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5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基于AEKF的铆接件视觉伺服精确装配方法
1
作者 李宗刚 李彦博 +1 位作者 焦建军 杜亚江 《系统仿真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7-118,共12页
针对工业生产中存在多轴孔铆接件因铆钉数量多、铆钉与铆孔间隙小、铆钉分布不规则等特点,致使装配过程约束复杂,装配精度要求高,难以实现铆接工艺智能化以提升装配效率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扩展卡尔曼滤波的铆接件视觉伺服精确装配... 针对工业生产中存在多轴孔铆接件因铆钉数量多、铆钉与铆孔间隙小、铆钉分布不规则等特点,致使装配过程约束复杂,装配精度要求高,难以实现铆接工艺智能化以提升装配效率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扩展卡尔曼滤波的铆接件视觉伺服精确装配方法。为实现铆接件装配时的高精度定位,在传统扩展卡尔曼滤波的基础上,引入自适应噪声估计器,消除未知环境下的系统噪声对图像雅可比矩阵估计精度的影响,保证视觉伺服过程中图像雅可比矩阵的高精度估计;为保证铆接件装配时视觉伺服运动轨迹平滑稳定,设计滑模控制器,对铆接件进行轨迹跟踪,同时引入最小二乘法对铆接件图像特征深度信息进行实时在线估计,实现铆接件的高精度装配;以6自由度机器人建立仿真模型,结果表明在分布不规则的铆钉中选取4个铆钉的圆心点特征作为控制输入,通过设计的视觉伺服控制器能够完成铆接件的高精度多轴孔装配,提高了铆接工艺中关键工序的智能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铆接 多轴孔装配 自适应扩展卡尔曼滤波 深度在线估计 滑模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傅里叶级数轨迹的运动学参数辨识
2
作者 李俊阳 董立财 林肖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5-63,共9页
针对高端制造领域焊接机器人焊接效率低、精度差、运行不平稳等多种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傅里叶级数轨迹的焊接机器人运动学参数辨识方法.首先,依据MDH(modified denavit-hartenberg)准则建立焊接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并基于微分运动学... 针对高端制造领域焊接机器人焊接效率低、精度差、运行不平稳等多种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傅里叶级数轨迹的焊接机器人运动学参数辨识方法.首先,依据MDH(modified denavit-hartenberg)准则建立焊接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并基于微分运动学建立焊接机器人的误差模型;随后,通过模式搜索算法找到最优的改进傅里叶级数轨迹,从中选出50个条件数最小的位姿点作为实验位姿集;最后,提出一种递归最小二乘方-差分进化混合(recursive least squares and differential evolution hybrid,RLS-DEH)算法,能够有效提高参数辨识的精度.以库卡(KUKA)的焊接机器人作为实验对象,验证上述方法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将使用改进傅里叶级数轨迹方法得到的最优位姿集代入误差模型后,经过RLS-DEH算法辨识,焊接机器人的绝对位置平均误差从1 mm降低到0.05 mm以内,相比标定前精度提高了95%,证明了所提方法的高效性与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学标定 改进傅里叶级数轨迹 RLS-DEH 焊接机器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RIZ理论的工业机器人机械爪创新设计
3
作者 潘红恩 马鲁强 +2 位作者 马云鹏 张颖利 耿以旭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25年第1期235-239,共5页
针对工业机器人在机床零件上、下料作业因断电导致机械爪安全性降低以及机械爪柔性不高等问题,运用TRIZ理论,依据通用技术参数寻找设计过程中的矛盾问题,依据发明原理解决矛盾问题,提出碟形多线阿基米德螺旋机械爪创新设计,对机械爪模... 针对工业机器人在机床零件上、下料作业因断电导致机械爪安全性降低以及机械爪柔性不高等问题,运用TRIZ理论,依据通用技术参数寻找设计过程中的矛盾问题,依据发明原理解决矛盾问题,提出碟形多线阿基米德螺旋机械爪创新设计,对机械爪模型所选关键点的运动轨迹曲线进行运动学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设计机构达到断电自锁、自定心功能,提升了机械爪可靠性与通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Z理论 阿基米德螺旋线 机械爪 工业机器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光学自由曲面机器人磨抛系统设计与应用
4
作者 肖逸 罗华 +3 位作者 申玉鑫 段必成 李钦鹏 余德平 《机器人技术与应用》 2025年第1期21-26,共6页
大型光学自由曲面曲率复杂多变,工件材料往往较易被去除,且人工磨抛存在效率低下、难以保证材料去除的均匀性和一致性的问题。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本文研发出一套适用于大型曲面的机器人磨抛系统,提高了光学自由曲面磨抛加工效率和良品... 大型光学自由曲面曲率复杂多变,工件材料往往较易被去除,且人工磨抛存在效率低下、难以保证材料去除的均匀性和一致性的问题。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本文研发出一套适用于大型曲面的机器人磨抛系统,提高了光学自由曲面磨抛加工效率和良品率,代替了传统的人工磨抛。该系统由FANUC机器人、末端执行系统、磨抛剂供给系统、电气系统和HMI人机交互系统组成,通过工艺参数控制和磨抛轨迹策略控制,能有效保证该机器人磨抛系统的稳定性和加工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磨抛系统 磨抛策略 人机交互 智能控制 工艺管理系统 自动化技术 湿式打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A^(*)算法的机器人路径规划
5
作者 苏畅 张曼 《兰州工业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03-106,共4页
针对经典A^(*)算法对于喷射混凝土机器人在煤矿巷道作业中存在求解路径容易转向、轨迹耗时长、搜索节点多、路径转折安全性能低等路径规划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A^(*)算法。首先对启发函数权重优化,然后删除冗余节点,最后通过三次B样条曲... 针对经典A^(*)算法对于喷射混凝土机器人在煤矿巷道作业中存在求解路径容易转向、轨迹耗时长、搜索节点多、路径转折安全性能低等路径规划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A^(*)算法。首先对启发函数权重优化,然后删除冗余节点,最后通过三次B样条曲线法降低喷浆机器人的路径转折角度,增加机器人工作的安全性。仿真结果表明:与现有算法相比,所提方案寻路时间节省了30%左右,平均节点个数减少了39%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径规划 改进A^(*)算法 喷浆机器人 评价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封装生产线作业机器人协同控制系统设计
6
作者 李金展 何佳佳 王颜霞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5年第1期134-136,146,共4页
为提高食品封装生产效率,提出一种应用于食品封装生产线的协同作业机器人控制系统。该系统主要由输送线、机械手及封装线等组成,采用西门子S7-1200 PLC作为控制器,控制送料输送线、上下料机械手以及封装机协调配合,以完成循环顺序作业... 为提高食品封装生产效率,提出一种应用于食品封装生产线的协同作业机器人控制系统。该系统主要由输送线、机械手及封装线等组成,采用西门子S7-1200 PLC作为控制器,控制送料输送线、上下料机械手以及封装机协调配合,以完成循环顺序作业。对该系统的调试及实际生产结果表明,采用机器人协调控制系统进行食品封装能有效提高食品封装生产线的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封装 协调控制 协同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DTW-DP-GMM的工业机器人轨迹学习策略
7
作者 肖洒 陈旭阳 +1 位作者 叶锦华 吴海彬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80,共13页
针对机器人示教编程过程中使用高斯混合模型(GMM)规划运动轨迹时存在的高斯分布个数难以选择、复现轨迹精度较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复合的机器人运动轨迹学习策略.该策略包含动态时间规整(DTW)算法、高斯混合模型与道格拉斯-普克(DP)算法... 针对机器人示教编程过程中使用高斯混合模型(GMM)规划运动轨迹时存在的高斯分布个数难以选择、复现轨迹精度较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复合的机器人运动轨迹学习策略.该策略包含动态时间规整(DTW)算法、高斯混合模型与道格拉斯-普克(DP)算法.首先,针对示教过程中采集的多条轨迹在时间长度上存在差异的问题,采用DTW算法来统一示教轨迹在时域上的变化.其次,使用GMM算法对示教轨迹的特征进行提取,并利用高斯混合回归(GMR)算法将其重构为复现轨迹.在这个过程中采用DP算法来预估GMM算法的关键参数高斯分布的数量,与传统方法相比,能够简单直观地得到相对准确的参数值.利用DP算法对复现轨迹的数据点进行稀疏化并优化,不仅确保了机器人最终运动轨迹的精度,而且大幅减少了最终轨迹数据点的数量.最后,进行了不同形状的模拟焊接轨迹学习规划实验.结果表明:经由DTW对齐后的示教轨迹具有更加明显的运动特征,经过GMM-GMR学习输出的复现轨迹具有良好的表征结果;在使用GMM-GMR算法学习示教轨迹的过程中,采用DP算法可以有效预估高斯分布个数;经过DP算法稀疏化并优化的最终轨迹的平均位置误差均在0.500 mm以内,其最大误差可以控制在0.800 mm以内,可以满足焊接轨迹规划的精度要求,验证了该策略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示教编程 高斯混合模型 道格拉斯-普克算法 动态时间规整 轨迹复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残差网络的多层多道焊缝识别
8
作者 何俊杰 王传睿 王天琪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96,共6页
为保证焊缝跟踪的精度并将激光条纹从强弧光、飞溅中分离出来,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残差(SRNU)网络的激光条纹分割算法。该算法是将带有弧光的图像送入SRNU模型,对内嵌于Resunet网络的编码层部分进行改进,添加SE模块和分组残差模块,对多... 为保证焊缝跟踪的精度并将激光条纹从强弧光、飞溅中分离出来,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残差(SRNU)网络的激光条纹分割算法。该算法是将带有弧光的图像送入SRNU模型,对内嵌于Resunet网络的编码层部分进行改进,添加SE模块和分组残差模块,对多层级特征信息进行提取和解析。结果表明:所提算法与Resunet算法相比,平均交并比、精确率、召回率与F1分数分别提升了0.79%、1.38%、0.50%和0.91%,说明该方法有较好的鲁棒性且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在复杂工况下也能将激光条纹从强弧光、飞溅中分离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光视觉传感器 深度学习 多层多道焊缝 焊缝识别 深度残差 激光条纹分割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策略融合蜣螂优化算法的工业机器人运动学参数辨识方法
9
作者 许佳璐 刘笑楠 +1 位作者 李朋超 刘振宇 《中国机械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4-304,共11页
针对蜣螂优化(DBO)算法在工业机器人运动学参数标定过程中存在的全局探索和局部开发能力不平衡、求解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指数积(LPOE)运动学模型的多策略融合蜣螂优化算法(MSFDBO)。首先建立基于LPOE模型的运动学参数辨识... 针对蜣螂优化(DBO)算法在工业机器人运动学参数标定过程中存在的全局探索和局部开发能力不平衡、求解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指数积(LPOE)运动学模型的多策略融合蜣螂优化算法(MSFDBO)。首先建立基于LPOE模型的运动学参数辨识模型;然后采用Piecewise混沌映射和精英反向学习策略进行种群初始化,得到分布更加均匀的种群;融入鱼鹰探索行为,提高DBO算法的全局探索能力,通过随机扰动机制扩大搜索范围,减少DBO算法陷入局部最优的可能性。为测试算法性能,使用12个基准测试函数对MSFDBO算法的搜索性能进行实验评估,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良好的寻优性能。对4台T6A-19型工业机器人的运动学参数进行辨识并补偿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绝对位置平均误差、均方根平均误差分别降低了85.47%、83.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学参数标定 蜣螂优化算法 精英反向学习 鱼鹰探索行为 随机扰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主可控平台AGV设计及视觉循线算法研究
10
作者 徐诗著 高军 孙秋君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4-276,共13页
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自主可控平台的自动导引车(AGV)。AGV满足核心硬件国产化、软件开源可控的要求,并可兼容多种自主导航算法。对传统纯追踪算法在跟踪精度和安全性上进行了改进:一是载具在直线路段偏离参考轨迹较远的情况下使用Dubin... 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自主可控平台的自动导引车(AGV)。AGV满足核心硬件国产化、软件开源可控的要求,并可兼容多种自主导航算法。对传统纯追踪算法在跟踪精度和安全性上进行了改进:一是载具在直线路段偏离参考轨迹较远的情况下使用Dubins路径进行快速回归;二是在大曲率参考轨迹处使用预瞄点偏移算法纠正跟踪轨迹,减小跟踪误差;三是应用动态预瞄距离和动态速度进一步减小大曲率路段的跟踪误差和安全风险。改进的算法在设计的AGV上进行了实现。在完成AGV设计和改进算法实现后,在实际环境中进行了视觉循线实验。改进的算法在0.1 m/s的速度下在曲率较小路段的平均偏差相较改进前的两种纯追踪算法变体分别减少了3.3%、7.3%,在大曲率路段减少了8.34%、23.06%;在0.5 m/s的速度下在曲率较小路段的平均偏差相较改进前的两种纯追踪算法变体分别减少了9.08%、11.33%,在大曲率路段减少了2.97%、24.67%。改进算法实验的整体结果优于使用改进前两种算法变体的结果,且设计并实现的AGV能够满足一般环境下的视觉循线导航需求,可应用于多种实际场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可控 自动导引车(AGV) 跟踪控制 纯追踪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传感器融合的无人车SLAM系统研究
11
作者 吴文昊 谷玉海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9-235,共7页
为提高无人车的避障能力,使其能够在构建的地图环境中高效地进行自动定位和路径规划,提出一种多传感器融合的无人车SLAM系统。对于障碍物监测,采用激光雷达与深度相机信息融合的方法构建地图,以融合得到更精准的栅格图。搭建了履带式差... 为提高无人车的避障能力,使其能够在构建的地图环境中高效地进行自动定位和路径规划,提出一种多传感器融合的无人车SLAM系统。对于障碍物监测,采用激光雷达与深度相机信息融合的方法构建地图,以融合得到更精准的栅格图。搭建了履带式差速底盘运动学模型,通过融合IMU数据提高位姿估计精度;分析了贝叶斯推理方法,在决策层以该方法有效融合激光雷达与深度相机的数据;提出基于卡尔曼滤波算法动态调整权重将雷达与相机的后验概率融合,得到最终的地图栅格信息。最后,根据融合后的数据构建地图并实现自主导航的功能。通过对比实验发现,改进的多传感器融合建图算法定位精度综合提高了91.67%,实时的整体性能提升了54.46%,栅格建图完整性提升了6.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叶斯算法 融合建图 激光雷达 深度相机 ROS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RTAB-Map算法的爬壁机器人导航研究
12
作者 覃超 唐东林 +3 位作者 游东潘 丁超 饶胜 何媛媛 《工程设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41,共10页
针对爬壁机器人难以对大型石化装备壁面感知和自动化检测等难题,提出了一种改进RTAB-Map(real-time appearance-based mapping,基于外观的实时建图)算法,通过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实现爬壁机器人定位、建图与导航。首先,搭建了具有壁面吸附... 针对爬壁机器人难以对大型石化装备壁面感知和自动化检测等难题,提出了一种改进RTAB-Map(real-time appearance-based mapping,基于外观的实时建图)算法,通过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实现爬壁机器人定位、建图与导航。首先,搭建了具有壁面吸附能力的机器人运动底盘,以保证爬壁机器人在壁面灵活稳定运动;其次,针对爬壁机器人在壁面滑移导致的里程计累计误差问题,采用扩展卡尔曼滤波并融合编码器和惯性测量单元的数据,为建图和导航提供精确的里程计信息;再次,基于RTAB-Map算法对深度相机、激光雷达及里程计的数据进行融合,生成二维栅格和三维点云地图,实现对装备壁面的完整描述,并基于融合数据构建了爬壁机器人导航算法的框架;最后,在装备壁面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融合里程计算法,能显著减小航向角误差,航向角平均误差为0.78°,相对轮式里程计规划,航向角误差减少了88.94%;改进RTAB-Map算法提高了爬壁机器人在壁面环境下的建图与感知能力,结合路径规划算法,实现了机器人自主导航。研究结果对爬壁机器人自动化检测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爬壁机器人 RTAB-Map(基于外观的实时建图)算法 扩展卡尔曼滤波 多传感器融合 导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干扰检测机器人的视觉引导系统
13
作者 刘鹏 王爱民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3-126,共4页
为实现电磁干扰(EMI)检测的自动化工作,设计了一种基于视觉图像的机器人检测引导系统。该系统通过使用双目视觉获取深度信息,使用Canny边缘检测并结合大津法来选取重要位置点,同时提高对视觉图像中纹理不明显处的检测能力。后续利用随... 为实现电磁干扰(EMI)检测的自动化工作,设计了一种基于视觉图像的机器人检测引导系统。该系统通过使用双目视觉获取深度信息,使用Canny边缘检测并结合大津法来选取重要位置点,同时提高对视觉图像中纹理不明显处的检测能力。后续利用随机抽样一致性(RANSAC)算法纠正路径点偏差来获取一系列目标坐标值,控制机械臂携带近场探头进行检测扫描。使用UR3机械臂、D435摄像头以及近场磁场探头进行验证,能依据选取路径点测量较强磁场位置,得到磁场源位置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目视觉 轮廓检测 机械臂 电磁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柱式工业机器人设计与分析
14
作者 王兆国 王玉宝 +1 位作者 周杰 邓海顺 《煤矿机械》 2025年第3期1-4,共4页
为解决目前煤厂人工效率低、工人劳动强度大及煤粉尘对工人健康危害严重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立柱式工业机器人。该机器人由立柱回转横臂平移机构、吊装机构、机械抓手等部分组成。对吊装机构中链条末端在横臂的固定位置进行设计计算,利用W... 为解决目前煤厂人工效率低、工人劳动强度大及煤粉尘对工人健康危害严重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立柱式工业机器人。该机器人由立柱回转横臂平移机构、吊装机构、机械抓手等部分组成。对吊装机构中链条末端在横臂的固定位置进行设计计算,利用Workbench和ADAMS软件分别完成对结构的静力学和运动学分析。试验表明,该机器人能够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柱式 工业机器人 结构设计 静力学分析 运动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移动机器人的电缆管沟安全巡检系统设计
15
作者 赵超 徐世许 +1 位作者 宋涛 明立堂 《自动化与仪表》 2025年第1期28-31,35,共5页
工厂地下管沟的供电电缆经过长久使用,会出现过热等安全隐患。地下管沟通常半封闭,容易产生有毒有害气体,且空间狭窄,巡检人员难以进入。采用移动机器人替代人工进行电缆管沟安全巡检,可以及时、有效、准确地发现问题,具有人工巡检无法... 工厂地下管沟的供电电缆经过长久使用,会出现过热等安全隐患。地下管沟通常半封闭,容易产生有毒有害气体,且空间狭窄,巡检人员难以进入。采用移动机器人替代人工进行电缆管沟安全巡检,可以及时、有效、准确地发现问题,具有人工巡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该文设计了基于移动机器人的电缆管沟安全巡检系统,以移动机器人为主体,搭载温湿度、有毒有害气体传感器,以及双光红外热像仪,形成一款适合狭窄管道运行的巡检机器人,对电缆管沟进行巡检,将地下管沟内部的温湿度、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等环境参数,以及布设在管沟内壁上的电缆温度、可见光和红外视频上传至上位机平台。该系统满足电缆管沟安全巡检的功能要求,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巡检 传感器 Modbus TCP协议 上位机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五自由度双臂协作机器人运动分析与仿真
16
作者 吴凯 聂良益 +2 位作者 吴小艳 李士明 陶晶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5-19,59,共6页
现有单侧六自由度、七自由度的双臂机器人的冗余自由度过多,致使制造成本高昂、控制复杂,难以实现批量生产应用。文章设计了一款单侧五自由度的双臂协作机器人,首先构建机械臂结构,并基于D-H参数法建立数学模型,完成了正逆运动学分析,... 现有单侧六自由度、七自由度的双臂机器人的冗余自由度过多,致使制造成本高昂、控制复杂,难以实现批量生产应用。文章设计了一款单侧五自由度的双臂协作机器人,首先构建机械臂结构,并基于D-H参数法建立数学模型,完成了正逆运动学分析,然后运用MATLAB与蒙特卡洛法进行工作空间分析,发现机器人工作空间广、适应性强,且参数合理,最后利用Adams进行仿真验证实验,证实了双臂协作的可能性与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机械臂 运动学 轨迹规划 协同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luidSIM的装配机器人气动回路设计及分析
17
作者 袁小会 蔡逸飞 《机械工程师》 2025年第1期78-81,共4页
以某一装配机器人为例,根据其实际工作中气缸的动作顺序要求,利用Fluid SIM软件对其气动回路进行设计、仿真,根据仿真结果分析气缸异常动作原因,并采用单向滚轮杠杆阀、延时阀消除障碍信号,最终得到了符合要求的气动回路。
关键词 气动回路 FLUIDSIM 障碍信号 单向滚轮杠杆阀 延时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CCT的管材正解算法研究
18
作者 洪鸣 张薇薇 《机械工程师》 2025年第2期33-37,41,共6页
为实现管材的精确加工,提出了一种管材正解算法。正解算法包含管材模型解析与加工数据转换两部分。为实现管材正解算法,研究了开源几何内核OpenCASCADE,首先利用OpenCASCADE中的数据交换模块,导入由B-Rep边界表示法定义的管材几何模型,... 为实现管材的精确加工,提出了一种管材正解算法。正解算法包含管材模型解析与加工数据转换两部分。为实现管材正解算法,研究了开源几何内核OpenCASCADE,首先利用OpenCASCADE中的数据交换模块,导入由B-Rep边界表示法定义的管材几何模型,利用OpenCASCADE中的开发工具解析出管材基本特征并提取轴线以获取关键控制点;然后进行加工数据转换,将控制点XYZR坐标转换成绕弯机YBCR坐标;最后验证控制点数据与加工数据的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准确解析管材控制点并获取精确的加工数据,提高了弯管加工的准确性并极大地降低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控弯管 CAM OPENCASCADE 轴线提取 正解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于汽车零部件加工的工业机器人路径规划与仿真研究
19
作者 何贤海 徐善永 《内燃机与配件》 2025年第1期112-114,共3页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工业机器人在汽车零部件加工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这些机器人必须满足高精度、高效率和高可靠性等要求,以适应复杂的加工工艺。路径规划是工业机器人在加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它要求机器人能够高效、安全地完成任务。...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工业机器人在汽车零部件加工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这些机器人必须满足高精度、高效率和高可靠性等要求,以适应复杂的加工工艺。路径规划是工业机器人在加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它要求机器人能够高效、安全地完成任务。路径规划方法包括基于优化算法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模型,这些模型能够提高路径规划的效率和准确性。仿真系统开发是确保机器人性能的重要环节,它涉及系统架构设计、动力学建模、路径规划算法实现以及界面设计和功能实现。通过仿真系统,可以在实际应用前对机器人进行测试和优化,确保其在汽车零部件加工中的高效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汽车零部件加工 路径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gH EtherCAT的时钟同步补偿方案设计与性能测试
20
作者 陈敏峰 王桂荣 +2 位作者 金英连 周坤 王斌锐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50-1156,共7页
为了提升机器人通信系统多时钟同步性能,通过对分布式时钟同步补偿方案进行研究,设计时钟误差定量补偿与动态补偿算法,采用基于IgH EtherCAT通信协议栈实现同步补偿方案,最后在六轴机械臂上开展轨迹跟踪与通讯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与非Ig... 为了提升机器人通信系统多时钟同步性能,通过对分布式时钟同步补偿方案进行研究,设计时钟误差定量补偿与动态补偿算法,采用基于IgH EtherCAT通信协议栈实现同步补偿方案,最后在六轴机械臂上开展轨迹跟踪与通讯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与非IgH同步方案相比,该同步方案的应用提高了机械臂末端执行器的轨迹圆精度。时钟同步误差降至54 ns,同步误差容许范围在±200 ns以内。可见补偿方案提高了时钟同步性能,满足机械臂的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钟同步 误差补偿 ETHERCAT 通信性能 机械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