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21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宗教在1979年 被引量:3
1
作者 徐以骅 宗教与美国社会 CSSCI 2016年第1期3-15,2,328,共15页
全球'宗教反叛'并非始于1979年,但1979年肯定是一个关键时间节点。教宗约翰·保罗二世1979年对波兰的访问,官方的理由是纪念波兰历史上最著名的圣徒圣斯丹尼斯劳殉道900周年;
关键词 宗教 纪念 波兰 圣斯 被扣 教宗 使馆 理由 伊朗
原文传递
从“信仰中国”到“信仰周边”——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宗教互动 被引量:3
2
作者 徐以骅 宗教与美国社会 CSSCI 2017年第1期3-13,260,2,共13页
近年来笔者及其研究团队相继提出了关于宗教与中国对外民间交流和公共外交的一系列概念和分析框架,其中就包括'信仰中国'和'信仰周边'。本文主要通过讨论'信仰中国'与'信仰周边'的关系,来进一步分析和... 近年来笔者及其研究团队相继提出了关于宗教与中国对外民间交流和公共外交的一系列概念和分析框架,其中就包括'信仰中国'和'信仰周边'。本文主要通过讨论'信仰中国'与'信仰周边'的关系,来进一步分析和反思我国宗教和宗教团体在周边外交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仰中国 信仰周边 宗教民间交流 公共外交 大国宗教
原文传递
德国土耳其穆斯林的政治诉求、参与和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汪波 王佳尼 宗教与美国社会 CSSCI 2015年第1期83-110,266-267,共29页
二战后,由于欧洲经济发展的需要,大批土耳其穆斯林作为外来劳工进入德国。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逐步成为占德国人口5%的最大少数族裔。为了寻求在德国正常生存和发展,土耳其穆斯林主要的政治诉求就是能够在保留土耳其国籍的同时也获... 二战后,由于欧洲经济发展的需要,大批土耳其穆斯林作为外来劳工进入德国。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逐步成为占德国人口5%的最大少数族裔。为了寻求在德国正常生存和发展,土耳其穆斯林主要的政治诉求就是能够在保留土耳其国籍的同时也获得德国国籍,并推动德国社会的多元化发展来认可他们的穆斯林身份。为此,他们通过德国政党和市民社会团体以及媒体传播等三种政治参与方式,来实现自己的政治诉求。通过分析德国土耳其穆斯林的政治参与过程不难发现,这些努力的确对德国和土耳其国内的政治以及德国和土耳其之间的关系产生了一定影响,而且也改善了土耳其穆斯林在德国的生存条件。但由于德、土两国有关法律的限制,却未能完全解决他们获得德国国籍的要求,更谈不上实现他们保留双重国籍的希望。在推动德国社会的多元化发展方面,由于伊斯兰和基督教信仰之间固有的矛盾,也未能取得明显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 土耳其穆斯林 政治参与 身份认同
原文传递
宗教与美国2016年大选 被引量:2
4
作者 徐以骅 宗教与美国社会 CSSCI 2016年第2期3-13,2,394,共13页
不笃信宗教者很难当选总统过去一直是美国政治的'传统观念',在美国选举政治中确实存在着某种宗教天花板。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美国国内基督教福音派的复兴,宗教团体开始成为美国共和、民主两党竞相争取的政治资源,甚至使美... 不笃信宗教者很难当选总统过去一直是美国政治的'传统观念',在美国选举政治中确实存在着某种宗教天花板。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美国国内基督教福音派的复兴,宗教团体开始成为美国共和、民主两党竞相争取的政治资源,甚至使美国大选成了衡量总统候选人宗教虔诚度的'宗教测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 总统 美国 政治 宗教团体 全世界
原文传递
伊斯兰教与当代沙特外交 被引量:2
5
作者 刘中民 宗教与美国社会 CSSCI 2014年第1期27-78,319,共53页
本文分四个时期对伊斯兰教与当代沙特外交的关系进行了论述,力求客观评估伊斯兰教对沙特外交的影响。在伊本·沙特时期(1926—1953),伊斯兰教在沙特外交中的地位得到了初步确立。在沙特和费萨尔时期(1953—1975),泛伊斯兰主义逐步... 本文分四个时期对伊斯兰教与当代沙特外交的关系进行了论述,力求客观评估伊斯兰教对沙特外交的影响。在伊本·沙特时期(1926—1953),伊斯兰教在沙特外交中的地位得到了初步确立。在沙特和费萨尔时期(1953—1975),泛伊斯兰主义逐步成为沙特的外交指导思想之一,并建立了一系列推行泛伊斯兰主义外交的组织机制。在哈立德、法赫德时期(1975—1995),沙特在继续推行泛伊斯兰主义的同时,实行务实灵活的外交政策,积极应对伊朗伊斯兰革命、阿富汗抗苏战争、两伊战争、海湾战争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导致的伊斯兰问题。在阿卜杜拉时期(1995年以来),为应对“9·11”事件和伊拉克战争的挑战,沙特通过推行公共外交、打击宗教极端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推动中东和平进程等手段,重塑伊斯兰教崇尚和平的国际形象。在此过程中,沙特外交特别强调伊斯兰教的合法性,但又十分注重宗教理念与国家利益的有效平衡。从历史的角度看,伊斯兰教对沙特外交的影响可谓有利有弊。一方面,伊斯兰教构成了沙特重要的软实力,泛伊斯兰主义为沙特谋求阿拉伯伊斯兰世界的主导权提供了重要价值理念和组织机制支撑;另一方面,宗教与世俗的矛盾、教派矛盾、宗教极端主义又经常使沙特陷入错综复杂的困境。当前,中东变局导致伊斯兰力量的整体上升等变化,对沙特增强自身在阿拉伯世界的领导地位十分有利。但是,从长远角度看,沙特的伊斯兰外交也面临诸多潜在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 外交 时期 中东 主义 伊斯兰
原文传递
特朗普政府上任以来的宗教与中美关系 被引量:3
6
作者 徐以骅 宗教与美国社会 CSSCI 2018年第2期3-15,366,3,共15页
在特朗普政府当选的两年来,中美关系急转直下,在美国政府对中国实施全方位、全政府的施压战略中,对华宗教政策亦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对过去两年来中美关系中的宗教因素的变与不变以及2018年美国中期选举中的宗教因素做了初步梳理,指出... 在特朗普政府当选的两年来,中美关系急转直下,在美国政府对中国实施全方位、全政府的施压战略中,对华宗教政策亦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对过去两年来中美关系中的宗教因素的变与不变以及2018年美国中期选举中的宗教因素做了初步梳理,指出目前美国对华施压的经贸和地缘政治目标与宗教议题已从一定程度上的相互制约,演变为全方面的相互推进。作为2018年7月,美国国务院举办的全球'推进宗教自由部长级会议'的衍生机制即地区性国际宗教自由圆桌会议的建立,以及美国在涉及西藏、新疆和台湾等我国主权议题上的挑衅,更加大了两国冲突的可能性和突发性,使中美关系面临严峻考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自由 宗教与中美关系 特朗普政府 美国中期选举
原文传递
解放神学何为 被引量:2
7
作者 叶健辉 宗教与美国社会 CSSCI 2016年第2期94-112,394,共20页
解放神学是以1968年为象征的世界性革命浪潮的一部分。对于解放神学而言,1968年意味着穷人闯入历史的舞台。解放神学从中得出的一个基本结论是:神与穷人解放的历史息息相关。而产生大面积贫穷这个非人状况的根源则是全球性的资本主义结... 解放神学是以1968年为象征的世界性革命浪潮的一部分。对于解放神学而言,1968年意味着穷人闯入历史的舞台。解放神学从中得出的一个基本结论是:神与穷人解放的历史息息相关。而产生大面积贫穷这个非人状况的根源则是全球性的资本主义结构,由此,解放神学提出了从资本主义的压迫和剥削下解放出来的要求,这意味着要团结所有被资本主义排斥在外的穷人,用解放神学的术语来讲,这意味着要建立'穷人教会'。然而,改变历史的基本结构并不容易,解放神学认为,需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需要灵修使人们保持对解放的希望。本文认为,这就是解放神学的基本逻辑:解放神学沿着历史一共同体一灵修这条理路前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放神学 拉丁美洲 马克思主义 1968年
原文传递
宗教与美国政治和外交——现状与趋势(代序) 被引量:1
8
作者 徐以骅 宗教与美国社会 CSSCI 2014年第1期1-26,331,共27页
作为全球性宗教复兴的标志性事件之一,美国基督教福音派和宗教新右翼在驰骋美国宗教和政治舞台30多年后,目前已进入调整期,这便引起或加剧了关于美国宗教是否已处于长期下行走势的争辩。基督教福音派或宗教新右翼在美国政治上盛极而衰... 作为全球性宗教复兴的标志性事件之一,美国基督教福音派和宗教新右翼在驰骋美国宗教和政治舞台30多年后,目前已进入调整期,这便引起或加剧了关于美国宗教是否已处于长期下行走势的争辩。基督教福音派或宗教新右翼在美国政治上盛极而衰的迹象,当然也反映在当前美国对外关系领域,而美国对华关系在安全战略和所谓宗教倡议领域的政策重心也出现了少见的非一致性。在国际反恐怖主义运动格局发生变化和中国实施新丝路战略的大背景下,中关在宗教领域的博弈将在更广阔的空间、更复杂的层次以及更多边的舞台上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 美国 福音 国际 战略 右翼 领域
原文传递
“东突”组织的互联网应用与中国国家安全——以相关网站为主的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赵冰 宗教与美国社会 CSSCI 2014年第1期215-237,320,共24页
在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所涉及的诸安全要素中,“东突”组织的互联网应用是一个既间接影响政治稳定、领土完整,更直接关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社会安定和信息安全的综合性安全威胁。大量事实表明,互联网不仅已将分散于世... 在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所涉及的诸安全要素中,“东突”组织的互联网应用是一个既间接影响政治稳定、领土完整,更直接关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社会安定和信息安全的综合性安全威胁。大量事实表明,互联网不仅已将分散于世界各地的小股“东突”分子连接起来,推动“虚拟东突网络”的形成,而且还在塑造狭隘民族、宗教认同,促使“东突”议题国际化以及组织、联络恐怖分子,协调实施恐怖活动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本文将从互联网与极端恐怖主义之间的一般关系,“东突”组织利用互联网的基本特征、主要手段,“东突”网站的主要功能及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威胁三个方面,综合分析其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 威胁 社会安定 国家 网站 中国 互联网
原文传递
“大国学术”——作为学术研究的基督教中国化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以骅 宗教与美国社会 CSSCI 2018年第1期3-14,2,315,共14页
'大国学术'是大国综合学术能力的统称。'大国学术'的基本条件或标准是所谓理想型和动态性的,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当前世界只有少数学术强国才能达到。因此,'大国学术'可以说是'学术强国'的代名词。如&#... '大国学术'是大国综合学术能力的统称。'大国学术'的基本条件或标准是所谓理想型和动态性的,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当前世界只有少数学术强国才能达到。因此,'大国学术'可以说是'学术强国'的代名词。如'制造业大国'与'制造业强国''贸易大国'与'贸易强国'的差别一样,从'学术大国'到'大国学术'显然还有很大的跨度。作为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中相对较弱的学科,宗教学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中国能否作为'大国学术'的试金石之一。本文试从'大国学术'的高标准出发,讨论当前作为学术研究的基督教中国化的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国宗教” “大国学术” 基督教中国化
原文传递
自由主义与犹太复国主义之辩——美国犹太社团面临的挑战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晓玲 宗教与美国社会 CSSCI 2013年第2期23-60,459,共39页
作为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族群,多年来美国犹太社团却表现出独特的自由主义倾向,其中原因,学界解读颇多,但犹太人特殊的流散经历与美国主义的结合应最为根本。随着近代政治犹太复国主义的兴起与发展,犹太自由主义一直面临前者的挑战。犹... 作为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族群,多年来美国犹太社团却表现出独特的自由主义倾向,其中原因,学界解读颇多,但犹太人特殊的流散经历与美国主义的结合应最为根本。随着近代政治犹太复国主义的兴起与发展,犹太自由主义一直面临前者的挑战。犹太先驱们曾经巧妙地找到两者可以协调的方法,但在更多的时候,紧张则是两者关系的常态。自由主义与犹太复国主义之辩,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主流犹太组织与犹太草根大众之间互相难以代表的尴尬境地,也引发了美国犹太社团自身定位和发展方向的新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 美国 挑战 社团 自由主义 两者
原文传递
穆斯林朝觐与“信仰伊斯兰”的维系与扩张 被引量:1
12
作者 钮松 宗教与美国社会 CSSCI 2017年第1期142-170,260,共30页
一个单纯以伊斯兰信仰为凝结的全球穆斯林共同体——'信仰伊斯兰',因朝觐的存在而得到维系与发展,即便受到世界战争、大规模流行性疾病、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朝觐者的步伐从未完全中断。通过年度性朝觐,以实体化的形态所展现出... 一个单纯以伊斯兰信仰为凝结的全球穆斯林共同体——'信仰伊斯兰',因朝觐的存在而得到维系与发展,即便受到世界战争、大规模流行性疾病、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朝觐者的步伐从未完全中断。通过年度性朝觐,以实体化的形态所展现出来的无形的'信仰伊斯兰'共同体,则最大限度与那些伊斯兰教的过度政治化、被暴恐势力'搭便车'以及社会固化的歧视或连坐符号相脱钩,有利于伊斯兰教的正本清源。自1924年沙特王室攻占麦加以来,采取了诸多措施来保障朝觐的有序展开,这对于切实维系并扩张'信仰伊斯兰'体系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归纳起来,主要包括:统一圣地、保障安全、改造交通、空间网络。如何弥补长期排队却无法获得朝觐机会的穆斯林的缺憾与愤怒,如何提升穆斯林幼童对朝觐的直观认知,甚至如何正面影响非穆斯林对伊斯兰教的看法,'虚拟朝觐'为这些问题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信仰伊斯兰'正被全球穆斯林通过有形的陆海空朝觐交通网和无形的互联网所连通,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觐 信仰伊斯兰 政治伊斯兰 圣战伊斯兰 虚拟朝觐
原文传递
缅甸的宗教间张力和应对局限 被引量:1
13
作者 章远 宗教与美国社会 CSSCI 2014年第2期194-223,408,共31页
缅甸1948年脱离殖民统治获得政治独立后,一部分缅甸上座部佛教僧侣和信众仍然与国内其他宗教信仰群体少数族裔保持张力状态。缅甸历史上曾经施行的严苛政治制度对宗教族际对抗有压制作用,然而近年来政治氛围日渐宽松,宗教张力反而释放... 缅甸1948年脱离殖民统治获得政治独立后,一部分缅甸上座部佛教僧侣和信众仍然与国内其他宗教信仰群体少数族裔保持张力状态。缅甸历史上曾经施行的严苛政治制度对宗教族际对抗有压制作用,然而近年来政治氛围日渐宽松,宗教张力反而释放出来。有的缅甸政治精英群体刻意引导基层民众将当前社会现实矛盾的主要焦点转移为宗教仇视,从而默许民众将情绪宣泄为宗教暴力。缅甸的上座部佛教在一定程度上赋予境内宗教间张力以解释路径。缅句基督徒、穆斯林等信仰少数族裔是这场宗教对峙中的相对弱者。来自于缅甸执政府和信仰少数族裔自身的既有的应对措施多为消极反应且于缓解缅甸目前的宗教间张力收效甚微。2013年随着缅甸国内政治环境的松动,缅甸上座部佛教在宗教张力中的推动角色成为外部世界关注的新焦点。有效解决缅甸宗教张力问题的策略的缺失既将会影响包括中国在内的周边政治环境,也会破坏缅甸上座部佛教的形象甚至有损佛教的世界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缅甸 宗教 上座部 政治 族裔
原文传递
大国宗教(代序)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以骅 宗教与美国社会 CSSCI 2017年第2期3-10,2,共9页
一国宗教的强弱不仅要看相对数值,可能更要看绝对数值。在国际舞台上,尤其在国际慈善、世界和平以及跨国跨文化交流和对话等领域中真正有能力把宗教抱负付诸实施的,还是大国宗教和以大国宗教为依托的国际宗教非政府组织。近年来我国宗... 一国宗教的强弱不仅要看相对数值,可能更要看绝对数值。在国际舞台上,尤其在国际慈善、世界和平以及跨国跨文化交流和对话等领域中真正有能力把宗教抱负付诸实施的,还是大国宗教和以大国宗教为依托的国际宗教非政府组织。近年来我国宗教尤其是佛道教的对外交流,不仅是我国对外宗教交流能力大幅提升的写照,也是展现大国宗教国际竞争力优势的范例。沟通和交流是宗教的天然属性。由于宗教作为我国民间交流载体的特殊性,我们既不必将国家外事功能过多地赋予我国宗教,也无需对我国宗教团体的对外交流活动作泛公共外交的解读。随着我国宗教法治化和中国化的深入发展,宗教软硬件水准以及宗教的社会认知度和受尊重度的不断提高,作为大国宗教的中国宗教将会对国际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国宗教 国强教弱/强国强教 中国 美国
原文传递
丝路人文外交中的阿拉伯国家智库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意 宗教与美国社会 CSSCI 2015年第2期79-97,332,共20页
21世纪初以来,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从几十年的好朋友、好兄弟、好伙伴,变成了需要进一步加强战略协调与沟通的新型合作者。在新时期,以智库交流为依托,加强与阿拉伯国家的合作,无疑是践行'一带一路'战略的最佳途径。通过加强双方... 21世纪初以来,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从几十年的好朋友、好兄弟、好伙伴,变成了需要进一步加强战略协调与沟通的新型合作者。在新时期,以智库交流为依托,加强与阿拉伯国家的合作,无疑是践行'一带一路'战略的最佳途径。通过加强双方智库之间的交流,借用对方智库来观察地区形势,在帮助我们宣传'中国梦'的同时,也能进一步推动双边关系。本文以中国'一带一路'战略中的人文交流为背景,通过分析阿拉伯国家智库的主要特点,指出加强双方智库交流对丝路人文外交的重要意义,目的在于通过智库交流增进理解,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中东研究话语体系;通过智库合作加强沟通,践行中国的丝路人文外交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战略 人文外交 阿拉伯国家 智库
原文传递
19世纪俄罗斯的藏传佛教研究及其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艳璐 宗教与美国社会 CSSCI 2016年第1期274-289,329,共17页
俄罗斯是最早对藏传佛教产生兴趣的国家之一,其研究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8世纪。在沙俄时期,俄罗斯对于藏传佛教的研究获得了沙俄政府的大力支持,因而其得以在传入后快速发展,迅速完成了从译介到评述的发展历程,并在19世纪中后期进入了发... 俄罗斯是最早对藏传佛教产生兴趣的国家之一,其研究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8世纪。在沙俄时期,俄罗斯对于藏传佛教的研究获得了沙俄政府的大力支持,因而其得以在传入后快速发展,迅速完成了从译介到评述的发展历程,并在19世纪中后期进入了发展的繁盛时期。俄罗斯19世纪的藏传佛教研究呈现出文献收藏研究与田野考察并重、研究机构体系化与研究内容系统化等特点。与此同时,19世纪俄罗斯的藏传佛教研究还与其外交活动紧密联系,成为沙俄对外扩张中的有力工具,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宗教外交的特征,履行了宗教外交的部分职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藏传佛教研究 19世纪 俄国藏学 宗教外交
原文传递
海湾阿拉伯国家对外援助的宗教动因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意 喻光龄 宗教与美国社会 CSSCI 2018年第1期160-177,315,共19页
在国际发展援助领域,阿拉伯国家对外援助因其力度大、比例高、范围广而成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与传统援助国相比,阿拉伯援助国更加关注受援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指标,在援助动机上除了考虑到外交政策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外,还严格... 在国际发展援助领域,阿拉伯国家对外援助因其力度大、比例高、范围广而成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与传统援助国相比,阿拉伯援助国更加关注受援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指标,在援助动机上除了考虑到外交政策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外,还严格遵循伊斯兰教义的倡导。伊斯兰教致力于实现'至善'的理想境界,将'拜主行善'作为其教义教理的核心价值观,并将穆斯林的信仰和善行联结在一起。在具体实践中,阿拉伯对外援助以伊斯兰教的慈善理念为指导,加强阿拉伯团结,践行人道主义精神,在国际援助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伯 对外援助 宗教动因 人道主义 阿拉伯团结
原文传递
《克莱瑞尔》中的宗教对话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传顺 宗教与美国社会 CSSCI 2016年第2期113-135,395,共24页
19世纪中后期在西方世界出现了普遍的信仰危机:如何摆脱信仰危机、解决宗教信仰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是赫尔曼·梅尔维尔(1819—1891)在晚期苦苦思索的主题之一。这一主题充分体现在梅尔维尔的长篇史诗《克莱瑞尔》中。在《克莱瑞尔》... 19世纪中后期在西方世界出现了普遍的信仰危机:如何摆脱信仰危机、解决宗教信仰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是赫尔曼·梅尔维尔(1819—1891)在晚期苦苦思索的主题之一。这一主题充分体现在梅尔维尔的长篇史诗《克莱瑞尔》中。在《克莱瑞尔》中,梅尔维尔以圣地为舞台、以克莱瑞尔的圣地之旅为线,把各色人物串联起来,通过不同人物的内心独白、对话与争论,集中展现出各种不同信仰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人神之间的疏远与间离、以及宗教与自然和科学的对话。在众声喧嚣中,诗人梅尔维尔试图找出一种相互同情的宗教信仰,最终在复活与涅槃的相通性中打通了东西方宗教的壁垒,为恢复信仰找到了一条希望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莱瑞尔》 宗教对话 相互同情的信仰
原文传递
当代非裔美国人的佛教信仰 被引量:1
19
作者 曲晓梅 宗教与美国社会 CSSCI 2018年第1期110-131,316,共23页
当今佛教在美国的发展呈现出族裔多样化的趋势,本文以非洲裔美国人为研究对象,介绍该群体对佛教的接受情况,分析其接受佛教的原因以及所面临的问题和出路。本文旨在说明美国除了亚裔佛教群体和白人群体之外,其他少数族裔也是美国佛教群... 当今佛教在美国的发展呈现出族裔多样化的趋势,本文以非洲裔美国人为研究对象,介绍该群体对佛教的接受情况,分析其接受佛教的原因以及所面临的问题和出路。本文旨在说明美国除了亚裔佛教群体和白人群体之外,其他少数族裔也是美国佛教群体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本研究有助于人们理解佛教对美国多元文化的适应性和包容性,以促进国内学界对该佛教群体的关注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族裔 佛教 非裔美国人
原文传递
特朗普与他的福音派高参们 被引量:3
20
作者 徐以骅 宗教与美国社会 2019年第1期3-21,365,共20页
2016年6月21日,在争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战形势尚不明朗的情况下,房地产大亨特朗普(Donald J.Trump)和他的竞选团队就决定成立一"福音派咨询委员会"(Evangelical Advisory Board)为其助选,并视其为如当选后的高端政策咨询... 2016年6月21日,在争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战形势尚不明朗的情况下,房地产大亨特朗普(Donald J.Trump)和他的竞选团队就决定成立一"福音派咨询委员会"(Evangelical Advisory Board)为其助选,并视其为如当选后的高端政策咨询机构之一。这一松散且具有神秘色彩的政咨机构最初由26人组成,主要为福音派团体领袖和巨型教会牧师。在特朗普当选总统后,这些"福音派高参们"自然成了白宫的常客,在不少场合为特朗普站台,并成为特朗普亲近基督教福音派的代表性符号之一。2017年8月12日,弗吉尼亚州夏洛茨维尔种族主义事件发生后,特朗普的不当言论招至广泛批评,并造成特朗普政府在其他领域的若干政咨机构的解散,但"福音派咨询委员会"仍继续运作,某些成员甚至为其辩护,引发争议。对该委员会的初步研究,有助于了解具有特朗普特色的共和党宗教外联策略及其基于宗教的政治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朗普 福音派咨询委员会 宗教超级啦啦队 福音派高参们 夏洛茨维尔种族主义事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