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614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应急产业发展的挑战与对策——公共政策分析视角 被引量:4
1
作者 薛澜 王哲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应急产业作为应急管理工作的服务保障性产业,其健康发展不仅是有效应对各类安全风险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应急管理能力的重要保障,更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经过20余年的发展,我国应急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然面临市场... 应急产业作为应急管理工作的服务保障性产业,其健康发展不仅是有效应对各类安全风险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应急管理能力的重要保障,更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经过20余年的发展,我国应急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然面临市场失灵、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以及产业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对进一步提升我国应急管理能力形成了一定阻碍。针对这些问题,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尊重市场运行规律,运用政策手段解决市场失灵问题;要深化应急管理体系改革,加强科技创新,以创新驱动应急产业发展,加强应急产业全生命周期规划,注重监测预警及风险防范产品及服务的研发和推广,为应急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多方位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安全 应急管理 应急产业 市场失灵 公共政策
原文传递
基于国际贸易机制构建的中国贸易安全风险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李佳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 2024年第4期55-69,共15页
有效的国际贸易机制构建是保障区域和全球贸易安全的必要条件。在目前阶段,中国在国际贸易机制构建进程中处于相对边缘与被动地位,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身份不匹配,因此存在贸易安全上的重大风险。本文基于自由贸易协... 有效的国际贸易机制构建是保障区域和全球贸易安全的必要条件。在目前阶段,中国在国际贸易机制构建进程中处于相对边缘与被动地位,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身份不匹配,因此存在贸易安全上的重大风险。本文基于自由贸易协定文本基础上的类型化分析,将中国与现有国际贸易机制的关系分为全球型、竞争型、平行型和互补型四大类,并对相应的贸易安全挑战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应对之策。本文认为,未来新型的国际经贸机制应该包括一个正常运行的全球性多边贸易机制,以及若干数量的区域性贸易机制共同组成,并实现共存、互补和共同发展。积极推动国际贸易机制的构建能够帮助中国克服外部消极因素影响,探索新型合作机遇,维护自身贸易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贸易机制 自由贸易协定 贸易安全 风险
原文传递
基于“平急两用”理念的数字治理平台优化路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郑春勇 王雨 刘宇畅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 2024年第4期84-94,共11页
平急两用,作为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已经逐渐在全国推广开来。用“平急两用”理念审视我国的各种数字治理平台,发现它们普遍存在能用但不好用、平台与组织整合不到位、平急转换能力差、意外事故频发、安全冗余不足等问题。分析认为,... 平急两用,作为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已经逐渐在全国推广开来。用“平急两用”理念审视我国的各种数字治理平台,发现它们普遍存在能用但不好用、平台与组织整合不到位、平急转换能力差、意外事故频发、安全冗余不足等问题。分析认为,技术水平限制、商业利益侵蚀、财政经费不足、组织惯性过大、政商关系异化是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实现数字治理平台的平急两用,需要地方主政官员在正确政绩观的指导下,安全有序地推进数字化改革。中央政府应在互联网反垄断、促进企业竞争以及加强对数字治理平台项目审批和监督等方面发挥作用。同时,要运用平急两用的标准来改造提升数字治理平台,促进“人防”与“技防”的有机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急两用 应急管理 数字治理
原文传递
数字技术创新背景下城市安全韧性的影响因素与路径提升——基于TOE理论框架 被引量:2
4
作者 梁丽芝 司艳宁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 2024年第2期82-91,共10页
增强城市安全韧性是全面推进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有力举措,更是实现城市高水平安全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在数字技术创新背景下,本文基于TOE(Technology-Organization-Environment)理论框架从技术、组织、环境三方面探讨城市安全韧性的... 增强城市安全韧性是全面推进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有力举措,更是实现城市高水平安全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在数字技术创新背景下,本文基于TOE(Technology-Organization-Environment)理论框架从技术、组织、环境三方面探讨城市安全韧性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提升路径。研究发现:城市安全韧性在技术层面受到城市基础设施和数据自身特征的制约;在组织层面面临专业人才匮乏、贯彻发展与安全理念偏差的困境;在环境层面受到城市数字生态环境和经济水平的限制。为此,本文提出从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融合数据要素与城市韧性场景,统筹发展与安全,推进专业人才建设,打造良好数字生态环境与拓宽投融资渠道六个方面提升城市安全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安全韧性 驱动因素 提升路径 TOE框架 数字技术
原文传递
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主题热度与演化规律——基于人工智能语言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荆树伟 石丽英 刘金涛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 2024年第6期34-51,共18页
为深入了解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实际需求和现状,运用4R模型和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利用弱监督LDA的方式分析2013—2022年间CNKI数据库中自然灾害应急管理领域的文献,揭示各年主题热度及演化趋势。研究发现:已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应急预案与... 为深入了解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实际需求和现状,运用4R模型和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利用弱监督LDA的方式分析2013—2022年间CNKI数据库中自然灾害应急管理领域的文献,揭示各年主题热度及演化趋势。研究发现:已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应急预案与规划”“灾害预警系统”等方面,其中“灾情监测与评估”成为显著热点。随时间推移,“恢复重建”关注度逐渐降低,“灾害风险识别与评估”受到更多关注。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研究从关注应急管理方法、技术、策略的应用和效果,正在逐渐转向关注灾害的全周期综合管理和长期恢复。在关口前置背景下,需要推进全周期应急管理,深化核心研究和优化薄弱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管理 主题演化 人工智能语言模型 自然灾害 弱监督LDA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LDA主题模型的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主题热度与趋势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佘硕 林雅玲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 2024年第6期66-85,共20页
探究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热点和研究趋势,对未来相关领域研究的拓展提供参考。构建LDA模型对近20年的相关领域文献进行分析,对结果进行主题识别和热度分析,并利用回归分析预测不同主题的研究趋势。文章识别出三个阶段的主题... 探究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热点和研究趋势,对未来相关领域研究的拓展提供参考。构建LDA模型对近20年的相关领域文献进行分析,对结果进行主题识别和热度分析,并利用回归分析预测不同主题的研究趋势。文章识别出三个阶段的主题分布和研究趋势。萌芽期(2003—2009年)主要关注卫生应急管理“一案三制”、中小学防控和医院管理等;探索期(2010—2018年)以中小学防控为核心,同时重视危机管理和医院管理等;发展期(2019—2023年)以网络舆情和新冠肺炎2022年12月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为主要话题,应急共同体和数字应急等新概念也颇受关注。在研究趋势方面,应急共同体、数字应急和心理健康是新兴热点,有较大的研究空间和价值;卫生应急、网络舆情、“一案三制”和学校防控(尤其是高校防控)是经典的热门主题,仍值得持续关注;新冠防控的热度会随时间推移逐渐冷却;政府管理、社区管理和医院管理等单一主体的治理行为,会逐渐融入应急共同体中的多元协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DA模型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管理 主题 趋势
原文传递
大安全大应急框架下的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基于“价值—结构—过程”的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沙勇忠 魏兴飞 傅全宝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 2024年第11期1-14,共14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完善大安全大应急框架下应急指挥机制,强化基层应急基础和力量,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成为目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政治任务。本文依据“价值—结构—过程”分析框架,以基层应急管理实践的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完善大安全大应急框架下应急指挥机制,强化基层应急基础和力量,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成为目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政治任务。本文依据“价值—结构—过程”分析框架,以基层应急管理实践的田野调查和经验观察为基础,分析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的成效与梗阻。从价值维度看,基层应急管理的系统思维和前瞻意识不够,缺乏现代应急管理的韧性理念,应急法治信仰、法治能力和法治精神仍需强化;从结构维度看,基层应急管理的权责关系有待细化,应急力量的专业性不足协同度不高,制度建设存在搬运化和僵硬化问题;从过程维度看,基层应急管理各环节能力发展不均衡,数字技术未能有效融入应急业务,应急资源保障能力仍显不足。未来在大安全大应急框架下,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应着力推进思维理念革新的应急管理全方位统筹、体制机制创新的应急管理共同体塑造,以及应急行动精进的应急管理全链条拓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届三中全会 大安全大应急 基层应急管理能力 基层治理
原文传递
区域联合应急预案的双重属性与制度优化 被引量:1
8
作者 林鸿潮 赵艺绚 王进威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 2024年第9期39-50,共12页
频发的跨区域突发事件催生了区域联合应急预案,发挥着促进区域应急协作整合、提效、增信的三重作用。区域联合应急预案具有双重属性,一是作为面向跨区域突发事件的应急行动方案,二是作为约定地方政府间应急协作事宜的横向府际协议。在... 频发的跨区域突发事件催生了区域联合应急预案,发挥着促进区域应急协作整合、提效、增信的三重作用。区域联合应急预案具有双重属性,一是作为面向跨区域突发事件的应急行动方案,二是作为约定地方政府间应急协作事宜的横向府际协议。在双重属性之下,区域联合应急预案作为应急行动方案所需要具备的灵活性和作为府际协议内蕴的合意性之间存在紧张关系。对此,需要从区分预案不同内容、健全协作沟通机制、强化预案体系更新衔接等三个方面进行调适,以完善跨区域突发事件的治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联合应急预案 府际协议 跨区域突发事件 区域应急协作
原文传递
城中村消防安全风险韧性治理:实践观察与机制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吕志奎 沙裕灏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 2024年第8期1-13,共13页
城中村是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进程中形成的,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宜居韧性智慧的现代化城市值得关注的新型社会空间。城中村是城乡二元结构的独特表现形式,是各大城市治理面临的共同难题,是影响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 城中村是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进程中形成的,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宜居韧性智慧的现代化城市值得关注的新型社会空间。城中村是城乡二元结构的独特表现形式,是各大城市治理面临的共同难题,是影响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因素。城中村公共安全隐患是城市公共安全治理的短板和弱项。当前,韧性治理逐渐成为城中村应对消防安全风险问题的有力途径。韧性治理的实现强调资源集成及其灵活调配,而城中村因特殊环境和属性限制,治理资源稀缺且配置效率低下。为破解这一突出矛盾,本研究基于城中村消防安全隐患专项整治的实践观察,建构了城中村消防安全风险韧性治理机制模型。研究发现,通过多元主体协同凝聚治理合力、灾害损害控制坚持生命保障、激励约束并行推进工作流程、数字技术嵌入落实智慧赋能,可推动城中村消防安全风险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助力推升城市基层公共安全治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中村 公共安全治理 消防安全风险 韧性治理
原文传递
数字技术嵌入网络舆情的生成图景与风险治理 被引量:1
10
作者 方旭 全凤林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 2024年第1期37-49,共13页
数字时代,数字技术已成为公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深刻影响着公众的日常生活。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舆情信息生成实现了从人为主体到智能生成的演化;舆情传播方式实现了从众声喧哗到算法介入的转变;舆情危机爆发实现了从循序渐进到... 数字时代,数字技术已成为公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深刻影响着公众的日常生活。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舆情信息生成实现了从人为主体到智能生成的演化;舆情传播方式实现了从众声喧哗到算法介入的转变;舆情危机爆发实现了从循序渐进到时空无序的演变。在数字技术嵌入网络舆情生态中,舆情表达非理性化风险、舆情样态圈层化风险以及舆情失控风险接踵而至。为统筹做好网络舆情应急管理工作,应扎实推进社会情感调控,培养公众理性思维;建立舆情应急联动机制,加强网络舆情引导;扩展网络舆情治理视野,融通多层壁垒,着手构建网络舆情治理方案,为网络舆情治理实践提供治理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网络舆情 风险治理 算法
原文传递
生成式人工智能ChatGPT风险形成机理与防范策略研究
11
作者 钱洪伟 王旭 高宁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 2024年第11期112-122,共11页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ChatGPT的不断发展,它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提升和社会生产要素的再分配。然而生成式人工智能ChatGPT在运行过程中也存在法律、思想、社会风险等一系列风险隐患。为了保障生成式人工智能ChatGPT的健康运行,本文对国内...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ChatGPT的不断发展,它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提升和社会生产要素的再分配。然而生成式人工智能ChatGPT在运行过程中也存在法律、思想、社会风险等一系列风险隐患。为了保障生成式人工智能ChatGPT的健康运行,本文对国内外文献进行归纳整理,引入风险管理理论和社会治理理论,对生成式人工智能ChatGPT风险形成机理与防范策略进行研究。首先,通过特尔斐法和专家调查法对其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隐患进行识别。其次通过AHP分析法构造评估指标体系,计算指标权重。最后在风险指标结果确定分析的基础上,利用风险管理理论和社会治理理论提出风险防范策略,以期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ChatGPT的健康发展和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ChatGPT 风险管理理论 社会治理理论 AHP分析法
原文传递
基于TOCC的城市公共交通智慧应急管理体系研究
12
作者 朱锐勋 周详 张留飞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 2024年第3期100-110,共11页
建设智慧城市更加迫切需要一个整体完备、运转高效、协同有序的公共交通应急管理体系,以增强防范和处理城市突发交通事件的应急管理能力。交通运行协调指挥中心(TOCC)作为一种综合公共交通协同治理平台,已成为智慧应急的重要领域。本文... 建设智慧城市更加迫切需要一个整体完备、运转高效、协同有序的公共交通应急管理体系,以增强防范和处理城市突发交通事件的应急管理能力。交通运行协调指挥中心(TOCC)作为一种综合公共交通协同治理平台,已成为智慧应急的重要领域。本文聚焦基于TOCC的城市公共交通智慧应急管理的基本框架、运行机制与运维模式,通过对昆明市公共交通指挥智慧应急管理的实践与案例研究,针对当前公共交通智慧应急响应与处置存在的问题,提出推进公共交通应急管理数字化智慧化转型,构建更具韧性和弹性的智慧应急指挥平台,加快数据算力算法迭代助推敏捷应急响应,构建多元主体参与协同共享应急服务体系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应急管理 交通运行协调指挥中心(TOCC) 交通事故应急响应
原文传递
中国应急财政资金的监管困境与体系优化
13
作者 李宇环 何华伟 王红梅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 2024年第11期36-47,共12页
应急财政资金监督管理机制是应急财政管理机制的核心内容。本文在系统梳理应急财政资金的构成、使用与监管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当前应急财政资金监管面临的多重矛盾张力,主要包括资金审批流程的复杂性与突发事件响应的效率性之间的张力... 应急财政资金监督管理机制是应急财政管理机制的核心内容。本文在系统梳理应急财政资金的构成、使用与监管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当前应急财政资金监管面临的多重矛盾张力,主要包括资金审批流程的复杂性与突发事件响应的效率性之间的张力、应急资金使用的动态变化与财政管理制度的稳定性之间的张力、资金来源的分散性与应急处突的协同性之间的张力、地方主责性与监管信息不对称性之间的张力,并提出建设以国家应急管理基金为体制、部门协同监管为机制、信息技术应用为手段、预算绩效评价为驱动力的应急财政资金监管优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财政资金 突发公共事件 预算绩效评价
原文传递
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及其应对策略
14
作者 谌立平 覃平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 2024年第2期46-53,共8页
近年来,由于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落后,社会转型不断衍生矛盾,各种新问题、新矛盾不断累积,群体性事件多发、频发的趋势明显,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本文力争突破传统理解误区,针对民族地区少数民族聚集多、贫困人口分布... 近年来,由于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落后,社会转型不断衍生矛盾,各种新问题、新矛盾不断累积,群体性事件多发、频发的趋势明显,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本文力争突破传统理解误区,针对民族地区少数民族聚集多、贫困人口分布广、群体性事件频发的现状特点,探讨其形成的原因,分析其发生的危害,对正确处理此类问题、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陵山片区 群体性事件 应对策略
原文传递
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社区与居民演化博弈应急策略研究
15
作者 朱华桂 刘晗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 2024年第7期100-117,共18页
社区与居民作为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重要主体,二者的紧密合作对有效应对此类事件具有重要意义,而二者由于利益定位不同,在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策略选择上存在差异。本文构建社区与居民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 社区与居民作为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重要主体,二者的紧密合作对有效应对此类事件具有重要意义,而二者由于利益定位不同,在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策略选择上存在差异。本文构建社区与居民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策略选择演化博弈模型,分析模型的均衡点及其稳定性,并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对模型进行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博弈的均衡点与博弈的起始状态无关,处罚参数、损失参数的提高,成本参数的降低可以促使博弈向社区认真负责、居民积极配合的方向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管理 社区与居民 演化博弈 系统动力学
原文传递
国家应急体系中政府垂直管理体制与社会横向结构的互嵌
16
作者 韩福国 王育萱 余亚梅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 2024年第4期14-32,共19页
国家应急体系和能力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构成部分,而体系的建设直接决定能力能否形成。我们在强调国家应急体系中的“政府垂直管理体制”建设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在解决社会危机中的优劣特征,进而强调社会横向结构对于现代危机治理... 国家应急体系和能力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构成部分,而体系的建设直接决定能力能否形成。我们在强调国家应急体系中的“政府垂直管理体制”建设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在解决社会危机中的优劣特征,进而强调社会横向结构对于现代危机治理的重要功能,提出要形成二者之间的“直—横互嵌”整体性建设的必要性,并且认为数字化嵌入应急体系建设中,提供了让二者得以互嵌的可行性载体,应该发挥“加减乘除”的功能。最后,我们提出了建设的三个基本路径:事件分类基础上明确“央地分管”、避免社会部分的全部体制化和信息技术重塑应对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应急体系 政府垂直管理体制 社会横向结构 数字化嵌入
原文传递
坚持以系统集成改革思维破解应急管理难题——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的几点思考
17
作者 高小平 刘一弘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 2024年第10期1-8,共8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高度,抓住统筹发展和安全这个核心问题,在各方面改革相互协同配合中部署应急管理领域的改革和建设,提出应对可能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风险挑战的战略策略,填补制度空白,夯实制度基础、基层...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高度,抓住统筹发展和安全这个核心问题,在各方面改革相互协同配合中部署应急管理领域的改革和建设,提出应对可能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风险挑战的战略策略,填补制度空白,夯实制度基础、基层基础和管理基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要以系统集成改革思维破解应急管理难题,更好发挥政府、市场、社会在配置应急资源中的作用,加大力度建设国家安全体系、公共安全机制、社会治理机制、公共服务能力、技术标准体系,全面提高应急管理科学化和高效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集成改革 应急管理创新 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 发展应急管理学
原文传递
我国应急预案研究的演化图景与评价展望——基于1998—2022年CNKI 898篇CSSCI文献的可视化分析
18
作者 张平 吕东华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 2024年第3期111-123,共13页
以1998—2022年CSSCI收录的898篇我国应急预案研究文献作为样本,采用描述统计分析方法、知识图谱可视化手段,呈现我国应急预案领域研究的发展历程、研究热点和研究作者及研究机构情况。研究发现:我国应急预案研究以定性研究为主,具有起... 以1998—2022年CSSCI收录的898篇我国应急预案研究文献作为样本,采用描述统计分析方法、知识图谱可视化手段,呈现我国应急预案领域研究的发展历程、研究热点和研究作者及研究机构情况。研究发现:我国应急预案研究以定性研究为主,具有起步晚,速度快,发展空间大的特点;我国应急预案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分类研究、属性研究、视角研究等方面;研究作者和研究机构的合作网络并未形成。在此基础上,对应急预案研究状况做出评价和展望,以期更好地促进我国应急预案研究和实践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预案 应急管理 知识图谱 可视化
原文传递
总体国家安全观视角下基层应急管理体系的建构逻辑与优化路径——基于上海市X街道的实证研究
19
作者 王川兰 曹英君 胡潇月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 2024年第3期85-99,共15页
应急管理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防线,近年来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得到了国家的高度关注。通过对上海市X街道应急管理体系建构的全景式描述和过程研究,发现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呈现以街道应急管理委员会为核心的层级式组织架构,各... 应急管理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防线,近年来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得到了国家的高度关注。通过对上海市X街道应急管理体系建构的全景式描述和过程研究,发现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呈现以街道应急管理委员会为核心的层级式组织架构,各级相关单位、部门、机构和社区居民、企业等主体在互动中形成了水平合作协调与垂直联动贯通的应急关系网络。基层应急管理围绕值守应急、预案编制、信息收报、应急动员、应急响应、应急处置等关键节点基本形成了“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生命周期应急管理闭环体系。另外,研究也发现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在发挥作用的同时存在着人员、技术、资源、组织等方面的问题与挑战。基于此,本文从总体国家安全观视角出发,围绕纵向安全生命周期的时间逻辑和横向应急管理合作的关系逻辑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出具体的优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体国家安全观 基层社会 应急管理 体系建设
原文传递
灾后重建中的合作治理:一个系统文献综述
20
作者 王正攀 丁畅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 2024年第8期66-80,共15页
遵循PRISMA指南对灾后重建中的合作治理研究进行系统综述。研究发现:文献样本发文的数量趋势与自然灾害发生数量紧密相关,灾后重建概念的扩大对合作治理提出更高要求,相关研究较多采用案例研究、质性分析等方法,合作治理主体涵盖政府、... 遵循PRISMA指南对灾后重建中的合作治理研究进行系统综述。研究发现:文献样本发文的数量趋势与自然灾害发生数量紧密相关,灾后重建概念的扩大对合作治理提出更高要求,相关研究较多采用案例研究、质性分析等方法,合作治理主体涵盖政府、社会组织、私营部门、相关利益群体等。条件要素有功能需要、现实要求、灾后需求、提供机会等,使用的主要理论有复原力理论、PPP、社会资本和博弈理论等,类型分析基于区域、社区、援助、项目等视角进行界定,影响因素集中在正向、中性和负向三个维度,实践路径包括策略选择、机制构建和制度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后重建 合作治理 系统文献综述 PRISMA指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