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交往与交流:共同体视域下的中国民族美术”学术会议综述 |
王晓天(文/图)
谭妙可(文/图)
|
《中国民族美术》
|
2024 |
0 |
|
2
|
水色相生塑新疆质感 |
隋立民(文/图)
|
《中国民族美术》
|
2024 |
0 |
|
3
|
中国现代设计教育的奠基人尹定邦设计教育思想探析 |
吴卫(文/图)
武姣姣(文/图)
|
《中国民族美术》
|
2024 |
0 |
|
4
|
古滇国铜鼓及鼓形贮贝器平面图纹研究 |
王梦笔(文/图)
|
《中国民族美术》
|
2024 |
0 |
|
5
|
运河故事的舞台艺术呈现路径研究 |
王卫华(文/图)
孙佳丰
|
《中国民族美术》
|
2024 |
0 |
|
6
|
中原青铜铸造工艺在南方地区的传播与影响 |
胡飞(文/图)
徐雨(文/图)
|
《中国民族美术》
|
2024 |
0 |
|
7
|
运河记忆与中华文化符号的民间叙事构建 |
毛巧晖(文/图)
|
《中国民族美术》
|
2024 |
0 |
|
8
|
美术因素的“物质化”与美术作品的“文化化”——以辽宁锦州满族刺绣为例 |
巫达(文/图)
于子千(文/图)
|
《中国民族美术》
|
2024 |
0 |
|
9
|
论西藏传统手工技艺类“非遗”的“民艺之美”与生产性保护 |
赵明远(文/图)
熊永松(文/图)
|
《中国民族美术》
|
2024 |
1
|
|
10
|
边疆题材的水墨山水画艺术 |
田希军(文/图)
|
《中国民族美术》
|
2024 |
0 |
|
11
|
文殊图像系统与维摩诘朝向关系探析 |
张润童(文/图)
付爱民(文/图)
|
《中国民族美术》
|
2024 |
0 |
|
12
|
西藏民间工艺的概念辨析及特性探讨 |
熊永松(文/图)
赵明远(文/图)
|
《中国民族美术》
|
2024 |
1
|
|
13
|
图像叙事视角下红色美术作品的共同体意识探析 |
何诗媛(文/图)
熊帝骅(文/图)
|
《中国民族美术》
|
2024 |
1
|
|
14
|
凉山彝族漆器纹样及其族群互动关系探析 |
余奕楠(文/图)
杨筑慧(文/图)
|
《中国民族美术》
|
2024 |
0 |
|
15
|
东昌府木版年画的造型语言与文化符号探析 |
贾玥(文/图)
周岩(文/图)
|
《中国民族美术》
|
2024 |
0 |
|
16
|
中国仙侠剧的国际传播:神话叙事和文化认同 |
田雯丹(文/图)
石嵩
|
《中国民族美术》
|
2024 |
0 |
|
17
|
中国传统月饼印模的工艺及意涵考释——以河北三立堂民间收藏馆藏品为例 |
夏懿(文/图)
张亚杰(文/图)
|
《中国民族美术》
|
2024 |
0 |
|
18
|
贵州苗族挑花服饰技艺及其传承特征调查研究 |
王倩倩(文/图)
周梦(文/图)
|
《中国民族美术》
|
2024 |
0 |
|
19
|
为国求贤:科举文物所见科举制度对民族“三交”的历史推动 |
高睿泽(文/图)
陈祥军(文/图)
|
《中国民族美术》
|
2024 |
0 |
|
20
|
从差异性到共同性:“滇夷图”对云南民族描绘的变化 |
常坤羽(文/图)
苍铭(文/图)
|
《中国民族美术》
|
202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