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08篇文章
< 1 2 1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喷雾干燥法制备复合果糖粉的工艺探索
1
作者 韩文静 张广昊 +2 位作者 梁颖超 张国峰 陶进 《当代化工》 2025年第2期384-388,共5页
在果糖中添加各种不同的辅料,通过喷雾干燥法制备果糖粉,拓展果糖的应用范围。对3种辅料、辅料的添加比例及果糖粉喷雾干燥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工艺参数。在50%(质量分数,下同)的F55果糖溶液(20%麦芽糊精、14%蔗糖)中添加3种辅料... 在果糖中添加各种不同的辅料,通过喷雾干燥法制备果糖粉,拓展果糖的应用范围。对3种辅料、辅料的添加比例及果糖粉喷雾干燥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工艺参数。在50%(质量分数,下同)的F55果糖溶液(20%麦芽糊精、14%蔗糖)中添加3种辅料,分别是8%微晶纤维素、5%氯化钙、10%二氧化硅。果糖溶液的喷雾干燥工艺控制参数:进风温度120℃、雾化压力0.75 kPa、进液体积流量4 mL·min^(-1)、气体流量40 m^(3)·h^(-1)。结果表明:添加微晶纤维素可以解决喷雾干燥过程中的粘壁现象;添加氯化钙可以解决复合果糖粉抱团现象;添加二氧化硅可以解决复合果糖粉的食用口感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糖 复合果糖粉 喷雾干燥 微晶纤维素 氯化钙 二氧化硅 抱团 粘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焙烧态镁铁铝水滑石对脱硫废水中硒的吸附研究
2
作者 李童 汪黎东 齐铁月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3-108,共6页
采用单滴定共沉淀法制备了水滑石氢氧化物前驱体MgFeAl-LDHs,经500℃高温焙烧4 h制得焙烧态类水滑石氧化物MgFeAl-LDOs。通过SEM、XRD、FT-IR、BET等手段对焙烧前后材料进行表征。研究了MgFeAl-LDOs对硒的吸附性能,并对其吸附动力学和... 采用单滴定共沉淀法制备了水滑石氢氧化物前驱体MgFeAl-LDHs,经500℃高温焙烧4 h制得焙烧态类水滑石氧化物MgFeAl-LDOs。通过SEM、XRD、FT-IR、BET等手段对焙烧前后材料进行表征。研究了MgFeAl-LDOs对硒的吸附性能,并对其吸附动力学和等温吸附模型进行了研究,同时考察了脱硫废水中杂离子的存在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5℃、溶液初始pH=5、吸附剂投加质量浓度为1 g/L条件下,对50 mL初始质量分数为10μg/g的硒去除率可达98.64%,最大吸附量达188.5 mg/g;可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及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对吸附过程进行拟合;杂离子存在情况下,硒去除率仍达80%以上;经4次循环实验,硒去除率仍可保持87.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脱硫废水 类水滑石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2-乙氧基乙基)-3-吗啉丙-1-胺为主体的双溶剂吸收剂用于CO_(2)捕集
3
作者 刘岳能 吴亚杰 +2 位作者 曹蒙欢 单楠烁 苟湘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1-529,共9页
为开发具备吸收负载量高、解吸率高和解吸能耗低的CO_(2)吸收剂,以N-(2-乙氧基乙基)-3-吗啉丙-1-胺(2-EEMPA)、2-氨基-2-甲基-1-丙醇(AMP)和哌嗪(PZ)为活性组分,N,N-二甲基甲酰胺(DMF)和H_(2)O为溶剂,构建了3种吸收剂体系(2-EEMPA/DMF/H... 为开发具备吸收负载量高、解吸率高和解吸能耗低的CO_(2)吸收剂,以N-(2-乙氧基乙基)-3-吗啉丙-1-胺(2-EEMPA)、2-氨基-2-甲基-1-丙醇(AMP)和哌嗪(PZ)为活性组分,N,N-二甲基甲酰胺(DMF)和H_(2)O为溶剂,构建了3种吸收剂体系(2-EEMPA/DMF/H_(2)O、2-EEMPA/AMP/DMF/H_(2)O和2-EEMPA/PZ/DMF/H_(2)O)。考察了3种吸收剂体系在不同活性组分、溶剂配比下对CO_(2)的吸收和解吸性能,并与质量分数30%单乙醇胺(30%MEA)水溶液(简称为30%MEA)进行了性能比较。结果表明,2-EEMPA、PZ、DMF、H_(2)O的质量比为20∶10∶40∶30的2-EEMPA/PZ/DMF/H_(2)O吸收剂(20E10P40D30H)具有最佳性能,CO_(2)解吸负载量达到0.573 mol CO_(2)/mol胺,是30%MEA(0.274 mol CO_(2)/mol胺)的2.09倍;在80℃下CO_(2)解吸率为82.7%,较30%MEA(54.6%)提高28.1%,且解吸能耗(18.9 kJ/g CO_(2))仅为30%MEA(54.6 kJ/g CO_(2))的34.6%;经过5次吸收-解吸循环后,20E10P40D30H的CO_(2)吸收负载量仍保持在0.609 mol CO_(2)/mol胺,比30%MEA(0.369 mol CO_(2)/mol胺)提高了6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捕集 N-(2-乙氧基乙基)-3-吗啉丙-1-胺 双溶剂 复配 解吸能耗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发性聚苯乙烯的研究及发泡剂含量检测
4
作者 吴建辉 王全 张玉涵 《天津化工》 2025年第1期61-63,共3页
发泡聚苯乙烯又称可发性聚苯乙烯(Expandable Polystyrene),通称聚苯乙烯和苯乙烯系共聚物,简称EPS。EPS是一种由树脂与物理性发泡剂(5%~8%的高挥发性低沸点烃类,主要是戊烷)及其他添加剂混合而成的轻型高分子聚合物。其主要由聚苯乙烯... 发泡聚苯乙烯又称可发性聚苯乙烯(Expandable Polystyrene),通称聚苯乙烯和苯乙烯系共聚物,简称EPS。EPS是一种由树脂与物理性发泡剂(5%~8%的高挥发性低沸点烃类,主要是戊烷)及其他添加剂混合而成的轻型高分子聚合物。其主要由聚苯乙烯和分散在其中的低沸点烷烃组成,在受热的情况下,聚苯乙烯软化而低沸点烷烃挥发导致聚苯乙烯粒子膨胀。利用这一原理制备而成的是硬质闭孔结构的泡沫塑料,外观为白色或无色透明珠状颗粒。本文介绍了EPS的发展、应用以及一种发泡剂含量的检测方法,从而更好地控制EPS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发性聚苯乙烯 聚苯乙烯和苯乙烯系共聚物 发泡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对SCR催化剂的脱硝及抗中毒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游梦云 巫树锋 +1 位作者 张彰 王玉斌 《辽宁化工》 2025年第1期137-141,共5页
NH_(3)选择性催化还原(NH_(3)-SCR)是减少燃煤工业、柴油发动机等氮氧化物(NO_(x))排放的最有效技术,其核心是SCR脱硝催化剂。然而,烟气中的金属杂质及硫化合物等会造成催化剂的失活,所以有必要对现有的SCR脱硝催化剂进行改性。由于Ce... NH_(3)选择性催化还原(NH_(3)-SCR)是减少燃煤工业、柴油发动机等氮氧化物(NO_(x))排放的最有效技术,其核心是SCR脱硝催化剂。然而,烟气中的金属杂质及硫化合物等会造成催化剂的失活,所以有必要对现有的SCR脱硝催化剂进行改性。由于Ce具有独特的氧化还原、储氧和酸碱性能,被广泛用作载体、启动剂和促进剂,在SCR催化剂的研究中是一类常用助剂。本文介绍了SCR催化剂在脱硝反应中的反应机理,以及Ce对SCR催化剂在抗中毒方面和脱硝性能提升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 SCR脱硝催化剂 脱硝活性 抗中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通道反应器中合成2-甲基咪唑连续流工艺研究
6
作者 徐友杰 张伟 +2 位作者 王瑞 杨海洋 臧健伟 《天津化工》 2025年第1期87-89,共3页
通过进行应用试点,研发微通道反应设备连续流工艺,是化解传统釜式合成模式缺点的新渠道与新模式,实现原料药、中间体等生产工艺迅速扩大,在耐温、耐压与系统纯度、系统收率等重要科技数据层面达到国际国内同类商品标准水平。研发微通道... 通过进行应用试点,研发微通道反应设备连续流工艺,是化解传统釜式合成模式缺点的新渠道与新模式,实现原料药、中间体等生产工艺迅速扩大,在耐温、耐压与系统纯度、系统收率等重要科技数据层面达到国际国内同类商品标准水平。研发微通道与管式反应设备等新型化学反应设备,冲破硝化瓶颈,有助于实现更可靠、更生态化的化学反应流程,提升收率、减少能源消耗、缩减废水排出量,实现高通量连续反应体系重要科技突破并形成产业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 反应设备 合成工艺 2-甲基咪唑 连续流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油田原油析蜡温度确定方法实验研究
7
作者 于萌 徐国瑞 +5 位作者 陈楠 李翔 李伟智 周泾泾 李玲玉 王磊 《当代化工》 2025年第2期260-264,共5页
在进行海上油田原油的析蜡温度测试时,析蜡测试方法的选择对结果的准确性产生重要影响。以渤海油田不同蜡含量的原油为研究对象,使用3种测试手段进行析蜡点测试。结果表明:析蜡温度和原油中蜡含量的高低无直接线性关系,但油中高碳数石... 在进行海上油田原油的析蜡温度测试时,析蜡测试方法的选择对结果的准确性产生重要影响。以渤海油田不同蜡含量的原油为研究对象,使用3种测试手段进行析蜡点测试。结果表明:析蜡温度和原油中蜡含量的高低无直接线性关系,但油中高碳数石蜡的含量对析蜡温度的影响明显;在常压下采用流变法进行析蜡测试时,随剪切速率的增大,析蜡温度逐渐减小,测试试样的剪切速率从10 s^(-1)升至600 s^(-1),析蜡温度下降1.4℃;降温速率对DSC法测试析蜡温度的影响较大,过快的降温速率引起过冷度与过饱和,导致析蜡温度的测试结果偏小。该研究可以为管道集输及油井结蜡治理中析蜡温度的准确预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析蜡温度 含蜡量 剪切速率 流变法 降温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实验室化学试剂循环利用及规范管理对策探究
8
作者 林江鸿 梁瑞芬 《山东化工》 2025年第1期217-220,共4页
随着科研实验室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使用的化学试剂种类也越来越多,所产生的废弃实验室化学试剂量也越来越大,实验室潜在的安全风险越来越突出,同时对具备检测能力的企业、单位等机构对废弃实验室化学试剂购买的成本也越来越高,如果规... 随着科研实验室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使用的化学试剂种类也越来越多,所产生的废弃实验室化学试剂量也越来越大,实验室潜在的安全风险越来越突出,同时对具备检测能力的企业、单位等机构对废弃实验室化学试剂购买的成本也越来越高,如果规范源头实验室化学试剂的管理和加以循环利用,将会有效提高废弃实验室化学试剂在危废处置单位的利用率和降低实验室安全风险,从而实现减量化、资源化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室化学试剂 循环利用 处置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覆盖好氧发酵工艺对市政污泥无害化处理的研究
9
作者 张爱君 张晓青 +2 位作者 司晓光 杜瑾 曹军瑞 《天津化工》 2025年第1期37-39,共3页
为了提高市政污泥无害化处理效率,本文研究了膜覆盖好氧发酵工艺中不同通风量对于市政污泥无害化处理的影响。通过对污泥发酵过程中温度、p H值、含水率、有机质含量、种子发芽指数(GI)五个因素的研究,获得间歇通风模式下最佳通风量为0.... 为了提高市政污泥无害化处理效率,本文研究了膜覆盖好氧发酵工艺中不同通风量对于市政污泥无害化处理的影响。通过对污泥发酵过程中温度、p H值、含水率、有机质含量、种子发芽指数(GI)五个因素的研究,获得间歇通风模式下最佳通风量为0.2 m^(3)/h。使用最佳通风量,污泥发酵的最终产物的温度为33.1℃,p H值为8.18,含水率为43.63%,有机质含量为43.2%,GI为8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覆盖 好氧发酵 市政污泥 无害化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丁二醇实验研究
10
作者 丁健 冯硕 +2 位作者 马静 王松晓 谢智勇 《天津化工》 2025年第1期31-33,共3页
本文分析了工业化生产1,4-丁二醇(BDO)的几种常用工艺,总结了优缺点。对于国内研究较少的烯丙醇法制BDO工艺,进行了小试实验,考察了羰基合成过程中反应时间、反应压力、烯丙醇质量分数、不同配体及配体加入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并考察了... 本文分析了工业化生产1,4-丁二醇(BDO)的几种常用工艺,总结了优缺点。对于国内研究较少的烯丙醇法制BDO工艺,进行了小试实验,考察了羰基合成过程中反应时间、反应压力、烯丙醇质量分数、不同配体及配体加入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并考察了加氢过程中催化剂加入量和反应压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4-丁二醇 羰基合成 烯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除芬顿溶液中的H_(2)O_(2)及氧化过程pH、ORP的响应
11
作者 沈伟 李虎 刘利娟 《辽宁化工》 2025年第2期223-229,共7页
芬顿氧化是污水处理中常用的高级氧化法。当测定芬顿溶液中COD时,残留的过氧化氢会消耗重铬酸钾,造成测定结果偏高。为分析过氧化氢影响COD测定的原因,探讨亚硫酸钠消除样品中残留过氧化氢以及空气氧化消除样品中的SO_(3)^(2-)、Fe^(2+... 芬顿氧化是污水处理中常用的高级氧化法。当测定芬顿溶液中COD时,残留的过氧化氢会消耗重铬酸钾,造成测定结果偏高。为分析过氧化氢影响COD测定的原因,探讨亚硫酸钠消除样品中残留过氧化氢以及空气氧化消除样品中的SO_(3)^(2-)、Fe^(2+)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过氧化氢、SO_(3)^(2-)、Fe^(2+)的浓度与COD之间存在有较好的线性关系。亚硫酸钠能消除样品残留的过氧化氢。样品初始pH值为8.0、c_0(SO_(3)^(2-))/c_0(Fe^(2+))=2.0时,控制搅拌转速=600 r·min^(-1),并结合pH值与氧化还原电位(ORP)共同判断空气氧化的终点,SO_(3)^(2-)/Fe^(2+)脱除率可达96.87%以上,基本消除了样品中的SO_(3)^(2-)、Fe^(2+),确保了COD测定值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硫酸钠 过氧化氢 空气氧化 C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烯效唑悬浮剂的研制
12
作者 王艳丽 《天津化工》 2025年第1期90-92,共3页
本文通过试验筛选出10%烯效唑悬浮剂的最佳配方:10.00%烯效唑,5.00%羟基聚环氧乙烷嵌段共聚物Ethylan NS 500LQ,2.00%木质素磺酸钠盐Ultrazine NA,1.00%硅酸镁铝,0.14%黄原胶,6.00%乙二醇,0.30%有机硅乳液消泡剂XIAMETER ACP-1000,0.20... 本文通过试验筛选出10%烯效唑悬浮剂的最佳配方:10.00%烯效唑,5.00%羟基聚环氧乙烷嵌段共聚物Ethylan NS 500LQ,2.00%木质素磺酸钠盐Ultrazine NA,1.00%硅酸镁铝,0.14%黄原胶,6.00%乙二醇,0.30%有机硅乳液消泡剂XIAMETER ACP-1000,0.20%苯甲酸钠,水补足至100.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烯效唑 悬浮剂 配方 质量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性高锰酸盐指数法测定地表水样校准系数K值的探究
13
作者 张宝军 《天津化工》 2025年第1期76-78,共3页
高锰酸钾溶液的校准系数K值的大小与空白值的影响、实际终点颜色的判断、标准溶液配制的准确性等因素有很大的关系。笔者探究发现草酸钠标准使用液配制过程中的稀释误差对高锰酸钾溶液的校准系数K值影响较大;滴定过程中,滴定终点颜色的... 高锰酸钾溶液的校准系数K值的大小与空白值的影响、实际终点颜色的判断、标准溶液配制的准确性等因素有很大的关系。笔者探究发现草酸钠标准使用液配制过程中的稀释误差对高锰酸钾溶液的校准系数K值影响较大;滴定过程中,滴定终点颜色的判断要确保准确无误,样品滴定颜色深浅和标定过程中的颜色深浅最好一致,这样就能消除滴定过程中的操作误差,使测定结果准确性高;高锰酸钾试剂使用前按照标准方法 GB/T 11892-1989《水质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有必要进行提纯,草酸钠必须经过标准方法要求烘干处置后进行试剂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锰酸盐指数法 校准系数K值 草酸钠 高锰酸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新2井区提高固井质量技术研究
14
作者 唐玉科 韩小平 +1 位作者 郭旭 陈杰 《天津化工》 2025年第1期142-144,共3页
在固井过程中,保证水泥与岩层胶结质量,防止油气资源沿二界面窜流到上部环空,同时确保水泥环的井筒完整性,对于提高油气井产能、延长油气井生命周期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界面增强型隔离液和高强增韧水泥浆为研究方向,利用偶联剂的化学键... 在固井过程中,保证水泥与岩层胶结质量,防止油气资源沿二界面窜流到上部环空,同时确保水泥环的井筒完整性,对于提高油气井产能、延长油气井生命周期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界面增强型隔离液和高强增韧水泥浆为研究方向,利用偶联剂的化学键合作用提高岩石和水泥的胶结强度,提升固井界面胶结质量,利用增韧增强剂改善水泥石的力学性能,提高抗压强度,降低弹性模量,改善水泥环承受交变载荷后的完整性,并配套变排量顶替工艺提升顶替效率,提高吉新2井区水平井固井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增强剂 增韧增强剂 高强增韧水泥浆 变排量顶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异丁烯与苯酚反应生成支链十二烷基苯酚的实验研究
15
作者 李恺祺 《天津化工》 2025年第1期23-26,共4页
本文所用三异丁烯原料中含有二异丁烯组分(25%)和三异丁烯组分(70%),以三异丁烯原料为烷基化试剂,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做催化剂条件下,与苯酚发生烷基化反应生成支链十二烷基苯酚,考察了原料物质的量比、催化剂的用量、反应温度、反... 本文所用三异丁烯原料中含有二异丁烯组分(25%)和三异丁烯组分(70%),以三异丁烯原料为烷基化试剂,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做催化剂条件下,与苯酚发生烷基化反应生成支链十二烷基苯酚,考察了原料物质的量比、催化剂的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烷基化反应的影响;并模拟生产设计连续实验与上述间歇实验做了对比。研究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苯酚与三异丁烯原料的物质的量比6∶1,催化剂的用量为苯酚质量的15%,反应温度85℃,反应时间6 h;连续实验中产物支链十二烷基苯酚的收率大于间歇实验中的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异丁烯 烷基化反应 离子交换树脂 支链十二烷基苯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东某油田注水管线腐蚀情况分析及控制技术研究
16
作者 王军 《天津化工》 2025年第1期145-147,共3页
为研究中东某油田注水腐蚀超标的原因,本文使用静态和动态缓蚀实验的方法在室内对现用药剂进行了分析。腐蚀实验表明,现场的缓蚀剂能够很好地起到缓蚀作用,但氢氧化钠的加入加剧了腐蚀。通过讨论得出该油田注水腐蚀的原因主要是垢下腐蚀... 为研究中东某油田注水腐蚀超标的原因,本文使用静态和动态缓蚀实验的方法在室内对现用药剂进行了分析。腐蚀实验表明,现场的缓蚀剂能够很好地起到缓蚀作用,但氢氧化钠的加入加剧了腐蚀。通过讨论得出该油田注水腐蚀的原因主要是垢下腐蚀,氢氧化钠的加入会加剧结垢趋势,从而加剧腐蚀。为解决水处理厂注水腐蚀超标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 腐蚀实验 结垢趋势 垢下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压裂返排液再利用处理技术研究
17
作者 秦瑶 杨力铭 +2 位作者 杨晓雨 唐宇 许定达 《辽宁化工》 2025年第1期93-96,共4页
为探究电絮凝和电化学氧化法处理页岩气压裂返排液的机理,考察电化学反应动力学、活性物质以及电极板的形貌和成分的变化。通过优化加药间隔、电絮凝处理、化学处理及精细处理工艺,有效提高了返排液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用“氧化-絮凝... 为探究电絮凝和电化学氧化法处理页岩气压裂返排液的机理,考察电化学反应动力学、活性物质以及电极板的形貌和成分的变化。通过优化加药间隔、电絮凝处理、化学处理及精细处理工艺,有效提高了返排液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用“氧化-絮凝”工艺来处理页岩气压裂返排液,减少污染物,调整氧化处理后的返排液pH大小,进行有机无机混合絮凝处理,处理后水中悬浮水质优化,最终处理后水质平均空气渗透率≤0.01μm^(2),满足地层回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返排液 絮凝剂 降粘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试石油产品残炭微量法测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18
作者 卢芳芳 王海荣 +3 位作者 袁达 王洪波 汪旬武 徐海刚 《天津化工》 2025年第1期58-60,共3页
GB/T 17144-2021《石油产品残炭的测定微量法》,适用于测定残炭质量分数的范围为0.10%~30.0%。本文以残渣燃料油为例,采用评估微量法测试石油产品残炭,从试验过程分析不确定度来源,计算合成不确定度及扩展不确定度。选取的标准物质残炭... GB/T 17144-2021《石油产品残炭的测定微量法》,适用于测定残炭质量分数的范围为0.10%~30.0%。本文以残渣燃料油为例,采用评估微量法测试石油产品残炭,从试验过程分析不确定度来源,计算合成不确定度及扩展不确定度。选取的标准物质残炭值为2.03%时,扩展不确定度为0.115%(k=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产品 残炭 不确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亚铁诱导聚氯乙烯热特性改性研究
19
作者 张雨琦 《辽宁化工》 2025年第1期115-117,共3页
通过实验分析的方式,分析了氯化亚铁诱导聚氯乙烯热特性改性。首先,根据研究需求设计了相应的实验方案,包括选择实验材料、制备聚氯乙烯混合物,明确实验仪器与设备、设计实验方法,之后以此为基础,分别分析了PVC/FeCl_(2)复合物的玻璃化... 通过实验分析的方式,分析了氯化亚铁诱导聚氯乙烯热特性改性。首先,根据研究需求设计了相应的实验方案,包括选择实验材料、制备聚氯乙烯混合物,明确实验仪器与设备、设计实验方法,之后以此为基础,分别分析了PVC/FeCl_(2)复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与结晶特性,在氮气条件下PVC/FeCl_(2)复合物的降解过程,以及在真空条件下PVC/FeCl_(2)复合物的降解产物,以期为聚氯乙烯在现代社会中更好地应用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亚铁 聚氯乙烯 热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锰酸钾法测定海水中化学需氧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20
作者 秦晓 《辽宁化工》 2025年第2期349-351,共3页
化学需氧量(COD)是反映水中受还原性物质污染的综合性指标。随着我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实施,COD的检测和监测在环境监测、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用高锰酸钾法测定海水中的化学需氧量,数值波动较大,重复... 化学需氧量(COD)是反映水中受还原性物质污染的综合性指标。随着我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实施,COD的检测和监测在环境监测、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用高锰酸钾法测定海水中的化学需氧量,数值波动较大,重复性差。通过反复实验,将实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论述与探索,尽量做好相关防范措施,进一步降低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需氧量 有机污染物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