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AP法处理焦化废水中氨氮的pH值影响 被引量:44
1
作者 刘大鹏 王继徽 +4 位作者 刘晓澜 黄稳水 邹亮 何丹莉 蒋谦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2004年第1期44-47,共4页
采用化学药剂Na2HPO4·12H2O和MgCl2·6H2O与焦化废水中的高浓度氨氮反应生成磷酸铵镁(MAP),着重探讨了pH值对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Mg2+,HN4+,PO43-物质的量比为1.3∶1∶0.9,得到最佳pH为8.5~10,原废水中的NH3-... 采用化学药剂Na2HPO4·12H2O和MgCl2·6H2O与焦化废水中的高浓度氨氮反应生成磷酸铵镁(MAP),着重探讨了pH值对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Mg2+,HN4+,PO43-物质的量比为1.3∶1∶0.9,得到最佳pH为8.5~10,原废水中的NH3-N可由2380mg/L降到100mg/L以下,生成的MAP晶体纯度较高,对废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无吸附,并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铵镁 焦化废水 氨氮 PH值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道气处理焦化剩余氨水的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程志久 殷广瑾 +2 位作者 杨丽琴 王玮 程丹丹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639-641,共3页
发明专利“烟道气处理焦化剩余氨水或全部焦化废水的方法”在江苏淮钢集团焦化剩余氨水处理工程中获得成功应用 .它不仅有效地处理了焦化剩余氨水 ,实现了废水零排放 ,而且烟道气达标外排 ,对烟道气还有脱硫的效果 .
关键词 烟道气 剩余氨水 焦化 废水处理 炼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流化床A-A-O工艺处理焦化废水中试研究 被引量:30
3
作者 杨平 王彬 +2 位作者 石炎福 张初永 陈奇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085-1088,共4页
Pilot test was made on coking plant wastewater of the Coal Chemical Corp.,Panzhihua Steel Group,China,with the biological fluidized-bed technique and A-A-O system.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hen the total HTR of system w... Pilot test was made on coking plant wastewater of the Coal Chemical Corp.,Panzhihua Steel Group,China,with the biological fluidized-bed technique and A-A-O system.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hen the total HTR of system was 45?h,effluent NH 3-N was 10.33?mg·L -1 ,effluent COD was less than 200?mg·L -1 ,and effluent phenol was 0.13?mg·L -1 .The operation cost is 3.60~4.36?$·(t wastewater) -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废水 中试研究 生物流化床 生物脱氮 A-A-O工艺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煤化工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0
4
作者 于海 孙继涛 唐峰 《工业用水与废水》 CAS 2014年第3期1-5,共5页
详细介绍了新型煤化工废水的来源及其水质特点,指出煤化工废水处理通常可分为一级处理、二级处理和深度处理,分析了煤化工废水常用的处理技术,总结了当前新型煤化工废水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新型煤化工废水 处理技术 生化处理 脱酚 脱氨 深度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高铁酸盐在焦化废水脱色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樊耀亭 张峻 +2 位作者 林琳 董大伟 刘喆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6-38,共3页
复合高铁酸盐用于处理经生化处理后不能达标的焦化废水的深度脱色处理,废水色度可从80降至25以下。复合高铁酸盐脱色的适宜条件为:复合高铁酸盐浓度1.7mg/L,溶液pH值3.5~7.0,反应时间30min,反应温度室温。
关键词 复合高铁酸盐 焦化废水 废水处理 脱色处理 反应时间 脱色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Fenton试剂法去除焦化废水中COD和色度的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邓振伟 于萍 +1 位作者 罗运柏 王莹莹 《工业用水与废水》 CAS 2009年第6期40-43,共4页
对微波-Fenton试剂法处理焦化废水生化出水进行了研究,通过试验确定最优处理工艺条件:H2O2投加量为800mg/L,Fe2+投加量为100mg/L,溶液初始pH值为3,微波辐射功率为100W,微波辐射时间为120s。在该试验条件下,处理后的水质COD的质量浓度为3... 对微波-Fenton试剂法处理焦化废水生化出水进行了研究,通过试验确定最优处理工艺条件:H2O2投加量为800mg/L,Fe2+投加量为100mg/L,溶液初始pH值为3,微波辐射功率为100W,微波辐射时间为120s。在该试验条件下,处理后的水质COD的质量浓度为30~60mg/L,去除率为80%~85%;色度为30~50度,去除率为87.5%~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废水 微波 FENTON试剂 COD 色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化废水的一体化膜——序批式生物反应器处理 被引量:29
7
作者 李春杰 耿琰 顾国维 《上海环境科学》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4-27,共4页
采用一体化膜-序批式生物反应器(SMSBR)处理焦化废水,初步研究表明:在水力停留时间(HRT)为32.7h,泥龄(SRT)为600d,平均COD容积负荷为0.45kg/(m3·d)的条件下,生物反应器上清液的COD难以降至100mg/L以下(平均为111.4mg/L),而通过膜... 采用一体化膜-序批式生物反应器(SMSBR)处理焦化废水,初步研究表明:在水力停留时间(HRT)为32.7h,泥龄(SRT)为600d,平均COD容积负荷为0.45kg/(m3·d)的条件下,生物反应器上清液的COD难以降至100mg/L以下(平均为111.4mg/L),而通过膜的出水,COD可以稳定在100mg/L以下(平均为86.4mg/L),膜所截留的COD在后续的反应中得到进一步降解而未产生显著积累;在保证温度和碱度的情况下,出水NH3-N浓度低于1mg/L;硝酸盐细菌比亚硝酸盐细菌对温度的冲击更敏感,从而引起出水NO2-N的积累;系统在好氧反应阶段同时存在硝化和反硝化作用;膜分离对污泥的浓缩过程并未使剩余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得到强化,而膜污染速率在这一过程中表现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 废水处理 一体化膜-序批式生物反应器 工艺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氧化法预处理焦化废水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李福勤 牛红兰 +3 位作者 裴浩河北工程大学水电学院 安晓婵 付先龙 李硕 《工业用水与废水》 CAS 2011年第4期16-18,共3页
为了提高焦化废水的可生化性,对焦化废水进行了臭氧氧化预处理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废水初始pH值为9,气水反应时间为3 min,臭氧投加量为30 mg/L时,废水m(BOD5)/m(CODCr)值由原水的0.068提高到0.281。臭氧用于焦化废水的预处理是可行... 为了提高焦化废水的可生化性,对焦化废水进行了臭氧氧化预处理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废水初始pH值为9,气水反应时间为3 min,臭氧投加量为30 mg/L时,废水m(BOD5)/m(CODCr)值由原水的0.068提高到0.281。臭氧用于焦化废水的预处理是可行的,有利于焦化废水的后续生化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废水 臭氧 预处理 可生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炭纤维阴极电Fenton法处理焦化废水 被引量:15
9
作者 管玉琢 李亚峰 +1 位作者 李秒 班福忱 《工业用水与废水》 CAS 2010年第4期13-16,共4页
采用活性炭纤维阴极电Fenton法处理焦化废水,研究不同因素对焦化废水中挥发酚处理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佳工艺参数。在自制三维电极反应器中,改变pH值、反应时间、电解电压、活性炭粒子投加量等因素对焦化废水进行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在pH... 采用活性炭纤维阴极电Fenton法处理焦化废水,研究不同因素对焦化废水中挥发酚处理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佳工艺参数。在自制三维电极反应器中,改变pH值、反应时间、电解电压、活性炭粒子投加量等因素对焦化废水进行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在pH值为3、反应时间为90 min、电解电压为15 V、活性炭粒子投加量为40 g/L条件下,活性炭纤维阴极电Fenton法对焦化废水中的挥发酚处理效果最佳,去除率能达到89.3%。活性炭纤维阴极电Fenton法处理焦化废水中的挥发酚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纤维 三维电极 FENTON 焦化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制油高浓度废水处理工程设计 被引量:21
10
作者 郝志明 郑伟 余关龙 《工业用水与废水》 CAS 2010年第3期76-79,共4页
来自煤液化、加氢精制、加氢裂化及硫磺回收等装置排出的含硫、含酚废水由于含有较高的COD及无机盐,统称高浓度废水。该类废水排放量大、浓度高,国内外没有类似的处理经验可借鉴,加之废水回用的要求,增加了废水处理的难度。本工程采用气... 来自煤液化、加氢精制、加氢裂化及硫磺回收等装置排出的含硫、含酚废水由于含有较高的COD及无机盐,统称高浓度废水。该类废水排放量大、浓度高,国内外没有类似的处理经验可借鉴,加之废水回用的要求,增加了废水处理的难度。本工程采用气浮-两级AF生化-BAF生化-吸附-混凝-过滤工艺处理该类废水,经该工艺处理后,使煤制油高浓度废水达到循环冷却补充水的水质标准,充分体现了废水再生利用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制油废水 高浓度废水 工程设计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氨塔处理高浓度剩余氨水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沈连峰 苗蕾 +1 位作者 宋海军 于玺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58-60,共3页
焦化废水含有酚类、氰化物、氨氮等有毒有害污染物,属于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工业废水之一。以某焦化厂的蒸氨处理工程为例,根据现场调试过程中总结的调试方案及运行结果,阐述了蒸氨塔处理高浓度剩余氨水的功效、蒸氨塔系统的设备选型以及... 焦化废水含有酚类、氰化物、氨氮等有毒有害污染物,属于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工业废水之一。以某焦化厂的蒸氨处理工程为例,根据现场调试过程中总结的调试方案及运行结果,阐述了蒸氨塔处理高浓度剩余氨水的功效、蒸氨塔系统的设备选型以及蒸氨系统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条件;总结了蒸氨塔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废水 蒸氨塔 剩余氨水 氨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化废水处理技术的新进展 被引量:46
12
作者 宫磊 徐晓军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2004年第3期9-11,20,共4页
焦化废水是煤制焦炭、煤气净化及焦化产品回收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受原煤性质、炼焦工艺、焦化产品回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成分复杂多变,属于难处理的工业废水。利用传统的方法和工艺处理焦化废水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近年来,不断有... 焦化废水是煤制焦炭、煤气净化及焦化产品回收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受原煤性质、炼焦工艺、焦化产品回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成分复杂多变,属于难处理的工业废水。利用传统的方法和工艺处理焦化废水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近年来,不断有新的方法和技术用于处理焦化废水。作者介绍了焦化废水的预处理、生化处理、深度处理过程中所用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以及这些技术和方法的研究应用情况,并对焦化废水处理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废水 废水处理技术 预处理 生化处理技术 深度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用焦化废水中氨氮去除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11
13
作者 郭文倩 宋运学 +1 位作者 杜海声 梁镇海 《工业用水与废水》 CAS 2007年第1期64-67,共4页
介绍了焦化废水脱氮处理方法,包括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以及生物法,比较了各种处理方法的优缺点。认为生物脱氮技术处理效果较好,工艺稳定、处理成本低,是目前工程设计中应优先考虑的脱氮工艺,其中A/O、A2/O已成熟,而其它工艺有... 介绍了焦化废水脱氮处理方法,包括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以及生物法,比较了各种处理方法的优缺点。认为生物脱氮技术处理效果较好,工艺稳定、处理成本低,是目前工程设计中应优先考虑的脱氮工艺,其中A/O、A2/O已成熟,而其它工艺有待进一步研究发展。同时认为研制出无二次污染、操作简便、性能稳定、运行成本低的处理技术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废水 氨氮 物理法 化学法 物理化学法 生物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化废水脱氮处理技术进展 被引量:31
14
作者 张文成 安立超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3-27,共5页
评述了焦化废水脱氮处理方法,包括蒸氨法、折点加氯法、吸附法、催化湿式氧化法、烟道气治理法及生物法,介绍了传统处理方法的改进措施及其适用情况,并对生物脱氮领域最新研究理论及工艺发展方向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 焦化废水 脱氮处理技术 生物脱氮技术 反硝化 蒸氨法 折点加氯法 吸附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化废水脱色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5
作者 阳立平 肖贤明 《工业用水与废水》 CAS 2008年第5期6-10,14,共6页
焦化废水成分复杂,且各种有色物质相互作用,使得焦化废水的脱色成为一个难题。介绍了生物法、吸附法、絮凝法、化学氧化法及膜法在焦化废水脱色中的应用,叙述了各种方法的基本原理、操作条件、处理效果及优缺点,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焦化... 焦化废水成分复杂,且各种有色物质相互作用,使得焦化废水的脱色成为一个难题。介绍了生物法、吸附法、絮凝法、化学氧化法及膜法在焦化废水脱色中的应用,叙述了各种方法的基本原理、操作条件、处理效果及优缺点,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焦化废水脱色的发展趋势,指出对脱色机理的研究、发展高级氧化技术及多种技术联合使用是今后焦化废水脱色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废水 脱色 生物法 吸附法 絮凝法 化学氧化法 膜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炭废水深度处理效果及污染物去除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羽 刘永军 +2 位作者 侯思宇 周璐 段婧琦 《工业用水与废水》 CAS 2017年第4期23-27,共5页
采用混凝沉淀-活性炭吸附的方法对兰炭废水的生化处理出水进行深度处理,利用气相色谱分析了处理前后废水中有机物的组成变化。试验结果表明,经过混凝处理,兰炭废水CODCr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61.8%和84.7%,甲苯去除率达到93.83%,多环... 采用混凝沉淀-活性炭吸附的方法对兰炭废水的生化处理出水进行深度处理,利用气相色谱分析了处理前后废水中有机物的组成变化。试验结果表明,经过混凝处理,兰炭废水CODCr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61.8%和84.7%,甲苯去除率达到93.83%,多环芳烃、酚类物质和杂环化合物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4.76%、86.93%和93.65%,苯酚、邻甲酚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被完全去除。沉淀出水采用颗粒活性炭吸附,最终出水色度为16倍,CODCr的质量浓度为76 mg/L,酚类、多环芳烃去除率分别达到99.4%和97%,苯类和杂环化合物被全部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炭废水 深度处理 混凝沉淀 活性炭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化废水生化处理有机营养剂增效及菌群结构变化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邹晓凤 洪卫 +4 位作者 刘勃 庄会栋 季华东 马芳 谭心 《工业用水与废水》 CAS 2017年第6期22-26,共5页
以焦化废水为处理对象,研究投加有机营养剂对系统生化处理能力的提升效果和菌群结构变化。试验组和对照组2组反应器平行运行以进行对比,生化能力提升后的焦化废水生化系统的CODCr平均去除率为85.1%,对照组为81.9%,提高了3.2%。增效后NH... 以焦化废水为处理对象,研究投加有机营养剂对系统生化处理能力的提升效果和菌群结构变化。试验组和对照组2组反应器平行运行以进行对比,生化能力提升后的焦化废水生化系统的CODCr平均去除率为85.1%,对照组为81.9%,提高了3.2%。增效后NH3-N平均去除率为79.5%,对照组为71.3%,提高了8.2%。采用高通量测序对好氧池活性污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系统的优势菌群为变形菌纲(Proteobacteria)、硝化螺菌纲(Nitrospira)和未分类菌纲(Unclassified),试验组较对照组具有较高的菌群丰度和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废水 有机营养剂 菌群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高效菌种降解焦化废水中氰化物的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查清云 林波 吴锦华 《工业用水与废水》 CAS 2009年第5期32-34,41,共4页
选用2株氰化物高效菌种NGTD-3、XGCS-1构建复合菌种FHJ-1,在间歇反应器中考察了摇床转速、温度、pH值、接种量等因素对FHJ-1降解焦化废水中的氰化物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加菌量5mL、摇床转速130r/min、温度30℃、pH值为9的最佳条件下... 选用2株氰化物高效菌种NGTD-3、XGCS-1构建复合菌种FHJ-1,在间歇反应器中考察了摇床转速、温度、pH值、接种量等因素对FHJ-1降解焦化废水中的氰化物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加菌量5mL、摇床转速130r/min、温度30℃、pH值为9的最佳条件下,FHJ-1对氰化物的降解率可达82.5%,与NGTD-3和XGCS-1单菌株作用效果相比,氰化物的平均降解速率分别提高了17.7%和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菌种 焦化废水 氰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生物与吸附性物质联合处理焦化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徐革联 熊楚安 +1 位作者 邵景景 郭世铭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CAS 2000年第4期27-29,共3页
对在生化处理的同时加入吸附性物质深度处理焦化厂废水进行了实验研究 ,结果表明 ,吸附性物质的加入可明显提高废水处理效果 ,用焦粉、生物联合处理是深度处理焦化厂废水的一条有效途径。
关键词 焦化厂 生物吸附 联合处理 废水处理 生物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制油废水零排放实践与探索 被引量:29
20
作者 魏江波 《工业用水与废水》 CAS 2011年第5期70-75,共6页
通过对国内第一个煤直接液化制油工程项目的废水"零排放"工程实践总结,说明废水"零排放"技术在一定条件下是可行的,但"零排放"的实现面临许多挑战,实际工程应以当地资源和环境承载力为基础进行统筹管理,... 通过对国内第一个煤直接液化制油工程项目的废水"零排放"工程实践总结,说明废水"零排放"技术在一定条件下是可行的,但"零排放"的实现面临许多挑战,实际工程应以当地资源和环境承载力为基础进行统筹管理,从企业-园区-区域3个层面构建多级屏障体系,做好污水处理和水资源的梯级利用,真正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实现"趋零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制油 煤化工 零排放 污水处理 污水回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