卷调查,测... 目的 研究碘缺乏地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亚临床甲减)患者及甲状腺功能正常者甲状腺功能(甲功)与血压的关系。方法 2021年10—11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在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成年居民中招募1 131名研究对象,进行流行病学问卷调查,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压,采集静脉血样检测促甲状腺激素(TSH)、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_(4))、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_(3)),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将研究对象分为甲功正常组和亚临床甲减组,甲功正常组进一步按照TSH四分位数分为TSH第一四分位数(TSH-Q_(1))组(0.403~1.730μIU/mL),TSH第二四分位数(TSH-Q_(2))组(1.731~2.356μIU/mL),TSH第三四分位数(TSH-Q_(3))组(2.357~3.120μIU/mL)和TSH第四四分位数(TSH-Q_(4))组(3.121~5.486μIU/mL),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甲功正常者及亚临床甲减患者的甲功指标与血压水平的关系。结果共纳入891人,其中甲功正常者859人(96.4%),亚临床甲减患者32人(3.6%),甲功正常组与亚临床甲减组在年龄、腰围、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和饮酒所占比例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亚临床甲减组的舒张压高于甲功正常组(t=-2.795,P<0.05),甲功正常组和亚临床甲减组的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24.9%、2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0,P>0.05)。不同血压水平甲状腺功能比较显示,高血压组的FT_(3)、FT_(4)、TSH水平高于血压正常组(t值分别为-5.350、-2.010、-2.541,P均<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以<40岁为参照,≥40岁组OR值(95%CI)为3.432(2.276~5.175)]、超重和肥胖[以体重正常者为参照,超重、肥胖OR值(95%CI)分别为1.620(1.047~2.508)、3.085(1.724~5.519)]、饮酒[以不饮酒者为参照,饮酒者OR值(95%CI)为2.394(1.377~4.161)]、高FT_(4)水平[以FT_(4)第一四分位数(FT_(4)-Q_(1))为参照,FT_(4)第三四分位数(FT_(4)-Q_(3))和第四四分位数(FT_(4)-Q_(4))OR值(95%CI)分别为1.914(1.135~3.228)、2.055(1.215~3.473)]、高TSH水平[以TSH-Q_(1)为参照,TSH-Q_(4)OR值(95%CI)为2.072(1.245~3.448)]是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甲状腺功能正常人群随着TSH、FT_(4)水平升高,高血压的患病风险增大,不同水平下的FT_(3)都与高血压患病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甲状腺功能正常 血压 甲状腺激素
原文传递
2019—2023年江苏省句容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病学特征及蜱媒监测结果
14
作者 陈楠 江成功 +3 位作者 周荣光 章荣平 曹俊 赵庆华 现代疾病预防控制 2025年第1期73-76,82,共5页
目的了解2019—2023年江苏省句容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的流行态势及蜱媒监测情况,为SFTS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获取2019—2023年句容市SFTS病例资料。分别采用布旗法和宿主体检蜱法采集游离蜱... 目的了解2019—2023年江苏省句容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的流行态势及蜱媒监测情况,为SFTS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获取2019—2023年句容市SFTS病例资料。分别采用布旗法和宿主体检蜱法采集游离蜱和寄生蜱,并采用PCR法检测蜱中大别班达病毒核酸;采集人群血清标本进行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病毒(SFTSV)IgM/IgG检测。应用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法对SFTS报告发病率进行趋势检验。结果2019—2023年句容市共报告SFTS病例51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60/10万;报告SFTS死亡病例11例,病死率为21.57%(11/51);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χ^(2)_(趋势)=3.43,P<0.001)。SFTS发病高峰为4—7月,占60.78%(31/51);职业以农民为主,占72.55%(37/51)。51例SFTS病例中,男性25例、女性26例;其中60岁及以上者占74.51%(38/51);均出现发热、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发病前14 d内从事种地、割草、采茶等农业活动比例为94.12%(48/51),有明确的蜱叮咬史比例为9.80%(5/51);发病至确诊时间间隔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为7(5)d。2019—2023年共捕获游离蜱412只,平均蜱密度为3.59只/(布旗·100米),蜱种类包括长角血蜱、褐黄血蜱和豪猪血蜱,其中长角血蜱为游离蜱优势蜱种(89.08%);共检查动物82只,采集寄生蜱139只,平均蜱指数为1.70(139/82),蜱种类包括长角血蜱、褐黄血蜱、豪猪血蜱、雉鸡血蜱和龟形花蜱,其中长角血蜱为寄生蜱优势蜱种(71.22%)。在长角血蜱中检出大别班达病毒核酸,调查人群SFTSV-IgG抗体阳性率为1.25%(3/240)。结论句容市SFTS以散发为主,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发病具有季节性,患者以老年人、农民为主;句容市蜱种类较丰富,长角血蜱为优势蜱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流行特征 蜱媒监测
原文传递
平顶山市鲁山县19株布鲁氏菌的分型鉴定与体外药物敏感性分析
15
作者 石岩 耿忆敏 +7 位作者 王景阁 杨小凤 张小磊 陈阳阳 张璐 王慧晶 郭晏强 赵嘉咏 现代疾病预防控制 2025年第2期150-153,164,共5页
目的对平顶山市鲁山县的布鲁氏菌进行分型鉴定和体外药物敏感性(药敏)分析,掌握布鲁氏菌病原学特征,为布鲁氏菌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23年9—12月平顶山市鲁山县人民医院试管凝集试验(SAT)阳性病人(效价>1:100++)的血液样本,... 目的对平顶山市鲁山县的布鲁氏菌进行分型鉴定和体外药物敏感性(药敏)分析,掌握布鲁氏菌病原学特征,为布鲁氏菌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23年9—12月平顶山市鲁山县人民医院试管凝集试验(SAT)阳性病人(效价>1:100++)的血液样本,用血培养法分离获得的疑似布鲁氏菌,分别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血清凝集法鉴定种型和血清型;用全基因组测序法鉴定菌株的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型别;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布鲁氏菌对10种抗生素的体外药敏试验。结果19株疑似布鲁氏菌株均为羊种3型、序列型(ST)8型布鲁氏菌;19株布鲁氏菌对左氧氟沙星、利福平、多西环素、链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庆大霉素耐药率均为0.00%,对复方新诺明、头孢曲松钠、氨苄西林耐药率分别为31.58%(6/19),47.37%(9/19),94.74%(18/19)。结论鲁山县19株布鲁氏菌是羊种3型、ST8型;对利福平、多西环素、链霉素、左氧氟沙星、四环素、环丙沙星、庆大霉素等药物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 分型鉴定 药物敏感性 全基因组测序 多位点序列分型
原文传递
应用改良德尔菲法构建河南省预防接种风险识别与评价指标体系
16
作者 史鲁斌 刘迎迎 +6 位作者 张延炀 杜冰会 杨凯朝 姬艳芳 王笑阳 李军 张肖肖 现代疾病预防控制 2025年第1期2-8,共7页
目的初步构建河南省预防接种风险识别与评价指标体系,为制定预防接种风险管理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应用改良德尔菲法对预防接种风险识别与评价备选指标开展两轮专家咨询,基于风险评估方法中风险矩阵法和Borda序值法,对指标综合风险大小进... 目的初步构建河南省预防接种风险识别与评价指标体系,为制定预防接种风险管理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应用改良德尔菲法对预防接种风险识别与评价备选指标开展两轮专家咨询,基于风险评估方法中风险矩阵法和Borda序值法,对指标综合风险大小进行排序,并确定指标权重。结果两轮专家咨询的积极系数分别为92.31%、100.00%,权威系数Cr分别为0.885、0.871,协调系数W分别为0.213(χ^(2)=173.79,P<0.001)、0.203(χ^(2)=195.52,P<0.001)。根据综合评分和筛选界值,最终形成6个一级指标和38个二级指标。一级指标风险排序从高到低依次为:预防接种实施>疫苗和冷链管理>接种单位建设和管理>AEFI监测与管理>宣传沟通和健康教育>监督管理、指导与评价,对应指标组合权重分别为21.42%、17.12%、16.92%、16.62%、13.65%、14.27%。风险级别最高的8个二级指标,风险排序从高到低依次为:疫苗接种操作及安全注射>三查七对一验证>预防接种告知>接种后受种者留观>人员资质>异常反应补偿>AEFI诊断及鉴定>舆情监测及应对。结论本研究初步构建了河南省预防接种风险识别与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对风险进行等级评价和排序,可为制定预防接种风险管理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接种 风险评估 指标体系 德尔菲法
原文传递
河南省某三甲儿童医院76例特殊健康状态儿童预防接种评估回顾性分析
17
作者 王静静 孟晓慧 +9 位作者 王文聪 李萍 王博昊 孙忠源 甄兴刚 路明霞 李军 史鲁斌 张肖肖 张延炀 现代疾病预防控制 2025年第1期14-18,共5页
目的分析河南省某三甲儿童医院疫苗接种评估专家门诊评估的特殊健康状态儿童的预防接种评估结果,为特殊健康状态儿童的预防接种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和整理2022年6月至2024年3月评估专家门诊评估的76例特殊健康状态儿童的相关资料,对健康... 目的分析河南省某三甲儿童医院疫苗接种评估专家门诊评估的特殊健康状态儿童的预防接种评估结果,为特殊健康状态儿童的预防接种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和整理2022年6月至2024年3月评估专家门诊评估的76例特殊健康状态儿童的相关资料,对健康评估结果、预防接种及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76例特殊健康状态儿童中,男性49例(64.47%),女性27例(35.53%);年龄范围3月龄~17岁,6岁以下儿童占51.32%(39/76);疾病类型主要有肾脏系统疾病(27.63%,21/76)、血液肿瘤系统疾病(23.68%,18/76)、神经系统疾病(22.37%,17/76)。76例儿童应接种1558剂次,评估前免疫规划疫苗接种967剂次,接种率62.07%;延迟接种414剂次,延迟率42.81%;非国家免疫规划(NIP)疫苗替代NIP疫苗210剂次,替代率21.72%。评估后,40例(52.63%)可按程序接种全部疫苗;33例(43.42%)可按程序接种部分疫苗;3例(3.95%)需暂缓接种全部疫苗。评估后73例儿童共接种370剂次疫苗,报告不良反应4剂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8%,均为一般反应。结论特殊健康状态儿童评估前NIP疫苗接种率远低于正常儿童,绝大多数儿童经评估后可按程序接种全部或部分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健康状态儿童 疫苗接种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2020—2022年郑州市食源性疾病致泻大肠埃希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
18
作者 兰培利 赵瑞臻 +3 位作者 戴蕾 程春荣 周鹏 炊慧霞 现代疾病预防控制 2025年第1期77-82,共6页
目的调查2020—2022年郑州市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医院分离到的致泻大肠埃希菌(DEC)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来自郑州市5家哨点医院60818份腹泻患者粪便标本,通过生化试验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对可疑DE... 目的调查2020—2022年郑州市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医院分离到的致泻大肠埃希菌(DEC)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来自郑州市5家哨点医院60818份腹泻患者粪便标本,通过生化试验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对可疑DEC菌株进行鉴定,采用微量肉汤最低抑菌浓度法、多重PCR技术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DEC分别进行药敏试验、毒力基因检测和分子分型,通过聚类分析比对DEC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共检出73株DEC阳性菌株,阳性率0.12%。DEC阳性病例男、女比例为1.52∶1(44/29),以21~<31岁为主(22例,30.14%);发病时间集中在6—8月。可疑暴露食品中肉与肉制品占比最高(21.92%)。共检出3种致病型,分别为肠道集聚性大肠埃希菌(EAEC)45株(61.64%)、产肠毒素大肠埃希菌(ETEC)20株(27.40%)和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8株(10.96%)。73株菌株对氨苄西林、萘啶酸、四环素的耐药性较高,耐药率分别为79.45%、57.53%、54.79%,对亚胺硫霉素100.00%敏感。45株EAEC分为43个PFGE带型,相似度20.17%~94.29%。结论2020—2022年郑州市食源性致泻大肠埃希菌致病型以EAEC为主,PFGE带型分散,未发现聚集,耐药性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致泻大肠埃希菌 分子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郑州市免疫规划信息系统优化效果评价
19
作者 王小丽 王瑞 +3 位作者 李锋 原宏 程真真 孟庆玉 现代疾病预防控制 2025年第1期34-38,共5页
目的分析郑州市免疫规划信息系统优化策略,评价其优化效果。方法以郑州市免疫规划信息系统优化升级并入河南省免疫规划信息系统为实例,运用定性(专家评价法)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评估系统优化效果。其中,定量评价包括预防接种单位满... 目的分析郑州市免疫规划信息系统优化策略,评价其优化效果。方法以郑州市免疫规划信息系统优化升级并入河南省免疫规划信息系统为实例,运用定性(专家评价法)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评估系统优化效果。其中,定量评价包括预防接种单位满意度调查和数据质量评价。数据质量评价指标包括预防接种重复档案率、主动迁出率、实名接种率、同一疫苗剂次重复率和超剂次接种率,满意度调查对象为郑州市常规预防接种门诊、产科接种点和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门诊共474家。结果郑州市免疫规划信息系统执行优化策略,系统优化后数据完整、准确、安全。与优化前相比,接种单位对优化后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一致性的满意度均超过90.00%。优化后重复档案率、主动迁出率、同一疫苗剂次重复率和超剂次接种率分别为0.08/万、3.32%、0.02/万、0.18%,低于系统优化前的20.09/万、5.28%、0.52/万、0.49%;优化后实名接种率为98.77%,高于优化前的60.63%。结论郑州市免疫规划信息系统优化是一次成功实践,建议积极推动全国各级免疫规划信息系统优化互通,提高免疫服务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接种 信息系统优化 免疫规划 数据质量
原文传递
运用集中度和圆形分布法分析河南省焦作市流行性感冒季节性特征
20
作者 任宝红 原跃礼 +1 位作者 李化荣 王军 现代疾病预防控制 2025年第2期129-133,共5页
目的分析焦作市哨点医院流行性感冒(流感)病原学的季节性特征,为焦作市的流感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中导出2014—2023年焦作市哨点医院流感病原学监测数据,采用集中度和圆形分布法描述性分析流感季节性特征。结... 目的分析焦作市哨点医院流行性感冒(流感)病原学的季节性特征,为焦作市的流感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中导出2014—2023年焦作市哨点医院流感病原学监测数据,采用集中度和圆形分布法描述性分析流感季节性特征。结果2014—2023年焦作市哨点医院采集的7577份流感样病例(ILI)咽拭子标本中,检出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标本1317份,阳性检出率为17.38%;流感病毒阳性检出率的集中度(M)为0.578,各年度M值的范围为0.306~0.977,显示发病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圆形分布法结果显示,集中趋势(r)为0.585,发病高峰日为2月3日,流行高峰期为12月5日至次年4月4日(Z=44.866,P<0.05);M和集中趋势(r)高度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为1.000,P<0.05);10年间甲型H1N1、甲型H3N2和乙型流感三种型别交替占优。结论焦作市流感活动高峰主要出现在冬春季,不同型别交替出现,应在流感高峰期来临前落实防控措施,最大限度降低流感流行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感冒 病原学 集中度 圆形分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