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3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线性雪崩器件的高灵敏红外成像探测技术研究
1
作者 林长青 周双喜 +5 位作者 李璐芳 刘高睿 孙海彬 张昱 林加木 孙胜利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随着空间遥感技术的发展,实际应用对红外系统探测灵敏度的要求不断提高。其中基于线性雪崩器件的红外成像探测技术能有效提升高帧频应用场合下的探测灵敏度。本文基于512×512的短波红外线性雪崩探测器组件,设计了小口径轻量化红外... 随着空间遥感技术的发展,实际应用对红外系统探测灵敏度的要求不断提高。其中基于线性雪崩器件的红外成像探测技术能有效提升高帧频应用场合下的探测灵敏度。本文基于512×512的短波红外线性雪崩探测器组件,设计了小口径轻量化红外成像系统,并对其进行了低反偏下的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基于线性雪崩型红外探测器的成像系统,在短积分时间下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的提升与倍增因子M基本呈线性关系,该系统的信噪比是相同口径传统相机的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 线性雪崩 高灵敏度 信噪比 成像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对毫米波雷达人员目标稀疏点云的聚类算法
2
作者 杨冬 曾春艳 +1 位作者 郝丹妮 万相奎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9-366,共8页
毫米波雷达室内人员目标检测存在点云稀疏且有零散噪声点的问题,传统基于密度聚类算法受参数影响不能适应多变的目标点云数据,无法实现精准聚类。对此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针对人员目标稀疏点云的聚类算法。建立平均局部密度信息熵和邻域... 毫米波雷达室内人员目标检测存在点云稀疏且有零散噪声点的问题,传统基于密度聚类算法受参数影响不能适应多变的目标点云数据,无法实现精准聚类。对此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针对人员目标稀疏点云的聚类算法。建立平均局部密度信息熵和邻域半径(Eps)的关系;利用DBSCAN算法识别零散噪声点并去除;利用每个点的局部密度和相对距离的乘积得到聚类中心权值,并画出降序图;在降序图中引入自适应指数衰减函数曲线,从而自动获得聚类中心,并完成聚类。通过实验验证,并与CFSFDP算法和DBSCAN算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具有较高的ARI、AMI、NMI、FMI值,获得较好的聚类效果,适用于毫米波雷达室内检测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米波雷达 点云聚类 稀疏点云 目标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海流反演的多普勒散射计天线转速优化方法
3
作者 孙伟峰 李雯 +2 位作者 范陈清 贾晨 戴永寿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6-125,共10页
本文针对多普勒散射计天线转速过快或者过慢导致海流反演精度较低甚至无法进行海流反演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海流反演的天线转速优化方法。该方法以研究区域内被天线波束覆盖3次或者4次的目标海面数量为目标函数,以顺轨与交轨方向的波... 本文针对多普勒散射计天线转速过快或者过慢导致海流反演精度较低甚至无法进行海流反演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海流反演的天线转速优化方法。该方法以研究区域内被天线波束覆盖3次或者4次的目标海面数量为目标函数,以顺轨与交轨方向的波束足印连续性、空间分辨率要求作为约束条件,结合天线转速与天线扫描损耗的关系,建立了非线性约束下的多普勒散射计天线转速优化模型,利用优化得到的天线转速计算得到每个目标海面的观测方位向组合。利用海洋表面流实时分析数据,采用基于观测方位向优选的矢量流合成方法进行了海流反演实验。结果表明,在天线转速为20 r·min^(-1)时,不同研究区域内被雷达内、外波束足印覆盖到3次或者4次的目标海面数量占总目标海面数量的80%以上,反演得到的流速、流向标准差小于0.1 m·s^(-1)、20°,满足海洋工程应用对海流观测的精度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散射计 天线转速 海流反演 观测方位向 OSCAR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遥一号”卫星双相机热设计及验证
4
作者 王云彬 阳明 +8 位作者 孟庆亮 颜吟雪 于峰 孔庆乐 李立广 韦广朗 张悦 王阳 申洁 《航天器环境工程》 CSCD 2024年第2期151-159,共9页
针对“巴遥一号”卫星相机主体全寿命周期内温度应保持较高稳定性和均匀性的任务要求。通过建立热阻网络模型,分析热控设计的重点和难点,并提出有效管理热量传递和合理设计控温方式的方法;利用结构热控一体化设计解决双相机焦面电路高... 针对“巴遥一号”卫星相机主体全寿命周期内温度应保持较高稳定性和均匀性的任务要求。通过建立热阻网络模型,分析热控设计的重点和难点,并提出有效管理热量传递和合理设计控温方式的方法;利用结构热控一体化设计解决双相机焦面电路高功率密度热量排散问题,采用直接与间接相结合的控温方式提高主光学结构温度稳定性。通过热仿真分析和热平衡试验验证热设计的准确性。相机入轨4年后1个月内的在轨温度变化显示,相机各部分温度水平和温度稳定性满足设计指标要求,镜头的温度波动范围在0.09~0.17℃,CCD的温度波动范围在0.93~4.30℃,表明相机热控设计合理有效。以上设计实践可为双相机一体化热控设计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遥感相机 热设计 热平衡试验 在轨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传感器的测点热误差补偿方法设计
5
作者 卜芃 李宏亮 龚佳骏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03-1808,共6页
红外光谱传感器测量受测点不合理产生的热误差影响存在测量偏差较大的问题。提出一种近红外光谱传感器测点热误差补偿方法。根据近红外光谱传感器热变形和测点温度之间的关联性,确定近红外光谱传感器最佳测温点。根据偏F统计量的检验在... 红外光谱传感器测量受测点不合理产生的热误差影响存在测量偏差较大的问题。提出一种近红外光谱传感器测点热误差补偿方法。根据近红外光谱传感器热变形和测点温度之间的关联性,确定近红外光谱传感器最佳测温点。根据偏F统计量的检验在回归模型中加入拟合处理后的温度变量,删除前期无利用价值的温度变量,以此为依据建立测点热误差模型。根据测点热误差模型中的约束条件,对各个测点进行标定处理,同时引入人工神经网络对近红外光谱传感器各个测点进行温度拟合补偿。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得到的测点热误差补偿量最高值为45μm、对丝杠XYZ三个轴的补偿量与实际值一致、补偿后的误差控制在4.5μm以内。证明采用所提方法可以获取满意的近红外光谱传感器温度补偿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传感器 热误差 温度补偿 人工神经网络 关联性 误差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信息交互下的输电线路运行故障分析方法 被引量:3
6
作者 郭炳楠 《微型电脑应用》 2024年第1期228-232,共5页
为了解决输电线路运行出现故障对电网造成大量损失问题,设计了输电线路运行故障分析系统。通过采用可移动的故障检测装置对输电线路运行状态进行自动检测,采用图像处理技术和模式识别技术对视频监控平台进行智能化的改进,实现对输电线... 为了解决输电线路运行出现故障对电网造成大量损失问题,设计了输电线路运行故障分析系统。通过采用可移动的故障检测装置对输电线路运行状态进行自动检测,采用图像处理技术和模式识别技术对视频监控平台进行智能化的改进,实现对输电线路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将采集到的输电线路运行图像数据传输至监控主站平台,利用变分模态分解和排列熵相结合的算法来实现输电线路运行故障诊断。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在进行故障检测装置图像监控的有效性高达96%,在进行对故障分析的准确性测试时,故障分析的准确性高达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信息交互 输电线路 故障分析 变分模态分解 排列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巴地球资源02星CCD图像交叉定标与大气校正研究 被引量:40
7
作者 彭光雄 何宇华 +2 位作者 李京 陈云浩 林文娟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2-25,34,共5页
利用LANDSAT-5的TM对CBERS-2的CCD 1-4波段进行交叉定标,得到了CCD 1-4波段的参考辐射定标系数,并对这组定标系数进行了验证.利用6S模型和同步气象资料,对CBERS-2的CCD数据,进行了大气校正和反射率反演.最后对CCD 1-4波段大气校正前后... 利用LANDSAT-5的TM对CBERS-2的CCD 1-4波段进行交叉定标,得到了CCD 1-4波段的参考辐射定标系数,并对这组定标系数进行了验证.利用6S模型和同步气象资料,对CBERS-2的CCD数据,进行了大气校正和反射率反演.最后对CCD 1-4波段大气校正前后的反射率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变化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大气校正后的CCD3和CCD4波段的地面反射率明显升高,大气校正后的CCD图像呈现出高植被覆盖区NDVI增大,低植被覆盖区NDVI减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定标 大气校正 6S模型 CBERS-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光学遥感器热分析 被引量:36
8
作者 吴清文 卢泽生 +2 位作者 卢锷 王建设 王家骐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2002年第2期205-208,共4页
空间光学遥感器热控工作旨在保证遥感器所需温度水平和温度梯度 ,以满足遥感器高质量成像要求。根据遥感器的结构特点和热光学指标要求 ,建立了遥感器及其热控系统的热平衡方程 ,对各热交换项进行了剖析 ,并采用Nevada和MSC/Patran等软... 空间光学遥感器热控工作旨在保证遥感器所需温度水平和温度梯度 ,以满足遥感器高质量成像要求。根据遥感器的结构特点和热光学指标要求 ,建立了遥感器及其热控系统的热平衡方程 ,对各热交换项进行了剖析 ,并采用Nevada和MSC/Patran等软件对某空间光学遥感器进行了模拟仿真 ,得到其对地工况和对日工况的热平衡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遥感器 热控系统 温度场 热流 空间光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狄利克雷模型的分布鲁棒机组组合 被引量:28
9
作者 张玉敏 韩学山 +4 位作者 杨明 王明强 张利 叶平峰 徐波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5074-5084,共11页
在应对风电不确定性电源发电的机组组合决策中,针对风电随机过程难以表达为确切概率密度与分布的问题,提出基于非精确狄利克雷模型的分布鲁棒机组组合优化模型与求解方法。其核心体现在:首先,依据历史信息,采用非精确狄利克雷模型(impre... 在应对风电不确定性电源发电的机组组合决策中,针对风电随机过程难以表达为确切概率密度与分布的问题,提出基于非精确狄利克雷模型的分布鲁棒机组组合优化模型与求解方法。其核心体现在:首先,依据历史信息,采用非精确狄利克雷模型(imprecise Dirichlet model,IDM)构造包含风电输出功率所有可能概率分布的模糊集;其次,依据该模糊集,在满足一定置信水平下,推演风电输出功率不确定性区间的表达,从而使其与传统自适应鲁棒优化模型相衔接;由此,构建了分布鲁棒优化决策模型,同时采用列约束生成(column and constraint generation,C&CG)算法对其求解;最后,通过IEEE118节点系统算例,验证模型和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精确狄利克雷模型 模糊集 C&CG算法 概率分布不确定性 自适应鲁棒机组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光学镜头可适应边界温度的CAE计算方法 被引量:20
10
作者 陈长征 赵贵军 +2 位作者 张星祥 卢锷 任建岳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68-673,共6页
提出了空间遥感器温度场的描述方法,建立了某空间遥感器光学镜头的热光学分析模型,计算得到了该空间光学遥感器温度水平和温差要求的热控指标。在对遥感器在轨运行热载荷状态进行假定描述的基础上,用有限元方法进行了温度场及热弹性变... 提出了空间遥感器温度场的描述方法,建立了某空间遥感器光学镜头的热光学分析模型,计算得到了该空间光学遥感器温度水平和温差要求的热控指标。在对遥感器在轨运行热载荷状态进行假定描述的基础上,用有限元方法进行了温度场及热弹性变形分析,得出假定温度载荷作用下光学遥感器各光学表面的变形量及刚体位移量。利用Zernike多项式进行波前差拟合,得到Zernike多项式系数,代入光学系统,利用CODEV光学计算软件计算热载荷作用下光学镜头的传递函数(MTF)。通过迭代,得到光学系统满足传递函数指标>0.4要求的各温度场临界值,完成了从光学指标到热控指标的转换,避免了热控设计的过设计或设计不足,可以在设计方案阶段作为遥感器结构的热适应性设计的参考,同时为制定合理的热控设计指标提供数据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遥感器 温度适应性 热控 CA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OTF偏振光谱成像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被引量:18
11
作者 姜庆辉 邱跃洪 +2 位作者 文延 汪欢 许维星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18-222,共5页
偏振超光谱成像技术是一个新兴的交叉技术领域,探索该技术在航天、民用等领域的应用已经成为国内外的重点研究课题,特别是基于声光可调谐滤波器(AOTF)的光谱成像仪,与传统仪器相比,在工作机制和仪器设计上都有着众多的优点。通过研究AOT... 偏振超光谱成像技术是一个新兴的交叉技术领域,探索该技术在航天、民用等领域的应用已经成为国内外的重点研究课题,特别是基于声光可调谐滤波器(AOTF)的光谱成像仪,与传统仪器相比,在工作机制和仪器设计上都有着众多的优点。通过研究AOTF的工作原理,分析实验中AOTF偏振光谱成像仪的工作过程,制定了相应的数据采集系统设计方案,并且详细论述了系统基于LabVIEW平台的设计流程,同时给出了各模块的LabVIEW程序设计框图。经过实测实验对系统的功能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系统能够高效可靠地完成对图像数据的采集与相应仪器的控制,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成像 数据采集 LABVIEW 偏振 声光可调谐滤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一号小卫星多光谱图像波段配准和图像变形评价 被引量:13
12
作者 陈正超 罗文斐 +2 位作者 张浩 刘翔 张靓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90-696,共7页
北京一号小卫星是中国和英国联合研制的一颗实用型、对地观测微小卫星,星上携带中分辨率32m多光谱(近红外、红和绿波段)和4m全色两种有效载荷。为了提高多光谱图像的宽度和时间分辨率,北京一号小卫星的每个多光谱波段都是由两个相机独... 北京一号小卫星是中国和英国联合研制的一颗实用型、对地观测微小卫星,星上携带中分辨率32m多光谱(近红外、红和绿波段)和4m全色两种有效载荷。为了提高多光谱图像的宽度和时间分辨率,北京一号小卫星的每个多光谱波段都是由两个相机独立成像然后拼接而成。由于这种成像方式很难保证6个相机的主光轴平行,导致图像配准精度较低。针对北京一号小卫星的这种成像特点,本文在图像灰度交叉相关匹配的基础上,发展了一种高精度波段配准算法来评价北京一号小卫星的波段配准精度,并在波段配准的基础上,评价北京一号小卫星多光谱图像的变形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一号 在轨测试 波段配准 图像变形 图像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PGA的多通道高速数据采集系统 被引量:18
13
作者 纪大伟 徐抒岩 +2 位作者 胡君 曹小涛 穆欣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69-71,共3页
为了实时监测多轴运动控制单元,检测其性能及可靠性,设计了一种集FPGA与PCI总线于一体的多通道高速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并行采集16通道控制信号,应用FPGA对采集的信号进行分析并提取检测信息和反馈信息;检测信息通过PCI总线传输给计算... 为了实时监测多轴运动控制单元,检测其性能及可靠性,设计了一种集FPGA与PCI总线于一体的多通道高速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并行采集16通道控制信号,应用FPGA对采集的信号进行分析并提取检测信息和反馈信息;检测信息通过PCI总线传输给计算机,闭环控制反馈信息通过RS-422串行通讯发送控制单元。信号采集实验表明:该系统能够并行采集工作频率<100 kHz、控制电压<32 V的多通道控制信号,采样精度为12bit、采样速率为6.4 MSPS,满足检测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PGA PCI总线 数据采集 闭环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真空紫外空间遥感仪器漫反射板的制备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李博 林冠宇 +2 位作者 张明宇 李明明 李权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75-481,共7页
在铝制漫反射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提出了紫外-真空紫外遥感仪器使用的铝制漫反射板物理磨砂和化学磨砂的新工艺与检测方法,并搭建了主要测试装置。测试结果表明,新工艺的朗伯余弦辐射特性得到明显改善,在0°与45°入射时,归一... 在铝制漫反射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提出了紫外-真空紫外遥感仪器使用的铝制漫反射板物理磨砂和化学磨砂的新工艺与检测方法,并搭建了主要测试装置。测试结果表明,新工艺的朗伯余弦辐射特性得到明显改善,在0°与45°入射时,归一化曲线接近标准余弦曲线;300nm处半球反射率均匀度从0.77提高到0.98;200~400nm处半球反射率平均提高33%;将其应用于紫外-真空紫外遥感仪器上进行了角度响应测试,漫反射特性明显优于美国2002年发射的同类仪器SBUV/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真空紫外遥感 漫反射板 散射特性 碱蚀磨砂 半球反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二号”卫星轻小型高分辨率相机技术 被引量:13
15
作者 姜海滨 罗世魁 +4 位作者 曹东晶 宗肖颖 黄伟 靳利锋 兰丽艳 《航天返回与遥感》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5-33,共9页
"高分二号"卫星搭载的轻小型高分辨率相机首次采用了相机系统采样频率与光学截止频率之比接近1的三反同轴光学系统设计,相对孔径达到1/15,光机主体质量和体积约为传统方案的三分之一。解决了大口径超长焦距光学系统水平重力... "高分二号"卫星搭载的轻小型高分辨率相机首次采用了相机系统采样频率与光学截止频率之比接近1的三反同轴光学系统设计,相对孔径达到1/15,光机主体质量和体积约为传统方案的三分之一。解决了大口径超长焦距光学系统水平重力卸载装校、海量数据处理、结构和热应力稳定性、微振动抑制等一系列高分辨率相机研制难题。通过在轨测试,相机功能、性能全面满足研制要求,关键项目性能优于指标要求,内方位元素保持高精度稳定。文章论述的相机的设计、制造、装调等相关技术,可以为后续同类相机的研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 多光谱 三反同轴 轻小型 设计 “高分二号”卫星 航天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PGA的大面阵CMOS相机高速率电子学系统设计 被引量:17
16
作者 王征 何云丰 +2 位作者 曹小涛 王栋 孔德柱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3-178,共6页
目前深空遥感探测多采用CCD作为高分辨率相机的传感器,相较于CCD,面阵CMOS驱动更简单、功耗更低、抗辐射能力更强,是深空遥感探测目前的发展趋势。为此,本文基于CMOSIS公司生产的型号为CMV20000,图像分辨率为5 120×3 840的CMOS探测... 目前深空遥感探测多采用CCD作为高分辨率相机的传感器,相较于CCD,面阵CMOS驱动更简单、功耗更低、抗辐射能力更强,是深空遥感探测目前的发展趋势。为此,本文基于CMOSIS公司生产的型号为CMV20000,图像分辨率为5 120×3 840的CMOS探测器,设计完成了一个大面阵CMOS高分辨率相机,图像分辨率为5 120×3 840。详细阐述了以FPGA为核心的电子学系统的整体结构,结合CMV20000的工作模式和时序电路,实现了高分辨图像的高速传输以及数据校正。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相机系统方案合理,解决了CMV20000数据无法对齐的数据校正问题,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安装光学系统后能够获取高质量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面阵CMOS 高分辨率 FPGA 高速数据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光谱短波红外地物光谱仪的光机设计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新 郑小兵 +3 位作者 洪津 汤伟平 张国伟 寻丽娜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656-1661,共6页
基于平场凹面光栅分光和线列阵探测器探测的最新设计方案,进行了短波红外波段地物光谱仪的光机设计。仪器采用光纤导光,两个独立单元分别探测,最大限度地简化了光学及结构设计。更换前置光学系统改变探测视场,视场内的辐射经过前置... 基于平场凹面光栅分光和线列阵探测器探测的最新设计方案,进行了短波红外波段地物光谱仪的光机设计。仪器采用光纤导光,两个独立单元分别探测,最大限度地简化了光学及结构设计。更换前置光学系统改变探测视场,视场内的辐射经过前置光学系统均匀地照亮入射光纤,保证了两探测单元的视场相同。根据入射光通量、光谱分辨率和狭缝的关系确定入射狭缝的大小,仪器光谱覆盖900~2400nm,光谱分辨率优于12nm,适合野外短波红外波段的探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 地物光谱仪 短波红外 遥感 光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输液监测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13
18
作者 潘小琴 魏鑫 +3 位作者 赵玉乐 熊永鹏 王倩 杨薛涛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409-2411,共3页
结合ZigBee无线通信技术设计了一款输液监测系统,该系统有效地解决了静脉输液过程中存在的输液速度难掌控、输液中断无报警、输液完毕无提示等问题;采用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和红外光电传感器对输液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并将采集的液滴速... 结合ZigBee无线通信技术设计了一款输液监测系统,该系统有效地解决了静脉输液过程中存在的输液速度难掌控、输液中断无报警、输液完毕无提示等问题;采用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和红外光电传感器对输液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并将采集的液滴速度、液位信息、输液量等信息反馈至上位机,医护人员通过上位机可视化软件平台监测输液过程;实施结果表明:该系统液体滴速检测准确,其误差在±2滴以内,当液位降低到一定量或者输液出现异常情况时,终端节点可以发出声光报警信息,上位机软件发出橙色或者红色报警信息,提醒医护人员有效地处理紧急情况,提高输液的安全性,减少医疗事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液监测 红外对管 滴速 无线传感器网络 ZIGBEE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光学仪器辐射交互定标方法的应用和发展 被引量:7
19
作者 赵维宁 胡秀清 +2 位作者 方伟 王玉鹏 徐娜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921-1931,共11页
卫星遥感器的在轨交互定标是保证仪器数据记录的可靠性、连续性和一致性的核心方案,配合高精度的在轨参考基准仪器可使定标精度达到2%左右。本文介绍了交互定标技术的相关概念和意义,强调该技术是修正仪器间辐射定标相对偏差的重要手段... 卫星遥感器的在轨交互定标是保证仪器数据记录的可靠性、连续性和一致性的核心方案,配合高精度的在轨参考基准仪器可使定标精度达到2%左右。本文介绍了交互定标技术的相关概念和意义,强调该技术是修正仪器间辐射定标相对偏差的重要手段。指出了交互定标的前提条件及现存难点。总结了交互定标实现流程,包括数据收集、匹配、筛选、处理,基准确定,精度分析等,分析了影响交互定标精度的各种因素。叙述了当前卫星光学遥感器交互定标的各类方法及其使用条件,总结了不同应用条件下所适用的各交互定标方法的定标精度。最后结合当前交互定标的国际合作活动,分析展望了未来光学遥感器在轨可溯源SI定标方法的前景趋势和难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载光学仪器交互定标 地球观测系统 替代定标 国际合作 溯源性 精确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态激光雷达传感器技术及无人机载测深应用 被引量:19
20
作者 徐梦溪 陆云扬 +1 位作者 谈晓珊 施建强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89-96,共8页
无人机搭载固态激光雷达传感器施测水深和水下地形技术是近年来新发展的一种测量手段。本文综述和介绍固态激光雷达传感器技术,以及在近海、岛礁和内陆江河湖库的水深测量及水下-陆地一体化地形测绘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首先介绍水体... 无人机搭载固态激光雷达传感器施测水深和水下地形技术是近年来新发展的一种测量手段。本文综述和介绍固态激光雷达传感器技术,以及在近海、岛礁和内陆江河湖库的水深测量及水下-陆地一体化地形测绘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首先介绍水体中光波传播特性、水面光波反射特性,介绍无人机载双频激光雷达测深原理;然后,综述目前典型的机载海洋测深ALB系统和无人机挂载固态激光雷达测深系统及其应用情况;最后,总结分析无人机挂载激光雷达测深系统在施测应用中的技术难点问题,并结合固态激光雷达测深技术和应用现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激光雷达 固态激光雷达传感器 无人机 水深测量 水下地形测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