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9篇文章
< 1 2 8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图像的道路裂缝分割及量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于天河 徐博超 +2 位作者 侯善冲 赵思诚 刘珂鑫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7-91,共15页
针对当前道路裂缝检测与量化领域中高成本与高精度之间的矛盾,本文提出了一种低成本高精度的道路裂缝自动分割量化系统。首先,该系统采用添加跳跃级往返多尺度融合模块与注意力门机制的卷积神经网络进行分割预测,并命名为SW-Net。随后,... 针对当前道路裂缝检测与量化领域中高成本与高精度之间的矛盾,本文提出了一种低成本高精度的道路裂缝自动分割量化系统。首先,该系统采用添加跳跃级往返多尺度融合模块与注意力门机制的卷积神经网络进行分割预测,并命名为SW-Net。随后,通过结合MCO、DFS以及不同方向上像素统计曲线的变化趋势对裂缝进行分类。最后,为了克服裂缝量化的不连续性和传统形态学骨架量化算法的局限性,本文通过结合A*算法并对其进行扩展,以计算裂缝的最短长度和最大宽度。实验对比结果表明,该系统在Crack500数据集上取得了所有对比模型中最佳的准确率(93.68%)和F1分数(0.8965)。改进后分类算法的平均分类精度达到99.29%,分类速度为109张/s。其量化最短长度和最大宽度的相对误差分别为12.34%和15.85%,较传统骨架方法的平均量化误差降低了5.16%。这些结果表明,该系统在裂缝的分割、分类和量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分割 裂缝分类 裂缝量化 A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交变磁场的平面二维时栅位移传感机理及测量模型
2
作者 陈自然 欧阳辉 +3 位作者 张桁潇 彭凯 王伟 崔南川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612-2624,共13页
针对传统的平面二维位移传感器在超精密光刻、大面积传感器制造中存在的技术瓶颈,提出一种基于空间交变磁场的平面二维位移测量方法。在定尺平面布置均匀等间距的正弦/余弦激励绕组,施加时间正交激励电流,构建空间二维交变磁场,建立空... 针对传统的平面二维位移传感器在超精密光刻、大面积传感器制造中存在的技术瓶颈,提出一种基于空间交变磁场的平面二维位移测量方法。在定尺平面布置均匀等间距的正弦/余弦激励绕组,施加时间正交激励电流,构建空间二维交变磁场,建立空间二维位移和时间基准的映射关系。通过“维度判断+位移解耦”的组合测量模型实现平面二维位移测量,利用动尺维度判断感应绕组阵列输出信号经二值化后的组合逻辑来判断维度;利用动尺两维差动布置的位移感应绕组阵列拾取交变磁场,得到空间位移行波信号,通过比相实现二维位移解耦。通过电磁仿真,对平面二维时栅位移测量模型进行误差分析。研制样机并搭建了实验平台,实验结果表明,传感器在120 mm×120 mm的有效测量范围内,X方向测量误差最大不超过±9.4μm,Y方向测量误差最大不超过±9.7μm,两维度位移测量分辨力为0.15μm。利用毫米级尺寸的激励和感应绕组实现平面二维微米级测量精度,从原理上突破了传统平面二维位移传感器对超精密光刻的制约,降低了传感器加工难度,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位移测量 交变磁场 时栅传感器 组合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三坐标测量机最佳测量区域评价方法
3
作者 陈洪芳 吴欢 +2 位作者 王子帅 马英伦 石照耀 《仪器仪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7-205,共9页
为了提高三坐标测量机面向被测对象的测量精度,提出一种改进粒子群算法以辨识三坐标测量机最佳测量区域。首先分析三坐标测量机测量空间内的体积误差分布规律,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单项几何误差模型,并建立三坐标测量机空间点误差寻优模... 为了提高三坐标测量机面向被测对象的测量精度,提出一种改进粒子群算法以辨识三坐标测量机最佳测量区域。首先分析三坐标测量机测量空间内的体积误差分布规律,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单项几何误差模型,并建立三坐标测量机空间点误差寻优模型。所提出的改进粒子群算法结合了自适应权重、自适应干扰力和模拟退火算法,性能优于传统粒子群算法和自适应粒子群算法。对比实验显示,改进粒子群算法在最优值、最差值、均值和标准差4个方面均优于粒子群算法和自适应粒子群算法,单次寻优速度分别提高了45.1%和29.2%。实验结果表明,在规划优化空间大小为30 mm×30 mm×30 mm时,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辨识的三坐标测量机最佳测量区域为206 mm≤X≤236 mm, 350 mm≤Y≤380 mm,-262 mm≤Z≤-232 mm。基于直径为15.874 7 mm、球度为50 nm的高精度标准球的对比实验表明,当标准球放置在三坐标测量机最佳测量区域时,标准球直径测量偏差最小为1.7μm,验证了提出方法的正确性。该方法具有普适性,可用于其他被测对象的三坐标测量机最佳测量区域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坐标测量机 激光追踪仪 多站位测量技术 粒子群算法 最佳测量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像视觉检测技术的激光标线仪校准装置研究
4
作者 李青 刘红光 +1 位作者 李凌梅 李元耀 《国外电子测量技术》 2024年第4期99-104,共6页
针对传统激光标线仪靶标测量方法难度大、人工读数困难且效率低的问题,基于图像视觉检测技术,设计了激光标线仪校准装置硬件系统及软件算法。通过数据采集单元、靶标系统单元和多功能升降工作台单元搭建出系统硬件装置。采用图像预处理... 针对传统激光标线仪靶标测量方法难度大、人工读数困难且效率低的问题,基于图像视觉检测技术,设计了激光标线仪校准装置硬件系统及软件算法。通过数据采集单元、靶标系统单元和多功能升降工作台单元搭建出系统硬件装置。采用图像预处理方法将原始图像激光线与背景分割,提取出基准中心原点并进行系统标定,利用骨架提取算法拟合出激光测量线,计算出计量特性的偏移量,并根据算法设计出交互软件,自动测量和保存数据。最终通过所研制的校准装置和传统校准方法,校准同一激光标线仪进行比对实验,实验结果|E_(n)|≤1,结果判定为满意,验证了校准系统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检测 图像处理 激光标线仪 校准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便携式粗糙度仪的表面轮廓测量实验平台设计
5
作者 叶卉 王泽华 +1 位作者 许世炜 姜晨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0-147,共8页
该文基于便携式粗糙度仪设计了一种用于采集工件表面轮廓数据的测量实验平台,并同步开发轮廓分析软件。该测量实验平台由三轴移动装置、夹具、轮廓数据采集装置(粗糙度仪)及计算机组成,可采集水平方向上0.3~16.0 mm、垂直方向上–200~20... 该文基于便携式粗糙度仪设计了一种用于采集工件表面轮廓数据的测量实验平台,并同步开发轮廓分析软件。该测量实验平台由三轴移动装置、夹具、轮廓数据采集装置(粗糙度仪)及计算机组成,可采集水平方向上0.3~16.0 mm、垂直方向上–200~200μm复杂表面的轮廓数据,用于微结构或非球面等面型的测量实验。基于MATLAB软件设计模块开发了轮廓数据处理及分析软件,与金相显微镜及泰勒霍普森轮廓仪所测量的轮廓数据结果对比,该测量实验平台的测量误差低于5%,证明该平台及测量方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轮廓 粗糙度仪 实验装置改进 数据处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B型电磁感应式直线位移传感器短周期误差抑制方法
6
作者 汤其富 李咪 +2 位作者 赵静 郭羊庭 彭松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14-1321,共8页
在直线位移测量中,基于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工艺的新型电磁感应式位移传感器因具有较大栅距,在制造、装配等工艺环节易导致短周期误差.在所导致的短周期误差类型中,1次和4次误差是PCB型电磁感应式直线位移传感器中最常见的短周... 在直线位移测量中,基于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工艺的新型电磁感应式位移传感器因具有较大栅距,在制造、装配等工艺环节易导致短周期误差.在所导致的短周期误差类型中,1次和4次误差是PCB型电磁感应式直线位移传感器中最常见的短周期误差.为减小测量过程中产生的1次和4次误差,本文从输出信号出发,针对此2种误差的产生机理开展研究,并提出一种不依赖外部基准的误差自我修正方法.首先,从理论层面分析短周期1次和4次误差的来源,以及2种误差与传感器原始SIN(sine)和COS(cosine)信号的函数关系;然后,建立基于传感器原始SIN和COS信号特征的短周期误差函数模型,并根据本文传感器样机的实测数据计算出误差函数模型中1次和4次误差的相应参数;最后,将1次和4次误差模型用于传感器样机的误差补偿.研究结果表明:补偿后的样机实验结果显示误差峰值由51.6μm减小到36.2μm,其中,短周期1次误差减小了约64.5%,短周期4次误差减小了约8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器 直线位移 电磁感应 误差抑制 自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调式专用内径尺的设计
7
作者 张博 陈冰峰 +1 位作者 梁孝飞 郭良 《品牌与标准化》 2024年第6期199-201,共3页
内径是孔类零件加工过程中的关键几何尺寸,是加工过程中的必检项。针对目前专用内径尺检测效率不足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可调式专用内径尺。本文对设计方案进行了介绍,完成加工后通过试验对可调式专用内径尺的稳定性与检测时间进行了分析,... 内径是孔类零件加工过程中的关键几何尺寸,是加工过程中的必检项。针对目前专用内径尺检测效率不足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可调式专用内径尺。本文对设计方案进行了介绍,完成加工后通过试验对可调式专用内径尺的稳定性与检测时间进行了分析,与传统的专用内径尺相比,可调式专用内径尺在保持稳定性的同时,检测时间更短。在保证检测数据可信的同时,达到提高检测效率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径尺寸检测 测量器具 专用内径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远市智慧农业发展路径研究
8
作者 林昆 郑霖娟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24年第1期103-107,共5页
智慧农业是“十四五”时期及面向2035年提高农业质量效益与竞争力的重要建设内容。通过深入调研,分析清远市智慧农业领域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提出清远市智慧农业领域的发展路径,即以农业科技创新来驱动农业现代化建设,进... 智慧农业是“十四五”时期及面向2035年提高农业质量效益与竞争力的重要建设内容。通过深入调研,分析清远市智慧农业领域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提出清远市智慧农业领域的发展路径,即以农业科技创新来驱动农业现代化建设,进而推动清远市智慧农业领域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农业 问题 建议 粤港澳大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点云技术的汽车外廓尺寸测量方法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叶振洲 骆蕾 +2 位作者 王孖豪 周天龙 李健 《自动化仪表》 CAS 2024年第1期106-110,共5页
针对《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和方法》(GB 38900—2020)中对于汽车外廓尺寸测量的新要求,采用整车点云数据技术,对牵引车与各类挂车连接后外形上的共性和外廓分割的关键位置进行了研究。通过改进三维点云分割算法,提出一种一并式测量... 针对《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和方法》(GB 38900—2020)中对于汽车外廓尺寸测量的新要求,采用整车点云数据技术,对牵引车与各类挂车连接后外形上的共性和外廓分割的关键位置进行了研究。通过改进三维点云分割算法,提出一种一并式测量汽车列车和挂车外廓尺寸的测量新方法。该方法可在不改变硬件的前提下,仅通过软件和算法升级,实现一次测量即可测得汽车列车(牵引车、半挂车组合)外廓尺寸参数。以多种结构挂车为试验案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并通过适应性试验分析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完全能够满足GB 38900—2020中的新增要求,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与较高的测量精确度。该方法可将传统方法测量耗时从“小时级”提升为“秒级”,显著提高相关机构的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B 38900—2020 车辆外廓尺寸 点云技术 半挂车 算法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SA-GA-BP神经网络的数显千分表非线性误差补偿 被引量:3
10
作者 周凯红 叶高威 蒋青谷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共8页
利用数显千分表进行精密测量时,零部件的生产、装配及使用磨损、挤压、碰撞等带来的固有误差与弹性误差严重降低了测量精度。针对此问题,利用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寻优速度快、精度高、并行搜索能力的优势及麻雀搜索算法(spar... 利用数显千分表进行精密测量时,零部件的生产、装配及使用磨损、挤压、碰撞等带来的固有误差与弹性误差严重降低了测量精度。针对此问题,利用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寻优速度快、精度高、并行搜索能力的优势及麻雀搜索算法(sparrow search algorithm,SSA)的全局寻优性能,优化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的初始权值、阈值及网络结构等,提出了基于数显千分表测量数据非线性误差补偿的SSA-GA-BP神经网络模型。将其与传统BP神经网络、遗传算法优化的GA-BP神经网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SSA-GA-BP神经网络可使数显千分表的非线性误差由没有补偿前的最大误差5.504μm降低至0.883μm,残差平方和、相对误差和R相关系数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误差 数显千分表 BP神经网络 麻雀搜索算法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Zernike矩的轴类零件圆度误差视觉评定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长安 燕妍 高大晓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0-96,共7页
针对轴类零件圆度误差评定普遍存在的效率低、精度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Zernike矩的轴类零件圆度误差视觉评定方法。首先,搭建轴类零件视觉检测平台,在位移平台控制下拍摄不同截面图像,并利用棋盘格标定法进行相机标定,校正畸变... 针对轴类零件圆度误差评定普遍存在的效率低、精度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Zernike矩的轴类零件圆度误差视觉评定方法。首先,搭建轴类零件视觉检测平台,在位移平台控制下拍摄不同截面图像,并利用棋盘格标定法进行相机标定,校正畸变和计算像素当量。其次,以Sobel算子为基础,通过三灰度边缘过渡模型提高测量精度,利用大津法确定最佳阈值,改进Zernike矩亚像素检测方法。最后,使用改进的PSO算法处理轮廓关键坐标点进行圆度误差评定,并与三坐标测量机测量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圆度误差视觉评定方法与CMM测量结果误差在3μm以内,且稳定性较好,在圆度误差评定中具有实际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度误差 机器视觉 亚像素检测 粒子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电耦合式小盲区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设计与输出特性
12
作者 高亮 李明明 +2 位作者 王千 党文娅 翁玲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05-313,共9页
针对液压缸、精密机械等安装空间有限、精度要求高的位移测量场景,本文提出了一种磁电耦合传感构型的高精度小盲区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该传感器的信号检测元件采用Co_(70)Fe_(30)/PZT-5/Co_(70)Fe_(30)磁电复合材料作为核心敏感材料,... 针对液压缸、精密机械等安装空间有限、精度要求高的位移测量场景,本文提出了一种磁电耦合传感构型的高精度小盲区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该传感器的信号检测元件采用Co_(70)Fe_(30)/PZT-5/Co_(70)Fe_(30)磁电复合材料作为核心敏感材料,该复合材料具有纵向磁化-横向极化的工作模式。基于玻尔兹曼统计量、磁电效应和逆磁致伸缩效应建立了磁电耦合式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的输出电压模型,并选用直径为0.5 mm的Fe_(46.5)Ni_(48.5)Cr_(2)Ti_(2.5)Al_(0.5)(后简称Fe-Ni)波导丝搭建了脉冲电流、轴向偏置磁场可调的实验平台,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确定了传感器的最佳激励脉冲电流为23 A和最佳偏置磁场为30 kA/m,此时的输出电压为412 mV。以Fe-Ni为波导丝材料,基于Co_(70)Fe_(30)/PZT-5/Co_(70)Fe_(30)磁电复合材料,设计了磁电耦合式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样机,并搭建了位移传感器测量校准平台,测试得到样机具有±0.02 mm的测量精度以及15 mm的盲区距离,与同参数的传统线圈传感式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相比精度提高了33%,盲区距离减小了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致伸缩 磁电复合材料 位移传感器 输出电压模型 小盲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箭撬试验长直轨道测量控制网的建立及精度分析
13
作者 张昊 熊芝 +3 位作者 赵子越 钟陈小鹏 李春森 翟中生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8-96,共9页
火箭撬试验在航空航天、兵器、电子、核武器研制中具有重要的试验价值,为了建立轨道测量控制网、实现火箭撬试验中时空位置参数的测量,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边角混合交汇平差模型的组合测量方法。首先,构建了基于全站仪测角信息与激光跟... 火箭撬试验在航空航天、兵器、电子、核武器研制中具有重要的试验价值,为了建立轨道测量控制网、实现火箭撬试验中时空位置参数的测量,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边角混合交汇平差模型的组合测量方法。首先,构建了基于全站仪测角信息与激光跟踪仪测距信息的混合交汇平差模型,定义了构建测量误差矩阵的原则,并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对全局坐标进行了最优估计;其次,采用蒙特卡洛法对测量设备布局和混合交汇平差模型的精度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测量设备布设在测量范围内的中间位置,可使整体位置标坐标测量误差达到最小,进一步减小平差模型中初始值误差,提高模型解算精度;最后,在某火箭撬试验场地进行了实验验证,在669 m的测量范围内,整个轨道测量控制网的位置标距离标准差为0.19 mm,验证了长直导轨测量中边角混合平差模型的可行性,该方法对全量程测量任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箭撬试验 轨道测量控制网 平差模型 最小二乘 激光跟踪仪 全站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密位移传递的直径三点轴承内外径高精度检测
14
作者 陈国学 于硕 +4 位作者 王玮 白雪龙 李文昊 周文渊 巴音贺希格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5-103,共9页
基于V形块角分线特性,结合光栅精密位移测量技术,通过精密位移传递方式实现了轴承内外径的检测.此方法通过测量直径三点空间距离进行内外径检测,计算时不存在数据拟合误差,且对不同曲率轴承可实现快速装夹,测量效率及精度高.先通过建立... 基于V形块角分线特性,结合光栅精密位移测量技术,通过精密位移传递方式实现了轴承内外径的检测.此方法通过测量直径三点空间距离进行内外径检测,计算时不存在数据拟合误差,且对不同曲率轴承可实现快速装夹,测量效率及精度高.先通过建立坐标系推导了基于该测量方法的位移传递数学模型,为精度分析提供理论基础;然后分析了轴承夹具装调误差、杠杆传感器装调误差、轴承最大直径寻迹误差及位移台轴系正交性误差对测量精度的影响;并根据提出的V形块角分线多点对准法实现了轴承夹具的高精度装调;最后搭建实验平台,进行了高精度环规内径测量实验.实际检测结果表明,基于该测量方法搭建的系统对直径分别为75.0004和24.9994 mm环规测量的准确度分别为0.68和0.69μm,满足精密轴承内外径检测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承内外径 V形块 精密位移台 精密位移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误差分析与改进CORDIC算法的反射式光栅位移测量方法
15
作者 李润泽 王涛 +2 位作者 牛群峰 王莉 林树翔 《仪器仪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15-223,共9页
针对现有反射式光栅和读数头在小体积时无法设置更多的栅线对数进一步提升稳定性,导致精度无法得到提升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提高反射式光栅位移测量精度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对影响光栅莫尔信号的直流、幅值、正交性偏差3个主要因素进行误... 针对现有反射式光栅和读数头在小体积时无法设置更多的栅线对数进一步提升稳定性,导致精度无法得到提升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提高反射式光栅位移测量精度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对影响光栅莫尔信号的直流、幅值、正交性偏差3个主要因素进行误差分析来实时误差修正光栅莫尔信号质量,并且采用反正切细分法对修正后的光栅莫尔信号进行插值细分得出测量结果,同时改进了正交性误差修正和反正切细分中用到的CORDIC算法。实验结果表明,细分误差由修正前的45″减小到了经过修正后的6″,验证了系统的可重复性,正、反向位移的一致性和滞回性,在相同的栅线对数情况下,测量精度达到了±1μm,显著优于商用光栅位移传感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射式光栅 实时误差修正 莫尔信号 CORDIC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形敏感单元微瞄准形成金属/空气/金属微观界面中的电子输运机理研究
16
作者 边星元 赵东方 崔俊宁 《宇航计测技术》 CSCD 2024年第1期34-40,共7页
针对惯性陀螺和航空、航天发动机等高端/尖端仪器装备中,深孔、沟槽等内腔体结构的高精度测量对非接触传感方法提出的挑战性需求,展开球形敏感单元瞄准被测件形成金属/空气/金属微观界面中的敏感机理研究。从绝缘介质薄层电子输运机理... 针对惯性陀螺和航空、航天发动机等高端/尖端仪器装备中,深孔、沟槽等内腔体结构的高精度测量对非接触传感方法提出的挑战性需求,展开球形敏感单元瞄准被测件形成金属/空气/金属微观界面中的敏感机理研究。从绝缘介质薄层电子输运机理和绝缘介质性质改变而产生电子输运两个角度,对包括电子隧穿在内的电子输运机理进行形成条件和电流密度特性的分析,揭示球形敏感单元微瞄准形成的金属/空气/金属微观界面中,产生传感电流的电子输运主要机理为福勒-诺德海姆隧穿效应,为探索新原理的三维非接触式纳米传感方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隧穿 金属空气金属微观界面 微球瞄准 纳米传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涡流效应的绝对式直线位移传感器误差分析及抑制方法研究
17
作者 吴玉龙 武亮 李佩林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20,86,共8页
基于电涡流效应的绝对式直线位移传感器具有结构简单、分辨率高、响应速度快和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相比于增量式直线位移传感器,该类型的传感器不仅不受断电的影响,还能实现更加快速和精确的绝对定位。但是,传感器制造、安装及电信号... 基于电涡流效应的绝对式直线位移传感器具有结构简单、分辨率高、响应速度快和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相比于增量式直线位移传感器,该类型的传感器不仅不受断电的影响,还能实现更加快速和精确的绝对定位。但是,传感器制造、安装及电信号处理等环节处理不理想会产生无效电动势,带来对极内的1次、2次和4次误差。针对上述问题,使用信号补偿的方式抑制1次和2次误差,采用空间移相的方式消除感应信号中的3次谐波,以此抑制4次误差。对优化后的传感器进行误差抑制实验,验证了误差来源分析的正确性以及抑制方法的有效性。实验表明:误差抑制后的传感器节距内误差峰峰值由32μm优化为6μm,性能大幅度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对式测量 电涡流 直线位移传感器 误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标卡尺期间核查方法的实例研究
18
作者 樊明宇 刘自民 +2 位作者 黄琼玲 唐嘉瑞 陆军 《计量与测试技术》 2024年第2期72-74,共3页
期间核查是保障测量仪器在检定有效期内性稳定的有效手段。游标卡尺作为高频常用的测量设备,选择有效便捷的期间核查方法至关重要。本文根据CNAS-GL 042:2019《测量设备期间核查的方法指南》,对实验室游标卡尺在两次检定/校准之间进行... 期间核查是保障测量仪器在检定有效期内性稳定的有效手段。游标卡尺作为高频常用的测量设备,选择有效便捷的期间核查方法至关重要。本文根据CNAS-GL 042:2019《测量设备期间核查的方法指南》,对实验室游标卡尺在两次检定/校准之间进行期间核查,确保游标卡尺测量数据的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标卡尺 期间核查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目视觉法的热轧钢板宽度检测算法设计
19
作者 方扬扬 许东华 +1 位作者 吕坤 贾治国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24年第22期43-45,共3页
本文针对冶金行业对高精度热轧钢板宽度检测设备的需求,提出一种双目视觉宽度检测算法。建立双目视觉法宽度检测光学系统,使用标准红外光源建立二维空间表数据,对计数值-钢板边沿位置值进行拟合,进行钢板宽度反演。在此基础上建立钢板... 本文针对冶金行业对高精度热轧钢板宽度检测设备的需求,提出一种双目视觉宽度检测算法。建立双目视觉法宽度检测光学系统,使用标准红外光源建立二维空间表数据,对计数值-钢板边沿位置值进行拟合,进行钢板宽度反演。在此基础上建立钢板边沿位置-视差-高度-相对误差间的函数关系,对不同宽、厚度钢板两边沿进行准确定位和宽度的高精度测量。对算法进行验证,钢板宽度为1 300 mm~4 300 mm,检测误差均<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目视觉 热轧钢板 自动测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影像测量的沉头螺栓头部高度测量方法研究
20
作者 夏春和 赵纯颖 董冰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2024年第6期168-170,共3页
影像测量技术已成为一种先进、智能的检测方式,与传统人工检测技术相比,影像测量具有非接触、适应性强、快速高效、定位准确、柔性好和可靠性高等特点。通过对沉头螺栓头部高度尺寸现有检测技术缺点的分析,提出采用影像测量的方法进行... 影像测量技术已成为一种先进、智能的检测方式,与传统人工检测技术相比,影像测量具有非接触、适应性强、快速高效、定位准确、柔性好和可靠性高等特点。通过对沉头螺栓头部高度尺寸现有检测技术缺点的分析,提出采用影像测量的方法进行沉头螺栓头部高度尺寸测量。介绍了影像测量检测设备结构、设备操作流程和具体测量方法,对比分析了影像测量和人工测量效果,验证了影像测量方法测量沉头螺栓头部高度的可行性、高效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头螺栓 头部高度 影像测量 测量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