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13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作能力指数量表的评价研究 被引量:29
1
作者 张磊 王治明 +2 位作者 王绵珍 兰亚佳 曾繁华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 评价工作能力指数 (workabilityindex ,WAI)量表的内在结构及其条目合理性。方法 采用“工作能力指数”量表 ,对不同行业 642 9名在职职工进行工作能力测试 ,剔除不合格或项目不全者 ,最终纳入统计分析的对象为 435 4名。同时 ,... 目的 评价工作能力指数 (workabilityindex ,WAI)量表的内在结构及其条目合理性。方法 采用“工作能力指数”量表 ,对不同行业 642 9名在职职工进行工作能力测试 ,剔除不合格或项目不全者 ,最终纳入统计分析的对象为 435 4名。同时 ,按系统抽样原则从工作能力测试对象中抽取 10 %进行功能能力 (包括脑力能力、肌肉骨骼功能 )测定 ,剔除测试项目不全者 ,有 5 30名纳为统计分析对象。采用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和列联表 χ2 检验等方法进行WAI量表评价。结果 WAI量表 7个条目 (W1~W7)分别由 4个公因子支配 (条目W1、W2 由公因子F1支配 ,条目W3、W4 由公因子F3支配 ,条目W5由公因子F4 支配 ,条目W6 、W7由公因子F2 支配 ) ,累计贡献率为 79 80 % ,条目W1~W7的公因子方差均高于 0 60。除少数测试指标外 ,脑体功能能力主、客观指标间均具有相关关系 (P <0 0 5 ) ,体力功能分级、脑力功能分级与工作能力分级的一致率分别为 60 19%和 61 89% ,分级之间相关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工作能力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体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能力指数量表 内在结构 工作能力 功能能力 肌肉骨骼功能 脑力功能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中毒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2
作者 郝凤桐 杜旭芹 +1 位作者 牛颖梅 薛长江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00-202,共3页
关键词 铅中毒 铅作业工人 普通人群 铅化合物 饮用水 铅暴露 铅污染 化妆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人参制剂对热应激大鼠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28
3
作者 罗炳德 邹飞 +2 位作者 万为人 陈雪梅 杨军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36-138,共3页
目的 观察复方人参制剂对热应激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3 4只SD大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 (Ⅰ组 ,n =17)、复方人参制剂组 (Ⅱ组 ,n =17)。热应激前 1h分别以水及复方人参制剂 (0 5ml/ 10 0g体重 )灌胃。动物于人工气候室内受热直至死亡。... 目的 观察复方人参制剂对热应激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3 4只SD大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 (Ⅰ组 ,n =17)、复方人参制剂组 (Ⅱ组 ,n =17)。热应激前 1h分别以水及复方人参制剂 (0 5ml/ 10 0g体重 )灌胃。动物于人工气候室内受热直至死亡。测定直肠温度、下丘脑hsp70含量等指标。结果 (1)体温的变化 :Ⅱ组动物热应激过程肛温各时点的测定值均较对照组低 ,其中热至 40min时低 0 18℃ ,热至 60min、 80min、 10 0min时则分别低 0 5 6℃、 0 70℃、0 71℃ (P <0 0 5 )。Ⅰ、Ⅱ组肛温的平均上升速率分别为 (0 0 44± 0 0 2 2 )℃ /min、 (0 0 2 9± 0 0 15 )℃ /min (P <0 0 5 )。(2 )动物热耐受时间和死亡率 :Ⅰ、Ⅱ组动物的平均热耐受时间分别为 (162 8± 62 9)min、 (2 17 4± 5 9 3 )min ,后者比前者延长 5 4 6min (P <0 0 5 ) ;其动物死亡率 ,在热暴露 2小时、 3小时、 4小时时Ⅰ组分别为 41 2 %、 5 2 9%和82 4% ,Ⅱ组则分别为 11 8%、 2 3 5 %和 5 2 9% ,P值均小于 0 0 5。 (3 )下丘脑hsp70含量的变化 :Ⅰ、Ⅱ组动物分别热暴露至死亡时 ,其下丘脑hsp70的含量为 (47 72± 19 0 3 ) μg/mg、 (5 4 3 2± 18 5 4) μg/mg (P <0 0 5 ) ,且hsp70含量与动物的热耐受时间呈高度正相关 (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应激 热耐受 人参 热休克蛋白70 中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对大鼠脑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16
4
作者 王耀宏 赵金垣 +3 位作者 崔书杰 邓敏 温韬 刘和亮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57-260,共4页
目的 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脑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 ,以进一步弄清迟发性脑病的发病机制 ,为解决其有效防治提供新的线索。方法 体重 2 40~ 2 80g雄性SD大鼠腹腔间断注射染毒 ,分别于染毒后 1、 3、 7、 14、 2 1d颈静脉取血监测血... 目的 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脑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 ,以进一步弄清迟发性脑病的发病机制 ,为解决其有效防治提供新的线索。方法 体重 2 40~ 2 80g雄性SD大鼠腹腔间断注射染毒 ,分别于染毒后 1、 3、 7、 14、 2 1d颈静脉取血监测血液流变学特性 ,同时检测血浆Fib、ET 1、MDA、NO及cGMP含量。结果 染毒后脑循环血液流变学特性发生明显改变 ,粘度增加 ,且见血管内皮严重受损 ,缩血管物质增加 ,NO cGMP系统受到抑制。结论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对大鼠脑循环存在持续性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脑循环 内皮素 ET-1 纤维蛋白原 FIB 血液流变学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 DNS C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机维修男工噪声暴露与听力损失患病率的剂量-反应关系 被引量:18
5
作者 吕旌乔 邵良洪 +4 位作者 王建新 杨毅 黄云兰 祝文杰 赵一鸣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77-279,共3页
目的 探讨男性飞机维修人员噪声暴露与噪声性听力损失 (NIHL)患病率之间的剂量 反应关系。方法 飞机维修人员按工作性质、地点、工种和班次分为不同亚组。每组选择 3~ 5人 ,用SH12 6个体计量仪测定工作班次噪声暴露。同时对 2 90名... 目的 探讨男性飞机维修人员噪声暴露与噪声性听力损失 (NIHL)患病率之间的剂量 反应关系。方法 飞机维修人员按工作性质、地点、工种和班次分为不同亚组。每组选择 3~ 5人 ,用SH12 6个体计量仪测定工作班次噪声暴露。同时对 2 90名男性飞机维修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听力检查。结果 飞机维修男工 8h连续等效A声级 (LAeq·8h)平均值为 89 1dB (A)。经年龄、性别校正的高频听力损伤患病率为 48 6% ,语频听力损伤患病率为 6 6%。按噪声级分组 ,NIHL患病率未表现出随剂量增加而升高的趋势。按噪声级与工龄合并后的累积噪声暴露量分组 ,高频、语频听力损伤患病率均随噪声暴露增加而升高 ,经卡方趋势检验发现 ,CNELAeq·8h评价剂量 反应关系优于CNELAeq·10min。结论 飞机维修人员噪声暴露与NIHL患病率之间存在剂量 反应关系 ;CNELAeq·8h是评价噪声暴露的良好指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维修人员 男性工人 累积噪声暴露量 听力损失 患病率 剂量-反应关系 个体计量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技术(CT)在尘肺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6
作者 张幸 朱丽秋 +1 位作者 陈钧强 钟惠仙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54-256,共3页
关键词 诊断率 尘肺病 扫描成像技术 计算机断层 弥漫性肺部疾病 CT图像 胸部X线片 胸部疾病 80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制造业职业性噪声暴露与高血压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23
7
作者 杨秋玲 郑建如 +4 位作者 杨杪 姚惠林 祁成 马晓钟 邬堂春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87-388,共2页
对汽车制造企业 70 6名噪声作业工人 (噪声暴露组40 7例 ,对照组 2 99例 ) ,用横断面流行病学方法 ,采用健康监护、现场噪声测试、实验室检测等进行汽车制造业工人噪声暴露与高血压发病关系的探讨。结果显示 ,高血压患病率在噪声暴露组... 对汽车制造企业 70 6名噪声作业工人 (噪声暴露组40 7例 ,对照组 2 99例 ) ,用横断面流行病学方法 ,采用健康监护、现场噪声测试、实验室检测等进行汽车制造业工人噪声暴露与高血压发病关系的探讨。结果显示 ,高血压患病率在噪声暴露组为 2 7 2 7% ,明显高于对照组 (18 0 6% ) ,两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随着累积噪声暴露水平的升高 ,高血压患病率呈增高趋势 ,且存在剂量 反应关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 ,在控制了年龄、家族史和体重指数等混杂因素后 ,累积噪声暴露量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 累积噪声暴露量 高血压 剂量-反应关系 LOGISTIC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ACCP在职业病危害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53
8
作者 王致 肖晓琴 +3 位作者 张海 张维森 刘移民 邹飞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57-360,共4页
目的通过对广州市某造纸企业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提出相应的控制技术和措施,并探讨适用于职业病危害评价的"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方法运用HACCP原理,对造纸企业的生产工艺、作业环境进行职业卫生调查和检测... 目的通过对广州市某造纸企业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提出相应的控制技术和措施,并探讨适用于职业病危害评价的"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方法运用HACCP原理,对造纸企业的生产工艺、作业环境进行职业卫生调查和检测,识别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并据此找出关键控制点,提出预防控制措施,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结果造纸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化学毒物、粉尘、噪声、高温、生物致病菌等,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中选址和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职业病防护设施、辅助用室、个人防护用品、应急救援设施、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等应为工作重点,且应基本符合职业卫生要求。而针对工程防护、个人防护、管理防护三方面的关键控制点实施监控,可有效控制和消除造纸企业职业病危害。结论HACCP可以运用到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中,为预防、控制和监督工业企业职业病危害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病危害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 造纸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灌流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9
9
作者 孙晓莉 霍鹏飞 +1 位作者 辛光大 苏洁平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42-343,共2页
探讨血液灌流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疗效。 114例中毒患者分为灌流组 (HP组 )和非灌流组 (非HP组 ) ,结果HP组阿托品用量减少 ,昏迷时间缩短 ,胆碱酯酶活力恢复时间提前 ,住院天数及病死率下降 ,中间综合征的发生减少。
关键词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血液灌流 治疗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乌头碱中毒心肌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32
10
作者 雷怀成 宋道江 +2 位作者 易建华 朱方成 顾玉林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73-374,共2页
通过HE染色及凋亡细胞检测技术对大鼠乌头碱中毒后心肌病理变化进行系统研究 ,对研究结果进行计算机病理学图像分析。结果可见 ,大鼠在中毒后的不同时间段 ,心肌细胞凋亡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且同一器官的凋亡细胞数在不同时间段差异有... 通过HE染色及凋亡细胞检测技术对大鼠乌头碱中毒后心肌病理变化进行系统研究 ,对研究结果进行计算机病理学图像分析。结果可见 ,大鼠在中毒后的不同时间段 ,心肌细胞凋亡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且同一器官的凋亡细胞数在不同时间段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提示在乌头碱中毒临床症状不明显及毒物分析难以检测的情况下 ,应用凋亡细胞检测技术可成功检测出心肌细胞的病理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头碱 中毒 凋亡 免疫组织化学 图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膜Ca^(2+)-ATP酶异构体2基因多态性与噪声性听力损失易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15
11
作者 杨杪 谭皓 +5 位作者 郑建如 王峰 蒋长征 何美安 陈永文 邬堂春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 探讨质膜Ca2 + - ATP酶异构体 2 (PMCA2 )基因多态性与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关系。方法 采用横断面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对 194名噪声暴露作业工人进行调查和听力测试 ,按听力学评价的结果将其分为听力损失组和听力正常组 ;用多聚酶链... 目的 探讨质膜Ca2 + - ATP酶异构体 2 (PMCA2 )基因多态性与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关系。方法 采用横断面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对 194名噪声暴露作业工人进行调查和听力测试 ,按听力学评价的结果将其分为听力损失组和听力正常组 ;用多聚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 (PCR -RFLP)方法和等位基因特异扩增法 (ASA)检测其PMCA2基因上rs2 2 892 74和rs6790 64 0两个单核苷酸位点的多态性。结果 在 93名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工人中 ,rs2 2 892 74位点AA、AG和GG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16. 1%、40. 9%和 43. 0 % ,等位基因A和G的频率为 3 6 6%和 63 . 4% ;在 10 1名听力正常的工人中 ,其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15 8%(AA)、3 2 7% (AG)和 5 .1 5 % (GG) ,等位基因频率为 3 2. 2 % (A)和 67. 8% (G)。rs6790 64 0位点在噪声性听力损失组CC、CT和TT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 0、 82 8%和 17. 2 % ,等位基因C和T的频率为 41. 4%和 5 8 .6% ;在听力正常组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1 0 %(CC)、 76. 2 % (CT)和 2 2 . 8% (TT) ;等位基因频率为 3 9. 1% (C)和 60. 9% (T)。两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及其等位基因频率在噪声性听力损失组与听力正常组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 0 5 )。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对两组间年龄、性别、吸烟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膜Ca^2+-ATP酶 PMCA2 基因多态性 噪声 听力损失 易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参对肺纤维化大鼠FN、LN的影响 被引量:24
12
作者 姚岚 盛丽 +2 位作者 王莉 李东书 马智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8-119,共2页
将大鼠按照性别、体重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激素组、沙参1.5g/kg组和3.0g/kg组。按照博来霉素(BLM)5mg/kg体重复制大鼠肺纤维化模型。结果显示模型组肺组织羟脯氨酸(HYP)、血清层连粘蛋白(LN)含量不断升高,28d达最高峰;血清纤维连接... 将大鼠按照性别、体重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激素组、沙参1.5g/kg组和3.0g/kg组。按照博来霉素(BLM)5mg/kg体重复制大鼠肺纤维化模型。结果显示模型组肺组织羟脯氨酸(HYP)、血清层连粘蛋白(LN)含量不断升高,28d达最高峰;血清纤维连接素(FN)含量第7天明显升高,14d达最高峰。用药各组上升幅度较模型组低(P<0.05或P<0.01)。提示沙参可降低肺组织的HYP、血清FN、LN含量,对肺纤维化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参 博来霉素 肺纤维化 HYP FN L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SiO_2、Fe纳米及微米粉体对红细胞毒性作用的比较 被引量:14
13
作者 范轶欧 张颖花 +3 位作者 刘冰 谭成森 麻懿馨 金一和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7-69,共3页
目的 应用体外实验,比较纳米级二氧化钛(nm -TiO2 )、二氧化硅(nm -SiO2 )、铁(nm- Fe)及其微米粉体悬液与大鼠红细胞接触后其脂质过氧化和溶血作用变化情况。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nm -TiO2 、nm -SiO2 、nm- Fe及其微米粉体悬液与大鼠... 目的 应用体外实验,比较纳米级二氧化钛(nm -TiO2 )、二氧化硅(nm -SiO2 )、铁(nm- Fe)及其微米粉体悬液与大鼠红细胞接触后其脂质过氧化和溶血作用变化情况。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nm -TiO2 、nm -SiO2 、nm- Fe及其微米粉体悬液与大鼠红细胞温育后,测定上清液中MDA含量和相对溶血率。结果 在本实验所用浓度范围内,nm -SiO2 、μm -SiO2 和nm -Fe均能诱导红细胞氧化溶血,使MDA含量和相对溶血率明显升高,并呈量效关系,其中nm- SiO2 的细胞毒性作用最强;nm -TiO2 、μm- TiO2 和μm -Fe诱导红细胞MDA含量和相对溶血率虽也有剂量依赖趋势,但均低于5 %的国家标准,可视为无溶血反应;浓度相同时,SiO2 和Fe纳米粉体组MDA含量和相对溶血率比微米粉体组高(P <0 . 0 5 ) ,而TiO2 则是微米粉体组高于纳米粉体组(P <0 . 0 5 )。结论 同一材料不同粒径粉体之间和不同纳米粉体物质之间的红细胞毒性作用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级 二氧化钛 二氧化硅 溶血作用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尘肺合并肺结核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4
作者 李宝平 周云芝 +2 位作者 尹晓明 马大庆 曾庆玉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88-292,共5页
肺结核是尘肺严重而较为常见的合并症。本文详细概述了尘肺合并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好发部位、分型及不同尘肺期别和尘肺不同类型阴影合并肺结核情况。大量资料显示,胸部CT对于发现小病灶、早期诊断、显示空洞、支气管内膜结核、钙化... 肺结核是尘肺严重而较为常见的合并症。本文详细概述了尘肺合并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好发部位、分型及不同尘肺期别和尘肺不同类型阴影合并肺结核情况。大量资料显示,胸部CT对于发现小病灶、早期诊断、显示空洞、支气管内膜结核、钙化及结核活动情况等优于胸部平片;动态观察等在尘肺合并肺结核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本文还对胸部CT,特别是螺旋CT、HRCT及图像后处理方法等在诊断尘肺合并肺结核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尘肺 肺结核 影像学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几种特殊并发症的诊治 被引量:20
15
作者 菅向东 张玲 +4 位作者 楚中华 阚宝甜 张华 林大伟 郭广冉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1-43,共3页
对一氧化碳中毒并发的横纹肌溶解症、骨筋膜室综合征、心肌梗死、脑梗死、耳聋、耳鸣、视神经损害、皮质盲、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等几种特殊并发症加以分析,并讨论其合理的诊治方案。
关键词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并发症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性锰接触对电焊工人健康的危害 被引量:20
16
作者 王涤新 周伟民 +2 位作者 王顺珍 赵培青 陶雪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4-115,共2页
对北京地区的含锰电焊烟尘危害进行了调查和评价。1990~ 1998年 ,每一年度平均空气锰浓度为 0 10~0 92mg/m3 (TLV <0 2mg/m3) ,每年的不合格点占 15 %~43 3 %。 3 2 0 0名电焊工人检出慢性锰中毒者 39例 ,电焊工尘肺 12例。
关键词 职业接触 健康危害 锰中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接触工人外周血T细胞受体TCRV_β亚家族基因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15
17
作者 陈嘉榆 刘薇薇 +4 位作者 黄振倩 巫进明 陈少华 杨力建 李扬秋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48-151,共4页
目的 了解苯接触工人外周血TCRVβ 亚家族T细胞的分布及其克隆性 ,寻找防治苯中毒的免疫指标。方法 采用RT PCR扩增 6例不同工龄低浓度苯接触工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的TCRVβ2 4个亚家族的互补决定区 3(CDR3) ,产物进一步经基因扫描分析确... 目的 了解苯接触工人外周血TCRVβ 亚家族T细胞的分布及其克隆性 ,寻找防治苯中毒的免疫指标。方法 采用RT PCR扩增 6例不同工龄低浓度苯接触工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的TCRVβ2 4个亚家族的互补决定区 3(CDR3) ,产物进一步经基因扫描分析确定T细胞的克隆性 ,并与 8名健康人作对照。结果  8名健康者表达全部Vβ 亚家族 ,PCR产物呈多峰图像 (多克隆 )。苯接触工人随工龄不同 ,外周血损伤的情况不同而出现Vβ 表达减少 ,PCR产物出现寡克隆或双克隆改变。结论 低浓度苯接触工人的外周血T细胞的TCRVβ 亚家族表达出现限制性 ,部分Vβ 亚家族呈克隆性增殖 ,可能由于苯损害T细胞而造成机体免疫的不同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中毒 TCR-Vβ基因 基因多态性 T细胞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多酚、维生素C对镉急性毒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陈慧中 徐兆发 +3 位作者 裴秀丛 郑霄 李晶 李北利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 研究预先投予茶多酚 (TP)和VitC对急性镉 (Cd)毒性的影响。方法  4组Wistar大鼠分别皮下注射氯化钠、 2 5 μmol/kg的氯化镉溶液 ,以及以TP、VitC预处理后的 2 5 μmol/kg氯化镉溶液。染毒 2 4h后测定其血清中的ALT和LDH含量 ,... 目的 研究预先投予茶多酚 (TP)和VitC对急性镉 (Cd)毒性的影响。方法  4组Wistar大鼠分别皮下注射氯化钠、 2 5 μmol/kg的氯化镉溶液 ,以及以TP、VitC预处理后的 2 5 μmol/kg氯化镉溶液。染毒 2 4h后测定其血清中的ALT和LDH含量 ,肝和肾皮质的Cd含量 ,肝、肾组织中的GSH和MDA含量及GSH Px活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单纯染镉组大鼠肝、肾Cd含量升高 ,肝GSH、MDA含量升高 ,GSH Px活性降低 ,而肾GSH Px活性降低。经TP和VitC预处理后 ,急性染镉大鼠血清中的ALT和LDH活性及肝脏中GSH、MDA含量明显低于单纯染镉组 ,而GSH Px活性高于单纯染镉组。TP干预组肝脏中的Cd及肾脏中MDA显著低于单纯染镉组 ,VitC干预组未见差异。与单纯染镉组比较 ,TP和VitC干预组肾脏中的Cd、GSH含量及GSH Px活性差异无显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镉中毒 肝损伤 预防 茶多酚 维生素C GSH MDA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险分析在急性中毒职业病危害事故预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9
作者 黄德寅 刘茂 +2 位作者 王丽 陈会祥 孙金艳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00-202,共3页
关键词 职业病危害事故 急性中毒 风险分析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 预评价 气体泄漏 氯气泄漏 发生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接触性皮炎的斑贴试验及其组织病理学特征 被引量:18
20
作者 陆东庆 王晓鸿 +2 位作者 高兴华 易先平 陈洪铎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 探讨斑贴试验在金属过敏等环境与职业性皮炎中的诊断价值 ,了解镍接触性皮炎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 应用欧洲标准抗原系列斑贴试验检测 110例疑诊为接触性皮炎患者 ,并对 13例硫酸镍 (5 % )斑贴试验不同时段阳性反应皮肤进行活... 目的 探讨斑贴试验在金属过敏等环境与职业性皮炎中的诊断价值 ,了解镍接触性皮炎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 应用欧洲标准抗原系列斑贴试验检测 110例疑诊为接触性皮炎患者 ,并对 13例硫酸镍 (5 % )斑贴试验不同时段阳性反应皮肤进行活检。结果  3 9例接触性皮炎患者对硫酸镍敏感 (占 3 5 5 % ) ,其中阳性反应皮肤组织学特征为 :2 4h时表皮轻度海绵变性和灶状空泡变性 ,少许嗜酸性粒细胞外渗 ;48~ 72h时表皮和真皮炎症达高峰 ,主要是CD45RO+ T细胞和CD68+ 巨噬细胞分布于炎症表皮及真皮血管周围。 96h~ 5d时表皮轻度增生 ,不同细胞成分参与修复过程。结论 硫酸镍是引起湿疹皮炎类疾病的主要接触变应原 ,镍皮炎病理学改变符合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性皮炎 硫酸镍 斑贴试验 组织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