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94篇文章
< 1 2 16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人工智能产出物著作权保护规则完善——以美国作品登记审查为镜鉴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惠彬 钱欣怡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76-85,共10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被广泛运用于内容生成,正在颠覆传统创作模式。面对大规模人工智能产出物的作品登记申请,如何判断登记客体的适格性、审查署名的真实性、甄别创作“黑箱”问题成为著作权登记机构面临的难题。国际上,以“人类中心主义”... 生成式人工智能被广泛运用于内容生成,正在颠覆传统创作模式。面对大规模人工智能产出物的作品登记申请,如何判断登记客体的适格性、审查署名的真实性、甄别创作“黑箱”问题成为著作权登记机构面临的难题。国际上,以“人类中心主义”构建的美国著作权登记制度为应对人工智能产出物提供了新的思路。我国著作权登记机构应聚焦作品登记实践,明确人类作者的主体地位,建构人工智能产出物的二元审查标准,加强作品登记中的披露义务和内容标识义务,以完善人工智能产出物的著作权保护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著作权 登记审查 美国登记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文化品牌IP促进乡村文旅融合的实践及提升路径 被引量:2
2
作者 巫月娥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52-60,共9页
乡村文旅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培养乡村文化品牌IP是促进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乡村文化品牌IP在实践中能够深入挖掘乡村文化资源,为乡村文旅融合创造市场价值,促进多产业融合,延伸文旅产业链,创新乡村文旅发展模式。... 乡村文旅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培养乡村文化品牌IP是促进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乡村文化品牌IP在实践中能够深入挖掘乡村文化资源,为乡村文旅融合创造市场价值,促进多产业融合,延伸文旅产业链,创新乡村文旅发展模式。但存在文化品牌IP效应不足,用户多元互动与共创意识缺失,乡村文化符号的深层融入有待增强等问题。完善乡村文化品牌IP拟人化形象、创新IP互动体验、探寻文化品牌IP与乡村文化符号融合点、构建乡村文化品牌IP对乡村文旅融合的创新生态等,对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乡村文旅融合发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具有实践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文化 文化品牌IP 乡村文旅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众环保诉求与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机制与实证检验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强 贾贺伦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15,共15页
生态环境是衡量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的重要标尺。公众环保诉求作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互动关系的重要因素,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公众环保诉求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影响机制,探究其异质性和空间外溢效应表明公众环保诉求有... 生态环境是衡量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的重要标尺。公众环保诉求作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互动关系的重要因素,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公众环保诉求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影响机制,探究其异质性和空间外溢效应表明公众环保诉求有效促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公众环保诉求对长江经济带不同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其中,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大中城市的影响效果更好;空间外溢效应研究表明,公众环保诉求在促进本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显著抑制了相邻城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环境规制是公众环保诉求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传导机制。因此,提升公众环保意识,建立统一管理机构,推进跨区域环境协同治理等,对发挥公众环保诉求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公众环保诉求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大突发事件应对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性功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晨 王峥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0-18,共9页
重大突发事件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性功能的充分展现提供了契机,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性功能保障了重大突发事件的有序应对。在重大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政治引领、经济导向、文化传承和生态保护等社会性功能。但这些功能的... 重大突发事件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性功能的充分展现提供了契机,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性功能保障了重大突发事件的有序应对。在重大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政治引领、经济导向、文化传承和生态保护等社会性功能。但这些功能的实现存在主体认知失位、规范制度空位、实施路径缺位、物质保障错位等问题,需要通过主体认知到位、规范制度补位、实施路径适位、物质保障对位予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大突发事件 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性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额信贷、绿色生产投入与农民收入增长——基于有机肥和化学农药施用成本
5
作者 雷玲 王晨 周煊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9-28,共10页
金融支持是推动农民长效增收的关键因素,其中小额信贷是重要的金融手段。通过将以有机肥和化学农药施用成本代表的绿色生产投入作为中介变量,构建并行中介模型,利用实地调研获得的401份样本数据实证分析小额信贷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结果... 金融支持是推动农民长效增收的关键因素,其中小额信贷是重要的金融手段。通过将以有机肥和化学农药施用成本代表的绿色生产投入作为中介变量,构建并行中介模型,利用实地调研获得的401份样本数据实证分析小额信贷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1)小额信贷对农民收入具有直接的正向促进作用;(2)小额信贷对绿色生产投入中的有机肥施用成本增加和化学农药使用成本减少均产生正向作用;(3)小额信贷能够通过绿色生产投入间接对农民收入产生正向促进作用。为促进小额信贷更好地服务于农民收入增长,应建立政府与金融机构的风险共担机制,利用大数据技术完善小额信贷对农民的补贴制度,强化小额信贷机构和农民的环保意识,加强对有机种植和智慧农业的支持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额信贷 农民收入增长 绿色生产投入 环境保护 并行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产品增值税处理规则的完善
6
作者 杨小强 王森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44-53,共10页
理想的增值税制应覆盖所有商品和服务。然而,基于公平原则和缓解增值税的累退性需要,如何对农产品课征增值税便成为增值税法设计中的经典技术难题。伴随增值税制度的不断发展,很多国家尝试将农产品全面纳入增值税征税范围。例如欧盟在... 理想的增值税制应覆盖所有商品和服务。然而,基于公平原则和缓解增值税的累退性需要,如何对农产品课征增值税便成为增值税法设计中的经典技术难题。伴随增值税制度的不断发展,很多国家尝试将农产品全面纳入增值税征税范围。例如欧盟在统一增值税制度之初便确立了对农产品免税并实行统一比率补偿的处理方法。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关于农产品的增值税处理规则呈现出免税要件界定不清、农产品增值税抵扣不合理以及税收优惠政策实效不佳的困境。增值税法上农产品的处理规则应遵循税收中性和税收公平的基本理念,为此,我国在增值税法上应进一步明确农产品免税要件的界定、改进农产品抵扣机制、完善农产品税收优惠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 增值税 税收中性 税收公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学术期刊联盟内在凝聚力提升路径
7
作者 赵爱清 李俭国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87-92,共6页
学术期刊联盟是学术期刊的集合地,涵盖了不同级别和领域的期刊,为广大学者和技术人员提供了学术交流互动平台。我国学术期刊联盟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区域性期刊联盟、学科或行业期刊联盟、学术期刊数字出版联盟和类出版集团型期刊联盟。目... 学术期刊联盟是学术期刊的集合地,涵盖了不同级别和领域的期刊,为广大学者和技术人员提供了学术交流互动平台。我国学术期刊联盟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区域性期刊联盟、学科或行业期刊联盟、学术期刊数字出版联盟和类出版集团型期刊联盟。目前,我国学术期刊联盟存在目标实现不畅、共建共享效果不佳、发展缓慢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提升联盟的内在凝聚力。应从制定并实现阶段性发展目标,建立激励相容的运行机制和利益共同体,形成多元化期刊联盟运行方式等方面着手,以实现学术期刊联盟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期刊联盟 可持续发展 内在凝聚力 出版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引领农业种质资源创新保护的理论逻辑与实践驱动
8
作者 马吉巍 桂雪梅 王刚毅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36-43,共8页
农业种质资源是重要战略资源,是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基于新质生产力理论,农业种质资源创新保护是以创新驱动为根本动力、劳动者要素的优化升级为关键支点、劳动资料要素的智能化改造为重要抓手、劳动对象要素的拓... 农业种质资源是重要战略资源,是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基于新质生产力理论,农业种质资源创新保护是以创新驱动为根本动力、劳动者要素的优化升级为关键支点、劳动资料要素的智能化改造为重要抓手、劳动对象要素的拓宽为重要体现,最终实现各环节的协同发展。整体上看,产权制度、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投融资等体制机制的改革完善为农业种质资源创新保护提供实践动力。新质生产力主要通过劳动力、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上的“新质态”驱动农业种质资源创新保护。因而,以新质生产力引领农业种质资源创新保护,能够为打好种业翻身仗、筑牢粮食安全屏障、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种质资源 创新式保护 新质生产力 实践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赋能网络舆情治理——基于动因及拓扑模式分析
9
作者 王充 卢汇川 张启文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50-58,共9页
人工智能的迅速崛起对社会治理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工智能与网络舆情治理在多样态预警、引爆点适配、动态化规制、柔性拓延关系等方面显现出明显的逻辑契合。深入分析人工智能在网络舆情治理中的意义和目标导向发现,目前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的迅速崛起对社会治理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工智能与网络舆情治理在多样态预警、引爆点适配、动态化规制、柔性拓延关系等方面显现出明显的逻辑契合。深入分析人工智能在网络舆情治理中的意义和目标导向发现,目前人工智能赋能网络舆情治理面临着技术赋权难度大、意识形态极化风险严重、主体责任分散的适用困局。在此基础上,从理念性研究层面入手,提出了构建人工智能拓扑性网络治理“一体四元多向”结构,对舆情治理体系予以流程优化。为充分发挥网络舆情拓扑模式的治理能力,应从“舆情危机的拓扑性”、由此衍生的“拓扑学变量”以及二者关联之下“拓扑合理性治理工具(理念)”三方面共同生成功能性合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网络舆情治理 动因 拓扑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文化振兴背景下黑龙江彩陶文化产品研究
10
作者 周颐 周威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84-92,共9页
黑龙江彩陶文化产品蕴含着历史文化、地域特色,具有艺术研究、经济社会文化创新等多重价值。但目前存在传统彩陶传承乏力,彩陶文化产品市场认可度不高、产业规模小、创新不足等问题,限制了彩陶文化传承发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推广。在... 黑龙江彩陶文化产品蕴含着历史文化、地域特色,具有艺术研究、经济社会文化创新等多重价值。但目前存在传统彩陶传承乏力,彩陶文化产品市场认可度不高、产业规模小、创新不足等问题,限制了彩陶文化传承发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推广。在乡村文化振兴背景下,通过梳理黑龙江彩陶文化发展历程,剖析黑龙江彩陶文化产品开发的基础、分类及内涵,基于彩陶文化产品赋能乡村文化振兴的文化、技术、人才三方面价值导向,提出产品创新、人才培养、发展平台、品牌建设、营销渠道等方面的实现路径,为促进乡村文化振兴和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陶文化产品 乡村文化振兴 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粮食安全视角下日本主粮保险的制度特征、运营方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11
作者 曹斌 董翀 +1 位作者 冯兴元 郭芸芸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6-28,共13页
农业保险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分析日本主粮保险制度发展历程、制度特征和运营方式发现,其主要是依靠法律规范、政府引导、财政扶持及以互助保险为主体构建三级服务体系来分散大灾风险。在主粮保险运营方面,面对农民需求变化... 农业保险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分析日本主粮保险制度发展历程、制度特征和运营方式发现,其主要是依靠法律规范、政府引导、财政扶持及以互助保险为主体构建三级服务体系来分散大灾风险。在主粮保险运营方面,面对农民需求变化提供差异化的承保方式,丰富保险对象,通过精准厘定保费、公正查勘定损、加强宣传防范和确保保费保值增值,吸引农民参保以分散风险,降低受灾损失,减少农民财产损失,保障主粮有效自给,这对中国农业保险制度改革与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建议加快推动主粮保险供给侧改革和产品创新,建立健全广覆盖、多元化、多层次的粮食普惠保险服务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粮食安全 农业保险 主粮保险 农业互助保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产品流通数字化能否提高农业经济韧性
12
作者 韩东林 杨倩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9-32,共14页
流通是生产和消费间的重要纽带,农产品流通数字化促进生产、流通、消费的良性循环。文章基于2012—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研究了农产品流通数字化对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产品流通数字化能够显著提高农业... 流通是生产和消费间的重要纽带,农产品流通数字化促进生产、流通、消费的良性循环。文章基于2012—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研究了农产品流通数字化对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产品流通数字化能够显著提高农业经济韧性并具有明显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城乡收入差距在农产品流通数字化影响农业经济韧性机制中发挥了负向调节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农产品流通数字化对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在东部地区和粮食主销区更加显著。政府应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产品流通数字化转型,促进城乡整合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协调省际流通资源布局、增强协同联动效应,为提升农业经济韧性创造良好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流通数字化 农业经济韧性 城乡收入差距 空间杜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农场创业资源整合驱动因素与作用机理研究——基于扎根理论和SEM模型的融合方法
13
作者 刘畅 关润丰 刘海礁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29-40,共12页
我国现有家庭农场尚处于起步阶段,因受自身弱质性、创业资源匮乏、创业环境复杂性等因素制约而面临着巨大挑战。文章基于相关文献将家庭农场创业资源整合过程界定为识别、获取、配置和运用,使用扎根理论方法分析30个家庭农场资源整合案... 我国现有家庭农场尚处于起步阶段,因受自身弱质性、创业资源匮乏、创业环境复杂性等因素制约而面临着巨大挑战。文章基于相关文献将家庭农场创业资源整合过程界定为识别、获取、配置和运用,使用扎根理论方法分析30个家庭农场资源整合案例,形成创业资源、内在需求、整合意愿、农场主个性特征、创业环境和家庭农场创业资源整合6个维度理论构想,建立驱动因素模型。依据分析结果,借鉴相关测量量表开发创业资源整合驱动因素量表,验证量表信效度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建构的理论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创业资源和整合意愿直接驱动家庭农场进行创业资源整合,内在需求经由整合意愿驱动家庭农场进行创业资源整合,农场主个性特征和创业环境在内在需求与整合意愿关系中起调节作用。通过拓宽创业资源整合的研究外延,丰富家庭农场创业问题的理论与方法体系,为家庭农场破解资源约束困境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农场 创业资源整合 扎根理论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商空间嵌入数字乡村治理:一个分析框架
14
作者 张军 童乾坤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39-49,共11页
建设基层协商空间,是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和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协商空间”从“文化-制度-关系-认知”四个维度,通过寄托情感需求的精神符号、附加减负增能的制度结构、再造小共同体的协同治理和弥合感性经验的理性抉择数字乡村... 建设基层协商空间,是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和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协商空间”从“文化-制度-关系-认知”四个维度,通过寄托情感需求的精神符号、附加减负增能的制度结构、再造小共同体的协同治理和弥合感性经验的理性抉择数字乡村治理场域。为此,以嵌入性理论为分析视角,基于皖南地区H村“红色茶馆”议事会的个案研究,系统阐述基层协商空间建设的逻辑演绎和实践图景。在既有农村社会结构与政策话语体系中,H村“红色茶馆”依托红色革命精神与区域性茶文化传统,遵循形塑载体、规范行为、重建关联和凝聚理念的逻辑建构,发掘乡村文化资源增强情感积累、创新数字协商制度焦聚治理效能、拓展数字协商载体弥补协商缺陷、吸纳公序良俗优化协商法理秩序等实践策略,推进乡村振兴中基层协商民主进而有效推动乡村数字治理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数字治理 协商空间 文化价值 嵌入性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中村规民约的功能偏差与调适路径
15
作者 张式军 平师晟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70-78,共9页
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不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任务。村规民约作为非正式规范,蕴含民主自治、活法与软法等内容,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作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手段和环境纠纷处理的重要依据... 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不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任务。村规民约作为非正式规范,蕴含民主自治、活法与软法等内容,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作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手段和环境纠纷处理的重要依据,是传统文化与当代价值观念的显象载体。通过对F省X县93份村规民约调查分析发现,村规民约存在制定过程异化、文本形式同质化、环境规范支撑不足导致约束力弱化等问题。结合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中村规民约的机理分析,村规民约的功能纠偏需加强自治、强化约束力。应结合“三治融合”实行规则优化,自治层面完善村规民约制定程序,法治层面软法与硬法有机结合,德治层面融合当地传统文化与当代价值观念;并通过内部优化村规民约环境规范内容,外部建立相关配套措施,健全村规民约实施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生态环境治理 村规民约 约束力 自治 三治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农业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研究
16
作者 郑美华 李莹莹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1-12,共12页
经济发展失衡、要素流动滞涩、数字资源错配等问题是阻碍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主要因素,利用数字技术优势发展数字农业,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分析数字农业影响城乡融合发展的作用机理基础上,运用2013—2022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 经济发展失衡、要素流动滞涩、数字资源错配等问题是阻碍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主要因素,利用数字技术优势发展数字农业,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分析数字农业影响城乡融合发展的作用机理基础上,运用2013—2022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数字农业能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劳动要素流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且存在区域异质性及调节效应,东部地区数字农业对城乡融合发展的促进效果最显著,农村消费水平提高能增强数字农业对城乡融合发展的驱动作用。应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数字农业长效赋能机制、实现数字技术与农村产业的深度融合,以加快数字农业发展步伐,赋能城乡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农业 城乡融合 调节效应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电商刑事法律风险与前瞻治理
17
作者 陈鹏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66-74,共9页
数字经济下,商与农的互联互促衍生了“数商兴农”工程,其实施对于当下农村电商纵深性、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赋能效应。而在农村电商的发展过程中,囿于法律的滞后性、监管的局限性及经营主体法律意识淡薄等因素使得假冒伪劣商品、非法... 数字经济下,商与农的互联互促衍生了“数商兴农”工程,其实施对于当下农村电商纵深性、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赋能效应。而在农村电商的发展过程中,囿于法律的滞后性、监管的局限性及经营主体法律意识淡薄等因素使得假冒伪劣商品、非法经营等刑事风险相伴而至。因此,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应树立前瞻意识,防范刑事风险发生。通过增设刑法罪名不仅可以加强农村电商平台经营者的监管责任,同时填补了《电子商务法》中对无须进行市场主体登记的交易主体的监管空白。应强化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农村电商领域的适用,树立预防性理念与必要的处罚理念相结合的农村电商刑事制裁理念;构建多元主体监管模式,运用多种手段提升农村电商运营主体的刑事风险防范意识。激活农村电商发展潜能的同时防范刑事风险,助力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电商 刑事风险 风险治理 监管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编辑主体性辨析——从高校学报编辑学者化谈起
18
作者 吴兰丽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79-86,共8页
编辑学者化在学界讨论已近四十年,编辑是否应学者化其实是编辑身份建构的一个重要话题,也是编辑在追问其存在的本质。而学者化正好对此进行了回应,即回归学术才是编辑主体性的内核。高校学报天然具有丰富的学术资源,学报编辑理应充分利... 编辑学者化在学界讨论已近四十年,编辑是否应学者化其实是编辑身份建构的一个重要话题,也是编辑在追问其存在的本质。而学者化正好对此进行了回应,即回归学术才是编辑主体性的内核。高校学报天然具有丰富的学术资源,学报编辑理应充分利用学术资源,锻造自己的学术修为,积淀学术“审美”,“包装”学术成果。学术的硬实力不仅是学者,也是学报编辑应有之本领。编辑主体性之学术的回归在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今天,在AI时代面对技术挑战的当下显得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学报 编辑学者化 主体性 学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公开数据的权益保护路径探析——基于“代码自治”视角
19
作者 曹新明 任运红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86-96,共11页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但目前企业公开数据的保护机制缺位。我国司法裁判历程表明数据产权立法已成为必然趋势,但学界受数据单一保护模式的思维禁锢,针对究竟是数据“权利”还是数据“权益”问题争论不休。企业公开数据的...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但目前企业公开数据的保护机制缺位。我国司法裁判历程表明数据产权立法已成为必然趋势,但学界受数据单一保护模式的思维禁锢,针对究竟是数据“权利”还是数据“权益”问题争论不休。企业公开数据的动态性使数据赋权面临客体界定困境,权益保护模式能有效解决确权技术难题,为数据产权的构建和完善提供过渡性和兜底性保护。企业在权益保护模式下遵循“禁止之外皆自由”原则,通过“代码自治”和市场机制建立数据私人秩序,法律仅提供补充性救济。从立法论视角出发,可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中设立商业数据专条,针对限定公开数据和完全公开数据分别设定行为规制标准。从解释论视角出发,应明确数据产品的财产属性,类推物之占有解释代码空间权益,未经授权或者超越授权访问、获取、利用和处分数据的行为均会被认定为破坏了企业对代码空间的完整管领状态,应予以规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公开数据 权益保护模式 补充机制 代码自治 商业数据专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法益的阶层式还原路径与刑法适用
20
作者 孙鹏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78-89,共12页
在既有刑事立法框架下,建构完整的数据法益保护体系首先需要将抽象的数据法益进行还原。耦合式法益还原路径以主体为导向进行数据法益的分配,容易使刑法陷入数据确权的难题之中,且无法回答数据法益与信息法益保护之间的关系。应以阶层... 在既有刑事立法框架下,建构完整的数据法益保护体系首先需要将抽象的数据法益进行还原。耦合式法益还原路径以主体为导向进行数据法益的分配,容易使刑法陷入数据确权的难题之中,且无法回答数据法益与信息法益保护之间的关系。应以阶层式路径还原刑法中的数据法益,即数据载体法益、数据本体法益、信息法益。刑法对数据本体法益的保护实乃对信息法益的预防性保护,当行为人采取侵入性手段获取本就应当被公开的数据时,不必然构成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刑法应当严密信息法益犯罪的法网,适当扩大针对信息法益犯罪罪名的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法益 法益还原 信息法益 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