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油田压裂液无害化处理实验研究
被引量:52
- 1
-
-
作者
万里平
李治平
王传军
邱杰
-
机构
西南石油学院研究生院
河南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油厂
-
出处
《河南石油》
CAS
2002年第6期39-42,共4页
-
文摘
压裂液由于所加添加剂种类繁多,且有机成分复杂,使CODcr值的降解难度增大。以河南油田探井压裂返排液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室内实验,确定了“混凝—氧化—Fe/C微电解—H2O2/Fe2+催化氧化—活性炭吸附”五步法处理工艺,并将其用于处理其它油井的压裂返排液。实践证明,该处理工艺流程简单、处理效果较好。
-
关键词
油田
压裂液
无害化处理
实验
研究
混凝
氧化
微电解
活性炭吸附
-
Keywords
fracturing fluid treatment,coagulation,oxidization,micro electrolysis,active carbon adsorption,ex-periment
-
分类号
TE357.1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
-
题名断层封闭机理及其封闭性识别方法
被引量:17
- 2
-
-
作者
张吉
张烈辉
杨辉廷
南力亚
-
机构
西南石油学院
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油厂
-
出处
《河南石油》
CAS
2003年第3期7-9,18,共4页
-
基金
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资助 (TRAPOYT)
-
文摘
断层封闭性对油气勘探与开发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确定断层的封闭性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由于断层封闭的复杂性 ,目前还没有一种能解释各种断层封闭性的通用方法。为此 ,在分析断层封闭性机理的基础上 ,较全面地总结了国内外确定断层封闭性的方法 ,并作简要的比较和评述。最后认为 ,在实际分析一条断层的封闭性时 ,应首先确定该区块影响断层封闭性的主要地质因素 ,然后根据实际资料 ,运用多种方法、多种资料 ,相互印证 ,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
关键词
封闭性
断层
方法
识别
机理
-
分类号
TE112.31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
-
题名油气田结垢预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 3
-
-
作者
蒋伟
郑云萍
司先锋
张川东
蔡如意
-
机构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天然气研究院
西南石油大学
四川天驰油建公司
中国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油厂
-
出处
《河南石油》
CAS
2006年第2期78-80,共3页
-
基金
四川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资助(SZD0416)
-
文摘
主要介绍了针对碳酸盐、硫酸盐垢及混合垢的预测模型及适用范围,同时也指出了各种预测方法优缺点及结垢预测技术研究的发展方向。指出各油气田应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结垢因素,弄清结垢机理,建立准确的预测模型,有针对性地选用相应的结垢预测技术,为防垢、除垢提供理论根据。
-
关键词
油田开发
结垢机理
预测
模型
建议
-
分类号
TE35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
-
题名塔中地区早海西期风化壳古地貌特征
被引量:14
- 4
-
-
作者
田纳新
徐国强
胡志方
胡俊卿
唐红荣
-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
河南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
出处
《河南石油》
CAS
2004年第1期1-3,75,共3页
-
文摘
塔中古隆起奠基于早奥陶世末 ,定型于早海西期末 ,是塔里木盆地寻找古生代海相碳酸盐岩岩溶型油气田的重要隆起区之一。通过厚度法对古地貌恢复 ,塔中地区早海西期风化壳表现为中高 (古隆起 ) ,南北低 (坳陷 ) ,东高西低。下奥陶统碳酸盐岩风化壳出露范围主要在断褶构造的高隆起部位 ,呈小块 (潜山 )或带状 (潜山带 )分布 ,单个区块面积较小 ,连片程度差。
-
关键词
塔中地区
早海西期
古隆起
古地貌
-
分类号
P531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
-
题名就地CO_2技术室内研究
被引量:9
- 5
-
-
作者
林波
蒲万芬
赵金洲
徐晓峰
刁素
徐浩
-
机构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学院
吐哈油田钻采工艺研究院
-
出处
《河南石油》
CAS
2005年第6期75-77,共3页
-
文摘
目前,CO_2驱被认为是提高采收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制约其应用的主要因素就是气源问题,以及腐蚀、安全和环境影响等。就地CO_2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和其他制约因素。主要进行了就地CO_2技术的基础性研究,优选出适应性强、经济可行的方法,并通过膨胀、驱油实验对其效果进行了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就地CO_2技术具有较好的膨胀原油效果及驱油效果,采收率可提高10%左右。
-
关键词
就地CO2
机理
降粘
膨胀
驱油
采收率
-
分类号
TE357.4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
-
题名压裂井裂缝导流能力研究
被引量:15
- 6
-
-
作者
任勇
郭建春
赵金洲
邱蜀峰
-
机构
西南石油学院研究生院
西南石油学院石油工程学院
-
出处
《河南石油》
CAS
2005年第1期46-48,共3页
-
文摘
裂缝导流能力是水力压裂中一个重要的设计参数。在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着重考虑了裂缝导流能力随着时间和缝长的变化,建立了模拟压裂井裂缝导流能力的二维单相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数值求解。通过给出的实例计算,从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模型的实用性和可行性,对准确认识裂缝导流能力、完善压裂设计、优化油气井的增产措施都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
关键词
水力压裂
裂缝导流能力
模型
数值计算
-
分类号
TE357.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
-
题名疏水缔合聚合物(AP-P4)交联体系研究
被引量:10
- 7
-
-
作者
吴优
叶仲斌
张智
史雪枝
赵文森
陈艳辉
-
机构
西南石油学院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石化西南分公司川西采输处
-
出处
《河南石油》
CAS
2005年第5期36-37,40,共3页
-
文摘
疏水缔合聚合物与普通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比较,具有更好的增粘效果和抗高温、抗盐能力以及很好的调驱效果。为了进一步提高调驱能力,实验室开展了AP型聚合物低度交联的调驱体系研究。介绍了AP-P4低度交联体系配方的优选,探讨了影响交联体系性能的各种因素,优化筛选出了交联体系配方。
-
关键词
弱凝胶
疏水缔合聚合物
交联体系
调驱
-
Keywords
weak gel, hydrophobic associated polymer, crosslinked system, oil displacement and profile control
-
分类号
TE357.43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
-
题名大斜度井举升泵下入通过性计算
被引量:8
- 8
-
-
作者
罗井泉
蔡俊杰
周建生
魏淋生
吕瑞典
-
机构
河南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油厂
西南石油学院
-
出处
《河南石油》
CAS
2002年第2期40-42,共3页
-
文摘
大斜度井、水平井机采方式选择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井下举升泵能否通过造斜段。大斜度井可供选择的下泵位置有在垂直段安装,在造斜段安装、在稳斜段安装、在分支鼠洞井眼安装。给出了大斜度井、水平井举升泵通过性评判准则及计算方法,以电动潜油离心泵为例进行了不同狗腿度下通过性的计算。现场实践表明,该计算方法是可行的。
-
关键词
举升泵安装
大斜度井
水平井
通过性
计算
-
Keywords
installation of lift pump, highly deviated well, horizontal well, passing capacity, calculation
-
分类号
TE355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
-
题名碎屑岩储层次生孔隙形成机制及其勘探意义
被引量:12
- 9
-
-
作者
赵追
孙冲
张本书
-
机构
成都理工学院
河南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
出处
《河南石油》
CAS
2001年第2期11-14,共4页
-
文摘
次生孔隙在我国陆相湖盆碎屑岩储层中占有很大比例,主要类型有粒间溶孔、粒内溶孔、铸模孔、胶结物内溶孔和裂缝等.通过研究认为次生孔隙的形成机制有4种:(1)与有机质热演化有关;(2)与大气水渗滤作用有关;(3)与深部地质作用有关;(4)与构造作用有关.寻找次生孔隙发育带的方向为:①晚成岩阶段A亚期为主、次为B亚期的砂岩段中.②沉积间断面附近.③有深大超壳断裂活动区.次生孔隙形成机制的研究对焉耆盆地,泌阳凹陷的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
关键词
陆相盆地
碎屑岩储层
次生孔隙
形成机理
勘探意义
油气勘探
-
Keywords
terrestrial basin, elastic reservoir rock, secondary pelf e, mechanism, exploration significance
-
分类号
P618.130.8
[天文地球—矿床学]
TE1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
-
题名聚合物溶液宏观流变性研究
被引量:12
- 10
-
-
作者
唐金星
昌润珍
陈铁龙
-
机构
河南石油勘探局
西南石油学院
-
出处
《河南石油》
CAS
1996年第2期30-34,共5页
-
文摘
在较宽的剪切速率范围内,系统测试了3种特高分子量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聚合物溶液的宏观流变曲线,分析了聚合物的宏观流变特征及其随聚合物分子量及浓度、温度和压力的变化规律。用2参数的Powe—Law模型和4参数的Cross流变模型对所测得的流变数据进行拟合处理,确定了描述聚合物溶液宏观流变性的流变模型,建立了流变参数随浓度和温度变化的关系式。从而,为聚合物驱数值模拟、动态预测和矿场工程设计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
关键词
聚合物
溶液
流变性
流变模式
采油工程
-
Keywords
Polymer, Solution, Rheology, Rheological model
-
分类号
TE357.46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
-
题名天然气管线内腐蚀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 11
-
-
作者
梁平
唐柯
陶振春
赵改青
胡远慧
-
机构
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中航油重庆公司
河南石油勘探局
-
出处
《河南石油》
CAS
2000年第6期28-30,共3页
-
文摘
针对天然气管线内腐蚀的四种主要因素:H2S、CO2、缓蚀剂及水,建立了相应的数理统计中的单、双因素方差分析的数学模型,利用现场第一手资料及数据分析得到H2S,CO2、缓蚀剂、水及它们的组合对于管线内腐蚀所起的作用。根据分析得到的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天然气管线防腐方法及措施。
-
关键词
天然气管道
内腐蚀
防腐方法
缓蚀剂
硫化氢
-
Keywords
natural gas pipeline, internal corrosion, corrosion theory, data analysis
-
分类号
TE988.204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石油机械设备]
-
-
题名基于ANSYS的钻柱纵向振动有限元分析及应用
被引量:14
- 12
-
-
作者
魏水平
况雨春
夏宇文
-
机构
西南石油大学钻头实验室
-
出处
《河南石油》
CAS
2006年第1期66-68,共3页
-
文摘
根据动力学理论建立钻柱动力学振动方程。把钻柱看作一个弹性直杆,建立几何模型;通过ANSYS软件分析,得出钻柱纵向振动的特性以及减振器的安放位置对钻柱纵向振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减振器安装适当的位置,可以减少钻柱的纵向振动,从而减少和防止钻柱发生断、刺事故。
-
关键词
钻柱
纵向振动
有限元分析
减振器
激振频率
-
Keywords
drilling string, longitudinal vibration,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vibration absorber, vibration frequency
-
分类号
TE2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井工程]
-
-
题名砂西区块下干柴沟组下段储集层成岩作用
被引量:6
- 13
-
-
作者
谭开俊
吕锡敏
吴青鹏
牟中海
彭军
-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
西南石油学院
-
出处
《河南石油》
CAS
2005年第4期1-3,共3页
-
文摘
通过对砂西区块15口探井的综合研究,认为下干柴沟组下段储集层经历了一系列的成岩演化序列,现今处于晚成岩A2亚期。其成岩作用十分丰富,经历了压实、压溶、胶结和溶蚀等一系列成岩作用。其中对储层影响较大的主控成岩作用主要为压实、胶结和溶解作用。总体来说,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对储层中的孔隙度和渗透率破坏和影响较大,而碳酸盐、硬石膏、石膏胶结物的溶蚀是下干柴沟组下段储层物性变好的主要原因。
-
关键词
储集层
成岩作用
碳酸盐
砂西
-
Keywords
reservoir, diagenesis, carbonate, Shaxi
-
分类号
TE111.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
-
题名川东铁山地区飞仙关组鲕粒白云岩成因分析
被引量:11
- 14
-
-
作者
王身建
郑超
雷卞军
徐丹舟
-
机构
西南石油学院
重庆气矿地质研究所
-
出处
《河南石油》
CAS
2004年第6期13-14,66,共3页
-
文摘
白云岩化作用是川东铁山地区飞仙关组储层形成的关键因素 ,飞仙关组储层主要发育于白云岩中。通过岩心观察和显微照片 ,分析了鲕粒白云岩的成岩作用。系统地运用X—射线衍射、阴极发光、氧碳同位素等室内分析方法 ,对鲕粒白云岩的成因进行了判断。通过成岩作用研究、结合地球化学资料 ,得出铁山地区鲕粒白云岩的主体为混合水白云化成因。
-
关键词
铁山地区
飞仙关组
鲕粒白云岩
白云石化
成岩作用
-
分类号
TE111.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
-
题名多相管流中压降和持液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 15
-
-
作者
张友波
李长俊
杨静
-
机构
西南石油学院石油工程学院
-
出处
《河南石油》
CAS
2005年第2期55-57,i005,共4页
-
基金
四川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编号:SZD0416)
-
文摘
在多相管流中,影响压降的主要因素有温度、管径、管路粗糙度、气液相流量等,影响持液率的因素主 要有压力、管径、气液相流量等。针对高粘原油用不同的计算模型,编制了压降和持液率的软件进行了计 算,并结合具体的算例对压降和持液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
关键词
持液率
多相
高粘原油
压降
管流
中压
管径
液相
算例
粗糙度
-
Keywords
multiphase flow, drawdown, liquid holdup, influential factor, analysis
-
分类号
TE4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O359
[理学—流体力学]
-
-
题名考虑脱气的异常高压油藏产能模型研究
被引量:5
- 16
-
-
作者
邱蜀峰
郭建春
赵金洲
陈朝刚
罗天雨
-
机构
西南石油学院
-
出处
《河南石油》
CAS
2005年第3期35-37,i003,共4页
-
文摘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异常高压变形介质油藏的基本渗流规律出发,考虑了井底附近地层压力下降后渗透率下降对渗流的影响,同时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对油藏渗流的影响,也考虑了井底流压低于原油饱和压力时脱气对产能的影响,从而提出了一种考虑脱气的异常高压油藏产能新模型,可为对合理开发异常高压变形油藏的提供理论上的依据。利用该模型对储层不同压降水平下的产能进行考察,曲线呈现出明显的拐点,因此可确定不同平均地层压力下优化的最大生产压差。
-
关键词
异常高压油藏
启动压力梯度
脱气产能
井底流压
模型
-
Keywords
abnormally high pressure reservoir, start - up pressure gradient, degassing productivity, , bottom hole producing pressure, model
-
分类号
TE31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
-
题名支撑剂在三维裂缝中的运移分布计算
被引量:8
- 17
-
-
作者
郭大立
纪禄军
赵金洲
-
机构
西南石油学院
-
出处
《河南石油》
CAS
2001年第2期32-34,共3页
-
文摘
综合应用流体力学、渗流力学、输砂力学和流体热力学等理论,分析支撑剂在三维裂缝中的运移分布规律,建立了一会考虑缝高变化时支撑剂运移分布的数值计算模型,并利用该模型进行了实例计算。该模型和方法能满足三维压裂设计的工程计算需要。
-
关键词
油气层
水力压裂
三维裂缝
支撑剂
数值模型
运移分布规律
-
Keywords
hydrofracturing, 3- D, fracture, proppant, numerical model
-
分类号
TE357.1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
-
题名酸化工作液发展现状
被引量:24
- 18
-
-
作者
郭建春
陈朝刚
-
机构
西南石油学院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南石油学院研究生院
-
出处
《河南石油》
CAS
2004年第6期40-42,共3页
-
文摘
酸化工作液体质量的好坏可能决定油气井酸化增产措施的成败。酸化技术问世以来 ,人们不断尝试着将各种酸液体系用于施工。目前已发展完善了多种系列化的酸化工作液体系 ,可满足不同储层条件的施工需要。文中简介了酸岩反应机理 ,重点论述国内外酸化工作液体系和添加剂的发展现状。
-
关键词
增产措施
酸化施工
酸化工作液
酸岩反应机理
酸液添加剂
缓蚀剂
-
分类号
TE357.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
-
题名我国层序地层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被引量:5
- 19
-
-
作者
郭了萍
李登伟
彭军
李明和
-
机构
西南石油学院研究生院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学院
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
出处
《河南石油》
CAS
2005年第6期1-5,共5页
-
文摘
目前,定性的地质描述、宏观地质现象的追索、测井及地震地层的对比分析是层序地层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但定量化分析和微观测试的应用也已成为精细、准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的更高要求。因此,21世纪的层序地层学必将向微观、定量和高精度等三个方向发展。微观方向主要包括成岩层序地层、胶结物层序地层和同位素层序地层等;定量方向主要包括数学模型、计算机模拟技术和实验模拟等;高精度方向主要包括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高频层序地层学。同时,遗迹学、高分辨和高精度地震、高精度的测井技术、古地磁、X—衍射、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等新技术、新方法为现代层序地层学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保证,推动层序地层研究向更深和更高层次发展。
-
关键词
层序地层
微观化
定量化
高精度
新技术
应用
-
Keywords
sequence stratigraphy, microscope, quantification, high accuracy,new technology,application
-
分类号
TE111.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
-
题名高温高压下储层孔隙介质气体吸附等温线测试研究
被引量:4
- 20
-
-
作者
欧成华
易敏
李士伦
李青
-
机构
西南石油学院石油工程系
河南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油厂
-
出处
《河南石油》
CAS
2002年第6期26-28,共3页
-
基金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PLN0110)的部分成果
-
文摘
结合石油工业中常用的氦孔隙度仪和化工领域应用较为普遍的体积法气体吸附测试仪的优点,提出一种改进的固体介质气体吸附测量装置,其中,温度测控系统能实现室温15~100℃范围内温度的精确控制和测量,绝对不确定度≤±0.1℃;压力测试系统的绝对不确定度≤0.001MPa,能在0~60MPa的压力范围内对体系的压力进行精确测量;体积测试系统用于岩心气体的贮存和吸附,能对吸附死空间体积进行自我校准,并实现对直径为50mm、高度在50~200mm范围内的圆柱状岩心与各类单、多组分气体吸附体系等温吸附数据的精确测量。
-
关键词
高温高压
储层
孔隙介质
气体吸附
等温线
测试
研究
烃类气体
油气体系
-
Keywords
adsorption test,reservoir,porous medium,device
-
分类号
P618.130.2
[天文地球—矿床学]
T
[一般工业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