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8篇文章
< 1 2 7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A-FCM-ANFIS的不稳定水质条件下混凝投药预测方法
1
作者 郭喜峰 孟铭 +1 位作者 宁一 肖乐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0-66,共7页
净水厂实际工艺过程中水质复杂多变且存在水质检测仪器故障导致水质参数缺失问题,确定混凝剂的投加量面临挑战。烧杯搅拌实验或人工控制过量投药的传统方法容易带来金属离子超标等水质风险,危害用户健康并降低经济效益。为解决上述问题... 净水厂实际工艺过程中水质复杂多变且存在水质检测仪器故障导致水质参数缺失问题,确定混凝剂的投加量面临挑战。烧杯搅拌实验或人工控制过量投药的传统方法容易带来金属离子超标等水质风险,危害用户健康并降低经济效益。为解决上述问题,将遗传算法优化的模糊C均值聚类(GA-FCM)与自适应模糊推理系统(ANFIS)相结合构建预测模型。该模型依靠模糊规则带来的推理能力和神经网络的自适应能力实现在不稳定水质情况下混凝剂投药量的精准预测。通过Pearson相关系数法筛选输入水质指标,提高模型运行效率和泛化能力;使用遗传算法确定FCM聚类的最佳参数,提升聚类效果并生成更精准的模糊规则;通过反向传播和岭回归混合的方法调整网络参数,处理非线性部分的同时优化后件网络的权重。将中国东北部某净水厂作为案例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对比传统线性回归和机器学习模型,GA-FCM-ANFIS在不稳定水质情况下拥有更好的预测性能。对比其他耦合模型,在参数缺失情况下GA-FCM-AN⁃FIS的预测精度明显更高。水质突变情况下预测评估指标R2、RMSE、MAE和MAPE分别为0.93、2.79、2.33和3.71%;参数缺失情况下R2、RMSE、MAE和MAPE分别为0.89、3.07、2.57和4.06%。所提模型能够显著提高预测精度,作为确定混凝剂投加量的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投药 水质突变 参数缺失 模糊系统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金属混凝剂的应用与发展 被引量:1
2
作者 韩希雯 《辽宁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296-298,共3页
首先介绍了传统铝盐混凝剂和传统铁盐混凝剂的作用机理及优缺点,对二者的优缺点进行对比;基于二者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无机高分子铝盐和铁盐混凝剂的应用及其优缺点;最后介绍了一些以聚合铝铁加入其他酸根混凝剂的优势和应用,还介绍了如钛... 首先介绍了传统铝盐混凝剂和传统铁盐混凝剂的作用机理及优缺点,对二者的优缺点进行对比;基于二者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无机高分子铝盐和铁盐混凝剂的应用及其优缺点;最后介绍了一些以聚合铝铁加入其他酸根混凝剂的优势和应用,还介绍了如钛盐等新型的金属混凝剂,并对混凝剂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盐 铁盐 无机混凝剂 高分子混凝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氯释放剂与高锰酸钾复合盐的预氧化强化混凝效果研究
3
作者 穆璠 姜佑 +2 位作者 袁康林 蒲丽 吴明松 《城镇供水》 2024年第2期12-16,共5页
为了提升分散供水净水效果,通过模拟实验对比二氧化氯释放剂及高锰酸钾复合盐对水库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2种氧化剂均可去除原水中的有机物,二氧化氯释放剂效果较好。预氧化后加入亚铁盐可有效控制二氧化氯的消毒副产物,且提升了絮... 为了提升分散供水净水效果,通过模拟实验对比二氧化氯释放剂及高锰酸钾复合盐对水库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2种氧化剂均可去除原水中的有机物,二氧化氯释放剂效果较好。预氧化后加入亚铁盐可有效控制二氧化氯的消毒副产物,且提升了絮凝效果,提高了浊度与色度的去除率。高锰酸钾投量较高时虽不产生消毒副产物,但会增加原水的浊度和色度。二氧化氯释放剂及高锰酸钾复合盐还会使原水pH略微下降和升高,上述结果可为工艺比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氯 高锰酸钾 预氧化 絮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什么叫混凝、混凝过程和混凝处理?
4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16,共1页
通过双电层作用使胶体颗粒相互聚结过程的凝聚,和通过高分子物质的吸附架桥作用使胶体颗粒相互粘结过程的絮凝,这两者总称为混凝。所谓混凝过程,是指在水处理过程中,向水中投加药剂,进行了水与药剂的混和,从而使水中的胶体物质产生凝聚... 通过双电层作用使胶体颗粒相互聚结过程的凝聚,和通过高分子物质的吸附架桥作用使胶体颗粒相互粘结过程的絮凝,这两者总称为混凝。所谓混凝过程,是指在水处理过程中,向水中投加药剂,进行了水与药剂的混和,从而使水中的胶体物质产生凝聚和絮凝,这一综合过程称为混凝过程。混凝处理:在水中加入药剂后,产生了电离和水解作用,形成了胶体,并与水中其他胶体颗粒进行吸附作用,使其絮凝成为大的颗粒,最后产生沉降等的水处理过程称为混凝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架桥作用 混凝处理 吸附作用 水处理过程 胶体颗粒 混凝过程 高分子物质 聚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絮凝剂在给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1
5
作者 邓述波 余刚 +2 位作者 蒋展鹏 胡筱敏 罗茜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5-7,共3页
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得到一株能产高效絮凝剂的硅酸盐芽孢杆菌 ,该菌产生的絮凝剂MBFA9具有用量少、絮凝效果好等特点。在 50 0 0mg/L的高岭土悬浮液中使用该絮凝剂 ,絮凝率高达 99.6 % ,絮凝剂 (培养液 )用量仅为 0 .1mL/L ,约为一般生物... 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得到一株能产高效絮凝剂的硅酸盐芽孢杆菌 ,该菌产生的絮凝剂MBFA9具有用量少、絮凝效果好等特点。在 50 0 0mg/L的高岭土悬浮液中使用该絮凝剂 ,絮凝率高达 99.6 % ,絮凝剂 (培养液 )用量仅为 0 .1mL/L ,约为一般生物絮凝剂用量的 1/ 10~ 1/ 2 0 0 ,提纯分析发现絮凝剂MBFA9由含有糖醛酸、中性糖和氨基糖的多糖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絮凝剂 絮凝剂MBFA9 给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E阴离子交换膜技术电解制备FeO_4^(2-)及其降解脱色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林智虹 郑晓虹 +3 位作者 陈日耀 郑曦 曲跃文 陈震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14-218,共5页
The electro chemical process to produce sodium ferrate flocculent using solid polymer electrolyte (SPE) anion exchange membrane as separator has been described. Ferrate having a high redox potential(1.9V in acid solut... The electro chemical process to produce sodium ferrate flocculent using solid polymer electrolyte (SPE) anion exchange membrane as separator has been described. Ferrate having a high redox potential(1.9V in acid solution) has been used as an oxidant in treatment of dye wastewater. The OH- transfer rate from thecathodic chamber to the anodic chamber and the steady state polarization have been investigated. Results show that both of the degradation and decolorization of dye, acid chrome blue are efficient. It is a first order reaction with a rateconstant: k=7.8×10-4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酸盐 无机絮凝剂 电化学合成 离子交换膜技术 降解脱色性能 净化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水处理工艺应用粉末活性炭技术的最佳投点选择研究 被引量:28
7
作者 张小满 曹达文 +3 位作者 高廷耀 徐迪民 范瑾初 李景华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9-31,共3页
本研究探讨了在常规水处理工艺中选择粉末活性炭投加点的一般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絮凝池中,当絮体尺度发展到与粉末活性炭颗粒尺度相近时的位置应作为最佳投加点。在该点投加粉末活性炭既可避免竞争吸附,又可使絮体对粉末活性炭颗... 本研究探讨了在常规水处理工艺中选择粉末活性炭投加点的一般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絮凝池中,当絮体尺度发展到与粉末活性炭颗粒尺度相近时的位置应作为最佳投加点。在该点投加粉末活性炭既可避免竞争吸附,又可使絮体对粉末活性炭颗粒包裹作用最小,可以充分发挥粉末活性炭的吸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水处理 粉末活性炭 投加点 吸附 混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混凝处理微污染源水 被引量:25
8
作者 黄晓东 孙伟 +3 位作者 庄汉平 王占生 肖锦 傅家谟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45-47,共3页
以微污染水库水为原水 ,进行了包括增加投药量、降低pH值、投加有机高分子助凝剂等措施在内的强化混凝动态模拟试验。在单元工艺试验的基础上 ,进行了包含强化混凝单元技术在内的多项组合工艺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增加混凝剂投量... 以微污染水库水为原水 ,进行了包括增加投药量、降低pH值、投加有机高分子助凝剂等措施在内的强化混凝动态模拟试验。在单元工艺试验的基础上 ,进行了包含强化混凝单元技术在内的多项组合工艺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增加混凝剂投量、降低pH值和投加有机高分子助凝剂都能不同程度地提高混凝沉淀对有机物和藻类的去除率 ,降低出水浊度和致突变活性 ,但对可同化有机碳的去除效果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混凝 饮用水 处理工艺 模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河口细颗粒泥沙絮凝体粒径的谱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程江 何青 +2 位作者 王元叶 刘红 夏小明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60-464,共5页
2003年6月利用现场激光粒度仪(LISST-100)在不扰动的情况下,获取了长江口徐六泾处悬浮细颗粒泥沙絮凝体的现场粒径系列资料,应用谱分析方法研究了絮凝体粒径在大小潮、表底层的变化规律。分析表明,长江口徐六泾处细颗粒泥沙絮凝体粒径... 2003年6月利用现场激光粒度仪(LISST-100)在不扰动的情况下,获取了长江口徐六泾处悬浮细颗粒泥沙絮凝体的现场粒径系列资料,应用谱分析方法研究了絮凝体粒径在大小潮、表底层的变化规律。分析表明,长江口徐六泾处细颗粒泥沙絮凝体粒径存在着明显的变化周期:大潮表层存在7.86h,3.93h和2.95h的变化周期;小潮表层存在8.38h和3.14h的变化周期;大潮底层存在3.33h和1.19h的变化周期。研究认为长江口涨落潮的周期性变化对徐六泾的絮凝体粒径有影响。涨落潮的周期性变化导致流速的周期性变化,流速的周期性变化引起水流紊动剪切力的周期性变化,周期性变化的水流紊动剪切力作用于絮凝体,从而导致絮凝体粒径的变化周期和涨落潮流历时的周期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泥沙 絮凝体 谱分析 粒径 长江河口 周期性变化 2003年6月 变化周期 水流紊动 激光粒度仪 徐六泾 长江口 变化规律 涨落潮流 分析表 剪切力 力作用 现场 底层 表层 流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铁复合絮凝剂处理地表水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20
10
作者 高宝玉 魏锦程 +1 位作者 王燕 岳钦艳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57-61,共5页
为改善原水水质不断恶化的状况,使出水达到新的饮用水水质标准,研制出一系列具有不同碱化度(B)、不同PDMDAAC(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聚合物)百分含量(P)和不同PDM-DAAC粘度(η)的聚合铁复合絮凝剂(PFC-PDMDAAC)。研究了该絮凝剂对地表水... 为改善原水水质不断恶化的状况,使出水达到新的饮用水水质标准,研制出一系列具有不同碱化度(B)、不同PDMDAAC(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聚合物)百分含量(P)和不同PDM-DAAC粘度(η)的聚合铁复合絮凝剂(PFC-PDMDAAC)。研究了该絮凝剂对地表水的处理效果,同时考察了B、P和η值对絮凝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PFC-PDMDAAC复合絮凝剂的絮凝效果好于PFC和PDMDAAC。在一定范围内,低B值、高P值的PFC-PDMDAAC具有更好的处理效果,而低η值和高η值的PFC-PDMDAAC分别对除浊和降低UV254更适宜。同时,以高锰酸钾为助凝剂可提高对地表水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絮凝剂 聚合氯化铁 PDMDAAC 除浊 UV254 TOC 高锰酸盐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混凝对水力条件的要求 被引量:37
11
作者 刘海龙 王东升 +1 位作者 王敏 汤鸿霄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4,共4页
混凝过程中混凝剂的水解结合效力和水力条件是决定混凝效果的两个关键因素,其中快速搅拌(扩散和混合)处于核心地位,然而关于强化混凝过程中水力条件影响的报道较少。对配水进行强化混凝条件的选择试验,考察了混凝剂种类和快速搅拌... 混凝过程中混凝剂的水解结合效力和水力条件是决定混凝效果的两个关键因素,其中快速搅拌(扩散和混合)处于核心地位,然而关于强化混凝过程中水力条件影响的报道较少。对配水进行强化混凝条件的选择试验,考察了混凝剂种类和快速搅拌时间及强度等对强化混凝效果的影响。通过测定絮凝指数(FI)、沉后水浊度及DOC等发现:影响有机物去除效率的关键因素是混凝剂的扩散过程和快速混合碰撞过程;200~250r/min(G值为106~145s^-1)的快搅速度和60s左右的快速搅拌时间即可满足强化混凝的要求;絮体在过度搅拌强度下的破碎对有机物的去除率没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混凝 水力条件 快速搅拌 有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形理论的混凝控制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常颖 张金松 +3 位作者 王宝贞 黄晓东 尤作亮 梁明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共5页
依据分形理论,针对混凝过程中原水水质、水量的变化,考察了絮凝体分形维数与混凝剂投量和沉后水浊度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证实,分形维数的变化能够很好地反映絮凝程度及混凝处理效果,从而为建立以分形维数作为主控特征参数的混凝投药系统... 依据分形理论,针对混凝过程中原水水质、水量的变化,考察了絮凝体分形维数与混凝剂投量和沉后水浊度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证实,分形维数的变化能够很好地反映絮凝程度及混凝处理效果,从而为建立以分形维数作为主控特征参数的混凝投药系统提供了依据,并通过大量的基础试验为分形维数模型控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水处理 絮凝体 混凝控制 图像分析 分形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对膜过滤的影响 被引量:21
13
作者 董秉直 曹达文 +3 位作者 管晓涛 范瑾初 李景华 徐强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34-36,共3页
采用混凝—膜分离技术对黄浦江原水进行试验的结果表明 ,混凝不仅可提高膜的透水通量 ,还可有效地降低滤饼层阻力和浓差极化阻力 ;混凝剂投量为 2~ 4mg L(以Al计 )时 ,滤饼层阻力最小 ;投加硫酸铝会增加吸附阻力且造成膜污染。
关键词 膜分离 混凝 滤饼层阻力 膜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复合无机高分子混凝剂——聚硅氯化铝(PASC)的净水效果研究 被引量:20
14
作者 高宝玉 岳钦艳 +1 位作者 张玲 王媛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06-710,共5页
采用共聚方法制备了系列具有不同碱化度 (B)和Al Si摩尔比的聚硅氯化铝 (PASC) ,比较了它们与聚合氯化铝 (PAC)的混凝效果及在处理后水中的残留铝含量 ,研究了B值和pH值对其残留铝含量的影响情况 .探讨了PASC的混凝效果和残留铝含量与Al... 采用共聚方法制备了系列具有不同碱化度 (B)和Al Si摩尔比的聚硅氯化铝 (PASC) ,比较了它们与聚合氯化铝 (PAC)的混凝效果及在处理后水中的残留铝含量 ,研究了B值和pH值对其残留铝含量的影响情况 .探讨了PASC的混凝效果和残留铝含量与Al Si摩尔比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 ,PASC较PAC具有更好的混凝效果和较低的残留铝含量 .对于高浊度水而言 ,具有适宜Al Si摩尔比的PASC才具有良好的混凝效果 ,但对中、低浊度的地表水和含油废水而言 ,在实验的Al Si摩尔比范围内 ,其值越小 ,混凝效果就越好 .PASC在水体中的残留铝含量随着Al Si摩尔比的降低和B值的升高而下降 .PASC和PAC在中性pH条件下具有最低的残留铝含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无机高分子混凝剂 净水效果 聚硅氯化铝 混凝效果 残留铝 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气浮与混凝/沉淀工艺处理微污染原水的对比 被引量:14
15
作者 刘善培 王启山 +3 位作者 何文杰 韩宏大 耿天甲 吴立波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9-91,共3页
采用混凝/气浮工艺代替混凝/沉淀工艺,进行了处理北方地区微污染原水的中试研究。中试装置由不锈钢制成,处理水量为120 m3/d,通过连续运行对比了两系统对浊度、UV254、CODMn、TOC、藻类、THMFP等指标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 采用混凝/气浮工艺代替混凝/沉淀工艺,进行了处理北方地区微污染原水的中试研究。中试装置由不锈钢制成,处理水量为120 m3/d,通过连续运行对比了两系统对浊度、UV254、CODMn、TOC、藻类、THMFP等指标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混凝/沉淀工艺相比,混凝/气浮工艺具有运行稳定、除污效果好、药耗低等优点,适合处理北方地区的微污染原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气浮 混凝/沉淀 微污染原水 TOC 藻类 三卤甲烷生成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超滤工艺处理滦河水的中试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何文杰 顾金辉 +3 位作者 康华 李玥 王胜江 卜建伟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73-76,共4页
采用混凝—超滤工艺进行了处理滦河水的中试研究,考察了混凝剂投量和混凝反应时间对膜出水水质及跨膜压差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三氯化铁投量为6 mg/L、混凝反应时间为7.5min时,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较好,对CODMn的去除率为48.7%,膜出水... 采用混凝—超滤工艺进行了处理滦河水的中试研究,考察了混凝剂投量和混凝反应时间对膜出水水质及跨膜压差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三氯化铁投量为6 mg/L、混凝反应时间为7.5min时,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较好,对CODMn的去除率为48.7%,膜出水的CODMn<2.0 mg/L,浊度<0.1 NTU;此时的跨膜压差相对较小且随运行时间增长缓慢。在高温、高藻期,预氯化有助于提高系统对有机物的去除率并可减缓膜污染;EFM清洗方式可使膜系统长时间在较低的跨膜压差下运行,是延缓膜污染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滤 混凝 预氯化 膜污染 EF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蛋白聚糖类生物絮凝剂的分离纯化及组成分析 被引量:20
17
作者 何宁 李寅 +1 位作者 陈坚 伦世仪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022-1027,共6页
从土壤中筛选获得了一株絮凝剂产生菌 ,经初步鉴定为诺卡氏菌 (Nocardiasp .) .考察了该菌株的基本生长代谢特性 ,其合成的絮凝剂约 80 %以上分泌至胞外培养基中 .利用有机溶剂沉淀结合柱层析法从Nocardiasp .CCTCCM 2 0 10 0 5的发酵... 从土壤中筛选获得了一株絮凝剂产生菌 ,经初步鉴定为诺卡氏菌 (Nocardiasp .) .考察了该菌株的基本生长代谢特性 ,其合成的絮凝剂约 80 %以上分泌至胞外培养基中 .利用有机溶剂沉淀结合柱层析法从Nocardiasp .CCTCCM 2 0 10 0 5的发酵液中提取到一种新型生物絮凝剂REA - 11.分析表明 ,REA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聚糖类生物絮凝剂 分离 纯化 组成分析 诺卡氏菌 产菌菌株 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粘土作助凝剂提高聚合氯化铝除藻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30
18
作者 罗岳平 施周 +1 位作者 王仕汇 李炳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61-65,共5页
以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为材料,研究了几种常用絮凝剂的除藻效果,并探讨将粘土用作助凝剂提高除藻效果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聚合氯化铝(PAC)对小球藻的去除效果最好;投加粘土有助于改善絮凝体结构,提高其沉降性能;粘土类型、投加... 以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为材料,研究了几种常用絮凝剂的除藻效果,并探讨将粘土用作助凝剂提高除藻效果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聚合氯化铝(PAC)对小球藻的去除效果最好;投加粘土有助于改善絮凝体结构,提高其沉降性能;粘土类型、投加次序、用量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很大,实际应用时宜选用高岭土作助凝剂,且先于絮凝剂投加,其用量应通过烧杯混凝试验确定,以防止因投加过量而降低去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藻 聚合氯化铝 助凝剂 粘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化工废水“零排放”技术及工程应用现状分析 被引量:117
19
作者 黄开东 李强 汪炎 《工业用水与废水》 CAS 2012年第5期1-6,共6页
煤化工产业耗水量大,废水排放量大,污染物浓度高,水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限制了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分析了不同的煤气化生产工艺产生的废水水质特征;推荐了不同的煤气化生产工艺产生的废水处理及回用处理工艺;介绍了煤化工废水"... 煤化工产业耗水量大,废水排放量大,污染物浓度高,水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限制了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分析了不同的煤气化生产工艺产生的废水水质特征;推荐了不同的煤气化生产工艺产生的废水处理及回用处理工艺;介绍了煤化工废水"零排放"工程设计实例,并就"零排放"技术在工程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做了详细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零排放” 煤气化废水 酚氨废水 废水回用 膜浓缩 蒸发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系净水剂混凝过程的计算机模拟 被引量:14
20
作者 阮复昌 莫炳禄 +2 位作者 徐国想 公国庆 卢燕玲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66-70,共5页
分析了铁系净水剂的混凝机理及动力学行为。根据电离平衡方程,推导出了一个计算混凝过程中含铁络合物浓度分布的计算表达式,并给出了初始铁含量分别为10-3mol/L、10-4mol/L、10-5mol/L以及1.5mol/... 分析了铁系净水剂的混凝机理及动力学行为。根据电离平衡方程,推导出了一个计算混凝过程中含铁络合物浓度分布的计算表达式,并给出了初始铁含量分别为10-3mol/L、10-4mol/L、10-5mol/L以及1.5mol/L以上时的模拟计算结果。最终的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铁盐在水溶液中自发形成的主要是单核铁羟基络合物,多核络合物必须通过工业化方法才能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系净水剂 净水剂 计算机模拟 聚合硫酸铁 混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