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6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材料特性对沥青-集料界面粘附性的影响 被引量:57
1
作者 韩森 刘亚敏 +1 位作者 徐鸥明 李波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9,70,共5页
为了研究沥青-集料界面的粘附性能,详细分析了几种主要的影响因素,并着重研究了原材料表面能对沥青-集料界面粘附性的影响;借助表面能理论,通过测定沥青与集料的表面能参数,计算得到粘附功与表面能变化,将沥青与集料之间粘聚力的自愈性... 为了研究沥青-集料界面的粘附性能,详细分析了几种主要的影响因素,并着重研究了原材料表面能对沥青-集料界面粘附性的影响;借助表面能理论,通过测定沥青与集料的表面能参数,计算得到粘附功与表面能变化,将沥青与集料之间粘聚力的自愈性、抗开裂能力作为评价沥青-集料界面粘附性的指标,分析了无水和有水情况下沥青自身内聚力的变化,以及与沥青-集料系统粘附性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几种沥青-集料系统中,SBS改性沥青-石灰岩系统的界面粘附性最佳,克拉玛依基质沥青-角闪片麻岩最差;沥青和集料拥有较大的Lewis酸碱性力产生的粘附功和较小的范德华力产生的粘附功,有利于提高沥青-集料界面的粘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沥青-集料 界面 粘附性 影响因素 表面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沥青与集料界面粘附性的抗剥落剂的开发 被引量:37
2
作者 周卫峰 张秀丽 +1 位作者 原健安 戴经梁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20,共5页
为研究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定量测定了沥青各组分与集料粘附性的大小。对沥青电性能、接触角、粘度与粘附性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了集料ζ电位、粒径对粘附性的影响。结果表明ζ电位值与粘附性有较好的相关关系,其值越大,粘附性越好;与... 为研究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定量测定了沥青各组分与集料粘附性的大小。对沥青电性能、接触角、粘度与粘附性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了集料ζ电位、粒径对粘附性的影响。结果表明ζ电位值与粘附性有较好的相关关系,其值越大,粘附性越好;与大粒径集料不同,细集料粘附性似乎取决于表面积的大小,而与集料化学组成关系不大;从水煮处理花岗岩能提高粘附性现象出发,研制出抗剥落剂。该抗剥落剂处理集料表面能提高混合料水稳定性及高温稳定性,配制的改性沥青能极大提高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沥青混合料 粘附性 组分 击穿电压 善电位 表面积 抗剥落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面防水材料路用性能 被引量:51
3
作者 裴建中 胡长顺 张占军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2001年第4期33-36,共4页
通过分析混凝土桥梁桥面铺装对防水材料的性能要求 ,提出了评价防水材料路用性能的两项关键指标 ,即粘结性能和抗剪性能。利用自制的拔拉试验仪和 LLM测试系统 ,对防水材料、环境温度和混凝土表面状况等因素对这两项性能的影响规律进行... 通过分析混凝土桥梁桥面铺装对防水材料的性能要求 ,提出了评价防水材料路用性能的两项关键指标 ,即粘结性能和抗剪性能。利用自制的拔拉试验仪和 LLM测试系统 ,对防水材料、环境温度和混凝土表面状况等因素对这两项性能的影响规律进行了分析 ,为防水材料设计和施工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水材料 粘结性能 抗剪性能 室内试验 路用性能 性能评价 混凝土桥梁 桥面铺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料级配对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1
4
作者 张争奇 赵战利 张卫平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共5页
为了研究级配对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的影响,探讨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评价方法,借鉴SHRP和贝雷法级配初拟几种级配,对其低温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和比较,并推荐了低温性能好的级配。在分析沥青路面低温开裂机理和分析试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 为了研究级配对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的影响,探讨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评价方法,借鉴SHRP和贝雷法级配初拟几种级配,对其低温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和比较,并推荐了低温性能好的级配。在分析沥青路面低温开裂机理和分析试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的合理评价方法,认为沥青混合料低温收缩性和低温柔性是反映沥青路面低温抗裂性能的2个方面,小的收缩性和高的低温柔性使沥青混合料具有较高的抗低温开裂的潜能;应综合收缩系数和低温破坏应变2个指标评价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沥青混合料 矿料级配 低温性能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温拌改性沥青的研发及其路用性能 被引量:19
5
作者 贺海 王朝辉 +2 位作者 孙晓龙 王新岐 王晓华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27-932,共6页
为解决目前国内温拌剂对国外温拌技术和知识产权依赖较重、成本较高的问题,自主研发了A型和B型2种新型温拌剂,研究了其对SBS改性沥青针入度、软化点和延度这3大指标及耐老化性能的影响,确定了2种新型温拌改性沥青的拌和及压实温度,并通... 为解决目前国内温拌剂对国外温拌技术和知识产权依赖较重、成本较高的问题,自主研发了A型和B型2种新型温拌剂,研究了其对SBS改性沥青针入度、软化点和延度这3大指标及耐老化性能的影响,确定了2种新型温拌改性沥青的拌和及压实温度,并通过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TG)试验探究了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2种新型温拌剂可明显降低沥青的针入度,提高沥青的软化点;A型温拌剂对沥青低温性能有一定负面影响,但仍符合规范要求,B型温拌剂可改善沥青的低温性能;2种新型温拌改性沥青与集料的黏附性良好且2种新型温拌剂可明显降低沥青的施工温度;2种新型温拌剂掺入沥青后发生了化学反应,使沥青黏度明显降低,热失重更加平缓稳定,表现出更好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温拌改性沥青 路用性能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活废旧塑料改性沥青性能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杨锡武 刘克 +1 位作者 冯梅 何泽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0-35,109,共7页
介绍了裂化处治聚乙烯(PE)、聚丙烯(PP)类生活废旧塑料的方法。分别将原状造粒生活废旧塑料(RP)及裂化生活废旧塑料(CRP)按6%及8%掺量,掺入茂名90#及中海油70#两种基质沥青中制得生活废旧塑料改性沥青,对比试验研究了基质沥青及生活废... 介绍了裂化处治聚乙烯(PE)、聚丙烯(PP)类生活废旧塑料的方法。分别将原状造粒生活废旧塑料(RP)及裂化生活废旧塑料(CRP)按6%及8%掺量,掺入茂名90#及中海油70#两种基质沥青中制得生活废旧塑料改性沥青,对比试验研究了基质沥青及生活废旧塑料改性沥青的三大技术指标(针入度、软化点、延度)及存储稳定性、低温弯曲性能、黏度和老化性能。用红外光谱分析了裂化处治前后生活废旧塑料以及改性前后沥青的组成成分变化,研究了裂化处治生活废旧塑料改性沥青性能提高的机理。结果表明:各类裂化处治生活废旧塑料改性沥青高温稳定性显著提高,掺量6%条件下可使中海油70#基质沥青的软化点由48.7℃提高到70℃以上;存储稳定性好,不离析;低温弯曲、黏度、老化等性能未降低,与基质沥青性能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裂化生活废旧塑料 原状造粒生活废旧塑料 改性沥青 离析 红外光谱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路排水设计中的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 被引量:16
7
作者 刘建华 郭忠印 +1 位作者 丁志勇 方路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84-489,共6页
对土工合成材料在地下排水、支挡结构物排水、路面中央分隔带及边缘排水、边坡排水等工程中的典型应用方式进行了总结.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几种土工合成材料进行了大量的室内试验,着重研究了土工防排水材料的物理特性、水力学性能及力学性... 对土工合成材料在地下排水、支挡结构物排水、路面中央分隔带及边缘排水、边坡排水等工程中的典型应用方式进行了总结.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几种土工合成材料进行了大量的室内试验,着重研究了土工防排水材料的物理特性、水力学性能及力学性能,并对关键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进行了验证性研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的方法和指标.基于本次研究内容,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成果,系统地提出了土工合成材料在公路排水设施中的新的设计标准与方法,同时建立了土工防排水材料应用技术分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土工合成材料 排水 室内试验 设计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面能理论的沥青与矿料黏附性研究 被引量:46
8
作者 刘亚敏 韩森 李波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69-772,共4页
依据表面能理论,利用插板法和柱状灯芯技术分别测得2种沥青与2种矿料的表面能参数,然后计算黏附功与表面自由能变化,分析无水和有水情况下沥青自身黏聚力的变化以及沥青-矿料系统黏附与剥落的趋势;以有水、无水情况下自由能比值的绝对... 依据表面能理论,利用插板法和柱状灯芯技术分别测得2种沥青与2种矿料的表面能参数,然后计算黏附功与表面自由能变化,分析无水和有水情况下沥青自身黏聚力的变化以及沥青-矿料系统黏附与剥落的趋势;以有水、无水情况下自由能比值的绝对值作为黏附性的评价指标,分析不同沥青-矿料系统黏附性的大小.结果表明:SBS改性沥青-角闪片麻岩系统(SBS-J)的黏附性最佳.因此,表面能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沥青-矿料系统的黏附过程和剥落过程,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黏附性 表面能 沥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活废旧塑料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杨锡武 刘克 +1 位作者 何泽 赵波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8-42,共5页
研究了掺量为6%和8%的原状造粒及裂化生活废旧塑料改性中海油70#和茂名90#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性能、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抗磨耗能力及疲劳寿命等路用技术性能。结果表明:裂化生活废旧塑料改性沥青混合料的稳定度超过15 k N,提高率超... 研究了掺量为6%和8%的原状造粒及裂化生活废旧塑料改性中海油70#和茂名90#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性能、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抗磨耗能力及疲劳寿命等路用技术性能。结果表明:裂化生活废旧塑料改性沥青混合料的稳定度超过15 k N,提高率超过40%;原状造粒生活废旧塑料和裂化生活废旧塑料改性沥青混合料的TSR>80%,动稳定度DS>3 000次/mm,疲劳寿命和抗磨耗能力均显著高于基质沥青混合料;裂化生活废旧塑料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技术性能优于原状造粒生活废旧塑料改性沥青混合料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裂化生活废旧塑料 原状造粒生活废旧塑料 改性剂 沥青混合料 高温稳定性 疲劳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路面冷再生用沥青的发泡性能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2
10
作者 何桂平 曹翠星 韩海峰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9-13,共5页
介绍泡沫沥青的基本原理,基于考察温度、气压和加水量3个因素如何影响沥青发泡性能的目的,以Shell60 70号沥青为对象进行影响因素及水平的全组合发泡性能试验。在此基础上采用方差分析和多元均值比较技术分析因素及其水平对最大膨胀比... 介绍泡沫沥青的基本原理,基于考察温度、气压和加水量3个因素如何影响沥青发泡性能的目的,以Shell60 70号沥青为对象进行影响因素及水平的全组合发泡性能试验。在此基础上采用方差分析和多元均值比较技术分析因素及其水平对最大膨胀比和半衰期的影响,对因素的影响规律进行详尽的讨论,并建立最大膨胀比与影响因素的回归关系。试验结果与分析显示温度、气压和加水量对ERmax均有显著的影响,在3个因素中加水量对ERmax的影响最大。气压和加水量对半衰期有显著的影响,但温度的影响不显著。ERmax随着加水量的增加而增大。对加水量条件,半衰期在1%时最大,在3%或4%时到达最小,加水量进一步增加反而导致半衰期增大。1%和2%加水量条件下ERmax随温度的增加反而下降。对气压条件,5Bar或7Bar时能获得最大的半衰期;1Bar气压对半衰期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沥青 发泡性能 最大膨胀比 半衰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S改性沥青的黏温特性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宁利 李铁虎 +1 位作者 陈华鑫 张争奇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86-90,共5页
SBS改性沥青的黏温特性与普通沥青不同。用目前的黏度测试方法测试SBS改性沥青黏度,根据黏温曲线确定的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拌和与压实温度过高,过高的拌和与压实温度会引起SBS改性沥青的老化、环境和生产安全问题。从改性沥青的高温流... SBS改性沥青的黏温特性与普通沥青不同。用目前的黏度测试方法测试SBS改性沥青黏度,根据黏温曲线确定的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拌和与压实温度过高,过高的拌和与压实温度会引起SBS改性沥青的老化、环境和生产安全问题。从改性沥青的高温流变特性入手,分析改性沥青的黏度试验方法,研究SBS改性沥青的黏度变化规律。由试验结果可知,当温度低于150℃时,黏度对温度的依赖性很大,但是当温度高于150℃时,黏度对温度的依赖性逐渐减小;随着温度的升高,SBS改性沥青的黏度值对剪切速率的依赖性逐渐减弱。因此在测试SBS改性沥青的黏度时,必须在试验温度下规定相应的剪切速率,这对合理确定SBS改性沥青的拌和与压实温度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S改性沥青 黏度 流变特陛 旋转黏度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的SMA路面抗滑性能预测模型 被引量:15
12
作者 刘亚敏 韩森 徐鸥明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90-898,共9页
为了量化各因素与SMA(Stone Mastic Asphalt)路面抗滑性能的相关性,即建立抗滑性能预测模型,首先利用参数辨识法,确定预测模型的表达式形式和变量,然后根据遗传算法的步骤,依次进行参数的编码和群体设定,适应度函数的确定,交叉概率、变... 为了量化各因素与SMA(Stone Mastic Asphalt)路面抗滑性能的相关性,即建立抗滑性能预测模型,首先利用参数辨识法,确定预测模型的表达式形式和变量,然后根据遗传算法的步骤,依次进行参数的编码和群体设定,适应度函数的确定,交叉概率、变异概率和算法终止准则的确定,各变量初值的确定等工作,最终建立了各因素,包括最大粒径通过率、最大粒径次一级筛孔通过率、关键筛孔通过率、关键筛孔次一级筛孔通过率、沥青用量等与SMA路面抗滑性能之间的预测模型.精度检验结果表明,实测值与计算值无显著差异,模型较为合理,可以用于指导SMA配合比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抗滑性能 预测模型 遗传算法 SM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S聚合物改性沥青技术性能 被引量:44
13
作者 熊萍 郝培文 高传明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14,19,共6页
针对不同种类、不同工艺的SBS改性沥青,采用试验、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包括常规三大指标试验、SHRP动态剪切流变DSR试验、储存稳定性试验等,分析了加工工艺参数对SBS改性沥 青技术性能以及相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改性剂、不同... 针对不同种类、不同工艺的SBS改性沥青,采用试验、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包括常规三大指标试验、SHRP动态剪切流变DSR试验、储存稳定性试验等,分析了加工工艺参数对SBS改性沥 青技术性能以及相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改性剂、不同的制备温度、不同的改性工艺均对改性沥青的性能产生较大影响。相比于其他因素而言,SBS改性沥青的改性工艺是影响其性 能的主导因素;储存稳定性较好的改性沥青,其技术性能也较好;星型SBS改性沥青的技术性能优 于线型SBS改性沥青;基于改性沥青的综合性能考虑,制备温度不宜过低。因此,通过掺配适当的稳定剂和助剂等措施改善改性工艺,是提高SBS改性沥青技术性能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SBS聚合物改性沥青 技术性能 加工工艺 动态剪切流变 储存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混合料热粘弹性本构模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6
14
作者 郑健龙 田小革 应荣华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1期1-7,共7页
针对不同的温度条件下沥青混合料的应力松弛特征开展了试验研究,并应用热流变简单材料的时温等效原理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参数拟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描述变温条件下沥青混合料温度应力松弛特性的热粘弹性本构模型,并通过对TSRS... 针对不同的温度条件下沥青混合料的应力松弛特征开展了试验研究,并应用热流变简单材料的时温等效原理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参数拟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描述变温条件下沥青混合料温度应力松弛特性的热粘弹性本构模型,并通过对TSRST沥青混合料温度收缩应力试验的模拟,对该模型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混合料 热粘弹性 应力松弛 本构模型 公路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化煤矸石改性沥青胶浆高温性能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熊锐 杨晓凯 +3 位作者 杨发 房建宏 徐安花 盛燕萍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4-48,共5页
采用动态剪切流变试验(DSR)对比研究了不同粉胶比条件下(0.6,0.8,1.0,1.2,1.4)和不同温度条件下(64,70,76,82℃)活化煤矸石和矿粉改性沥青胶浆的高温流变性能;运用灰熵法分析了活化煤矸石改性沥青胶浆高温性能影响因素——温度、活性成... 采用动态剪切流变试验(DSR)对比研究了不同粉胶比条件下(0.6,0.8,1.0,1.2,1.4)和不同温度条件下(64,70,76,82℃)活化煤矸石和矿粉改性沥青胶浆的高温流变性能;运用灰熵法分析了活化煤矸石改性沥青胶浆高温性能影响因素——温度、活性成分Si O2含量、粉胶比、135℃运动黏度、胶浆软化点——的显著性。结果表明:活化煤矸石代替矿粉作为填料可使沥青胶浆的高温性能有大幅提高;粉胶比对活化煤矸石改性沥青胶浆高温性能有最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活化煤矸石 沥青胶浆 车辙因子 高温性能 灰熵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PE/EVA/沥青共混作铺路材料 被引量:7
16
作者 胡圣飞 严海标 +2 位作者 郦华兴 胡传群 林燕玲 《石化技术与应用》 CAS 2000年第1期58-60,共3页
以废弃PE、EVA为改性剂,对铺路沥青进行改性。结果表明:EVA能有效地改善废弃PE与沥青的相容性。当EVA用量为8%,PE用量为4%~12%时,三元共混体系的综合性能最好,可用作理想的铺路材料。
关键词 PE EVA 沥青 改性 改性剂 废物处理 道路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路土工合成材料淤堵试验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建华 郭忠印 +1 位作者 丁志勇 罗强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33-38,共6页
对判断土工织物淤堵的梯度比试验从理论与试验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本文在理论上推导得出了梯度比用于判断土工织物淤堵的适用条件;试验结果也揭示了梯度比指标失效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还提出了淤堵试验的改进方案,并给出了采用淤堵试验... 对判断土工织物淤堵的梯度比试验从理论与试验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本文在理论上推导得出了梯度比用于判断土工织物淤堵的适用条件;试验结果也揭示了梯度比指标失效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还提出了淤堵试验的改进方案,并给出了采用淤堵试验中的系统渗流速度和渗透系数作为土工织物淤堵判断指标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工合成材料 淤堵 试验 渗流速度 渗透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剂对老化沥青流变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3
18
作者 李晓民 魏定邦 +1 位作者 姚志杰 李波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92-999,共8页
采用动态剪切流变(DSR)、弯曲梁流变(BBR)试验,研究了再生剂对老化沥青高温抗车辙和低温抗开裂能力的影响,并以红外光谱(FTIR)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了原样、老化和再生沥青的官能团组成及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再生剂能增强老化沥青的... 采用动态剪切流变(DSR)、弯曲梁流变(BBR)试验,研究了再生剂对老化沥青高温抗车辙和低温抗开裂能力的影响,并以红外光谱(FTIR)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了原样、老化和再生沥青的官能团组成及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再生剂能增强老化沥青的低温抗开裂能力,但同时会降低其高温抗车辙能力;再生剂A主要成分为富含芳烃的轻质组分,而再生剂B是包含多种极性官能团的复杂混合物,可与老化沥青发生化学反应,使老化沥青某些特定官能团的吸收峰强度降低;沥青老化后极性成分聚集受阻,加入再生剂可增强沥青分子运动能力,促进极性成分聚集,使蜂状结构尺寸变大、数量减小,面积比例和高度增大,这些微观结构的改变可能是沥青老化和再生过程中流变性能发生变化的内在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 老化 再生剂 流变性质 红外光谱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线性微分动力学模型的沥青老化行为 被引量:9
19
作者 栗培龙 张争奇 王秉纲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5-59,共5页
为了研究沥青的老化行为及抗老化性能,将沥青进行旋转薄膜烘箱老化(RTFOT)和60℃烘箱老化试验,并从不同使用年限的路面回收老化的沥青,采用非线性微分动力学模型对不同老化方式的沥青粘度进行拟合,根据模型参数讨论了沥青在不同... 为了研究沥青的老化行为及抗老化性能,将沥青进行旋转薄膜烘箱老化(RTFOT)和60℃烘箱老化试验,并从不同使用年限的路面回收老化的沥青,采用非线性微分动力学模型对不同老化方式的沥青粘度进行拟合,根据模型参数讨论了沥青在不同老化条件下的性质变化和老化速率,并分析了老化机理的差异。结果表明,非线性微分模型可以有效地模拟沥青室内和野外老化进程,模型参数L和r可以实现对老化状态和老化速率的量化。不同老化温度下,沥青都有其对应的极限老化状态。RTFOT老化与野外老化的极限老化程度约为60℃烘箱老化的4~5倍,RTFOT老化6h与野外老化6a的老化效果接近,延时的RTFOT老化方法可以模拟实际路面沥青的长期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 老化行为 粘度 非线性动力学模型 极限老化状态 老化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饱和土理论的公路排水设计方法 被引量:18
20
作者 刘建华 郭忠印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1-195,共5页
从路基湿度对路基路面使用性能的影响出发,以非饱和土理论为基础,采用渗流有限元方法对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公路渗沟进行分析,并与现行计算方法所得结果进行比较.由于没有考虑非饱和土的渗流情况,现行方法低估了渗流流量.所提出的饱和—非... 从路基湿度对路基路面使用性能的影响出发,以非饱和土理论为基础,采用渗流有限元方法对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公路渗沟进行分析,并与现行计算方法所得结果进行比较.由于没有考虑非饱和土的渗流情况,现行方法低估了渗流流量.所提出的饱和—非饱和渗流有限元法得到了工程实例的进一步验证.指出现行公路排水设计方法主要应从设计理论基础、材料设计参数与计算方法和手段三个方面进行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排水 非饱和土 渗流 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