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0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构造特征 被引量:69
1
作者 马寅生 崔盛芹 +4 位作者 吴淦国 吴珍汉 朱大岗 李晓 冯向阳 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85-391,共7页
经过野外宏观观测、室内显微分析及同位素年龄测定,基本厘定医巫闾山是一个白垩纪时形成的变质核杂岩。变质核杂岩中心为晚燕山期的医巫闾山二长花岗岩体,周围是由代表地壳深部变形特点的太古宇变质岩组成的变质核。变质核北面和东面以... 经过野外宏观观测、室内显微分析及同位素年龄测定,基本厘定医巫闾山是一个白垩纪时形成的变质核杂岩。变质核杂岩中心为晚燕山期的医巫闾山二长花岗岩体,周围是由代表地壳深部变形特点的太古宇变质岩组成的变质核。变质核北面和东面以拆离断层与盖层下部中新元古界相接触,并为中新元古界组成的韧性流变的中间层所环绕。变质核西面以阜新盆地东南缘边界正断层( 孙家湾- 稍户营子正断层) 与盖层上部以脆性变形为特征的白垩纪碎屑岩相邻。变质核杂岩的变形片理、线理及运动指向说明该变质核杂岩为对称型变质核杂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北宁市 变质核杂岩 医巫闾山 构造特征 杂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林44kaB.P.石笋同位素记录及其环境解译 被引量:49
2
作者 覃嘉铭 袁道先 +2 位作者 林玉石 张美良 李彬 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07-416,共10页
通过大气降水多种因素的相关性 ,以及平均温差较大的 2个时段生长的石笋C、O同位素的明显差异性 ,论证了本区石笋碳酸盐的C、O同位素与全球气温变化呈明显的负相关。Pl 1和X 1石笋高分辨率的同位素记录取得了完全一致的结果 ,C、O同位... 通过大气降水多种因素的相关性 ,以及平均温差较大的 2个时段生长的石笋C、O同位素的明显差异性 ,论证了本区石笋碳酸盐的C、O同位素与全球气温变化呈明显的负相关。Pl 1和X 1石笋高分辨率的同位素记录取得了完全一致的结果 ,C、O同位素确定了冰期旋回冰消期的终止点“I” ,其时限为 10 .7kaB .P .。自 4 4kaB .P .以来桂林地区的气候变化可划分为 3个阶段 :4 4~ 2 5.6kaB .P .的冰期 ,寒冷 ,但比盛冰期暖和 ;2 5.6~ 10 .7kaB .P .的盛冰期 ,气候干冷 ,温度最低 ;10 .7kaB .P .至今的全新世 ,气候温暖、潮湿。气候变化的总趋势为自 4 4~10 .7kaB .P .由暖变冷 ,温差变幅由小变大。末次冰期最后一次冷事件 ,发生在 11kaB .P .前后 ,可能是新仙女木事件在本区的表现。这些特点可以与南极东方冰芯及苏禄海同位素记录进行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穴石笋 同位素 古环境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多宝山、铜山大型斑岩铜(钼)矿床中辉钼矿的铼-锇同位素年龄 被引量:99
3
作者 赵一鸣 毕承思 +3 位作者 邹晓秋 孙亚莉 杜安道 赵玉明 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61-67,共7页
黑龙江多宝山、铜山大型斑岩铜(钼)矿床的成岩成矿年龄以往确定主要为华力西中晚期至印支期(311-219Ma),本次研究测得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506±14Ma。它和用其他方法测定的同位素年龄有较大差别,从... 黑龙江多宝山、铜山大型斑岩铜(钼)矿床的成岩成矿年龄以往确定主要为华力西中晚期至印支期(311-219Ma),本次研究测得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506±14Ma。它和用其他方法测定的同位素年龄有较大差别,从而为进一步讨论矿床的成矿作用提供了新的线索,推断此数据可能反映辉钼矿源岩下奥陶统酸性火山碎屑岩的年龄。研究还发现辉钼矿中187Os的含量特高,且估算储量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矿床 斑岩型 辉钼矿 同位素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玲珑-焦家式金矿构造变形岩相形迹大比例尺填图与构造成矿研究 被引量:54
4
作者 吕古贤 邓军 +4 位作者 郭涛 朱大岗 鲁安怀 舒斌 殷秀兰 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77-186,共10页
本文提出构造变形岩相形迹概念———受地壳构造作用影响或控制的,能反映其形成构造地质环境、物理化学条件的那部分构造岩石单元或构造岩相建造要素。以胶东玲珑焦家式金矿床典型矿区为例,在该区用基础地质图件进行大比例尺构造变形... 本文提出构造变形岩相形迹概念———受地壳构造作用影响或控制的,能反映其形成构造地质环境、物理化学条件的那部分构造岩石单元或构造岩相建造要素。以胶东玲珑焦家式金矿床典型矿区为例,在该区用基础地质图件进行大比例尺构造变形岩相形迹填图,把能体现出成岩和成矿、各阶段蚀变和各阶段成矿作用的构造岩石单元区分开来,从而恢复各阶段的变形场和应力场;进而研究了构造应力场转化成矿的问题,建立了该区构造蚀变岩带的构造成矿演化模式;为探讨矿化、矿脉分布规律提供科学评价依据,为分析构造作用下流体成矿的构造物理化学场结构与界面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变形 岩相形迹 填图 金矿床 构造成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造应力场转换与界面成矿 被引量:78
5
作者 邓军 吕古贤 +3 位作者 杨立强 郭涛 方云 舒斌 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44-250,共7页
构造应力场转换与界面成矿是成矿作用动力学的关键和核心,它决定着矿床的形成与分布。构造应力场转换表现为不同层次的构造叠加作用和韧-脆性变形的转换,以及同一构造层次不同时期、不同构造部位应力的转换。成矿界面是物理化学条件... 构造应力场转换与界面成矿是成矿作用动力学的关键和核心,它决定着矿床的形成与分布。构造应力场转换表现为不同层次的构造叠加作用和韧-脆性变形的转换,以及同一构造层次不同时期、不同构造部位应力的转换。成矿界面是物理化学条件突变的空间和场所,是成矿流体停积而发生矿质沉淀、富集、成矿之所在,主要表现为岩性、温度、压力、pH、Eh等方面的突变性,其力学性质及岩石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是控制矿体形态、产状、规模,矿石组构,甚至矿石成分的重要因素。它们与构造应力作用大多有相关性,而与构造-流体的脉动性及空间分布关系尤为密切。作者在矿石构造多呈张裂状态,而矿脉、矿体及蚀变带多表现为压剪变形性质的地区详细填图成果基础上,探讨了构造-流体脉动规律与界面成矿机制,提出剪压变形构造岩相向剪张变形构造岩相转换而发生金属硫化物成矿作用的新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应力场转换 界面成矿 矿床成矿 软流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活动影响下华北平原地下水环境的演化与发展 被引量:88
6
作者 张宗祜 施德鸿 +1 位作者 沈照理 薛禹群 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37-344,共8页
本文是研究华北平原第四系地下水系统在自然条件并叠加人为因素影响的地下水动力场和地下水水化学场演化与发展的综合性环境地学课题的成果。主要研究了地下水系统通过包气带与外部环境要素间物质与能量的传输;地下水地球化学环境演化... 本文是研究华北平原第四系地下水系统在自然条件并叠加人为因素影响的地下水动力场和地下水水化学场演化与发展的综合性环境地学课题的成果。主要研究了地下水系统通过包气带与外部环境要素间物质与能量的传输;地下水地球化学环境演化规律;华北平原地下水超量开采区的地下水循环系统及其演变规律和地下水环境演化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活动影响 华北平原 地下水 环境演化 水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当地块基性岩墙群的Sm-Nd定年及其相关问题讨论 被引量:40
7
作者 周鼎武 张成立 +3 位作者 刘良 王居里 刘颖宇 张宗清 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5-30,共6页
武当地块是卷入南秦岭构造带的前震旦纪基底岩块,该基底岩块中广泛发育变形变质的基性岩墙群,获得岩墙群的SmNd全岩等时年龄为t=782±164(2σ)Ma,INd=0.51171±16(2σ),εNd(t)=... 武当地块是卷入南秦岭构造带的前震旦纪基底岩块,该基底岩块中广泛发育变形变质的基性岩墙群,获得岩墙群的SmNd全岩等时年龄为t=782±164(2σ)Ma,INd=0.51171±16(2σ),εNd(t)=+1.5±1.0。据此并综合区域地质实际,对南秦岭元古代古陆块的存在及其裂解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当地块 基性岩墙群 同位素测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高原甘孜黄土地层学 被引量:36
8
作者 蒋复初 吴锡浩 +3 位作者 肖华国 赵志中 田国强 刘科 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13-420,共8页
本文初步研究了甘孜黄土地层,实测了甘孜县城西南郊新市区和满地两剖面,它们分别厚23.7m和26.0m。根据岩性、磁性地层特征、磁化率、CaCO3质量分数测定和热释光测年结果,甘孜黄土可划分为冰后期S0复合古土壤,末次... 本文初步研究了甘孜黄土地层,实测了甘孜县城西南郊新市区和满地两剖面,它们分别厚23.7m和26.0m。根据岩性、磁性地层特征、磁化率、CaCO3质量分数测定和热释光测年结果,甘孜黄土可划分为冰后期S0复合古土壤,末次冰期L1复合黄土和末次间冰期S1复合古土壤等3个地层单位。布莱克反向极性亚时记录于底部S1LL1黄土中。甘孜黄土沉积始于晚更新世早期,大约为120kaBP。甘孜黄土的磁化率变化反映了最近120ka来的高原季风演化和气候环境变迁,6个磁化率高值段指示了6个夏季风环流增强的时段,6个磁化率低值段则代表了6次夏季风减弱时期。甘孜黄土可与黄土高原同期黄土进行对比,但又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地层学 磁化率 晚第四纪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南大陆边缘中新生代地幔柱活动的岩石学记录 被引量:43
9
作者 毛建仁 陶奎元 +2 位作者 邢光福 杨祝良 赵宇 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53-258,共6页
东南大陆边缘华北陆块与扬子陆块的碰撞造山以及华夏陆块西南部离散块体拼合(230 ~150 Ma) ,是受中特提斯消减作用的影响,其后叠加了古太平洋对古欧亚大陆的伸展—走滑—扩张(145 ~70 Ma) ,新生代后研究区进... 东南大陆边缘华北陆块与扬子陆块的碰撞造山以及华夏陆块西南部离散块体拼合(230 ~150 Ma) ,是受中特提斯消减作用的影响,其后叠加了古太平洋对古欧亚大陆的伸展—走滑—扩张(145 ~70 Ma) ,新生代后研究区进入了大陆裂谷期。从晚中生代—新生代,岩浆来源由上地壳源—中下地壳源—大陆岩石圈地幔源—软流圈地幔源,构成了一个漫长而巨大的构造岩浆旋回。145 ±5 Ma 和20 ±5 Ma 两次重要的地质转换是联系板块构造和幔柱构造的纽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学记录 幔柱构造 东南大陆边缘 地幔柱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东部麻山群黑云斜长片麻岩中锆石的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0
10
作者 宋彪 李锦轶 +1 位作者 牛宝贵 徐文喜 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06-312,共7页
采自西麻山煤矿附近的麻山群黑云斜长片麻岩中,分离出了较多的锆石。采用单颗粒锆石逐级蒸发沉积法对其进行了定年研究,获得的10粒锆石的207Pb/206Pb年龄相当一致,平均值为527.5±4.4Ma。所测岩样经岩... 采自西麻山煤矿附近的麻山群黑云斜长片麻岩中,分离出了较多的锆石。采用单颗粒锆石逐级蒸发沉积法对其进行了定年研究,获得的10粒锆石的207Pb/206Pb年龄相当一致,平均值为527.5±4.4Ma。所测岩样经岩石学和矿物学研究均未发现有显著的后期叠加变质作用,因此,可以认为所测样品的主变质作用发生在寒武纪早-中期,而不是早前寒武纪。麻山群的原岩时代可能也不全是早前寒武纪,而更可能是一个较复杂的岩石构造地层单位,需要将其解体、重新认识和命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 麻山群 片麻岩 黑云斜长片麻岩 同位素测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矿流体活动信息的三个示踪标志研究 被引量:28
11
作者 倪师军 曹志敏 +2 位作者 张成江 唐建武 滕彦国 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66-169,共4页
本文是构造物理化学研究的一项理论研究成果,提出了成矿流体活动信息的三个示踪标志的概念和识别方法。
关键词 成矿流体 生成标志 运移标志 定位标志 矿床成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西医巫闾山的隆升历史 被引量:29
12
作者 马寅生 崔盛芹 +4 位作者 吴淦国 吴珍汉 朱大岗 李晓 冯向阳 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45-253,共9页
本文利用裂变径迹年代学方法 ,结合其他同位素年代学资料 ,通过构造热演化的定量分析 ,认为医巫闾山山脉的隆升历史经历了 118~ 81Ma期间的第 1个快速隆升阶段、81~ 14Ma期间的缓慢隆升阶段和 14Ma以来的第 2个快速隆升阶段。医巫闾... 本文利用裂变径迹年代学方法 ,结合其他同位素年代学资料 ,通过构造热演化的定量分析 ,认为医巫闾山山脉的隆升历史经历了 118~ 81Ma期间的第 1个快速隆升阶段、81~ 14Ma期间的缓慢隆升阶段和 14Ma以来的第 2个快速隆升阶段。医巫闾山的隆升历史与两侧盆地的沉降历史有着很好的对应关系。山脉隆升相对盆地沉降有一个滞后期 ,山脉的快速隆升阶段对应盆地快速沉降的后期和消亡阶段。现今的医巫闾山山脉是 14Ma以来第 2个快速隆升阶段的产物 ,其隆起时间距今大约有 4~ 5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巫闾山 隆生历史 热年代学 升隆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江盆地层序充填序列与古特提斯海再造 被引量:24
13
作者 覃建雄 陈洪德 +1 位作者 田景春 杨作升 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62-70,共9页
首次识别出 5个级别的层序界面及相应的沉积层序 ,以不同级别的层序界面作为划分相应级别层序的重要标志 ,不同级别的层序反映不同地质事件和动力转化过程。将 5个级别的沉积层序作为板间、板缘、板内构造过程的地层记录 ,反映了沉积盆... 首次识别出 5个级别的层序界面及相应的沉积层序 ,以不同级别的层序界面作为划分相应级别层序的重要标志 ,不同级别的层序反映不同地质事件和动力转化过程。将 5个级别的沉积层序作为板间、板缘、板内构造过程的地层记录 ,反映了沉积盆地类型、性质及演化过程 ,并与沉积盆地之间存在不同级别的耦合效应 :超级层序相当于沉积盆地域的地层记录 ;Ⅰ级层序对应于一个成因盆地的地层记录 ;Ⅱ级层序反映沉积盆地的构造阶段或构造沉积幕 ;准Ⅱ级层序揭示盆地构造期或沉积幕 ;Ⅲ级层序相当于盆地充填韵律 ;Ⅳ级、Ⅴ级层序分别相当于盆地充填体系域和冲填体系。研究表明 ,右江古特提斯海演化经历了陆内裂陷海、陆缘裂谷海、孤后裂谷海和残余海前陆盆地 4个发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充填序列 古特提斯海 右江盆地 沉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天山萨瓦亚尔顿金(锑)矿床成矿时代与赋矿地层时代 被引量:22
14
作者 叶锦华 王立本 +2 位作者 叶庆同 李华芹 张晓华 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78-283,共6页
通过对萨瓦亚尔顿金( 锑) 矿床矿石中共生石英的流体包裹体作 Rb Sr 等时线年龄(231 ±10 Ma) 的研究,表明成矿时代为印支期,与南天山造山带陆内造山晚阶段一致。由于矿区主体赋矿地层的(2)(3) 岩性段中... 通过对萨瓦亚尔顿金( 锑) 矿床矿石中共生石英的流体包裹体作 Rb Sr 等时线年龄(231 ±10 Ma) 的研究,表明成矿时代为印支期,与南天山造山带陆内造山晚阶段一致。由于矿区主体赋矿地层的(2)(3) 岩性段中无化石,故采集其中的一组无矿石英脉作包裹体 Rb Sr 等时线年龄(389 ±42 Ma) ,推测赋矿地层年龄上限为志留 泥盆纪。根据近年来在赋矿岩系的(1)(2) 段所发现的动物化石年代依据,指出含矿浊积岩系东部和西部二个岩性段即(1) 和(4) 段为石炭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锑矿床 成矿时代 赋矿 地层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别造山带南部浅变质岩的锆石U-Pb年龄 被引量:21
15
作者 谢智 陈江峰 +4 位作者 董树文 李惠民 周泰禧 左义成 周红英 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35-340,共6页
在大别造山带南部,出露与超高压榴辉岩伴生,仅经过绿片岩相变质作用的浅变质岩。浅变质岩的锆石U- Pb 年龄表明,其原岩形成时代为晋宁早期(1100 ±140 Ma) ,与扬子地块南缘的一些岩浆岩的年龄相似。浅变质岩不一致线下交点年龄及超... 在大别造山带南部,出露与超高压榴辉岩伴生,仅经过绿片岩相变质作用的浅变质岩。浅变质岩的锆石U- Pb 年龄表明,其原岩形成时代为晋宁早期(1100 ±140 Ma) ,与扬子地块南缘的一些岩浆岩的年龄相似。浅变质岩不一致线下交点年龄及超高压地块区域片麻岩的锆石测定结果表明,它们均受到加里东期构造热事件的影响,印支期超高压变质作用仅使浅变质岩的Rb- Sr 体系重置而没有影响到其U- Pb 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变质岩 锆石 晋宁早期 变质岩 铀-铅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地幔柱对于我国两大金矿集中区的控制意义 被引量:45
16
作者 王登红 林文蔚 +1 位作者 杨建民 阎升好 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57-162,共6页
胶东和滇黔桂是我国两个典型的金矿集中区,它们在成矿特征和矿床成因上各不相同,但作为金矿集中区,它们可能都受到地幔柱构造的制约或影响,金可能都主要来自于深部或者来自于地幔柱头部,而容矿围岩的差别只是一个金的“捕集器”的... 胶东和滇黔桂是我国两个典型的金矿集中区,它们在成矿特征和矿床成因上各不相同,但作为金矿集中区,它们可能都受到地幔柱构造的制约或影响,金可能都主要来自于深部或者来自于地幔柱头部,而容矿围岩的差别只是一个金的“捕集器”的不同而已。另外,胶东地幔柱演化较成熟,地壳物质剥蚀更强烈,因而大型金矿出露较多;而滇黔桂地区剥蚀相当弱,深部可能存在更大规模的金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幔柱 金矿集中区 金矿床 控制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地热能开发利用现状及前景分析 被引量:88
17
作者 王贵玲 张发旺 刘志明 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34-139,共6页
截止 1992年底 ,世界上约 70个国家赋存着可供商业利用的地热资源 ,地热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 6 2 75MW ,地热能的非电利用即直接利用的总热力容量为 11385MW ,由于环境、资金及地热资源的固有特征的限制 ,1986年之后 ,世界范围内地热资... 截止 1992年底 ,世界上约 70个国家赋存着可供商业利用的地热资源 ,地热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 6 2 75MW ,地热能的非电利用即直接利用的总热力容量为 11385MW ,由于环境、资金及地热资源的固有特征的限制 ,1986年之后 ,世界范围内地热资源开发强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能 开发利用 现状 前景分析 地热发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陆碰撞造山带双前陆盆地模式——来自大别山、喜马拉雅和乌拉尔造山带的证据 被引量:23
18
作者 李曰俊 陈从喜 +5 位作者 买光荣 曾强 罗俊成 黄智斌 郑多明 彭更新 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7-16,共10页
大陆碰撞造山带不同的构造演化阶段往往形成不同成因类型的周缘前陆盆地 (系统 )。根据对几个典型大陆造山带的研究 ,我们把大陆碰撞造山带的构造演化过程分为陆 -陆拼接和大规模陆内逆冲推覆 (陆内俯冲 )两个阶段 ;早期陆 -陆拼接阶段... 大陆碰撞造山带不同的构造演化阶段往往形成不同成因类型的周缘前陆盆地 (系统 )。根据对几个典型大陆造山带的研究 ,我们把大陆碰撞造山带的构造演化过程分为陆 -陆拼接和大规模陆内逆冲推覆 (陆内俯冲 )两个阶段 ;早期陆 -陆拼接阶段直接在俯冲板块被动大陆边缘基础上形成的前陆盆地称为“原前陆盆地” ,后期大规模陆内逆冲 -推覆 (或陆内俯冲 )阶段在俯冲板块内部形成的前陆盆地称为“远前陆盆地”(它比原前陆盆地距主缝合带远 )。原前陆盆地和远前陆盆地是同一大陆碰撞造山带不同构造演化阶段的产物 ,是两种不同成因类型的周缘前陆盆地 ,它们构成了同一大陆造山带的双前陆盆地 ,而不是传统概念的单一成因类型前陆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碰撞造山带 周缘前陆盆地 大别山 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祁连东段晋宁期碰撞型花岗岩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83
19
作者 郭进京 赵凤清 李怀坤 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0-15,共6页
对中祁连地块东段西宁西部近S-N向展布的元古宙花岗岩带地质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表明:它侵位于元古宙基底中浅变质岩系湟源群中,具有同碰撞S型花岗岩的性质;(917±12)Ma的单颗粒锆石U-Pb年龄记录了其侵位的时... 对中祁连地块东段西宁西部近S-N向展布的元古宙花岗岩带地质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表明:它侵位于元古宙基底中浅变质岩系湟源群中,具有同碰撞S型花岗岩的性质;(917±12)Ma的单颗粒锆石U-Pb年龄记录了其侵位的时代为新元古宙晋宁期,这一新元古宙晋宁期碰撞型花岗岩带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祁连地块 新元古宙 碰撞型 花岗岩 地质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西崆岭杂岩的组成、时代及地质演化 被引量:56
20
作者 马大铨 李志昌 肖志发 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33-241,共9页
崆岭杂岩包括下部基底片麻岩和上部表壳岩两部分。作者采自下部的13个斜长角闪岩样品获得SmNd等时线年龄3290±170Ma(2σ),加入4个伴生灰色片麻岩样品后等时线年龄变为3150±79Ma(2σ)。采自... 崆岭杂岩包括下部基底片麻岩和上部表壳岩两部分。作者采自下部的13个斜长角闪岩样品获得SmNd等时线年龄3290±170Ma(2σ),加入4个伴生灰色片麻岩样品后等时线年龄变为3150±79Ma(2σ)。采自上部的变粒岩和斜长角闪岩分别获得锆石U_Pb一致曲线年龄为2427±42Ma(2σ)和2031±4Ma(2σ)。基于这些新的数据和前人的工作成果,探讨了崆岭杂岩的形成和地质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代学 崆岭杂岩 地质演化 杂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