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3,894篇文章
< 1 2 19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常用药对部分药理研究总结 被引量:3
1
作者 萧庆慈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S1期23-27,共5页
“药对”亦称“对药”,“兄弟药”或“姊妹药”,由两味药配对组成,是中药配伍的重要形式,也是方剂的基本结构和临床常用的比较固定的配伍形式〔1〕。如大黄—芒硝、附子—干姜、黄芪—当归、桃仁—红花、芍药—甘草、半夏—生姜等... “药对”亦称“对药”,“兄弟药”或“姊妹药”,由两味药配对组成,是中药配伍的重要形式,也是方剂的基本结构和临床常用的比较固定的配伍形式〔1〕。如大黄—芒硝、附子—干姜、黄芪—当归、桃仁—红花、芍药—甘草、半夏—生姜等等,举不胜举。“药对”之名在《神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理研究 《本草纲目》 常用药对 《神农本草经》 药物配伍 十九畏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配伍禁忌 实验研究 镇痛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2010年载文及引文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张雪冰 戴翥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68-70,共3页
应用文献计量学的分析方法,对《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2010年的载文和引文信息进行统计分析。
关键词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高校学报 载文分析 引文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7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常见的中医证候类型及其舌象分布特点 被引量:54
3
作者 吕佳苍 王智瑜 +9 位作者 王天芳 徐雯洁 于丽丽 焦杨 苏惠萍 刘泉 苗建英 徐艳玲 王明航 陈宪海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19-25,共7页
目的:探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和稳定期的中医证候类型及其舌象分布特点。方法:通过多中心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收集774例COPD患者急性期和稳定期的中医证候类型及其舌象的相关数据,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显示,慢性阻... 目的:探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和稳定期的中医证候类型及其舌象分布特点。方法:通过多中心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收集774例COPD患者急性期和稳定期的中医证候类型及其舌象的相关数据,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患者舌象的总体分布以舌红(33.5%)、苔黄(67.1%)出现频率最高。证候则以痰热壅肺证(18.9%)为最多,在中医证候与舌色、苔色的关系方面,痰热壅肺证中以舌红苔黄所占比重最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舌象的总体分布以舌淡红(43.5%)、苔白(55.9%)出现频率最高。证候则以肺肾气虚证(12.7%)为最多,在中医证候与舌色、苔色的关系方面,肺肾气虚证中以舌淡红苔白所占比重最大。结论:本研究显示,急性期患者舌象的总体分布以舌红、苔黄出现频率最高。反映了急性期主要表现为以痰热为基本特点的证候特点。稳定期患者舌象的总体分布以舌淡红、苔白出现频率最高,提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随着病情好转,舌象逐渐趋于正常或体现出本虚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象 证候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期 稳定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痰瘀”证素特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2
4
作者 袁肇凯 黄献平 +3 位作者 王丽萍 王萍 王东生 陈清华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3-7,共5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由"痰凝"至"痰瘀"病性证素变化对冠心病形成的影响。方法:对冠心病痰瘀痹阻证组120例、痰凝心脉证组98例、非痰非瘀证组92例、健康人对照组30例进行血脂、血液流变学、血糖、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及相... 目的:探讨冠心病由"痰凝"至"痰瘀"病性证素变化对冠心病形成的影响。方法:对冠心病痰瘀痹阻证组120例、痰凝心脉证组98例、非痰非瘀证组92例、健康人对照组30例进行血脂、血液流变学、血糖、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及相关基因表达的检测分析。结果:冠心病血脂痰凝心脉证组与非痰非瘀证组、正常组均有显著差异(P<0.01);由非痰非瘀证→痰凝心脉证→痰瘀痹阻证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增加;FINS、ISI值呈健康对照<非痰非瘀证组<痰凝心脉证组<痰瘀痹阻证组递进趋势(均P<0.01);由非痰非瘀→痰凝心脉→痰瘀痹阻的病理演变中,患者c-myc mRNA和PDGF-AmRNA的表达量均逐渐增加。结论:痰瘀痹阻证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显著高于非痰非瘀证、痰凝心脉证,提示血液流变学异常是血脉瘀阻的客观指证;IR可能是产生"痰瘀"并由"痰"到"瘀"演变的重要内在生化物质基础;IR与冠状动脉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提示IR可作为预测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之一;冠心病"痰瘀"证素变化的分子机制与c-myc、PDGF-AmRNA异常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瘀证 血脂 血液流变学 血糖 胰岛素敏感性指数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苓白术散对脾虚湿困证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62
5
作者 孙娟 王键 +3 位作者 胡建鹏 李姿慧 叶铭钢 徐伟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1-4,共4页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对脾虚湿困证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结肠菌群的影响,探讨参苓白术散治疗UC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脾虚湿困证UC模型组、参苓白术散组、阳性对照药组。采用传统中医学病因与现代医学病...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对脾虚湿困证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结肠菌群的影响,探讨参苓白术散治疗UC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脾虚湿困证UC模型组、参苓白术散组、阳性对照药组。采用传统中医学病因与现代医学病因相结合的方法复制UC模型,给药治疗后,提取结肠内容物细菌总DNA,应用肠杆菌基因间重复共有序列基因扩增(ERIC-PCR)技术进行菌群分析。结果 4组大鼠的结肠内容物菌丛存在整体差异,模型组ERIC-PCR指纹图谱DNA条带较少,存在6条分布较一致的主带;而其他3组ERIC-PCR指纹图谱DNA条带较多,且主带位置分布无统一趋势,其中参苓白术散组ERIC-PCR指纹图谱与正常组最为接近。结论 UC可能存在较单一的肠道优势菌,参苓白术散对脾虚湿困证UC结肠菌群的失衡具有明显的调整作用,可使肠道优势菌种类增加,恢复菌群平衡状态,从而促进损伤肠组织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苓白术散 溃疡性结肠炎 脾虚湿困证 结肠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蜈蚣的部分药理研究 被引量:75
6
作者 毛小平 陈子珺 +2 位作者 毛晓健 肖庆慈 戴蓉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1-3,7,共4页
在小鼠正常生理条件下 ,就蜈蚣对妊娠、凝血、微循环、镇痛、抗炎、免疫等药理指标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蜈蚣可使小鼠怀孕率降低 ,致畸率升高 ;RBC数减少 ,Hb含量、RBC压积降低 ,凝血时间延长 ,微血管开放数显著增加 ,微血管口径... 在小鼠正常生理条件下 ,就蜈蚣对妊娠、凝血、微循环、镇痛、抗炎、免疫等药理指标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蜈蚣可使小鼠怀孕率降低 ,致畸率升高 ;RBC数减少 ,Hb含量、RBC压积降低 ,凝血时间延长 ,微血管开放数显著增加 ,微血管口径增大 ;镇痛抗炎作用明显 ;升高脾脏指数。为蜈蚣活血散结及属妊娠禁忌药提供一定的药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蜈蚣 活血 堕胎 药理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产何首乌药材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王文静 张维明 +2 位作者 董小玲 赵荣华 饶高雄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10-12,共3页
从滇产何首乌药材中分离鉴定了 9个成分 ,分别为大黄酚 (1 )、大黄素甲醚 (2 )、大黄素 (3)、芦荟大黄素 (4)、大黄酸 (5 )、大黄素甲醚 - 8-O - β-D -葡萄糖苷 (6 )、大黄素 - 8-O - β -D -葡萄糖苷 (7)、2 ,3,5 ,4’ -四羟基二苯乙... 从滇产何首乌药材中分离鉴定了 9个成分 ,分别为大黄酚 (1 )、大黄素甲醚 (2 )、大黄素 (3)、芦荟大黄素 (4)、大黄酸 (5 )、大黄素甲醚 - 8-O - β-D -葡萄糖苷 (6 )、大黄素 - 8-O - β -D -葡萄糖苷 (7)、2 ,3,5 ,4’ -四羟基二苯乙烯 - 2 -O - β -D -葡萄糖苷 (8)和 β-谷甾醇 (9) ,其中的芦荟大黄素 (4)是首次在何首乌中分得。此外 ,对有效成分二苯乙烯苷的提取方法进行了研究 ,形成了一种水提取—絮凝沉淀—树脂吸附分离的提取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药 何首乌 芦荟大黄素 糖苷 大黄素甲醚 首次 二苯乙烯苷 D-葡萄糖 研究 羟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枣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2
8
作者 刘世军 唐志书 +4 位作者 崔春利 刘红波 梁艳妮 张娱 王梅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96-100,共5页
大枣为鼠李科植物枣(Ziziphus jujuba Mill.)的干燥成熟果实,为药食同源的佳品,大枣性甘、温,归脾、胃经,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本文将近年来国内外对大枣化学成分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为更好地研究、开发、利用大枣资源奠定基础。
关键词 大枣 化学成分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重楼种苗分级栽培生长情况分析 被引量:28
9
作者 陈翠 康平德 +3 位作者 汤王外 吕丽芬 杨少华 杨丽云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52-54,60,共4页
目的:研究云南重楼种苗分级栽培对云南重楼生长的影响。方法:对云南重楼不同分级种苗种植3年后的根状茎大小、存活率、根状茎增重、小区产量等指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优选出最佳的种苗分级。结论:最适宜的云南重楼种苗根状茎为10g左右... 目的:研究云南重楼种苗分级栽培对云南重楼生长的影响。方法:对云南重楼不同分级种苗种植3年后的根状茎大小、存活率、根状茎增重、小区产量等指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优选出最佳的种苗分级。结论:最适宜的云南重楼种苗根状茎为10g左右,种植3年增重倍数可达3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重楼 种苗分级 存活率 根状茎增重倍数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中医体质角度防治慢性病探讨 被引量:27
10
作者 郑燕飞 焦招柱 +5 位作者 王济 李英帅 李玲孺 胡妮娟 倪诚 王琦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82-84,共3页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全球死亡和伤残的主要原因。但如何早诊早治、规范化管理,尚未找到有利的抓手。中医体质可以根据不同体质类型或状态,及早发现、设计调体方案,控制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干预体质的偏颇状态,进行病因预防、临床前...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全球死亡和伤残的主要原因。但如何早诊早治、规范化管理,尚未找到有利的抓手。中医体质可以根据不同体质类型或状态,及早发现、设计调体方案,控制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干预体质的偏颇状态,进行病因预防、临床前期预防、临床预防,为慢病管理提供有力的工具。并指出体质干预慢性病的研究路向,宜制定基于体质的慢性病评估指南;制定慢性病中医体质三级防治指南以及中医体质干预评估体系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体质 慢性病 防治 体病相关 研究路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的泻下作用与肠道5-HT及其受体的关系 被引量:30
11
作者 赵燕玲 张仲海 +1 位作者 王宗仁 夏天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1-3,共3页
为探讨大黄泻下作用与肠道 5 -HT及其受体的关系 ,将成年SD大鼠 2 0只随机分为灌服大黄组 (A组10只 )和对照组 (B组 10只 )。采用免疫组化和医学图像分析系统相结合的方法 ,测定各组大鼠十二指肠 5 -HT细胞的数目、面积、平均灰度、细胞... 为探讨大黄泻下作用与肠道 5 -HT及其受体的关系 ,将成年SD大鼠 2 0只随机分为灌服大黄组 (A组10只 )和对照组 (B组 10只 )。采用免疫组化和医学图像分析系统相结合的方法 ,测定各组大鼠十二指肠 5 -HT细胞的数目、面积、平均灰度、细胞内 5 -HT含量及 5 -HT受体的含量。结果发现A组大鼠十二指肠 5 -HT细胞的数目 (10 8 80± 5 2 6 )、面积 (30 18± 2 18) μm2 、5 -HT含量 (0 340 9± 0 0 30 8)AU、5 -HT受体含量 (0 3188± 0 0 312 )AU均高于B组 (P <0 0 1) ,平均灰度 (12 3 38± 3 94 )较B组降低 (P <0 0 1)。结果表明大黄的泻下作用可能与肠道 5 -HT及其受体含量的增高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大黄 泻下作用 十二指肠 5-羟色胺 受体 5-H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灸三阴交和关元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4
12
作者 何璐 胡玲 +2 位作者 周军 蔡荣林 胡克翠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36-38,共3页
目的观察艾灸"三阴交"、"关元"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性激素水平的调整作用,并对艾灸与艾油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方法将纳入病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艾灸组和艾油组。艾灸组用艾条温和灸双侧三阴交和关元穴,每穴每次15m... 目的观察艾灸"三阴交"、"关元"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性激素水平的调整作用,并对艾灸与艾油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方法将纳入病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艾灸组和艾油组。艾灸组用艾条温和灸双侧三阴交和关元穴,每穴每次15min,隔日1次,1个月为1疗程,连续3个疗程;艾油组用艾油涂抹双侧三阴交和关元穴,隔日1次,1个月为1疗程,连续3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清促卵泡生长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和雌二醇(E2)的含量。结果艾灸后,患者血清E2含量显著升高(P<0.01);FSH、LH显著降低(P<0.01)。艾油组血清E2、FSH、LH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艾灸三阴交、关元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性激素水平具有较好的调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关元 三阴交 围绝经期综合征 性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首乌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2
13
作者 王文静 薛咏梅 +1 位作者 赵荣华 饶高雄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60-64,共5页
关键词 何首乌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总皂苷对拟缺血损伤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8
14
作者 臧妍妍 李卫红 +7 位作者 郭晓谨 万亮琴 李芳赫 张赛 马家宝 姜昭妍 胡艳红 张凡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1-4,共4页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对拟缺血损伤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和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以期揭示三七总皂苷发挥脑保护作用的分子...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对拟缺血损伤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和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以期揭示三七总皂苷发挥脑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原代培养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采用氧糖剥夺法制备拟缺血损伤模型,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三七总皂苷组,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TGF-β1,VEGF-B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TGF-β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细胞凋亡率与正常组相比显著性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三七总皂苷组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P<0.01);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细胞上清液中TGF-β1含量明显增多(P<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细胞上清液中VEGF-B含量显著性增多(P<0.01);与模型组相比,三七总皂苷组中细胞上清液中VEGF-B含量明显增多(P>0.05);正常组内皮细胞TGF-β表达量较少,造模后,TGF-β表达显著增加(P<0.05),三七总皂苷能够下调TGF-β蛋白的表达。结论三七总皂苷可能通过抑制内皮细胞的凋亡,保持内皮细胞的完整性,上调VEGF表达,促进缺氧条件下血管的新生,这可能是三七总皂苷脑保护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总皂苷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缺血损伤 细胞凋亡 血管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内关”、“心俞”对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清白介素-1β、白介素-10含量及心肌组织NF-κB p65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9
15
作者 蔡荣林 胡玲 +3 位作者 余情 刘磊 张田宁 雷洋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6-9,共4页
目的探讨针刺"内关"、"心俞"穴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组织NF-κB p65蛋白表达及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针刺"内关"+"心俞&q... 目的探讨针刺"内关"、"心俞"穴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组织NF-κB p65蛋白表达及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针刺"内关"+"心俞"组(针刺观察组)、针刺"太渊"+"肺俞"组(针刺对照组),每组15只,针刺观察组选取"内关"和"心俞"穴进行电针刺激,刺激电流1mA,频率为2 Hz,每次刺激20min,1次/d,共3d。针刺对照组选取"太渊"、"肺俞",电针方法同针刺观察组。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不电针。分别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缺血面积、梗死面积,ELISA法检测血清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肌组织NF-κB p65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模型对照组大鼠的心肌缺血面积和梗死面积、NF-κB p65阳性细胞数和平均光密度、血清IL-1β含量明显升高,IL-10含量显著降低,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观察组大鼠的心肌缺血面积、梗死面积和NF-κB p65表达较模型对照组和针刺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减少(P<0.05),血清IL-1β含量较模型对照组和针刺对照组显著降低,IL-10明显升高(P<0.05)。结论电针"内关"、"心俞"穴可显著降低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清IL-1β含量及心肌组织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升高IL-10含量,可能是其针刺抗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效应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效应 内关 心俞 NF-ΚB p65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苓桂术甘汤对急性心梗后心室重构模型大鼠心功能及血清BNP的影响 被引量:24
16
作者 龚晓燕 王靓 +4 位作者 黄金玲 施慧 王桐生 洪星辉 华明柳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观察苓桂术甘汤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模型大鼠心功能的影响及各组大鼠血清脑钠肽含量的变化,探讨苓桂术甘汤干预心室重构的机制。方法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法复制急性心肌梗死大鼠模型,造模2周后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 目的观察苓桂术甘汤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模型大鼠心功能的影响及各组大鼠血清脑钠肽含量的变化,探讨苓桂术甘汤干预心室重构的机制。方法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法复制急性心肌梗死大鼠模型,造模2周后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卡托普利组,苓桂术甘汤低、中、高剂量组。连续给药4周,观察各组大鼠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BNP含量。结果连续给药4周后,各组大鼠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显著改善,苓桂术甘汤小、中、大剂量组大鼠LVSP、+dp/dtmax和-dp/dtmax均显著上升,LVEDP显著下降,大鼠血清BNP含量显著降低(P<0.01或P<0.05)。结论苓桂术甘汤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大鼠心脏舒缩性能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其作用与降低大鼠血清BNP含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苓桂术甘汤 急性心肌梗死 心室重构 血流动力学 脑钠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灸三阴交穴对健康人血液流变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30
17
作者 赵宁侠 郭瑞林 +2 位作者 任秦有 张周良 李斌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31-32,35,共3页
目的 :探讨艾灸三阴交穴治疗血瘀证的机理。方法 :应用血液粘度计 ,红细胞变形 聚集测试仪 ,于艾灸三阴交穴前后 ,测试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 :全血高 低切相对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血浆粘度、血沉、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 目的 :探讨艾灸三阴交穴治疗血瘀证的机理。方法 :应用血液粘度计 ,红细胞变形 聚集测试仪 ,于艾灸三阴交穴前后 ,测试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 :全血高 低切相对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血浆粘度、血沉、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刚性指数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纤维蛋白原、全血低切粘度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全血高切粘度及全血高切还原粘度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但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艾灸三阴交穴后可明显改善红细胞聚集程度 ,降低血液粘度 ,加快血流速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三阴交穴 血液流变学 红细胞聚集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枝加葛根汤结合推拿对颈型颈椎病后伸肌群影响临床研究 被引量:21
18
作者 张坤木 张政 +5 位作者 钟灼琴 李长辉 陈彦 宋红梅 林志辉 王诗忠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60-63,共4页
目的通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比较推拿手法结合中药与单纯推拿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中医中药对颈型颈椎病患者颈后伸肌群的影响情况。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推拿中药组和推拿对照组。推拿中药组为推拿... 目的通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比较推拿手法结合中药与单纯推拿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中医中药对颈型颈椎病患者颈后伸肌群的影响情况。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推拿中药组和推拿对照组。推拿中药组为推拿手法结合中药汤剂治疗,推拿对照组采用单纯推拿手法治疗,两组都需要分别记录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变化,再汇总所得数据进行医学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治疗1疗程后各自与治疗前在颈椎后伸等长收缩肌力、活动度比较均有明显疗效,组间比较颈椎后伸等长收缩肌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在有效率方面比较没有显著差异,痊愈率方面比较桂枝加葛根汤结合推拿手法比常规手法有显著疗效。结论桂枝加葛根汤结合推拿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优于传统单纯推拿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加葛根汤 传统推拿手法 随机对照 颈型颈椎病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云南核桃内种皮黄酮及多酚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21
19
作者 张春梅 陈朝银 +3 位作者 林玉萍 樊启猛 张天财 赵声兰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10-13,共4页
目的测定云南三种核桃内种皮的总黄酮及总多酚含量。方法以核桃内种皮为原料,芦丁为对照品,用比色法测定核桃内种皮的总黄酮含量;以没食子酸为对照品,用Folin—Cioeaileu比色法测定核桃内种皮的多酚含量。结果芦丁在0-0.1mg/mL、... 目的测定云南三种核桃内种皮的总黄酮及总多酚含量。方法以核桃内种皮为原料,芦丁为对照品,用比色法测定核桃内种皮的总黄酮含量;以没食子酸为对照品,用Folin—Cioeaileu比色法测定核桃内种皮的多酚含量。结果芦丁在0-0.1mg/mL、没食子酸在0~50μg/mL范围内,吸收值与浓度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云南麻果核桃、米甸核桃和草果核桃内种皮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分别为15.48%、17.33%和15.23%,酚类化合物含量分别为57.58%、31.25%和24.01%.结论测定的三种云南核桃内种皮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和多酚类化合物,且含量随品种的不同而不同,其中麻果核桃内种皮的多酚含量高达57.58%,具有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内种皮 黄酮类 多酚类 含量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蠲痹历节清方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0
20
作者 郭玉星 熊辉 +3 位作者 陆小龙 朱方晓 周彪 周友良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81-84,共4页
目的通过临床与依托考昔比较,观察蠲痹历节清方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主要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明确诊断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蠲痹历节清方治疗,对照组采用依托考昔片干预。观察治疗前后红肿疼痛... 目的通过临床与依托考昔比较,观察蠲痹历节清方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主要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明确诊断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蠲痹历节清方治疗,对照组采用依托考昔片干预。观察治疗前后红肿疼痛等症状体征、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 1周疗程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红肿疼痛等症状体征明显改善,两者比较对照组改善症状方面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红肿总积分两者接近;治疗后CRP、ESR较前明显改善(P<0.05),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1β、IL-6均下降,治疗组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蠲痹历节清方可以有效缓解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症状体征,改善其CRP、ESR,抑制血清TNF-α、IL-1β、IL-6的表达,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有效方药,值得临床借鉴及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蠲痹历节清方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白细胞介素-1β(IL-1β) 白细胞介素-6(IL-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