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尊重”与“歧视”之间——主客关系下的导游身份认同 |
黄平芳
|
《大理民族文化研究论丛》
|
2012 |
4
|
|
2
|
白族居住文化的旅游开发思路与模式 |
施继生
寸云激
|
《大理民族文化研究论丛》
|
2012 |
1
|
|
3
|
从滇国到南诏 |
尤中
|
《大理民族文化研究论丛》
|
2010 |
3
|
|
4
|
从白语的发展看语言接触的两种形式 |
王锋
|
《大理民族文化研究论丛》
|
2012 |
3
|
|
5
|
明代的赵州与铁索箐:滇西以“坝子”为中心的地理环境与族群建构 |
马健雄
|
《大理民族文化研究论丛》
|
2017 |
3
|
|
6
|
白族“结老友”习俗研究——以剑川县为例 |
赵敏
李素芬
|
《大理民族文化研究论丛》
|
2010 |
2
|
|
7
|
东周时期吴越精湛的青铜技术 |
谭德睿
廉海萍
|
《大理民族文化研究论丛》
|
2009 |
2
|
|
8
|
少数民族传统工艺传播与创新的几点思考 |
陈墀成
|
《大理民族文化研究论丛》
|
2009 |
2
|
|
9
|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的白语研究概述 |
赵黎娴
|
《大理民族文化研究论丛》
|
2006 |
2
|
|
10
|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濒危语言文化传承与保护探析 |
张立辉
张霞
蒋拓新
|
《大理民族文化研究论丛》
|
2019 |
1
|
|
11
|
西部少数民族散杂区苗族家族文化个案分析——以四川省叙永县枧槽苗族乡为例 |
刘芳
|
《大理民族文化研究论丛》
|
2010 |
1
|
|
12
|
从民间神话传说看汉文化对白族婚姻观念变化的影响 |
赵建军
|
《大理民族文化研究论丛》
|
2006 |
1
|
|
13
|
试论云龙诺邓的“三崇”信仰 |
舒瑜
|
《大理民族文化研究论丛》
|
2012 |
1
|
|
14
|
鹤庆白族的亲属称谓 |
赵金灿
|
《大理民族文化研究论丛》
|
2017 |
1
|
|
15
|
民国学人研究西南边疆问题兴盛的原因 |
王振刚
|
《大理民族文化研究论丛》
|
2017 |
1
|
|
16
|
回归民族 植根民间——彝族青年作家纳张元作品的语言形式 |
茅维
|
《大理民族文化研究论丛》
|
2006 |
1
|
|
17
|
族群边界白马人族群认同层次的人类学研究 |
周如南
|
《大理民族文化研究论丛》
|
2012 |
1
|
|
18
|
大理文化在中国西南研究中的意义 |
周大鸣
杨熊端
|
《大理民族文化研究论丛》
|
2010 |
1
|
|
19
|
大理挖色白语的空间认知系统 |
王锋
|
《大理民族文化研究论丛》
|
2017 |
1
|
|
20
|
从斗争哲学到生物权利——九十年来少数民族作家创作观念变迁 |
纳张元
|
《大理民族文化研究论丛》
|
2012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