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1,070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杂弥漫性颈部动静脉畸形累及气道致拔管困难患者的护理
1
作者 杨静 刘欢 +2 位作者 杜爱平 尹万红 田永明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5年第2期207-209,共3页
总结1例前纵隔肿瘤术后并发复杂弥漫性颈部动静脉畸形患者的护理体会。针对病灶位于气道内、出血风险大、带机时间无法预估、身体和心理并发症等问题,多学科合作采取预防气道出血、栓塞剂使用后并发症监测、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心理治疗... 总结1例前纵隔肿瘤术后并发复杂弥漫性颈部动静脉畸形患者的护理体会。针对病灶位于气道内、出血风险大、带机时间无法预估、身体和心理并发症等问题,多学科合作采取预防气道出血、栓塞剂使用后并发症监测、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心理治疗等措施,患者带机103 d成功拔除气管插管,拔管后第5天病情稳定出院,出院后随访3个月,患者状况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畸形 机械通气 困难气道 多学科合作 危重病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云结算联合无陪护诊疗模式在急诊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2
作者 王钰炜 刘亚洁 +7 位作者 高彬炳 方珏 王萍 丁建波 张涛 袁咏梅 李吉辉 王飒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5年第2期188-194,共7页
目的探讨虚拟云结算联合无陪护诊疗模式在急诊危重症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浙江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急诊抢救室自2021年1月起实施跨学科多部门合作创立的诊疗模式,并进行持续优化。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12月36551例患者的... 目的探讨虚拟云结算联合无陪护诊疗模式在急诊危重症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浙江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急诊抢救室自2021年1月起实施跨学科多部门合作创立的诊疗模式,并进行持续优化。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12月36551例患者的诊疗数据,按照诊疗模式的不同阶段分组比较:传统期(2020年,n=6931)、新模式探索期(2021年,n=8501)、新模式完善期(2022年,n=10095)及新模式稳定期(2023年,n=11024)。对各组间抢救室停留时间、血化验送检时间、用药等候时间、CT等候时间、缴费结算总次数及欠款总例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时期之间抢救室停留时间、血化验送检时间、用药等候时间、CT等候时间及缴费结算总次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组间欠款总例次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998)。结论该诊疗模式的创建对提高急诊抢救室患者精细化护理管理、改善就医体验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室 数智驱动 无陪护 医疗护理员 护理管理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危重患者体温信息化管理实践研究
3
作者 刘翠 魏丽丽 +6 位作者 李琪 张丛丛 张艳 朱福香 韩晓婕 宓龙 崔晓岭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5年第1期89-94,共6页
目的基于信息化管理平台,开发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危重患者体温信息化管理平台并探究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成立研究团队,通过文献回顾、小组讨论、专家函询等方法开发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危重患者体温信息化管理平台,选取2023年10月—12月在... 目的基于信息化管理平台,开发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危重患者体温信息化管理平台并探究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成立研究团队,通过文献回顾、小组讨论、专家函询等方法开发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危重患者体温信息化管理平台,选取2023年10月—12月在青岛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临床应用并评价应用效果。结果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危重患者体温信息化管理平台应用后,患者发热率、低体温率、疼痛评分、气管插管时间较应用前显著降低(均P<0.05);热舒适度、脑氧饱和度较应用前均有显著提升(均P<0.05)。结论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危重患者体温信息化管理平台能够对患者体温实施精准化管理,有利于综合评估与精准干预,有效加强医护协作,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心脏手术 体温 信息化管理 危重病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两种谵妄预测模型为导向的ICU患者谵妄分级管理方案研究
4
作者 叶向红 袁梦湄 +2 位作者 陈新美 潘利飞 庄敏玲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5年第2期133-138,共6页
目的构建以两种谵妄预测模型为导向的ICU患者谵妄分级管理方案,并初步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通过文献查阅和德尔菲专家函询,构建以两种谵妄预测模型为导向的ICU患者谵妄分级管理方案,采用便利抽样法,将2023年12月—2024年2月入院的169例... 目的构建以两种谵妄预测模型为导向的ICU患者谵妄分级管理方案,并初步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通过文献查阅和德尔菲专家函询,构建以两种谵妄预测模型为导向的ICU患者谵妄分级管理方案,采用便利抽样法,将2023年12月—2024年2月入院的169例患者作为试验组,按照所构建的管理方案进行干预,将2023年9月—11月入院的14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谵妄发生率。结果共16名专家完成2轮函询,有效问卷回收分别分为100%、93.75%,专家权威系数均为0.89。2轮专家函询后条目重要性及可操作性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51、0.193(P<0.01)。最终构建的方案包括10个一级条目,31个二级条目,34个三级条目。应用结果显示,试验组谵妄发生率(12.42%)低于对照组(21.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8)。结论以两种谵妄预测模型为导向的ICU患者谵妄分级管理方案为多学科合作规范管理ICU患者谵妄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可降低ICU患者谵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 谵妄 管理 护理 方案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养评估与管理在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患者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何晓娣 孔敏坚 +2 位作者 王伊钶 陈媛儿 兰美娟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5年第2期247-251,共5页
原位心脏移植是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治疗的金标准,但供体稀缺限制了其应用。左心室辅助装置(left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LVAD)成为目前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但大多数LVAD植入患者由于疾病进展而出现中重度营养不良。... 原位心脏移植是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治疗的金标准,但供体稀缺限制了其应用。左心室辅助装置(left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LVAD)成为目前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但大多数LVAD植入患者由于疾病进展而出现中重度营养不良。该文就LVAD植入患者营养不良原因、营养评估意义和内容、营养评估工具和全程营养管理进行综述,旨在帮助医护人员为LVAD植入患者进行早期营养评估和全程营养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辅助装置 营养评估 营养管理 综述文献(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Ⅰ期运动康复效果的Meta分析
6
作者 叶晶 赵丽华 +1 位作者 郑一梅 杨蕾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5年第2期226-233,共8页
目的评价Ⅰ期运动康复对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cute decompensated heart failure,ADHF)患者心脏康复的影响。方法由2名研究者独立检索并筛选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CINAHL、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 目的评价Ⅰ期运动康复对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cute decompensated heart failure,ADHF)患者心脏康复的影响。方法由2名研究者独立检索并筛选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CINAHL、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10月3日关于Ⅰ期运动康复对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康复效果的随机对照研究。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数据提取与分析。结果共纳入8项随机对照试验,总计68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护理相比,Ⅰ期运动康复可改善ADHF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MD=56.80,95%CI(20.82,92.78),P<0.01]、机体功能[MD=1.25,95%CI(0.61,1.89),P<0.01],减少患者全因再住院率[OR=0.49,95%CI(0.26,0.91),P=0.03],提升生活质量[MD=-15.74,95%CI(-20.03,-11.44),P<0.01]。但两组N末端脑钠肽前体[MD=-74.36,95%CI(-248.60,99.87),P=0.40]、3个月再住院率[OR=0.48,95%CI(0.16,1.50),P=0.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干预期间均未发生不良事件。结论Ⅰ期运动康复有助于改善ADHF患者的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对改善6分钟步行距离、简易机体功能评分均有效,且具有安全性。但对于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和3个月再住院率仅有改善趋势,无统计学意义,仍需要大样本和高质量研究来评估其个体反应及长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代偿性 急性心力衰竭 Ⅰ期康复 运动康复 META分析 循证护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护士用药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适用性分析
7
作者 杨红伟 孟媛 +1 位作者 代明 杨光远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5年第1期94-99,共6页
目的构建ICU护士用药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方法在“M-SHEL”模型理论基础上,采用文献分析法、焦点团体访谈法、德尔菲法及层次分析法,筛选风险评价指标,完成各级指标权重赋值,构建ICU护士用药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结果2轮专家函询... 目的构建ICU护士用药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方法在“M-SHEL”模型理论基础上,采用文献分析法、焦点团体访谈法、德尔菲法及层次分析法,筛选风险评价指标,完成各级指标权重赋值,构建ICU护士用药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结果2轮专家函询问卷回收率分别为100%和96.15%,两轮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873和0.876,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59和0.226,最终构建的ICU护士用药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包含5项一级指标(软件风险、硬件风险、环境风险、人员风险和管理风险)、11项二级指标和47项三级指标。结论ICU护士用药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与实用性,可为ICU护士实施护理用药安全风险评价提供客观、可量化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护士 用药安全 评价指标 德尔菲法 权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患者围手术期的循证护理实践
8
作者 陈霞 黄翱黎 +3 位作者 朱旭菁 胡敏 杨巧珍 冯洁惠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5年第2期210-213,共4页
目的对8例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制订并实施植入左心室辅助装置围手术期循证护理方案。方法在多学科协作基础上,针对围手术期护理重点和难点问题,计算机检索相关指南、系统评价和专家共识,对证据进行评价和整合后,将其应用于8例终末期心力... 目的对8例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制订并实施植入左心室辅助装置围手术期循证护理方案。方法在多学科协作基础上,针对围手术期护理重点和难点问题,计算机检索相关指南、系统评价和专家共识,对证据进行评价和整合后,将其应用于8例终末期心力衰竭行植入左心室辅助装置术患者。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其中临床决策1篇、专家共识6篇、指南1篇、队列研究1篇;结合患者实际临床问题及多学科团队建议制订针对性护理方案,包括目标导向性循环管理、动态化抗凝管理、肠梗阻并发症预警、传动系统感染管理、器械报警管理。经过35~68 d的治疗及康复,患者各项功能恢复良好出院。结论针对植入左心室辅助装置患者,运用循证方法为患者提供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心脏病 左心室辅助装置 循证护理学 围手术期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极后区综合征并发呼吸抑制患者的护理
9
作者 王海燕 董梦 +2 位作者 祁学峰 蒋小青 李婷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5年第2期204-206,共3页
报告1例罕见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极后区综合征并发呼吸抑制患者的护理体会。针对该患者中枢性呼吸抑制、顽固性呃逆呕吐、营养失调、电解质紊乱、焦虑失眠等问题,进行全面的症状管理,包括呼吸抑制的早期发现和机械通气、顽固性呃逆... 报告1例罕见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极后区综合征并发呼吸抑制患者的护理体会。针对该患者中枢性呼吸抑制、顽固性呃逆呕吐、营养失调、电解质紊乱、焦虑失眠等问题,进行全面的症状管理,包括呼吸抑制的早期发现和机械通气、顽固性呃逆呕吐的对症护理、焦虑与失眠护理,以及大剂量皮质激素的用药护理。患者住院第16天转出ICU,第36天康复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极后区综合征 呕吐 呼吸抑制 危重病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患者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后发生心脏毒性反应的护理
10
作者 胡汉 冯丹 何俊峰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5年第1期86-88,共3页
总结3例肺癌患者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后发生心脏毒性反应的护理体会。护理要点:及时评估并监测心脏毒性;安全给药以减轻心脏毒性反应;应用护理多学科协作模式完善专科护理;落实个性化出院随访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经及时干预、严密... 总结3例肺癌患者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后发生心脏毒性反应的护理体会。护理要点:及时评估并监测心脏毒性;安全给药以减轻心脏毒性反应;应用护理多学科协作模式完善专科护理;落实个性化出院随访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经及时干预、严密监测和综合管理,1例患者恢复良好,继续行免疫治疗,2例患者停止免疫治疗后行姑息治疗。随访半年,3例患者病情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心脏毒性 肺癌 危重病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中药口腔喷雾对全麻手术患者拔管后口渴症状的影响研究
11
作者 郑义 徐敏 +4 位作者 王兰芳 王媛媛 阮龙娟 郑春美 黄烨平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5年第1期37-42,共6页
目的探讨低温中药口腔喷雾在全麻术后拔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建立有效的口渴管理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3年1月—8月浙江省某三级甲等中医院全麻手术患者126例,使用Excel随机数法分为A、B、C 3组,每组各42例。A组拔管后采用低温中... 目的探讨低温中药口腔喷雾在全麻术后拔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建立有效的口渴管理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3年1月—8月浙江省某三级甲等中医院全麻手术患者126例,使用Excel随机数法分为A、B、C 3组,每组各42例。A组拔管后采用低温中药口腔喷雾(2~8℃)干预,B组拔管后采用常温中药口腔喷雾(20~24℃)干预,C组拔管后采用低温灭菌注射用水口腔喷雾(2~8℃)干预。观察3组患者在拔管前5 min(T0)、拔管后30 min(T1)、拔管后60 min(T2)和拔管后180 min(T3)的口渴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3组患者口渴程度评分、唇舌口腔黏膜湿润程度评分、静息唾液流率在T0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间主效应和时间主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组间和时间因素存在交互效应(P<0.001);口渴程度评分、唇舌口腔黏膜湿润程度评分在T1、T2、T3时间点及干预前后差值的组间两两比较,AC组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BC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静息唾液流率在T1、T2、T3时间点及干预前后差值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低温中药口腔喷雾与常温中药口腔喷雾或低温灭菌注射用水口腔喷雾相比,可增加患者静息唾液流率。建议临床护理人员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将干预时机提前,以尽早缓解患者口渴等不适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麻 口渴 口腔喷雾 低温中药 重症监护病房 中医护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新冠综合征患者疲劳管理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邓雨阳 段世杰 +3 位作者 张小燕 罗琳 丁蕾 陈珊珊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5年第1期120-123,共4页
尽管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的流行趋势总体趋于缓和,但解决长新冠疲劳给新冠康复者带来的长期健康问题仍十分迫切。该文综述了长新冠疲劳的概念、特征、评估和干预方法等内容,长新冠疲劳具有发病高、症状持续时间长、发病机制复杂、重... 尽管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的流行趋势总体趋于缓和,但解决长新冠疲劳给新冠康复者带来的长期健康问题仍十分迫切。该文综述了长新冠疲劳的概念、特征、评估和干预方法等内容,长新冠疲劳具有发病高、症状持续时间长、发病机制复杂、重症患者风险高、危害严重等特征;建议结合多维主观评估工具,以及身体、认知测试等客观疲劳评估工具进行综合评估;主要干预措施包括运动锻炼、营养支持、芳香疗法和认知行为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新冠综合征 疲劳 病毒感染 护理 综述文献(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务人员对俯卧位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管理质量评价的质性研究
13
作者 陶倩 高明榕 +2 位作者 白利平 陈少珍 成守珍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5年第2期214-219,共6页
目的了解ICU医务人员对俯卧位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管理质量评价的认知,为构建俯卧位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管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23年2月—6月对广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的16名ICU医务人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 目的了解ICU医务人员对俯卧位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管理质量评价的认知,为构建俯卧位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管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23年2月—6月对广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的16名ICU医务人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现象学研究Colaizzi 7步法对访谈结果进行分析和主题提炼。结果提炼出与俯卧位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管理质量评价相关的3个主题和9个亚主题。结构质量评价相关主题(充足的资源支持、优良的专业素质、科学有效的操作规范与质量标准)、过程质量评价相关主题(落实动态护理评估、规范执行护理操作、及时有效处理相关风险、团队成员配合良好)与结果质量评价相关主题(多维连续监测相关数据、密切关注患者安全)。结论基于医务人员视角提取的俯卧位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管理质量评价相关主题可为进一步构建相关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俯卧位机械通气 气道管理 护理质量 质量评价指标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ICU患者情感支持体验的质性研究
14
作者 金静怡 许钦雯 +2 位作者 刘红梅 张燕 季建红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5年第1期24-30,共7页
目的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探讨ICU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在患者住院期间情感支持的体验和期望,为制订ICU患者心理及情感支持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照描述性质性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3年9月15日—11月15日在南通市某三级甲等... 目的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探讨ICU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在患者住院期间情感支持的体验和期望,为制订ICU患者心理及情感支持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照描述性质性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3年9月15日—11月15日在南通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重症医学科就诊的12组患者、家属及其诊疗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并提炼主题。结果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模型,共归纳出3个主题。①宏观系统:ICU以挽救生命、治疗疾病为主要任务,对患者情感的关注和支持不足,以致重视生命长度还是质量的社会观点冲突。②中观系统:患者和家属对ICU治疗环境及方式有陌生感、恐惧感,医护人力紧张且对情感支持认知欠缺,造成患者情感需求被忽视。③微观系统:由于个体差异,每例患者或家属的情感需求不同,每名医护人员表达情感方式不同。结论ICU患者及家属在住院期间对情感支持有较高的需求和期待,但往往由于自身及外界环境等因素导致心理需求不能得到满足。临床医护人员可尝试改善ICU“软环境”,构建“患者-医护人员-家属”共同参与的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借助智能化网络平台采取合适的人文关怀措施,提高患者及家属情感支持的获得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 ICU患者 家属 情感支持 人文关怀 质性研究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通气患者拔管后氧疗方式的最佳证据总结及流程图构建
15
作者 贾东珲 周红芳 +6 位作者 兰旭红 韩晓萌 王倩 王恒阳 张莹 杨暐 张志刚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5年第2期233-239,共7页
目的系统汇总机械通气患者拔管后氧疗方式的相关证据,根据最佳证据构建氧疗方式流程图,为临床医护人员氧疗决策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检索指南网站及数据库中关于机械通气患者拔管后氧疗方式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1月12日,根... 目的系统汇总机械通气患者拔管后氧疗方式的相关证据,根据最佳证据构建氧疗方式流程图,为临床医护人员氧疗决策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检索指南网站及数据库中关于机械通气患者拔管后氧疗方式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1月12日,根据相应评价标准对文献进行评价,并提取、整合证据。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包括临床决策3篇、指南5篇、证据总结1篇、专家共识1篇、系统评价1篇、随机对照试验2篇;从基本原则、应用指征、应用方法、注意事项等4个方面汇总了24条最佳证据,并构建了机械通气患者拔管后氧疗方式流程图。结论该研究总结了机械通气患者拔管后氧疗方式的最佳证据并构建了氧疗流程图,可为临床规范化选择拔管后氧疗方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气机 机械 拔管 氧疗 流程图 循证护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后患者发生阿片类药物诱导呼吸抑制的评估及预防研究进展
16
作者 徐小英 叶素娟 +2 位作者 吴秋杭 乔文博 高春华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5年第2期252-256,共5页
术后患者阿片类药物诱导呼吸抑制是指使用阿片类药物的患者在术后出现了呼吸频率减慢、通气量减小、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嗜睡等症状,严重危及生命。早期识别呼吸抑制并进行积极干预是临床护理工作重点。该文对阿片类药物诱导术后呼... 术后患者阿片类药物诱导呼吸抑制是指使用阿片类药物的患者在术后出现了呼吸频率减慢、通气量减小、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嗜睡等症状,严重危及生命。早期识别呼吸抑制并进行积极干预是临床护理工作重点。该文对阿片类药物诱导术后呼吸抑制的评估和预防进行综述,并结合我国国情,总结护士在系统评估、动态监测、个性化报警设置、术前严密筛查、严格把握转出标准、标准化院内转运、注重护患合作等方面的工作重点,为早期预警和预见性干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片类药物 呼吸抑制 评估 预防 危重病护理 综述文献(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噪声对ICU患者睡眠影响的Meta分析
17
作者 王海燕 杜锦萍 +3 位作者 张金换 沈晓玲 陶燕 江萍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5年第1期57-64,共8页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系统评价白噪声对ICU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CINAHL、PubMed等11个数据库中关于白噪声对急危重症患者睡眠质量影响的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4年3月11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系统评价白噪声对ICU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CINAHL、PubMed等11个数据库中关于白噪声对急危重症患者睡眠质量影响的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4年3月11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偏倚风险评估后,采用RevMan 5.4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9篇文献、792例研究对象被纳入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白噪声可以改善ICU患者睡眠[MD=-4.63,95%CI(-7.11,-2.14),P<0.001],加快入睡速度[MD=21.82,95%CI(8.14,35.50),P<0.001],提高睡眠深度[MD=19.18,95%CI(7.05,31.31),P<0.001],减少夜间觉醒次数[MD=20.36,95%CI(6.46,34.26),P<0.001],加快再入睡[MD=23.72,95%CI(9.22,38.22),P<0.001],提高睡眠质量[MD=21.66,95%CI(8.07,35.25),P<0.001],降低噪声水平[MD=29.27,95%CI(10.74,47.79),P<0.001],可以延长患者睡眠时长,能减轻患者焦虑[MD=-8.11,95%CI(-10.55,-5.68),P<0.001]和抑郁[MD=-5.86,95%CI(-8.76,-2.96),P<0.001]。结论白噪声可以明显改善ICU患者睡眠状况和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但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较低,研究间异质性较高,需大样本、设计严谨、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噪声 重症监护病房 睡眠质量 META分析 循证护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士主导的气管插管患者拔管后吞咽障碍管理方案的范围综述
18
作者 唐佳迎 郭芝廷 +1 位作者 黄晓霞 封秀琴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5年第2期240-246,共7页
目的系统分析护士主导的气管插管拔管后吞咽障碍管理方案,为急危重症患者拔管后吞咽困难的预防及管理提供参考。方法根据范围综述的研究规范,系统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等英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 目的系统分析护士主导的气管插管拔管后吞咽障碍管理方案,为急危重症患者拔管后吞咽困难的预防及管理提供参考。方法根据范围综述的研究规范,系统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等英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检索期限为建库至2024年1月31日,筛选拔管后吞咽困难管理相关文献并进行系统综述分析。结果共纳入22篇研究,其中2篇文献内容涉及拔管后吞咽障碍评估与干预两个方面;14篇文献内容仅涉及拔管后吞咽障碍的筛查与评估;6篇文献内容仅涉及拔管后吞咽障碍的预防与干预;拔管后吞咽障碍发生率为3%~54.2%;评估时机多从拔管后2~24 h开始,使用工具包括功能性口服摄入量表、重复性唾液吞咽测试等。部分研究联合多种工具筛查,阳性患者在24 h后接受1~2次复评,再转诊康复科或语言治疗师。预防及干预方法包括口腔运动、代偿策略、呼吸机力量训练、健康教育和冷喷雾治疗,干预多从拔管后24 h开始持续至少10 d或至出院。结论护士主导的吞咽障碍管理具有可行性与安全性,能缩短经口进食等待时间、降低吸入性肺炎风险,并能弥补重症监护单元语言治疗师资源不足。然而,目前缺乏标准的评估与干预方案,评估时机、评估工具及干预方案存在异质性,需要高质量的临床研究为构建综合管理策略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插管 拔管后吞咽障碍 吞咽评估 吞咽康复 范围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疾病风险人群发病风险沟通策略的证据总结
19
作者 王旭阳 郭芝廷 +3 位作者 卯怡桐 路晓丹 张玉萍 金静芬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5年第1期107-113,共7页
目的检索、评价并汇总心血管疾病风险人群发病风险沟通方案的相关证据。方法系统检索UpToDate、BMJ Best Practice、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网站、苏格兰院际指南网、国际指南协作网、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循证卫生保健... 目的检索、评价并汇总心血管疾病风险人群发病风险沟通方案的相关证据。方法系统检索UpToDate、BMJ Best Practice、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网站、苏格兰院际指南网、国际指南协作网、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网站、美国心脏协会网站、欧洲心脏病学会网站、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CINAHL、Embase、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关于心血管疾病风险沟通策略的相关证据。检索时限从2013年12月30日—2023年12月30日。文献的质量评价根据纳入文献类型所对应的质量评价工具进行评价,并采用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干预性研究证据分级系统对证据进行评级。结果共纳入21篇文献,其中临床决策2篇、指南7篇、系统评价2篇、专家共识3篇、随机对照试验5篇、队列研究2篇。从时间框架、呈现形式、沟通概念、沟通载体、沟通场所、沟通人员、沟通途径、沟通模式8个方面汇总23条证据。结论该研究汇总了心血管疾病风险人群发病风险沟通策略的最佳证据,医务人员要根据个体的情况结合其偏好开展风险沟通,提高沟通质量及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风险沟通 循证护理学 证据总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外科手术患者转出ICU前后睡眠轨迹潜在类别及影响因素研究
20
作者 崔大磊 徐思梦 +3 位作者 张霞 山李 王洁 李乐之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5年第1期50-56,共7页
目的探讨心脏外科手术患者转出ICU前后睡眠变化轨迹的潜在类别及影响因素。方法2023年3月—9月便利选取湖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的210例心血管外科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理查兹-坎贝尔睡眠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住院前睡... 目的探讨心脏外科手术患者转出ICU前后睡眠变化轨迹的潜在类别及影响因素。方法2023年3月—9月便利选取湖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的210例心血管外科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理查兹-坎贝尔睡眠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住院前睡眠质量评分、中文版ICU环境压力源量表、简易心理状况评分、疼痛数字评分,在手术前1 d及转出ICU当天、1周、1个月进行调查,使用增长混合模型识别患者睡眠轨迹潜在类别,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患者的睡眠轨迹可分为严重受损-缓解组(28.1%)、严重受损-持续组(21.4%)、轻度受损-缓解组(5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住院时长、客观社会支持、疼痛、噪声、ICU环境压力源、心理状况可影响患者睡眠轨迹类别(P<0.05)。结论心脏外科手术患者转出ICU前后睡眠变化轨迹存在异质性,护理人员应重视住院时间长、疼痛持续严重、环境压力感受高、存在心理困扰及社会支持较低的患者各阶段的睡眠变化,并给予针对性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手术 重症监护病房 睡眠质量 轨迹 增长混合模型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