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1篇文章
< 1 2 7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株苯酚降解菌的分离和鉴定 被引量:59
1
作者 徐玉泉 张维 +3 位作者 陈明 林敏 李浚明 方宣钧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50-455,共6页
:从工业废水中分离到一株高效降解苯酚的菌株PHEA 2 ,它能够在以苯酚为单一碳源和能源的无机培养基上生长 ,其最高苯酚降解率为 394nmol/ (mg·min) .经Biolog细菌自动鉴定仪鉴定 ,该菌株为醋酸钙不动杆菌 (Acinetobactercalcoaceti... :从工业废水中分离到一株高效降解苯酚的菌株PHEA 2 ,它能够在以苯酚为单一碳源和能源的无机培养基上生长 ,其最高苯酚降解率为 394nmol/ (mg·min) .经Biolog细菌自动鉴定仪鉴定 ,该菌株为醋酸钙不动杆菌 (Acinetobactercalcoaceti cus) .采用PCR扩增获得的该菌 16SrDNA片段 ,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 ,该菌株的 16SrDNA的核苷酸序列与醋酸钙不动杆菌同源性为 98% .在细菌系统发育分类学上 ,PHEA 2归属变形细菌γ亚类、不动杆菌属、醋酸钙不动杆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酚 生物降解 16SrDNA 醋酸钙不动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炭-H_2O_2催化氧化降解对氨基苯酚(PAP)废水 被引量:30
2
作者 许丹倩 严新焕 +2 位作者 楼芝英 怀哲明 徐振元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11-113,共3页
以活性炭作催化剂、H_2O_2作氧化剂催化氧化降解对氨基苯酚(PAP;结果表明,在H_2O_2/COD_0=1.0,活性炭/H_2O_2=0.5,pH=2的条件下,降解反应可在180min内结束,PAP的去除率高于99%,C... 以活性炭作催化剂、H_2O_2作氧化剂催化氧化降解对氨基苯酚(PAP;结果表明,在H_2O_2/COD_0=1.0,活性炭/H_2O_2=0.5,pH=2的条件下,降解反应可在180min内结束,PAP的去除率高于99%,COD去除率达74.0%,与Fenton试剂法相比较,COD去除率提高1.75倍.并对降解机理作了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催化剂 降解 对氨基苯酚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水氧化法降解苯酚的研究 被引量:25
3
作者 林春绵 周红艺 +2 位作者 潘志彦 章渊昶 金耀门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2,54,共3页
对苯酚在超临界水中氧化降解的条件进行了初步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超临界氧化法可以有效地降解水中的苯酚,去除率最高可达99-6 % 。超临界氧化法适合于处理难生化、高浓度的有机废水。
关键词 超临界水 苯酚 氧化 降解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行负荷对酶制剂废水厌氧颗粒污泥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9
4
作者 许敬亮 高勇生 +2 位作者 陈立伟 陈军 李顺鹏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79-384,共6页
通过逐步提高污泥负荷和一步提高污泥负荷 2种方法 ,研究了UASB反应器中运行负荷对酶制剂废水厌氧颗粒污泥形成的影响 .结果表明 ,逐步提高污泥负荷 ,有利于颗粒污泥的形成 .对酶制剂废水厌氧处理而言 ,在一定程度上 ,脱氢酶活性的变化... 通过逐步提高污泥负荷和一步提高污泥负荷 2种方法 ,研究了UASB反应器中运行负荷对酶制剂废水厌氧颗粒污泥形成的影响 .结果表明 ,逐步提高污泥负荷 ,有利于颗粒污泥的形成 .对酶制剂废水厌氧处理而言 ,在一定程度上 ,脱氢酶活性的变化可以反映出处理体系中微生物活性的变化 ,辅酶F4 2 0 含量变化可定性地判断污泥的产甲烷活性 .同时 ,还从运行良好的反应器中分离到 1株优势产甲烷细菌M3菌 ,依据其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 ,将该菌鉴定为甲烷球形菌属 (Methanosphaerasp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制剂 废水处理技术 厌氧颗粒污泥 环境污染 UASB反应器 脱氢酶 化工行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高级氧化工艺降解有毒难生化有机废水 被引量:58
5
作者 周明华 吴祖成 汪大翚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63-271,共9页
介绍了废水处理中高级氧化工艺的最新发展——电化学高级氧化工艺的几种典型形式及其原理 ,综述了该工艺的研究状况和在实际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情况 ,展望了该工艺的可能发展和前景。
关键词 电化学 高级氧化工艺 废水处理 综述 有机废水 催化氧化工艺 阴极还原工艺 阴阳两极协同催化降解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络合萃取法处理工业苯胺废水 被引量:23
6
作者 杨义燕 苏海佳 +2 位作者 秦炜 李芮丽 戴猷元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24-27,52,共5页
依据可逆络合反应萃取的基本原理,通过对苯胺废水的络合萃取相平衡及错流萃取工艺研究,设计了TsH-1络合萃取剂,处理工艺用单一萃取方法可使苯胺废水达标排放。
关键词 络合萃取 苯胺 工业废水 萃取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生物反应器处理丙烯腈废水试验 被引量:35
7
作者 杨琦 文湘华 +1 位作者 孟耀斌 钱易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85-87,共3页
采用平板式聚乙烯中空纤维膜生物反应器处理丙烯腈废水,进水COD值400~750m g·L- 1,反应器的有效体积30L,停留时间50h,经过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后COD的出水平均值为189m g·L- 1. 同时对膜... 采用平板式聚乙烯中空纤维膜生物反应器处理丙烯腈废水,进水COD值400~750m g·L- 1,反应器的有效体积30L,停留时间50h,经过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后COD的出水平均值为189m g·L- 1. 同时对膜生物反应器进、出水进行GC/MS分析,试验结果表明:2,6 双(二甲基,乙基)-4-酚、十五醇、十六烯、苯二甲酸、硝基苯二甲酸为生物难降解的有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应器 丙烯腈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阳离子有机膨润土吸附水中苯胺、苯酚的性能 被引量:68
8
作者 朱利中 王晴 陈宝梁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2-46,共5页
首次用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改性膨润土 ,制得一系列阴 -阳离子有机膨润土 ,表征了有机膨润土的结构特征 ;研究了阴 -阳离子有机膨润土吸附水中苯酚、苯胺等有机物的性能及影响因素 ,并初步探讨了其吸附机理 .结果表明 ,阴 -阳离子有机... 首次用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改性膨润土 ,制得一系列阴 -阳离子有机膨润土 ,表征了有机膨润土的结构特征 ;研究了阴 -阳离子有机膨润土吸附水中苯酚、苯胺等有机物的性能及影响因素 ,并初步探讨了其吸附机理 .结果表明 ,阴 -阳离子有机膨润土的层间距和有机碳含量与改性时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组成和配比有关 ;阴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有机膨润土中形成了增溶 (分配 )作用较强的有机相 ,从而对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产生协同去除效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膨润土 有机污染物 吸附 苯酚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胺分解菌的驯化筛选研究 被引量:45
9
作者 任源 吴超飞 韦朝海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5,共3页
采用某药厂下水道污泥富集的菌种,通过驯化筛选得到对苯胺分解能力强的专性菌种Ochrobactrumanthropi。通过正交实验得出Ochrobactrumanthropi的最适生长条件:pH为6~7,温度为35~4... 采用某药厂下水道污泥富集的菌种,通过驯化筛选得到对苯胺分解能力强的专性菌种Ochrobactrumanthropi。通过正交实验得出Ochrobactrumanthropi的最适生长条件:pH为6~7,温度为35~40℃,NaCl浓度为06%。在适合的条件下,Ochrobactrumanthropi对苯胺有较好的降解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胺 驯化 生物降解 分解菌 筛选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污染物湿式氧化降解中Cu系列催化剂的稳定性 被引量:61
10
作者 谭亚军 蒋展鹏 +1 位作者 祝万鹏 骆武山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82-85,共4页
在 0 .5L高压釜中采用自制 Cu系列催化剂在温度 1 50~ 2 30℃和氧分压 3.0 MPa反应条件下对染料中间体 H-酸配水进行催化湿式氧化反应 ,着重研究了非均相 Cu催化剂在催化湿式氧化过程中的稳定性问题 ,发现酸性溶出和反应性溶出是导致C... 在 0 .5L高压釜中采用自制 Cu系列催化剂在温度 1 50~ 2 30℃和氧分压 3.0 MPa反应条件下对染料中间体 H-酸配水进行催化湿式氧化反应 ,着重研究了非均相 Cu催化剂在催化湿式氧化过程中的稳定性问题 ,发现酸性溶出和反应性溶出是导致Cu列系催化剂不稳定的主要原因 .分别针对溶出原因 ,从改变反应条件 ,优化催化剂的设计和制备等方面进行了控制 Cu2 +溶出的试验研究 ,指出克服 Cu2 +溶出问题是规模化实际应用的关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湿式氧化 催化剂 稳定性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脂吸附法处理硝基苯和硝基氯苯生产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44
11
作者 张全兴 王勇 +1 位作者 李秀娟 陈金龙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323-326,345,共5页
研究了用CHA-111树脂吸附处理硝基苯和硝基氯苯生产废水的最佳工艺条件,当废水中硝基苯类化合物含量为639mg/L时,CHA-111树脂的工作吸附容量为126mg/mL,处理水量为190BV,处理后硝基苯类化合物的... 研究了用CHA-111树脂吸附处理硝基苯和硝基氯苯生产废水的最佳工艺条件,当废水中硝基苯类化合物含量为639mg/L时,CHA-111树脂的工作吸附容量为126mg/mL,处理水量为190BV,处理后硝基苯类化合物的浓度<5mg/L,去除率>99%;采用异丙醇作脱附剂,脱附率>97%;表明该树脂的吸附与脱附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基苯 硝基氯苯 废水处理 树脂吸附法 化学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银TiO_2光催化降解2,4-二氯苯酚水溶液的研究 被引量:46
12
作者 程沧沧 李太友 +1 位作者 李华禄 胡德文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27-29,共3页
以新型载银TiO2为催化剂,太阳光为光源,对2,4-二氯苯酚水溶液进行了光降解。结果表明,载银TiO2催化剂的光解效率是单纯TiO2的19倍;经回归分析,由Langmiur-HinsheiWood方程计算出的反应速... 以新型载银TiO2为催化剂,太阳光为光源,对2,4-二氯苯酚水溶液进行了光降解。结果表明,载银TiO2催化剂的光解效率是单纯TiO2的19倍;经回归分析,由Langmiur-HinsheiWood方程计算出的反应速率R值与实验值的最大偏差不超过65%。证明该光解反应是非均相催化动力学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剂 光降解 二氯苯酚 二氧化钛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50石油酯含酚废水的治理及资源化 被引量:16
13
作者 王勇 张慧春 +3 位作者 陈金龙 张全兴 赵玉明 许昭怡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298-301,共4页
采用CHA-111大孔吸附树脂固定床,处理T-50石油酯生产中高浓度含酚废水。经树脂吸附处理,酚总去除率>99.9%,COD去除率>95%,出水中酚浓度<5mg/L;再经次氯酸钠氧化二级处理,实现了出水达标排放和废水... 采用CHA-111大孔吸附树脂固定床,处理T-50石油酯生产中高浓度含酚废水。经树脂吸附处理,酚总去除率>99.9%,COD去除率>95%,出水中酚浓度<5mg/L;再经次氯酸钠氧化二级处理,实现了出水达标排放和废水中酚的富集、回收与资源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树脂 废水处理 苯酚 T-50石油酯 化学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炭砂滤池在松花江污染应急处理中的应用特性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王广智 李伟光 +3 位作者 王锐 苏庆凤 纪锋 冯玲艳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1-15,共5页
以哈尔滨制水三厂应急改造的炭砂滤池为对象,研究其在恢复供水期间的除污染效能和反冲洗工艺条件对滤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炭砂滤池将活性炭吸附、石英砂物理拦截作用有机结合,能有效去除水中的硝基苯类污染物、胶体颗粒和各种有机物... 以哈尔滨制水三厂应急改造的炭砂滤池为对象,研究其在恢复供水期间的除污染效能和反冲洗工艺条件对滤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炭砂滤池将活性炭吸附、石英砂物理拦截作用有机结合,能有效去除水中的硝基苯类污染物、胶体颗粒和各种有机物,试验中炭砂滤池出水硝基苯浓度始终接近检测限;出水浊度始终<1NTU,与普通无烟煤/石英砂滤池相比无明显差别;对CODMn、UV254、TOC的去除率分别在35%、25%和25%以上,效果显著。采用水冲强度4.2L/(s·m2),水冲时间10min的反冲洗工艺条件,能够满足炭砂滤池的反冲洗要求;炭砂滤池10min初滤水不排入后续消毒工艺,作为反冲洗水储存备用,或输送到前端工艺进行再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砂滤池 应急处理 硝基苯 反冲洗 初滤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水氧化含芳香族有机物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26
15
作者 姚华 吴素芳 +1 位作者 陈丰秋 丁军委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01-304,共4页
利用自行建立的管式平推流反应装置 ,对含苯酚或含硝基苯的不同废水的超临界水氧化反应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温度、停留时间对二者氧化效率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硝基苯比苯酚要稳定得多 ,此外还对苯酚进行了反应动力学研究 ,得到了苯酚... 利用自行建立的管式平推流反应装置 ,对含苯酚或含硝基苯的不同废水的超临界水氧化反应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温度、停留时间对二者氧化效率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硝基苯比苯酚要稳定得多 ,此外还对苯酚进行了反应动力学研究 ,得到了苯酚消失速率方程 ,并与文献报导结果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水 氧化 苯酚 硝基苯 废水处理 有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对有毒有机物冲击负荷的适应性 被引量:18
16
作者 戴友芝 冀静平 +1 位作者 施汉昌 钱易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94-97,共4页
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中,以氯酚配水进行毒物冲击负荷试验,进水COD为1100~1200m g/L,HRT为1d 时,连续2d 投加五氯酚钠16.83~17.72m g/L.结果表明,厌氧污泥依次经历活性抑制阶段及活性恢复阶... 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中,以氯酚配水进行毒物冲击负荷试验,进水COD为1100~1200m g/L,HRT为1d 时,连续2d 投加五氯酚钠16.83~17.72m g/L.结果表明,厌氧污泥依次经历活性抑制阶段及活性恢复阶段.毒物冲击对反应器前段影响较大,对后段危害甚小.产酸菌比产甲烷菌先恢复,污泥活性恢复期为18~26d,污泥驯化越好,其活性恢复越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器 厌氧消化 五氯酚钠 负荷冲击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性好氧菌降解苯胺废水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韦朝海 任源 +2 位作者 吴超飞 谢波 陈惠中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5-18,共4页
研究了苯胺在专性好氧菌Ochrobactrumanthropi(人苍白杆菌)作用下的降解规律,讨论苯胺初始浓度及菌种接种量对苯胺降解速率的影响,当初始浓度低于800mg/L时降解速率随浓度增加而加快,高于1000mg... 研究了苯胺在专性好氧菌Ochrobactrumanthropi(人苍白杆菌)作用下的降解规律,讨论苯胺初始浓度及菌种接种量对苯胺降解速率的影响,当初始浓度低于800mg/L时降解速率随浓度增加而加快,高于1000mg/L时则表现出抑制作用;在可降解浓度范围内,该专性好氧菌能将苯胺完全降解而消除其污染;此外,通过对解降过程动力学实验数据的分析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胺 生物降解 动力学 废水处理 专性好氧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环化合物及多环芳烃厌氧酸化降解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1
18
作者 何苗 张晓健 +1 位作者 瞿福平 顾夏声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3-16,共4页
采用厌氧酸化处理试验,分别在单基质及共基质条件下较为系统地研究了杂环化合物多环芳烃的厌氧酸化降解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多数受试物在与葡萄糖共基质条件下具有较好的厌氧降解性能,其中多环芳烃较易实现厌氧酸化反应,而单环杂环... 采用厌氧酸化处理试验,分别在单基质及共基质条件下较为系统地研究了杂环化合物多环芳烃的厌氧酸化降解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多数受试物在与葡萄糖共基质条件下具有较好的厌氧降解性能,其中多环芳烃较易实现厌氧酸化反应,而单环杂环化合物则表现出抗厌氧转化的倾向,苯环的加入可缓解它们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环化合物 多环芳烃 厌氧酸化 共代谢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耐酚菌种及其固定化细胞降解含酚废水性能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3
19
作者 孙艳 李京 谭立扬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4,9,共5页
通过对土壤及污水的采样、分离、纯化,得到了一种降解苯酚的菌种,经过一系列驯化实验,使其苯酚耐受能力达915mg/L。在此基础上,利用正交实验,确定了该菌种固定化细胞制备的最优操作条件。之后,对游离细胞和固定化细胞的降... 通过对土壤及污水的采样、分离、纯化,得到了一种降解苯酚的菌种,经过一系列驯化实验,使其苯酚耐受能力达915mg/L。在此基础上,利用正交实验,确定了该菌种固定化细胞制备的最优操作条件。之后,对游离细胞和固定化细胞的降解苯酚过程进行了动力学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2种类型细胞的降解苯酚过程均符合Monod模型,并且固定化细胞的降解效果明显高于游离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酚 固定化细胞 模型 降解 耐酚菌种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固定化技术强化高效菌种活性的保持 被引量:11
20
作者 吴立波 王建龙 +2 位作者 刘恒 黄霞 钱易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2-35,共4页
以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为唯一碳源驯化DMP降解菌,并将其接种到复合式完全混合反应器中以处理DMP和葡萄糖人工配水.进水COD负荷约1.0g/(L·d),逐渐提高葡萄糖浓度(0~600m g/L),同时降低D... 以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为唯一碳源驯化DMP降解菌,并将其接种到复合式完全混合反应器中以处理DMP和葡萄糖人工配水.进水COD负荷约1.0g/(L·d),逐渐提高葡萄糖浓度(0~600m g/L),同时降低DMP浓度(300~0m g/L),分别测试附着相和悬浮相菌种降解DMP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反应器COD去除率均达90% 以上,葡萄糖引入后,悬浮相菌种降解DMP比耗氧速率迅速降低,由49.5降至4.0m g/(g·h),而附着相菌种则逐渐变化,由64.1降至48.0m g/(g·h).镜检结果表明:葡萄糖引入后,悬浮相菌种中丝状菌大量出现,而附着相菌种则几乎未出现丝状菌.由此可见,在基质变化后由吸附在陶粒载体上引起的自固定化能够强化菌种的高效降解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固定化 高效菌种 有机废水 废水处理 C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