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426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卷取温度对铁道车辆用高耐候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影响
1
作者 何博 汪飞 +4 位作者 郭锐 胡学文 王海波 牟祖茂 潘红波 现代交通与冶金材料 2025年第1期43-47,共5页
通过中试热轧试验、拉伸试验机、维氏硬度计、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研究了卷取温度对高耐候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卷取温度显著影响高耐候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卷取温度由540℃提高到700... 通过中试热轧试验、拉伸试验机、维氏硬度计、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研究了卷取温度对高耐候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卷取温度显著影响高耐候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卷取温度由540℃提高到700℃,屈服强度下降189 MPa,抗拉强度下降228 MPa,延伸率提高9.5%,HV_(0.5)降低57。卷取温度为540℃和620℃时,显微组织均为准多边形铁素体和粒状贝氏体,粒状贝氏体体积分数分别为42.7%和26%。随着粒状贝氏体体积分数增加,高耐候钢的强度显著提高,延伸率大幅下降。在卷取温度为700℃时,显微组织为准多边形铁素体和沿晶界弥散分布的颗粒状碳化物,试验钢板具有优异的强塑性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耐候钢 铁道车辆 高Cr含量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4钛合金钎焊界面组织及力学性能研究
2
作者 张丽霞 丁彦华 +6 位作者 朱鑫鑫 张博彧 孙湛 常青 张博 钟素娟 龙伟民 现代交通与冶金材料 2025年第2期91-97,共7页
为了保证钛合金板翅式换热器中接头的高温强度要求,本文设计并制备了Ti_(23.75)Zr_(23.75)Ni_(23.75)Cu_(23.75)Sn_(5)高熵非晶钎料,并利用所制备钎料对TC4钛合金进行真空钎焊,对不同工艺参数下接头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 为了保证钛合金板翅式换热器中接头的高温强度要求,本文设计并制备了Ti_(23.75)Zr_(23.75)Ni_(23.75)Cu_(23.75)Sn_(5)高熵非晶钎料,并利用所制备钎料对TC4钛合金进行真空钎焊,对不同工艺参数下接头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930℃/10 min的工艺条件下接头的组织主要由(Ti,Zr)_(2)(Ni,Cu)和少量的Zr_(5)Sn_(3)金属间化合物、α-Ti+(Ti,Zr)_(2)(Ni,Cu)共析组织及针状α-Ti组成;随着钎焊温度的升高,元素扩散更加充分,焊缝内部的脆性化合物相逐渐消失,形成以针状α-Ti为主的焊缝组织。随着保温时间延长,接头组织内部的针状α-Ti逐渐生长,保温时间过长会造成α-Ti组织粗大,对接头强度有害,970℃/30 min工艺条件下,最高室温抗剪强度与450℃高温抗剪强度分别为494 MPa与408 MPa;(Ti,Zr)_(2)(Ni,Cu)脆性相是接头的薄弱环节,接头断裂形式为脆性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4钛合金 高熵非晶钎料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AI赋能金属材料行业融合创新
3
作者 王国栋 吴思炜 王凤辉 现代交通与冶金材料 2025年第2期1-6,15,共7页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全球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本文探讨了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技术在金属材料行业的应用实践,特别是在钢铁行业的融合创新中的作用。通过分析AIGC技术的特点和优势,提出将AIGC技术与实体经济结合的策略,探讨...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全球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本文探讨了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技术在金属材料行业的应用实践,特别是在钢铁行业的融合创新中的作用。通过分析AIGC技术的特点和优势,提出将AIGC技术与实体经济结合的策略,探讨了AI技术对金属材料行业融合创新的多维度赋能,涵盖产业链协同、绿色可持续发展、知识传承与创新等方面,以助力钢铁行业的升级换代和新质生产力的打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生成式AI 融合创新 工艺优化 质量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自由度简化模型的漂浮体系斜拉桥电涡流阻尼振震双控性能研究
4
作者 牛华伟 徐继祥 +3 位作者 鲁家斌 周家刚 何超 陈政清 现代交通与冶金材料 2025年第1期2-8,21,共8页
针对漂浮体系斜拉桥进行振震双控设计时所要面临的复杂建模和参数设计问题,提出了一种纵向运动的简化单自由度模型,并利用加劲梁梁端实测数据对简化模型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最终基于简化单自由度模型对漂浮体系斜拉桥开展电涡流阻尼振... 针对漂浮体系斜拉桥进行振震双控设计时所要面临的复杂建模和参数设计问题,提出了一种纵向运动的简化单自由度模型,并利用加劲梁梁端实测数据对简化模型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最终基于简化单自由度模型对漂浮体系斜拉桥开展电涡流阻尼振震双控研究。结果表明,漂浮体系斜拉桥纵向往复运动的动力特性表现以一阶纵飘模态为主,基于此提出的简化单自由度模型能够合理反映漂浮体系斜拉桥加劲梁在外界动荷载作用下的纵向运动响应,采用简化模型进行漂浮体系斜拉桥纵向运动振震双控设计可以满足工程要求。此外,电涡流阻尼器可以替代液体黏滞阻尼器对漂浮体系斜拉桥进行振震双控,且电涡流阻尼器的控制效果随着阻尼系数的提高呈增长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震双控 斜拉桥 漂浮体系 电涡流阻尼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奥氏体温度下22MnB5热成形钢连续冷却转变规律研究
5
作者 陈志美 卢茜倩 +4 位作者 谷海容 周世龙 刘永刚 魏海莲 潘红波 现代交通与冶金材料 2025年第1期53-61,共9页
为探讨22MnB5热成形过程中的组织演变规律,对其热成形过程组织与性能进行调控处理,采用热膨胀法研究了22MnB5热成形钢在不同奥氏体化温度(850℃,900℃,950℃)和不同冷却速率下的连续冷却相变行为,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与维氏硬度计... 为探讨22MnB5热成形过程中的组织演变规律,对其热成形过程组织与性能进行调控处理,采用热膨胀法研究了22MnB5热成形钢在不同奥氏体化温度(850℃,900℃,950℃)和不同冷却速率下的连续冷却相变行为,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与维氏硬度计对其组织与显微硬度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奥氏体化温度对22MnB5相变规律与性能影响较大,低温奥氏体化有利于中高温扩散型相变发生,铁素体与珠光体转变覆盖冷速范围广;随奥氏体化温度的升高,实验钢各相变向“右”移动,铁素体与珠光体转变区域缩小,发生贝氏体与马氏体相变临界冷却速率减小。低冷却速率条件下,奥氏体化温度对实验钢的硬度影响不大,硬度值为170~185 HV_(0.5);高冷却速率条件下,奥氏体化温度对实验钢的硬度影响显著,20℃/s条件下,硬度值由850℃奥氏体化的299.4 HV_(0.5)增加至950℃奥氏体化的437.7 HV_(0.5)。在900℃奥氏体化且以较高冷却速率进行冷却,获得细小马氏体(或含极少量细小铁素体)组织,此时强度与塑性(冷弯角)匹配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成形钢 奥氏体化温度 连续冷却转变 微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点云配准的钢箱梁数字化拼装方法
6
作者 王操 张子瑜 +3 位作者 吴军 梁钱 吉伯海 傅中秋 现代交通与冶金材料 2025年第1期15-21,共7页
基于全站仪检测结果修正钢箱梁模型并生成对应三维点云模型,利用RANSAC聚类算法,实现钢箱梁的拼接控制截面点云数据提取,并通过利用边缘准则(Angle Criterion)算法实现截面点云的边缘提取。结合拼接控制点集的快速四点一致配准(4PCS)和... 基于全站仪检测结果修正钢箱梁模型并生成对应三维点云模型,利用RANSAC聚类算法,实现钢箱梁的拼接控制截面点云数据提取,并通过利用边缘准则(Angle Criterion)算法实现截面点云的边缘提取。结合拼接控制点集的快速四点一致配准(4PCS)和快速全局配准(FGR)算法,完成钢箱梁拼接的配准拼装。结合实验室试验,通过拼装具有典型钢箱梁特征的钢结构试件,验证了本文提出钢箱梁智能化虚拟预拼装方法的精度和可行性。通过对比实体预拼装与虚拟预拼装在拼装效率和检测结果上的差异,分析了基于三维点云的装配式钢箱梁虚拟预拼装方法的诸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箱梁 三维激光扫描 智能化 虚拟预拼装 三维点云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H36船板钢变形抗力模型研究
7
作者 刘健 毛柄勋 +3 位作者 端木怡超 苗雨川 付斌 黎雨 现代交通与冶金材料 2025年第1期68-75,84,共9页
通过热模拟压缩试验,获得了AH36船板钢的高温流动应力曲线,分析了变形温度、应变速率及应变对变形抗力的影响。分别采用Arrhenius模型、周纪华-管克智模型、Hensel⁃Spittel模型、美坂佳助改良模型和井上胜郎模型,建立AH36船板钢的变形... 通过热模拟压缩试验,获得了AH36船板钢的高温流动应力曲线,分析了变形温度、应变速率及应变对变形抗力的影响。分别采用Arrhenius模型、周纪华-管克智模型、Hensel⁃Spittel模型、美坂佳助改良模型和井上胜郎模型,建立AH36船板钢的变形抗力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周纪华-管克智模型和Arrhenius模型相对于其他几种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板钢 热压缩 流变应力 变形抗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视觉的钢箱梁疲劳裂纹形态识别方法
8
作者 孙洪滨 刘宇航 +2 位作者 范凌泰 袁周致远 吉伯海 现代交通与冶金材料 2025年第1期29-33,52,共6页
针对疲劳裂纹人工巡检效率低、漏检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Unet网络的疲劳裂纹识别模型ResUnet。ResUnet模型保留了编码-解码对称结构,在编码部分引入残差模块,解码部分保留传统Unet中对特征图记性上采样-堆叠的计算方式,融合图像低级和高... 针对疲劳裂纹人工巡检效率低、漏检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Unet网络的疲劳裂纹识别模型ResUnet。ResUnet模型保留了编码-解码对称结构,在编码部分引入残差模块,解码部分保留传统Unet中对特征图记性上采样-堆叠的计算方式,融合图像低级和高级特征,提升裂纹识别精度。分析了ResUnet识别模型的训练及识别指标,建立并对比了18,34,50层残差块模型以及传统Unet模型的裂纹识别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模型有优异性能,训练过程中损失函数值在270epoch开始趋于收敛,平均交并比最高为80.1%,类别像素平均准确率最高为86.9%;在裂纹图片分割测试中,50层残差块模型与34层、18层以及Unet三种模型相比,MIoU与MPA处于四种模型最高值,并消除了其余三种模型在分割中出现的噪点及裂纹中断等现象,表明本文提出的模型有更高识别精度及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疲劳裂纹 特征识别 深度学习 ResUn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结构腐蚀损伤的点云局部曲面重构检测方法
9
作者 汪炜 任浩 +2 位作者 张子瑜 傅中秋 吉伯海 现代交通与冶金材料 2025年第1期34-41,共8页
为高效检测钢结构中的腐蚀损伤,提出了一种钢结构腐蚀损伤的点云局部曲面重构检测方法。该方法利用统计滤波算法与ICP算法实现点云数据的降噪与配准,根据待检测钢结构点云数据与标准点云模型间的空间关系检测腐蚀范围及深度。除此之外,... 为高效检测钢结构中的腐蚀损伤,提出了一种钢结构腐蚀损伤的点云局部曲面重构检测方法。该方法利用统计滤波算法与ICP算法实现点云数据的降噪与配准,根据待检测钢结构点云数据与标准点云模型间的空间关系检测腐蚀范围及深度。除此之外,建立了一种基于邻域搜索的腐蚀类型判断方法,并提出利用K⁃means聚类与Delaunay三角拓扑计算腐蚀损伤面积。通过数值模拟对所提出检测方法进行了精度测试,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检测得到的腐蚀范围边界的最大偏差小于1 mm,平均腐蚀深度计算误差低于2%。同时,所提出点云腐蚀类型判断方法的准确率超过98%,腐蚀面积的计算误差低于3%。通过试验进一步验证了所提检测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结构腐蚀 激光点云 检测方法 精度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硅镀层结构对22MnB5热冲压钢高温摩擦系数的影响
10
作者 陈新宇 孙正启 +3 位作者 周澍 杨达朋 戚宇彤 易红亮 现代交通与冶金材料 2025年第2期98-104,共7页
使用高温摩擦设备对热冲压生产中常用的22MnB5铝硅镀层板进行了高温摩擦系数测试,分析了镀层的摩擦磨损机制,研究了镀层结构对高温摩擦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Al-Si镀层在高温下同时发生磨粒磨损与黏着磨损,但该作用只发生于镀层的表面... 使用高温摩擦设备对热冲压生产中常用的22MnB5铝硅镀层板进行了高温摩擦系数测试,分析了镀层的摩擦磨损机制,研究了镀层结构对高温摩擦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Al-Si镀层在高温下同时发生磨粒磨损与黏着磨损,但该作用只发生于镀层的表面。镀层结构对AS25/25与AS75/75的表面粗糙度无明显影响,Al-Si镀层的表层相是影响高温摩擦系数的关键因素。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由于表层相对软韧的FeAl相占比增加,导致了高温摩擦系数的增大,因此实际生产中加热时间不宜过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Si镀层 22MnB5 热冲压 摩擦系数 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面能理论评价钢渣粗集料-沥青黏附性
11
作者 胡培琦 安伟亮 陈先华 现代交通与冶金材料 2025年第1期109-114,共6页
为了探究钢渣集料与沥青界面间的黏附性能,基于表面能理论分别对钢渣、玄武岩和石灰岩与沥青界面黏附性能进行测定,并通过传统水浸法进行试验验证。结果显示钢渣的黏附功相对较大,且与传统水浸法的沥青剥落率指标评价结果一致,3种集料... 为了探究钢渣集料与沥青界面间的黏附性能,基于表面能理论分别对钢渣、玄武岩和石灰岩与沥青界面黏附性能进行测定,并通过传统水浸法进行试验验证。结果显示钢渣的黏附功相对较大,且与传统水浸法的沥青剥落率指标评价结果一致,3种集料的黏附性能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钢渣、玄武岩、石灰岩。通过建立表面能与传统水浸法评价指标间的关系进一步验证了基于表面能理论评价黏附性的可靠性,且表面能法可以作为定量分析集料与沥青黏附性能的试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钢渣 黏附性 沥青剥落率 表面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Zn‑Mg‑Cu系铝合金性能优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
作者 周莲 李发国 张佼 现代交通与冶金材料 2025年第1期94-108,122,共16页
Al⁃Zn⁃Mg⁃Cu系铝合金作为一种轻质高强结构材料,兼具优异的耐腐蚀能力和热加工性能,在航空工业中占据重要地位。热处理一直是Al⁃Zn⁃Mg⁃Cu系铝合金的研究重点,对提升合金强度、韧性和腐蚀性能的优化匹配发挥着巨大作用。新的制备技术能... Al⁃Zn⁃Mg⁃Cu系铝合金作为一种轻质高强结构材料,兼具优异的耐腐蚀能力和热加工性能,在航空工业中占据重要地位。热处理一直是Al⁃Zn⁃Mg⁃Cu系铝合金的研究重点,对提升合金强度、韧性和腐蚀性能的优化匹配发挥着巨大作用。新的制备技术能够突破传统合金化和热处理的局限,为提升Al⁃Zn⁃Mg⁃Cu系铝合金的综合性能提供新的路径,计算材料学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合金的成分设计和工艺优化。本文介绍了热处理、增材制造技术及计算材料学对Al⁃Zn⁃Mg⁃Cu系铝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n⁃Mg⁃Cu 热处理 增材制造 计算材料学 性能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火工艺对Fe‑23Mn‑4.72Al‑0.6C TWIP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陈佳佳 王井玲 +3 位作者 武翔翔 张浩 胡志姗 代永娟 现代交通与冶金材料 2025年第1期48-52,共5页
以冷轧Fe‑23Mn‑4.72Al‑0.6C钢为研究对象,通过室温拉伸、光学显微镜(OM)、透射电镜(TEM)等实验手段,研究了不同退火工艺制度对实验钢力学性能和获得纳米孪晶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钢在600℃退火时,主要为变形组织;随着温度升高到750℃,... 以冷轧Fe‑23Mn‑4.72Al‑0.6C钢为研究对象,通过室温拉伸、光学显微镜(OM)、透射电镜(TEM)等实验手段,研究了不同退火工艺制度对实验钢力学性能和获得纳米孪晶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钢在600℃退火时,主要为变形组织;随着温度升高到750℃,生成等轴晶粒和存在部分退火孪晶。实验钢625℃退火保温1 min时再结晶程度低,组织中存在高密度的位错;保温15 min时再结晶晶粒内部出现退火孪晶,小于1μm的晶粒数量是总数量的91.5%,平均晶粒尺寸约500 nm。实验钢经过625℃退火保温15 min可获得细小的退火纳米孪晶和部分变形的纳米孪晶组织,使实验钢获得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孪晶诱导塑性钢 退火工艺 纳米孪晶 晶粒尺寸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STM神经网络的跨江大桥节假日短时流量预测
14
作者 雷怡 王乐言 +2 位作者 钱品政 王博 张健 现代交通与冶金材料 2025年第1期76-84,共9页
对节假日跨江大桥进行短时流量预测,有利于对流量进行更好的监控和管理。运用层次聚类法对流量进行时间类型划分,通过Spearman系数法选取合适的预测因子,提出节假日的波动系数,并对节假日和非节假日流量进行关联分析。构建了基于LSTM神... 对节假日跨江大桥进行短时流量预测,有利于对流量进行更好的监控和管理。运用层次聚类法对流量进行时间类型划分,通过Spearman系数法选取合适的预测因子,提出节假日的波动系数,并对节假日和非节假日流量进行关联分析。构建了基于LSTM神经网络的流量短时预测模型,将节假日流量预测问题转换成为非节假日流量预测问题和节假日与非节假日流量之间的关联问题。根据润扬大桥节假日的真实流量数据,对方法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预测精度均大于90%,验证了所提出预测方法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预测 跨江大桥 节假日 关联性分析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结晶退火对304/Q235复合圆钢疲劳性能和耐蚀性能的影响
15
作者 郑燮欣 杨欣妍 +3 位作者 李璐妍 杭鹏威 花常进 丁毅 现代交通与冶金材料 2025年第2期112-116,122,共6页
本文使用热轧复合制备了304/Q235复合圆钢,通过金相分析、硬度测试以及旋转弯曲疲劳试验,对复合圆钢的微观结构,力学和疲劳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SEM对疲劳断口微观形貌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研究了复合圆钢疲劳断裂的机理;采用电化学测试对... 本文使用热轧复合制备了304/Q235复合圆钢,通过金相分析、硬度测试以及旋转弯曲疲劳试验,对复合圆钢的微观结构,力学和疲劳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SEM对疲劳断口微观形貌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研究了复合圆钢疲劳断裂的机理;采用电化学测试对其进行了腐蚀性能测试。在弯曲应力360 MPa下,热轧态304/Q235循环次数平均为9.4万次。退火态304/Q235疲劳寿命最高,平均高达14.8万次。退火态Q235的循环次数最低,仅为4.3万次,可见与不锈钢复合后,材料的疲劳性能得到巨大提升。热轧态304/Q235其不锈钢覆层仍具有良好的耐蚀性,而退火态304/Q235在热处理过程中存在晶间敏化现象,导致其耐蚀性能略有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圆钢 微观形貌 疲劳性能 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完备出行数据的多天活动-出行链需求建模
16
作者 安东 黄东浩 +1 位作者 戴琦 李大韦 现代交通与冶金材料 2025年第2期75-83,共9页
本文利用小样本的单日出行调查数据为多天的不完备手机信令出行链补全出行目的及个人属性信息,并基于补全后的数据建立了多天活动-出行需求模型。然后利用补全后的数据,搭建多日活动-出行链模型框架,在考虑了相邻多天中活动安排相关性... 本文利用小样本的单日出行调查数据为多天的不完备手机信令出行链补全出行目的及个人属性信息,并基于补全后的数据建立了多天活动-出行需求模型。然后利用补全后的数据,搭建多日活动-出行链模型框架,在考虑了相邻多天中活动安排相关性的情况下,模拟了个体的活动参与决策过程,分析了影响居民活动和出行需求的特征因素。模拟仿真居民一周内各天的活动-出行安排。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较为准确地预测个体一周内的出行行为,有效反映出城市居民出行行为在工作日与周末的差异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需求模型 活动-出行链建模 不完备数据 生成对抗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脉冲处理对高强度热轧马氏体钢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17
作者 罗茜 刘俊 +1 位作者 陈波 涂益友 现代交通与冶金材料 2025年第2期105-111,共7页
为了探究电脉冲处理对以马氏体为基体的第三代先进高强度钢(Advanced High Strength Steels,AHSS)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本文采用低碳热轧钢板作为原材料。经过奥氏体化并水淬后,进行不同电流密度的电脉冲处理。通过万能电子试验机... 为了探究电脉冲处理对以马氏体为基体的第三代先进高强度钢(Advanced High Strength Steels,AHSS)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本文采用低碳热轧钢板作为原材料。经过奥氏体化并水淬后,进行不同电流密度的电脉冲处理。通过万能电子试验机测试力学性能,通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表征试样微观组织。结果表明,电流密度为12.03 A/mm^(2)时,出现共格相,抗拉强度达1464MPa;电流密度为19.52 A/mm^(2)时,晶界处析出ε-碳化物,晶内析出M6C型碳化物,抗拉强度达1402MPa,延伸率提升至12.6%;电流密度为27.76A/mm~2时,马氏体分解并发生回复再结晶,抗拉强度降低至924 MPa,出现屈服平台,延伸率达15.5%。可见电脉冲处理能有效促进原子扩散和碳化物脱溶沉淀,其热效应与非热效应的耦合影响,使位错缠结和塞积群重新开动,延缓晶界在应力作用下发生弯曲,从而改善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脉冲处理 第三代AHSS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建设评价与物流发展策略研究
18
作者 边迎迎 陈治霖 +1 位作者 戴建平 胡鸿韬 现代交通与冶金材料 2025年第2期62-67,共6页
为了进一步搭建物流枢纽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精准定位影响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以经济基础和现有物流条件为基础,构建两级物流枢纽承载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修正的熵权法建立评价模型,以常州市为例,评价分析常... 为了进一步搭建物流枢纽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精准定位影响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以经济基础和现有物流条件为基础,构建两级物流枢纽承载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修正的熵权法建立评价模型,以常州市为例,评价分析常州市成为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和“长三角中轴枢纽”的潜力。根据评价分析结果,制定具体的发展策略和保障措施,为常州市的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建设和“长三角中轴枢纽”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物流发展策略 评价指标体系 熵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征稿启事
19
现代交通与冶金材料 2025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现代交通与冶金材料》是由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主管,江苏省综合交通运输学会、江苏省金属学会主办,东南大学、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协办的学术期刊,旨在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与冶金材料领域科技创新的窗ロ阵地和学术思想交流的重要平台... 《现代交通与冶金材料》是由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主管,江苏省综合交通运输学会、江苏省金属学会主办,东南大学、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协办的学术期刊,旨在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与冶金材料领域科技创新的窗ロ阵地和学术思想交流的重要平台,开展跨学科上下游产业链技术研讨活动,实现供需信息互通,推动“需求、研发、应用、反馈、再研发、提升良性循环,推动产业集群创新发展,打造具有国际视野和业内影响力的核心期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需信息 上下游产业链 科学技术协会 综合交通运输 良性循环 冶金材料 金属学会 学术思想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浮车辆安全优化与材料应用技术研究
20
作者 张文跃 现代交通与冶金材料 2025年第2期7-7,共1页
在轨道交通绿色化、智能化发展浪潮中,磁浮交通技术作为现代交通领域的重要突破方向,其系统安全优化、核心技术创新与材料科学进步呈现深度交融态势。本专题聚焦磁浮列车全生命周期中的系统优化与关键材料问题,汇集五篇前沿研究成果,构... 在轨道交通绿色化、智能化发展浪潮中,磁浮交通技术作为现代交通领域的重要突破方向,其系统安全优化、核心技术创新与材料科学进步呈现深度交融态势。本专题聚焦磁浮列车全生命周期中的系统优化与关键材料问题,汇集五篇前沿研究成果,构建了从基础部件创新到运营安全保障的完整技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浮列车 磁浮交通 轨道交通 磁浮车辆 安全优化 基础部件 系统优化 全生命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