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车用氧传感器失效案例分析及微裂纹检测方法研究
1
作者 孙东睿 高宏宇 +3 位作者 王金兴 欣白宇 商安琪 丛鑫 《汽车工艺与材料》 2024年第5期64-67,共4页
为解决陶瓷片芯内部产生微裂纹而导致传感器总成失效的问题,研究分析了一种简单且无损检测陶瓷片芯微裂纹的方法,该方法利用酒精对陶瓷良好的浸润性,可填充到裂纹中间,利用酒精与空气电导率的差异,通过检测陶瓷片芯电流的变化快速判断... 为解决陶瓷片芯内部产生微裂纹而导致传感器总成失效的问题,研究分析了一种简单且无损检测陶瓷片芯微裂纹的方法,该方法利用酒精对陶瓷良好的浸润性,可填充到裂纹中间,利用酒精与空气电导率的差异,通过检测陶瓷片芯电流的变化快速判断片芯内部是否出现微裂纹;将该方法应用于某车型前氧传感器失效案例分析,采用光学显微镜和高精度CT进一步证明了微裂纹的产生及原因;结果表明,酒精检测法可准确判断陶瓷片芯内部产生微裂纹,裂纹产生的原因是加热器电压过高,内部热应力不均匀导致加热器电极与片芯主体脱离,进而导致片芯内部产生微裂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纹检测 失效分析 前氧传感器 陶瓷片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体粒径对氧化锆陶瓷断裂韧性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李翔 张秀香 +2 位作者 戴姣燕 张修庆 徐金富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5-78,共4页
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在温度1 400℃、压力15 MPa条件下烧结5min制备了氧化钇稳定的四方多晶氧化锆陶瓷(Y-TZP),研究了原料粉体的粒径(301.9~444.8nm)对该陶瓷晶粒尺寸和断裂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粉体粒径的减小,Y-TZP陶瓷的晶... 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在温度1 400℃、压力15 MPa条件下烧结5min制备了氧化钇稳定的四方多晶氧化锆陶瓷(Y-TZP),研究了原料粉体的粒径(301.9~444.8nm)对该陶瓷晶粒尺寸和断裂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粉体粒径的减小,Y-TZP陶瓷的晶粒尺寸逐渐增大,应力诱导相变量增加,断裂韧性增大;当粉体粒径为301.9nm时,应力诱导相变量和断裂韧度均达到最大,分别为16.18%(体积分数)和7.06 MPa·m^(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电等离子烧结 氧化锆 粉体粒径 晶粒尺寸 断裂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摩擦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22
3
作者 赵小楼 王铁山 程光明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73-176,共4页
现代汽车的发展对汽车摩擦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摩擦材料性能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汽车行驶安全性、稳定性、舒适性。从汽车无石棉摩擦材料种类、配方设计、制备工艺与设备、摩擦材料性能评价与测试方法等方面介绍了现代汽车摩擦材料的... 现代汽车的发展对汽车摩擦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摩擦材料性能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汽车行驶安全性、稳定性、舒适性。从汽车无石棉摩擦材料种类、配方设计、制备工艺与设备、摩擦材料性能评价与测试方法等方面介绍了现代汽车摩擦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摩擦材料 摩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VOF喷涂纳米结构WC-12Co涂层的抗汽蚀性能 被引量:14
4
作者 赵辉 张云乾 丁彰雄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07年第3期468-471,共4页
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HVOF)分别制备了微米及纳米结构WC-12Co金属陶瓷复合涂层,采用超声振动汽蚀装置研究了涂层的抗汽蚀性能,使用SEM微观分析的方法对蚀坑形貌进行了观察,并对汽蚀机理做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纳米结构WC-12Co涂层显示... 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HVOF)分别制备了微米及纳米结构WC-12Co金属陶瓷复合涂层,采用超声振动汽蚀装置研究了涂层的抗汽蚀性能,使用SEM微观分析的方法对蚀坑形貌进行了观察,并对汽蚀机理做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纳米结构WC-12Co涂层显示了优异的抗汽蚀性能,汽蚀率仅为微米涂层的1/3,涂层中纳米结构的存在是涂层抗汽蚀性能提高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音速火焰喷涂 纳米涂层 汽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掺杂17Ni/(10NiO-NiFe_2O_4)金属陶瓷的抗高温氧化性 被引量:3
5
作者 林启权 姜滔 +1 位作者 赵爽 龙燕萍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17079-17082,共4页
采用粉末冶金技术和高温固相烧结方法制备了1%TiO2掺杂的17Ni/(10NiO-NiFe2O4)金属陶瓷材料,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物相组成,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微观组织,主要研究了TiO2对材料致密度和抗高温氧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的TiO2加入到材料后,... 采用粉末冶金技术和高温固相烧结方法制备了1%TiO2掺杂的17Ni/(10NiO-NiFe2O4)金属陶瓷材料,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物相组成,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微观组织,主要研究了TiO2对材料致密度和抗高温氧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的TiO2加入到材料后,未改变材料本身的结构,反而有利于降低材料内部颗粒的扩散激活能,使得扩散增快,提高材料的致密度,降低气孔率,使晶粒间的结合更紧密;此外,1%的TiO2还能提高材料的抗高温氧化性,氧化增重量在未掺杂材料的基础上降低了37.5%,约为15 mg/cm2;材料经960℃氧化12 h后,氧化表面平整,氧化物颗粒结合紧密,且颗粒尺寸大小均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 掺杂 NIFE2O4 金属陶瓷 高温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_f/ZrC-ZrB_2-SiC-C超高温陶瓷复合材料的显微结构表征 被引量:3
6
作者 周延春 张伟刚 郑丽雅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2012年第8期20-24,32,共6页
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Cf/ZrC-ZrB2-SiC-C超高温陶瓷复合材料的相组成、纤维/热解碳层的界面特征和超高温陶瓷基体的显微结构特征进行了表征。在碳纤维表面有一层厚度为2~3μm石墨化程度较高的热解碳界面层... 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Cf/ZrC-ZrB2-SiC-C超高温陶瓷复合材料的相组成、纤维/热解碳层的界面特征和超高温陶瓷基体的显微结构特征进行了表征。在碳纤维表面有一层厚度为2~3μm石墨化程度较高的热解碳界面层,该界面层可以避免采用PIP工艺制备超高温陶瓷基体时可能对碳纤维造成的损伤。热解碳层与碳纤维之间为弱机械结合,其界面间分布着20~30 nm的ZrC纳米颗粒。Cf/ZrC-ZrB2-SiC-C超高温陶瓷复合材料基体主要由ZrC,ZrB2,SiC和石墨相(Cg)组成。基体中石墨的(002)面沿着ZrC,ZrB2或SiC的表面生长。在石墨与ZrB2和石墨与SiC的界面没有观察到取向关系,界面处既没有反应层也没有非晶相存在。在石墨与ZrC之间存在ZrC(111)∥Cg(002),ZrC[110]∥Cg[010]的取向关系。ZrB2和SiC之间也没有界面反应和非晶层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温陶瓷 复合材料 显微结构 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挺柱及其制造技术 被引量:2
7
作者 张丽霞 冯吉才 靖向萌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34-37,共4页
以氮化硅陶瓷挺柱、赛纶陶瓷挺柱和TiC金属陶瓷挺柱的研制与开发为例说明陶瓷-金属复合挺柱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指出在陶瓷-金属挺柱的制造技术中,钎焊连接是陶瓷-金属复合挺柱最为重要的连接方法。
关键词 挺杆 陶瓷材料 钎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阻大功率车用PTCR材料和元件的制备及特性 被引量:2
8
作者 黄仲臧 卢红明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42-49,共8页
用通常的混合氧化物工艺,在(Ba-Pb)TiO_3固溶体系统中,以 La_2O_3和 Nb_2O_5为复合施主掺杂物,以一定比例的 Al_2O_3—SiO_2—过量 BaCO_3和 Mn^(2+)离子为改性添加物,并以分段保温、快速升温的烧结过程,获得了居里温度为180±5℃... 用通常的混合氧化物工艺,在(Ba-Pb)TiO_3固溶体系统中,以 La_2O_3和 Nb_2O_5为复合施主掺杂物,以一定比例的 Al_2O_3—SiO_2—过量 BaCO_3和 Mn^(2+)离子为改性添加物,并以分段保温、快速升温的烧结过程,获得了居里温度为180±5℃、室温电阻率为50Ω·cm、电阻率突变为10~4的 PTCR 材料。用该材料加工的圆片发热元件组装成的冷起动器性能达到上海桑塔纳轿车和北京吉普213生产线的国产化要求。本文还研究了此材料制备过程中的化学组成、制备工艺、电气性能和微观结构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 汽车材料 PTCR 发热元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铝合金车轮弯曲疲劳寿命预测与验证 被引量:2
9
作者 高云 陈建 《铸造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17-320,共4页
运用ANSYS软件建立ZAlSi7Mg铝合金车轮有限元模型,考虑多面接触和螺栓预紧力的影响,用36个载荷步来代替动态弯矩作用下的一个循环受力过程,结合疲劳损伤理论预测ZAlSi7Mg铝合金车轮的弯曲疲劳寿命,并与实验方法得到的弯曲疲劳寿命进行... 运用ANSYS软件建立ZAlSi7Mg铝合金车轮有限元模型,考虑多面接触和螺栓预紧力的影响,用36个载荷步来代替动态弯矩作用下的一个循环受力过程,结合疲劳损伤理论预测ZAlSi7Mg铝合金车轮的弯曲疲劳寿命,并与实验方法得到的弯曲疲劳寿命进行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车轮 ANSYS 疲劳损伤理论 疲劳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用金属材料数据库的开发及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鹏鹏 王彩梅 藏雨晨 《汽车实用技术》 2016年第3期164-167,共4页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及轿车国产化程度的提高,车企在开发中会遇到各种汽车用金属材料的选材及失效问题。金属材料种类繁多,在使用数据时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方面为车辆前期开发过程中的分析用材料基础数据,例如材料的基本力学曲线及性...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及轿车国产化程度的提高,车企在开发中会遇到各种汽车用金属材料的选材及失效问题。金属材料种类繁多,在使用数据时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方面为车辆前期开发过程中的分析用材料基础数据,例如材料的基本力学曲线及性能参数,硬度、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伸率等;另一方面为车辆开发和后期质量控制过程中的零件失效的实际测试数据。针对这两大需求,开发了《材料测试及失效分析数据库》,满足了CAE分析及材料类失效分析的要求。文章主要介绍了数据库的开发思路及应用,该数据库为公司各部门提供了一个有效,快捷的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 失效分析 材料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润滑减摩材料的发展特性分析与选择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绍忠 《汽车科技》 2001年第1期14-18,共5页
介绍了减摩材料轴承的发展、应用概况及制造工艺,阐述了它的特性及分类,提出了汽车设计及制造的选择原则(或参考依据)。
关键词 减摩材料 发展 滑动轴承 特性 选择 汽车材料 粉末冶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_(p)/Al陶瓷复合材料制动块磨损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2
作者 杜丹丰 王麒麟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22年第5期1-6,共6页
该文选择SiC_(p)/Al复合材料作为汽车制动块材料,基于ABAQUS建立三维盘式制动器热弹性耦合模型,并将SiC_(p)/Al复合材料制动块与传统金属基制动块在紧急制动工况下温度场及应力场的变化规律及分布特点进行对比。通过UMESHMOTION子程序... 该文选择SiC_(p)/Al复合材料作为汽车制动块材料,基于ABAQUS建立三维盘式制动器热弹性耦合模型,并将SiC_(p)/Al复合材料制动块与传统金属基制动块在紧急制动工况下温度场及应力场的变化规律及分布特点进行对比。通过UMESHMOTION子程序建立制动衬片的磨损模型,并对制动块的磨损深度进行数值模拟。仿真结果表明,在紧急制动工况下,与金属基制动块相比,应用SiC_(p)/Al复合材料制动块能够降低制动盘的温度,使制动盘应力分布更均匀,可以缓解制动盘的“热衰退”现象,还可以提高制动稳定性。SiC_(p)/Al复合材料制动块磨损量深度的最大值为13.74μm,具有良好的耐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_(p)/Al复合材料 制动块 热弹性耦合 磨损数值模拟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零部件的粉末材料技术及其发展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道春 《柴油机设计与制造》 2011年第1期6-12,共7页
粉末冶金材料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不仅在家电产品,甚至航天、军工等产业中是必不可少的材料,而且因其材料性能凸显,尤其在汽车上也大量应用并有增加的趋势,根据粉末冶金汽车零部件广阔的市场前景,介绍了粉末冶金材料的结构特点和工艺... 粉末冶金材料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不仅在家电产品,甚至航天、军工等产业中是必不可少的材料,而且因其材料性能凸显,尤其在汽车上也大量应用并有增加的趋势,根据粉末冶金汽车零部件广阔的市场前景,介绍了粉末冶金材料的结构特点和工艺性能;阐述了汽车零件及对粉末原材料的要求;研究了粉末冶金在汽车上的应用实例;指出了粉末冶金是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零部件 粉末冶金 材料技术 发展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基金属陶瓷摩擦材料的成本优化研究
14
作者 钟志刚 李东生 +1 位作者 邓海金 李明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4-37,共4页
为降低金属陶瓷摩擦材料的制造成本,介绍了Cu基金属陶瓷摩擦材料成本优化方案,并研究了优化方案对Cu基金属陶瓷摩擦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Fe可替代Cu用以降低成本,但Fe的含量不应超过20%;可选用低纯度的天然鳞片状石墨作为润... 为降低金属陶瓷摩擦材料的制造成本,介绍了Cu基金属陶瓷摩擦材料成本优化方案,并研究了优化方案对Cu基金属陶瓷摩擦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Fe可替代Cu用以降低成本,但Fe的含量不应超过20%;可选用低纯度的天然鳞片状石墨作为润滑组元以降低成本,但其纯度不应低于90%;通过合理选择烧结工艺参数,在保证钢背与金属陶瓷摩擦材料的结合强度不低于金属陶瓷摩擦材料自身的抗剪强度的前提下,可以用“平板”状钢背代替“碗状”钢背来降低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基金属陶瓷 摩擦材料 成本优化 试验研究 试验方法 粉末冶金 汽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Fe_2O_4基金属陶瓷粉末冷压坯应力-应变的有限元模拟
15
作者 林启权 姜滔 彭传东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1-145,共5页
采用有限元软件Marc中的Shima-Oyane屈服准则,对NiFe2O4基金属陶瓷粉末在冷压过程中压坯的相对密度、应力-应变分布进行有限元模拟,分析了相对密度分布不均匀的原因以及相对密度梯度对产生压制缺陷的影响,建立了压坯相对密度和断裂韧性... 采用有限元软件Marc中的Shima-Oyane屈服准则,对NiFe2O4基金属陶瓷粉末在冷压过程中压坯的相对密度、应力-应变分布进行有限元模拟,分析了相对密度分布不均匀的原因以及相对密度梯度对产生压制缺陷的影响,建立了压坯相对密度和断裂韧性之间的关系,并进行了相关的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在不同压制力下得到的压坯最终相对密度大概可分为3个区域,随着压制力的增大,3个区域的相对密度和相对密度差均增大,且相对密度差的增大促进了生坯缺陷的产生。试验结果证明了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压制力越大,产生的缺陷越严重,压制产生缺陷的区域最有可能出现在两个相对密度差较大的过渡处以及应力、应变较大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末压制 有限元 屈服准则 数值模拟 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木陶瓷制动衬片热弹性耦合分析
16
作者 杜丹丰 王麒麟 郭秀荣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4-141,共8页
提出了一种以木陶瓷为原料的汽车制动衬片,建立了木陶瓷制动衬片的盘式制动器三维模型,模拟多种工况制动时木陶瓷制动衬片作用下盘式制动器的热弹性耦合特性,并基于Archard磨损模型及ABAQUS软件中的UMESHMOTION子程序实现木陶瓷制动衬... 提出了一种以木陶瓷为原料的汽车制动衬片,建立了木陶瓷制动衬片的盘式制动器三维模型,模拟多种工况制动时木陶瓷制动衬片作用下盘式制动器的热弹性耦合特性,并基于Archard磨损模型及ABAQUS软件中的UMESHMOTION子程序实现木陶瓷制动衬片磨损深度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以木陶瓷材料作为汽车制动摩擦材料,制动过程中制动盘温度峰值为254.25℃,相较于传统金属型制动衬片制动盘温度峰值低9.91℃,应力分布均匀,有利于减少制动盘热裂纹的产生,同时降低制动盘“热衰退”效应对车辆制动效能稳定性的影响。木陶瓷制动衬片制动过程中温度最高可达281.41℃,远低于木陶瓷材料热分解温度,具备良好的可靠性。以木陶瓷作为制动衬片摩擦材料,单次高速紧急制动磨损深度最大不超过2.11μm,具备良好的耐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木陶瓷 制动衬片 热弹性耦合 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泉山高瓦斯隧道施工监测和管理技术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林志 陈兴涛 李真真 《工程建设》 2018年第8期54-57,共4页
以龙泉山隧道为工程实例,在瓦斯隧道的施工过程中增加了瓦斯监督方,对隧道内瓦斯的浓度进行纠察以及瓦斯检测人员工作质量进行监督,确保隧道内瓦斯浓度监测结果具有实时性和准确性,最大程度地降低瓦斯事故的风险,以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 以龙泉山隧道为工程实例,在瓦斯隧道的施工过程中增加了瓦斯监督方,对隧道内瓦斯的浓度进行纠察以及瓦斯检测人员工作质量进行监督,确保隧道内瓦斯浓度监测结果具有实时性和准确性,最大程度地降低瓦斯事故的风险,以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以及降低工程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隧道 瓦斯浓度 管理 瓦斯监督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陶瓷材料的性能特点及其在内燃机上的应用
18
作者 陆克久 张志远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2期43-44,共2页
关键词 工程陶瓷材料 性能 内燃机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发动机用的高温结构陶瓷
19
作者 唐华生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47-50,共4页
本文对高温结构陶瓷材料用于各种汽车发动机零件的制作,如电热塞、热型火花塞、摇臂、增压器及发动机隔热和燃气轮机等进行了阐述,并介绍了各种陶瓷材料的性能及其改善途径以及陶瓷材料的发展动向。
关键词 发动机 结构 陶瓷 汽车 高温
全文增补中
化学气相沉积ZrC陶瓷涂层的微观结构和抗烧蚀性能 被引量:7
20
作者 熊翔 孙威 +3 位作者 李国栋 张红波 肖鹏 陈招科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2011年第11期18-24,39,共8页
为了提高碳/碳(C/C)复合材料的抗烧蚀性能,在C/C基体上成功制备了碳化锆(ZrC)高温抗烧蚀涂层。用常压化学气相沉积法,前驱体选用ZrCl4+C3H6+H2+Ar体系。通过调节C3H6的流量,制得3种碳锆原子比的ZrC陶瓷涂层(ZrC1.0+C,ZrC1.0,ZrC0.7)。... 为了提高碳/碳(C/C)复合材料的抗烧蚀性能,在C/C基体上成功制备了碳化锆(ZrC)高温抗烧蚀涂层。用常压化学气相沉积法,前驱体选用ZrCl4+C3H6+H2+Ar体系。通过调节C3H6的流量,制得3种碳锆原子比的ZrC陶瓷涂层(ZrC1.0+C,ZrC1.0,ZrC0.7)。分析了不同锆碳比ZrC涂层的相组成和形貌差异,研究了锆碳比对ZrC陶瓷涂层的烧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ZrC涂层都可有效提高C/C复合材料的抗烧蚀性能,但由于微观结构特征不同,3种涂层显示不同的烧蚀性能和烧蚀机制。其中,ZrC0.7涂层试样烧蚀后,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物层,烧蚀性能最佳,烧蚀240 s后质量烧蚀率和线烧蚀率分别为1.1×10-4 g/cm2.s和0.3×10-3 m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锆 化学气相沉积 碳/碳复合材料 烧蚀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