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561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然保护地役权法理探析
1
作者 朱志权 汪嘉婧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23-29,共7页
现行生态补偿机制低效、僵化日显,难以有效满足生态环境保护的迫切需求。而兼具公私双重属性的自然保护地役权,通过私法手段规制公法领域利益,为自然保护地建设开辟新路径。从必要性角度看,自然保护地内土地权属复杂,且生态保护与经济... 现行生态补偿机制低效、僵化日显,难以有效满足生态环境保护的迫切需求。而兼具公私双重属性的自然保护地役权,通过私法手段规制公法领域利益,为自然保护地建设开辟新路径。从必要性角度看,自然保护地内土地权属复杂,且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冲突日益加剧,使得构建自然保护地役权具有现实迫切性。从正当性角度看,该权利建构符合公平正义原则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发展趋势,并切合平等对话与共识构建的理性基础。从经济学和法学双重视角看,借助外部性内化和政府职能的有效运作,结合现有物权理论与法律框架,构建自然保护地役权在实践中具备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保护地役权 生态保护 公平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检验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浩然 姚德利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50-59,共10页
基于2012—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基准回归模型、中介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实证考察了新质生产力对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对绿色经济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提高研发强度与优化环境规制是... 基于2012—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基准回归模型、中介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实证考察了新质生产力对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对绿色经济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提高研发强度与优化环境规制是新质生产力推动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新质生产力对绿色经济发展的促进效应在东部和中部地区更为明显;绿色技术创新对新质生产力促进绿色经济发展的效应具有正向调节作用;新质生产力对绿色经济发展的作用受环境规制影响,呈现单一门槛效应,随着环境规制强度的提高,这种促进作用逐渐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绿色经济 研发强度 绿色技术 环境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炭资源型城市绿色城镇化水平测度及障碍因子研究
3
作者 王玉欣 崔兴文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67-75,共9页
为提升煤炭资源型城市绿色城镇化水平,破除“资源诅咒”,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采用熵值法测度37个煤炭资源型城市2012—2021年的绿色城镇化水平,并利用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以及障碍度模型分析其区域差异、动态演进特征以及障... 为提升煤炭资源型城市绿色城镇化水平,破除“资源诅咒”,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采用熵值法测度37个煤炭资源型城市2012—2021年的绿色城镇化水平,并利用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以及障碍度模型分析其区域差异、动态演进特征以及障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绿色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其中再生型城市发展最快,其次为成长型、成熟型和衰退型;在区域分布上,东部地区的发展水平高于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且区域差距呈现波动下降趋势;影响煤炭资源型城市绿色城镇化的主要障碍因子分别是人均GDP、科技支出占GDP比重和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资源型城市 绿色城镇化 区域差异 动态演进 障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城市韧性动态演化特征与阻力分析——以安徽省为例
4
作者 李梦雪 王建民 齐林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42-49,共8页
剖析城市韧性水平发展的变化趋势与内在逻辑,对于提升区域综合抵御风险能力、优化资源配置及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构建涵盖社会、经济、生态、制度及基础设施的复合系统评价框架,并以达到纳什均衡为目的,采用博弈论思想耦合熵... 剖析城市韧性水平发展的变化趋势与内在逻辑,对于提升区域综合抵御风险能力、优化资源配置及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构建涵盖社会、经济、生态、制度及基础设施的复合系统评价框架,并以达到纳什均衡为目的,采用博弈论思想耦合熵权法和CRITIC法计算各指标权重,同时结合核密度图、阻力模型及空间马尔可夫转移矩阵,探究安徽省城市韧性的时空分布特征、阻力因子及动态演变趋势。结果表明:安徽省城市韧性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合肥市韧性水平远高于其他城市;生态维度阻力占主导地位;未来安徽省城市韧性水平持续提升,邻域背景对城市韧性水平具有异质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韧性 博弈论 阻力因子 空间马尔可夫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地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与绿色发展协同研究
5
作者 邓佳欣 崔兴文 王灿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60-66,共7页
为探讨我国制造业在数字化转型中如何有效助力绿色发展,选取长三角地区制造业500强的164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采用客观尺度的评价指标,建立了企业数字化转型以及绿色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进行两者的关联度计算。结... 为探讨我国制造业在数字化转型中如何有效助力绿色发展,选取长三角地区制造业500强的164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采用客观尺度的评价指标,建立了企业数字化转型以及绿色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进行两者的关联度计算。结果表明:为了促进制造业的绿色发展,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应多关注其中的关联因素,尤其要重视数字化人才以及技术化创新水平。此外,企业性质及企业成立年限不同,影响因素也不相同,因此需针对企业自身情况进行重点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制造业 灰色关联分析 绿色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环境工程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6
作者 王仲旭 郑艳芬 +2 位作者 温娟 王滢 刘楠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88-94,共7页
高校担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课程教学中,对于培养适应当前社会需求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对环境工程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高校担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课程教学中,对于培养适应当前社会需求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对环境工程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在“专创融合”的驱动下,通过优化课程教学目标,调整课程内容,改革教学和考核方式,将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入课程教学中。实践证明,以“课程思政”为引领,采取项目式教学,以赛促教,校企合作,科研反哺等方式能够较好地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的有效结合,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创业 环境工程学 专创融合 教学改革 项目式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山市夏季大气过氧乙酰硝酸酯污染特征
7
作者 屈晓虎 崔志旺 +2 位作者 郭小龙 付国印 董浩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76-82,共7页
采用PAN在线分析仪对唐山市2023年8月1日—2023年9月30日的大气光化学污染状况进行观测,分析PAN浓度特征及其主要污染物的关系。结果显示:观测期间PAN日均体积分数为0.297×10^(-9)~7.650×10^(-9),典型天气PAN体积分数受温度... 采用PAN在线分析仪对唐山市2023年8月1日—2023年9月30日的大气光化学污染状况进行观测,分析PAN浓度特征及其主要污染物的关系。结果显示:观测期间PAN日均体积分数为0.297×10^(-9)~7.650×10^(-9),典型天气PAN体积分数受温度影响比较显著;唐山夏季PAN体积分数与北京、合肥、杭州、深圳等地观测结果处于同一水平,但相对较高;PAN与J(NO_(2))日变化趋势比较接近,略有区别;PAN与NO_(2)变化趋势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呈现较弱的线性关系;PAN与O_(3)体积分数变化规律相似,在夏季呈现比较类似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化学污染 过氧乙酰硝酸酯(PAN) 臭氧(O_(3)) NO_(2) 污染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敦煌地区水资源利用法律研究——以敦煌《水部式》残卷为例
8
作者 吕志祥 张培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5-22,共8页
基于敦煌法学的体系化研究,可以提炼出敦煌环境法的多个分支。其中,唐代敦煌水资源利用法律研究尤其值得关注。依循唐代敦煌水资源利用法律研究的路径,在既有历史背景下,通过对唐代敦煌地区水利法律文献《水部式》残卷的“法律制度”与... 基于敦煌法学的体系化研究,可以提炼出敦煌环境法的多个分支。其中,唐代敦煌水资源利用法律研究尤其值得关注。依循唐代敦煌水资源利用法律研究的路径,在既有历史背景下,通过对唐代敦煌地区水利法律文献《水部式》残卷的“法律制度”与“法律实践”的构成解析,研究唐代敦煌水资源利用法律的重要价值。同时,以敦煌水部式残卷为视角,借鉴唐代敦煌地区水资源利用法律实践的历史经验,更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促进当代水资源利用法律制度的创新,推动全球水资源治理进程,为应对全球水资源危机提供敦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敦煌 水资源利用 《水部式》残卷 敦煌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双碳”目标实现的逻辑、困境与路径
9
作者 华飞 叶舟 +2 位作者 姚有智 吴康 张忠亮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9-14,共6页
新质生产力本质上是绿色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与实现“双碳”目标具有内在的高度契合性。新质生产力从科技创新、产业转型、要素重组3个方面为“双碳”目标的实现赋能。现阶段实现“双碳”目标在研发投入、资源配备、协同配合等方面上... 新质生产力本质上是绿色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与实现“双碳”目标具有内在的高度契合性。新质生产力从科技创新、产业转型、要素重组3个方面为“双碳”目标的实现赋能。现阶段实现“双碳”目标在研发投入、资源配备、协同配合等方面上仍然面临着严峻的现实挑战,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与“双碳”目标高度契合,是“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推力。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双碳”目标实现的主要路径包括:加大研发投入,低碳技术强力赋能减排;强化配套保障,助推能源顺利转型升级;增加资源投入,加持产业绿色高效发展;加强协调执行,推进“双碳”政策有效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双碳”目标 绿色发展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众对环境治理责任认知的影响因素研究
10
作者 李金龙 孔倩雯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30-34,共5页
基于CGSS2021数据,以二元logit模型研究我国公众对环境治理责任认知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公众对环境治理责任认知倾向于政府主导;政治参与行为、年龄、政治面貌、地域对公众环境治理责任认知有显著负向影响;环保政策知晓度、环保支付... 基于CGSS2021数据,以二元logit模型研究我国公众对环境治理责任认知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公众对环境治理责任认知倾向于政府主导;政治参与行为、年龄、政治面貌、地域对公众环境治理责任认知有显著负向影响;环保政策知晓度、环保支付意愿、环保效能感对环境治理责任认知有显著正向影响。因此,要以人工智能驱动环境传播效能进阶,以ESG体系引导市场经济绿色消费,以环境教育激发环保参与内生动力,促使公众积极参与环境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治理责任 影响因素 环境传播 ESG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耦合协调及障碍度研究
11
作者 许静 胡西武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35-41,共7页
构建青海省生态保护和民生改善耦合协调指标体系,通过主客观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二者耦合协调度进行评估,通过障碍度模型识别出两者耦合协调的阻滞因素。结果表明:青海省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耦合协调水平预计在2025... 构建青海省生态保护和民生改善耦合协调指标体系,通过主客观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二者耦合协调度进行评估,通过障碍度模型识别出两者耦合协调的阻滞因素。结果表明:青海省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耦合协调水平预计在2025年达到优质协调、高水平状态;青海省面临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的多重障碍,预计到2025年,生态保护将成为主要障碍,障碍主要集中在生态、就业、医疗等领域,具体障碍因素包括城镇登记失业率、每千人口医师数、工业废气排放量、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和湿地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省 生态保护 民生改善 耦合协调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北地区土地利用碳排放的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
12
作者 李辉 简兴 +2 位作者 李安全 赵伟 陈鸿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基于皖北地区土地利用和化石能源消费数据,通过碳排放量测算等方法,剖析研究区土地利用碳排放时空特征,并运用地理探测器对其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耕地转出面积最大且耕地流失速度加快,大部分耕地变成了建设用地;2000—2020年皖... 基于皖北地区土地利用和化石能源消费数据,通过碳排放量测算等方法,剖析研究区土地利用碳排放时空特征,并运用地理探测器对其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耕地转出面积最大且耕地流失速度加快,大部分耕地变成了建设用地;2000—2020年皖北地区碳排放经历了先快速上升再缓慢上升两个阶段,建设用地是主要碳源;皖北地区碳排放量整体呈现“南北高,中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单因子探测中经济发展水平是主导因素,消费水平和产业结构的驱动作用较为显著。在交互作用中,人口规模与城镇化水平是碳排放增加的持续推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碳排放 时空特征 地理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道淤泥填埋场地污染评价
13
作者 路思恒 潘畅 俞志敏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83-87,共5页
为研究安徽某河道清淤底泥填埋场清运整平后场地污染现状,对原填埋区30个土壤样品8种重金属指标进行检测分析,采用现行土壤质量标准、单因子指数及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等方法进行环境风险评价,为污染场地治理及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分析表明... 为研究安徽某河道清淤底泥填埋场清运整平后场地污染现状,对原填埋区30个土壤样品8种重金属指标进行检测分析,采用现行土壤质量标准、单因子指数及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等方法进行环境风险评价,为污染场地治理及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分析表明:原淤泥填埋场地处于中度污染状态,但土壤中Cu、Zn、Pb、Cd、Cr、Hg、Ni、As检测浓度符合GB 36600—2018《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第二类用地风险筛选值及CJ/T 340—2016《绿化种植土壤》Ⅱ级标准;污染因子Hg是导致环境风险等级提级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淤泥填埋场 重金属 检测分析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阜阳市幸福河湖评价及障碍因子识别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兰 潘争伟 +2 位作者 邱海鹏 王德健 李鑫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58-63,共6页
从水资源供给、水资源利用、水环境治理、水生态环境、水经济发展5个方面出发,选取15个指标建立了幸福河湖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权法和TOPSIS模型对阜阳市2012—2021年的幸福河湖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采用障碍度模型识别了影响阜阳市幸... 从水资源供给、水资源利用、水环境治理、水生态环境、水经济发展5个方面出发,选取15个指标建立了幸福河湖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权法和TOPSIS模型对阜阳市2012—2021年的幸福河湖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采用障碍度模型识别了影响阜阳市幸福河湖的障碍因子。结果表明:阜阳市的幸福河湖建设情况在2012—2021年呈逐步增长趋势,影响幸福河湖的主要因素是水资源量、水资源利用及水生态环境情况。据此,结合阜阳市的水资源对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等方面,提出了优化阜阳市幸福河湖建设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幸福河湖评价 熵权法 TOPSIS 障碍因子识别 阜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工业科技创新、结构升级与碳排放效率协调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珂 宋夏云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7,共7页
通过熵值法、超效率SBM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灰色GM(1,1)预测模型分析浙江省工业科技创新、工业结构升级与工业碳排放效率的耦合协调水平。结果表明:浙江省工业科技创新、工业结构升级与工业碳排放效率三者的耦合协调度由濒临失调缓... 通过熵值法、超效率SBM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灰色GM(1,1)预测模型分析浙江省工业科技创新、工业结构升级与工业碳排放效率的耦合协调水平。结果表明:浙江省工业科技创新、工业结构升级与工业碳排放效率三者的耦合协调度由濒临失调缓慢地上升至初级协调,同时省内三者间高级别耦合协调城市数量较少且存在断档;制约三者耦合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工业科技创新和工业碳排放效率的耦合协调不足;预测期内三者耦合协调有所提升,但仍有4个城市未达到良好协调水平,现有耦合协调发展路径需优化。据此提出浙江省工业科技创新、工业结构升级与工业碳排放效率耦合协调提升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科技创新 工业结构升级 工业碳排放效率 耦合协调 灰色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环境修复责任司法适用困境及优化路径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萍 曾敏珍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23-29,共7页
生态环境修复责任作为一项新的责任承担方式,是对受损生态环境进行救济的重要手段。生态环境修复责任的功能和性质,决定了生态环境修复责任的重要地位。从立法和司法适用现状两个方面对生态环境修复责任问题进行总结,在立法方面存在立... 生态环境修复责任作为一项新的责任承担方式,是对受损生态环境进行救济的重要手段。生态环境修复责任的功能和性质,决定了生态环境修复责任的重要地位。从立法和司法适用现状两个方面对生态环境修复责任问题进行总结,在立法方面存在立法缺失,在司法适用方面存在受困于传统司法理念、资金规范体系不完善、执行机制力有不逮、监管体系不完善等实践障碍。着眼现状,可以通过采取将生态环境修复制度纳入环境法典编撰、践行生态恢复论、完善资金规范体系、优化执行机制及健全监管机制等方面的措施进行破解,从而践行生态环境修复的理念,谱写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修复责任 生态恢复论 生态环境修复资金 监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流域安徽段生态脆弱性时空分析与预测
17
作者 何刚 吴婷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39-48,共10页
基于“经济-社会-自然”模型,构建淮河流域安徽段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CRITIC赋权和综合指数法测算安徽段生态脆弱性指数;借助Sen+MannKendall检验、标准差椭圆、GM(1,1)-Markov模型,分析2012—2022年安徽段生态脆弱性时间趋势... 基于“经济-社会-自然”模型,构建淮河流域安徽段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CRITIC赋权和综合指数法测算安徽段生态脆弱性指数;借助Sen+MannKendall检验、标准差椭圆、GM(1,1)-Markov模型,分析2012—2022年安徽段生态脆弱性时间趋势及其空间特征,预测2023—2027年淮河流域安徽段的生态脆弱性指数。结果表明:淮河流域安徽段2012—2022年生态脆弱性指数呈下降趋势,生态脆弱性指数突变点处于2016—2017年。淮河流域安徽段生态脆弱性指数呈中间高四周低的格局,各地区生态脆弱性重心空间集聚态势有所增强,且在重心的迁移范围上,南北方向的收缩态势要强于东西方向。安徽段2023—2027年生态脆弱性等级处于第Ⅱ等级,并且有向第Ⅰ等级发展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性 MannKendall突变检验 标准差椭圆 GM(1 1)-Marko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绿色金融、数字经济与经济发展的协调驱动分析
18
作者 苗成林 刘利玲 张傲翔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45-52,共8页
选取黄河流域各省份2011—2020年的绿色金融、数字经济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数据,构建3个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CRITIC-TOPSIS评价法测度3个系统的发展水平,结合耦合模型测算耦合协调水平,运用多种计量模型检验绿色金融与数字经济对经济... 选取黄河流域各省份2011—2020年的绿色金融、数字经济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数据,构建3个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CRITIC-TOPSIS评价法测度3个系统的发展水平,结合耦合模型测算耦合协调水平,运用多种计量模型检验绿色金融与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影响与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绿色金融和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两者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调促进作用显著为正;绿色金融与数字经济协同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在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绿色金融和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促进作用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数字经济 经济高质量发展 绿色技术创新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资源型城市水资源承载力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19
作者 朱艳娜 齐林 孔玉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63-70,共8页
以安徽省资源型城市为样本区域,建立“人口-水质-水量-社会”评价体系;采用秩和比综合评价法,分级评价安徽省资源型城市水资源承载力;借助标准差椭圆和地理探测器分析研究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空间分异性及驱动因子的解释力大小。结果表明... 以安徽省资源型城市为样本区域,建立“人口-水质-水量-社会”评价体系;采用秩和比综合评价法,分级评价安徽省资源型城市水资源承载力;借助标准差椭圆和地理探测器分析研究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空间分异性及驱动因子的解释力大小。结果表明:2011—2021年,安徽省资源型城市的水资源承载力指数整体相对较低,2011—2015年以Ⅱ级(超载)状态为主,2015—2021年逐渐改善为Ⅲ级(临界)或Ⅳ级(不超载);安徽北部城市水资源承载力比南部城市更低,但增速较快,不均衡的水资源承载力分布格局正逐步改善;对各市水资源承载力空间分异性解释力最大的因子为生态补水用水量,其次为水污染次数和采掘业从业人员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水资源承载力 秩和比综合评价 空间分异性 地理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油气资源型城市碳达峰预测
20
作者 李丽萍 樊桂红 于淇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1-10,共10页
东北地区油气资源型城市大量的能源能耗使得二氧化碳排放量持续攀升,预测未来碳排放趋势对各城市制定减排政策具有重要意义。以2001—2022年东北地区油气资源型城市碳排放量为研究对象,采用STIRPAT模型和岭回归分解碳排放影响因子,结合... 东北地区油气资源型城市大量的能源能耗使得二氧化碳排放量持续攀升,预测未来碳排放趋势对各城市制定减排政策具有重要意义。以2001—2022年东北地区油气资源型城市碳排放量为研究对象,采用STIRPAT模型和岭回归分解碳排放影响因子,结合情景分析法设定32种组合情景,预测各情景下东北地区油气资源型城市2023—2035年的碳排放量与碳达峰时间。结果表明:碳排放因素对三个城市碳排放均表现为正向影响;基准路径情景中,盘锦和大庆于2030年实现碳达峰,单一路径情景和组合路径情景中,盘锦、松原和大庆均最早于2025年实现碳达峰。建议各城市要培育发展新型产业、提高能源利用率,进而率先实现碳达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油气资源型城市 STARPAT模型 情景分析 碳达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