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5篇文章
< 1 2 5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木薯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1
1
作者 蔡海鹏 汪进文 +3 位作者 董春雷 朱刚 杜官本 邓书端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9-86,共8页
为消除传统人造板的甲醛释放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的危害,将木薯淀粉(CS)降解后与丙烯酰胺(AM)接枝共聚,制备木薯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CS-AAGC)胶黏剂,并对其外观、黏度、固含量等基本性能进行测定。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为消除传统人造板的甲醛释放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的危害,将木薯淀粉(CS)降解后与丙烯酰胺(AM)接枝共聚,制备木薯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CS-AAGC)胶黏剂,并对其外观、黏度、固含量等基本性能进行测定。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碳谱(13C NMR)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其结构进行分析,采用差式扫描量热分析(DSC)及扫描电镜(SEM)分析其固化性能,探究木薯淀粉与丙烯酰胺(AM)的物质的量比对木薯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胶黏剂胶合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的木薯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胶黏剂外观为乳白色均一液体,随着丙烯酰胺添加量的增加,共聚物的黏度也随之增加;丙烯酰胺上的双键与淀粉中的羟基发生了反应;当n(淀粉基本单元)∶n(AM)=1∶5时,相应的木薯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的胶合性能相对最好,以其制备的胶合板干状剪切强度为1.46 MPa、(23±2)℃冷水浸泡24 h后的剪切强度为0.87 MPa、(63±1)℃热水浸泡3 h后的剪切强度为0.84 MPa,符合GB/T 9846—2015《普通胶合板》对Ⅱ类胶合板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淀粉 丙烯酰胺 木材胶黏剂 接枝共聚 胶合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AAM/ADH 接枝交联复合改性淀粉木材胶黏剂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1
2
作者 吴栋栋 程力 +2 位作者 马丕明 洪雁 顾正彪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161-165,共5页
以硝酸铈铵(CAN)为引发剂,将双丙酮丙烯酰胺(DAAM)接枝到玉米淀粉上,通过DAAM的酮羰基(C=O)与己二酸二酰肼(ADH)间的酮肼交联反应,制备了DAAM/ADH接枝交联复合改性淀粉胶黏剂。通过胶黏剂的接枝率、接枝单体分布以及刨花板性能确定了最... 以硝酸铈铵(CAN)为引发剂,将双丙酮丙烯酰胺(DAAM)接枝到玉米淀粉上,通过DAAM的酮羰基(C=O)与己二酸二酰肼(ADH)间的酮肼交联反应,制备了DAAM/ADH接枝交联复合改性淀粉胶黏剂。通过胶黏剂的接枝率、接枝单体分布以及刨花板性能确定了最佳DAAM添加量,利用FT-IR、TGA和SEM表征了接枝和交联改性对胶黏剂性能与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DAAM添加量为45 g时效果最佳,接枝率为16.75%,DAAM在淀粉上的分布最均匀,制备的刨花板断裂模量为10.56 MPa,弹性模量为1741.33 MPa,吸水厚度膨胀率为8.5%,接枝和交联反应成功进行,并且提高了胶黏剂的储藏稳定性、抵抗破坏的能力和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胶黏剂 双丙酮丙烯酰胺 己二酸二酰肼 接枝共聚 酮肼交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薯淀粉-聚乙烯醇胶黏剂的合成与性能
3
作者 沈威 王婷 +4 位作者 茶联红 张俊 夏炎 杜官本 邓书端 《木材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9-49,共11页
为了提升淀粉基胶黏剂的耐水性能,采用3种酸作为催化剂(甲酸、乙酸、硫酸)水解木薯淀粉,再与聚乙烯醇聚合,制备环保型木薯淀粉-聚乙烯醇树脂(cassava starch-polyvinyl alcohol,CS-PVA)木材胶黏剂,测试胶黏剂的黏度、固体含量等基本性能... 为了提升淀粉基胶黏剂的耐水性能,采用3种酸作为催化剂(甲酸、乙酸、硫酸)水解木薯淀粉,再与聚乙烯醇聚合,制备环保型木薯淀粉-聚乙烯醇树脂(cassava starch-polyvinyl alcohol,CS-PVA)木材胶黏剂,测试胶黏剂的黏度、固体含量等基本性能,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碳谱(^(13)C-NM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结构进行分析,采用差式扫描量热分析(DSC)与热重分析(TG)对其固化性能进行表征,利用接触角测试分析其润湿性能。结果表明,木薯淀粉经酸催化水解后,与PVA之间的相互作用显著增强,更好地形成醚键和氢键的交联结构,有效抑制水分子的渗透,从而提高胶黏剂的耐水性;SEM观察可见,相较于对照由未水解木薯淀粉(CS)制备的CS-PVA胶黏剂,水解CS制备的CS-PVA胶黏剂结构更加紧密且稳定。试验进一步探究甲酸添加量对CS-PVA胶黏剂性能的影响,其中,以1%质量分数的甲酸作为催化剂时,胶合板试样的干状、冷水24 h及63℃热水3 h剪切强度分别为2.45、1.31及0.93 MPa,符合GB/T 9846—2015《普通胶合板板》对II类胶合板强度的要求,相对于对照CS-PVA胶制备胶合板的剪切强度,分别提升了41.6%、151.9%与66.1%,表明酸水解木薯淀粉对CS-PVA胶黏剂耐水性和胶合强度的提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淀粉-聚乙烯醇树脂 木材胶黏剂 结构与性能 交联改性 耐水性 胶合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G的分散性及结构对PEG化胶束在BSA溶液中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林超 袁于民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6期743-752,共10页
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化胶束在体外的稳定性是其作为纳米药物载体的重要参考指标。将不同分散性和结构的PEG,与十八烷酸、十四烷酸、1,2-二硬脂酸-3-磷脂酰乙醇、胆固醇、维生素E琥珀酸酯、N,N-双十四烷基胺和抗癌药物紫... 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化胶束在体外的稳定性是其作为纳米药物载体的重要参考指标。将不同分散性和结构的PEG,与十八烷酸、十四烷酸、1,2-二硬脂酸-3-磷脂酰乙醇、胆固醇、维生素E琥珀酸酯、N,N-双十四烷基胺和抗癌药物紫杉醇等合成一系列两亲性聚合物;分析在相同疏水段的条件下,PEG的分散性和结构对其胶束临界胶束浓度(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CMC)、粒径以及在牛血清白蛋白(BSA)溶液中的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显示:PEG的分散性对线形PEG化胶束的CMC和粒径影响不明显,分支结构的PEG化胶束在CMC和粒径上均显著小于线形PEG化胶束;在BSA溶液中,分支结构的PEG化胶束的稳定性显著优于线形单分散的,多分散PEG化胶束的稳定性最差,PEG结构和分散性影响胶束的体外稳定性。该文结果为开发单分散PEG化胶束的药物递送系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分散PEG 胶束 分支结构 牛血清白蛋白 体外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室内装饰用新型淀粉胶粘剂制备及性能研究
5
作者 李海滨 纪晓鹏 +2 位作者 吴喜元 刘号 徐红兵 《粘接》 CAS 2024年第9期48-50,共3页
为了制备出与我国标准相符用于室内装饰胶合板材料,对生物油-淀粉胶粘剂展开研究,以生物油、淀粉为主要原材料,试验因子包括淀粉乳液浓度、生物油加入量、丙烯酰胺、过硫酸铵等,评价试验中胶粘剂的性能指标主要包括固含量、胶合强度、黏... 为了制备出与我国标准相符用于室内装饰胶合板材料,对生物油-淀粉胶粘剂展开研究,以生物油、淀粉为主要原材料,试验因子包括淀粉乳液浓度、生物油加入量、丙烯酰胺、过硫酸铵等,评价试验中胶粘剂的性能指标主要包括固含量、胶合强度、黏度,使用正交试验法成功优选最有性能的改性淀粉胶粘剂的工艺。试验结果发现,在40%淀粉乳液质量分数、20%丙烯酰胺、25%过硫酸铵、20%生物油时,能够成功制备综合性能最优的室内装饰胶合板,储存期15 d时,最终1.44 MPa的胶合强度满足我国对Ⅲ类胶合板的制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装饰 胶合板 改性淀粉胶粘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谷陈化时间对米粉制品品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1
6
作者 梁兰兰 赵志敏 +3 位作者 吴军辉 吴秋婷 陈嘉东 宁正祥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5-70,96,共7页
研究了稻谷陈化时间对米粉制品质构特性、米粉热特性、米淀粉晶体相对结晶度、稻谷脂肪酸值的影响以及米粉制品质构特性与其他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适当延长稻谷陈化时间可以改善米粉条的拉伸特性和抗剪切性能,主要表现为最大破... 研究了稻谷陈化时间对米粉制品质构特性、米粉热特性、米淀粉晶体相对结晶度、稻谷脂肪酸值的影响以及米粉制品质构特性与其他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适当延长稻谷陈化时间可以改善米粉条的拉伸特性和抗剪切性能,主要表现为最大破断应力、剪切应力、最大破断应变和破断功增加.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米粉起始温度、峰值温度、曲线峰面积、热焓值与破断功显著相关(P<0.05),峰高度与破断功极显著相关(P<0.01).米淀粉亚微晶相相对结晶度、晶相相对结晶度与最大破断应力极显著相关(P<0.01)且与剪切应力、破断功显著相关(P<0.05),脂肪酸值和米粉条拉伸特性和抗剪切性能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谷 陈化时间 米粉制品 质构特性 米淀粉 热特性 相对结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温湿度场耦合的粮堆离散测点温度场重现分析 被引量:49
7
作者 尹君 吴子丹 +4 位作者 吴晓明 张忠杰 赵会义 李福君 吴文福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95-101,共7页
以钢板浅圆仓为研究对象,以小麦粮堆为目标粮堆,利用温度传感器阵列监测粮堆不同季节、不同位点的温度,运用粮温拟合算法和Matlab模拟软件,重现了不同季节、不同方位的浅圆仓小麦粮堆温度场变化规律,并基于温度湿度场耦合原理对云图进... 以钢板浅圆仓为研究对象,以小麦粮堆为目标粮堆,利用温度传感器阵列监测粮堆不同季节、不同位点的温度,运用粮温拟合算法和Matlab模拟软件,重现了不同季节、不同方位的浅圆仓小麦粮堆温度场变化规律,并基于温度湿度场耦合原理对云图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夏季,粮堆中存在大体积的"冷芯"可以使粮堆安全度夏;秋冬季,粮堆中有"热-冷"多层次区域变化,易导致第2年春季在粮堆表层发生结露霉变;而在冬季进行机械通风作业可有效消除粮堆在春季易结露的安全隐患。本研究为运用场论分析法预判储粮安全提供了有利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湿度场耦合 浅圆仓 粮堆温度场 结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凹凸棒土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9
8
作者 黎珊 戴红旗 +1 位作者 孔泳 姜兴茂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934-2939,共6页
凹凸棒土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工业矿物,具有无毒、比表面积大、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能有效应用于传统行业,同时在许多高新技术产业中也有潜在的应用。本文简述了凹土的组成、分布、晶体结构等基本特性,详细回顾了其单独使用或者混合用于无... 凹凸棒土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工业矿物,具有无毒、比表面积大、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能有效应用于传统行业,同时在许多高新技术产业中也有潜在的应用。本文简述了凹土的组成、分布、晶体结构等基本特性,详细回顾了其单独使用或者混合用于无机-有机复合材料、吸附、造纸、电化学和催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尤其介绍了其在生物传感器、光/电催化剂等领域的最新应用,并对凹土的应用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最后指出为了有效利用凹凸棒土资源,应进一步开发具有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功能化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凸棒土 复合材料 电化学 造纸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预处理压榨茶叶籽油及其氧化稳定性 被引量:17
9
作者 陈升荣 罗家星 +2 位作者 张彬 周武 白雪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6-39,共4页
采用微波预处理压榨法提取茶叶籽油,与烘烤后压榨法在提取率、理化性质和氧化稳定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微波预处理压榨茶叶籽油得率比120℃烘烤后压榨得油率高9.6%,为21.81%,油脂提取率为77.5%;微波预处理压榨茶叶籽油的理化性质与60... 采用微波预处理压榨法提取茶叶籽油,与烘烤后压榨法在提取率、理化性质和氧化稳定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微波预处理压榨茶叶籽油得率比120℃烘烤后压榨得油率高9.6%,为21.81%,油脂提取率为77.5%;微波预处理压榨茶叶籽油的理化性质与60、80℃烘烤后压榨茶叶籽油无明显差异;微波预处理压榨茶叶籽油氧化稳定性高于60℃烘烤后压榨的茶叶籽油,适当升高烘烤温度,压榨茶叶籽油的氧化稳定性升高,当烘烤温度达到120℃时,其氧化稳定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籽油 微波 压榨 氧化稳定性 共轭二烯值 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淀粉胶的制备及在胶合板上的应用 被引量:15
10
作者 傅深渊 于红卫 +1 位作者 槐敏 吕健全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69-272,共4页
以玉米淀粉为主体 ,采用高锰酸钾氧化 ,硼砂和三羟甲基苯酚交联剂复合改性等方法 ,制成耐水性、稳定性和胶合强度较好的复合淀粉胶。用该胶压制的胶合板质量可达到GB T9846 1 988和GB/T1 765 7 1 999标准要求 ,其胶合强度P >0 75MP... 以玉米淀粉为主体 ,采用高锰酸钾氧化 ,硼砂和三羟甲基苯酚交联剂复合改性等方法 ,制成耐水性、稳定性和胶合强度较好的复合淀粉胶。用该胶压制的胶合板质量可达到GB T9846 1 988和GB/T1 765 7 1 999标准要求 ,其胶合强度P >0 75MPa。表 4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淀粉胶 制备 胶合板 应用 复合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工艺制备杏仁油品质比较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蔡达 刘红芝 +2 位作者 刘丽 胡晖 王强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7-52,共6页
通过对市售、溶剂提取、低温压榨3种不同杏仁油的感官品质(色泽),理化营养品质(水分及挥发物含量、脂肪酸含量、VE异构体含量、植物甾醇各组分含量)及加工品质(诱导时间、过氧化值、酸价、得率、脂肪酸比例模式)测定以及相关性分析,结... 通过对市售、溶剂提取、低温压榨3种不同杏仁油的感官品质(色泽),理化营养品质(水分及挥发物含量、脂肪酸含量、VE异构体含量、植物甾醇各组分含量)及加工品质(诱导时间、过氧化值、酸价、得率、脂肪酸比例模式)测定以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3种杏仁油中,低温压榨油的加工品质最好,其诱导时间(11.68 h)最长,过氧化值(0.08 mmol/kg)和酸价(0.87 mgKOH/g)最低,且O/L值最高为2.68;此外,低温压榨油的营养品质也相对较好,其油酸质量分数(67.94%)及UFA质量分数(94.29%)皆最高。各品质指标之间相关性分析的结果表明:色泽与诱导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油酸与亚油酸呈极显著负相关(r=-0.914);油酸、亚油酸、MUFA、PUFA、O/L与诱导时间的相关关系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仁油 低温压榨 溶剂提取 品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法制备多孔玉米淀粉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1
12
作者 徐忠 缪铭 李丽莎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3-68,共6页
多孔淀粉是生淀粉酶在低于淀粉糊化温度下水解各种淀粉形成的一种中空的变性淀粉。作为一种高效、无毒、安全的新型有机吸附剂被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农业、化妆品、造纸等行业。本文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采用酶水解法来制备多孔淀粉。以... 多孔淀粉是生淀粉酶在低于淀粉糊化温度下水解各种淀粉形成的一种中空的变性淀粉。作为一种高效、无毒、安全的新型有机吸附剂被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农业、化妆品、造纸等行业。本文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采用酶水解法来制备多孔淀粉。以吸水率、吸油率为指标来评价酶的来源、淀粉的预处理条件、酶解条件等因素对多孔淀粉形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选择玉米淀粉颗粒的粒度为100目,经过湿热处理后采用复合酶(α-淀粉酶与糖化酶配比为1:3)来制备多孔淀粉。通过正交试验确定酶解最佳工艺条件:酶用量 2.0%,时间20h,温度42℃,pH值4.2,搅拌速率120r·min-1,Ca2+浓度0.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淀粉 复合生淀粉酶 湿热处理 粒度 酶解条件 S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核桃外果皮总酚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吴峰华 罗自生 +1 位作者 何志平 庞林江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09-113,122,共6页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乙醇浓度、液料比和微波功率为试验因素,以总酚得率为响应值,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进行试验。并通过还原力、DPPH清除能力和β胡萝卜素亚油酸三个体系来评价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山核桃外果...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乙醇浓度、液料比和微波功率为试验因素,以总酚得率为响应值,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进行试验。并通过还原力、DPPH清除能力和β胡萝卜素亚油酸三个体系来评价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山核桃外果皮中总酚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6.0%,料液比1∶50,微波功率502.4 W提取时间100 s;实际测得总酚得率为123.41 mg/g,与模型预测值基本相符。山核桃外果皮提取物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与BHT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核桃外果皮 总酚 提取 响应面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蓖麻籽脂质提取与甲酯化衍生优化及其脂肪酸组成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楼乔明 杨文鸽 +3 位作者 徐大伦 金淼 吴东晓 郑贤孟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69-72,77,共5页
采用不同方法对蓖麻籽的脂质提取和甲酯化衍生效果进行研究,并对其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方法对蓖麻籽的脂质提取和衍生化效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二氯甲烷-甲醇法的脂质提取率为58.25%,且具有低毒、溶解性强和提取完... 采用不同方法对蓖麻籽的脂质提取和甲酯化衍生效果进行研究,并对其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方法对蓖麻籽的脂质提取和衍生化效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二氯甲烷-甲醇法的脂质提取率为58.25%,且具有低毒、溶解性强和提取完全的优点,是蓖麻籽脂质提取的有效方法;酸碱结合法具有衍生完全且副反应少等优点,能更好地反映蓖麻籽脂肪酸的真实组成,是蓖麻籽脂质甲酯化衍生的理想方法。同时蓖麻籽脂肪酸以蓖麻油酸(76.43%~86.50%)、亚油酸(4.88%~6.27%)和油酸(2.70%~4.18%)为主,并含有少量的棕榈酸、硬脂酸以及亚麻酸和二十碳烯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籽 脂质提取 甲酯化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桃蛋白有限酶解增溶改性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沈敏江 王文辉 +2 位作者 刘丽 刘红芝 王强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93-98,共6页
为充分利用核桃榨油后的核桃粕,研究了核桃蛋白有限酶解增溶改性的工艺,以拓宽核桃蛋白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范围,提高产品附加值。通过比较不同蛋白酶对核桃蛋白的水解度和氮溶指数的影响,筛选出胰蛋白酶为最佳用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 为充分利用核桃榨油后的核桃粕,研究了核桃蛋白有限酶解增溶改性的工艺,以拓宽核桃蛋白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范围,提高产品附加值。通过比较不同蛋白酶对核桃蛋白的水解度和氮溶指数的影响,筛选出胰蛋白酶为最佳用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对胰蛋白酶有限酶解核桃蛋白的工艺加以优化。结果表明,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液料比10∶1,酶解温度43℃,酶解时间52 min,酶用量0.4%。最佳条件下制备的改性核桃蛋白的水解度仅为3.25%,而氮溶指数从8.74%显著提升到78.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蛋白 蛋白酶 有限酶解 溶解性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谷甾醇与γ-谷维素键合特征的红外光谱分析 被引量:18
16
作者 池建伟 李阳 +2 位作者 张虹 胡鹏 傅红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7-101,106,共6页
建立了傅里叶红外光谱法表征β-谷甾醇与γ-谷维素键合特征的方法。在红外图谱中可以看出,β-谷甾醇的羟基伸缩振动峰明显向低波数移动,并导致谱带变宽,γ-谷维素的羰基吸收峰也出现向低波数位移,说明β-谷甾醇与γ-谷维素之间产生了分... 建立了傅里叶红外光谱法表征β-谷甾醇与γ-谷维素键合特征的方法。在红外图谱中可以看出,β-谷甾醇的羟基伸缩振动峰明显向低波数移动,并导致谱带变宽,γ-谷维素的羰基吸收峰也出现向低波数位移,说明β-谷甾醇与γ-谷维素之间产生了分子间的氢键效应。当β-谷甾醇与γ-谷维素质量比为2∶3时氢键效应最强,并且质构和锥入度分析表明其硬度也最大。β-谷甾醇与γ-谷维素的油脂样品在偏振光显微镜下呈现四瓣形的自组装新晶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谷甾醇 γ-谷维素 红外光谱 氢键 晶体 偏光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挤压膨化对玉米淀粉糊化程度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8
17
作者 关正军 申德超 刘远洋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1-52,55,共3页
用单螺杆挤压膨化机对脱胚玉米进行挤压膨化,以模孔直径、物料出口温度、喂入物料水分含量和 螺杆转速作为因素;以挤压膨化脱胚玉米淀粉糊化程度为考察指标;采用“四因素五水平”进行二次正交旋转组合 试验设计,研究了脱胚玉米挤压膨化... 用单螺杆挤压膨化机对脱胚玉米进行挤压膨化,以模孔直径、物料出口温度、喂入物料水分含量和 螺杆转速作为因素;以挤压膨化脱胚玉米淀粉糊化程度为考察指标;采用“四因素五水平”进行二次正交旋转组合 试验设计,研究了脱胚玉米挤压膨化系统参数对淀粉糊化程度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糊化程度 玉米淀粉 脱胚玉米 挤压膨化机 出口温度 螺杆转速 水分含量 试验设计 旋转组合 影响规律 系统参数 单螺杆 物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丹籽油体外及对脂代谢紊乱大鼠体内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刘丛彬 宣自华 +1 位作者 董振兴 彭代银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3-56,共4页
研究牡丹籽油的体外自由基清除率及对脂代谢紊乱大鼠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酶比活力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采用α,α-二苯-β-苦味肼(DPPH·)法、[2,2-连氮-(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 研究牡丹籽油的体外自由基清除率及对脂代谢紊乱大鼠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酶比活力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采用α,α-二苯-β-苦味肼(DPPH·)法、[2,2-连氮-(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法计算自由基清除率(Inhibition percent,IP);比色法测定脂代谢紊乱大鼠肝组织及血清SOD、GSH-Px酶比活力及MDA含量。牡丹籽油清除自由基能力与其浓度呈明显的量效(正比)关系。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高剂量组SOD、GSH-Px酶比活力显著提高,MDA含量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牡丹籽油具有明显的体内外抗氧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籽油 自由基清除率 超氧化物歧化酶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玉米淀粉生产耐水性无臭胶粘剂的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刘光远 杜洪双 +6 位作者 姚大地 时君友 杨庚 王忠仁 严秀梅 刘鸿志 李杰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3-16,共4页
用二元酸与玉米淀粉进行酯化反应,形成半酯化玉米淀粉悬浮液,加入水溶性高聚物作为稳定剂,制成玉米淀粉胶粘剂主剂,调胶时加入工业面粉和异氰酸酯化合物,制得实用玉米淀粉无臭胶粘剂。研究结果表明,用该胶压制的胶合板,符合GB... 用二元酸与玉米淀粉进行酯化反应,形成半酯化玉米淀粉悬浮液,加入水溶性高聚物作为稳定剂,制成玉米淀粉胶粘剂主剂,调胶时加入工业面粉和异氰酸酯化合物,制得实用玉米淀粉无臭胶粘剂。研究结果表明,用该胶压制的胶合板,符合GB9846.1~12-88Ⅱ类胶合板指标要求,并且彻底解决了甲醛公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淀粉 酯化 胶粘剂 胶合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管低温储粮技术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4
20
作者 李新宇 熊旭波 +3 位作者 张岩 王世清 姜文利 修方珑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7-111,共5页
为研究热管低温储粮技术在储粮方面的实际应用效果,设计建造了基于热管原理的低温储粮仓,研究了储藏过程中粮食温度、水分减量、电导率值、过氧化氢酶活动度、脂肪酸值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在一年(2012年9月到2013年9月)的试验周期内,... 为研究热管低温储粮技术在储粮方面的实际应用效果,设计建造了基于热管原理的低温储粮仓,研究了储藏过程中粮食温度、水分减量、电导率值、过氧化氢酶活动度、脂肪酸值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在一年(2012年9月到2013年9月)的试验周期内,试验仓粮食降温速度和低温时间明显高于对照仓,在小麦品质方面:试验仓水分、过氧化氢酶活动度分别下降了0.12%、14 mg H2O2/g,比对照仓低0.11%、39.13%;脂肪酸值和电导率值分别增加7.65 mg KOH/100 g、5.1μS/cm,比对照仓低42.48%、45.16%,证明该低温储粮技术蓄冷效果明显,同时具有降低粮食水分减量、抑制脂肪酸值升高、保持籽粒活性,防止粮食劣变陈化的效果,为该储粮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和推广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储粮 温度 品质 陈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