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7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硅锰废渣/芦苇基生物质炭复合材料吸附水中磷的性能研究
1
作者 罗桂林 田林锋 +4 位作者 左正艳 晁婧 解鹤 王巧净 马宏业 《河南化工》 2025年第2期19-22,共4页
过量的磷排入水体中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如不控制会影响人类的健康和破坏自然生态平衡。生物质因为其比表面积大,吸附性能良好被广泛应用于吸附除磷。硅锰废渣大量堆积会污染环境、占用土地。通过热解法将芦苇基生物质炭和硅锰废渣进行... 过量的磷排入水体中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如不控制会影响人类的健康和破坏自然生态平衡。生物质因为其比表面积大,吸附性能良好被广泛应用于吸附除磷。硅锰废渣大量堆积会污染环境、占用土地。通过热解法将芦苇基生物质炭和硅锰废渣进行复合,探讨了改性前后硅锰废渣/芦苇基生物质炭复合材料对水中磷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显示,酸碱改性后的硅锰废渣/芦苇基生物质炭材料比未改性的对磷的吸附性能要高;并且经过酸改性后在动态下最大吸附率可以达到97%。该复合材料有望作为一种很好的吸附环保材料,开辟硅锰废渣、芦苇秸秆的资源化利用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锰废渣 芦苇 生物质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棉秆生物炭对盐渍土中重金属铜的吸附特性研究
2
作者 梁越 杨鑫 《山西化工》 2025年第2期15-19,共5页
以棉花秸秆制成的生物炭(CSBC600)作为吸附剂,探讨了CSBC600不同施用量对盐渍土中重金属Cu(Ⅱ)的吸附特性,并考察了不同环境因子对CSBC600吸附Cu(Ⅱ)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添加棉花秸秆生物炭可显著增加农田土壤的pH值、阳离子交换量(C... 以棉花秸秆制成的生物炭(CSBC600)作为吸附剂,探讨了CSBC600不同施用量对盐渍土中重金属Cu(Ⅱ)的吸附特性,并考察了不同环境因子对CSBC600吸附Cu(Ⅱ)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添加棉花秸秆生物炭可显著增加农田土壤的pH值、阳离子交换量(CEC)和有机质含量,其中添加3%CSBC600的盐渍土的pH、有机质含量和CEC升高最大,随着生物炭的施入量越高,土壤对Cu^(2+)的吸附固定能力也逐渐增强。Cu^(2+)在添加生物炭的盐渍土壤中的最佳吸附平衡时间为4 h,吸附量可达3.98 mg/g,吸附率为99.61%;最佳吸附pH值为6,吸附量可达30.20 mg/g;最佳吸附温度为45℃,吸附量可达55 mg/g;添加质量浓度为8%的CSBC600可使土壤对Cu^(2+)的去除率达到最高(88.95%)。此外,随着Cu^(2+)溶液浓度的升高,土壤Cu^(2+)吸附的能力越来越强,最大吸附量达31.5 mg/g,说明施加生物炭可增加盐渍土壤对Cu^(2+)的吸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南疆盐渍土 吸附 重金属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核桃壳生物炭制备固定化PGPR的研究
3
作者 韩亚杰 时新强 包慧芳 《石河子科技》 2024年第6期9-11,共3页
为提高植物根际促生细菌(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在土壤中的存活率和稳定性,以改性生物炭制备PGPR的固定化菌剂。本文采用酸法改性核桃壳生物炭以加强其对微生物的固定化能力。研究改性剂的浓度、改性时间和改性温... 为提高植物根际促生细菌(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在土壤中的存活率和稳定性,以改性生物炭制备PGPR的固定化菌剂。本文采用酸法改性核桃壳生物炭以加强其对微生物的固定化能力。研究改性剂的浓度、改性时间和改性温度对固定化PGPR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4mol/L乙酸在70℃下改性30min的效果最佳,改性生物炭固定化PGPR可在植物根际施用,解决菌体受环境胁迫容易死亡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载体 改性 PGP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渣多孔炭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4
作者 田宇红 汤艺伟 +1 位作者 杜壮壮 李林波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209-11217,共9页
海藻渣作为海藻提取海藻酸钠的废弃物,来源广泛但是利用率不高。以海藻废渣为前驱体,提供炭源,以H_(3)PO_(4)为活化剂,采用一步炭化活化法制备海藻渣基多孔炭。当海藻渣与质量分数50%的H_(3)PO_(4)浸渍比为2∶1,活化温度450℃,活化时间1... 海藻渣作为海藻提取海藻酸钠的废弃物,来源广泛但是利用率不高。以海藻废渣为前驱体,提供炭源,以H_(3)PO_(4)为活化剂,采用一步炭化活化法制备海藻渣基多孔炭。当海藻渣与质量分数50%的H_(3)PO_(4)浸渍比为2∶1,活化温度450℃,活化时间120 min时,所制得的海藻渣基多孔炭材料孔隙结构最为丰富,其比表面积高达428.30 m^(2)/g,总孔体积为0.56 cm^(3)/g,微孔占比32.14%。对最优条件下制得的海藻渣基多孔炭电化学性能进行三电极体系测试,结果表明最大比电容为123.40 F/g,同时兼具良好倍率性能、低阻抗和循环稳定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组装了对称超级电容器,两电极体系的测试结果亦表现出良好的倍率性能与充放电可逆性,其中单个器件最大能量密度可达10.75 Wh/kg。可见,无论是三电极还是两电极体系,海藻渣基多孔炭材料的超级电容性能均具有较好的储能优势和实际应用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渣 多孔炭 化学活化法 磷酸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和紫外改性生物炭对化肥的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玲玉 解海卫 +1 位作者 张艳 崔浩然 《山西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4-5,32,共3页
本文以玉米秸秆为原料,高温热解制备生物炭,采用微波加热和紫外辐照两种方式对生物炭进行改性,研究其对化肥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生物炭经过两种方式改性后的吸附性能均有提升,最大吸附量分别由21 mg/g提升至27.5 mg/g和29.8 m... 本文以玉米秸秆为原料,高温热解制备生物炭,采用微波加热和紫外辐照两种方式对生物炭进行改性,研究其对化肥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生物炭经过两种方式改性后的吸附性能均有提升,最大吸附量分别由21 mg/g提升至27.5 mg/g和29.8 mg/g,其中紫外改性对提高生物炭的吸附性能效果更加显著。该生物炭吸附化肥的过程存在两种吸附过程,其中主要为化学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生物炭 改性 吸附 化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生物炭的表征及其在烤烟生产上的效应
6
作者 何罗驭阳 杨佳宜 +2 位作者 廖桂平 肖志鹏 罗伟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20,共6页
对浅炭化稻壳炭、深炭化稻壳炭和烟梗炭等3种生物炭进行了表征,以湘烟7号为材料,以施加等量(1 t/hm^(2))浅炭化稻壳炭、深炭化稻壳炭和烟梗炭为处理组,不施加生物炭为对照组,进行田间试验,测定土壤的理化性质、烟株的农艺性状及烤后烟... 对浅炭化稻壳炭、深炭化稻壳炭和烟梗炭等3种生物炭进行了表征,以湘烟7号为材料,以施加等量(1 t/hm^(2))浅炭化稻壳炭、深炭化稻壳炭和烟梗炭为处理组,不施加生物炭为对照组,进行田间试验,测定土壤的理化性质、烟株的农艺性状及烤后烟叶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深炭化稻壳炭表面孔隙最多,比表面积最大;与对照组相比,烟梗炭处理土壤的pH提升了14.37%,浅炭化稻壳炭处理的碱解氮含量提升了20.31%。浅炭化稻壳炭处理的烟株株高、茎围和最大叶叶面积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34.92%、18.60%、24.92%;浅炭化稻壳炭、烟梗炭和深炭化稻壳炭处理的氮积累量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56.70%、26.27%和41.49%;浅炭化稻壳炭处理的烤后烟叶上部叶的含梗率较对照组降低了22.91%,下部叶的开片率较对照组高17.97%,且各化学成分含量在优质烟叶化学成分含量范围内。施用浅炭化稻壳炭对烟田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烟株的养分积累、烤烟生长和品质的提升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烤烟 农艺性状 养分积累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秸秆生物炭对水体中磷酸盐的吸附特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黄志勇 李欣欣 《化工技术与开发》 CAS 2024年第4期1-5,共5页
水稻秸秆是一种常见的农业废弃物,将其制备为生物炭,在水污染控制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研究通过一系列室内实验,考察了投加量、温度、pH等因素对水稻秸秆生物炭吸附磷酸盐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等温吸附模型及吸附动... 水稻秸秆是一种常见的农业废弃物,将其制备为生物炭,在水污染控制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研究通过一系列室内实验,考察了投加量、温度、pH等因素对水稻秸秆生物炭吸附磷酸盐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等温吸附模型及吸附动力学模型,探讨了水稻秸秆生物炭对磷酸盐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投加量为1g·L^(-1)时,水稻秸秆生物炭对20 mg·L^(-1)磷酸盐(以磷计)的吸附去除率可达67.25%;温度及pH对磷酸盐的吸附效果存在显著影响,温度越高(0~30℃)吸附效果越好。此外,酸性条件下的吸附效果要好于碱性条件。通过等温吸附及吸附动力学模型拟合发现,磷酸盐在水稻秸秆生物炭上的吸附主要以单分子层吸附为主,理论最大吸附容量可以达到41.92mg·g^(-1);1h内的吸附容量可达平衡吸附容量的96%,吸附速率快,吸附过程受化学吸附控制。本研究可为水稻秸秆生物炭应用于吸附除磷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秸秆 生物炭 磷酸盐 吸附 吸附动力学 吸附等温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负载纳米零价铁对废旧薄膜太阳能电池中稀贵金属富集分离
8
作者 袁彩霞 洪霞 +1 位作者 何海宁 陈振斌 《山西化工》 CAS 2024年第9期4-6,共3页
本研究采用废弃生物秸秆作为原料,通过高温热解制备生物炭。随后,通过加入还原剂将零价铁纳米粒子修饰在生物炭材料上,获得零价磁性生物炭纳米复合材料。基于废旧薄膜太阳能电池中稀贵金属的有效回收问题,利用该复合材料实现了废旧薄膜... 本研究采用废弃生物秸秆作为原料,通过高温热解制备生物炭。随后,通过加入还原剂将零价铁纳米粒子修饰在生物炭材料上,获得零价磁性生物炭纳米复合材料。基于废旧薄膜太阳能电池中稀贵金属的有效回收问题,利用该复合材料实现了废旧薄膜太阳能电池中稀贵金属铟、镓、硒高效富集与分离。通过实验分析,复合材料对铟、镓、硒富集效率分别为13.5、23.4、18.9 mmol/g,铟、镓、硒加标平均回收率在93.0%~97.4%范围,相对标准偏差<10%,证实该方法在提取和回收废旧薄膜太阳能电池中的稀贵金属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纳米零价铁 废旧薄膜太阳能电池 稀贵金属 富集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Cl_(2)/Ca(OH)_(2)复合活化法制备污泥活性炭研究
9
作者 郭子仟 肖敏 +3 位作者 韩越 朱宇辰 姜一山 冯晓松 《能源化工》 2024年第6期64-70,共7页
以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活性污泥为基础,采用热解工艺制备污泥活性炭,筛选优化活化剂配方,并考察了化学法活化原理及其对污泥活性炭的吸附性能与机理的影响;结合BET、孔径分布、FT-IR和SEM表征分析与宏观吸附研究,研究化学活化法污泥活性... 以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活性污泥为基础,采用热解工艺制备污泥活性炭,筛选优化活化剂配方,并考察了化学法活化原理及其对污泥活性炭的吸附性能与机理的影响;结合BET、孔径分布、FT-IR和SEM表征分析与宏观吸附研究,研究化学活化法污泥活性炭对目标物的吸附性能与微观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以ZnCl_(2)/Ca(OH)_(2)为化学活化剂,活化温度为20℃,活化时间为45 min,热解温度为550℃,热解时间为1.0 h,固液比为1 g/1 mL的条件下,所制备的污泥活性炭的比表面积为165.72 m^(2)/g,产率为45.59%,碘吸附值为488.91 mg/g,平均孔径为10.28 nm。采用制备的污泥活性炭处理模拟废水,吸附效果是传统商品颗粒活性炭的1.5~4倍,吸附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活性炭 化学活化 活化剂 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稻壳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 被引量:60
10
作者 郭玉鹏 杨少凤 +2 位作者 赵敬哲 王子忱 赵慕愚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35-338,共4页
以稻壳为原料 ,KOH为活化剂制备了高比表面积活性炭 ,其比表面积超过 30 0 0 m2 /g,且孔径均一 。
关键词 活性炭 稻壳 氢氧化钾 比表面积 吸附剂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节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的研究 被引量:26
11
作者 刘洪波 张红波 +2 位作者 伍恢和 刘明俊 常俊玲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1年第4期11-15,共5页
以竹节为原料 ,采用KOH化学活化法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研究了炭化温度、活化温度和KOH与竹节炭的质量比对活性炭的收率和吸附性能的影响 ,并对所得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和微孔结构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 :在炭化温度为 70 0℃、碱 /... 以竹节为原料 ,采用KOH化学活化法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研究了炭化温度、活化温度和KOH与竹节炭的质量比对活性炭的收率和吸附性能的影响 ,并对所得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和微孔结构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 :在炭化温度为 70 0℃、碱 /炭质量比为 4、活化温度为 90 0℃、活化时间为 1h时可制得比表面积为 2 610m2 /g的高比表面积活性炭 ,其碘吸附值为2 30 0mg/g、亚甲基蓝值为 5 70mg/g ,均为普通活性炭的 2~ 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竹节 比表面积 微孔结构 氢氧化钾 化学活化法 吸附剂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基球状活性炭对肌酐及维生素B_(12)吸附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宋燕 凌立成 +1 位作者 乔文明 刘朗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1998年第4期19-22,共4页
研究了具有不同比表面积及孔结构特征的沥青基球状活性炭对水溶液中肌酐及维生素B12(简称VB12)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随沥青基球状活性炭比表面积的增大,沥青基球状活性炭对肌酐及VB12的吸附能力均有增大的趋势;但在具... 研究了具有不同比表面积及孔结构特征的沥青基球状活性炭对水溶液中肌酐及维生素B12(简称VB12)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随沥青基球状活性炭比表面积的增大,沥青基球状活性炭对肌酐及VB12的吸附能力均有增大的趋势;但在具有相近比表面积的沥青基球状活性炭中,微孔含量高者对肌酐吸附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基 球状 活性炭 肌酐 吸附 维生素B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法竹质颗粒活性炭的制备研究 被引量:21
13
作者 王志高 蒋剑春 +3 位作者 邓先伦 常侠 童娅娟 刘汉超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7年第2期36-40,共5页
以竹屑为原料,采用磷酸法活化,制得了中微孔发达的颗粒活性炭:A法焦糖脱色率70%,亚甲基蓝吸附值210mg/g,碘吸附值1100mg/g以上,丁烷工作容量132g/L,强度95%以上。其孔分布以中微孔为主(Rn<2.6nm),达到了86.3%。适合于液体脱色精制和... 以竹屑为原料,采用磷酸法活化,制得了中微孔发达的颗粒活性炭:A法焦糖脱色率70%,亚甲基蓝吸附值210mg/g,碘吸附值1100mg/g以上,丁烷工作容量132g/L,强度95%以上。其孔分布以中微孔为主(Rn<2.6nm),达到了86.3%。适合于液体脱色精制和汽油蒸气的回收之用。对制备过程中捏合温度和时间、捏合过程中有无空气参与反应以及活化温度等工艺对颗粒活性炭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考察,发现捏合过程中空气参与反应有利于造就发达的中微孔结构,活化温度的提高(>500℃)使得孔分布向着微孔方向发展。并通过改进捏合工艺和添加催化剂,使得颗粒活性炭的性能和表观光洁度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屑 颗粒活性炭 脱色 汽油蒸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桃壳制备生物炭及其对矿井水中铜、锌、铬离子的吸附研究
14
作者 龙雪莲 刘品祯 +2 位作者 石开仪 王玉林 沙双岭 《河南化工》 CAS 2024年第6期5-8,14,共5页
以核桃壳为原料,在绝氧制备生物炭后利用盐酸进行改性处理。利用响应面设计法考察了改性时间、盐酸浓度、固液比对生物炭性能的影响,最后利用改性生物炭对矿井水中几种重金属进行吸附研究。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吸收前后重金属离子... 以核桃壳为原料,在绝氧制备生物炭后利用盐酸进行改性处理。利用响应面设计法考察了改性时间、盐酸浓度、固液比对生物炭性能的影响,最后利用改性生物炭对矿井水中几种重金属进行吸附研究。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吸收前后重金属离子含量。结果发现,改性生物炭对Cu(Ⅱ)的吸附率在96.71%~97.63%,对Zn(Ⅱ)的吸附率在69.25%~99.90%,对Cr(Ⅵ)的吸附率在72.51%~93.38%。响应面分析发现,当盐酸浓度为2 mol/L,固液比为1∶100(g/mL),改性24 h时,改性生物炭对三种重金属综合吸附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壳 生物炭 矿井水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来源的生物炭对锌的吸附研究
15
作者 李知来 梁俭 冯群 《化工技术与开发》 CAS 2024年第11期26-31,共6页
本文以水葫芦杆、玉米秸秆和花生壳为原料制备了生物炭SBC、YBC和HBC。采用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表征了生物炭的形貌和官能团,结果显示,SBC、YBC和HBC表面均呈现疏松的不规则结构,主要含有羟基及少量的羧基和环氧基团;SBC具... 本文以水葫芦杆、玉米秸秆和花生壳为原料制备了生物炭SBC、YBC和HBC。采用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表征了生物炭的形貌和官能团,结果显示,SBC、YBC和HBC表面均呈现疏松的不规则结构,主要含有羟基及少量的羧基和环氧基团;SBC具有丰富的表面空隙结构和含氧官能团。吸附实验结果表明,Zn^(2+)的去除率随着pH值(2.0~6.0)的升高而升高,SBC表现出最好的吸附效果。对Zn^(2+)的吸附行为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颗粒内扩散不是唯一的吸附反应速率控制步骤,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本研究可为高效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提供一种环境友好且可行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废水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种生物质炭燃烧特性的分析 被引量:26
16
作者 庄晓伟 陈顺伟 +3 位作者 张桃元 潘炘 蒋应梯 柏明娥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B10期169-173,178,共6页
利用热重-微分热重-差示扫描量热(TG-DTG-DSC)热分析联用技术,对油茶外果皮炭、板栗外果皮炭、山核桃外果皮炭、杉木炭、松木炭、稻秆炭和竹炭的燃烧特性进行了研究。7种生物质炭的TG、DTG、DSC曲线对比结果表明,油茶、板栗、山核桃3种... 利用热重-微分热重-差示扫描量热(TG-DTG-DSC)热分析联用技术,对油茶外果皮炭、板栗外果皮炭、山核桃外果皮炭、杉木炭、松木炭、稻秆炭和竹炭的燃烧特性进行了研究。7种生物质炭的TG、DTG、DSC曲线对比结果表明,油茶、板栗、山核桃3种坚果外果皮炭开始失重的温度、DTG曲线峰值、DSC曲线峰值出现的时间都早于其它生物质炭,但最大释热量相对较小。燃烧特性参数研究结果表明,板栗外果皮炭、油茶外果皮炭、稻秆炭、山核桃外果皮炭的着火温度较低,分别为351.8、356.7、375.3、392.6℃。而生物质炭的最大燃烧速率和可燃性指数差异较小。燃尽时的剩余量与残余质量之间的差值,不同生物质炭差异很大,最大的山核桃外果皮炭为14.91%,最小的是松木炭为0.99%。生物质炭热分析结果结合其理化性能差异表明,松木炭、杉木炭和竹炭是作基炭的较佳材料,油茶、板栗、山核桃3种坚果外果皮炭可作为助燃添加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燃烧特性 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胶质结构性质的量子化学研究 被引量:25
17
作者 王大喜 赵玉玲 +2 位作者 潘月秋 刘然冰 高金森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90-694,共5页
采用量子化学AM1方法对石油胶质进行了优化计算,得到石油胶质单层结构SG、双层结构DG和三层结构TG的优化构型和分子间作用能。结果表明,石油胶质的稠环芳烃和脂环部分大体为平面结构,支链部分也伸展在平面上。分子中稠环、脂环和侧链中... 采用量子化学AM1方法对石油胶质进行了优化计算,得到石油胶质单层结构SG、双层结构DG和三层结构TG的优化构型和分子间作用能。结果表明,石油胶质的稠环芳烃和脂环部分大体为平面结构,支链部分也伸展在平面上。分子中稠环、脂环和侧链中的C—C键长均分别比单独苯环、脂肪环和烷烃的C—C键短。侧链中的C—C键比芳环和脂环的C—C键弱,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将优先裂解。重叠形成DG和TG后,键长、键角和电荷略有变化。胶质分子的极性基团间存在氢键作用,DG和TG分子间的作用能分别为-22.841 6 kJ/mol和-43.845 5 kJ/mol。双层胶质DG和三层胶质TG结构的体积较大,难以扩散到分子筛催化剂的孔道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胶质 结构性质 量子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化法国梧桐絮制备碳微米管及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的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马延文 熊传银 +4 位作者 黄雯 赵进 李兴螯 范曲立 黄维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46-550,共5页
利用法国梧桐絮(花粉)的管状结构,通过简单的碳化处理制备了碳微米管。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光谱仪、拉曼光谱仪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碳微米管进行了详细分析。碳微米管的外径为20~30μm,壁厚约为1μm。其内外壁存在着许... 利用法国梧桐絮(花粉)的管状结构,通过简单的碳化处理制备了碳微米管。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光谱仪、拉曼光谱仪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碳微米管进行了详细分析。碳微米管的外径为20~30μm,壁厚约为1μm。其内外壁存在着许多微孔和介孔,BET比表面积为265 m2.g-1。碳微米管具有典型的电化学双电层电容性能,表现出优异的稳定性,展示了在超级电容器方面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微米管 梧桐絮 生物质 超级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炭对甲醛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64
19
作者 杨磊 陈清松 +2 位作者 赖寿莲 李晓燕 叶桂足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5年第1期77-80,共4页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竹炭对甲醛蒸气的吸附量,研究了吸附量与温度及时间的关系,并探讨了竹炭对甲醛的吸附和脱附机理,提出一种竹炭对甲醛吸附的测定方法。结合竹炭的SEM照片,考察了竹炭粉的粒度对甲醛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 55℃、3...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竹炭对甲醛蒸气的吸附量,研究了吸附量与温度及时间的关系,并探讨了竹炭对甲醛的吸附和脱附机理,提出一种竹炭对甲醛吸附的测定方法。结合竹炭的SEM照片,考察了竹炭粉的粒度对甲醛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 55℃、3h的吸附条件下,竹炭对甲醛蒸气的吸附量最大,达 68. 5mg/g;竹炭粉的粒径对甲醛的吸附量的影响不太显著,这主要由竹炭本身的微观结构决定的;竹炭对甲醛的吸附主要是物理吸附,在脱附过程中,其甲醛余量与时间的关系符合y=109.19x-1.108 4,相关系数r=0.979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炭 甲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皇竹草生物炭对水中磺胺类抗生素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24
20
作者 赵涛 蒋成爱 +3 位作者 丘锦荣 王秀娟 曾经文 周志洪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6-61,65,共7页
利用皇竹草制备成生物炭,运用扫描电镜、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元素分析仪、X射线衍射分析对生物炭理化性质进行表征,同时探讨其对水中磺胺类抗生素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生物炭对磺胺类抗生素的去除效果受生物炭添加量、吸附时间、磺胺类... 利用皇竹草制备成生物炭,运用扫描电镜、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元素分析仪、X射线衍射分析对生物炭理化性质进行表征,同时探讨其对水中磺胺类抗生素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生物炭对磺胺类抗生素的去除效果受生物炭添加量、吸附时间、磺胺类抗生素初始浓度和溶液pH的影响较显著,而受温度的影响不显著。在25℃、pH=5、皇竹草炭用量分别为8 g/L和5 g/L、磺胺类抗生素的质量浓度为10 mg/L条件下吸附4 h,磺胺嘧啶(SDZ)和磺胺氯哒嗪(SCP)的去除率分别能够达到93.6%和92.7%。皇竹草炭对磺胺类抗生素的吸附动力学更符合拟2级动力学方程,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方程。吸附过程主要受快速反应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皇竹草 生物炭 磺胺类抗生素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