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12,79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xfordⅢ单髁置换术与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疗效比较
1
作者 郝信 王恒哲 +1 位作者 张云鹏 裴晓东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3期78-82,共5页
目的:观察OxfordⅢ单髁置换术(UKA术)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包头市第四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66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 目的:观察OxfordⅢ单髁置换术(UKA术)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包头市第四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66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行UKA术治疗,对照组行TKA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分别于术前、术后1年比较两组股骨-胫骨角(FTA)与膝关节活动度(ROM),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与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评估其疼痛与膝关节功能,并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FTA、ROM、VAS评分、HS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年,两组FTA、VA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两组ROM、HSS评分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持续疼痛、假体脱落、关节僵硬、外侧间室骨关节炎等并发症总发生率(9.09%)低于对照组(30.30%)(P<0.05)。结论:与TKA治疗比较,UKA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更具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优势,更改善患者股骨-胫骨角、膝关节活动度及膝关节功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 OxfordⅢ单髁置换术 全膝关节置换术 膝关节功能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檗碱在多柔比星心肌细胞损伤中的作用研究
2
作者 苏日娜 韩轩茂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3期36-40,77,共6页
目的:在细胞水平研究中药提取物小檗碱(BBR)对多柔比星(DOX)引起的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并探索该过程中可能的机制。方法:培养H9C2大鼠心肌细胞,将DOX分为不同的浓度,确定DOX的造模浓度,再分组为正常对照组、DOX模型组、治疗组(低剂量BB... 目的:在细胞水平研究中药提取物小檗碱(BBR)对多柔比星(DOX)引起的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并探索该过程中可能的机制。方法:培养H9C2大鼠心肌细胞,将DOX分为不同的浓度,确定DOX的造模浓度,再分组为正常对照组、DOX模型组、治疗组(低剂量BBR、中剂量BBR、高剂量BBR),来处理H9C2细胞。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趋势和细胞形态,使用细胞计数盒(CCK8)法测定心肌细胞活力,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测定不同组凋亡、自噬相关蛋白Bax、Bcl-2、Beclin1、P62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显微镜下发现随着DOX的浓度增大,心肌细胞损伤程度依次增加。通过CCK8法选取1μmol/L DOX为心肌损伤的最适造模浓度,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不同浓度BBR均可提高DOX诱导的心肌损伤细胞活力;其中治疗组的中剂量促凋亡蛋白Bax和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的蛋白表达量明显下降,抗凋亡蛋白Bcl-2和自噬相关蛋白P62的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结论:小檗碱可以通过减少细胞凋亡保护DOX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这种保护机制和细胞自噬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碱 多柔比星 心脏损伤 细胞凋亡 细胞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药白益母草乙酸乙酯部位安全性评价及抗炎活性研究
3
作者 王丽娟 王瑾瑾 +4 位作者 许良 张娜 林玉凤 贾小娥 杨艳芳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13-17,23,共6页
目的:评价白益母草乙酸乙酯部位的安全性,利用斑马鱼炎症模型探究白益母草乙酸乙酯部位的抗炎作用。方法:利用野生型斑马鱼研究不同浓度白益母草对胚胎死亡率、畸形率及体长的影响,对其进行安全性评价;利用转基因斑马鱼观察不同浓度白... 目的:评价白益母草乙酸乙酯部位的安全性,利用斑马鱼炎症模型探究白益母草乙酸乙酯部位的抗炎作用。方法:利用野生型斑马鱼研究不同浓度白益母草对胚胎死亡率、畸形率及体长的影响,对其进行安全性评价;利用转基因斑马鱼观察不同浓度白益母草作用6 h后绿色荧光蛋白标记巨噬细胞的迁移情况,对其抗炎活性进行评价。结果:低浓度白益母草在短期和长期作用后对斑马鱼胚胎发育均不产生明显影响,但随着作用浓度和时间的延长,药物会对其发育产生负面影响。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低、中、高3个不同浓度白益母草治疗组巨噬细胞迁移数目明显减少,表明白益母草乙酸乙酯部位能够显著抑制斑马鱼巨噬细胞向炎症部位的迁移,表现出显著的抗炎效果。结论:本研究通过观察标记绿色荧光的巨噬细胞迁移获得了白益母草抗炎作用的直接证据。随着作用浓度的提高,白益母草对斑马鱼的发育产生了较严重的负面影响,提示临床需严格控制应用白益母草的剂量和时长,以避免可能产生的毒性和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迁移 白益母草 乙酸乙酯 抗炎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柔比星与丝裂霉素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
4
作者 孙杨 马强 +1 位作者 郑克文 居红格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3期65-71,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表柔比星(EPI)和丝裂霉素(MMC)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患者灌注化疗后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万方、VIP、SinoMed、PubMed、Embase、The Cochranc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自建库至2023年1月期... 目的:系统评价表柔比星(EPI)和丝裂霉素(MMC)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患者灌注化疗后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万方、VIP、SinoMed、PubMed、Embase、The Cochranc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自建库至2023年1月期间关于表柔比星和丝裂霉素治疗NMIBC的中英文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 5.3软件对EPI组与MMC组患者的术后肿瘤复发率、总不良反应发生率、膀胱刺激征发生率、肝肾功能损害、血尿进行meta分析。结果:符合纳排标准16项研究,共1244例患者,其中EPI组626例,MMC组618例。Meta分析结果:EPI组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率[OR=0.55,95%CI(0.41,0.73),P<0.01]、总不良反应发生率[OR=0.56,95%CI(0.38,0.82),P=0.003]、膀胱刺激征发生率[OR=0.54,95%CI(0.37,0.77),P=0.0007]、血尿发生率[OR=0.53,95%CI(0.33,0.85),P=0.009]、肝肾功能损害发生率[OR=0.26,95%CI(0.10,0.69),P=0.007]均显著低于MMC组(P<0.05)。结论:EPI在治疗效果和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优于MMC,膀胱癌术后推荐使用EPI膀胱灌注预防肿瘤复发,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表柔比星 丝裂霉素 膀胱灌注 荟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典复方半夏白术天麻汤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5
作者 李家任 赵书冉 +4 位作者 刘嘉禹 吴炜 陈晓 郝肖琼 石瑞丽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3期24-29,共6页
目的:探讨半夏白术天麻汤(BBTD)经典复方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选用90只245~280 g SD大鼠,参考Zea-longa改良的线栓法制备MCAO动物模型,通过TTC染色检测MCAO模型动物的脑梗死面积,采用WB方法检测缺血性脑组织的缺血半暗带... 目的:探讨半夏白术天麻汤(BBTD)经典复方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选用90只245~280 g SD大鼠,参考Zea-longa改良的线栓法制备MCAO动物模型,通过TTC染色检测MCAO模型动物的脑梗死面积,采用WB方法检测缺血性脑组织的缺血半暗带中IL-6的蛋白表达水平,并用RT-PCR方法检测缺血性脑组织的缺血半暗带中IL-6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脑梗死面积百分比与假手术组相比较脑梗死面积百分比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BTD和尼莫地平药物处理组脑梗死面积百分比与模型组相比较,其脑梗死面积百分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炎症因子IL-6的蛋白表达水平与假手术组相比较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BTD和尼莫地平药物处理组炎症因子IL-6的蛋白表达水平与模型组相比较,其IL-6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炎症因子IL-6的mRNA表达水平与假手术组相比较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BTD和尼莫地平药物处理组炎症因子IL-6的mRNA表达水平与模型组相比较,其IL-6的mRNA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典复方半夏白术天麻汤可以有效缓解脑卒中事件中的缺血性脑损伤,这可能与IL-6所介导的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白术天麻汤 缺血性脑卒中 IL-6 脑梗死面积 蛋白表达 MRNA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水平与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相关性研究
6
作者 张沛瑶 霍银萍 +3 位作者 高雅洁 刘汇洋 白力 王永福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3期59-64,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EPCR)在类风湿关节(RA)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5月包医一附属风湿免疫科收治的80例RA患者为RA组,以及同时期8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HC)组。记录并整理所有纳入人员的...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EPCR)在类风湿关节(RA)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5月包医一附属风湿免疫科收治的80例RA患者为RA组,以及同时期8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HC)组。记录并整理所有纳入人员的基本信息,以及RA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和DAS28评分。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两个分组血清sEPCR水平。比较RA组与HC组血清sEPCR水平差异;观察不同疾病活动度间血清sEPCR的表达水平;Spearman法分析血清sEPCR水平与RA患者临床及实验室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并利用ROC分析其临床诊断价值。结果:相较于HC组,RA组的血清sEPCR水平显著升高(P<0.0001)。相关性分析显示:RA患者中EPCR水平与年龄、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及疾病活动评分(DAS28评分)均呈现正相关(P<0.001)。利用ROC分析,结果显示AUC为0.9017,以血清sEPCR水平<0.6932 ng/mL为作为诊断临界值,其敏感性为81.01%,特异性为88.31%。结论:血清sEPCR水平与RA疾病活动度密切相关,同时血清sEPCR水平对RA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 DAS28评分 红细胞沉降率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甲素通过干预中性粒细胞影响类风湿关节炎进展
7
作者 刘鹏媛 桑亚利 +1 位作者 白力 王永福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3期30-35,共6页
目的:探索雷公藤甲素是否通过减少胶原诱导关节炎(CIA)小鼠关节腔中性粒细胞浸润来缓解疾病,分析雷公藤甲素是否可以减少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性粒细胞胞外捕获网(NETs)形成及其作用机制,为中药雷公藤多苷在RA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目的:探索雷公藤甲素是否通过减少胶原诱导关节炎(CIA)小鼠关节腔中性粒细胞浸润来缓解疾病,分析雷公藤甲素是否可以减少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性粒细胞胞外捕获网(NETs)形成及其作用机制,为中药雷公藤多苷在RA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利用网药公共数据库探索雷公藤干预RA疾病的核心靶点;利用DBA1小鼠构建CIA模型后,给予雷公藤甲素干预60 d,采集小鼠后肢进行HE染色观察小鼠关节腔炎性细胞浸润程度;收集RA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给予雷公藤甲素刺激2 h,通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NETs形成情况;对RA组和雷公藤甲素治公藤甲素可以缓解CIA小鼠关节肿胀;雷公藤甲素还可以抑制RA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NETs形成;RA组和雷公藤疗组的中性粒细胞进行转录组测序。结果: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将锁定的重叠基因进行PPI蛋白互作并行KEGG、GO分析,发现IL-17、TNF信号通路、细胞凋亡相关通路等均与RA疾病密切相关;体内实验表明雷甲素治疗组的转录组测序结果筛选得到389个差异基因,其GO、KEGG通路主要富集为JAK-STAT、TNF、PI3K-Akt信号通路等。结论:雷公藤甲素可以通过下调CIA小鼠关节腔中性粒细胞浸润缓解小鼠关节肿胀,同时雷公藤甲素可以减少RA外周血NETs形成,这一现象可能与JAK-STAT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PI3K-Akt等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中性粒细胞 雷公藤甲素 转录组测序 网络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对反流性食管炎大鼠炎症因子调控作用研究
8
作者 张娟 张明 何静波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3期54-58,共5页
目的:观察槲皮素对胃食管反流大鼠食管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并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槲皮素给药组、阳性对照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建立反流性食管炎大鼠模型,槲皮素给药组给予槲皮素50 mg/kg... 目的:观察槲皮素对胃食管反流大鼠食管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并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槲皮素给药组、阳性对照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建立反流性食管炎大鼠模型,槲皮素给药组给予槲皮素50 mg/kg,阳性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1.52 mg/kg、铝碳酸镁56.89 mg/kg、吗丁啉1.14 mg/kg,空白对照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每日一次,连续灌胃给药14天,末次给药后,大鼠麻醉后腹主动脉取血,处死,取食管组织样本,病理学染色,ELISA检测TNF-α、IL-6含量,WB检测IL-6、TNF-α表达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食管黏膜发生明显的病理变化,黏膜发红粗糙、缺损、鳞状上皮增生等;与模型组相比,槲皮素给药组的胃食管组织病理学变化减轻。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IL-6、TNF-α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槲皮素给药组和阳性对照组IL-6、TNF-α含量明显降低(P<0.05);WB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槲皮素给药组与阳性对照组TNF-α、IL-6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槲皮素可能通过减少炎症反应和促进胃食管黏膜修复来发挥其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流性食管炎 槲皮素 白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囊切除术后人体肠道菌群改变分析
9
作者 董振宇 杜明月 +2 位作者 郭静 侯润杰 王继军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3期6-12,共7页
目的:研究并分析胆囊切除术后1~5年间人群的肠道菌群改变。方法:选取于包头市中心医院诊治的患者,收集健康人群粪便样本15份,胆囊切除术后1~5年的人群粪便样本16份。对收集到的样本进行菌群测序,分析两组人群肠道微生物菌群生物的组成... 目的:研究并分析胆囊切除术后1~5年间人群的肠道菌群改变。方法:选取于包头市中心医院诊治的患者,收集健康人群粪便样本15份,胆囊切除术后1~5年的人群粪便样本16份。对收集到的样本进行菌群测序,分析两组人群肠道微生物菌群生物的组成、丰富度及多样性,并比较两组人群之间的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差异。结果:(1)在门水平上,胆囊切除术后1~5年间人群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疣微菌门、梭杆菌门的相对丰度增加,而在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降低。(2)在属水平,胆囊切除术后1~5年间人群在埃希氏杆菌属、瘤胃球菌属、布劳特氏菌属、芽殖菌属的相对丰度增加,而在粪杆菌属、双歧杆菌属、柯林斯菌属、Agathobacter的相对丰度降低。健康人群组的Chao1指数和Observed_species指数高于胆囊切除术后1~5年间人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人群组的Pielou evenness略低于胆囊切除术后1~5年间人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囊切除术后1~5年间人群组中毛螺菌、瘤胃球菌、Faecalimonas、伯克氏菌是组间差异明显的肠道菌群。结论:(1)胆囊切除术后1~5年人群肠道菌群的组成发生改变。(2)胆囊切除术后1~5年的人群中产短链脂肪酸的细菌及益生菌的相对丰度减少,而致病菌的相对丰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后 肠道菌群 结直肠癌 16S r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 SNHG10与METTL3在结直肠癌中相关性研究
10
作者 赵圣捷 李瑞斌 万智恒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3期41-47,共7页
目的:研究lncRNA SNHG10和甲基转移酶METTL3在结直肠癌(CR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表达情况。探讨lncRNA SNHG10与METTL3在CRC中潜在联系。方法:收集15例CRC患者的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样本。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 目的:研究lncRNA SNHG10和甲基转移酶METTL3在结直肠癌(CR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表达情况。探讨lncRNA SNHG10与METTL3在CRC中潜在联系。方法:收集15例CRC患者的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样本。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探究CRC中lncRNA SNHG10、METTL3表达情况。分析lncRNA SNHG10在结直肠癌中的相对表达水平与预后的关系。通过TCGA数据库、ENCORI、cBioPortal网站及结肠癌细胞系(HCT116)体外抑制实验分析基因相互作用。结果:生物信息学网站和RT-qPCR实验显示lncRNA SNHG10在结直肠癌中比癌旁组织表达上调(P<0.05)。lncRNA SNHG10的高表达预示着CRC患者易发生淋巴结转移,且疾病特异性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相对较低(P<0.05)。RT-qPCR和Western blot实验结果证实METTL3在CRC肿瘤组织中高表达。体外实验显示,HCT116细胞中敲减lncRNA SNHG10导致METTL3在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均下调(P<0.05)。结论:lncRNA SNHG10的高表达与肿瘤进展及预后较差相关。lncRNA SNHG10与METTL3存在正相关关系,并调控METTL3表达。本研究提示SNHG10可能是一种有前途的CRC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长链非编码RNA SNHG10 METTL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rcRNA-IFT80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11
作者 美丽 刘丹 张广炜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3期72-77,共6页
目的:探讨环状RNA中的CircRNA-IFT80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1年12月连续收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9例为研究组,选取同一医院相同时期的就诊或体检人群44例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 目的:探讨环状RNA中的CircRNA-IFT80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1年12月连续收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9例为研究组,选取同一医院相同时期的就诊或体检人群44例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CircRNA-IFT80水平,分析基本资料和CircRNA-IFT80表达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运用ROC曲线分析CircRNA-IFT80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价值。结果:研究组循环血中Circ RNA-IFT80的表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01)。急性脑梗死的发生与年龄、性别、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高血压史、吸烟史、饮酒史、CircRNA-IFT80的表达有显著性相关。CircRNA-IFT80的表达量为急性脑梗死发病的保护性因素。结论:Circ RNA-IFT80在脑梗死中表达差异,Circ RNA-IFT80可在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中发挥潜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RNA CircRNA-IFT80 急性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功能不全体检人群伴血脂异常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和实验室检查分析
12
作者 蒋骏 纪艳 马庆华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3期13-17,共5页
目的:分析肝功能不全体检人群伴血脂异常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和实验室检查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2022年3月医院收治的135例肝功能不全体检人群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伴有血脂异常分为血脂异常组(n=65)与非血脂异常组(n=70)。所有... 目的:分析肝功能不全体检人群伴血脂异常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和实验室检查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2022年3月医院收治的135例肝功能不全体检人群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伴有血脂异常分为血脂异常组(n=65)与非血脂异常组(n=70)。所有患者均接受B超检查,对比两组临床资料、临床病理特点、肝功能指标、血脂代谢指标及炎症指标。结果: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异常组肝腹痛占比、腹水占比及总并发症发生率高于非血脂异常组(P<0.05)。血脂异常组肝包膜增厚、回声增强、肝密度降低、肝缘毛糙例数占比高于非血脂异常组(P<0.05)。血脂异常组总胆红素(TBI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高于非血脂异常组(P<0.05)。血脂异常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非血脂异常组(P<0.05),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高于非血脂异常组(P<0.05)。血脂异常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高于非血脂异常组(P<0.05)。结论:肝功能不全体检人群伴血脂异常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主要表现为肝脏功能障碍、血脂代谢紊乱、肝腹水、腹痛、并发症发生率高,肝密度降低、回声增强、肝缘毛糙等表现,且患者炎症反应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不全 体检人群 血脂异常 临床病理特点 实验室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檗碱对阿霉素诱导心肌损伤的影响及保护效应
13
作者 赵晨旭 蔺雪峰 韩轩茂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3期48-53,89,共7页
目的:观察小檗碱(BBR)对阿霉素(DOX)诱导心肌损伤的影响及保护效应,并进一步探究BBR是否可以通过调控Wnt/β-catenin通路影响DOX诱导的心肌损伤。方法:以大鼠心肌细胞株H9C2为研究对象,分为Control组、模型组、BBR组、LiCl激动剂组。对... 目的:观察小檗碱(BBR)对阿霉素(DOX)诱导心肌损伤的影响及保护效应,并进一步探究BBR是否可以通过调控Wnt/β-catenin通路影响DOX诱导的心肌损伤。方法:以大鼠心肌细胞株H9C2为研究对象,分为Control组、模型组、BBR组、LiCl激动剂组。对照组细胞不作处理,模型组、BBR组、LiCl激动剂组细胞建立DOX诱导的心肌损伤模型,并使用BBR对BBR组进行干预,使用LiCl对LiCl激动剂组进行干预。采用CCK-8法检测心肌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Wnt/β-catenin通路蛋白β-catenin,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表达情况。结果:(1)CCK-8法:模型组心肌细胞活力低于Control组(P<0.05),而BBR组和LiCl激动剂组细胞活力高于模型组(P<0.05)。(2)流式细胞术:模型组细胞凋亡率高于Control组(P<0.05);而BBR组和LiCl激动剂组细胞凋亡率低于模型组(P<0.05)。(3)Western blot:与Control组相比,模型组心肌细胞Bax蛋白表达增加(P<0.05),Bcl-2、β-catenin蛋白表达降低(P<0.05),Bax/Bcl-2比值亦上升(P<0.05);与模型组相比,BBR组和LiCl激动剂组Bax蛋白表达降低(P<0.05),Bcl-2蛋白表达升高(P<0.05),β-catenin蛋白表达升高(P<0.05),Bax/Bcl-2比值下降(P<0.05)。结论:BBR可能通过促进受损心肌细胞中β-catenin的表达,上调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活化程度,抑制心肌细胞凋亡,从而发挥其心肌细胞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碱 阿霉素 心肌损伤 凋亡 WNT/Β-CATEN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道微生态与HR-HPV感染及转归的相关性研究
14
作者 杨霞 任美英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3期18-23,96,共7页
目的:分析影响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感染及转归的阴道微生态相关指标,探索HR-HPV与阴道微生态的相关性,为HR-HPV感染的诊断、治疗提供相应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至2023年3月间就诊于包... 目的:分析影响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感染及转归的阴道微生态相关指标,探索HR-HPV与阴道微生态的相关性,为HR-HPV感染的诊断、治疗提供相应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至2023年3月间就诊于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HR-HPV及阴道分泌物检测者,根据入组标准选取HR-HPV感染部分1052例:阳性组、阴性组各526例,转归部分131例:转归组76例、持续感染组55例,对比上述患者阴道微生态组间差异。结果:(1)年龄与HR-HPV的感染及转归具有相关性(P<0.05)。(2)阴道清洁度异常、细菌性阴道炎(bacterial vaginosis,BV)、pH值>4.5、过氧化氢酶(H_(2)O_(2))(+)、白细胞酯酶(LE)(+)、唾液酸苷酶(SNA)(+)在HR-HPV阳性组中占比高于阴性组(P<0.05);清洁度异常、SNA(+)是HR-HP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3)菌群密集度异常、多样性异常、清洁度异常、BV、pH值>4.5、H_(2)O_(2)(+)、LE(+)、SNA(+)持续感染组占比高于转归组(P<0.05);密集度异常、pH值>4.5、H_(2)O_(2)(+)、LE(+)是HR-HPV持续 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HR-HPV转归前后阴道清洁度对比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HR-HPV感染及持续时阴道微生态失衡率高,BV、pH值升高、H_(2)O_(2)异常是HR-HPV感染并持续存在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微生态 人乳头瘤病毒 阴道炎 宫颈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甘油酸激酶1与乳腺癌的相关研究
15
作者 贾伟 何涛 +1 位作者 王玮韬 白子尧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3期90-96,共7页
目的:探究磷酸甘油酸激酶1(PGK 1)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其预后意义。方法:(1)通过TCGA、GEO数据库下载乳腺癌与乳腺正常组织中PGK 1 mRNA表达量的矩阵数据和临床数据,分析乳腺癌组织PGK 1 mRNA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Log... 目的:探究磷酸甘油酸激酶1(PGK 1)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其预后意义。方法:(1)通过TCGA、GEO数据库下载乳腺癌与乳腺正常组织中PGK 1 mRNA表达量的矩阵数据和临床数据,分析乳腺癌组织PGK 1 mRNA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Logistics回归评估PGK 1 mRNA表达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Kaplan-Meier方法绘制生存曲线分析PGK 1 mRNA表达水平和乳腺癌患者总生存期(OS)的关系。(2)收集2022年1月-2023年1月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50例乳腺癌及乳腺正常组织标本,分别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乳腺癌及正常乳腺组织中PGK 1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乳腺癌组织PGK 1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Logistics回归评估与PGK 1表达的相关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PGK 1mRNA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P<0.05);(2)ER,PR,HER-2是影响PGK 1 mRNA表达的独立危险因素;(3)PGK 1mRNA高表达与患者总生存期降低呈正相关;(4)PGK 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具有统计学意义;(5)ER,PR,HER-2是影响PGK 1表达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结论:(1)PGK 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2)ER,PR,HER-2与PGK 1表达呈正相关。(3)PGK 1高表达可能是提示乳腺癌不良预后的潜在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糖酵解 磷酸甘油酸激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oE基因多态性以及脂蛋白a与心脏瓣膜钙化的相关性研究
16
作者 李云盛 赵瑞平 齐凯欣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3期83-89,共7页
目的:研究脂蛋白a以及ApoE基因多态性与心脏瓣膜钙化的相关性,探讨基因型和脂蛋白a在疾病进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心内科收治住院的患者412例。收集患者脂蛋白a及其他血脂结果、ApoE基因型、超声心动图、颈动脉内... 目的:研究脂蛋白a以及ApoE基因多态性与心脏瓣膜钙化的相关性,探讨基因型和脂蛋白a在疾病进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心内科收治住院的患者412例。收集患者脂蛋白a及其他血脂结果、ApoE基因型、超声心动图、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并记录入组者血压等临床资料,同时记录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脏瓣膜病史、ACS的病史,分析ApoE基因型与血脂和心脏瓣膜钙化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三组基线资料中TC、TG、脂蛋白a、LDL-C含量具有统计学差异;与ε3组比较,ε2组脂蛋白a和LDL-C含量较低,而ε4组的含量较高;单因素分析中年龄、HDL-C、TG、脂蛋白a、LDL-C、IMT、心律失常病史、心力衰竭病史、心脏瓣膜病病史与瓣膜钙化相关;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脂蛋白a、IMT、心律失常病史是心脏瓣膜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在ε2、ε3亚组中脂蛋白a与心脏瓣膜钙化具有相关性,在ε4中相关性不存在。IMT和脂蛋白a联合诊断预测心脏瓣膜钙化的曲线下面积是0.760(P<0.001)。结论:ApoE基因型不直接对钙化的发生造成影响,而是通过改变血脂间接影响疾病。ε4可能和脂蛋白a、LDL-C升高有关;ε2可能和脂蛋白a、LDL-C降低有关。脂蛋白a可能和LDL-C的含量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心脏瓣膜钙化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头地区汉族人群FⅫ活性及rs1801020多态性与复发性流产的相关性分析
17
作者 赵萍萍 吴涤 +1 位作者 李得春 王艳国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3期1-5,29,共6页
目的:探究包头地区汉族人群凝血因子Ⅻ活性及基因多态性与复发性流产(RSA)发生风险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RSA患者及健康妊娠人群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凝血因子Ⅻ活性,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分析FⅫ基因单... 目的:探究包头地区汉族人群凝血因子Ⅻ活性及基因多态性与复发性流产(RSA)发生风险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RSA患者及健康妊娠人群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凝血因子Ⅻ活性,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分析FⅫ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rs1801020基因型组成,两组间结果进行差异性分析,明确FⅫ基因SNP rs1801020在不同遗传模型下与RSA发生的相关性。结果:两组人群FⅫ基因SNP rs1801020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SA组T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低于对照组(χ^(2)=8.756,OR=2.043,95%CI:1.267-3.295,P<0.05);RSA组CT基因型频率高于对照组,而TT基因型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05,OR=2.611,95%CI:1.447-4.713,P<0.05);RSA患者FⅫ活性在rs1801020基因型中有差别,活性由高到低分别为CC、CT、TT;FⅫ基因SNP rs1801020在共显性、显性、超显性模型下与RSA发病风险相关(OR=2.611,2.636,2.470,P<0.05);与TT基因型相比,CT、CT+CC基因型会提高RSA的发生风险;与CC+TT基因型相比,CT基因型会提高RSA的发生风险。结论:FⅫ基因SNP rs1801020在两组间的分布差异可能与包头地区汉族女性RSA患病风险相关;与TT基因型相比,突变杂合子CT基因型可能会提高RSA的发生风险;FⅫ基因rs1801020位点是等位基因T时会引起FⅫ活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流产 凝血因子Ⅻ 单核苷酸多态性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泡灌洗液中sIgA与血清总IgA、T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勇 唐琦 常晓悦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69-76,共8页
目的:比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肺炎及正常人在肺泡灌洗液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免疫球蛋白A(IgA)及血液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探讨检测肺泡灌洗液sIgA、血清IgA及血液中T淋巴细胞亚... 目的:比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肺炎及正常人在肺泡灌洗液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免疫球蛋白A(IgA)及血液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探讨检测肺泡灌洗液sIgA、血清IgA及血液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12月至2020年3月包头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患者及包头市中心医院健康体检中心体检健康人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炎组(COPD-P组)29人,单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S-COPD组)26例,单纯肺炎组(S-P组)27例,体检健康人员为对照组(CG组)27例。收集肺泡灌洗液检测sIgA和血清中IgA、CD4^(+)T细胞百分数、CD8^(+)T细胞百分数、T淋巴细胞绝对数,CD4^(+)T/CD8^(+)T的比值等数据。运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4组间血清IgA、T淋巴细胞绝对数、CD4^(+)T细胞百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间sIgA水平、CD4^(+)T细胞/CD8^(+)T细胞比值、CD8^(+)T细胞百分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S-COPD和COPD-P患者的肺泡灌洗液中sIgA含量明显降低,提示黏膜表面缺乏sIgA导致了黏膜屏障受损。感染与黏膜表面的sIgA缺乏相关,黏膜的sIgA缺乏可能是COPD感染机会增多的原因之一。在COPD患者血清中的CD8^(+)T细胞增高,CD4^(+)T细胞/CD8^(+)T细胞比值的失衡在COPD患者中普遍存在,提示细胞免疫存在功能紊乱。在COPD中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把CD4^(+)T/CD8^(+)T细胞的比值作为预测T淋巴细胞亚群内部细胞组成成分紊乱的指标之一,具有提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炎 肺泡灌洗液 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 T淋巴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维巴坦钠起始物料(2S,5R)-5-[(苄氧基)氨基]哌啶-2-羧酸乙酯的含量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金林 陈明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50-54,共5页
目的:建立测定阿维巴坦钠起始物料(2S,5R)-5-[(苄氧基)氨基]哌啶-2-羧酸乙酯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ypersil ODS2色谱柱(4.6 mm×250.0 mm, 5.0μm),流动相A为0.01 mol/L磷酸二氢铵溶液,流动相B为乙腈,流动相A到流动相B(50∶50)运... 目的:建立测定阿维巴坦钠起始物料(2S,5R)-5-[(苄氧基)氨基]哌啶-2-羧酸乙酯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ypersil ODS2色谱柱(4.6 mm×250.0 mm, 5.0μm),流动相A为0.01 mol/L磷酸二氢铵溶液,流动相B为乙腈,流动相A到流动相B(50∶50)运行时间11 min,流速为1.0 mL/min,波长为210 nm,柱温为40℃,进样量为10μL。结果:阿维巴坦钠起始物料(2S,5R)-5-[(苄氧基)氨基]哌啶-2-羧酸乙酯都得到良好的分离。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灵敏、快速、准确、可靠,可用于阿维巴坦钠起始物料(2S,5R)-5-[(苄氧基)氨基]哌啶-2-羧酸乙酯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维巴坦钠 起始物料 高效液相色谱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职护理小组结合精细化护理在BiPAP呼吸机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华辉 王进静 夏彩霞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78-81,96,共5页
目的:分析专职护理小组结合精细化护理在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 目的:分析专职护理小组结合精细化护理在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江苏省东台市人民医院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BiPAP(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呼吸机治疗的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1)、观察组(n=41),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为专职护理小组结合精细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血气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肺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更优(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血气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优(P<0.05),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对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专职护理小组结合精细化护理可改善肺功能、血气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职护理小组 精细化护理 无创正压通气呼吸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