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28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铁路巡检的低空无人机智能感知与精密定位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蔡伯根 李智宇 +6 位作者 王剑 刘丹 姜维 赵珈琪 王啸阳 刘江 陆德彪 《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 2025年第1期1-12,共12页
铁路巡检作为“低空+轨道”的典型应用场景之一,采用低空无人机巡检辅助或代替人工巡检,在提高巡检效率同时,可以降低巡检成本和巡检人员的事故发生率。调研国内外铁路无人机巡检技术与应用现状,指出当前存在的空-地巡检模式下无人机智... 铁路巡检作为“低空+轨道”的典型应用场景之一,采用低空无人机巡检辅助或代替人工巡检,在提高巡检效率同时,可以降低巡检成本和巡检人员的事故发生率。调研国内外铁路无人机巡检技术与应用现状,指出当前存在的空-地巡检模式下无人机智能感知、“高密度短间隔”场景无人机精密定位、无人机感知与定位如何协同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研究融合视觉和激光雷达的低空无人机多模态智能感知技术,与组合高精度卫星导航、惯性导航、UWB和5G的多传感器精密定位技术,提升低空无人机的铁路综合巡检性能。基于两项关键技术,设计一种协同智能感知与精密定位的低空铁路无人机巡检方案,为未来铁路领域的低空无人机巡检推广应用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巡检 低空无人机 多模态智能感知 精密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误场景下列车速度曲线与动态调度联合优化方法
2
作者 林俊亭 李茂林 邱晓辉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3-187,共15页
为使发生延误的高速列车能够快速恢复正常运营,同时满足停车精度、准时性、节能性及调度实时性等多方面的要求,综合考虑一体化模型在平衡多个目标时面临的多重非线性约束问题,以及非一体化模型需分别求解多个独立模型的局限性,本文提出... 为使发生延误的高速列车能够快速恢复正常运营,同时满足停车精度、准时性、节能性及调度实时性等多方面的要求,综合考虑一体化模型在平衡多个目标时面临的多重非线性约束问题,以及非一体化模型需分别求解多个独立模型的局限性,本文提出一种列车动态调度与速度曲线的联合优化方法。首先,基于参考系统的约束,应用集成内在好奇心模块和优先经验回放机制的双决斗深度强化学习算法(Intrinsic Curiosity Module Prioritized Experience Replay Dueling Double Deep Q-Network,ICM-PER-D3QN)优化列车速度曲线模型,保证列车的停车精度、准时性和节能性,并将此数据用作联合模型训练的基础;其次,采用ICM-PER-D3QN算法求解列车的动态调度模型,缓解列车延误并确保调度的实时性;最后,基于列车在站间区间的运行信息,使用集成长短期记忆网络的卷积神经网络完成列车速度曲线与动态调度的联合。实验环境选择京沪高铁的一段下行线路,设置3组延误场景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在联合优化模型下,列车的平均调度时长为0.92 s,列车动态调度结果与速度曲线的平均匹配度为98.89%,平均匹配时长为0.0014 s。此外,相较于仅基于动态调度模型的未优化速度曲线,平均牵引能耗降低了9%,平均总延误时间降低了6.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运输 联合方法 深度学习 速度曲线 动态调度 强化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预设非奇异终端滑模控制的高速列车速度控制研究
3
作者 侯涛 魏建鹏 牛宏侠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50,共13页
针对高速列车自动驾驶过程中容易受到外部不确定扰动以及速度控制精度低的问题,以预设性能控制理论和非奇异终端滑模控制理论为基础,提出一种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预设性能非奇异终端滑模控制的高速列车自动驾驶的速度控制方法。首先,设... 针对高速列车自动驾驶过程中容易受到外部不确定扰动以及速度控制精度低的问题,以预设性能控制理论和非奇异终端滑模控制理论为基础,提出一种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预设性能非奇异终端滑模控制的高速列车自动驾驶的速度控制方法。首先,设计扩张状态观测器对高速列车运行过程中所受的内部和外部的未知干扰进行估计和补偿;然后,通过采用预设性能函数把系统跟踪误差转换为一个变化误差,并控制变化误差在一定的范围,间接保证了系统跟踪误差始终在预先设定的范围内;其次,设计非奇异终端滑模面和高速列车自动驾驶系统速度控制律,并利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证明系统误差可以在有限时间内收敛于平衡点;最后,结合CRH3型列车参数和郑西高铁中西安北站—渭南北站段(950.620~1010.970km)实际线路数据,分别在没有干扰和有白噪声干扰的情况下对设计的控制系统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预设性能非奇异终端滑模控制的高速列车控制方法对速度和位移的跟踪精度较自抗扰的控制方法和非奇异终端滑模的控制方法有显著的提高,且对列车受到的干扰能够精确地估计和补偿,实现了对列车的运行期望曲线的高精度跟踪。该研究可以提高高速列车速度控制系统的鲁棒性和控制精度,为高速列车提供一种新的速度控制技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驾驶 预设性能控制 非奇异终端滑模控制 高速列车 扩张状态观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PD-CNN的补偿电容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罗泽霖 孟景辉 +3 位作者 刘金朝 罗依梦 许庆阳 解婉茹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1-197,共7页
为进一步挖掘动态检测数据中蕴含的补偿电容状态特征,针对ZPW-2000A型轨道电路,结合小波包分解与卷积神经网络,提出一种基于WPD-CNN的补偿电容故障诊断方法。采用功率谱分析的方法,找出检测曲线中趋势项特征与补偿电容特征所在频带范围... 为进一步挖掘动态检测数据中蕴含的补偿电容状态特征,针对ZPW-2000A型轨道电路,结合小波包分解与卷积神经网络,提出一种基于WPD-CNN的补偿电容故障诊断方法。采用功率谱分析的方法,找出检测曲线中趋势项特征与补偿电容特征所在频带范围,然后利用小波包分解方法对原始信号进行分解,提取其中特征频带内的小波包系数构造补偿电容特征矩阵。使用动态检测数据构造训练集与测试集,将不同故障类型的特征矩阵输入卷积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学习,并在测试集上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WPD-CNN方法对单个信号的特征提取用时5.9 ms,总体故障识别准确率为98.4%,可有效识别不同位置的补偿电容故障问题,为补偿电容故障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电路 补偿电容 动态检测 小波包分解 卷积神经网络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编组技术“大小交路跳停”列车组织策略研究
5
作者 李育瑾 张琦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2-160,共9页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的增加,客流分布呈现明显的区间聚集和时空分布不均特征。现行技术体系下通过提高列车发车频率、开行大编组、多交路列车等运输组织方式来满足客流集中出行需求,但仍存在列车组织灵活性差、追踪时间间隔较长等...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的增加,客流分布呈现明显的区间聚集和时空分布不均特征。现行技术体系下通过提高列车发车频率、开行大编组、多交路列车等运输组织方式来满足客流集中出行需求,但仍存在列车组织灵活性差、追踪时间间隔较长等问题。虚拟编组技术的应用在缩短列车追踪时间间隔和折返时间的同时,可有效提高列车运输组织灵活性和断面不均衡客流背景下的列车运能。研究利用虚拟编组这一无线通信技术,提出了应对时空分布不均客流的“大小交路跳停”组织策略,通过案例分析,以乘客旅行时间、滞留乘客数等为评价指标,突出虚拟编组技术在打破列车间独立运行状态、增加开行计划编制多样性及实现不均衡客流供需匹配和改善运输效率方面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虚拟编组 大小交路跳停 运输组织策略 列车开行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明度动态感知裁剪和YOLOv8的铁路沿线异常感知检测方法
6
作者 林俊亭 陈权 +2 位作者 马赫 彭嘉维 柴金川 《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 2025年第1期19-27,共9页
铁路轨道沿线场景具有空旷开阔、占地面积大的特点。由于高清摄像头的普及,导致大部分入侵物体目标在图像中具有占比面积小,像素点数量少,进而降低算法对目标尤其是小目标的检测性能。针对该问题,提出基于明度动态感知裁剪和YOLOv8的铁... 铁路轨道沿线场景具有空旷开阔、占地面积大的特点。由于高清摄像头的普及,导致大部分入侵物体目标在图像中具有占比面积小,像素点数量少,进而降低算法对目标尤其是小目标的检测性能。针对该问题,提出基于明度动态感知裁剪和YOLOv8的铁路沿线异常感知检测方法。首先通过明度动态感知方法感知运动目标区域,再以动态目标为中心裁剪图片输入YOLOv8网络进行检测,防止目标区域图像输入网络时特征信息被压缩,最后在RailD49数据集上验证了该算法的召回率为80.33%,准确率为81.67%,相较于原始YOLOv8m对铁路运动目标的检测能力有所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检测 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 明度动态感知 深度学习 YOLOv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信号系统智慧实训室建设方案研究
7
作者 马志强 崔高星 +1 位作者 张文兴 刘立龙 《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 2025年第1期35-43,共9页
针对传统电务实操培训系统中经常需要手动配线焊接、人工记录培训等方式而造成的培训效率低、记录不完整等问题,利用计算机仿真、VR虚拟仿真、数据挖掘和物理信息融合等先进技术,提出一套建设铁路信号系统智慧实训室方案。实现了从培训... 针对传统电务实操培训系统中经常需要手动配线焊接、人工记录培训等方式而造成的培训效率低、记录不完整等问题,利用计算机仿真、VR虚拟仿真、数据挖掘和物理信息融合等先进技术,提出一套建设铁路信号系统智慧实训室方案。实现了从培训计划闭环管理、实训设备在线监督、职工技能的智能评定到电务信号的综合应急演练及远程智能故障分析实训指导,使得电务培训工作更加贴近现场、培训管理工作更加信息化、智能化和可视化,构建一个无须管理人员直接参与的“无人值守”的集培训、实训和考核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智能化的实训手段,增强职工在实训室的学习广度和深度,匹配的“实训室综合管理系统”,采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使得人才的培养更具有针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信号系统 智能化 智慧教学 实训 虚实结合 VR虚拟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车自主运行系统(TACS)一体化车辆段研究
8
作者 戎志立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5年第2期165-167,共3页
列车自主运行系统(TACS)一体化车辆段研究的关键技术为将车辆段纳入正线信号系统统一管理,车辆段OC和正线OC系统功能的协同整合,车辆段内的列车精确定位和追踪运行,列车车次号在车辆段和正线的统一管理。文章介绍了TACS一体化车辆段在... 列车自主运行系统(TACS)一体化车辆段研究的关键技术为将车辆段纳入正线信号系统统一管理,车辆段OC和正线OC系统功能的协同整合,车辆段内的列车精确定位和追踪运行,列车车次号在车辆段和正线的统一管理。文章介绍了TACS一体化车辆段在工程应用中的主要应用方案、运营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列车自主运行系统(TACS) 一体化车辆段 设计方案 运营场景 工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线闭塞中心多模车地通信接口设计与实现
9
作者 黄琨 孙贻川 +2 位作者 许加龙 徐强 崔龙 《铁道通信信号》 2025年第2期53-61,共9页
随着列控系统的发展和5G通信技术的普及,CTCS-3级列控系统和新型列控系统无线闭塞中心的车地通信网络由GSM-R/GPRS向5G-R方向发展。为应对车地通信网络升级带来的工程技术挑战,提高列控系统对不同车地无线通信网络模式的兼容性,分析电... 随着列控系统的发展和5G通信技术的普及,CTCS-3级列控系统和新型列控系统无线闭塞中心的车地通信网络由GSM-R/GPRS向5G-R方向发展。为应对车地通信网络升级带来的工程技术挑战,提高列控系统对不同车地无线通信网络模式的兼容性,分析电路域与分组域车地无线通信网络模型和数据传输协议的差异项,以及在电路域和分组域模式下常见的RBC-ATP通信场景的交互流程;提出一种兼容GSM-R电路域和GPRS/5G-R分组域多模网络的RBC多模车地通信接口实现方案,描述了多模车地无线通信接口的系统边界及软硬件设计关键技术的原理和具体实现。通过仿真试验,验证了RBC多模车地无线通信接口功能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该方案有助于CTCS-3级列控系统/新型列控系统RBC的车地通信向5G-R升级的工程实现,为后续车地通信升级提供技术支撑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列控系统 无线闭塞中心 车地通信 电路域 分组域 多模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AHP与TOPSIS的列车定位系统安全风险评估
10
作者 王妍 白邓宇 熊文祥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5年第6期11-15,共5页
针对列车组合定位系统安全风险评估过程中,由于专家经验差异导致评估信息的不确定性以及语言评估产生的模糊性问题,采用基于D数理论的层次分析法(D-AHP)和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对其进行安全风险评估。以基于卫星的列车定位系统为例... 针对列车组合定位系统安全风险评估过程中,由于专家经验差异导致评估信息的不确定性以及语言评估产生的模糊性问题,采用基于D数理论的层次分析法(D-AHP)和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对其进行安全风险评估。以基于卫星的列车定位系统为例,分析硬件及环境因素,确定其影响因素;建立D-AHP层次结构求解各因素权重,以识别出系统风险较高的部件;通过改进的TOPSIS将专家按能力水平排序,并求解各自所占权重;最后,综合影响因素权重,专家权重以及评判矩阵确定系统安全风险量化值及风险等级,为系统的后续改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车组合定位系统 风险评估 D数理论 层次分析法 逼近理想解排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地铁二号线网络控制系统及故障分析
11
作者 徐培龙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5年第7期137-140,共4页
该文分析南京地铁二号线列车网络系统及其故障案例。通过探索地铁车辆MVB(Multifunction Vehicle Bus)总线网络故障发生的现象与故障排查方式,总结分析故障规律,并给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关键词 地铁车辆 网络控制系统 MVB网络 故障分析 处理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自适应调节的25 Hz相敏轨道电路防护盒设计
12
作者 范俊成 《科学技术创新》 2025年第8期221-224,共4页
针对25 Hz相敏轨道电路防护盒在现场调整中存在的过度依赖人工、缺乏界面显示和通信功能等问题,设计了一款智能防护盒。该防护盒以STM32F103RB为核心,通过数据调理电路以及自适应调节电路,实现了对轨道电压、局部电压及相位参数的采集... 针对25 Hz相敏轨道电路防护盒在现场调整中存在的过度依赖人工、缺乏界面显示和通信功能等问题,设计了一款智能防护盒。该防护盒以STM32F103RB为核心,通过数据调理电路以及自适应调节电路,实现了对轨道电压、局部电压及相位参数的采集与显示,同时支持通过CAN总线将数据上传至微机监测系统。摒弃了传统的手动调节方式,采用电流控制调节可变电感元件铁芯的电流大小以改变电感元件的电感值,实现了自适应谐振。经过测试,新型防护盒满足设计初期的功能和性能需求,展现出优越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护盒 相位角显示 CAN监测 STM32 自适应谐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城际与城轨信号系统互联互通方案研究
13
作者 朱云波 《电工技术》 2025年第2期192-194,197,共4页
以CBTC系统为基础,通过设备兼容的方式实现城际铁路与城轨线路互联互通,并从过渡区联锁系统设计、车载设备兼容、轨旁设备布置、控车权交接4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该方案能实现列车在城际铁路和城轨线路过渡区不停车无缝切换信号系统,对... 以CBTC系统为基础,通过设备兼容的方式实现城际铁路与城轨线路互联互通,并从过渡区联锁系统设计、车载设备兼容、轨旁设备布置、控车权交接4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该方案能实现列车在城际铁路和城轨线路过渡区不停车无缝切换信号系统,对实现大湾区城际和城轨互联互通、贯通运营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际铁路 城轨线路 互联互通 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 中国列车运行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地铁2号线列车多媒体及监控系统升级改造方案
14
作者 张静 《计算机应用文摘》 2025年第4期121-123,共3页
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地铁的服务质量直接影响到市民的出行体验。文章对南京地铁2号线列车现有的多媒体系统和监控系统进行了分析,包括对现有系统功能的评估和乘客使用体验的调查。根据分析和调查结果,设计了多媒体系统的功... 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地铁的服务质量直接影响到市民的出行体验。文章对南京地铁2号线列车现有的多媒体系统和监控系统进行了分析,包括对现有系统功能的评估和乘客使用体验的调查。根据分析和调查结果,设计了多媒体系统的功能扩展和监控系统的技术升级等改造方案,旨在为地铁列车多媒体系统和监控系统的升级改造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以提升地铁运营的安全性和乘客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地铁 地铁列车 多媒体系统 监控系统 升级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液转辙机故障诊断与智能维护技术研究
15
作者 许翰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 2025年第1期012-015,共4页
铁路运输发展下,传统电液转辙机维护方式已难满足需求,为保铁路安全高效运行,相关研究应运而生,其内容包括剖析结构原理、多源数据采集及特征提取,借传感器、智能算法等构建智能系统与决策模型。经实验验证,提升了故障诊断精准度与维护... 铁路运输发展下,传统电液转辙机维护方式已难满足需求,为保铁路安全高效运行,相关研究应运而生,其内容包括剖析结构原理、多源数据采集及特征提取,借传感器、智能算法等构建智能系统与决策模型。经实验验证,提升了故障诊断精准度与维护效率,研究成果利增强电液转辙机可靠性,推动铁路智能化运维,为铁路运输筑牢技术支撑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液转辙机 故障诊断 智能维护 铁路运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键设备软硬件双重冗余联锁的设计与实现
16
作者 黄敏达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5年第1期045-048,共4页
关键设备软硬件双重冗余联锁的设计与实现相当重要,其通过在硬件和软件层面所构建起的备份机制,可以确保在单一故障的发生时,让系统可以无缝切换至备用组建,进而维持稳定的运行。通过这种设计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还能... 关键设备软硬件双重冗余联锁的设计与实现相当重要,其通过在硬件和软件层面所构建起的备份机制,可以确保在单一故障的发生时,让系统可以无缝切换至备用组建,进而维持稳定的运行。通过这种设计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还能够有效地降低因为单点故障所导致的停机时间以及损失。其是一种确保关键业务连续性的重要手段。通过采用软硬件双重冗余联锁的设计,提高了关键设备联锁的可靠性,确保设备稳定、安全运行。介绍了该设计的设计理由、设计目的、设计方法与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设备 联锁 可靠性 双重冗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形势下的铁路信号工程施工技术要点研究
17
作者 张朋飞 《计算机应用文摘》 2025年第2期145-147,共3页
在铁路建设工程中,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信号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铁路的安全性。针对新建铁路中信号设备安装精度问题,通过对某高速铁路信号系统的施工过程进行深入分析,文章首先介绍了该高速铁路的工程概况、列车控制... 在铁路建设工程中,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信号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铁路的安全性。针对新建铁路中信号设备安装精度问题,通过对某高速铁路信号系统的施工过程进行深入分析,文章首先介绍了该高速铁路的工程概况、列车控制方式、信号子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功能;其次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详细描述了轨道电路、无线列调等关键子系统的安装方法与调试过程;最后重点探讨了轨道电路安装过程中出现的多个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以确保信号设备能够按设计要求顺利安装。通过总结铁路信号工程施工中的经验与教训,可以促使我国铁路信号行业更好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形势 铁路信号 施工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标签自监督表示学习的转辙机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18
作者 郑启明 王小敏 江磊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4-415,共12页
转辙机是铁路系统中控制道岔转换的关键信号设备,准确诊断其工作状态对列车的行车安全和可靠至关重要。鉴于现场数据常缺乏标签且故障样本少,提出一种基于自监督表示学习的转辙机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首先将转辙机动作曲线转换为图像形... 转辙机是铁路系统中控制道岔转换的关键信号设备,准确诊断其工作状态对列车的行车安全和可靠至关重要。鉴于现场数据常缺乏标签且故障样本少,提出一种基于自监督表示学习的转辙机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首先将转辙机动作曲线转换为图像形式,随后通过自编码器提取数据的潜在特征。然后,基于同故障类型转辙机数据具有内在相似性,设计了一种表示学习模型,该模型通过比较批次数据间的相似关系来监督训练过程,实现高相似性数据的表示分布聚合,从而挖掘数据的潜在分类结构。此外,得益于对比学习的泛化优势,该方法能够利用不同类型转辙机的数据来增强模型训练效果。最终,通过聚类挖掘表示特征中的故障模式,并训练下游分类网络分类表示特征,从而实现不依赖人工标记数据的故障诊断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自编码器,对比表示学习模型可以更有效地区分不同故障类型的转辙机监测数据。在无标签训练模型的情况下,采用ZDJ9型转辙机现场数据训练模型后,在测试数据集上故障诊断准确率为99.63%,融合ZDJ9型和ZYJ7型转辙机现场数据训练模型后,故障诊断准确率提升到99.88%,比传统无监督学习模型准确率提升了8个百分点,并与监督学习模型性能相当。该方法结合了无监督模型不依赖人工标记数据和监督模型故障诊断准确率高的优势,为铁路现场转辙机故障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辙机 故障诊断 自监督 对比学习 表示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编组下基于跟驰模型的列车群运行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帅斌 罗佳楠 +1 位作者 冯心妍 黄文成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共11页
高速铁路移动闭塞方式下运输能力与运输需求之间依然存在缺口,虚拟编组是未来提高运输能力的新方式。本文基于虚拟编组概念,受道路交通跟驰模型启发,引入列车动力学和运动学理论,根据相邻两列车之间的速度和距离关系,提出一种新的追踪... 高速铁路移动闭塞方式下运输能力与运输需求之间依然存在缺口,虚拟编组是未来提高运输能力的新方式。本文基于虚拟编组概念,受道路交通跟驰模型启发,引入列车动力学和运动学理论,根据相邻两列车之间的速度和距离关系,提出一种新的追踪列车加速度调整策略,建立相应的列车群虚拟编组加速度控制模型,当实现列车群的虚拟编组时,列车群中所有列车的速度相等,任意相邻列车之间的间距等于期望间距,同时,能够确保列车安全与乘客舒适度。本文以CRH380A动车组为背景验证模型,算例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加速度调整策略能有效实现列车群的虚拟编组;与移动闭塞方式相比,采取虚拟编组方式达到列车协同的时间减少9.7%,列车间距缩小10.1%,效率更高;将列车群视为一个整体时,实现虚拟编组的时间比将整个列车群分为多组时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运输 列车运行控制 跟驰模型 虚拟编组 列车追踪间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建筑信息模型数据驱动的铁路设备运维多模态知识图谱构建 被引量:3
20
作者 林海香 胡娜娜 +2 位作者 何乔 赵正祥 白万胜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6-173,共8页
铁路信号设备是保障行车安全、提高运输效率的核心装备,加强信号设备智能运维是降低铁路运行风险的必要基础保障。目前,针对我国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IM)的智能运维平台存在不能精准映射各设备的行为规律和相互之间互馈作用的机理,须同时... 铁路信号设备是保障行车安全、提高运输效率的核心装备,加强信号设备智能运维是降低铁路运行风险的必要基础保障。目前,针对我国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IM)的智能运维平台存在不能精准映射各设备的行为规律和相互之间互馈作用的机理,须同时依靠经验知识进行推断等问题。首先构建了铁路设备运维文本知识图谱;其次构建卷积神经网络(CNN)-团组图卷积神经网络(cgGCN)模型对BIM图像模态数据进行处理,完成对20种铁路信号设备零件图信息的标注,实验结果表明模型准确率达到95.38%,精确率和召回率的调和平均值F1达到95.58%;最后将BIM图像信息以视觉模态嵌入运维文本知识图谱,利用Neo4j图数据库实现多模态知识图谱可视化展示,从而精准映射各信号设备相互之间互馈作用的机理,为后续现场铁路运维人员实施安全管理和运维决策提供在线服务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信号设备 建筑信息模型(BIM) 运维 多模态 知识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