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五十年来汉语歧义研究综述 被引量:6
1
作者 于晓日 教学与科研(钦州) 2004年第3期56-59,共4页
 歧义现象的研究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开始了。近五十年来的汉语歧义研究,主要在分类归纳歧义定义、歧义类型、歧义格式、歧义度、歧义分化等方面进行。从三个平面、语用学、认知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的理论角度审视歧义,其研究价值更为显著...  歧义现象的研究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开始了。近五十年来的汉语歧义研究,主要在分类归纳歧义定义、歧义类型、歧义格式、歧义度、歧义分化等方面进行。从三个平面、语用学、认知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的理论角度审视歧义,其研究价值更为显著。21世纪的歧义研究应更多地重视不同平面的研究。考察歧义句例歧义度的变化,从动态角度对歧义进行量化分析;重视应用性的研究,解决自然语言计算机处理中遇到的歧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歧义研究 高等师范教育 语义识别 自动分词 机器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弱势群体报道的理性思考 被引量:2
2
作者 廖俊玉 教学与科研(钦州) 2004年第3期81-82,共2页
 弱势群体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的存在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媒体的关注。要做好这一特殊群体的报道,应从导向性、客观性、平视性、思辨性等方面下工夫。
关键词 弱势群体 导向性 客观性 平视性 思辨性 新闻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言写作”创作实践的热闹与理论研究的匮乏 被引量:2
3
作者 陆衡 教学与科研(钦州) 2004年第3期37-40,共4页
 "方言写作"是一种无法摆脱且备受青睐的写作。但其创作实践与理论研究中却存在着极不平衡的现象,因此它也是一种呼唤理论引导和规范的写作。当前"方言写作"亟需处理好"方言写作"与普遍话的关系,与作品...  "方言写作"是一种无法摆脱且备受青睐的写作。但其创作实践与理论研究中却存在着极不平衡的现象,因此它也是一种呼唤理论引导和规范的写作。当前"方言写作"亟需处理好"方言写作"与普遍话的关系,与作品叙述语调的关系,与语言的粗鄙化关系等三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言写作 理论研究 创作实践 写作语言 历史渊源 高等师范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破与困惑——谈池莉的小说创作 被引量:1
4
作者 吴隐林 教学与科研(钦州) 2004年第3期33-36,共4页
 文坛上的"池莉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思考。池莉小说能热销是作家写作观念与时俱进,关注广大平民的生活,适应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的缘故。池莉对生活的描写不是消极的,她在写出生活严酷、艰难与复杂的同时,也写出了明亮、...  文坛上的"池莉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思考。池莉小说能热销是作家写作观念与时俱进,关注广大平民的生活,适应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的缘故。池莉对生活的描写不是消极的,她在写出生活严酷、艰难与复杂的同时,也写出了明亮、乐趣的一面。她笔下的人物既有被生活所烦的一面,也有顽强乐观、进取的一面。池莉崇尚自然、注重原型的写法也是成功的,是一种突破。近年来,池莉的创作令人困惑,其浮躁的创作心态值得警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小说 创作风格 阅读需求 文学态度 评价标准 高等师范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评“美的境域性缘发构成”美论
5
作者 简圣宇 教学与科研(钦州) 2004年第3期48-51,55,共5页
 关于应该如何看待美的生成及其与精神价值关系,江业国教授经过多年的研究,提出了富有建设性和启发性的美论主张,即美是一种"美的境域性缘发构成"。这一美论说,以重客观互联互动为基点对"美"的本质及构成的论述及...  关于应该如何看待美的生成及其与精神价值关系,江业国教授经过多年的研究,提出了富有建设性和启发性的美论主张,即美是一种"美的境域性缘发构成"。这一美论说,以重客观互联互动为基点对"美"的本质及构成的论述及解说,对于当下"美是什么"的探讨具有相当大的启发意义和极高的学术价值。同时,这篇论作中所展现的对各种理论的包含融通性,以动态视角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不仅对于美学研究,而且对于其它领域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师范教育 价值观念 精神价值 哲学思考 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1949~1956年我党个体经济政策的演变及原因
6
作者 邱荷 教学与科研(钦州) 2004年第3期63-66,共4页
 1949年至1956年期间,我党对个体经济的政策由允许其存在和发展、引导其走合作化道路逐步演变为对其实现社会主义改造。重新回顾这段演变历史,探析其演变的历史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对我们更好地理解当今对个体经济在社会中的科学定位不...  1949年至1956年期间,我党对个体经济的政策由允许其存在和发展、引导其走合作化道路逐步演变为对其实现社会主义改造。重新回顾这段演变历史,探析其演变的历史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对我们更好地理解当今对个体经济在社会中的科学定位不无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经济 中国共产党 科学定位 历史政策 私有制 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写作教学中人文关怀断想
7
作者 符有明 教学与科研(钦州) 2004年第3期94-97,共4页
 写作作为一种精神产品的生产活动,离不开行为的主体性。因此,写作教学必须重视人文关怀:重视阅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鼓励写作实践,培养学生主体性精神;改革考试方式,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
关键词 写作教学 高等师范教育 课程目标 人文关怀 人文氛围 考试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杏花村”新辨
8
作者 何根海 教学与科研(钦州) 1990年第2期34-35,共2页
关键词 杜牧 《清明》 "杏花村" 考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孙中山五权宪政思想初探
9
作者 关威 教学与科研(钦州) 2004年第3期83-86,共4页
 五权宪政思想是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中民权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是孙中山对西方政治制度深刻认识的产物,其理论来源是西方资产阶级国家政体分权制衡原则和中国封建政治制度中某些合理性因素。孙中山在革命实践中将其逐步完善,...  五权宪政思想是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中民权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是孙中山对西方政治制度深刻认识的产物,其理论来源是西方资产阶级国家政体分权制衡原则和中国封建政治制度中某些合理性因素。孙中山在革命实践中将其逐步完善,最终形成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孙中山五权宪政思想的提出及实践是对西方资产阶级三权分立政治思想的重要发展,是中国政治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政治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五权宪政 民权主义 三民主义 中国近代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大学英语学习策略训练的构想
10
作者 韦丽秋 教学与科研(钦州) 2004年第3期98-100,共3页
 学习策略对外语学习的巨大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备受国内外外语教学界的关注。非英语专学生面临着英语学习的种种困难,必须进行学策略的培养与训练。训练与培养的方法,主要是: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相结合,显性培养与隐性培养相结合。
关键词 大学英语 高等师范教育 教学方法 课程目标 学习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毛泽东诗词的崇高美
11
作者 裴仁伟 教学与科研(钦州) 2004年第3期52-55,共4页
 从审美的角度看,毛泽东诗词的基本特征是崇高美。它的崇高美表现在:景物描写的崇高美,行动描写的崇高美,人物形象的崇高美,情感的崇高美和理想的崇高美。其中,情感的崇高美和理想的崇高美最为重要。
关键词 毛泽东诗词 高等师范教育 崇高美 景物描写 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毛泽东开辟中国革命胜利道路的重要哲学基础
12
作者 刘家纪 教学与科研(钦州) 2004年第3期5-7,共3页
 通过暴力革命夺取政权的理论,是毛泽东开辟中国夺取革命胜利道路的重要理论基础,但若不能正确认识中国革命的特点,就绝对不可能开辟中国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因此,更重要的是必须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来寻找其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  通过暴力革命夺取政权的理论,是毛泽东开辟中国夺取革命胜利道路的重要理论基础,但若不能正确认识中国革命的特点,就绝对不可能开辟中国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因此,更重要的是必须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来寻找其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联结的原理,就是毛泽东开辟中国夺取革命胜利道路的重要哲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哲学基础 中国革命 武装斗争 矛盾普遍性 矛盾特殊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高校图书馆员素质刍议
13
作者 卢山 教学与科研(钦州) 2004年第3期87-90,97,共5页
 地方高校图书馆除具有图书馆行业性的特点外,还具有馆藏信息资源和服务方式等地方特色。基于这种特点,必然要求其馆员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开拓创新的意识,娴熟的业务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能力。因此,要通过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更新与丰富专...  地方高校图书馆除具有图书馆行业性的特点外,还具有馆藏信息资源和服务方式等地方特色。基于这种特点,必然要求其馆员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开拓创新的意识,娴熟的业务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能力。因此,要通过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更新与丰富专业知识,开展科研活动培养创新思维等途径来提高高校图书馆员的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高校图书馆员 专业知识 服务方式 信息素养 职业道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世纪至20世纪初法国的人口迁移
14
作者 许静 教学与科研(钦州) 2004年第3期78-80,共3页
19世纪至20世纪初法国的人口迁移包括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前者主要是乡村人口迁往城市,后者主要是法国人口的迁出和大量移民涌入法国。
关键词 法国历史 人口迁移 工业革命 季节性流动 殖民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岑献青《逝月》的悲剧意义
15
作者 李庆群 教学与科研(钦州) 2004年第3期41-44,共4页
 《逝月》通过对壮族妇女妲人生悲剧的描写,告诉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我国广大农村尤其是少数民族边远地区,由于经济文化的落后,还存在着残余的封建宗法势力、旧传统观念和迷信落后风俗,妇女要在政治、经济和人格上得到真正解放...  《逝月》通过对壮族妇女妲人生悲剧的描写,告诉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我国广大农村尤其是少数民族边远地区,由于经济文化的落后,还存在着残余的封建宗法势力、旧传统观念和迷信落后风俗,妇女要在政治、经济和人格上得到真正解放,还有一段相当长的路要走。将悲剧诗意化是《逝月》创作上的一种可贵的艺术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逝月》 悲剧诗意化 创作风格 壮族文学 传统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人类中心论与现代环境伦理
16
作者 邝福光 教学与科研(钦州) 2004年第3期8-13,共6页
 人类中心论,是人类对自身及其与生存环境关系认识的一种意识形态,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人类中心论是人类脱离动物界,并促进社会发展最根本的内在动力。人类对外在一切客观事物的评价标准,是以对人类自身的利害关系程度进行的,...  人类中心论,是人类对自身及其与生存环境关系认识的一种意识形态,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人类中心论是人类脱离动物界,并促进社会发展最根本的内在动力。人类对外在一切客观事物的评价标准,是以对人类自身的利害关系程度进行的,也即是以人类为中心的。新人类中心论是在吸收和继承旧人类中心论合理成分的基础上,批判并摒弃了其中极端个人主义的动物贪欲本能后,主动培育和提高个人的环境道德水准,善待生存环境,主动承担环境道德义务和道德责任的现代环境伦理学理论和实践的哲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中心论 环境伦理 生存目的 理性思维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代室内小物赋初探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兆云 教学与科研(钦州) 2004年第3期30-32,共3页
 汉代辞赋的内容可分为抒情言志和体物两类。大赋可作为体物赋的最典型性代表,但与同时也出现了另一类型的作品———室内小物赋。它使汉赋作者的视角由京都园林延及至自身环境,为作者进而探讨自己的内心世界提供了可能。托物言志赋也...  汉代辞赋的内容可分为抒情言志和体物两类。大赋可作为体物赋的最典型性代表,但与同时也出现了另一类型的作品———室内小物赋。它使汉赋作者的视角由京都园林延及至自身环境,为作者进而探讨自己的内心世界提供了可能。托物言志赋也在此初露端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辞赋 抒情言志 托物言志赋 内省自身 室内小物赋 高等师范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唐宋诗的风格论音乐对诗歌的规定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羽 教学与科研(钦州) 2004年第3期23-26,共4页
 唐代的声诗是一门集乐、舞、声熔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到了宋代,唐代歌诗之法逐渐不传,音乐与诗歌创作逐步分离,它不再是一种大众娱乐方式了,而这项任务由大量的词来充当。于是大量的脱离了音乐的纯文学创作的诗歌出现了,音乐对诗歌创...  唐代的声诗是一门集乐、舞、声熔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到了宋代,唐代歌诗之法逐渐不传,音乐与诗歌创作逐步分离,它不再是一种大众娱乐方式了,而这项任务由大量的词来充当。于是大量的脱离了音乐的纯文学创作的诗歌出现了,音乐对诗歌创作有着内在的规定性。音乐与诗歌的结合、分离对唐、宋诗风格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师范教育 唐宋 声诗 创作风格 情感表达 徒诗 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风》中的“套语”与《夏小正》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强 教学与科研(钦州) 2004年第3期27-29,44,共4页
 《唐风》是唐(晋)地的诗歌,反映了早期晋文化的风采,此地亦是夏代疆域,不免浸染和承袭了夏文化。《唐风》中的"套语"与反映夏代文化的文献《夏小正》有密切关系,就是夏代诗歌或谣谚的继承性表现。
关键词 《唐风》 套语 《夏小正》 夏代诗歌 古代文化 高等师范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武李陵诗考 被引量:1
20
作者 松原朗 李寅生 教学与科研(钦州) 2004年第3期18-22,共5页
 《苏武李陵诗》简称《苏李诗》,是假托苏武、李陵之名而写的一组组诗,有关作者写作此诗的背景和意义以及对诗歌的评价,历来存在着种种不同的观点。关于苏李诗的形成:《苏李诗》是从梁代的《李陵诗》中派生出来的;《李陵诗》并非后人伪...  《苏武李陵诗》简称《苏李诗》,是假托苏武、李陵之名而写的一组组诗,有关作者写作此诗的背景和意义以及对诗歌的评价,历来存在着种种不同的观点。关于苏李诗的形成:《苏李诗》是从梁代的《李陵诗》中派生出来的;《李陵诗》并非后人伪作;《李陵诗》是汉末交州避难难民之作。苏李诗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离别诗具有极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陵诗》 高等师范教育 教学研究 古代文学 创作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